第三章 公共选择
03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理论
![03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4789e59fe4733687e21aa7b.png)
A得到5单位面包效用 B得到8单位面包效用 总效用=13单位 A和B每人都得到7单位面 包的效用 总效用=14单位合作均衡
(二) 公共选择理论
1、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 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它是对资源 配置的非市场选择,即政府选择。 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 党、官员和政治家)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交易对象:公共品;交易特点:非自愿性、不平等 性和强制性)
前提:经济人假设:非商品化
人都是理性行为者,其行为的目的是谋求私利的最大化。 政治领域中的人,即政治家、文官及其他国家(政府)代理人同 私人经济中的是人一样的,都是“经济人”,均以追求个人利益 最大化为目标。 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最大化,执行决策 的政府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
混合产品的提供
方式:公共提供与市场提供相结合。可以是政府
兴办,以收税的方式无偿提供或以收费的方式 有偿提供(如桥梁、公路);也可以是民办官 助,政府通过补贴进行一定的补助。 原因:其不完全的非竟争和非排他性使两种提 供方式的结合更具有效益上的优势。 决策中需关注的问题:收费的难易程度及收费损 失的大小;外部效益的合理评价;收费标准的 制定等。
非竞争性
公共品范围的扩展
按照受益范围的不同,公共品可以分为地方公共品、 国家公共品、区域公共品和国际公共品(全球公共品, global public goods)四个层次。 国际公共品的受益范围更广,不仅惠及包括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上多个地区的若干国家甚至 所有的国家,而且惠及富裕或贫穷的不同人群,还关 系到不同的世代,既关乎是否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 关乎后代人的利益。 Todd Sandler根据国际公共品是否满足两个基本特 性,将其分为纯国际公共品和准国际公共品两类。但 实际生活中的纯国际公共品很少,主要是指完全符合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国际公共品,其受益者包括所 有的国家、群体和世代,如臭氧层保护、知识等。实 际生活中常见的大都是准国际公共品,它们不完全满 足非排他和非竞争的性质,但具有广泛性的趋势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b5df4836bec0975f465e233.png)
亚利桑那州 8票 马萨诸塞州 12票
• 阿拉斯加州 3票
• 明尼苏达州 10票 • 南卡罗来纳州 8票
新罕布什尔州 4票
艾奥瓦州 7票 俄亥俄州 21票
密苏里州 11票
南达科他州 3票 得克萨斯州 32票
第二节
总计538票
• 堪萨斯州 6票
• 密歇根州 18票 • 密西西比州 7票 • 佐治亚州 13票 • 宾夕法尼亚州 23票
投票机制
投票人A、C的偏好都只有一个峰值,均属于单峰组合偏好; 而投票人B此时的偏好有两个峰值(提案X 和 Y),属于
双峰值偏好组合。..\扫描 PPT\ppt 1\双峰.ppt
双峰偏好的含义:
假定投票人遵循的原则是,如果不能选择使自己效用最 大化的备选方案,那么退而求其次,他将选择满足程度离 该方案最近的方案。
如果存在一个独裁的个人, 只要他坚持认为 X 优于 Y, 社会选择的结果是 X 优于 Y 。 非独裁性强调:社会偏好次序不受个别人偏好左右, 任何人不能将他的偏好强加于社会。
第二节
投票机制
阿罗通过严密的数理逻辑推导证明:
不可能存在任何一种社会选择方法, 能同时满足以上 五个条件。从个人偏好顺序出发, 不能推导出反映多 数意愿的社会选择顺序, 也就是说, 根本不可能得到 一个合乎自由民主要求的规则。 人们在设计一个集体选择过程或起草政治宪章时, 不 管怎么做,都至少得违背五个条件中的一个, 从而形 成对个人自由的某种侵犯, 形成强加或独裁。并由此 得出结论:“民主和独裁是一对联体怪胎”。
第二节
投票机制
• 最著名的例子——循环多数问题的解决
对3 个人对 三种备选方案进行投票的例子加以扩充:
3 个人——张三、李四、王五;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1cf876f58fafab069dc02d7.png)
10
李 四 的 份 h1 额 ( 1-h)
D李 四
h0
张 三 的 份 额 (h)
E
D张 三 Ga G0 Gb 公共产品数量
图3-1 林达尔均衡
11
模型结论
• 存在每个人都同意的纳税份额和公共产品 的供给数量; • 公共产品的这种配置方式具有帕累托效率。
模型存在的问题
• 假定每一成员都真实披露公共产品的偏好 信息,这并不现实; • 在人数众多时,要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 的纳税份额,需花费大量时间。
18
投票悖论的成因
• 图3 - 2 • 投票悖论因投票者的多峰偏好所致,如果 投票悖论因投票者的多峰偏好所致, 个人的偏好呈现单峰形态, 个人的偏好呈现单峰形态,投票悖论就不 会发生,投票均衡存在。 会发生,投票均衡存在。 • 更确切地说,多峰偏好是投票悖论现象发 更确切地说, 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5
政治均衡
• 和经济市场一样,政治市场也存在供求双方的相 互作用 • 政治市场的需求方 投票者(纳税人) 特殊利益集团 • 政治市场的供给方 政治家 官员 • 政治均衡 指在一定的规则下,全体成员就公共产品的供 给量及相应税收的分摊达成协议。 6
1.2 财政决策机制及其特点
公共决策的两大问题
• 偏好显示问题:集体成员对公共产品 偏好显示问题: 有何评价? • 偏好加总问题:不同的观点如何权衡, 偏好加总问题: 形成最后的决定?
4
公共选择理论( Theory) 公共选择理论 ( Public Choice Theory ) 又
称公共选择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学等,它是指通过 是指通过 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进行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分析。 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进行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分析 布坎南认为,“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 济学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 产生”。公共选择问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相似的, 它涉及国家理论、投票者行为、党派政治、官僚体 制等。然而,公共选择的方法却是经济学方法。可 见, 公共选择理论是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 交叉理论, 交叉理论 ,公共选择学派就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来 研究非市场决策, 研究非市场决策, 分析政府如何依据政治程序来进 行公共品决策。 行公共品决策。
第三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
![第三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4b36971b4431b90d6c85c732.png)
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认识
我们可以根据公共物品理论来区分财政支出,因为公共物品的
含义、性质和类别,已经界定了财政支出的对象、层次、次序 以及筹资方式。 就支出对象而言,财政支出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因此, 财政支出可分为用于提供纯公共物品的支出和准公共物品的支 出。 就支出层次而言,由于公共物品可分为全国性公共物品、区域 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相应地,财政支出可分为中央 级财政支出、省级财政支出和县(市)级财政支出,这也同时 确定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范围。 就支出次序而言,纯公共物品无疑是财政支出安排首先要考虑 的领域,其次是具有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最后是具有非排 他性的准公共物品。当然,次序的安排并不能决定规模的大小。 就筹贷方式而言,纯公共物品的支出一般由强制性税收来融资, 而准公共物品的支出既可通过税收也可通过收费融资,还可以 通过举债融资,或三者同时并举。
公共部门也提供私人产品:如医疗服务、住房;
私人部门也提供公共产品:如厦大校内嘉庚广场
由许多校友捐资。
4、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
如垃圾回收一般由公共部门提供,但可以雇佣私
人部门来做这项工作。
第三节 公共产品的提供
一、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 二、公共生产
三、公共定价
四、公共产品供应的困难
选举
聘任
选民
政治家
管理者
第四节 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应用于财政决策领域:
主要是通过投票来审批国家预算和决算
一、确定公共项目的种类,包括公共支出项目 和公共投资项目; 二、确定公共项目成本的分摊方式,即确定税 种、税率、纳税人等事项; 三、确定国家预算规模,实现国家预算效益最 大化的目标。
第四节 公共选择
第三章 公共选择(公共财政学讲义-清华大学 刘玲玲)
![第三章 公共选择(公共财政学讲义-清华大学 刘玲玲)](https://img.taocdn.com/s3/m/f39b1a2e5901020207409c61.png)
3.1.4 多数规则下投票结果的惟一性和循 环性
由于人们的偏好结构有单峰形和多峰形之别,多 数规则下所取得的政治均衡,有时并不是惟一的。 单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在 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的条件下,多数规 则可以保证投票结果的惟一性。多峰偏好则意味 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而在所有投票者 中,只要有一人的偏好呈多峰形,多数规则下的 投票结果就可能因独断的投票次序出现循环现象。
极大化方面获得成功,哪个政党就可赢得选举。 所以,选票极大化是多党制社会中成功地获得政 治权力的先决条件。 在唐斯的模型中,(1) 政党或政治家是追求自己 利益的,而不是追求某种意识形态的目标或者公 共利益的;(2) 政党或政治家是凭选票的极大化 才能实现自我利益的;(3) 政党或政治家是以其 提出的竞选纲领或可供选择的提案来争取选票的; (4) 政党或政治家提出的纲领或提案,只有符合 中间投票者的偏好,才能实现选票极大化。 (A.Downs.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New York:Harper & Row,1957)
3.2.1 西方政治制度的运作机制与政府失 效
1. 政治家(政党)与选票极大化 投票过程中,在有关政府的作用和其他问题 上意见一致或相似的人们,往往会组合成一个势 力集团,形成政党。这些政治家们不仅对交付投 票者表决的提案的形成施加影响,而且当有关提 案的信息相对稀缺时,他们的政治行为通常也可 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最终达成的实际政治均衡。西 方经济学家用追求选票极大化来解释政党的行为。 并认为,在多数规则下,哪个政党可在实现选票
理性假设 对任何一组既定的社会偏好而言,社会选择 规则都必须能够产生一种完整的和可传递的社会秩序。 完整性指的是,在每两个可选择的社会状态中,总有一 个比另一个更理想或两者没有差别。可传递性指的是, 如果x型的社会状态比y更理想,y又z比更理想,则x比z 更理想。 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 针对一组不同的社会状态作出选 择,是只取决于人们对这些选项的排序而不是其他因素。 因此,如果选择是在x与y之间进行,并且x和w之间的关 系发生变化,那么这一变化对x和y的排序没有影响。同 样地,如果选项w和z的关系改变,这一变化并不影响x 和y的排序。不相关选项是指那些不列入议事日程的项 目。正因为如此,阿罗坚持认为,社会排序应当源于个 人的排序,也就是说,如果供选择的可行的社会状态不 变,而社会从同一组选项中作出的选择却改变了,那么 这一改变必定是由于某人的偏好改变引起的。
第三章 财政决策:公共选择 《财政学》PPT课件
![第三章 财政决策:公共选择 《财政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19805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3.png)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 史背景及过程 公共选择的理பைடு நூலகம்依据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方式与规则: 公共选择的方式 投票规则 投票原理
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 官僚经济理论 政府失灵与治理 公共选择理论的借鉴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一、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过程 (一)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过程 二、公共选择的理论依据 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前提:“经济人的假定”
第二节 公共选择的方式与规则
一、公共选择的方式 (一)直接民主制 (二)间接民主制 二、投票规则 (一)一致同意规则 (二)多数同意规则 三、投票原理 (一)投票悖论 (二)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三)投票悖论的摆脱
第三节 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
一、官僚经济理论 (一)官僚机构的特点 (二)官僚行为的特征 二、政府失灵与治理 (一)政府失灵的含义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 (三)政府失灵的表现 (四)“政府失灵”的纠正和防范 三、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三讲 公共选择
![第三讲 公共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65b9b01dc281e53a5802ffec.png)
两人社会 共用品最优供应量条件: P1+P2=MC
P1 a b g1 G g2 G P2
表决机制
公共决策的一个重要方式投票表决.简单多数通 过(一人一票),投票三分之二通过(一人一 票),股东按股权份额作权重投票,上述的小桥 决策方案按汇报值作权重投票,层级代表制,等 等. 表决机制的缺陷: 1)程序操纵:投票程序的选择实际上决定(或者影 响)了投票的结果. 2)策略性投票:在投票过程中,为了避免最坏的结 果,有意不投自己的最佳选择.
实证经济学并不一般地排斥独裁决策机制. 可以说明当人们的利益一致时,风险大, 信息少时作决策,独裁机制优于简单多数 投票机制. 但当利益不一致,甚至冲突时,如何保证 独裁者代表大多数人利益,这是政治科学 讨论的问题. 人类的大多数决策机制,实际上是独裁机 制与投票机制的各种各样的组合.中国的 民主集中制,西方的民选总统制,等等.
信息不完全时,村集体决策: ∑hi>0 造桥 ∑hi<0 不造桥 轴心人物:改变了集体决策的人,即,设 轴心人物的汇报值为hk, ∑hi>0 造桥,但 ∑i≠khi<0 ∑hi<0 不造桥,但 ∑i≠khi>0 为防止轴心人物说谎,必须有惩罚机制
对每个轴心人物收税或者惩罚, 如果由于轴心人物的汇报,使得共用品决 策由供应转为不供应,那么,轴心人物应 上缴税收, Lk=∑i≠khi 如果由于轴心人物的汇报,使得共用品决 策由不供应转为供应,那么,轴心人物应 上缴税收, Lk=-∑i≠khi
公共经济学 第三、四章 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
![公共经济学 第三、四章 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9b44c71ba300a6c30c229f31.png)
(2)多数规则(简单多数制)——少数服从多数 5个海盗抢到了100颗宝石,每一颗都一样的大小且价值连 城。他们决定抽签决定自己的号码(1,2,3,4,5)。 首先,由1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人进行表决,当且仅 当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将被扔 入大海喂鲨鱼。 如果1号死后,再由2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人进行表 决,当且仅当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 否则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 以次类推。 优点:具有集体决策成本低,简单、易执行等优点。缺陷 是:“多数人强制少数人”使少数人应得的利益受损或减 少;造成社会资源两种不公平的分配效应。
投票者对每年焰火燃放方案选择的偏好顺序
第一种选择 投 票 者 A B C 3 1 2
第二轮 配对 投 票 者 A B C 1
第二种选择 2 3 1
燃放 燃放 3次 1次 √ √ √ 2
第三种选择 1 2 3
第一轮 燃放 燃放 配对 1次 2次 投 票 者 A B C 1 √ √ 2 √
第三轮 配对 投 票 者 A B C
(4)互投赞成票(投票交易) 含义:书P81 多数规则下的合作行为。 如:甲、乙、丙三人对A、B两个议案进行投票表决。 议案 甲 A B 160 -40 净收益 乙 -60 150 丙 -55 -40 45 70 净收益总额
一般投票情况下,A议案甲赞同,乙、丙反对;B议 案乙赞同,甲、丙反对;A、B 两个议案均未获得通过。 如果甲乙达成“投票交易”,即:投A议案时乙也赞 同,投B议案时甲也赞同。按多数规则,则A、B 两个议 案均获得通过。
保安的数量
0
1
2
3
4
5
纵向加总的公共物品需求曲线
二、林达尔均衡(Lindahl Equilibrium)
《公共选择》课件
![《公共选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1b58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1.png)
利益集团理论
利益集团的形成
利益集团的影响力
利益集团是由于人们具有共同或同类的兴 趣爱好、共同的利益关系以及意识形态上 的联系而形成的。
利益集团通过游说、宣传、施压等方式影 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以实现自身利益 。
利益集团的均衡
利益集团的局限性
公共选择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公共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公 共选择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在线 投票、电子政务等方式提高决策
效率和透明度。
多元主体参与
公共选择逐渐从政府单一主体向多 元主体转变,包括社会组织、企业 和个人等,共同参与公共决策。
全球公共治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共问题 日益增多,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 织共同参与解决,推动全球公共治 理的发展。
公正的结果。
官僚理论
官僚角色
官僚在公共选择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他们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决 策的执行者。
官僚行为动机
官僚的行为动机包括个人利益、组织 利益和社会利益,这些动机之间存在 冲突和博弈。
官僚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关注官僚效率问题,如 何提高官僚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公共服 务质量是重要议题。
官僚监督
在公共选择理论中,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 和博弈最终会达到一种均衡状态,这种状 态决定了公共政策的走向。
利益集团理论也存在着局限性,如可能出 现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 上、利益集团之间的不平等问题等。
政治市场理论
政治市场概念
政治市场是政治参与者在其中进行政治交易、达成政治协议的场所。
政治供给与需求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共选择
总结词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选择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集体决策和投票机制,决定公共 资源的分配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d6c153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18.png)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目标1. 了解公共选择论的基本方法论。
2. 了解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单峰定理、中间投票人定理。
3. 了解公共选择过程中各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
4. 了解寻租理论。
引言1. 选择:经济学永恒的主题2. 私人选择3. 公共选择一、公共选择论概述1.公共选择论的发展1)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
公共选择论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理论。
(现在,也有人用“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来取代“公共选择论”。
例如,Rosen(2005)就是一例。
)公共选择论在研究对象上和政治学没有什么区别,它是因为研究方法独特性而区别于政治学的。
公共选择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非市场决策。
它和财政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起源于财政理论。
2)数学家:孔多塞经济学家: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1919-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塔洛克2.公共选择论研究的方法论公共选择论研究方法论三要素:(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2)经济人(3)交易政治[这是布坎南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致辞的主要内容,布坎南同时将这些看法和维克塞尔的贡献联系起来]二、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直接民主制,是指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能直接参与投票决策的制度。
许多国家的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全民公决的制度。
1.一致同意规则(一致性规则)(unanimity rule )1)所谓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一种表决方式。
此时,每一个参与者都对将要达成的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
只有在一致同意的前提下,集体行动(公共选择)才能进行。
一般说来,“同意”包括不反对/弃权。
2)一致同意规则的特点:A. 帕累托改善的选择B. 参与者平等的选择C. 避免“搭便车”行为D. 交易成本高 3)“近似一致同意” (见图3-2) 2.多数同意规则(majority voting rules )1) 所谓多数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至少有超过半数的人支持或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才能实施。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相关案例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相关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09a0122ccbff121dd368346.png)
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相关案例江苏试点人事改革国内首位“公推公选”县长产生华夏经纬网2003年12月8日讯:据中新网报道,今年10月中旬,江苏省在徐州沛县和常州金坛两地,“公推公选”县(市)长推荐人。
这种“公推公选”县(市)级行政一把手的方式,在全国尚属首次,连月来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经过一番公开角逐,国内首位“公推公选”候任县长于11月下旬在徐州沛县产生。
两轮民主推荐10月21日上午9点多,刚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孟铁林就拿着准备好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2寸彩照赶往徐州市中山饭店报名,这是徐州市开展“公推公选沛县县长”的第一天。
从这天起,这位39岁的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开始公开角逐沛县县长。
在规定的两天时限内,来中山饭店报名的徐州市干部共有70人。
一位报名者告诉记者,由于江苏省委组织部和徐州市委为报名者设定了门槛,“要不然报名的人会更多”。
这70名干部具有这样的共同点:学历高———大学本科以上;年纪轻———45岁以下;经验足———市级机关、市辖各县(市)区及市委管理领导班子的企事业单位的正副职,副职一般都任职2年以上,部分还有一定的县、乡工作经历。
据了解,过了第一道门槛的70位干部,在报名后的一周内,又面对了两次考验——两轮民主推荐。
10月24日上午,徐州市辖县(市)区四套班子成员,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直属单位正、副县处职领导,即754名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全部被召集起来,每人在一张民主推荐表上,划上6个人的名字。
经过计票,得票最多的前12位得以过关。
3天后,这12位胜出者,又被刷下去一半。
这次的评判者为,徐州市在职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约30人。
至此,被认为是“公推公选”工作的上半场“公推”宣告结束。
“‘公推’就是‘层层缩小包围圈’!”徐州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这样形容在一周内进行的两轮民主推荐,“进入这个包围圈的干部,应该说,都已经经过了考验。
”“公选”各显神通相比前两轮默默旁观的“公推”,对仍坚持在“包围圈”内的6名干部而言,紧随而来的“公选”,显然更富挑战性。
财政学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财政学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7b9486f524ccbff1218481.png)
在这点上所获取的满足程度最大。 对于投票者来说,只要从公共产品中获得 的边际收益不小于所支付的税收分额,他 就会对政府的提案投赞成票。
在政治市场上,人们怎样显示自己对公共产 品的偏好呢?有四种途径:
• 1、投票表达:包括直接投票—消费者亲自对公共 产品方案进行投票;间接投票---消费者选出代表 或议员进行投票。(这是最基本的途径) • 2、发言表达:包括书面表达---投稿给媒体或有关 部门;口头表达---游说议员、游行情愿、上街游 行等。 • 3、进退表达“以足投票”:当消费者认为某一社 区的公共产品符合自己的偏好时,就迁入该社区, 反之就迁出该社区。 • 4、反叛表达:上述方法不奏效时,在一定条件下 就会发动政变或革命以推翻现政权。
第二节 投票机制
• 一、简单多数原则 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公共选择是根据既 定的规则并通过许多人的政治交互作用而 作出的。 在以民主的方式进行的公共选择的过程 中,不能要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取得 完全一致的意见,最常用的是“简单多数 原则”。------要求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 前必须拥有n/2以上的拥护者。
(三)中间投票者
公共选择的过程中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 好的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为中间投票 者。 就是正态分布中占比例最高的选民。 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被 称作“中间投票者定理”。 中间投票者需求决定着公共支出的水平, 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赢得多数选票必 须使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一)政治均衡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原 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的供给量 以及相应的税收分额的分配达成了协 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税收的分额是税收的价格,是事先 公布的公民所承担的税收,是政府提 供的公共产品的成本。
财政学 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
![财政学 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b15994acf84b9d528ea7a0b.png)
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多峰偏好(Multi-pe aked Preferences)指的 是当个人偏离其最偏好 的议案之后,开始时其 偏好程度会下降,但当 沿着同一方向持续移动 下去时,其偏好程度会 逐渐上升。 图中,甲乙两位投 票者为单峰偏好。而丙 为双峰偏好。
六、中间投票人定理
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票规则下就必 定会出现唯一的均衡结果,而且这个均衡结果与中间投 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相等,这就是中间投票人定理(The Median Voter Theorem)。 所谓中间投票人是指其偏好位于所有选民偏好序列中间 的选民,即一半选民对某一方案的偏好比他强,一半选 民的某一方案的偏好比他弱。因此,当选民人数为偶数 时,可能会出现两位中间投票人。
二、官僚
三、利益集团
人们可以通过投票、选举等方式来满足自身在公共产品 和政治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集团、组织等来实现自身 的利益。通过组成利益集团,对包括选民、政治家和官僚 在内的政治过程施加相应的影响。 所谓“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是指具有共同利益 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团体。 由于现实社会中利益结构的复杂性和多重性,一个人可以 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并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而 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投票人 甲 A B C 乙 B C A 丙 C A B
但是,如左图所示,三种投 票顺序下,三种方案都可能获胜 ,最终的结果依赖于投票顺序。 这就意味着,虽然个体的偏好一 致,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 一致结论。
关于南财大核心标识方案的投票 关于南财大核心标识方案的投票
一致同意原则与交易政 治观 一次性投票与两两比对 多轮投票下的多数票规则 经济人假设与个人主义
为什么会出现投票悖论?
第三章 公共选择
![第三章 公共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c0dd0022aaea998fcc220e04.png)
靠政府雇员真的能解一是缺乏有效的激 励和约束机制。
政府部门处于垄断地位而缺乏竞争,即使低效率运作仍能
生存。反过来,如果节约成本、改进效率,其收益又归全体 民众,不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政治家和投票者缺少 必要的信息有效地监督公共机构和官员的活动 政府雇员与公务员之间的替代性很小;公务员的职位并没 有受到来自政府雇员的威胁 政府部门的低效率要通过议会靠纳税人的力量去施加压力。 舍弃公务员队伍内部的人才寻求“外援” 反而有可能导致 政府工作人员的进一步增加和行政管理费的进一步膨胀。
动 力
个人 利益 最大 化
格
规 则
选 票
? ??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特点与贡献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
定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 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问题
– 公共选择的基本假定:经济人假定 – 把社会选择或政治决策过程视为一种交易
– 公共选择理论通常从个人的视角分析问题
主要贡献在于证明了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转交给政府 去处理的充分条件,同时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 度或局限以及“政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 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和制约体系
增加雇佣保安的数量
1 投 票 者 A 赞成 2 3 4 5 6 7
B
B M F G H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通过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通过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通过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否决 赞成 否决
投票结果
通过 否决
三、投票悖论
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一、公共选择的概念 二、决策环境的划分
公共经济学课件第三章公共选择与政治均衡
![公共经济学课件第三章公共选择与政治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fa73f26d01f69e3143329495.png)
解决的是有均衡结果的 情况下谁获胜的问题
25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在西方社会,中产阶级是社会的 重要力量,他们在现实中往往扮演 中间投票人的角色。 奥巴马竞选获胜与中间投票人定 理
26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间接民主制(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1、政党、政治家与选民 2、官僚 3、利益集团
10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一致同意规则的特点:
(1)帕累托改善的选择 (2)参与者平等的选择 (3)避免“搭便车”行为 (4)交易成本高
11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二、多数同意规则 所谓多数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 至少有超过半数的人支持或认可(即同意或者 不反对)才能实施。 多数同意又可以分为简单多数和绝对多数。
4
公共选择论
二、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
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2.经济人假设 3.交易政治观
5
公共选择论
公共选择论的发展 数学家:孔多塞 经济学家:
维克塞尔 英国经济学家邓肯· 布莱克被尊为“公共选择 理论之父”。 《论集体决策原理》(1948),为公共选择 理论奠定了基础。 阿罗,1951年发表《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寻利”是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的表现,其 作用是降低成本和开发新产品。该活动的特 征,是追求新增社会经济利益,因而会增加 社会福利。 寻租是指那些本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资 源被用于只不过是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 寻租总体上看没有配置价值,是一种社会浪 费。租或租金是指超过资源所有者机会成本 的报酬。
财政学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均衡
![财政学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08e61f512b160b4e767fcfd3.png)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政治家的行为和特征:
政治家在竞选时会宣布一些最能被“中间投
票人”接受的政策主张。 在收入政策方面,政治家更多地倾向于用发 行公债来代替税收。 在支出政策方面,政治家总是倾向于扩大公 共支出的规模和范围。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早在18世纪末,美国就出现了全国啤酒制造商协会、
全国棉花生产商协会等利益集团。以后,英国、法国
等其他西方国家也相继出现类似的团体。19世纪中叶, 工业化的浪潮席卷西方各国,产业、行业、职业在工 业化过程中迅速分化,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政 府职能也随之扩大,由此引起人们对政府行为的普遍 关注,各种利益集团迅速发展起来。英国企业协会、 英国造船联合会、美国制造商协会、美国商会、法国 的制造商协会、日本的经济团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
一、一致同意规则
所谓一致同意规则,也称为“一致性规则”,指 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 才能通过的一项投票规则,是事实上的一票否决 制。 一致同意规则首次由威克塞尔和林达尔进行了系
统的描述:林达尔均衡。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所谓一致同意规则,也称为“一致性规则”,
单峰偏好放松了阿罗定理的哪个条件?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解决的是什么时侯 五、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不会出现投票悖论 的问题 把一个人偏好曲线中,比所有邻近点都高的点定义 为“峰” 。 单峰:如果某投票人偏离他最中意的选择,不论 偏离的方向如何,他的效用都将下降,那么该投票 人的偏好是单峰的。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相关案例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相关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09a0122ccbff121dd368346.png)
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相关案例江苏试点人事改革国内首位“公推公选”县长产生华夏经纬网2003年12月8日讯:据中新网报道,今年10月中旬,江苏省在徐州沛县和常州金坛两地,“公推公选”县(市)长推荐人。
这种“公推公选”县(市)级行政一把手的方式,在全国尚属首次,连月来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经过一番公开角逐,国内首位“公推公选”候任县长于11月下旬在徐州沛县产生。
两轮民主推荐10月21日上午9点多,刚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孟铁林就拿着准备好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2寸彩照赶往徐州市中山饭店报名,这是徐州市开展“公推公选沛县县长”的第一天。
从这天起,这位39岁的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开始公开角逐沛县县长。
在规定的两天时限内,来中山饭店报名的徐州市干部共有70人。
一位报名者告诉记者,由于江苏省委组织部和徐州市委为报名者设定了门槛,“要不然报名的人会更多”。
这70名干部具有这样的共同点:学历高———大学本科以上;年纪轻———45岁以下;经验足———市级机关、市辖各县(市)区及市委管理领导班子的企事业单位的正副职,副职一般都任职2年以上,部分还有一定的县、乡工作经历。
据了解,过了第一道门槛的70位干部,在报名后的一周内,又面对了两次考验——两轮民主推荐。
10月24日上午,徐州市辖县(市)区四套班子成员,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直属单位正、副县处职领导,即754名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全部被召集起来,每人在一张民主推荐表上,划上6个人的名字。
经过计票,得票最多的前12位得以过关。
3天后,这12位胜出者,又被刷下去一半。
这次的评判者为,徐州市在职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约30人。
至此,被认为是“公推公选”工作的上半场“公推”宣告结束。
“‘公推’就是‘层层缩小包围圈’!”徐州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这样形容在一周内进行的两轮民主推荐,“进入这个包围圈的干部,应该说,都已经经过了考验。
”“公选”各显神通相比前两轮默默旁观的“公推”,对仍坚持在“包围圈”内的6名干部而言,紧随而来的“公选”,显然更富挑战性。
财政学基本理论
![财政学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e8264564a7302768e9939d4.png)
2020/9/6
3
3.1.1 公共选择的涵义
公共选择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
公共选择主要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投票
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公共选择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集体性。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集体决策就不可避免,因而公共选择成为必需。
二是规则性。
决策就是制定规则,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必须决定规则以使人们 的行为协调起来,因此,人们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那些能够反映和满足一般人偏好 的规则。
2. 议员是投票者的代理人,但是像所有的委托代理关系一样, 议员的利益与选民的利益是不同的,他们关心自己的地位胜于 选民的利益。
3. 作为行政人员的政治家,拥有很大的决策权,他们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
2020/9/6
10
• 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不论是政治行为,还是 经济行为,都应从个体的角度去寻找原因。
是否至少存在一种社会选择的规则,使得该选择能够以个人利益为基础推导出
公共利益呢?
2020/9/6
13
所谓社会选择的规则,指的是由给定的个人偏好得出集体的或社
会的偏好的规则。阿罗列出了由个人偏好推导出社会偏好所需要的
五项必备条件,也被称为阿罗投票五原则:
第一,理性原则。社会秩序具有完全性和传递性。
可比性也称完整性,指在每两个备选项中,总有一个比另一个更加理想或两
的作用是通过政治规则的制定与实施来保证人们自愿选择的自
由。
2020/9/6
12
3.1.3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民主制度可分为直接民主制和间接民主制。
直接民主制,是指集体决策中所有利益相关人都能直接参与投票
第三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53f032a7375a417866f8f14.png)
• 俱乐部产品是一类特殊的准公共物品。特征是在 一定限度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同时,排他 又是可行的。 • 如:剧院、私人会所、游泳池、高速公路
• 特性:A.具备规定资格者才能消费这类物品,并 且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俱乐部的内部规章制度。 • B.分享此类物品的人较少。
3、知识作为公共物品 知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但只有那些公 开传播且未申请专利保护的知识才具有公共 物品的特点。
大卫· 休谟在1740年提出,在一个经 济社会中,若有公共产品或劳务存 在,“免费搭便车者”的出现就不可 避
免,但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 费搭便车者,最后的结果则是没有一个能享受到公 共产品或劳务的好处。
(一)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 (图3-1 私人产品的最优供给)
P DB G SS E P0 DD= DA +DB DA
二、公共物品的市场供应与非市场 供应
(一)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 提供方式:政府(主)、捐赠等慈善方式 (次) • 提供基础:征税 • (公众享用的量与纳税额并不是对称的) • 关键问题:财政支出规模
(二)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提供方式:政府提供 市场提供 混合提供(政府提供+市场提供) 案例1:谁来建桥?政府还是私人?
竞
ds 排 是 -冰激凌雪糕 他 性 ?
-衣服 -拥挤的收费的道路
否
自然垄断 natural monopoly
-水电 -有线电视 -不拥挤的收费的道路
共有资源common resources
公共物品 public goods
-国防 -基础科学 -不拥挤的不收费的道路
2、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也会存在诸多缺陷,主 要有: • a、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在总体上不足; • b、公共物品的种类和数量无法满足公众对公共物 品的多元化需求; • c、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低下; • d、容易滋生寻租与腐败,从而加大了公共物品的 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公共物品质量下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少有超过半数的人支持或认可(即同意 或者不反对)才能实施。 集体行动,多数人同意,可以是1/2以上 同意,也可以是2/3以上或其他比例同意 就可以通过。多数同意又可以分为简单多 数和绝对多数。
最优多数规则
多数同意规则的特点:
(1)部分人利益受损 (2)“多数人专政”现象
学历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收入还是决定一个人的 职业和社会地位最重要的因素
U p U p ( , am )
Up是被选出的政治家的效用 〒 是当选和再次当选的主观概率 am 是其他变量
(二)政治家
政治家收益: 是指得到一般权利和特权,可以为他人 提供服务,获得货币回报等。
案例讨论
请用公共产品、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府通 过城市交通建设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及决策 对于实现公共部门三大职能的促进作用?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 布坎南说:“公共 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 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丹尼斯· 缪勒的定义:“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 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 应用于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 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 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
中位投票人定理
只要所有投票者都存在单峰偏好,按简单多数 规则必定能得出一个惟一的结果,该结果恰好 是中位投票人的第一偏好,也就是说,中位投 票人所偏好的方案会被顺利通过,这就是中位 投票人定理。 如果每个投票者都有最偏好的方案,这些方 案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投票人数又为奇数,那 么必定有一个方案处于所有方案正中间,把这 个方案视为第一偏好的人,也即对所有方案持 中间立场的人就是中位投票人。
二、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直接民主制,是指集体决策中所有相
关利益的人都能直接参与投票决策的 制度。 直接民主制是最为原始的集体决策制 度,也是最能反映全民意愿的制度。
一致同意规则(一致性规则) (UNANIMITY RULE)
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
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 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一种表决方式。 每一个参与者都对将要达成的集体决策享有否决 权。只有在一致同意的前提下,集体行动(公共 选择)才能进行。 一般说来,“同意”包括不反对/弃权。
单峰定理
1.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单峰偏好是指投票者最偏好某一方案, 对其它方案的偏好不如该方案。 如果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那么 投票悖论就不会出现,这就是所谓的单 峰定理。
单峰定理
1.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多峰偏好是指投票者对某方案的偏好程度 低于对周边方案的偏好程度。
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图4.3 中位投票人定理
空间竞争模型(金融中心、商业街的 形成)
0
0.5 图 3- 7 空 间 竞 争 模 型
1
三、间接民主制(代议制)下的公共 选择
(一)选民(投票人)
P-该项目获胜的概率
R-收益 C-投票成本
pR C 0
投票交易(logrolling)导致社会 福利的下降
投票悖论
A A C ( 1) 图 3-3 投 票 均 衡 B C B C C ( 2) C A A C C B C ( 3)
投票悖论
三个人1、2和3,就A、B和C三种方案进
行两两投票。 投票悖论与投票均衡
投票悖论
三个人对三种方案的偏好次序如下: 1:A›B›C 2:B›C›A 3:C›A›B
公共选择理论的权威观点:
保罗· 萨缪尔森和威廉· 诺德豪斯在他们合著的流行 教科书《经济学》中的定义是:“这一理论是一种 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公共选择理 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指出了没有一 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综合为社会选 择;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改善收 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还研究了国会 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为竞选提供资金所导 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
(一)产生与发展
1.产生阶段:邓肯.布莱克 2.形成阶段: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1919 -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3.影响扩大阶段 4.迅速发展阶段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
(二)基本特征
将政治过程看做是某种特殊的“经济活动”, 在这个经济活动中,政府是“生产者”、选民 是“消费者”、选票时“货币”,选举制度可 以等同于“市场制度”。
官僚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个人:具有不同利 益的选民
投票 政治过程
利益集团
选举产生公共机构
投票
立法制定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供给
官僚集团
官僚是经济人
官僚追求的利益既包括直接的经济利益,也 包括非直接经济方面的利益。 “榕树型”扩张 无产权约束; 高度垄断; 考核指标模糊; 监督困难。
(四)利益集团
(3)少数人不热心参与
(4)相对容易作出决策 (5)可能的多种选择结果
(6)无法表达个人选择的偏好程度
(7)可能存在投票交易
投票悖论
18世纪80年代法国思想家孔多赛提出了著名
的“投票悖论”: 三个人对三种方案的偏好次序如下: 1:A>C>B(甲偏好A胜于C,又偏好C胜于B) 2:B>C>A(甲偏好B胜于C,又偏好C胜于A) 3:C>A>B(甲偏好C胜于A,又偏好A胜于B)
第四讲 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理论是对非 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即对政府决策的 经济分析。 公共选择:政治市场上的参与者,依据一 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公共选择论是 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理论。
尼斯克南的官僚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尼斯克南认为,机构规模越
大,官僚们的权利越大,因此官僚机构的 目标是机构规模的最大化。 这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使财 政支出规模超出了公共品最优产出水平所 需的支出水平。
尼斯克南的官僚理论
由于官僚机构通常拥有提供公共品的垄断权,
例如,环境保护、国防、社会保险等都是由专 门机构提供的。 在很多情况下,官僚们独家掌握着特殊信息, 这是他们能够让政治家们相信他们确定的产出 水平的谁谁受益比较高,从而实现预算规模最 大化的产出。
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说明:
依靠简单多数的投票原则,要在各种个人偏好中 选择出一个共同一致的顺序,是不可能的。 一个合理的公共产品决定只能来自于一个可以 胜任的公共权利机关,要想借助于投票过程来达到 协调一致的集体选择结果,一般是不可能的。
单峰定理
1.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按照简单多数规则,如果要求在两项 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项,结果可能 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几个。这取决于投 票者的偏好类型,即是单峰偏好还是多 峰偏好。
影响的内容包括: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财政资金分配、 财政税收、政策法规的制定。
专栏2: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
1979年12月27日,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美国 卡特政府决定对苏联采取措施,让苏联为其行 为付出代价。其中一项措施是实行部分粮食禁 运……
专栏3: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
陆学艺任组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于2001年年 底,提出了中国“十大阶层”(利益集团)的 划分。
150
-60
-30
400
80
220
(一)选民
选民的政治行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政治 行为中的单个主体。
(一)选民
选民是否参加投票,取决于三个密切相关的 因素: 一是其参加投票的效益和成本; 二是其投票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性; 三是利益集团的压力。
(二)政治家
让投票人(选民)投票选出代表,再
投票悖论
A A C ( 1) 图 34 投 票 悖 论 B C B B A ( 2) C A A C C B B ( 3)
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不可能性定
理是指:
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
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 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
联系在一起。 官僚是指中国古代指在衙署办事的官吏。后常用 作贬义词,指不负责任的政府官员。
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是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虑实际问题的 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领导作风。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 该是官僚主义的。”
官僚制
官僚制有下列特征:
1.等级严格 2.非人格化 3.延续性 4.专业化
由代表代为决策,这些代表就是政治 家; 政治家指的是一种职业; 政治家的收益有:得到一般权利和特 权,可以为他人提供服务,获得货币 回报等。
(二)政治家
布雷顿(Breton,1974)提出了一个被选出的政 治家的效用函数公式,这个函数的变量包括:再 次当选(或当选)的概率、个人的金钱收入、个 人的权势、自己的历史形象、对崇高的个人理想 的追求、个人对公共产品的看法以及政治家特有 的其他东西。布雷顿模型是:
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
奥尔森(Mancur
Olson,1932-1998)的利益 集团理论非常有名。 问题: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集团, 不一定都有进一步扩大这种集团利益的倾向。
奥尔森从集团与集体利益入手,提出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