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圈

合集下载

中国三大经济圈: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

中国三大经济圈: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

中国三大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中国三大经济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

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京津冀都市圈,而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

本期专题为您比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个经济圈的发展情况。

中国三大经济圈基本情况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

行政区类别:地区、都市圈、城市群所属地区:中国华南面积:5.6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汕头。

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方言:粤语、客家语、福佬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长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行政区类别:经济区所属地区:华东地区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下的30个城市。

地位: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方言: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闽南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环绕着渤海全部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行政区类别:经济合作区域所属地区:中国华北,环渤海地区面积:51.8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地位: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方言: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珠三角VS长三角VS京津冀一、产业结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

形式与政策 中国四大经济城市圈

形式与政策 中国四大经济城市圈

珠三角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二、不足
1、由于受到南岭阻隔,经济腹地狭小,对周 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 2、加入世贸后,随着内地尤其长三角的市场 化进程加快,市场因素将代替地缘和血缘因 素,一些外商甚至会异地搬迁。 3、珠三角的人才储备是弱项。
大西南经济圈
海西经济开发区
福建:福州市、厦门 市、 泉州市、莆田市、漳州市、 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 宁德市 广东:汕头市、揭阳市、 潮州市、梅州市 浙江:温州市、丽水市、 衢州市; 江西:上饶市、鹰潭市、 抚州市、赣州市。 共计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中国的城市圈

中国三大经济圈:
环渤海湾(京津唐、京津冀)经济圈、长江 三角洲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

第四大经济圈:
西南经济圈、海西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
现状:到2005年,据认为珠江三角洲城市之间通
过磨合,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群,或者被称为 “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基本 形成,环渤海地区(京津唐)城市群正在渐渐形 成。
4.
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区位竞争力最高
长三角经济圈包括, 上海市、江苏省的八 个市(南京、苏州、 扬州、镇江、泰州、 无锡、常州、南通)、 浙江省的七个市(杭 州、宁波、湖州、嘉 兴、舟山、绍兴、台 州)。
长三角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条件:
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 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2、长三角大都市经济圈以上海为核心,其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城市体 系完备。 3、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已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通过高新 技术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未来十年内,长江三角洲将有可能成为 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 4、经济发展较集中,空间布局上再次由分散走向集中,各类开发区建设, 成为原有城市外延扩张的主要标志。区域内集结了各类的大中小企业 还有巨型企业,实习机会以及就业机会比较多。 5、“长三角”一体化是入世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大量外企的 存在,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整个“长 三角”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 里走向世界。

中国四大经济圈

中国四大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包括那些城市上海市;江苏省的8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

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

至此,“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

(一)“小珠三角”“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7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

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

“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

2003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11450.9亿元(1383.5亿美元),占全国GDP的10%。

(二)“大珠三角”“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

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

“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

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

(三)“泛珠三角”“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

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

中国四大经济圈

中国四大经济圈

中国四大经济圈
2012年“两会”期间专家学者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即在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之后打造中国第四个经济圈)。

⑴“西三角经济圈”与其它三个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位于内陆地区)
⑵“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①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

②劳动力廉价且丰富。

③农业基础较好。

④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⑤享有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

⑥有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为依托。

【财经类】三大经济圈介绍

【财经类】三大经济圈介绍

三大经济圈概念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

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中国之五大经济圈

中国之五大经济圈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 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2012年环 渤海板块经济总量为 107274 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 19.03%,未来经济发展的提升空间很大。
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

东三省

东北三省是我国
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 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未来珠三角占全国经济的比重将会逐渐降低ຫໍສະໝຸດ 长三角经济圈

中国唯一入选的世界
六大城市圈之一,国 家最具发展力量的地
区,我国目前经济发
展速度最快、经济总 量规模最大、最具有 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 区,国家定位的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 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 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中国之五大经济圈
班级:车服班 姓名:刘文峰

经济圈是主要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 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

经济圈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 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常为城市群体的集合或在国家经济 总量(GDP)中占有很大比重,
五大经济圈名称





6、可查询到的公开数据是,2013年1月底,天津市共有汽 车 239.4475 万辆。 2013 年末,天津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 258.9万辆,增长13.3% 7、4月15日,郑州交警部门最新数据显示机动车保有量约 253 万辆,日均入户 1500 多辆。去年一年,郑州新增机动 车34万余辆,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8 、2013 年 10月 9 日,广州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 250 万辆。 而2012年末的数字是204.16万辆,比2011年末增长9.9%。 9、今年3月底,上海市汽车保有总量为247.49万辆,较上 年底增加5.51万辆,增长2.28% 10、而2013年12月,重庆市经信委曾公开表示重庆汽车保 有量未超过成都:“重庆估计在200万辆左右。”

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地理特点教案

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地理特点教案

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地理特点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地理特点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三大经济圈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掌握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圈、长江中游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地理特点。

3. 理解中国经济圈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和区域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知识点一: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圈1. 介绍东部沿海经济圈的概念和范围。

东部沿海经济圈是指中国沿海地区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辽东半岛为核心,向外扩展至辽宁、山东、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的一片经济活跃地区。

2. 了解东部沿海经济圈的地理特点。

(1)地理位置优越:靠近世界主要海洋航运通道,便捷的水陆交通网,方便的对外贸易。

(2)资源禀赋丰富:丰富的海洋资源、煤炭资源和自然港湾资源等。

(3)开放条件好:国际间经济、科技、文化交往频繁,具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

3. 分析东部沿海经济圈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意义。

(1)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沿海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财富创造的空间。

(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3)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沿海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通过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

知识点二:长江中游经济圈1. 介绍长江中游经济圈的概念和范围。

长江中游经济圈是指以长江中游地区为核心,包括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一个经济区域。

2. 了解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地理特点。

(1)丰富的水资源:长江是中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中游地区拥有较大的农田面积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中国的重要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基地。

(3)交通便利:长江中游地区交通发达,有着较完善的水陆交通网络。

3. 分析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意义。

(1)丰富的农产品供给:中游地区农业发达,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农产品供给。

三大经济圈珠三角

三大经济圈珠三角

三大经济圈概念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

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中国8大经济圈

中国8大经济圈

中国8大经济圈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1.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

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

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

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

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

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

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

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

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及其发展前景

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及其发展前景

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及其发展前景城市经济圈是一国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

在中国,具有这种意义的城市经济圈,主要有三个: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经济圈。

就其发展前景来看,未来5-7年中国三大经济圈都进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它们对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贡献将会进一步增大。

同时,三大经济圈之间也将展开以资本和人才为重点的新一轮争夺战。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20年中国经济重心区是由北向南变迁,那么,以后的20年将可能逆转为由南向北的波浪式演进。

可以预期,21世纪头十年或再长一点,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北经济圈,有希望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未来中国的第三个高增长区。

城市经济圈是一国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

所谓重心区是指它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就像生命体的“心脏”一样;所谓增长极是指它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带动作用,可以比作是机械运动中的“发动机”。

在中国,具有“重心区”和“增长极”意义的城市经济圈,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经历了重大的变迁。

现在通常认为,有三大城市经济圈,即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群构成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以及以北京、天津、唐山、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等城市构成的环渤海城市经济圈。

经济学意义的“城市经济圈”从现有文献看,人们一般把若干密集城市构成的经济区域,称为“城市经济圈”,或“城市经济群”、“城市经济带”。

应该说,这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它们分别反映了密集的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形态:一种是环状的;一种是(散)点状的;一种是带状的。

然而,从经济关系比较,“城市经济圈”最具有经济学意义。

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经济圈”可以定义为,由一个具有较高首位度的城市经济中心,和与中心密切关联且通过中心辐射带动的若干腹地城市所构成的环状经济区域。

由此,我们给出“城市经济圈”的三大要件或特征:第一,有一个首位度较高的城市经济中心。

中国四大经济区域

中国四大经济区域

中国四大经济区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具有广阔的土地面积和多样的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地协调和推动经济发展,中国将整个国家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域: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这些经济区域各具特色,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改革开放政策首先实施的地区之一。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海上贸易和国际合作。

主要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这些城市都成为了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业、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上。

2.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坚力量,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该地区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支撑区域。

同时,中部地区也加大了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和改革力度,吸引了大量的内外资企业。

主要城市包括武汉、郑州和长沙等,这些城市在高铁、轨道交通和物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3.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中国的资源富集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

同时,这一地区还具备发展能源和旅游业的独特优势。

西部地区的城市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

主要城市包括成都、重庆和西安等,这些城市不仅是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内陆地区的门户。

4.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发起来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并且具备发展汽车、机械和化工等工业的条件。

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面临着经济下滑和人口外流的问题,需要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以实现经济再次崛起。

主要城市包括沈阳、大连和哈尔滨等,这些城市正努力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中国四大经济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部署和整合资源,不断加强各经济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中国将更好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并最终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三大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与发展趋势

三大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与发展趋势

对我国三大经济圈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的评价吴镇宣(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广东梅州514015)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而这种高速增长有赖于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带动。

在东部沿海地区,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增长速度令世界瞩目。

本文通过三大经济圈的区位条件分析和发展趋势探讨,总结三大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为三大经济圈保持自身经济发展优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大经济圈;区位优势;发展趋势;评价1我国三大经济圈的基本概况经济圈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

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圈主要有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圈基本概况如下:珠三角,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路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

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长三角,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居中的地理位置,地处长江三角洲与杭州湾沿岸,以上海市为中心,包括江苏省南部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及南通等8个地级市,浙江省北部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及舟山等6个地级市,另外还有43个大、中、小城市以及540多个建制镇,面积约100000平方公里,人口7861.4万。

环渤海经济圈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其陆地面积51.4万平方公里,渤海海域面积7.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亿。

三大经济圈珠三角

三大经济圈珠三角

三大经济圈概念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

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中国四大经济圈

中国四大经济圈

中国四大经济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极高的速度和巨大的规模。

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中国发展了四大经济圈,分别是华北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和西南经济圈。

这四大经济圈在不同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各具特色,共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华北经济圈位于中国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涵盖了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

华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较早形成的经济圈之一。

华北经济圈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产业结构以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为主,同时也涉及了金融、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

华北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

长三角经济圈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早,其地理优势使其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长三角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特别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金融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不仅使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也促使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

珠三角经济圈位于中国南方,以广州、深圳等城市为中心,包括广东、香港、澳门等地。

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独特,临近香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珠三角地区以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尤其是IT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发达,深圳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繁荣也带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南经济圈位于中国西南部,以成都为中心,涵盖了四川、重庆等省市。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但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西南经济圈的发展重点在于能源和服务业,尤其是以重庆为核心的交通运输和物流产业发展迅猛。

西南地区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之一,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和中南半岛国家的经济合作。

总体而言,中国四大经济圈在各自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下,以不同的产业为主导,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四大经济圈-最准确版

中国四大经济圈-最准确版

中国四大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现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它位于长江入海口,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区域内共有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城市——南京、杭州、宁波,15个城市,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人口7534万人,占全国的5.9%。

基本特点:1.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强力引领“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均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特征,第二产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主导性表现非常突出,占GDP比重普遍高于50%。

其核心城市上海,目前处于全国最高经济梯度,已基本走过了轻工业、重工业时代,进入到重化工业后期和现代服务业时代。

2.产业集群的成长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

目前“长三角”区域内部的产业一体化程度较高,各城市的产业联系较密切,垂直分工、水平分工紧密,已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如沿沪宁线形成的宁沪信息产业带等集群,不仅吸纳了众多具有国际一流技术的世界500强企业集聚进入,同时完善了“长三角”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配套体系及配套能力开发,不断锻造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3.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其他城市错位竞争,共同打造世界级制造业中心。

处于“长三角”区域的苏浙沪三省市正以“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的思路,致力于打造以上海为龙头、以苏浙两翼的产业现代化和配套能力为支撑的世界级制造业中心。

逐渐把产业的控制部门和高端部门留在中心城市,协作配套业务向周边地区及全国扩散,并借此延伸“长三角”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服务业辐射半径和影响区域,把产业做大,增强服务业扩张的基础和依托。

4.资源、能源瓶颈影响“长三角”产业扩张。

当前煤电油运紧张,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也已经演变成阻碍地区发展的巨大隐患。

资源、能源、土地的紧缺严重地影响了“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环境和产业发展。

珠三角经济圈现状:珠三角经济圈又称为珠三角都市经济圈或珠三角经济区,是指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区域的9个地级市组成的经济圈,这9个地级市是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百科名片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目录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其他旧版参考资料展开编辑本段中国经济“四大板块”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编辑本段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1、辽宁中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

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

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

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

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

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

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