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课程教学档案管理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山师范学院课程教学档案管理规定
为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保证课程建设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规范和完善学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一、课程教学档案建立原则
课程教学档案的建立必须坚持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的原则。
1. 完整性:即所有关于课程的教学内容全部归档;
2. 真实性:即课程的教学档案应是该学期真实教学情况的记载;
3. 准确性:即教学内容及相关信息应准确无误。
二、课程教学档案归档范围
凡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课(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专业课(含专业、学科基础课)等课程均要建立课程教学档案。
三、课程档案保存内容及期限
1. “课程中心”以及“课程资源中心”相关资源的更新与建设情况(须提供“课程资源中心”的网址,该课程其它网址)。
2. 课程(含理论课、实验课)教学大纲,模板见附件1。对具有独立课程编码的实验课程必须制定教学大纲;对理论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内容的课程,教学大纲必须包含理论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两个部分,实验教学大纲按照学校实验教学大纲模板制定,并与理论教学大纲合并成一个整体作为课程大纲。
3. 课程负责人及任课教师信息,含教师各阶段职称、各层次学历/学位证书,教学任务和教学日历等,学期教学考核,学期课程教学反思(近5年)。
4. 课程教案或讲义、课件(近3年)。
5. 课程教研教改活动有关资料(包括集体备课、试讲、听课等记录、照片、视频,课程教学反思,电子资料必须放在3中的网络课程中)(近3年)。
6. 课程立项建设有关材料(包括各级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教材等项目的立项申报书、立项通知、中期检查、题书、开题论证材料等)(近
3年)。
7. 课程成绩有关材料(包括平时成绩评定办法、作业、学生考勤登记表、学生考试成绩表、考试质量分析等材料)(近3年)。
8. 考试大纲以及试卷集或者试题库(含近5年考试试卷)。
9. 课程组成员进修、参加会议情况。
10. 其他有关课程建设材料。
注:对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中心”开设课程的,以上2-10中的材料可以是电子版但必须放在课程资源中心该网络课程中,否则请采用纸质材料存档。
四、课程档案管理及要求
1. 课程教学档案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教学档案由开课单位负责建设,分管教学工作的开课单位领导负责组织本单位课程教学档案的管理,课程负责人负责本门课程教学档案的建设、管理、充实与更新等相关工作,课程负责人负责召集任课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以及更新等工作,任课教师必须提供课程教学档案建设所需的相关资料。
2. 对采用纸质材料保存的课程档案,必须设立独立的档案盒存放课程教学档案,分门别类整理,分卷、编码、装袋、归档。课程教学档案编号由各开课单位自行编制。
五、课程档案建设的检查与验收
课程档案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各开课单位每学期均要对课程档案进行充实、整理和更新。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每学期定期对各开课单位上一学期课程档案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课程档案建设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鼓励,推广先进经验;对存在问题的课程限期查找原因,并限期整改,甚至更换课程负责人。
六、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七、其它说明:本规定所指的一门课程为学校“课程中心”具有独立课程编码的课程。
附件: 课程教学档案封面、目录清单、课程负责人信息表、任课教师信息表、课程组成员参加会议统计表、
教学大纲模板、考核大纲模板
韩山师范学院
课程教学档案
学院名称:
课程名称 :
韩山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清单
1.网络课程建设情况及课程网址
2.课程教学大纲
3.课程负责人及任课教师信息
4.课程教案或讲义、课件
5.课程教研教改活动有关资料
6.课程立项建设有关材料
7.课程成绩有关材料
8.考试大纲、试卷库
9.课程组成员进修、参加会议情况。
10.其他有关课程建设材料
课程负责人信息
课程组成员20 -20 学年度参加会议(培训)统计表
韩山师范学院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xx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参与人:审定人:)
课程名称: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总学时:学分: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xxx 学时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内容
1、xxx
2、xxx
3、xxx
(三)本章重难点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
五、考核办法及成绩评定
附: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有关问题解释:
一、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指为完成本课程学习应先行修习的课程。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性质包括通识课,分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课(学科、专业基
础课)等;目的与任务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着重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并概括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每一章的教学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后,着重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写明课程的教学基本和要求。“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
四、教学内容
按相当于教材编写大纲中的章节目三个层次详细编写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陶冶法、探究法等等。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办法
说明本课程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占比,平时考核及期末考核的形式(考勤、作业、实验、开卷、闭卷等)。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学参考书指为完成本课程学习可供选用的教材及参考书。需注明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多本教参用带方括号的序号标明顺序。
八、字体
标题:宋体加粗,小四。内容:宋体、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