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第一课时1)
1.4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3张)
![1.4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3张)](https://img.taocdn.com/s3/m/3cedc17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b.png)
A. 遗传和变异
B. 自然选择
C. 生存斗争
D. 过度繁育
课堂小结
生物进 化的证 据及进 化论的 演变
化石 生物进化的证据
物种可变的进化观点
进化论 的演变
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过度繁育
达尔文的自然 选择学说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牛刀小试
2.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 C ) A.神创论 B.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D.米勒的“重演律”
牛刀小试
3.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 环境变迁
B. 上帝的意志
C. 自然选择
D. 人工选择
4.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C )
3.模拟实验 (1)利用右图所示轮廓图,在纸上描一只 蝴蝶。 (2)根据教室中墙、橱柜、桌子等颜色,给 蝴蝶着色,并贴在相应位置。 (3)一位同学用1分钟的时间去寻找这些蝴蝶,记录数量。 (4)用同样的方法给蝴蝶着色,贴在颜色差异大的地方,另 一位同学去找,记录数据。
牛刀小试
1.化石之所以能够证明生物的进化,根本原因是( C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 活痕迹 B.地壳岩石的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四个要点间的关系
适者生存 结果
过度繁育 前提
提供大量 选择材料
自然 选择
遗传变异 内因
生存斗争
手段、途径、 动力(外因)
提供多种 选择材料
达尔文学说有许多证据支持 19世纪,在欧洲中部的地层中发现,可以说明鸟类是 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作业含解析
![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作业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35ed2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4.png)
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一、选择题1.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A。
古代生存的生物 B.现在生存的生物C。
生物的“进化树”D。
古代生物的化石答案:D2。
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A。
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复杂、越高等,水生的越多C.越简单、越低等,陆生的越多D。
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答案:A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生物的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3.兔子有尾巴,在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也有同兔胚胎发育相似的尾巴出现,此现象说明()A。
人类起源于兔B。
人类和兔共同起源于单细胞动物C.人类和兔有共同的祖先D.人类和兔共同起源于水生动物答案:C4.鸟和蝙蝠的翼、鲸的鳍,它们的骨骼虽然外形上差别很大,但骨的排列是相似的,如下图所示.这说明()A.它们属于同一类动物B。
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C。
骨骼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D。
鸟类和哺乳类的前肢功能相似答案:B5.陆生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鳃裂,这说明()A.鳃裂将来发育成肺B.胚胎的呼吸依靠鳃裂C.胚胎在水环境中发育而成D.陆生脊椎动物和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答案:D解析:鳃裂是水生生物的主要生理结构,陆生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鳃裂,这说明它们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
6.科学家测定了某保护区MG、CE、DP、DW四种鸟的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由此判断它们的亲缘关系。
这属于研究进化的()A。
胚胎学证据B。
分子水平的证据C.比较解剖学证据D.古生物化石证据答案:B解析:测定基因序列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7。
在对古脊椎动物的研究中发现,鸟类在进化过程中腕掌骨不断愈合(如下图),这是飞行结构优化的体现。
该研究结果属于()A。
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C.化石证据D.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答案:C8。
《生物的进化》教案
![《生物的进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3c3f0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e.png)
《生物的进化》教案《生物的进化》教案1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争辩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重点难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设计:一、争辩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依据确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比照,确定它们的一样之处和不同之处。
通过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生疏事物的本质。
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构造进展比较,可以推断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举例:1、化石化石:生物的遗体、遗迹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缘由被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简洁变化形成的。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争辩觉察,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消逝,而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则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才消逝。
以上事实告知我们,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消逝有确定的挨次: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洁、低等;距今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简洁。
所以说在争辩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特别重要的证据,也是最直接的证据。
2、始祖鸟通过比较觉察,始祖鸟的身体构造特点及和爬行动物有一样之处,又与鸟类有一样之处,由此可以推断始祖鸟是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成鸟类的中间产物。
3、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科学家比较了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觉察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则大一些,而与果蝇、向日葵的差异则更大,由于蛋白质在基因的把握下合成,基因把握生物的外形,由此可以推想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果蝇、向日葵的的亲缘关系最远。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1、读p55页进化树动物:原→腔→扁→线→环→软→节→棘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植物:藻→苔→蕨→裸→被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洁到简洁、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3、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有一些新的物种产生,也有一些物种灭亡,如恐龙。
各种生物在进化中形成了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
其次节生物进化的历程一、争辩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历程:动物:原→腔→扁→线→环→软→节→棘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植物:藻→苔→蕨→裸→被总体趋势:由简洁到简洁、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1节生物的进化
![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1节生物的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48878228227916888486d795.png)
现代陆生动物可不可以回到水中生活?为 什么?
如果其结构发生了改变,可以在水中生活, 可不可以说进化是可逆的,为什么?
为什么要用细胞色素c?
哺乳类
鸟类
进
爬行类
被子植物
化
树
鱼类 两栖类 裸子植物
节肢动物 环节动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软体动物
线形动物
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
藻类植物
原生动物
下图的进化树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e (1)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
(2)与a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____b_______。
远古震旦纪藻 叠层石
古生代寒武纪 三叶虫化石 古生代鱼化石
中生代爬行动 物化石
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细胞 数量具有什么规律?
中生代白垩纪 前期哺乳动物 化石
蝙蝠胚胎发育过 程与其它哺乳类 是否具有相似性?
狗 蝙蝠 兔 人
图中胚胎有哪些 共同特点?
各物种都出现鳃 裂说明生物起源 的最初环境是什 么?
生物进化
第1节 生物的进化
??? 蝙蝠属于鸟类吗?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前肢骨骼的排列 方式有何规律?
这种器官指的骨一数致量、前肢骨 性说明了的与什人排么和列?鸟方类面哪,个蝙更蝠
同源器官:在发生上有共同来相源似?,而在形态和
功能不完全相同的器官。
植物的同源器官
马铃薯块茎
洋葱鳞茎
三者是不是同源 器官?
e (3)在地层里出现最早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
2023最新版-《生物的进化》教案【优秀10篇】
![2023最新版-《生物的进化》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67837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9.png)
《生物的进化》教案【优秀10篇】生物进化的历程篇一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
(2)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是“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本节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过程和一个模拟探究过程,这两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获得。
因此,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部分。
课程进行的方式可以通过活动、讨论、谈话的方式完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提高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重点: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难点: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媒体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六、教学策略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然后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1.组织同学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高中生物第4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第1课时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学案苏教版
![高中生物第4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第1课时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学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d11fa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0.png)
第1课时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
2.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
1.生命观念:运用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适应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
2.社会责任:运用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诸如耐药菌产生等相关问题.一、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1.主要观点(1)拉马克认为,环境发生变化,使得原先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生物发生了某些变异,环境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2)拉马克认为,生物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有的器官由于不使用而退化,即“用进废退”.(3)拉马克认为,由于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能够遗传的性状变异称为“获得性遗传”。
2.进步意义(1)世界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生物进化理论。
(2)“创世说"认为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物种是不变的。
而拉马克不相信“创世说”并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1.基本观点(1)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第一个基本观点是“物种演变和共同起源”.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进化通过物种的演变而进行,地球上现今生存的物种,都是曾经存在过的物种的后代,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
(2)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生存斗争(struggle for existence)和自然选择"。
他认为,生存斗争包含了生物与同种或异种生物以及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他还观察到生存斗争是由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一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3)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局限性:达尔文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脖子越来越长,符合拉马克的观点。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第1课时) 课件(共26张PPT)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第1课时) 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ff74c6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e.png)
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C.晚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D.晚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小结
1.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化石 ;
2.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比较法 3.推测生物进化中的规律:
郑氏始孔子鸟复原图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研究证据:生物化石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
郑氏始孔子鸟复原图
✨ 科学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 ✨ 它可能是由什么动物进化来的?
二、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 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 相同和不同之处。例如,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比 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资料② 比较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的差异性
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见下表) 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与人类的亲缘关系: 黑猩猩、马、果蝇、小麦、向日葵、酵母菌。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认一认不同岩层中各有什么动物化石?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三叶虫化石图
生物结构越复杂 。
生物结构越简单 。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 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 现了,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则依 次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生物出现先后顺序: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八年级—人教版—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二节
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命和起源)
![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命和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c07ba62a6bd97f192279e9a1.png)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命和起源教学目的々:1、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有关知识。
2、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和难点;化学进化过程现在的生物界丰富多采,形形式式,那么,最初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是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现在普遍认为,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化学进化过程,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有关问题;1、原始地球的条件如何?地球表面的温度降低,内部温度仍很高,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内部喷出的气体形成了原始大气。
2、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甲烷、氨、氢、水蒸气、硫化氢、氰化氢等。
其中一个主要特点是无氧气。
3、什么条件使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大自然的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4、米勒实验如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什么?用米勒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进行火花放电,结果生成了氨基酸。
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过程中,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完全可能的。
二、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有关问题:1、有机高分子物质主要是指什么?───蛋白质和核酸。
2、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的场所在哪里?───原始海洋。
三、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有关问题:多分子体系有何特点?1、有原始的界膜。
2、能进行原始的物质交换。
四、多分子体系演变成原始生命有关问题:1、整个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是哪一阶段?第四阶段。
2、原始生命有什么特征?(1)具有原始的新陈代谢作用(2)能进行繁殖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新陈代谢。
3、我国在生命起源方面的研究有哪些主要成就?(1)1965年,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2)1981年,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
人工合成胰岛素,不仅在科研上有重大意义,在医疗事业上亦有重大的意义。
原先,胰岛素是从动物的胰腺中提取,每100公斤只能提取到3--4克的胰岛素,相当难得,根本就无法广泛应用于医疗事业中。
生物学案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1课时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生物学案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1课时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https://img.taocdn.com/s3/m/c1a8ce3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1.png)
第1课时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课标要求 1.概述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会引发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2.阐明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
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
考点一基因突变1.变异类型的概述2.基因突变(1)实例分析:镰状细胞贫血①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碱基对由T A 替换成A T。
②用光学显微镜能否观察到红细胞形状的变化?________(填“能”或“不能”)。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3)时间: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但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如:真核生物——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诱发基因突变的外来因素(连线)(5)突变特点①________: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②随机性:时间上——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________________;部位上——可以发生在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以及同一个DNA 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第2节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第2节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537da2886c85ec3a87c2c5d4.png)
A.拉马克
B.达尔文
()
C.孟德尔
D.摩尔根
解析: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
学家。
答案:A
3.(2019·天津期末)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A.自然选择
B.用进废退
C.人工选择
D.过度繁殖
解析:自然选择是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用进废
退是拉马克的观点;人工选择是选择的手段;过度繁殖是自
(3)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具有局 限性。他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如 果环境的变化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 的变异。
2.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 (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2)关系图解:
①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加剧了生存斗 争。
新知探究二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在探究中学通]
1.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蚁兽是吻部尖长、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 液适于舔食昆虫的一种哺乳动物。鼹鼠是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 退化、眼小且视力完全退化、营土壤穴居生活的另一种哺乳动物。 材料二 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图
(1)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食蚁兽舌头细长及鼹鼠耳眼退化 的原因。
提示:拉马克认为,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如食蚁兽的舌 头之所以细长,是由于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器官废而不用,就 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如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萎缩、退 化。
(2)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 提示:草地退化后,长颈鹿只能食用高处的树叶。由于经常 使用颈部,导致颈部越用越长,并将长颈这一性状遗传给后代。
(√)
(5)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脖子越来越长,符合拉马克的
21.2生物的进化(第一课时)
![21.2生物的进化(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b3aa5bcf524ccbff1218438.png)
学习检测
1.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B) A.两栖类、蕨类 C.哺乳类、被子植物 B.爬行类、裸子植物 D.鱼类、藻类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表述中,哪一项是不合理的(
B)
A.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B.体型小的生物→体型大的生物 C.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D.低等生物→高等生物
3.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的时期是(
D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新生代
D.中生代
4.灵长类进化为人的时期是( A.中生代 B.新生代
B)
C.太古代 D.元古代
5.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下列不正确的说 法是( B )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C.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第二十一章 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 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 程逐渐进化形成的。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 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
学习目标
1. 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 2. 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 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相似点
有爪
被覆羽毛 有翅膀
有喙
始祖鸟化石复原图
有牙齿
以上资料说明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 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 过渡类型。
爬行类
过渡
鸟类
始祖鸟
二、地球上的生命史
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 哪些进化环节呢?
1、前寒武纪时期(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
高中生物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第1课示范教案 苏教版
![高中生物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第1课示范教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16453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c.png)
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本节是在学习了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关键词为生物多样性,共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在第一节中着重介绍了生物进化产生的原因,第二节则是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具体历程及进化的结果,即生物具备了丰富的多样性。
最后还通过生物五界分类系统的介绍进一步向学生展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方向与三个阶段。
本节的主要核心内容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关于“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部分,主要通过介绍地质年代划分和主要进化事件,介绍了最初的生命是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步地演变过来的,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人类研究生物进化的重大意义。
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部分,主要介绍了目前地球上已知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而且陆续有新种被发现。
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遗传物质与生存的各种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介绍生物的五界系统,使学生对众多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和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节共设置了2个“积极思维”、1个“评价指南”、1个“继续探究”、1个“拓展视野”和相应的图与图群。
通过“积极思维”活动一“地质年代划分和主要进化事件”,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的途径认识理解不同地质年代发生的一些主要进化事件,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以及总结归纳生物进化的顺序,并会动手制作进化历程的树形图。
通过分析各地质年代中既有许多物种相继灭绝,又有许多新的物种不断产生,使学生理解正是由于这种新旧物种的交替,才构成了轰轰烈烈的生物进化发展史。
通过“积极思维”活动二“生物物种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事实1和2,从具体事例抽象得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必然联系,为了研究的方便,科学家又将生物进行了分类。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课件 (新版)冀教版.pptx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课件 (新版)冀教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99db8cf84b73f242326c5f72.png)
5
第六单元 生物的繁衍和发展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 第1课时
1
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能用辩证的观点解释生物的进化历程。积岩层,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 另一层含有化石b。据图可判断( B )
A.物种a比物种b更简单、低等 B.物种a比物种b更复杂、高等
C.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3
下图为脊椎动物进化树。请你与小组讨论,据图回答问题。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 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 [ A ] 古代的鱼类 化石,能证明E是由古代爬行 动物进化而来的是 始祖鸟 化石。 (2)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 C ] 哺乳动物_ ,其生殖特点是 胎生 、 哺乳 。 (3)脊椎动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 _ 到陆生 。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课时-人教版[原创]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课时-人教版[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bee0b500b52acfc789ebc922.png)
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 3,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 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很越来越差. 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很越来越差. 原因是. 原因是. ( D ) 害虫本来就存在抗药性变异的个体 本来就存在抗药性变异的个体, 害虫本来就存在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农 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药杀死的是不具抗药性的个体, 药杀死的是不具抗药性的个体,具有抗药性 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变异. B,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变异. 的个体能适应农药这种环境,而保留了下来, 的个体能适应农药这种环境,而保留了下来, 并把抗药性遗传给了后代. 并把抗药性遗传给了后代. C,害虫对农药 产生了隔离 农药对害虫的抗 定向选择作用, 药性变异起了定向选择作用 药性变异起了定向选择作用,抗药性变异经 过遗传逐代积累, 过遗传逐代积累,最后就形成了具有抗药性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的新品种,农药对其就不起作用. 的新品种,农药对其就不起作用.
1 A的基因频率 = AA+ Aa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例,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 果蝇约有 对基因, 每个基因的突变率10 每个基因的突变率 -5,对于一个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中等种群数量的果蝇种群( 中等种群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 个个体) 108个个体)来说, 1,种群中基因突变的特点 来说,每一代出现的 基因突变数为多少? 基因突变数为多少?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四)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生物的进化PPT(第1课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生物的进化PPT(第1课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0f83d4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6.png)
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ZHONG QUN HE ZHONG QUN JI YIN KU
01
基础梳理 ·夯实教材基础
1.种群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 同种 生物 全部个体 的集合。如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 或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都可以看作一个种群。 (2)特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基本单位 ,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将_各__自__的__基_ 因 传给后代。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 全部 个体所含有的 全部 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123456
(3)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不__定__向__的__,经过长期的_自__然__选__择__,其中不 利的变异被不断_淘__汰__,有利的变异则逐渐_积__累__,从而使种群的_基__因__频__率__发生定向 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自__然__选__择__决 定的。
项目 发生范围
类型
结果
生殖隔离
①不能相互_交__配__ 不同物种间
②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_可__育__后__代__
地理隔离
同种 生物
使种群间不能发生_基__因__交__流__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地理隔离 ↓
自然选择
①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 突变 和_基__因__重__组__ ②不同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123456
第6章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第2课时 物种的形成、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举例说明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 3.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生物进化的历程》PPT优质课件(第1课时)
![《生物进化的历程》PPT优质课件(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94b77d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9.png)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化石的形成过程
1 当原动始物地死球后落入水底时,形成化石的过程就开始了。 2 动火物山尸爆体发上的肌肉开始腐烂,露出骨骼。 3 水带来了泥土和沙子,掩埋了这些骨骼。 4 接着,水渗透进骨中,将无机盐沉淀在里面,就形成了化石。 5 沙或泥土继续堆积,慢慢地形成沉积岩(一般需要几百万年),
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物种
黑猩猩 马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27
35
38
44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上述两个资料中,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时科学家各采用了什么方 法?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资料1采用比较化石的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 现的顺序,从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进化顺 序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通过对始祖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 物。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二、讲授新课
此图片为《【知识解析】马的进化》视频截图,请下载使用此资源。
比较解剖学的进化证据
比较解剖学研究发现,不同 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外形上有时并不 相似,功能上也有所差别,但基本 结构几乎相同。例如,马的前肢、 蝙蝠的翼手,鲸的鳍、猫的前肢以 及人的上肢等都属于同源器官,可 以证明这些生物是从共同祖先进化 而来的。同源器官的研究为生物进 化提供了另一种重要的证据。
资料2采用比较组成蛋白质氨基酸的差异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八年级下册生物课件(北师大版)
![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八年级下册生物课件(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83c30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3.png)
三、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中间过渡类型的 化石
爬行动物
始祖鸟
鸟
嘴里有牙 齿、有爪
被覆羽毛,有 翅膀,有喙
始祖鸟和古鸟化石保留了 古代爬行类动物 的某些特征,
又出现了鸟类的一些特征,这证明了鸟类是从
古代爬行类动物 进化而来的。
马化石的变化 体形越来越大,四肢和脚变长,侧趾逐渐 退化,中趾逐渐加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环境
3、中生代 爬行动物时代或恐龙时代 ①盛行的陆生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
植物是 裸子植物。 ② 鸟类和哺乳动物也开始出现,它们是由
古代爬行动物 进化而来的。
恐龙和翼龙繁盛
苏铁
4、新生代(约开始于6640万年前,延续至今) 脊椎动物以 哺乳动物和 鸟类 为主,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
约600万年-400万年前,灵长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由于 地球演化和 气候剧变,导致地球上的生物呈现
自信检测
在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繁盛 的时代是( D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如图所示,某地三个岩层A、B、C中均发现了许多生物化 石。分析回答:
C (1)比较低等简单的生物化石最可能存在于______岩层中; A 比较高等复杂的生物化石最可能存在于_________岩层中。
进化趋势:从简单到复__杂_ ,从低等到高__等__,从 水生到_陆__生___。(*笔记)
晚期
早期
合作与练习一
(2021春靖宇县期末)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 的进化,根本原因是( B)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 C ) A.岩层 B.地层 C.化石 D.水层 2.构成生物化石的主要成分是 ( D ) A.生物体的基本物质蛋白质 B.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核酸 C.生物体的主要供能物质糖类 D.溶于地下水中的矿物质 3.关于地层中生物化石分布情况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D ). A.在古老的地层中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B.在新近的地层中可以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 C.在新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D.在极古老的地层中有时也可以找到一些高等生物的化石 4.下面属于中间过渡类型的动物化石是 ( B ) A.始祖马 B.始祖鸟 C.种子蕨 D.三叶虫
2、始祖鸟的化石,证明了 鸟 类是从古代的 爬行类 进化而来的
它又想告诉我们什么?
此鱼是总鳍 类中的一种腔棘 我是古代 鱼。它有鱼类的 鱼类向古代 特征,但能用鳔 两栖类进化 呼吸空气,而且 的 “证人” 能使用鳍来当作 脚走路。
通过地质年代表,你可发现各类生 7、化石在地质层中的分布规律: 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否有一定规律, 这规律又是怎么样的呢? (1)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深层),成为化石
形成化石 存在石中
露出化石
古生物学上的证据——马的进化
此图说明了什么?
现代马是 由始祖马,经 过漫长的地质 年代逐渐进化 而来的。
三类马的生境、体形、运动形式的对比
项目 种类 始祖马 距今 年代
5000 万年 2000 万年 100 万年
生活环境
草丛和灌木林 草 原
体形
运动 形式
狐一般大小、 跳跃 背部向上凸 比始祖马大 背部较平直
红巨星 白矮星 1、太阳→_______→______→黑矮星 超新星 黑洞 2、大恒星→超红巨星→_________→中子星或_____ 岩浆 3、地球在形成之初是一个由____构成的炽热的球, 在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 海洋 ______中诞生。
---化 石
是谁对生物作了如此合理的设计呢? 神创论
腔棘鱼
此鱼被推测是在约3.5亿年前 出现,6500万年前即已绝灭的 总鳍类中的一种腔棘鱼。总鳍鱼 类不但能呼吸空气,而且能使用 鳍来当作脚走路。
腔棘鱼
专家认为,腔棘鱼是错过了它的祖 先向两栖动物进化的机会而遁人海底 的那部分鱼的子孙。据研究分析,腔 棘鱼起初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后来随 着地理、气候等环境变化,一部分爬 上陆地,向两栖类动物进化;另一部 分则移往海中,在深海的底部安家。
1、化石:保存在地层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
2、化石的种类:
(1)遗体化石 (2)遗迹化石 (3)遗物化石
3、化石的形成过程
动物死亡 露出化石 露出骨骼 存在石中 泥沙掩埋 水进入无机盐沉 定(化石形成)
地质 年代
太古代 元古代
距今年数 46亿年 --24亿年---5.8亿年--
不同地层中挖掘出的动物化石的种类和数量 无 无
蕨纲植物化石(约3亿年)
复原图
寒武纪霸主
三叶虫(6-5亿年)
有 叉 骨
复原图
中华龙鸟及化石(1.36亿年 )出土于张家口组底部火山岩
原白鲟: 白垩纪早期 (1.22亿年前)
正在长江中畅游
发现於辽西 北票的义县 组火山沉积 夹层.
复原图 始祖鸟化石(晚侏罗纪、距今约1.5亿年)
生物的进化(1)--化石
9.人的胚胎在发育初期出现鳃裂,由此可以说明( D ) A.人胚胎早期用鳃呼吸 B.人的肺由鳃发育而来 C.人与鱼类的亲缘关系最接近 D.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
/Index.shtml
印度洋海域捕捉到的“活化石”——“腔棘鱼”
凡地质 历史上所发 生的、至现 代还生存着 的动物或植 物。
5、生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 是反映生物进化历程的不成文记录 6、马的进化历程 (1)马的进化历程:始祖马→三趾马→近代马 (2)马的进化历程说明:
①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②物种是可变的
以下化石能帮你得出什么结论?
1、种子蕨的化石证明了种子植物 和蕨类植物 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
神创论者认为:在宇宙历史的某一特殊时刻
,由上帝一次性创造出各种生物,最初有多少
种,现在就有多少种,各种生物之间没有任何
的亲缘关系。
是谁对生物作了如此合理的设计呢?
进化论 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 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
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
间逐渐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
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
关系。
生物的进化(1)--化石 1、神创论和进化论的区别
神创论 进化论
生物由神创造出来。 物种是一次性出现, 不会改变的。 物种之间无亲缘关系
生物是进化而来。 物种是逐渐演变产 生,不断变化的。 物种之间有或远或 近的亲缘关系。
属白垩纪晚期,距今6500万年
水杉化石(距今3500万年 )采集地辽宁沈阳
贵州小春虫: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 (极少) ;
三叶虫、软体动物;
古 生 代 中 生 代 新 生 代
--2.25亿年---7000万年---250万年--
棘皮动物、低等鱼类(少量) 鱼类、 昆虫类 ; 爬行类(少量) 、两栖类
硬骨鱼类(少量) 爬行类,鸟类 哺乳类(少量)
类人猿(少量) 、哺乳类
思考: 1.地球上曾出现过各类繁多的生物,许多与 今天的生物并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在不断地进化 着,有些生物不能适应环境而遭到灭绝。 2.有时在高山上会出现海洋贝壳化石,这说 明什么呢? 这说明这座高山以前曾经是个汪洋大海,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隆起为高山。
7.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 到 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 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 珊瑚)。这些地层依地质年代远近排列应是( C ) A. 甲、丙、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乙、丙、甲 8.热带兰花蜜蜂的口器以前是适于舔食花蜜的,现在发现 它们的口器是适于吮吸花蜜的。研究表明,吮吸的采蜜方式比 舔食的采蜜方式效率更高。这说明了( A ) A.生物在发展变化 B.生物圈的演化过程 C.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D.生物的进化历程
腔棘鱼
由于深海水温几乎不变,水流也很缓 慢,既没有陆地上那样剧烈的环境变化, 也没有像陆地那样有那么多敌害——对 生存构成威胁的动物,环境十分安定,进 化的必要性不大,所以它才跨越巨大时空, 相传3000多万代,以几乎是原始的形 态幸存到今天。
化石的形成过程
动物死亡
露出骨骼 泥沙掩埋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无机盐替代
5.化石之所以能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 B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 B.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 C.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D.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6.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 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 中正确的是 ( B )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
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 (浅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2)古老的地层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较多;晚 形成的地层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较多。 8、生物的演化方向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9、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 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差异。
三趾马
现代马
奔跑 快速 奔跑
草
原
高大 背向下凹
想一想:从以上对比中,可证明 ? 现代马是由躯体较小的始祖马,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
化而来的.
始祖马
真马
渐新马
草原古马
三趾马
硅化木
树叶化石 珊瑚 化石 琥珀里的蚊子 栉羊齿
足迹化石
原产于中国的恐龙 蛋窝化石
迹恐 化龙 石的 足
遗物化石
恐龙蛋化石
过去通过观察化石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 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现在还可以通过比较古生 物遗体和古生物化石的DNA和蛋白质的差异, 来推测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狗 马 鸡 金枪鱼 果蝇 向日葵 与人细胞色素的差别 0 11 12 13 21 27 38
• 1、胚胎学证据: 胚胎学:是指研究个 体发育过程及其建立 器官机制的科学。 •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 的早期主要阶段极为 相似,后来才越来越 不相同。分类地位相 差较远的动物,差别 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