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已完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汇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物理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创的。
观察和试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英国科学家牛顿建立了科学的物理概念,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物体运动的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地间的运动,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出生于19世纪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理性思维的代表,他建立的相对论使人们对时空有了新的认识。
◆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算值,还要注明单位。
◆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巧记方法:km→m→m m→u m→nm m→d m→c m→mm每下一级扩大103 倍每下一级扩大10倍◆科学探究过程: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④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的介质;在相同温度下三者关系如下:V固>V液>V气。
真空不能传声。
◆声在各种物质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要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⑴噪声的两种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成为乐音。
)◆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其他声音都属于噪音。
(保证人们正常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保证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保证人们听觉器官不受损,声音不能超过90dB。
)⑵如何控制噪音:◆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入耳出减弱。
◆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吸音﹑消音﹑隔音。
⑶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声呐、B超等。
(完整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附答案),推荐文档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附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的换算关系为: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
2、测量长度的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在读取测量值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4、对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应包括和。
5、值和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
6、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只可以,不可以。
7、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选用的测量工具;(2)改进;(3)多次测量求.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传播途径声音靠传播,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
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在中最慢。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m/s。
3、回声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被的现象叫回声.若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以上,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靠耳朵听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见声音。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听见声音.骨传导的传声性能比空气。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振动频率在Hz 到Hz 之间,b.要有传播声音的,c.有正常的。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的重要基础。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光年(」)、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r)n、微米(口m)和纟内米(nn)。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 (h)、分 (min) > 毫秒 (ms)> 微秒(u s)和纟内秒(ns)6、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①1l.y.=9.4605 x 1012km=9.4605X 1015m ; ② 1km=1000m=fm;③ 1dm=0.1m=10m; ④ 1cm=0.01m=10m;⑤ 1mm=0.001m=130m ⑥ 1 u m=0.000001m=1m;⑦ 1nm=0.000000001m=1-0m(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X 10?; ② 1min=60s ; ③ 1ms=0.001s=103s ;④ 1 u s=0.000001s=1t f s ; ⑤1ns=0.000000001s=10-9s(3)面积单位:①1km=1000000m=106m ;② 1dm=0.01 m2 =10-2m ;③ 1cm= 0.0001 m2 =10-4m; ④ 1mm=0.000001 m2 =10-6 m2(4)体积单位:①1dm=1L=103m ; ② 1cm=1mL=10m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4)记。
沪粤版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1 希望你喜爱物理1. 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1.2测量长度和时间一、单位及单位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米 ( m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km 、m 、dm 、cm 、mm 、μm 、nmm 和 mm 是连接两个关系式的桥梁。
1 m = 10 9 nm1.83 m = 1830 mm1 cm = 10 4μm3 m = 0.003 km (或3×10-3 km)铅笔笔芯直径约1 mm 一张光盘的厚度约1 mm 拳头的宽度约1 dm 教室门的高度约2.5 m二、刻度尺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较精密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的测量范围(量程):0 ~ 2 cm分度值:1 mm刻度尺的测量范围(量程):0 ~ 4 cm分度值:1 mm刻度尺的测量范围(量程):0 ~ 2 cm分度值:1 cm分度值是测量精确度的决定因素。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①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起点②刻度尺要沿着被测长度放③刻度线要紧贴被测长度④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2.25 cm准确值:2.2 cm估计值:0.05 cm读数:2.20 cm准确值:2.2 cm估计值:0.00 cm读数:2.00 cm准确值:2.0 cm估计值:0.00 cm读数:2.00 cm准确值:2.0 cm估计值:0.00 cm(要注明单位)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误差不可避免,任何测量都会存在误差。
减少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例: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一物体,四次测得长度分别为1.84 cm、1.83 cm、1.86 cm、1.8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85 cm .(41×(1.84+1.83+1.86+1.85)cm = 1.845cm ,四舍五入为1.85 cm ) 因为原始数据有2位小数,故结果也应保留2位小数,多余的小数位采取四舍五入原则。
最新整理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知识点总结(绝对精品)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光年(l·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纳秒(ns)6、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②1km=1000m=103m;③1dm=0.1m=10-1m;④1cm=0.01m=10-2m;⑤1mm=0.001m=10-3m;⑥1µm=0.000001m=10-6m;⑦1nm=0.000000001m=10-9m(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④1µs=0.000001s=10-6s;⑤1ns=0.000000001s=10-9s(3)面积单位:①1km2=1000000m2=106m2;②1dm2=0.01 m2=10-2m2;③1cm2= 0.0001 m2=10-4m2;④1 mm2=0.000001 m2 =10-6 m2(4)体积单位:①1dm3=1L=10-3m3;②1cm3=1mL=10-6m3 ③1L=1000ml ④1m3=1000L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4)记。
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考点梳理★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换算关系为: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2.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在读取测量值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对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应包括数据和单位.5.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6.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只可以减小,不可以避免.7.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考点梳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声音传播途径: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3.回声: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的现象叫回声.若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靠耳朵听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见声音.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听见声音.骨传导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振动频率在20Hz到20 000Hz 之间,b.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有正常的人耳.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发声体位置的重要基础.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如果物体在1 s的时间里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Hz.2.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响度与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关,声音越集中,响度就越大.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拉近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控制声音的分散.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3.音色音色是指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的),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例如:有经验的工作师傅,可以通过听声音而得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4.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Hz到20 000Hz,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都听不见,但有些动物能够听见.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的来源噪声与乐音的分类:从物理学(客观)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主观)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而凡是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的都是乐音.2.减弱噪声的途径噪声的控制:噪声的减弱方法:(1) 在声源处减弱,如给内燃机加消声器;(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加隔音设备,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3) 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消声(消除或削弱噪声源)、隔声(设置噪声的传播屏障)、吸声(吸收声音,减少反射).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符号dB),噪声污染轻者影响正常工作、生活,重者会引发疾病甚至死亡.★考点梳理★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萤火虫是自然光源,篝火、蜡烛、油灯、电灯等是人造光源.2.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激光引导掘进机开挖隧道等.同种均匀介质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同一种介质,二是这种介质的密度均匀.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在其中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弯曲;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影子:在灯光、阳光或月光下会出现影子,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光能拐弯,它就能绕过物体跑到物体的背后去,物体背光的地方就会亮起来,就不会有影子了.日食:当太阳、月亮、地球转到一条直线上时,如果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光,使地球上位于月亮影子区域的人看不到完整的太阳,就发生了日食.月食:当太阳、月亮、地球转到一条直线上时,如果地球在中间挡住太阳光,使月亮全部或部分位于地球的影子区域里,人看不到完整的月亮,就发生了月食.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二、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2.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其反射表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这一类现象;另一类是漫反射,其反射表面是粗糙的,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两类反射都遵守(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虚像.2.平面镜的应用:既可用来成像,还可用来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3.球面镜:一类是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这种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另一类是凹面镜,如太阳灶,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折射规律: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玻璃等透明物质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3.折射使眼睛受骗: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会发生一些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如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从水下看岸边的灯变高等.4.如果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那么反射光线将逆着入射光线射出,这就是反射光路的光路可逆性;如果使入射光线逆着原折射光线的方射到两物质的界面上,那么折射光线将逆着入射光线射出,这就是折射光路的可逆性.五、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它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将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一般用字母“f”表示.4.凹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主光轴上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由于凹透镜的焦点不是真实光线的会聚,所以叫虚焦点.六、生活中的透镜老花眼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照相时,被照物体必须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投影仪中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物体必须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七、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心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极远处,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3.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二焦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物近像远大(物体离焦点越近,像离焦点越远,像也越大),物远像近小(物体离焦点越远,像离焦点越近,像也越小),虚像同侧正(成虚像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像是正立的),实像异侧倒(成实像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异侧,像是倒立的)。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识记知识之概念篇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光年(l·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纳秒(ns)6、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②1km=1000m=103m;③1dm=0.1m=10-1m;④1cm=0.01m=10-2m;⑤1mm=0.001m=10-3m;⑥1µm=0.000001m=10-6m;⑦1nm=0.000000001m=10-9m (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④1µs=0.000001s=10-6s;⑤1ns=0.000000001s=10-9s(3)面积单位:①1km2=1000000m2=106m2;②1dm2=0.01 m2=10-2m2;③1cm2= 0.0001 m2=10-4m2;④1 mm2=0.000001 m2 =10-6 m2(4)体积单位:①1dm3=1L=10-3m3;②1cm3=1mL=10-6m3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粤沪版八上物理必背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必背知识1、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3、减小误差....:①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使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重和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长有关..。
摆长越长,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越长。
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5、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没有消失。
6、声音的传播:①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均可作传声的介质。
②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③真空不能传声。
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慢些..,气体中最慢..;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⑤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7、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1)声音的高低..——音调。
①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②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③可用波形来比较频率,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多...,频率高.,音调高.。
(2)声音的强弱..(即大小..)——响度。
①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②用波形来比较振幅,振幅小.,响度小.。
(3)声音的品质..——音色。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8、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长短、张紧和粗细有关。
①当弦的粗细、张紧程度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②当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③当弦的张紧程度、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识记知识之概念篇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光年(l〃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纳秒(ns)6、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②1km=1000m=103m;③1dm=0.1m=10-1m;④1cm=0.01m=10-2m;⑤1mm=0.001m=10-3m;⑥1µm=0.000001m=10-6m;⑦1nm=0.000000001m=10-9m(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④1µs=0.000001s=10-6s;⑤1ns=0.000000001s=10-9s(3)面积单位:①1km2=1000000m2=106m2;②1dm2=0.01 m2=10-2m2;③1cm2= 0.0001 m2 =10-4m2;④1 mm2=0.000001 m2 =10-6 m2(4)体积单位:①1dm3=1L=10-3m3;②1cm3=1mL=10-6m3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
读数时,要估读...,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 000Hz,超过这个范围的声音我们就听不到了.2.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的单位是分贝(dB),人耳能够感受到的最小响度为0dB,而120dB以上的响度则会对人耳造成伤害.3.音色音色是指不同声源发出的同一音调的声音有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音符时,因为乐器的共鸣和谐波的存在,其音色也会不同.四、声音的利用1.声音的传播可以用于通讯,例如电话、广播、电视等.2.声音的共振现象可以用于乐器演奏,例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3.声音的反射现象可以用于声学设计,例如音响室、音乐厅等.4.声音的吸收现象可以用于隔音,例如房间内的隔音材料、汽车内的隔音材料等.5.声音的干扰现象可以用于降噪,例如耳机、降噪耳塞等.总之,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认识和了解声音的特性和利用方式,才能更好地利用声音为我们服务.音的基本属性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XXX,简称Hz。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
音色是指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超声波和次声波是人类听不见的声音,但有些动物能够听见。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研究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噪声的控制方法包括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是消声、隔声、吸声。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噪声污染轻者影响正常工作、生活,重者会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3.光的折射应用:透镜是一种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眼镜、相机镜头等光学仪器中.此外,光的折射还可应用于光纤通信、棱镜等领域.五、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2.原理:不同颜色的光在经过介质时折射角度不同,使得颜色分离.3.应用:色散现象在光谱分析、彩虹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此外,光的色散还是制作光学仪器中的重要原理,如分光计、光谱仪等.六、光的偏振1.光的偏振现象:光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动方向只在一个方向上,这种光波叫做偏振光.2.偏振方式:偏振光的方式有线偏振、圆偏振和椭偏振三种.3.应用:偏振现象在3D电影、液晶显示器、太阳镜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此外,偏振还可用于光学仪器中的偏振镜、偏振片等制作.置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减少晶状体的折射,从而使光线能够会聚在视网膜上,纠正近视眼的视力问题.3.老花眼的原因:由于年龄增长,晶状体变硬,难以调整焦距,导致看近处物体时需要眼睛不断调节,产生疲劳和视力模糊.老花眼镜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使光线能够在晶状体之前会聚,纠正老花眼的视力问题.4.眼镜的度数:眼镜度数是指透镜焦距的倒数,单位是度(D).近视眼需要凹透镜,度数为负数;远视眼需要凸透镜,度数为正数.眼镜度数越高,透镜的焦距越短,光线的折射作用越强,视力矫正效果越好.5.眼镜的选择:选择眼镜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眼镜的框架要符合脸型,透镜要选用高质量的材料,并保证透镜的清洁和维护,以免影响视力矫正效果.光都被墨镜吸收了。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已完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汇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物理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创的。
观察和试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英国科学家牛顿建立了科学的物理概念,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物体运动的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地间的运动,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出生于19世纪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理性思维的代表,他建立的相对论使人们对时空有了新的认识。
◆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算值,还要注明单位。
◆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巧记方法:km→m→m m→u m→nm m→d m→c m→mm每下一级扩大103 倍每下一级扩大10倍◆科学探究过程: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④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的介质;在相同温度下三者关系如下:V固>V液>V气。
真空不能传声。
◆声在各种物质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要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⑴噪声的两种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成为乐音。
)◆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其他声音都属于噪音。
(保证人们正常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保证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保证人们听觉器官不受损,声音不能超过90dB。
)⑵如何控制噪音:◆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入耳出减弱。
◆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吸音﹑消音﹑隔音。
⑶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声呐、B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梳理★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换算关系为: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2.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在读取测量值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对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应包括数据和单位.5.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6.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只可以减小,不可以避免.7.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考点梳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声音传播途径: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3.回声: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的现象叫回声.若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靠耳朵听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见声音.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听见声音.骨传导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振动频率在20Hz到20 000Hz 之间,b.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有正常的人耳.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发声体位置的重要基础.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如果物体在1 s的时间里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Hz.2.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响度与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关,声音越集中,响度就越大.学习资料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拉近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控制声音的分散.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3.音色音色是指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的),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例如:有经验的工作师傅,可以通过听声音而得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4.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Hz到20 000Hz,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都听不见,但有些动物能够听见.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的来源噪声与乐音的分类:从物理学(客观)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主观)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而凡是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的都是乐音.2.减弱噪声的途径噪声的控制:噪声的减弱方法:(1) 在声源处减弱,如给内燃机加消声器;(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加隔音设备,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3) 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消声(消除或削弱噪声源)、隔声(设置噪声的传播屏障)、吸声(吸收声音,减少反射).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符号dB),噪声污染轻者影响正常工作、生活,重者会引发疾病甚至死亡.★考点梳理★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萤火虫是自然光源,篝火、蜡烛、油灯、电灯等是人造光源.2.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激光引导掘进机开挖隧道等.同种均匀介质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同一种介质,二是这种介质的密度均匀.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在其中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弯曲;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影子:在灯光、阳光或月光下会出现影子,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光能拐弯,它就能绕过物体跑到物体的背后去,物体背光的地方就会亮起来,就不会有影子了.日食:当太阳、月亮、地球转到一条直线上时,如果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光,使地球上位于月亮影子区域的人看不到完整的太阳,就发生了日食.月食:当太阳、月亮、地球转到一条直线上时,如果地球在中间挡住太阳光,使月亮全部或部分位于地球的影子区域里,人看不到完整的月亮,就发生了月食.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二、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学习资料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2.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其反射表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这一类现象;另一类是漫反射,其反射表面是粗糙的,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两类反射都遵守(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虚像.2.平面镜的应用:既可用来成像,还可用来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3.球面镜:一类是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这种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另一类是凹面镜,如太阳灶,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折射规律: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玻璃等透明物质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3.折射使眼睛受骗: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会发生一些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如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从水下看岸边的灯变高等.4.如果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那么反射光线将逆着入射光线射出,这就是反射光路的光路可逆性;如果使入射光线逆着原折射光线的方射到两物质的界面上,那么折射光线将逆着入射光线射出,这就是折射光路的可逆性.五、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它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将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一般用字母“f”表示.4.凹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主光轴上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由于凹透镜的焦点不是真实光线的会聚,所以叫虚焦点.六、生活中的透镜老花眼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照相时,被照物体必须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投影仪中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物体必须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七、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心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学习资料焦距,成像在极远处,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3.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二焦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物近像远大(物体离焦点越近,像离焦点越远,像也越大),物远像近小(物体离焦点越远,像离焦点越近,像也越小),虚像同侧正(成虚像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像是正立的),实像异侧倒(成实像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异侧,像是倒立的)。
八、眼睛和眼镜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由于晶状体太凸,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太长,将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需要在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填“正”或“负”).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由于晶状体太扁平,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太短,将光会聚在视网膜后面;需要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来矫正.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填“正”或“负”).九、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具有放大作用,被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其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一个幻灯机,其目镜使物体成一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一个放大镜镜.2.望远镜:被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有增大视角的作用.其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个照相机,其目镜使物体成一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一个放大镜镜.十、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红、橙、黄、绿、蓝、靛、紫七彩的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2.色光的混合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红、绿、蓝三种色光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光合成.但红、绿、蓝三色光却能够合成出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色光的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允许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也就是说,只能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光,其他色光全部被吸收.例如:①红色玻璃只允许透过红光,其他色光被红色玻璃吸收②蓝色玻璃只允许透过蓝光,其他色光被蓝色玻璃吸收③无色透明玻璃允许透过各种色光;因此,在烈日学习资料下,常常戴上墨镜来保护眼睛,比如是红色墨镜,只有红光能透过镜片射到眼睛上,其他的色光均被镜片吸收,从而减弱射到眼睛上的光的强度.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也就是说,只反射与自身相同颜色的光,其他色光全部被吸收.例如:①红色物体吸收非红色光,而反射红光,反射的红光进入人眼后,人眼看到了红色的物体,②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即反射白光,使物体呈白色,③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即不反射任何光,物体呈黑色.因此夏天穿白色衣服比穿黑色衣服凉快,是因为白色衣服能反射各种色光,而黑色衣服能吸收各种色光,另外大型煤气罐、石油罐的表面漆成银白色,是为了提高它们反射阳光的能力,使罐的温度不致升得过高,以免发生事故.十一、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红外线的热效应最强,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物体在向外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物体吸收红外线后温度会升高.红外线的应用很多,如红外线快速测温仪、红外线夜视仪等.红外线与红光不是同一回事,红光是人眼能够看到的光,在光谱上;红外线是人眼所不能看到的光,是没有颜色的,在光谱的红光之外.红外线具有三个特征:(1)热作用强(2)穿透能力强(3)可用来遥控2.紫外线紫外线:在光谱上紫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可用来灭菌.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的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日光灯发出的光中也含有紫外线.紫外线与紫光不是同一回事,紫光是人眼能够看到的光,在光谱上;紫外线是在光谱的紫光以外的一种不可见光.紫外线也具有三个特征:(1)化学作用强(2)生理作用强(3)荧光效应★考点梳理★一、温度和温度计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其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2.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3.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两者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是1℃.4.地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63℃左右,读作六十三摄氏度;水银的凝固点是-39℃,读作负三十九摄氏度.5.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①观察它的量程和零刻度线,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②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二、熔化与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我们称为晶体,如海波、冰、各类金属等等.学习资料3.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的升高,这类固体我们称为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等等.4.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三、汽化和液化l.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2.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自身及周围的温度都降低,故有制冷作用.3.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表面积的大小;(2)液体温度的高低;(3)液面空气流动的快慢.5.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压缩体积和降温.四、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2.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变小甚至消失,这是一种升华现象.3.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等现象,这些是凝华现象.4.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有制冷作用,而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五、物态变化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三个制冷作用:①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例如,夏天室内洒水可以降温.②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例如,用干冰人工降雨.③熔化吸热制冷.例如超市中用冰熔化吸热保鲜荔枝和海虾等.六、水循环与水资源1.水循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云中的小水滴降落到地面,是雨,汇入江河,而江河中的水又可通过汽化变为水蒸气,升入天空;云中的小冰晶降落到高山、地面,就是雪,高山上的雪可以升华直接变为水蒸气,升入天空;地面上的雪可以熔化后变成水,汇入江河.2.自然界中的水,总是通过物态变化不停地运动、变化、循环着,而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就是说,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一、质量1.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或位置的改变而改变.3.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克(g)、毫克(mg)、吨(t).换算关系为:1t=103kg,1kg=103g,1g学习资料学习资料=103mg.4.测量(1)测量工具:实验室用 天平 ,包括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生活中有杆秤、台秤、 磅秤 等.(2)天平的结构:横梁、平衡螺母、标尺、游码、分度盘、指针等.(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a.“看”:观察天平的 称量 以及游码所在标尺上的 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 水平 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零刻度线 处.c.“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 平衡螺母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中线 处,这时横梁平衡.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左盘 里,用 镊子 向 右盘 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 平衡 .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4)注意事项:a.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 量程 .b.要用 镊子 加减砝码,并且要轻拿轻放;c.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 不能 直接放到盘中.二、密度1.定义: 单位体积 某种物质的 质量 叫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 ρ=mV3.单位: kg/m 3、 g/cm 3换算关系:1g/cm 3=1×103 kg/m 34.水的密度是 1.0×103kg/m 3,读作 1.0×103千克每立方米 ,它的物理意义体积是1m 3水的质量是1.0×103kg .5.正确理解密度: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同种物质的密度 相同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 不同 ;②密度与物体质量、体积的大小 无关 ,跟物质的种类 有关 ;③同种物质的密度跟状态 有关 .6.物体密度的图象如图所示:ρ甲 > ρ乙7.测量(1)原理:ρ=mV(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m 、V (3)测量工具:质量用 天平 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由 量筒 测出,形状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用 刻度尺 测量后计算出体积.(4)量筒的使用①量筒是用来测量 液体 体积的仪器,利用 排水 法也可以间接测出固体的体积.②使用前要先认清 量程 和 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 底部 或凸液面的 顶部 相平.(5)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①测固体的密度时,测量固体的质量应放在测体积之前,因为固体放入量筒内会变湿,再测量质量便会 增大 误差.②测液体的密度时,先将液体盛入烧杯中,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1,待倒入量筒内一部分液体并测体积后,再测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被测液体的质量m =m1-m2,按照这样的步骤做,误差要小一些.8.密度知识的应用(1)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 =ρV 算出它的质量.(2)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 =m/ρ算出它的体积.(3)根据公式ρ= m/V ,求出密度后可以鉴别物质.三、物质的物理属性1.物质的磁性物体若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我们就说该物体具有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磁体都有两个极一个叫北极(N),另一个叫南极(S).磁体又可分为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磁体周围存在有磁场.2.物质的导电性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干木、油等.3.物质的导热性容易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如热的良导体有钢、铁、铝等,热的不良导体有木头、空气、橡胶等.4.物质的硬度物质的硬度表示物质的软硬程度,例如钢比铁的硬度大,物质的硬度可以用硬度机来测量.4.物质的硬度物质的硬度表示物质的软硬程度,例如钢比铁的硬度大,物质的硬度可以用硬度机来测量.5.物质的分类方法进行物质分类时可把某一属性相同的物质作为一类,物质常用分类方法:按状态分类;按导电性分类;按是否有磁性分类;按是否属于金属分类;按是否属于纯净物分类;按是否透明来分类等.四、新材料1.半导体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等.2.超导体有些材料温度在降到足够低时,电阻会变为零,人们利用它的零电阻特性实现远距离、大功率送电,超导磁悬浮现象被人们用来实现交通工具的无摩擦运行.3.纳米材料指制成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1~100nm范围内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分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长度.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降低烧结温度,提高材料的磁性等.可以应用在医疗卫生、电子制造等方面.2015-08-05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