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5102cadf5335a8103d2200f.png)
历史唯物主义一、基本概念: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它既包括各种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
3.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4.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5.人民群众:A.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6.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7.价值观: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8.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称为价值判断。
9.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称为价值选择。
10.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二、基本框架(一)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是什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①总的来说:②具体来说:A.在阶级社会里:B. 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改革:①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总体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一,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https://img.taocdn.com/s3/m/9ecaac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e.png)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和法律等上层建筑;社会的发展总的来看,是不断推动生产力进步的生产关系的进步。
即是说,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历史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通过对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概括总结得出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是空想的历史观,而是实证历史研究的精神产物;不是书斋里的思辨,而是全面观察社会生产实践的真理;不靠个人的意识和意志,而是派大量的社会实际调查询问、编制和综合资料。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社会生产和劳动在社会形态中的基本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之一,就是通过劳动创造新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是人的生活第一的历史要求。
在社会生产中,劳动是一切的最终的和永久的根源;劳动是一切的财富创造者。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基本原理1.社会变革和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在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日益加剧的阶级斗争基础上产生的,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
2.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是根本的,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3.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保证,是国家政权的表现形式,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最佳形式,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最有力的保障。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71c0c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9.png)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在这种理论的带领下,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为之后的社会变革提供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进行总结和解释。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自己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政治、文化)所决定的。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社会形态和制度,如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等。
其中,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它也存在着残酷的剥削和贫富不均的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种转变必然发生,并且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制造了矛盾和冲突,而这些矛盾和冲突必然会催促社会走向更加先进的方向。
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方面,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
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共同活动时所形成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反映和体现,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不断适应变化,否则就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生产力的改变是生产关系不断演进的重要原因,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阶级斗争则是在这种冲突的基础上形成的。
阶级斗争是由生产关系中存在的利益矛盾和不平等所引起的。
在阶级斗争中,劳动人民争取自身利益,剥削阶级则维护自己的利益,二者相互对立。
阶级斗争不仅体现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5766a9ed0d233d4b14e69fc.png)
四、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识别的关键词:落后腐朽思想╱先进思想╱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识别的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分配制度改革╱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识别的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政府(大部制)、政党、民族、宗教等制度变革╱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识别的关键词:人民╱人民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相结合╱农民,老百姓╱群众利益╱弱势群体╱民生╱以人为本╱人权╱(二)人生观价值观5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识别的关键词:说明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些先进人物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6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说明不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先进人物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如航天英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等╱7.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识别的关键词: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价值观念会变化╱忠于人民╱地位、需要、角度、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眼前利益与根本利益╱8.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22775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6f.png)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历史进程中,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政治经济动力,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不断发展而来的。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
一、生产力的概念生产力是指人们通过劳动使用自然资源、物质资料和文化遗产,创造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技术和器具的改进,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都可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和分配商品和服务中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和劳动的组织形式。
不同的生产关系会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会面临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因此会出现它们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将催生首先生产关系的崩溃,然后是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
四、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演进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形态会发生演进。
社会形态是指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这些社会形态都是由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五、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最为激烈的。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逐渐减弱。
六、历史的发展趋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历史的发展不是一条直线,它包含着波折和曲折,人们必须经过艰难的斗争才能实现历史的进步。
七、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指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还研究阶级斗争、价值规律、货币和资本等问题。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指出了社会形态的演进、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研唯物史观知识点归纳
![考研唯物史观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7e63d6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8.png)
考研唯物史观知识点归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以下是考研唯物史观的知识点归纳: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2.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社会革命就会发生。
3.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们的社会意识、思想观念等都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
二、社会基本矛盾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发生变革。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三、历史发展的规律性1.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主要力量。
2.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
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2.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社会变革的动力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斗争。
五、唯物史观的实践意义1. 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强调了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2. 推动社会进步。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束语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理解社会历史现象的科学方法。
它强调了物质生产力的基础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我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唯物史观,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f08ea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4.png)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围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展开,涉及历史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突出表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斗争与改革(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 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衡量标准(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78b4fa2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b.png)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
但主要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2.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精神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考点2价值观1.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②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人皆有之。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就往往不一样。
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
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去从事有益的活动。
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将自己的价值观转化为现实。
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9b58d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e.png)
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1. 唯物史观: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之一,认为社会、政治、文化等现象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反映和基础。
2. 唯物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之一,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 总量和矛盾的结合:它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结合,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对立面的矛盾运动和一定量的积累逐渐转化为新的质变而实现的。
4. 阶级斗争:它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5. 革命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认为为了彻底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必须进行革命斗争。
6. 社会主义建设: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认为只有彻底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7. 共产主义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认为只有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唯物史观知识点总结
![唯物史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6e95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9.png)
唯物史观知识点总结一、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1、关于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运动的基础和动力,也是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本原因。
2、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矛盾运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瓶颈,从而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3、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促使社会制度更替,推动历史的前进。
4、关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变革和发展是社会存在的结果,而不是社会存在的决定因素。
二、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结构,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马克思指出,如果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之间发生矛盾,就会引起社会的革命和变革。
2、恩格斯的历史观。
恩格斯进一步完善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指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以及阶级斗争的作用。
恩格斯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相互作用的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三、唯物史观的历史演变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系统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
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列宁进一步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强调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特点,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党的领导理论。
列宁主义对唯物史观的理论丰富和深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毛泽东思想的创新。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运用唯物史观来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提出了群众路线、阶级斗争和生产力是第一要素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四、唯物史观在现实中的应用1、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强调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8cb03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a.png)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它以历史发展的全面性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历史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本文将归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的思想体系。
一、唯物主义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以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为基础的。
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社会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阶级斗争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产关系与之不相适应,这就引发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在历史的各个阶段起到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作用。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而认识也是一个辩证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深化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辩证性和发展性,在认识上反映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四、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主张,要实现社会的彻底变革,必须进行革命。
革命是推翻旧制度和建立新制度的历史转折点,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五、历史唯物主义对实践的要求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实践包括物质生产、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等各个方面,它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马原理笔记整理
![马原理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e444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0.png)
马原理笔记整理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思想理论课程,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整理马原课程的核心概念和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社会历史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的。
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与个人的意志无关。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法律、政治、哲学等。
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表现。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技术和劳动力等物质要素。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3.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社会存在不同阶级的存在与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社会形态经历历史的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进行探索的哲学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唯物的。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
2.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指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维方法。
它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事物发展的规律等基本概念。
3.实践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人的认识和实践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4.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项基本原理,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
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它代替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科学社会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地位,这是实现社会主义转型的关键。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30dde0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a.png)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历史进程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顾名思义,是指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解释社会的运动和变动。
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和把握,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二、核心观点1. 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借鉴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的发展具有自我矛盾性和不平衡性。
物质的发展通过阶级斗争、社会变革等过程来实现。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等。
生产力的发展是驱动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动力。
三、主要内容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法律、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的体现,包括政府制度、法律制度、文化观念等。
2.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阶级斗争作用,认为阶级是社会分化和矛盾的产物。
阶级斗争驱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变革。
3. 社会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
这包括了法律、道德、宗教、科学等各种社会意识形态。
四、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革命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将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在中国革命中,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和行动,推动了革命的胜利。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169dd0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f.png)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内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dccb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6.png)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一种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思想是由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
因此,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原有的生产关系就会变得不适应,社会就会发生革命,新的生产关系就会产生。
•阶级斗争是历史的推动力量:历史上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的结果就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发展规律是历史的本质:历史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任何主观意志的干扰。
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可以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唯心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主观意识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决定的,强调个人的选择和意志。
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客观性和经济基础的决定性。
唯心主义忽视了社会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影响,过分强调主观意识和个人能动性。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性的,不受个体的意志所影响。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理论,它的应用可以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以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方面:•社会历史的分析: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历史的方法。
通过对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革过程,为社会改革和革命指明方向。
•阶级斗争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了解和认识阶级斗争的规律,可以帮助劳动人民更好地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 义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 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b133b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3.png)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
以下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例如,在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深刻影响;而在现代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这反映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
同时,一些先进的思想理念,如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引领社会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以工业革命为例,机器大生产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得原有的手工工场式的生产关系无法适应,从而催生了资本主义工厂制度这种新的生产关系。
而在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生产关系也在不断调整和变革,以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bf0a7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8.png)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受到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变革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表现。
2.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2.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道德观念等,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生活的改变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
2.2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阶级斗争。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斗争形式不同,但阶级斗争始终存在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2.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将生产力放在中心地位,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的进步促使生产关系的变更,促进社会发展。
2.4 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社会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可循。
因此,通过研究历史的规律,可以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界,创造出社会财富,并以此为基础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2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伴随着上层建筑的变革。
3.4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阶级斗争的形式不同,但其存在和发展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变革。
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bf840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e.png)
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强调物质存在是首要的,精神和意识是后发展的产物。
在历史学科中,唯物主义被广泛应用,用以解释和分析历史事件及社会发展。
本文将介绍高中历史课程中涉及的唯物主义知识点,深入探讨其思想内涵及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
###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原理在教学中常常用来解释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动因。
通过深入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
###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法强调对历史发展的矛盾运动和对社会发展的多因素作用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解释了历史事件发展的内在规律。
这种思想的理解对于掌握历史学科中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 唯物史观与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唯物主义的思想贯穿始终。
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阶级矛盾和生产关系的演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演变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贯彻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经典案例分析在引入唯物史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经典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封建社会的颠覆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唯物史观的核心理念,并将其应用于其他历史事件的解读中。
### 唯物主义与当代意义唯物史观不仅仅是历史课程中的一种理论工具,更是我们认识社会、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
唯物史观中所蕴含的辩证法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规律,对于当代学生的思维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因此,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 结语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dcc5d2ccfc789eb172dc8d6.png)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注〗此部分内容主要包含唯物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个内容。
第一部分:唯物史观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原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的产生及作用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我们遵循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要求我们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这一原理主要用于分析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们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和走一切为了群众、一起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弱势群体、下岗职工、农民工)第二部分: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人的价值原理〖原理内容〗:1。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需要。
2。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
一、历史唯物主义总体认识:
1、根本观点: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p87——88①性质:有什么社会存在,就有什么社会意识;②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落后阻碍;先进促进)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①阶级社会:阶级斗争;②社会主义社会:改革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三、人生价值观:
1、价值观:含义、性质(社会意识)、导向作用(2点)
2、人生价值:
(1)内容:是社会价值(贡献)和自我价值(索取)的统一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要求: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立足社会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