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研究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

从某个角度来说教师平时工作也可看成是一种研究。如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一个提问、一次谈话、一次家访等,事先都有预设。当我们对其中一些问题,更深一步思考,更深一步研究。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反思、总结、提炼。就可能使一个教学问题变成一个研究课题。从泛化的角度看,工作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是有条件的,不是所有的教学问题都能成为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经过反复地观察、反思,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问题才能成为课题,教师的工作才能称为研究)。

教育科研方法——干预性研究、描述性研究

教育科研方法有多种,如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叙事研究法,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质的研究等。教师根据研究问题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方法。

大体可分为干预性研究(如行动研究、实验研究等)和描述性研究(如观察法、调查法、案例法)两大类。干预性研究改变研究对象,如改进教学、教学内容,改变人的发展。描述性研究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解释和分析,不直接改变和完善研究对象,而是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思路和对策。它只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层面问题,不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控制,(只做相关分析,而不做因果分析)。描述性研究即是一促独立的研究方法,又是干预性研究的先导和基础。

什么样的研究需要用实验法:

1.干预性研究。

2.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研究(如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达到对教学效果的改变)。

3.有明确数量对比的研究(调查法也有数量对比。研究相关分析)。

4.有相对严谨条件(因素)控制的研究(一旦确定的控制条件,不再改变,不同于行动研究)。

5.研究结论(设想)具有普遍应用的价值。

[案例1]:青岛市一项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课题:“小学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该课题针对传统英语教学开设过晚、教学渠道单一、重知识灌输、轻语言技能培养、忽视教学情境的创设等诸多弊端,实施英语教学改革。通过早起步、大容量、多通道、创情境,设计了一种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并以此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用量化的方法进一步检验这种教学效果的提高。

[分析]:上述问题研究属于典型的干预性问题研究,首先提出一种新教学设想,通过设定或改变教学事件中的某些特定条件,进而达到教学质量的改变(因果关系),并用一定量化的手段来验证这种教学质量的改变;控制条件明确;研究结果具有普遍应用的意义。显然,单纯用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等研究方式,不能直接达到课题研究目标——大幅度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案例2]:“改革数学单元测验方法的实验研究”,——让学生参与单元测验的命题和阅卷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案例3]:“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研究”,就不适宜采用实验而只能采用个案研究、追因等方法。

教育实验法,一种既“古老”,又科学的方法。

说它“古老”,它是最早引入教育领域的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原来一直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18世纪末引入教育领域,到20世纪初形成了很成熟的方法体系,一直到20世纪

80年代前,盛行一时,形成经典的研究方法。

说它科学严谨,因为它来自于自然科学,追求精细化和准确化。即使放到现在它也是最科学的方法之一。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1、是传统的实验研究过于追求严谨复杂,难以让一般的普通教师掌握,搞实验研究,往往必需要有专业教育科研人员的参与。2、是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人的发展规律(人的精神世界)不同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80年代后传统的实验研究法受到教育界一些人士的猛烈抨击,后来出现了质(如个案研究、叙事研究等)的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其中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干预性研究(相比实验研究)概括地说就一边工作(遇到问题)一边总结、边研究、及时纠正;或观察、行动、反思,修改计划,再观察、再行动、再反思(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错了改正)。好处是1、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确实有效,能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2、教师容易掌握。但是,当这种研究(发展到)需要一定深度时,行动研究就显示出局限性来。比如需要有量的检验时,需要推广时,就需要上升为实验研究。某种意义上说行动研究是实验研究的基础。

前面说传统实验研究的局限性时,它过于严谨复杂,不易控制和掌握。今天我们要讲的实验研究是介于行动研究和传统意义上的实验研究(要想实验研究有生命力,改良和简化是必须的)之间,比行动研究更严谨,比传统实验研究更灵活。实验法正寻求一种改变和突破,它是一种准实验研究,无需争论。并且应该各其它方法相结合。

一、实验研究法概述

(一)教育实验法的含义

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提出设想,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或因素(称为自变量),人为地干预、变革研究对象(称为因变量),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成因(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变量又称作变数,是某个与实验相关的因素或条件,实验方法论的术语。

如某教师进行“利用范文仿作,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自变量:采用“范文仿作”,因变量:“采用范文仿作班级的学生写作能力”,研究假设“采用范文仿作的学生写作水平要高于不采用范文仿作的学生”。研究之前作为一种假设,需要实验结果验证。通过前测、和后测,看是否有显著差异。(再如新课改,自变量:“自主、合作、探究”,因变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要揭示教育教学规律,就必须通过控制某些因素,论证某种因果关系——即探索自变量和因变量二者间的因果联系,从而验证、修正、丰富、发展某种教育理论或主张,证明某种(理论、设想、主张)正确性、必然性。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构成要素

从教育实验的含义不难看出,教育实验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即实验要改变的教育要素或教育条件,称为自变量(或称原因变量,记为X);要观测的结果,称为因变量(或称结果变量,记为Y);要控制的不被改变的相对稳定的要素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也就是说和实验假设无关,但却能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

如前例“利用范文仿作,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无关变量,但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影响实验效果。实验班教师和对比班教师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应当是相当的,如果不一样,就无法准确地判断和说明学生作文成绩变化是因为两种教学方法不同造成的,而可能是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其它因素影响的。也就是说因变量改变可能是无关变量造成的,而不是研究者事先设计的自变量造成的,实验便失去意义。所以控制好实验无关变量对实验是否有效至关重要。

如学生原有的知识、智力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师生关系,教学时间,课外辅导,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