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30课《诗五首》课件 语文

合集下载

语文版七上语文课件30诗五首1

语文版七上语文课件30诗五首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不要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分手的路口 青年男女
离别固然悲伤,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 邻居,所以不必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一样 别泪沾巾。
名句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首惜别诗一洗以往送别诗的黯然的感伤 情调,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 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真诚的友谊可 以超越时空的界限,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 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四海之内,只要我们是心息相通的朋友, 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般。
这里诗人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 的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 坦然对待。这两句千古名句警策动人,其豁达 超脱、高情远意令人佩服。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返回
如何理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 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是当时的苦状所激发出 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诗人 想象日后重逢时,与友人共话巴 山夜雨时诗人心灵的孤寂与痛苦 ,用相聚的欢乐衬托出今夜的痛 苦,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 无穷。
却要往长安而去。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 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 青,晚风中,柳丝轻拂, 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 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 南去,淡淡几笔,像一幅 清新秀雅的水墨画,寓情 于景,情景交融。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30《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30《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30《诗五首》课件
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登飞来峰》王安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简介-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唐宗室,凉武昭王九世孙,号青莲居士。

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后寓居安陆。


到长安,贺知章见其文惊为“谪仙人”,称其诗可“泣鬼神”,而誉满京师,言
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天宝元年(七四二),玉真公主荐翰林,受到玄宗特殊礼遇。

不到两年,因忤杨贵妃,赐金放还。

此后漂泊流浪,客当涂令李阳冰所。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

白诗纵横变化,凌轹百代,所谓天授,非人可及。

集中“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二
语,惟太白足以当之。

王贻上谓:七言歌行子美似《史记》,太白似《庄子》。

供奉断句尤妙绝古今,别有天地。

子美每饭不忘君国,太白亦然,特天性不羁,故放浪于诗酒间,其忧时伤乱之心,实与少陵无异也。

安得徒以诗人目之?白天才横溢,乃五七绝圣手,和王昌龄的七绝,为有唐三百年典范。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之艺术特点。

李是继屈原而后最伟大的浪。

七上30《诗五首》课件

七上30《诗五首》课件

通读全诗
• 这首诗的体裁:乐府诗 • 结合资料边读诗便翻译全文。 • 请学生翻译以下句子: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
初步感知: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像的?
1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 (想象) 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杜岳

泰山简介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 “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 誉,又称东岳,列中华十大名山之首, 位于山东泰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 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
写作背景
这首《望岳》诗是杜甫落第后往游齐、赵 时所作,杜甫的父亲杜闲这时官兖州司马。可 能当时急于省亲,来不及登泰山,所以写了 《望岳》。入山作微观,有时还不如在山外作 宏观。这首诗就是从宏观角度对整个泰山作审 美观照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 西。
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月亮人格化, 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 心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 的忧虑、同情、关切之情。
主旨: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
行的忧虑、同情、关切之情。
1、解释: 左迁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 西。 ”
3、这首诗表的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观 沧 海
曹 操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沛国 谯qiáo县人(今安徽省 亳bó州)。东汉末年的 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与曹丕、曹植合称“三 曹”。
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 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 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 马扬鞭,登山观海。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 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 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五首》课件(ppt-55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五首》课件(ppt-55张)
诗歌的定义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诗 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 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 统称为诗歌。它是一种按照一定的音节、 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 世界的文学体裁 。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 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 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 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 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注释】 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 诗。 2.来日:来的那一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绮(qǐ)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5.著花:著(zhuó),开放;著花,开花。
诗歌【赏析】
【赏析】
诗歌一开头,诗人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不加 修饰地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地的人,一旦见到 自己家里的亲友,欲知家乡情事分外热烈、急切 的心情。那么,身在异地的异客,最想知道什么 样的事呢?最令诗中主人公亲切怀想的却是花窗 前那枝梅花开了没有。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 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最普通的家 务事,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超脱 的品性。全诗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
送别诗、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 咏物诗、悼亡诗、 讽喻诗、行旅诗、酬谢﹙答﹚诗 等。

《诗五首》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

《诗五首》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

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思想,这些思想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学 生需要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来领悟这些主题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情感表达
诗歌是情感的载体,这五首诗歌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学生需要通过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来 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价值。同时,情感表达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 径。
跨文化对比与借鉴
中西方诗歌主题比较
01
对比《诗五首》与西方同类主题诗歌的异同,如自然、爱情、
人生等,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差异。
跨时代诗歌风格借鉴
02
将《诗五首》与现代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其在风格、形式、语
言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古典诗歌对现代诗歌创作的启示。
东西方诗人创作观念对比
03
对比东西方诗人在创作观念上的差异,如灵感来源、创作方法、
02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要求
根据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标准,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
歌,培养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03
课件制作的目的和意义
制作《诗五首》课件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师教学,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
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审美标准等,分析其对《诗五首》创作的影响。
当代价值及启示意义
弘扬传统文化
分析《诗五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探讨如何通过古典诗歌弘扬 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
诗歌教育与审美培养
探讨《诗五首》在诗歌教育和审美培养方面的作用,分析其对学生 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影响。
人生哲理与智慧启迪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30课《诗五首》ppt课件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30课《诗五首》ppt课件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拓展阅读
龟虽寿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志哉,歌以咏志。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名句默写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登飞来峰》一诗的哲理句是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写作特点
小结: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实 写
(看)第一眼观海全景,大处落笔
气势苍茫浑然,辽阔威严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听)转入动态,波澜壮阔
显示大海惊人力量,宏伟气象


(想)诗的高潮,奇特的想象、夸张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借以抒发内心豪迈的情怀与胸襟
乐府诗合乐时的附文
曹操
观沧海
3.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颔联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主旨句是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望岳》一诗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观沧海》一诗中虚写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朗读正音
jié
cāng
dàn
sǒngzhì
xiāosè
zāi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陇西 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 杜甫齐名,世称“李 杜”,还有“诗仙”之 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二. 题解与作者
1.题解。 (1)闻:听到,听说。 (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即贬谪。 (3)龙标:今黔阳。 整体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 2· 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人称“诗仙”。 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 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 。
品诗欣赏 一.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 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 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 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 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品诗欣赏
二.本诗主题是什么? 答: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 同情、关切、安慰 之情。
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眦:眼眶

云气蒸腾缭绕山峦, 令人心胸激荡开阔, 极目眺望眼眶欲裂, 蓝天飞鸟翩翩返巢
这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 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 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一 览 众 山 小 。
会 当 凌 绝 顶 ,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 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 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 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 “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 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 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 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30课《诗五首》ppt省优获奖课件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30课《诗五首》ppt省优获奖课件

姝(shū) 宁可( nìng )千余骑( jì) 骊( lí ) 鬑鬑( lián )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秦氏的楼台。 秦家有个美好女孩,自家起名叫做罗敷。罗 敷善于种桑养蚕,常常采桑在城南角;篮子 是系着青丝带,笼钩是用桂枝做成。头上梳 着云朵般髻,耳上佩着明珠宝饰。下身穿着 缃绮的裙,上身穿着紫绮的袄。走路的人见 到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须。年少的人见到 罗敷,摘下帽子只戴纱巾。耕田的人见到罗 敷,忘记了把住犁耕田;锄地的人见到罗敷, 忘记了握着锄锄地;回家之后相互嗔怨,只 是因为观望罗敷。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四海之内。 比邻:近邻。
名句赏析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一扫以往送别诗的离愁 别绪,充满了积极乐观 的精神。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分手的地方。 儿女:青年男女。
情感
通过对离别友人的 宽慰和劝勉,表现 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是我国文 学史上的瑰宝。它的内容非常丰富,题 材十分广泛,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 的社会风貌。 《陌上桑》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 为流传的诗歌,诗中的故事带有浓厚的 传说性。
敷( fū ) 笼系( xì ) 堕( ) 髻( jì ) duò 缃(xiāng) 绮( qǐ ) 襦( rú ) 捋( lǚ ) 髭( zī )须 著(zhuó ) 帩( qiào )头 踟蹰(chí chú ) 隅( yú ) 倭(wǒ )
陌上桑
1 .了解汉乐府的一般知识。 2 .掌握诗中的主要字词。 3 .学习通过侧面描写和运用夸 张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4 .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人郭茂 倩编的最为完备的一部乐府诗歌总集。辑录汉魏到唐 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 史上的瑰宝。 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 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这些 诗,一般都配乐歌唱,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 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 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 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语文版七上语文第30课诗五首

语文版七上语文第30课诗五首

临:登上。 沧海:大海。 何:诗中是“多么”的意
思。 萧瑟:形容风吹草木的声
音。
作者简介
曹操 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 家、军事家、诗 人。
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 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 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 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 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
题解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 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 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 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 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 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 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 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
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 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 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在这水波 “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 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 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题 破 山 寺 后 禅 院
常建:唐代大诗人。开元十 五年(公元72年)进士,仕途 坎坷,直到天宝年间才被授予 县尉,后辞职还乡。今存诗五十 七首。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 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 成幽静的境界。

语文版七上语文课件30、诗五首

语文版七上语文课件30、诗五首

《题》 常建 唐
诗人
《望》 杜甫 《观》 曹操
盛唐 东汉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 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他的诗被称
作“诗史”;《杜少陵集》
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句意:我把我对你的牵挂与思念托 付给天上的明月,随风伴随你直到 那遥远的西南边地。
杜甫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理解诗句大意:
首联: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 地上,这苍翠的山势连绵不断、没有尽头。
颔联: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山南 山北,明暗不同。
颈联:(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 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 眼底。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我不怕漂浮的云彩遮挡住我远 望的双眼,只因为自己处在(山)的 最高处。




线


子 身
常建
上衣ຫໍສະໝຸດ 。赏析重点诗句: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此句可简化成一个什么成语?
曲径通幽
你认为这个成语隐含了什么道理?
一个人要达到美好的理想境界,先 得经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登飞来峰》王安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
诗题 作者 朝代
重要知识
诗题 作者 《闻》 李白
朝代
重要知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 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 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 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 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 绵绵深重。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芳林十哲”
郑谷、许棠、任涛、张口、李栖远、 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
郑谷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
“扬子江”,长江的别称,这里点明了“与友人
何当共剪西窗烛,
陡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述说今夜“我”思“君” 而不得归的情景。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 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 的情怀和对亲人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 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 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 余味无穷。
思 考:
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可以很多很多,为 何诗人独问梅花是否开花?
近人王文濡评论:“即此寻常通问,而游子思 乡之念,昭然若揭。”
板书设计
故乡 寒梅 思念
中心思想
这首诗叙述了久在异乡的“我”忽然遇 到来自故乡的旧友,询问家里窗前的寒梅 是否开花一事,表达了“我”浓烈的思乡 之情。
却何巴君 话当山问 巴共夜归 山剪雨期 夜西涨未 雨窗秋有 时烛池期 。,。,
课文朗读欣赏
夜雨寄北

课七级上诗五首课件

课七级上诗五首课件

《春望》采用了细腻的描绘手法, 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来表达情感。
《泊秦淮》采用了对比和反衬的 艺术手法,通过描绘秦淮河的繁 华与历史的沧桑来表达情感。
《静夜思》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 言,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了 主题思想。
《秋词》采用了豪放的语言风格, 通过抒发豪情壮志来表现主题思想。
七级上诗五首的意象分析
01
03
《春望》
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 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感慨。
《秋词》
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感慨,抒 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05
04
《泊秦淮》
通过对秦淮河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 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感慨。
七级上诗五首的艺术手法
《月夜忆舍弟》采用了借景抒情 的艺术手法,通过描绘月夜的景 色来表达情感。
七级上诗五首的作者介绍
作者一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是唐代最著 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奔放、 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二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深 沉、内敛,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 复杂,是唐代诗歌的另一重要代表。
七级上诗五首的创作背景
个人背景
这五位诗人都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们的诗歌创作深受个人经历的影响,如 李白曾在长安城居住过一段时间,这段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级上诗五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们有助于传 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七级上诗五首,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 心。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七级上诗五首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学习它们有助于促进中外文化 交流与传播。
THANKS

上五首件
• 七上五首介 • 七上五首的内容析 • 七上五首的 • 七上五首的影响 • 七上五首的践用

语文版七上语文《7-30诗五首》课件3

语文版七上语文《7-30诗五首》课件3

一、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1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虚实结合
(实景)
(想象)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二、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
观沧海
曹 操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所 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 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 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 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掌握生字`字义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à n
以:连词,来。 何:副词,多
么。
sǒng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xiāosè
之:结构助
词,取消句子 的独立性。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zāi
其:代词,指大
海。
至:极点。
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词,用来。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 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语文:第30课《诗五首》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

语文:第30课《诗五首》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

节奏突破小贴士:
1、 通常情况下,律诗 与绝句可根据以下语节来 进行节奏划分:
A、四言句——2 2 B、五言句——212
221 C、七言句——223
34 2、讲到韵脚时,字音 适当延长,带着想象与情 感进行吟读,读出诗的音 韵美和意境。
注意:听的时候请拿好你的笔,一边听
一边划出节奏,给读不准的字注音。仔细 体味其韵律。
我们目前所讨论的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句子最为重要?大声地朗 诵这个句子,并说说为什么你认为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句子的?
尝试总结目前这首诗的主旨。
理解突破小贴士:
1、 关注时代背景与作者一贯的思想主张及经历 变化,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或道理。
2、重点留意抒情与议论的句子,这两类句子往往 能让你把握住文章的主旨与要义。
30、诗五首
第一课时 朗诵与理解性默写
你知道这节课学什么吗?
1 学习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 2 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揣磨体 会诗歌意境及诗中情感。 3 熟读成诵,能理解性地 背诵并默写古诗。
划好节奏 例:押住韵脚
情感吟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 晨 入 古 寺, 初 日 照 高 林。
曲 径 通 幽 处, 禅 房 花 木 深。 山 光 悦 鸟 性, 潭 影 空 人 心。 万 籁 此 都 寂, 但 余 钟 磬 音。
《三国演义》 曹操赋诗片段
学习方法
1、根据前面的“节奏突破小贴士”、 范读,和节奏划分示范,两人为一组, 自由朗诵,根据要点相互提示,尽可能 达成吟咏的效果。注意体会节奏语感。
2、 通过书中注释,及手中辅导 材料、字典等工具,初步了解诗 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 情景;试着翻译给你的同桌听, 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和不明白的 地方请做好不同的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同情之情,对 当时官僚制度的厌恶,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 芙蓉楼送辛渐
• 王昌龄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 镇江)的城楼。辛渐:作
• 寒雨连江夜入吴,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 平明送客楚山孤。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
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
洛阳亲友如相问,的 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
• 作者登高远望,表现了他高瞻 远瞩,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 建
作者介绍 常建之像
常建:唐代大诗人。 开元十五年(公元72年) 进士,仕途坎坷,直到天 宝年间才被授予县尉,后 辞职还乡。今存诗五十七 首。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 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 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
课文学习目标
•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 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 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有“七 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代表作有 《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王昌龄一 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 着相似之处。
•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 远方的友人。
课文翻译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 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 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课文翻译
山光悦鸟性
山光明净,鸟 儿欢悦地歌唱。
• 杜宇为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 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晚 年时,洪水为患,蜀民不得安处,乃使其相 鳖灵治水。鳖灵察地形,测水势,疏导宣泄, 水患遂平,蜀民安处。杜宇感其治水之功, 让帝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杜宇退而隐居西 山,传说死后化作鹃鸟,每年春耕时节,子 鹃鸟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 鹃鸟为杜鹃。一说因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 去,其魂化作鹃鸟,后因称杜鹃为“杜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远望的双眼, 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 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人不能 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与王 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与 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 脉相承。
• 此诗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 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 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 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 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 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 实行新法的前奏。
飞来峰,即 浙江绍兴城外的 宝林山,唐宋时 其上有应天塔, 俗称塔山,古代 传说此山自琅琊 县城东武县(现 在山东诸城)飞 来,故名。
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一片冰心在玉壶。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 喻人的清廉正直。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温故而知新
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
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 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 的精神。
•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 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 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 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 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 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 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 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 洁无辜。
登飞来峰
(唐)杜甫
飞来 /山上/千寻塔, 闻说 / 鸡鸣/见日升。 不畏 / 浮云/遮望眼, 自 缘 / 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上/千寻塔,
飞来峰上的应天塔很高很高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在上面可以听到天鸡报晓,看见太 阳初升景色
分析: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 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 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 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 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杨花/落尽/子规啼,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县,要经过 雄溪辰溪等五溪。
分析:这两句话写景兼写时令。择取两种富有 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 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 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 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 我寄/愁心/与明月,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随风一直到夜郎以西那遥远的 西南边地 分析:此二句抒情。寄心,让李白
与明月融为一体,明月已成了李白的化 身,形影相随送朋友,通过想象,使明 月人格化,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思考:
1、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
2、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能揣摩有关诗句的含义。
2 反复诵读,能体会诗中 蕴含的情感。
3 能背诵这首古诗。
课文朗读欣赏
朗读注意:
节奏太阳出来了, 在高大的古树木掩映下, 古寺依然沉浸在幽暗和 静谧之中。重重花木伴 随弯弯的小径,来到禅 房,更感觉到清幽的意 境。悠长的钟磬声,在 万籁俱寂之中带来了深 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 愈加沉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健
《望岳》 《观沧海》
杜甫 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 / 落尽/子规啼, 闻道 / 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 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像丰富, 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 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望庐山 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 帝城》等多首。他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