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模型不同情况分析
高中物理弹簧模型详解
![高中物理弹簧模型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b5f00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5.png)
高中物理弹簧模型详解弹簧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个物体,而在物理学中,弹簧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学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物理中弹簧模型的相关知识,包括弹簧的基本概念、弹簧的力学性质以及弹簧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一、弹簧的基本概念弹簧是一种具有自身形状恢复能力的物体,当外力作用在弹簧上时,会产生形变,当外力消失时,弹簧会恢复原来的形状。
弹簧通常是由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制成,形状多样,能够用于各种领域。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将弹簧视为一个理想模型,即认为弹簧具有以下特点:弹性系数恒定、无质量等。
弹簧的弹性系数(弹簧常数)用k表示,是衡量弹簧的硬度和形变能力的重要参数。
二、弹簧的力学性质1. 弹簧的伸长和弹性力当外力作用在弹簧上时,弹簧会发生形变,使长度发生变化,此时称为弹簧的伸长。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作用力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外力,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伸长的长度。
弹簧的弹性力也叫胡克力,是指弹簧对外力做出的响应,方向与伸长的方向相反。
当外力消失时,弹簧会产生一个恢复力,使形状恢复原状。
2. 弹簧振动在物理学中,弹簧振动是一种重要的现象,可以用简谐振动的原理进行描述。
当弹簧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振动,频率与质量和弹簧的弹性系数相关。
弹簧振动的频率用f表示,与弹簧的弹性系数k和振动体的质量m有关,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1/(2π) * √(k/m)。
三、弹簧在物理学中的应用1. 弹簧振子弹簧振子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器材,由一根弹簧和一个质点组成。
通过对弹簧振子的研究,可以了解振动的基本特性,包括振幅、频率、周期等。
2. 弹簧力学弹簧力学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弹簧秤、弹簧减震器等。
通过对弹簧力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制造各种弹簧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3. 彩虹弹簧彩虹弹簧是一种特殊形状的弹簧玩具,通过不同颜色的环形弹簧组成。
彩虹弹簧不仅具有较强的伸缩性能,还有着独特的视觉效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弹簧小球模型知识点总结
![弹簧小球模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c4b5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5.png)
弹簧小球模型知识点总结一、弹簧小球模型的基本原理弹簧小球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力和小球的质量产生共振效应,以研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弹簧小球模型可以简化为单自由度系统或多自由度系统,分别用来研究不同的力学问题。
1. 单自由度弹簧小球模型单自由度弹簧小球模型由一条弹簧和一个小球组成,小球在弹簧的作用下可以进行简谐振动。
当外力作用在小球上时,小球受到外力作用产生振动,弹簧的弹性力会对小球产生反作用力,最终形成小球的振动。
单自由度弹簧小球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可以用简单的力学原理进行建立,是研究简单振动问题的基础。
2. 多自由度弹簧小球模型多自由度弹簧小球模型由多条弹簧和多个小球组成,可以用来研究复杂的多自由度系统的力学特性。
多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可以通过拉格朗日方程或哈密顿原理进行建立,并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求解。
多自由度弹簧小球模型在工程学和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研究复杂的振动问题和非线性动力学问题。
二、弹簧小球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弹簧小球模型的动力学方程是描述系统运动规律的基本方程,可以用来求解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响应。
单自由度弹簧小球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可以表示为简谐振动方程,多自由度弹簧小球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则可以表示为多自由度振动方程。
1. 单自由度弹簧小球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对于单自由度弹簧小球模型,可以用简单的力学原理建立动力学方程。
假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的质量为m,外力为F(t),则小球的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m*a(t) = F(t) - k*x(t)其中,a(t)为小球的加速度,F(t)为外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t)为小球的位移。
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小球的振动方程可以简化为简谐振动方程:m*a(t) = -k*x(t)这是一个典型的简谐振动方程,可以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来得到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响应。
2. 多自由度弹簧小球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对于多自由度弹簧小球模型,可以通过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或哈密顿原理建立动力学方程,并通过适当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求解。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弹簧模型(解析版)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弹簧模型(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e3512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f.png)
高中物理第二轮专题——弹簧模型高考分析: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轻质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类命题几乎每年高考卷面均有所见。
由于弹簧弹力是变力,学生往往对弹力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过程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建立与之相关的物理模型并进行分类,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效率低下、错误率较高。
在具体实际问题中,由于弹簧特性使得与其相连物体所组成系统的运动状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隐蔽性,加之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力和加速度、功和能等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所以弹簧类问题也就成为高考中的重、难、热点.我们应引起足够重视。
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1。
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
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2.因弹簧(尤其是软质弹簧)其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W k=-(kx22-kx1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或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
弹性势能的公式E p=kx2,高考不作定量要求,该公式通常不能直接用来求弹簧的弹性势能,只可作定性讨论。
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
一、“轻弹簧”类问题在中学阶段,凡涉及的弹簧都不考虑其质量,称之为“轻弹簧”,是一种常见的理想化物理模型。
由于“轻弹簧”质量不计,选取任意小段弹簧,其两端所受张力一定平衡,否则,这小段弹簧的加速度会无限大。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办法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5dd1ec2cc58bd63186bd5b.png)
精心整理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学生对弹簧类问题感到头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弹簧不断发生形变,导致物体的受力随之不断变化,加速度不断变化,从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较复杂。
其次,这些复杂的运动过程中间所包含的隐含条件很难挖掘。
还有,学生们很难找到这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所对应的物理模型以及处理方法。
根据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知识的考查,笔者就弹簧类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
一、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
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首先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23,高考不1例1.m2此过程中,m分析:,分别是弹簧k1、k2当用力缓慢上提m1,使k2下端刚脱离桌面时,,弹簧k2最终恢复原长,其中,为此时弹簧k1的伸长量。
答案:m2上升的高度为,增加的重力势能为,m1上升的高度为,增加的重力势能为。
点评:此题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与胡克定律的综合题,题中空间距离的变化,要通过弹簧形变量的计算求出。
注意缓慢上提,说明整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过程。
例2.如上图2所示,A物体重2N,B物体重4N,中间用弹簧连接,弹力大小为2N,此时吊A物体的绳的拉力为T,B对地的压力为F,则T、F的数值可能是A.7N,0??????B.4N,2N?????C.1N,6N???????D.0,6N分析:对于轻质弹簧来说,既可处于拉伸状态,也可处于压缩状态。
所以,此问题要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通过对A、B受力分析可得:,(2,答案:点评:2例3.分析:(2弹力和剪断,方向水平向右。
点评:此题属于细线和弹簧弹力变化特点的静力学问题,学生不仅要对细线和弹簧弹力变化特点熟悉,还要对受力分析、力的平衡等相关知识熟练应用,此类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突变类问题总结:不可伸长的细线的弹力变化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称为“突变弹力”,轻质弹簧的弹力变化需要一定时间,弹力逐渐减小,称为“渐变弹力”。
专题04 弹簧模型(解析版)
![专题04 弹簧模型(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9d06d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c.png)
2023年高三物理二轮常见模型与方法强化专训专练专题04 弹簧模型一、高考真题1.(2022年江苏卷)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物块A 连接在一起,处于压缩状态,A 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上运动到最大位移时,立即将物块B 轻放在A 右侧,A 、B 由静止开始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下滑过程中A 、B 始终不分离,当A 回到初始位置时速度为零,A 、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则( )A .当上滑到最大位移的一半时,A 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B .A 上滑时、弹簧的弹力方向不发生变化C .下滑时,B 对A 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D .整个过程中A 、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总功大于B 的重力势能减小量【答案】B【详解】B .由于A 、B 在下滑过程中不分离,设在最高点的弹力为F ,方向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斜面倾角为θ,AB 之间的弹力为F AB ,摩擦因素为μ,刚下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B 有()()()A B A B A B sin cos F m m g m m g m m a θμθ++−+=+对B 有B B AB B sin cos m g m g F m a θμθ−−=联立可得AB A B BF F m m m =−+由于A 对B 的弹力F AB 方向沿斜面向上,故可知在最高点F 的方向沿斜面向上;由于在最开始弹簧弹力也是沿斜面向上的,弹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所以A 上滑时、弹簧的弹力方向一直沿斜面向上,不发生变化,故B 正确;A .设弹簧原长在O 点,A 刚开始运动时距离O 点为x 1,A 运动到最高点时距离O 点为x 2;下滑过程AB 不分离,则弹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上滑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22121211sin 22kx kx mg f x x θ=++− 化简得()122sin mg f k x x θ+=+当位移为最大位移的一半时有()121in =s +2F f x x k x mg θ−⎛⎫−− ⎪⎝⎭合带入k 值可知F 合=0,即此时加速度为0,故A 错误;C .根据B 的分析可知AB A B BF F m m m =−+再结合B 选项的结论可知下滑过程中F 向上且逐渐变大,则下滑过程F AB 逐渐变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 对A 的压力逐渐变大,故C 错误;D .整个过程中弹力做的功为0,A 重力做的功为0,当A 回到初始位置时速度为零,根据功能关系可知整个过程中A 、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B 的重力势能减小量,故D 错误。
高中物理关于弹簧的8种模型
![高中物理关于弹簧的8种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7b59d0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1.png)
高中物理关于弹簧的8种模型:
1.简单弹簧模型:最基本的模型,将弹簧看作一个线性弹性体,满足胡克定律,即弹
簧力与变形量成正比。
2.质点弹簧模型:在简单弹簧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弹簧两端连接的物体的质量,将
其视为质点,分析弹簧振动、调和运动等问题。
3.弹簧振子模型:将弹簧与一定质量的物体(如小球)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简谐振动
系统,研究其振动频率、周期等特性。
4.弹簧串联模型:多个弹簧按照串联方式连接,研究整个系统的弹性特性和变形量的
分布情况。
5.弹簧并联模型:多个弹簧按照并联方式连接,研究整个系统的弹性特性和总的弹簧
常数。
6.弹簧平衡模型:将弹簧与其他物体相连接,使其处于平衡状态,通过分析受力平衡
条件,求解物体的位移和力的大小。
7.弹簧阻尼模型:考虑弹簧振动过程中存在的阻尼现象,引入阻尼系数,分析阻尼对
振动特性的影响。
8.非线性弹簧模型:考虑到弹簧在较大变形下不再满足胡克定律,采用非线性弹簧模
型进行分析,如非线性胡克定律、比例限制等。
弹簧振子模型解题赏析
![弹簧振子模型解题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66d69f55270722192ef7e9.png)
OAD h m 弹簧振子模型解题赏析弹簧振子问题中涉及力和位移、力和运动、功和能等关系问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迁移能力。
基本知识点:(1)平衡位置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
(2)正负最大位移处合力最大,加速度最大且方向相反,速度为零。
(3)振动过程具有对称性 1.如图,在一直立的光滑管内放置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管口上方O 点与弹簧上端初位置A 的距离为h ,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O 点由静止下落,压缩弹簧至最低点D ,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
小球自O 点下落到最低点D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最大速度的位置随h 的变化而变化B .小球的最大速度与h 无关C .小球的最大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 .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与h 成正比答案:C 【解析】:小球从O 到A 做自由落体运动,刚接触弹簧时加速度为g 且有一定的速度,此后弹力逐渐增大合力逐渐减小,小球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至弹力与重力相等时速度达到最大故最大速度的位置为平衡位置与初始高度h 无关故A 错误。
因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初始高度h 越大其最大速度越大故B 错误。
若小球从A 处由静止下落则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由对称性可知其最低点比D 点要高,此时加速度最大为g 方向向上;而此问题小球下落到A 时已有一定的速度故运动到最低点D 时其最大加速度要比重力加速度大,故C 正确。
最大压缩量与h 有关但不成正比故D 错误。
2.如图2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从接触弹簧开始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小球的速度一直减小B .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 .小球加速度的最大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D .在该过程的位移中点上小球的速度最大 图2答案:BC 【解析】:小球接触弹簧后,所受弹力逐渐增大,弹力大于重力时,小球加速度向下,仍加速.当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小,直到速度为零,可知BC 正确.3.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悬挂于天花板,下端系有质量为M 的圆板,处于平衡状态.开始一质量为m 的圆环套在弹簧外,与圆板距离为h ,让环自由下落撞击圆板,碰撞时间极短,碰后圆环与圆板共同向下运动,使弹簧伸长。
九年级弹簧模型知识点
![九年级弹簧模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2e5fd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6.png)
九年级弹簧模型知识点弹簧模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通过弹簧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学习中,弹簧模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弹簧模型的相关知识点。
一、弹簧的基本概念弹簧是一种有弹性的物体,具有能够发生变形并能够恢复原状的特性。
根据形状的不同,弹簧可以分为压缩弹簧、拉伸弹簧和扭转弹簧三种类型。
1. 压缩弹簧:当对压缩弹簧施加作用力时,弹簧会发生压缩变形,即变短。
当去除作用力时,弹簧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和长度。
2. 拉伸弹簧:当对拉伸弹簧施加作用力时,弹簧会发生拉伸变形,即变长。
当去除作用力时,弹簧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和长度。
3. 扭转弹簧:当对扭转弹簧施加扭转力时,弹簧会发生扭转变形。
当去除扭转力时,弹簧会恢复原来的形状。
二、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描述了当外力对弹簧施加变形力时,弹簧会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变形与作用力成正比。
胡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 = -kx其中,F表示作用力,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了弹簧的硬度),x表示弹簧的伸缩变形量。
根据胡克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进而了解弹簧的性质和弹性能力。
三、劲度系数和弹性势能弹簧的劲度系数k是衡量弹簧弹性的重要参数,表示单位伸长或压缩时所需的作用力。
劲度系数越大,弹簧越硬。
弹簧的弹性势能是指弹簧由于变形而具有的能量。
当弹簧发生变形时,由于胡克定律的作用,变形弹簧具有储存的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与弹簧的伸缩变形量和劲度系数有关。
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为:E = (1/2)kx^2其中,E表示弹性势能,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x表示弹簧的伸缩变形量。
四、弹簧体系弹簧体系是指由多个弹簧组成的系统。
弹簧可以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1. 串联连接:当多个弹簧在同一直线上连接起来时,形成了串联连接。
在串联连接中,各个弹簧的变形量相同,总体系的劲度系数为各个弹簧劲度系数之和。
2. 并联连接:当多个弹簧在一端固定且另一端连接在相同的物体上时,形成了并联连接。
几类常见弹簧模型例析(二)
![几类常见弹簧模型例析(二)](https://img.taocdn.com/s3/m/1d61b816b7360b4c2e3f6498.png)
几类常见弹簧模型例析(二)三、与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全国.1997)质量为m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如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3x0的a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o点.若物块质量为2m,仍从a处自由落下,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析]本题是以物块、钢板及竖直轻弹簧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物理情境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动量的传递守恒,能量的转化守恒等知识点的考查,考核考生的理解、推理和分析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题设的这种物理情境要求考生必须对有弹簧的弹力这样一种变力做功的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做出自己的分析,并且能定量确定某些特定位置的弹性势能.另外,本题在设问上也独具匠心,考生须认真审题,才能挖掘出隐含条件,弄清物理过程.例如,“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说明碰撞时间极短,故系统动量近似守恒.”恰能回到o点”说明弹簧弹性势能为零.同时,对临界点o 点的分析也犹为重要.由于物块和钢板不粘连,故能准确地判断出两物体在o点分离也是解题的关键.解:设物块自a处自由下落与钢板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可得v0=6gx0.①设v1为物块与钢板碰撞后一起开始向下运动的速度.因碰撞时间极短,故动量守恒.有mv0=2mv1.②设刚碰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当它们一起回到o点时,弹簧无形变,弹性势能为零.根据题给条件,这时物块与钢板的速度为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p+ (2m)v =2mgx0③设v2为质量为2m的物块与钢板碰撞后开始一起向下运动的速度.则有2mv0=3mv2④设碰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它们回到o点时,弹性势能为零,但它们继续向上运动.设此时速度为v.则有.e p+ (3m)v =3mgx0+ (3m)v ⑤在以上两种情况中,弹簧的初始压缩量都是x0,故有e′p=ep.⑥当质量为2m的物块与钢板一起回到o点时,弹簧的弹力为零,物块与钢板只受到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一过o点,钢板受到弹簧向下的拉力作用,加速度大于g.由于物块与钢板不粘连,物块不可能受到钢板的拉力,其加速度仍为g.故在o点物块与钢板分离.分离后,物块以速度v竖直上升,则由以上各式解得物块向上运动所到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为.l= = x0.。
模型组合讲解弹簧模型动力学问题
![模型组合讲解弹簧模型动力学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06a28937375a417876f8f1e.png)
模型组合讲解一一弹簧模型(动力学问题)李涛[模型概述]弹簧模型是高考中出现最多的模型之一,在填空、实验、计算包括压轴题中都经常出现, 考查范围很广,变化较多,是考查学生推理、分析综合能力的热点模型。
[模型讲解]正确理解弹簧的弹力例1.如图1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
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
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
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
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11、|2、|3、1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③ ④图1B. |4 |3C. |1 13D. 12 |4解析:当弹簧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弹簧两端受力大小相等,产生的弹力也相等,用其中任意一端产生的弹力代入胡克定律即可求形变。
当弹簧处于加速运动状态时,以弹簧为研究对象,由于其质量为零,无论加速度a为多少,仍然可以得到弹簧两端受力大小相等。
由于弹簧弹力F弹与施加在弹簧上的外力F是作用力与反作用的关系,因此,弹簧的弹力也处处相等,与静止情况没有区别。
在题目所述四种情况中,由于弹簧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且弹簧质量都为零,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皆为F,又由四个弹簧完全相同,根据胡克定律,它们的伸长量皆相等,所以正确选项为D。
二.双弹簧系统例2. (2004年苏州调研)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该装置是在矩形箱子的前、后壁上各安装一个由力敏电阻组成的压力传感器。
A. 12 11①用两根相同的轻弹簧夹着一个质量为 2.0kg的滑块,滑块可无摩擦的滑动,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压在传感器a、b上,其压力大小可直接从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屏上读出。
现将装置沿运动方向固定在汽车上,传感器b在前,传感器a在后,汽车静止时,传感器a、b的示数均为10N (取g 10m/s2)a i的方向向右或向前。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f16b91d5bbfd0a7956738f.png)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
在此过程中,m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m1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__。
分析:上提m1之前,两物块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所以有:,,其中,、分别是弹簧k1、k2的压缩量。
当用力缓慢上提m1,使k2下端刚脱离桌面时,,弹簧k2最终恢复原长,其中,为此时弹簧k1的伸长量。
答案:m2上升的高度为,增加的重力势能为,m1上升的高度为,增加的重力势能为。
点评:此题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与胡克定律的综合题,题中空间距离的变化,要通过弹簧形变量的计算求出。
注意缓慢上提,说明整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过程。
例2.如上图2所示,A物体重2N,B物体重4N,中间用弹簧连接,弹力大小为2N,此时吊A物体的绳的拉力为T,B对地的压力为F,则T、F的数值可能是A.7N,0 B.4N,2N C.1N,6N D.0,6N分析:对于轻质弹簧来说,既可处于拉伸状态,也可处于压缩状态。
所以,此问题要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通过对A、B受力分析可得:,(2)若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则通过对A、B受力分析可得:,答案:B、D。
点评:此题主要针对弹簧既可以压缩又可以拉伸的这一特点,考查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
有时,表面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但必须经过判断,若某一种情况物体受力情况和物体所处状态不符,必须排除。
所以,对这类问题必须经过受力分析结合物体运动状态之后作出判断。
平衡类问题总结:这类问题一般把受力分析、胡克定律、弹簧形变的特点综合起来,考查学生对弹簧模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只要学生静力学基础知识扎实,学习习惯较好,这类问题一般都会迎刃而解,此类问题相对较简单。
2.突变类问题例3.(2001年上海)如图3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专题4.1 弹簧模型(解析版)
![专题4.1 弹簧模型(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d6505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9.png)
第四部分 重点模型与核心问题深究专题4.1 弹簧模型目录模型一 静力学中的弹簧模型 (1)模型二 动力学中的弹簧模型 (3)模型三 与动量、能量有关的弹簧模型 (5)专题跟踪检测 (9)模型一 静力学中的弹簧模型静力学中的弹簧模型一般指与弹簧相连的物体在弹簧弹力和其他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问题,涉及的知识主要有胡克定律、物体的平衡条件等,难度中等偏下。
【例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木块与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
木块放在斜面上能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斜面倾角θ=37°,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sin37°=0.6,cos 37°=0.8。
则( )A .弹簧可能处于压缩状态B .弹簧的最大形变量为3mg 5kC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D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答案】C【解析】木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 =μmg cos θ=0.4mg ,木块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为G 1=mg sin θ=0.6mg ,由G 1>f max 可知,弹簧弹力的方向不可能向下,即弹簧不可能处于压缩状态,故A 错误;弹簧有最大形变量时满足G 1+f max =k Δx m ,解得Δx m =mg k,故B 错误;当G 1=F 弹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零,故C 正确;当G 1>F 弹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当G 1<F 弹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故D 错误。
【规律方法】(1)弹簧的最大形变量对应弹簧弹力的最大值。
(2)当木块刚好不上滑时所受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此时弹簧弹力最大。
【分类训练】类型1 形变情况已知的弹簧模型1.木块A、B分别重50 N和7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与A、B相连接的轻弹簧被压缩了5 c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e08d3ca1c7aa00b42acb96.png)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子及其处理办法学生对弹簧类问题觉得头疼的重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起首,因为弹簧不竭产生形变,导致物体的受力随之不竭变更,加快度不竭变更,从而使物体的活动状况和活动进程较庞杂.其次,这些庞杂的活动进程中央所包含的隐含前提很难发掘.还有,学生们很难找到这些庞杂的物理进程所对应的物理模子以及处理办法.依据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色和常识的考核,笔者就弹簧类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剖析,供读者参考.一.弹簧类命题冲破要点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议大小和偏向的力.当标题中消失弹簧时,起首要留意弹力的大小与偏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标题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剖析入手,先肯定弹簧原长地位.现长地位.均衡地位等,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地位变更的几何干系,剖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偏向,联合物体受其他力的情形来剖析物体活动状况.2.因软质弹簧的形变产生转变进程须要一段时光,在刹时内形变量可以以为不变,是以,在剖析瞬时变更时,可以以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更,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界说进行盘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效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留意弹力做功的特色: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弹性势能的公式,高考不作定量请求,可作定性评论辩论,是以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转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二.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子1.均衡类问题例1.如图1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两头分别与质量为m1.m2的物块拴接,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m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全部体系处于均衡状况.现施力将m1迟缓竖直上提,直到下面谁人弹簧的下端刚离开桌面.在此进程中,m2的重力势能增长了______,m1的重力势能增长了________.剖析:上提m1之前,两物块处于静止的均衡状况,所以有:,,个中,.分别是弹簧k1.k2的紧缩量.当用力迟缓上提m1,使k2下端刚离开桌面时,,弹簧k2最终恢回复复兴长,个中,为此时弹簧k1的伸长量.答案:m2上升的高度为,增长的重力势能为,m1上升的高度为,增长的重力势能为.点评:此题是共点力的均衡前提与胡克定律的分解题,题中空间距离的变更,要经由过程弹簧形变量的盘算求出.留意迟缓上提,解释全部体系处于动态均衡进程.例2.如上图2所示,A物体重2N,B物体重4N,中央用弹簧衔接,弹力大小为2N,此时吊A物体的绳的拉力为T,B对地的压力为F,则T.F的数值可能是A.7N,0 B.4N,2N C.1N,6N D.0,6N剖析:对于轻质弹簧来说,既可处于拉伸状况,也可处于紧缩状况.所以,此问题要分两种情形进行剖析.(1)若弹簧处于紧缩状况,则经由过程对A.B受力剖析可得:,(2)若弹簧处于拉伸状况,则经由过程对A.B受力剖析可得:,答案:B.D.点评:此题重要针对弹簧既可以紧缩又可以拉伸的这一特色,考核学生对问题进行周全剖析的才能.有时,概况上两种情形都有可能,但必须经由断定,若某一种情形物体受力情形和物体所处状况不符,必须消除.所以,对这类问题必须经由受力剖析联合物体活动状况之后作出断定.均衡类问题总结:这类问题一般把受力剖析.胡克定律.弹簧形变的特色分解起来,考核学生对弹簧模子根本常识的控制情形.只要学生静力学基本常识扎实,进修习惯较好,这类问题一般都邑水到渠成,此类问题相对较简略.2.突变类问题例3.(2001年上海)如图3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吊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偏向夹角为θ,l2程度拉直,小球处于均衡状况.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小球的加快度.若将图3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雷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4所示,其他前提不变,求剪断细线l2瞬时小球的加快度.剖析:(1)当剪断细线l2刹时,不但l2对小球拉力刹时消掉,l1的拉力也同时消掉,此时,小球只受重力感化,所以此时小球的加快度为重力加快度g.(2)当把细线l1改为长度雷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时,在当剪断细线l2刹时,只有l2对小球拉力刹时消掉,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和剪断l2之前没变更,因为弹簧恢复形变须要一个进程.如图5所示,剪断l2刹时,小球受重力G和弹簧弹力,所以有:,偏向程度向右.点评:此题属于细线和弹簧弹力变更特色的静力学问题,学生不但要对细线和弹簧弹力变更特色熟习,还要对受力剖析.力的均衡等相干常识闇练运用,此类问题才干得以解决.突变类问题总结:不成伸长的细线的弹力变更时光可以疏忽不计,是以可以称为“突变弹力”,轻质弹簧的弹力变更须要一准时光,弹力逐渐减小,称为“渐变弹力”.所以,对于细线.弹簧类问题,当外界情形产生变更时(如撤力.变力.剪断),要从新对物体的受力和活动情形进行剖析,细线上的弹力可以突变,轻弹簧弹力不克不及突变,这是处理此类问题的症结.3.碰撞型弹簧问题此类弹簧问题属于弹簧类问题中相比较较简略的一类,而其重要特色是与碰撞问题相似,但是,它与碰撞类问题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它的感化进程相对较长,而碰撞类问题的感化时光极短.例4.如图6所示,物体B静止在滑腻的程度面上,B的左边固定有轻质的弹簧,与B质量相等的物体A以速度v向B活动并与弹簧产生碰撞,A.B始终沿同一向线,则A,B构成的体系动能损掉最大的时刻是A.A开端活动时 B.A的速度等于v时C.B的速度等于零时 D.A和B的速度相等时剖析:解决如许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可以或许将两个物体感化的进程细化,明白两个物体在互相感化的进程中,其具体的活动特色.具体剖析如下:(1)弹簧的紧缩进程:A物体向B活动,使得弹簧处于紧缩状况,紧缩的弹簧分别对A.B物体产生如右中图的感化力,使A向右减速活动,使B向右加快活动.因为在开端的时刻,A的速度比B的大,故两者之间的距离在减小,弹簧不竭紧缩,弹簧产生的弹力越来越大,直到某个刹时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弹簧紧缩到最短.(2)弹簧紧缩形变恢复进程:过了两物体速度相等这个刹时,因为弹簧仍然处于紧缩状况,A持续减速,B持续加快,这就会使得B的速度变的比A的速度大,于是A.B物体之间的距分开端变大,弹簧逐渐恢复形变直至原长.(3)弹簧的拉伸进程:因为B的速度比A的速度大,弹簧由原长变成拉伸状况.此时,弹簧对两物体的弹力偏向向内,使A向右加快活动,B向右减速活动,直到A.B速度相等时弹簧拉伸到最长状况.(4)弹簧拉伸形变恢复进程:过了两物体速度相等这个刹时,因为弹簧仍然处于拉伸状况,A持续加快,B持续减速,这就会使得A的速度变的比B的速度大,于是A.B物体之间的距分开端变小,弹簧逐渐恢复形变直至原长.就如许,弹簧不竭地紧缩.拉伸.恢复形变.当外界用力压弹簧时,弹簧会被紧缩,从而获得弹性势能,当弹簧开端恢复形变之后,它又会将所蓄积的弹性势能释放出去,这个蓄积和释放的进程,弹簧自身其实不会消耗能量.能量在两个物体和弹簧之间进行传递.点评:在由两个物体和弹簧构成的体系的活动中,具有下面的特色:(1)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处于形变量(紧缩或拉伸)最大的状况,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2)两个物体不断地进行着加快和减速活动,但加快度时刻在变更,所以有关两个物体活动的问题不克不及采取活动学公式来解决.但此模子属于弹性碰撞模子,所以知足包含弹簧在内的体系动量守恒和体系机械能守恒.4:机械能守恒型弹簧问题对于弹性势能,高中阶段其实不须要定量盘算,但是须要定性的懂得,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之间消失直接的关系,对于雷同的弹簧,形变量一样的时刻,弹性势能就是一样的,不管是紧缩状况照样拉伸状况.例5.一劲度系数k=800N/m的轻质弹簧两头分别衔接着质量均为m=12kg的物体A.B,它们竖直静止在程度面上,如图7所示.现将一竖直向上的变力F感化在A上,使A开端向上做匀加快活动,经0.40s物体B刚要分开地面.求:⑴此进程中所加外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⑵此进程中力F所做的功.(设全部进程弹簧都在弹性限度内,取g=10m/s2)剖析:此题考核学生对A物体上升进程中具体活动进程的懂得.在力F方才感化在A上时,A物体受到重力mg,弹簧向上的弹力T,竖直向上的拉力F.跟着弹簧紧缩量逐渐减小,弹簧对A的向上的弹力逐渐减小,则F必须变大,以知足F+T-mg=ma.当弹簧恢回复复兴长时,弹簧弹力消掉,只有F-mg=ma;跟着A物体持续向上活动,弹簧开端处于拉伸状况,则物体A的受到重力mg,弹簧向下的弹力T,竖直向上的拉力F,知足F-T-mg=ma.跟着弹簧弹力的增大,拉力F也逐渐增大,以保持加快度不变.等到弹簧拉伸到足够长,使得B物体正好分开地面时,弹簧弹力大小等于B物体的重力.答案:(1)开端时,对于A物体:,得弹簧紧缩量是ΔB刚要分开地面时,对于B物体仍有:,得弹簧伸长量Δ是以A向上活动的位移是0.3m,由公式:2.所以:开端时刻F=ma=45N为拉力最小值;B刚要分开地面时F'-mg-kΔx=ma,得F'=285N为拉力最大值.(2)拉力做的功等于体系增长的机械能,始末状况弹性势能雷同.所以由和,可得此进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49.5J.点评:此类题的症结是要剖析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刻的特色,必须经由过程受力剖析得出物体活动的具体进程特点,只要把物体做每一种活动情势的力学原因搞清晰了,这类问题就会水到渠成.所以,学生在日常平凡的练习中,必须养成优越的思维习惯,对于较庞杂的物理进程,必须先分段研讨,化一个庞杂问题为若干个简略模子,针对若干个简略的物理情景,一一剖析消失这一物理情景的力学原因,当把每一个物理情景都剖析清晰了,全部问题的答案就会水到渠成.例6.如图8所示,物体B和物体C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衔接并竖直地静置在程度面上.将一个物体A从物体B的正上方距离B的高度为H0处由静止释放,下落伍与物体B碰撞,碰撞后A和B 粘合在一路并连忙向下活动,在今后的活动中A.B不再分别.已知物体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快度为g,疏忽物体自身的高度及空气阻力.求:(1)A与B碰撞后刹时的速度大小.(2)A和B一路活动达到最大速度时,物体C对程度地面压力为多大?(3)开端时,物体A从距B多大的高度自由落下时,在今后的活动中才干使物体C正好分开地面?剖析:进程剖析法:第一阶段:A自由落体;第二阶段:A.B产生碰撞,感化时光极短,时光疏忽;第三阶段:AB成为一体的刹时,弹簧形变来不及产生转变,弹簧的弹力仍为mg,小于AB整体重力2mg,所以物体AB所受合力仍然为向下,物体仍然向下加快,做加快度减小的加快活动.当弹簧的弹力增大到正好为2mg时,物体AB合力为0,物体持续向下活动.第四阶段:弹簧持续被紧缩,紧缩量持续增长,产生的弹力持续增长,大于2mg,使得物体AB所受合力变成向上,物体开端向下减速,直至弹簧紧缩到最短,AB物体停滞活动.所以,当物体AB所受合力为0时就是该物体速度最大的时刻.答案:(1)A自由下落由机械能守恒得:,求得A与B碰撞,因为碰撞时光极短,由A.B构成的体系动量守恒得:.所以求得A与B碰撞后刹时的速度大小(2)由前面剖析知,A和B一路活动达到最大速度的时刻,即为物体AB受合力为0的时刻:对C受力剖析知地面临C的支撑力.所以物体C对程度地面压力也为3mg.(3)设物体A从距离B为H的高度自由落下时,在今后的活动中才干使物体C正好分开地面.要使C正好分开地面,意味着当A 上升到最高点时弹簧的弹力为mg,弹簧的伸长量为,A.B相碰停滞时刻弹簧的紧缩量也为.所以,由A.B物体以及弹簧构成的体系,从A.B相碰停滞开端到A.B上升到最高点的进程中,体系机械能守恒,初状况A.B的动能全体转化为末状况A.B的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没有变更.所以有:,求得:点评:高中阶段的机械能守恒等式分为:“守恒式”.“转移式”和“转化式”三种,对于任何研讨对象,无论是单个物体照样体系,都可以采取“守恒式”列等式,选好零势能面,肯定初.末状况的机械能,此办法思绪简略,但等式庞杂,运算量较大.“转移式”只能针对一个体系,如两个物体A.B构成的体系,,若A物体机械能减小,B物体的机械能必定增长,且变更量相等,A减小的机械能转移到B上导致B物体机械能增长.“转化式”表现了机械能守恒中机械能从一种情势转化成别的一种情势,在转化进程中总的机械能不变.即:,若物体或体系动能增长了,势能必定减小,且增长的动能等于减小的势能.此类模子是涉及弹簧在内的体系机械能守恒,在这类模子中,一般涉及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列等式一般采取“转移式”或“转化式”.5.简谐活动型弹簧问题弹簧振子是简谐活动的经典模子,有一些弹簧问题,假如从简谐活动的角度思虑,运用简谐活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来处理,问题的难度将大大降低.例7.如图9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竖立在程度面上,下端固定.在弹簧正上方有一个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O,将弹簧紧缩.当弹簧被紧缩了x0时,物块的速度减小到零.从物块和弹簧接触开端到物块速度减小到零进程中,物块的加快度大小a随降低位移大小x变更的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剖析:我们知道物体所受的力为弹力和重力的合力,而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所以加快度与位移之间也应当是线性关系,加快度与位移关系的图像为直线.物体在最低点的加快度与重力加快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应当是本题的难点,借助简谐活动的加快度对称性来处理最便利.若物块正好是原长处下落的,依据简谐活动对称性,可知最低点时所受的合力也是mg,偏向向上,所以弹力为2mg,加快度为g.如今,初始地位比原长处要高,如许最低点的地位比上述情形要低,弹簧紧缩量也要大,产生的弹力肯定大于2mg,加快度肯定大于g.例8.如图10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弹簧的正上方H高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紧缩,在紧缩的全进程中(疏忽空气阻力且在弹性限度内),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小球所受弹力的最大值必定大于2mgB.小球的加快度的最大值必定大于2gC.小球刚接触弹簧上端时动能最大D.小球的加快度为零时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之和最大解析:本题是一个典范的简谐活动模子问题.可参考例8剖析即可.6.分解类弹簧问题例9.质量均为m的两个矩形木块A和B用轻弹簧相衔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将它们竖直叠放在程度地面上,如图13所示,另一质量也是m的物体C,从距离A为H的高度自由下落,C与A相碰,相碰时光极短,碰后A.C不粘连,当A.C一路回到最高点时,地面临B的支撑力正好等于B的重力.若C从距离A为2H高处自由落下,在A.C一路上升到某一地位,C与A分别,C持续上升,求:(1)C没有与A相碰之前,弹簧的弹性势能是若干?(2)C上升到最高点与A.C分别时的地位之间距离是若干?解:进程剖析法(1)C由静止下落H高度.即与A相撞前的速度为,则:,得出:(2)C与A相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得出:(3)A.C一路紧缩弹簧至A.C上升到最高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得出(4)C由静止下落2H高度时的速度为,则:得出(5)C与A相撞:得出:(6)A.C一路紧缩弹簧至A.C分别,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得出:(7)C单独上升X高度,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得出:例10.如图12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况.一条不成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端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况,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偏向.如今挂钩上升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况释放,已知它正好能使B分开地面但不持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地位由静止状况释放,则此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若干?已知重力加快度为g.解:进程剖析法(1)开端时,A.B都静止,设弹簧紧缩量为,则:得出:(2)挂上C由静止释放,由B刚好分开地面得:得出:(3)挂上C直至B刚好分开地面,由体系机械能守恒得:个中为弹簧弹性势能的增长量(4)若将C换成D后,当B刚好分开地面时弹簧弹性势能的增长量与前一次雷同,得出:以上两式联立得出:分解类弹簧问题总结:分解类弹簧问题一般物理情景庞杂,涉及的物理量较多,思维进程较长,标题难度较大.处理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前面所述的“肢解法”,即把一个庞杂的问题“肢解”成若干个熟习的简略的物理情景,一一攻破.这就要肄业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常识,日常平凡擅长积聚罕有的物理模子及其处理办法,并具有把一个物理问题还原成物理模子的才能.。
弹簧模型的归类赏析
![弹簧模型的归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35a6bcb8f67c1cfbd6b836.png)
弹簧模型的归类赏析作者:慕利民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年第12期轻质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轻质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物理概念和规律较多,如力和加速度、功和能等,因此,弹簧类试题多年来深受物理命题专家的青睐,引起足够重视.一、瞬时问题中的弹簧例1 如图1,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2m/s2,若不拔去销钉M而拔去N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g=10m/s2)A.22m/s2竖直向上B.22m/s2竖直向下C.2m/s2竖直向上D.2m/s2竖直向下解析:由于此题只告诉了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告诉加速度的方向,因此加速度只有两个方向:向上或者向下.(1)当a向下时:由于去掉的是M,所以上弹簧没有力,而下弹簧长度没有变,所以下弹簧的弹力不变,重力不变,由平衡条件的推论,此时的合力与上弹簧没有去掉时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去掉N时,小球受到重力和上弹簧的弹力,合力为F合=ma-mg=2m.所以a=2m/s2向上.(2)当a向上时:同理,由于去掉的是M,所以上弹簧没有力,而下弹簧长度没有变,所以下弹簧的弹力不变,重力不变,由平衡条件的推论,此时的合力与上弹簧没有去掉时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去掉N时,小球受到重力和上弹簧的弹力,合力为F合=ma+mg=22m.所以a=22m/s2向下.答案为B、C.点评:因弹簧(尤其是轻质弹簧)其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和方向不变,即弹簧的弹力瞬间不突变.二、平衡中的弹簧例2 如图2,两个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A.m1gk1B.m2gk2C.m1gk2D.m2gk2解析:对弹簧2分析:ΔF=m2g,所以Δx=ΔFk=m2gk.答案为D.点评:因“缓慢”上提木块,故整个装置在上提过程中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过程中,同静态平衡一样,涉及的知识是胡克定律,一般用f=kx或Δf=k•Δx来求解.三、临界状态中的弹簧例3 一根劲度系数为k,质量不计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有一水平板将物体托住,并使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3.现让木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a<g)匀加速向下移动.求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开始与物体分离.解析:设物体与平板一起向下运动的距离为x时,物体受重力mg,弹簧的弹力F=kx和平板的支持力N作用.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kx-N=ma,得N=mg-kx-ma.当N=0时,物体与平板分离,所以此时x=m(g-a)k.因为x=12at2,所以t=2m(g-a)ka.点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存在弹力的相互作用,对于面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间弹力变为零时,它们将要分离.四、做功与动量、能量综合问题中的弹簧在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一般以综合题出现.有机地将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结合在一起.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总之,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强以上这方面的练习,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做到稳妥得分.。
工程力学中的弹簧力学模型
![工程力学中的弹簧力学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ceda08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f.png)
工程力学中的弹簧力学模型弹簧力学模型是工程力学中常用的一种力学模型,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
弹簧是一种能够储存和释放弹性势能的装置,通过对弹簧力学模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弹簧的特性。
本文将介绍弹簧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弹簧类型以及相关应用。
一、弹簧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弹簧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是胡克定律,即弹簧的变形与所受外力成正比。
胡克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F = kx,其中F表示作用在弹簧上的力,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x表示弹簧的变形量。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力学模型可以用线性模型描述,即弹簧的变形与受力之间是线性关系。
除了线性模型,还存在其他的非线性弹簧力学模型,如阻尼弹簧模型和非线性弹簧模型。
阻尼弹簧模型考虑了弹簧系统中的阻尼效应,非线性弹簧模型考虑了弹簧本身的非线性特性。
这些模型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更好地描述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准确性。
二、常见的弹簧类型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弹簧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弹簧类型:1. 螺旋弹簧:螺旋弹簧是一种以螺旋形状为基础的弹簧,广泛用于机械工程和汽车制造中。
螺旋弹簧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大,适用于承受较大变形和载荷的情况。
2. 压缩弹簧:压缩弹簧是一种可以压缩变形的弹簧,常见于各种机械和电子设备中。
压缩弹簧的特点是体积小、变形范围大,适用于限制空间的场合。
3. 张力弹簧:张力弹簧是一种通过拉伸变形储存弹性势能的弹簧,常见于门把手、悬挂装置等物品中。
张力弹簧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4. 扭转弹簧:扭转弹簧是一种通过扭转变形储存弹性势能的弹簧,常见于各种机械传动系统中。
扭转弹簧的特点是对扭转力有良好的响应,适用于需要传递扭矩的情况。
三、弹簧力学模型的应用弹簧力学模型在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案例:1. 悬挂系统: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悬挂系统中采用弹簧力学模型来实现对路面不平度的缓冲和悬挂系统的稳定性。
经典物理模型:常见弹簧类问题分析
![经典物理模型:常见弹簧类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d45eebda38376baf1faed9.png)
常见弹簧类问题分析高考要求 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轻质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类命题几乎每年高考卷面均有所见.应引起足够重视. 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找出形变量x 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2.因弹簧(尤其是软质弹簧)其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W k =-(21kx 22-21kx 1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弹性势能的公式E p =21kx 2,高考不作定量要求,可作定性讨论.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下面就按平衡、动力学、能量、振动、应用类等中常见的弹簧问题进行分析。
一、与物体平衡相关的弹簧问题1.(1999年,全国)如图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m 1g/k 1B.m 2g/k 2C.m 1g/k 2D.m 2g/k 2此题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与胡克定律的综合题.题中空间距离的变化,要通过弹簧形变量的计算求出.注意缓慢上提,说明整个系统处于一动态平衡过程,直至m1离开上面的弹簧.开始时,下面的弹簧被压缩,比原长短(m1 + m2)g/k2,而m l刚离开上面的弹簧,下面的弹簧仍被压缩,比原长短m2g/k2,因而m2移动△x=(m1 + m2)·g/k2 - m2g/k2=m l g/k2.此题若求m l移动的距离又当如何求解?参考答案:C2.S1和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两根轻质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的两个小物块,m A>m B,将弹簧与物块按图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 ).A.S1在上,A在上B.S1在上,B在上C.S2在上,A在上D.S2在上,B在上参考答案:D3.一根大弹簧内套一根小弹簧,大弹簧比小弹簧长0.2m,它们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如图所示,求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k1(大弹簧)和k2(小弹簧)分别为多少?(参考答案k1=100N/m k2=200N/m)4.(2001年上海高考)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解设L1线上拉力为T l,L2线上拉力为T2,重力为m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T l cosθ=mg,T l sinθ=T2,T2=mgtanθ,剪断线的瞬间,T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T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mgtanθ=ma,所以加速度a=g tanθ,方向在T2反方向.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清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解答:错.因为L2被剪断的瞬间,L1上的张力大小发生了变化.此瞬间T2=mgcosθ, a=gsinθ(2)若将图中的细线L l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1)完全相同,即a=gtan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说明理由.解答:对,因为L2被剪断的瞬间,弹簧L1的长度未及发生变化,T1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二、与动力学相关的弹簧问题5.如图所示,在重力场中,将一只轻质弹簧的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木板,木板下面再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当剪掉m后发现:当木板的速率再次为零时,弹簧恰好能恢复到原长,(不考虑剪断后m、M间的相互作用)则M与m之间的关系必定为 ( )A.M>mB.M=mC.M<mD.不能确定参考答案:B6.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面固定一块质量不计的薄板,在薄板上放重物,用手将重物向下压缩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将手撤去,则重物将被弹簧弹射出去,则在弹射过程中(重物与弹簧脱离之前)重物的运动情况是 ( ) 参考答案:CA.一直加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C.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 D.先减速运动后加速运动[解析] 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取决于所受合外力.所以,对物体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刚放手时,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物体向上加速运动,但随着物体上移,弹簧形变量变小,弹力随之变小,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当弹力减至与重力相等的瞬间,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此时物体的速度最大;此后,弹力继续减小,物体受到的合力向下,物体做减速运动,当弹簧恢复原长时,二者分离.7.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小球A由弹簧正上方某高度自由落下,与弹簧接触后,开始压缩弹簧,设此过程中弹簧始终服从胡克定律,那么在小球压缩弹簧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CA.小球加速度方向始终向上B.小球加速度方向始终向下C.小球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D.小球加速度方向先向上后向下(试分析小球在最低点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关系)8.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用一小物体m 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B.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小,从B到C加速度不变C.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一直减速运动D.物体在B点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参考答案:C9.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与墙相连,另一端与一物体接触,当弹簧在O点位置时弹簧没有形变,现用力将物体压缩至A点,然后放手。
弹簧模型(解析版)-高中物理动量守恒的十种模型
![弹簧模型(解析版)-高中物理动量守恒的十种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4fcb8e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f.png)
动量守恒的十种模型模型一弹簧模型模型解读【典例分析】1(2024高考辽吉黑卷)如图,高度h=0.8m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两个相同物块A、B,质量m A=m B=0.1kg。
A、B间夹一压缩量Δx=0.1m的轻弹簧,弹簧与A、B不栓接。
同时由静止释放A、B,弹簧恢复原长时A恰好从桌面左端沿水平方向飞出,水平射程x A=0.4m;B脱离弹簧后沿桌面滑行一段距离x B=0.25m后停止。
A、B均视为质点,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1)脱离弹簧时A、B的速度大小v A和v B;(2)物块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μ;(3)整个过程中,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ΔE p。
【答案】(1)1m/s,1m/s;(2)0.2;(3)0.12J(1)对物块A,由平抛运动规律,h=12gt2,x A=v A t,联立解得:v A=1m/s弹簧将两物块弹开,由动量守恒定律,m A v A=m B v B,解得v B=v A=1m/s(2)对物块B,由动能定理,-μm B g x B=0-12m B v B2解得:μ=0.2(3)由能量守恒定律,整个过程中,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E p=μm B g×12△x+μm A g×12△x+12m A v A2+12m B v B2=0.12J【针对性训练】1(2024年3月江西赣州质检)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A、B两物块,质量分别为2kg、6kg,B的左端拴接着一劲度系数为2003N/m的水平轻质弹簧,它们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A以速度v0向静止的B方向运动,从A接触弹簧开始计时至A与弹簧脱离的过程中,弹簧长度l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E p=12kx2(x为弹簧的形变量),则()A.在0~2t0内B物块先加速后减速B.整个过程中,A、B物块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v0=2m/sD.物块A在t0时刻时速度最小【答案】C【解析】在0~2t0内,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即B受到的弹力始终向右,所以B物块始终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整个过程中,A、B物块和弹簧三者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故B错误;由图可知,在t0时刻,弹簧被压缩到最短,则此时A、B共速,此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0.4m-0.1m=0.3m则根据A、B物块系统动量守恒有m1v0=(m1+m2)v根据A、B物块和弹簧三者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1 2m1v20=12(m1+m2)v2+E pv0=2m/s故C正确;在0~2t0内,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即A受到弹力始终向左,所以A物块始终做减速运动,则物块A在2t0时刻时速度最小,故D错误。
专题04 弹簧模型(解析版)
![专题04 弹簧模型(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68ac3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0.png)
2024年高三物理二轮常见模型与方法强化专训专练专题04 弹簧模型【特训典例】一、高考真题1.(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餐厅暖盘车的储盘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三根完全相同的弹簧等间距竖直悬挂在水平固定圆环上,下端连接托盘。
托盘上叠放若干相同的盘子,取走一个盘子,稳定后余下的正好升高补平。
已知单个盘子的质量为300g,相邻两盘间距1.0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
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10N/m B.100N/m C.200N/m D.300N/m【答案】B【详解】由题知,取走一个盘子,稳定后余下的正好升高补平,则说明一个盘子的重力可以使弹簧形变相邻两盘间距,则有mg= 3·kx解得k= 100N/m故选B。
2.(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小物块Р和Q,用轻质弹簧连接后放在水平地面上,Р通过一根水平轻绳连接到墙上。
P的下表面光滑,Q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用水平拉力将Q向右缓慢拉开一段距离,撤去拉力后,Q恰好能保持静止。
弹簧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剪断轻绳,Р在随后的运动过程中相对于其初始位置的最大位移大小为()A .μmgkB .2mgkμ C .4mgkμ D .6mgkμ 【答案】C【详解】Q 恰好能保持静止时,设弹簧的伸长量为x ,满足2kx mg μ=若剪断轻绳后,物块P 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也为x ,因此Р相对于其初始位置的最大位移大小为42mgs x kμ== 故选C 。
3.(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如图,两根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左、右两侧导轨间距分别为d 和2d ,处于竖直向上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2B 和B 。
已知导体棒MN 的电阻为R 、长度为d ,导体棒PQ 的电阻为2R 、长度为2d ,PQ 的质量是MN 的2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此类模型是涉及弹簧在内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在这类模型中,一般涉及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列等式一般采用“转移式”或“转化式”。
学生对弹簧类问题感到头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弹簧不断发生形变,导致物体的受力随之不断变化,加速度不断变化,从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较复杂。
其次,这些复杂的运动过程中间所包含的隐含条件很难挖掘。
还有,学生们很难找到这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所对应的物理模型以及处理方法。
根据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知识的考查,笔者就弹簧类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
一、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
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首先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平衡位置等,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结合物体受其他力的情况来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2.因软质弹簧的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
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
弹性势能的公式,高考不作定量要求,可作定性讨论,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
二、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1.平衡类问题例1.如图1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1、m2的物块拴接,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m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施力将m1缓慢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
在此过程中,m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m1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__。
分析:上提m1之前,两物块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所以有:,,其中,、分别是弹簧k1、k2的压缩量。
当用力缓慢上提m1,使k2下端刚脱离桌面时,,弹簧k2最终恢复原长,其中,为此时弹簧k1的伸长量。
答案:m2上升的高度为,增加的重力势能为,m1上升的高度为,增加的重力势能为。
点评:此题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与胡克定律的综合题,题中空间距离的变化,要通过弹簧形变量的计算求出。
注意缓慢上提,说明整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过程。
例2.如上图2所示,A物体重2N,B物体重4N,中间用弹簧连接,弹力大小为2N,此时吊A物体的绳的拉力为T,B对地的压力为F,则T、F的数值可能是A.7N,0 B.4N,2N C.1N,6N D.0,6N分析:对于轻质弹簧来说,既可处于拉伸状态,也可处于压缩状态。
所以,此问题要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通过对A、B受力分析可得:,(2)若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则通过对A、B受力分析可得:,答案:B、D。
点评:此题主要针对弹簧既可以压缩又可以拉伸的这一特点,考查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
有时,表面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但必须经过判断,若某一种情况物体受力情况和物体所处状态不符,必须排除。
所以,对这类问题必须经过受力分析结合物体运动状态之后作出判断。
平衡类问题总结:这类问题一般把受力分析、胡克定律、弹簧形变的特点综合起来,考查学生对弹簧模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只要学生静力学基础知识扎实,学习习惯较好,这类问题一般都会迎刃而解,此类问题相对较简单。
2.突变类问题例3.(2001年上海)如图3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小球的加速度。
若将图3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4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剪断细线l2瞬时小球的加速度。
分析:(1)当剪断细线l2瞬间,不仅l2对小球拉力瞬间消失,l1的拉力也同时消失,此时,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所以此时小球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2)当把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时,在当剪断细线l2瞬间,只有l2对小球拉力瞬间消失,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和剪断l2之前没变化,因为弹簧恢复形变需要一个过程。
如图5所示,剪断l2瞬间,小球受重力G和弹簧弹力,所以有:点评:此题属于细线和弹簧弹力变化特点的静力学问题,学生不仅要对细线和弹簧弹力变化特点熟悉,还要对受力分析、力的平衡等相关知识熟练应用,此类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突变类问题总结:不可伸长的细线的弹力变化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称为“突变弹力”,轻质弹簧的弹力变化需要一定时间,弹力逐渐减小,称为“渐变弹力”。
所以,对于细线、弹簧类问题,当外界情况发生变化时(如撤力、变力、剪断),要重新对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细线上的弹力可以突变,轻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这是处理此类问题的关键。
3.碰撞型弹簧问题此类弹簧问题属于弹簧类问题中相对比较简单的一类,而其主要特点是与碰撞问题类似,但是,它与碰撞类问题的一个明显差别就是它的作用过程相对较长,而碰撞类问题的作用时间极短。
例4.如图6所示,物体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的左边固定有轻质的弹簧,与B 质量相等的物体A以速度v向B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A、B始终沿统一直线,则A,B组成的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时刻是A.A开始运动时B.A的速度等于v时C.B的速度等于零时D.A和B的速度相等时分析: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够将两个物体作用的过程细化,明确两个物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详细的运动特点。
具体分析如下:(1)弹簧的压缩过程:A物体向B运动,使得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压缩的弹簧分别对A、B物体产生如右中图的作用力,使A向右减速运动,使B向右加速运动。
由于在开始的时候,A的速度比B的大,故两者之间的距离在减小,弹簧不断压缩,弹簧产生的弹力越来越大,直到某个瞬间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弹簧压缩到最短。
(2)弹簧压缩形变恢复过程:过了两物体速度相等这个瞬间,由于弹簧仍然处于压缩状态,A继续减速,B继续加速,这就会使得B的速度变的比A的速度大,于是A、B物体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大,弹簧逐渐恢复形变直至原长。
(3)弹簧的拉伸过程:由于B的速度比A的速度大,弹簧由原长变为拉伸状态。
此时,弹簧对两物体的弹力方向向内,使A向右加速运动,B向右减速运动,直到A、B速度相等时弹簧拉伸到最长状态。
(4)弹簧拉伸形变恢复过程:过了两物体速度相等这个瞬间,由于弹簧仍然处于拉伸状态,A继续加速,B继续减速,这就会使得A的速度变的比B的速度大,于是A、B物体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小,弹簧逐渐恢复形变直至原长。
就这样,弹簧不断地压缩、拉伸、恢复形变。
当外界用力压弹簧时,弹簧会被压缩,从而获得弹性势能,当弹簧开始恢复形变之后,它又会将所蓄积的弹性势能释放出去,这个蓄积和释放的过程,弹簧自身并不会耗费能量。
能量在两个物体和弹簧之间进行传递。
点评:在由两个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运动中,具有下面的特点:(1)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处于形变量(压缩或拉伸)最大的状态,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
(2)两个物体不停地进行着加速和减速运动,但加速度时刻在变化,所以有关两个物体运动的问题不能采用运动学公式来解决。
但此模型属于弹性碰撞模型,所以满足包括弹簧在内的系统动量守恒和系统机械能守恒。
4:机械能守恒型弹簧问题对于弹性势能,高中阶段并不需要定量计算,但是需要定性的了解,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对于相同的弹簧,形变量一样的时候,弹性势能就是一样的,不管是压缩状态还是拉伸状态。
例5.一劲度系数k=800N/m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着质量均为m=12kg的物体A、B,它们竖直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7所示。
现将一竖直向上的变力F作用在A上,使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0s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
求:⑴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⑵此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
(设整个过程弹簧都在弹性限度内,取g=10m/s2)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A物体上升过程中详细运动过程的理解。
在力F刚刚作用在A 上时,A物体受到重力mg,弹簧向上的弹力T,竖直向上的拉力F。
随着弹簧压缩量逐渐减小,弹簧对A的向上的弹力逐渐减小,则F必须变大,以满足F+T-mg=ma。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弹簧弹力消失,只有F-mg=ma;随着A物体继续向上运动,弹簧开始处于拉伸状态,则物体A的受到重力mg,弹簧向下的弹力T,竖直向上的拉力F,满足F-T-mg=ma。
随着弹簧弹力的增大,拉力F也逐渐增大,以保持加速度不变。
等到弹簧拉伸到足够长,使得B物体恰好离开地面时,弹簧弹力大小等于B物体的重力。
答案:(1)开始时,对于A物体:,得弹簧压缩量是Δx=0.15mB刚要离开地面时,对于B物体仍有:,得弹簧伸长量Δx=0.15m因此A向上运动的位移是0.3m,由公式:求得:加速度是3.75m/s2。
所以:开始时刻F=ma=45N为拉力最小值;B刚要离开地面时F'-mg-kΔx=ma,得F'=285N为拉力最大值。
(2)拉力做的功等于系统增加的机械能,始末状态弹性势能相同。
所以由和,可得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49.5J。
点评:此类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刻的特点,必须通过受力分析得出物体运动的详细过程特征,只要把物体做每一种运动形式的力学原因搞清楚了,这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所以,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必须先分段研究,化一个复杂问题为若干个简单模型,针对若干个简单的物理情景,逐一分析出现这一物理情景的力学原因,当把每一个物理情景都分析清楚了,整个问题的答案就会水到渠成。
例6.如图8所示,物体B和物体C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连接并竖直地静置在水平面上。
将一个物体A从物体B的正上方距离B的高度为H0处由静止释放,下落后与物体B碰撞,碰撞后A和B粘合在一起并立刻向下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A、B不再分离。
已知物体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物体自身的高度及空气阻力。
求:(1)A与B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2)A和B一起运动达到最大速度时,物体C对水平地面压力为多大?(3)开始时,物体A从距B多大的高度自由落下时,在以后的运动中才能使物体C恰好离开地面?分析:过程分析法:第一阶段:A自由落体;第二阶段:A、B发生碰撞,作用时间极短,时间忽略;第三阶段:AB成为一体的瞬间,弹簧形变来不及发生改变,弹簧的弹力仍为mg,小于AB整体重力2mg,所以物体AB所受合力仍然为向下,物体仍然向下加速,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