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数学认识三角形(2)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1.1 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 熟练按角把三角形进行分类,能正确区分不同的三角形。

2、 正确说出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 理解并会推导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性质说明一个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学习重点:1、 正确把三角形按角分类,针对实际问题区分不同的三角形。

2、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1、 正确把三角形按角分类,针对实际问题区分不同的三角形。

2、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知识回顾:1、 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边、内角)2、 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 说出下列图中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4、说出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 新课学习:一、 观察与思考:观察以下三个三角形三个内角有什么特点?说说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提问学生回答)二、 三角形按角分类:1、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2、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3、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动手做一做: 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思考: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锐角?几个直角? ∠B-∠C=20°70°CB A 3x2x x C B A 斜边直A几个钝角?为什么?三、 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如图,直角三角形记作:R t ⊿ABC ,∠C=90°夹直角的两边叫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叫斜边。

思考: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R t ⊿ABC ,∠C=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 ∠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几何语言:∵R t ⊿ABC ,∠C=90°∴∠A+∠B=90°想一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四、 例题学习:课本第6页,例2.如图,在⊿ABC 中,D 为BC 上的一点,∠ADB=90°,∠1=∠B ,若按角分类,⊿ABC 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为什么?解:⊿ABC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ADB=90° ∴⊿ABD 是直角三角形∴∠2+∠B=90°∵∠1=∠B ,∴∠2+∠1=90°∴∠BAC=∠2+∠1=90° ∴ABC 是直角三角形你说说以上过程每一步的根据,与同伴交流。

鲁教版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

鲁教版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

1.1认识三角形(2)【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并把三角形分类.2.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学习重点】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学习过程】一、探索思考知道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并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1、 画一个△ABC ,分别量出AB ,BC ,AC 的长,并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AB=_______cm, BC=_________cm, CA=________cm;AB+BC_____AC AB+ AC _____ BC AC +BC _____ AB从中你可以得出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_________第三边问题: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长度比较大小?AB-AC____BC, AC-BC____AB, AB-BC____AC由上面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_________第三边练习二: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1)3,4,8; (2)5,6,11; (3)5,6,102、有四根木条,长度分别是12cm 、10cm 、8cm 、4cm ,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_______个。

3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那么第三边长可能是( )A 、1B 、9C 、3D 、104、 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cm ,三角形的一边长6cm ,求其他两边长。

二、当堂反馈1、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它的周长是( )A 、7B 、9C 、12D 、9或122、若三角形的周长是60cm ,且三条边的比为3:4:5,则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B3、(选做)若△ABC 的三边长都是整数,周长为11,且有一边长为4,则这个三角形可能的最大边长是___________.4、(选做)已知线段3cm,5cm,xcm,x 为偶数,以3,5,x 为边能组成______个三角形。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第三课时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第三课时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证明,如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
4.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中位线、高、中线等相关概念,能够求解与三角形相关的基本几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对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和进步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巩固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5.总结反馈,拓展提升
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观念。此外,布置拓展性作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线段、角等几何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介绍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3.讲解三角形的组成: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
4.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按角分,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证明在任意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要求学生以文字描述和画图相结合的形式呈现证明过程。
4.思考题:在三角形中,如何判断一个角是最大角?如何判断一个边是最长边?请举例说明。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要求学生提前了解全等的概念,并尝试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鲁教版直角三角形(2)教案

鲁教版直角三角形(2)教案
* * *


C A
D B
理。
作业 内容 及要 求 板书 设计
A:课后随练 1 B:课后随练 2
直角三角形(2) 作图:-----------判定:---------------------------------------
教学 反思
主备人:李杰 审核人:
序号:
磁村中学教案
备课时间 课题 10.3 直角三角形(2) 课型 新授 上课时间 月 日 4 月 26 日
目 教 标 学
重点 难点 突破 措施 教学 辅助
1、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2、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拓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培养思维能力。 直角三角形 HL 全等判定定理。 直角三角形 HL 全等判定定理。

画 一 个 RtA* B *C * , 使 BC B *C * , 斜 边
AB A* B * ;
1. 画 MC * N 900 2. 再射线 C * M 上取 BC B *C * 3. 以 B *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射线 C * N 于点 A 其他同学是不是这样字画的,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 4. 连接 A B 论呢?(预设回答:两三角形全等) 三练习 1 如图,已知∠ACB=∠BDA=900 , 要使△ABC ≌△BDA, 还需要什么条件?把它们分别写出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及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提问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内容。 因为所给出的 二、直角三角形 HL 全等判定定理

充分肯定学 生的思考,在



这时适时地 1.向学生展示自己难备的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让 形没有附加什 提出曾经被 学生根据直观感觉回答两个三角形是什么关系? 么条件,让学 抛弃的一条 2. 进一步说明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必须给出证明, 生思考:如果 假名题:两边 继续培养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回忆在第 要利用那四个 及其中一边 一节中都学习了哪些全等判定定理。 全等判定定 的对角对应 引入新知: 理,分别需要 相等的两个 定理 :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 给这两个三角 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 HL). 形附加什么条 在现在成立 证明过程 件?培养学生 吗? 任意画一个 ,使得 ,一条直角 养成在满足条 边 BC B *C * , 斜边 AB A* B * 。 再把画好的 RtA* B *C * 件下才能应用 剪下,放到 RtABC 上,两个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样 定理的习惯。 的关系呢?(形状、大小方面)

七年级上册数学鲁教版认识三角形2参考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鲁教版认识三角形2参考教案

★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类通常,我们用符号“Rt△ABC”表示“直角三角形ABC”。

把直角所对的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夹直角的两条边称为直角边。

三、议一议:思考: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想一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四、新知应用:例2 如图,在△ABC中,D为BC上的一点,∠ADB=90°,∠1=∠B。

若按角分类,△ABC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为什么?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五、巩固练习1、观察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1)30°和60°()(2)40°和70°()(3)50°和20°()3、如图,在Rt△ABC中,∠A=2∠B,则∠A=度,∠B= 度;六、小结收获:1、三角形按角分为三类:(1)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七、当堂检测:1、选择:三角形三个内角中,锐角最多可以是()A、0个B、1个C、2个D、3个2、如右图,AD⊥BC,∠1=40°,∠2=30°,则∠B= 度,∠C= 度3、在空白处填入“锐角”、“直角”或“钝角”:AB CAB CD12。

1.1 认识三角形(2课时) 教案

1.1 认识三角形(2课时) 教案

1.1 认识三角形(1)【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o2、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合适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简单的几何问题4、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o的性质是本节重点。

2.例3是立体图形,涉及的角之间的关系不易辨认,是本节难点。

【教学过程】1,合作学习:①请每个学生利用手中的三角形(已备),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或剪)下来,然后把这三个角拼起来,然后观察这三个角拼成了一个什么角?②请学生归纳这一结论,教师板书: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O2、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应用①口答:△ABC中,∠A=45O,∠B=60O,求∠C②△ABC中,∠A=57O18,,∠B=46O49,。

求∠C③△ABC中,∠A=∠B,∠C=110O,求∠A,∠B④△ABC中,∠A:∠B:∠C=1:2:3,求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3、由上题得出图中三角形的形状①②得出的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这样的三角形称之为锐角三角形③得出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这样的三角形称之为钝角三角形④得出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这样的三角形称之为直角的三角形若一个三角形为Rt△,那么它的其余两个锐角互余。

4、三角形的外角:①定义:三角形的一边和另一边相邻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由图得:∠BCE+∠ACB=180O而∠A+∠B+∠ACB=180O∴∠BCE=∠A+∠B从而得到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外角也并不一定绝对,要会看一个角之是内角还是外角。

5、练习:1)△ABC中,∠ACD=120O∠A=50O ,求∠B、∠ACD2)如书本例题3),已知,在△ABC 中, ∠C=Rt ∠,D 是BC 上一点,已知∠1=∠2,∠B=25O ,求∠BAD 数。

6:小结:角形的内角和性质②认识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并能准确寻找外角和内角 7,布置作业1.1 认识三角形(2)【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定义,并能熟练地画出这两种线段 2、能应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及画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性质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是本节难点。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解直角三角形2 教案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解直角三角形2 教案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2、会用一边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教学重难点用一边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过程一、提问引入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几条边,几个角)2.直角三角形ABC 中,90C ∠=︒,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1)边角之间关系 sin A =a c cos A =b c tan A a b; (2)三边之间关系222a b c +=(勾股定理);(3)锐角之间关系90A B ∠+∠=︒.从上面可以看出,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边与边,角与角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能否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几个已知元素去求其余的未知元素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这节课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改动一个条件,已知一边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怎样解决这个新问题呢?二、例题讲解例1在Rt △ABC 中,∠C =90°,c =128,∠B =6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解:∠A =90°-∠B =90°-60°=30°.∵cos B =sin a b B c c=,,∴a =c ·cos B =64,B =c ·sin B=例2 在Rt △ABC 中,∠C =90°,∠A =35°27′,a =15,•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精确到1) 解:∠B =90°-∠A =54°33′.AC B∵tan B =b a ,sin A =a c∴b =a ·tan B ≈21.∴c =26sin a A≈. 三、实战应用1、在Rt △ABC 中,︒=∠90C ,已知︒=∠30A ,6=AB ,求B ∠、AC 和BC 的长.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在Rt △ABC 中:2、2045c A =∠=︒,3、3630a B =∠=︒,4、a =A =60°5、a =18,∠A =56°6、a =A =60°7、a =16,∠A =45°8、b =,∠A =30°9、b =13,∠A =26°10、b =,∠A =55°11、a =9,∠A =75°教学小结1、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2、依据.3、思想方法._C _。

鲁教版二年级数学《三角形》教案

鲁教版二年级数学《三角形》教案

鲁教版二年级数学《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 能够辨别三角形和非三角形。

- 能够根据给定条件绘制特定的三角形。

2. 过程与方法:-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探究与实践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三角形的定义: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

-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 三角形的分类:- 按边长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

- 按角度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 绘制特定的三角形:- 根据给定条件绘制三角形。

【三、教学过程】(略,请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四、学习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绘制特定三角形的准确性。

2. 通过小组讨论、板书作业等形式,检查学生对于三角形的理解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3. 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技巧。

【五、板书设计】(略,请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六、课堂延伸】1. 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具有三角形特征的图形。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七、家庭作业】练习册P20-21上的相关练习题。

以上是鲁教版二年级数学《三角形》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欢迎继续咨询。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3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3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节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了解三角形的各种分类方法,以及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这一节课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图形的重要环节,对学生今后的几何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还较为基础。

他们对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化和深入化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课件: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动画、视频等。

3.练习题:具有代表性的三角形性质和分类的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的各种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三角形图形,分析其性质,并将其性质用文字和符号表示出来。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学习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探索、归纳总结。

学习过程【准备知识】1、如图1,从A点到达B点,最短的路线是,依据是.图12、图2中有个三角形。

图2分析:准备知识第1题主要回忆上学期所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两点之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为本节课,“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做准备;第2题简单回忆三角形的形状,根据数线段的个数来确定三角形的个数,为本节课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要素做准备。

【自学提示】1、看教材P135内容,回答书中三个问题,总结三角形的概念和三角形的基本要素。

三角形的概念:由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内角和顶点.三角形的符号表示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读作,三边分别是.通常当△ABC的三边用a,b,c表示时,∠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B所对的边用b表示,∠C所对的边用c表示.分析:先看教材的房屋框架,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找到了几个三角形,并指出它们,根据书中以及小学所了解的三角形的概念,先自己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并能自己去发现定义中应重点注意几点,主要总结出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首尾顺次相接;在接下来引出三角形的符号表示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房屋框架做引导,可以提问几个同学,让他们说出自己找到的三角形,并让他们告诉在远处的教师,这时学生就会手足无措,会比划着说这个、那个,此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像书中房屋框架图这样没有任何字母的三角形中,对于近处的同桌你可以用手指出告诉同桌是哪些三角形,但是你怎样把它们传达给老师,而且能让老师很明确的知道你说的具体是哪些三角形吗?”这样问可以引起同学们地兴趣,他们就会顺着这样的兴趣来想到要用符号来表示三角形。

1.1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

1.1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

1.1 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能够正确使用三角形的术语:顶点,边,角•能够辨别和描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能够计算三角形的周长教学准备:•打印好学生练习册第1页•准备一些三角形的图片或者模型•准备一个白板或者幻灯片展示教学过程:引入1.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图片或者模型,激发学生关于三角形的回忆和思考。

2.提问:“你们能回忆起三角形的定义吗?”3.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记录他们的回答在板书上或者幻灯片上。

探索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或者幻灯片上的三角形,提问:“你们能看出三角形的特点吗?”2.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注意到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3.提问:“你们觉得三角形的哪些部分是重要的?”4.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注意到三角形的顶点、边和角都是重要的。

认识等腰三角形1.展示一张或者几张等腰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2.提问:“你们能告诉我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吗?”3.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注意到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是相等的。

4.提问:“你们能说出一些常见的等腰三角形吗?”5.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记录他们的回答在板书上或者幻灯片上。

认识等边三角形1.展示一张或者几张等边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2.提问:“你们能告诉我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吗?”3.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注意到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相等的。

计算三角形的周长1.提问:“你们知道怎么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吗?”2.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注意到三角形的周长就是三条边的长度之和。

3.完成学生练习册第1页上的练习题,巩固计算三角形的周长的能力。

总结1.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学习到的关键点。

2.学生可以自己写下课堂笔记,以便复习。

扩展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制作一个小互动游戏,用于复习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课堂表现•批改学生练习册第1页上的练习题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3.2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3.2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增强学生面对困难时的自信心和毅力。
3.通过勾股定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统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勾股定理的推导和应用进行讨论。
-提供相关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解题方法。
2.讨论内容:
-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和方法。
-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距离、计算面积等。
(四)课堂练习
鲁教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能准确识别直角三角形。
2.学会使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如直角三角形中各角的度数关系、边的长度关系等。
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4.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问题,并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要求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明确分工、有效沟通,共同完成题目。
4.课后思考题:
-布置一道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直角三角形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向家长请教等方式,拓宽知识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业要求: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认真审题、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2.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 认识三角形(2)教案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 认识三角形(2)教案

1 认识三角形(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和交流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探索和归纳.教学过程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三角形的特点:观察屋顶框架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你能从图中找到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2)与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并讨论怎样表示这些三角形.(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三角形有关的概念(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普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议一议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灯,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哪根长呢?说明你的理由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1.目测哪一条边最长2.比较最长一条边的长度与另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哪一个更长3.改变A的位置(仍组成△ABC),结论有没有改变4.再画一个三角形,结论有没有改变?由此你发现了什么?5.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请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你的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注意:任意做一做分别量出下面的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并填入空格内.(1)(2)(3)(1)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2)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3)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活动目的: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 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例: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用长度为2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长度为7cm的木棒呢?你能取一根木棒,与原来的木棒摆成三角形吗?解:2.5.8不能摆成三角形因为2+5<813.5.8不能摆成三角形因为5+8=137.5.8能摆成,因为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课堂小结,回顾知识顾本节课内容,鼓励他们谈收获,说体会,进行自我总结.布置作业:习题。

1.1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

1.1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
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条直角边的乘积的一半。所以面积 = (3厘米 × 4厘米) / 2 = 6平方厘米。
例题5:拓展题
题目: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分别是45度、45度和90度,求这个三角形的类型。
解答: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因为其中一个内角是90度,所以其他两个内角必须是45度,这是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也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 数据分析:通过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5. 数学运算: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过程中,运用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6. 直观表达:让学生能够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直观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三角形的分类:首先,向学生介绍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2. 三角形的内角和: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让学生明白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总是180度。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演示这一定理。
3. 三角形的对边和对角:讲解三角形中相对的两边称为对边,相对的两个角称为对角。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3. 三角形的分类:根据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4.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5. 三角形的对边和对角:三角形中,相对的两边称为对边,相对的两个角称为对角。
6. 三角形的底和高: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称为底,另一直角边称为高。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2.数学思考在研究图形性质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3.问题解决(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情感态度(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二、内容框架本课时主要介绍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符号表示、内角和性质.内容的呈现顺序如下图:针对教材的呈现顺序,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具体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保证学生操作活动与思考的时间,还要注意把握说理要求的度,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关系.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抽象三角形模型观察屋顶框架图片 认识三角形概念、基本要素及符号表示撕、拼三角形纸片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实 践 应 用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验证三个内角的关系. 难点:对三个内角关系的推理思辨. 五、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1.展示、交流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确三角形与生活的联系. 2.提炼出几何图形,并提出课题.【设计意图:交流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三角形与生活息息相关.当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必定会提高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二)抽象图形——揭示概念 1.问题思考观察屋顶的框架结构图,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思考. (1)你能从图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自主学习(一)出示“学习任务单(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CAB1.由不在 上的三条线段 相接 所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有 条边, 个内角, 个顶点. 3.右图的三角形可以表示为 , 三条边可以分别表示为 , 也可以表示为 , 三个角可以表示为 , 三个顶点可以表示为 . 4.请表示出右图中的两个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自主学习任务单(一)1.你能从图中找出4个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习引领自学三角形有关概念及符号表示问题思考学习主题 AB CGFDECA Babc【设计意图:从“屋顶框架结构图”这一生活情境,提炼出两个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一是可以紧扣学生的认知基础,二是揭示出了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学生主动认识三角形提供了问题思考和引领.学习任务单中的问题设计,不仅有助于揭示三角形的本质,还可以使学生在思考中完成学习自测,有助于学生掌控自学情况.】【问题应对: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所以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不会感到陌生.但学生对三角形特点的认识比较直观,可能无法从图形本质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必要借助“学习任务单”引领学生深刻认识三角形.】3.回思与总结【回思】(1)如何理解三角形概念中的“不在同一直线上”和“首尾顺次相接”?(2)表示三角形和表示角有什么不同?(3)图中某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AD和AF,找出这个三角形;如果只给出一条边AD,或者给出边AE和∠1,三角形能确定吗?【总结】(1)表示三角形与表示角的区别;(2)渗透“对边”和“对角”.【设计意图:对问题(1)的思考,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问题(2)可以使学生明确表示角和表示三角形的区别;问题(3)可以提高学生的图形意识,强化学生对三角形基本元素的理解.】【问题应对:学生在分析“表示三角形和表示角有什么不同”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会有不准确的认识.一定要充分暴漏学生的想法,并要针对学生的认识情况进行适时、准确的引导.】(三)实践操作——验证规律1.撕、拼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活动要求:(1)利用三角形纸片,通过撕、拼的方法,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2)四人一组,组长负责指导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二)”.2.展示验证方案(1)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2)思考:如何说明三角形内角和关系的广泛性与合理性? 3.总结提升【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为了锻炼、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任务单从“图例说明”和“分析过程”两个方面的设计,可以清晰地呈现出学生的验证方法和思维过程;在验证方法的展示、交流后的总结,可以从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方面对学生的数学活动进行提升.】【问题应对:学生在交流验证方法时,表述可能不是太规范,但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教师千万不要替代学生的语言.另外,学生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时,可能会有多种方法,要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体会不同的方法,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四)范例尝试——初始应用 1.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三)”.“认识三角形”自主学习任务单(二)学习主题验证三角形三个内角间的关系验证过程说明图例说明分析过程撕、拼“凑” 转化平角或同旁内角“认识三角形”自主学习任务单(三)在△ABC 中,∠B =3∠A ,∠C =5∠A ,求∠A ,∠B ,∠C 的度数.问题解决 “三角形内角和”的初始应用(例1)例 题学习主题 ABC“认识三角形”自主学习任务单(四)(2)如果∠A +∠B =2∠C ,那么∠C = . 数 学 应 用例题变式学习主题综合应用1.在△ABC 中,∠C =60°,沿图中虚线截去∠C ,则∠1+∠2= .2.如图,AB ∥CE ,点D 在CE 上,AD 交C B 于点O ,∠AOB =100°,∠A =50°,求∠C 的度数.△ABC 中,(1)若∠A ︰∠B ︰∠C =2︰3︰5,则∠C = . 2.交流展示,并进行评价. 3.提炼总结:“方程”思想.【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例题,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解题后的回思与总结,可以提炼出“方程”思想.】(五)数学应用——解决问题1.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四)、(五)”.【设计意图:“例题变式”的设计,是对例题进行了创造性设计.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方程”思想的应用,还可以渗透“整体”思想;“综合应用”提高了问题的综合性,可以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中提高数学思维.】【问题应对:学生在解决“例题变式”中的(1)和“综合应用”中的1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对此,要通过学生的展示与交流,呈现解题方法的多样化,通过对多种方法的思考和比较,进一步开阔、优化解题方法与策略.】AB C1 2BACDEO答题区“认识三角形”自主学习任务单(五)学习主题利用一副三角板拼图,设计数学问题拼成的图形问题设计问题解决【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三角板进行“拼图——画图——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一是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个性化学习,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问题应对:学生在操作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拼图形式和不同的问题设计.要给学生广阔的展示、交流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数学潜力.】2.展示学生不同解题思路.3.提炼总结:(1)多样化的解题思路;(2)“整体”思想;(3)实践操作能力与问题意识.(六)交流评价——总结提高1.学生交流对三角形的认识.2.教师进行补充、强化和提升.(七)布置作业——延伸拓展1.基础性题目《伴你学》第一课时2.实践性题目继续利用一副三角板拼图,设计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探究性题目(1)图1中有 个三角形,图2中有 个三角形,图3中有 个三角形; (2)若△ABC 的边BC 上有点D ,E ,F ,……,共n 个点,则图4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体现了巩固知识、实践操作和问题探究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充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七、板书设计CAB D 图1ADE CB图2BAD E FC图3C…AD E F B… 图4认识三角形学生板书区域 (例题)CAB△ABC三角形内角和180°撕、拼凑 转化 平角或同旁内角方程思想 整体思想。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2.认识三角形,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2.经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某些三角形.二、探索归纳1、三角形的定义:由3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依次相接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如图就是一个三角形.2、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如下图所示:线段AB、AC、BC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顶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交点.如上图所示:点A、B、C均为三角形的顶点.通常情况下,我们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加以一个“△”来表示一个三角形,在表示三角形时,三个字母之间并无顺序关系,如上图中,此三角形可以表示为△ABC,或△ACB或△BAC等等.内角:三角形两边所夹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例如△ABC中,∠A,∠B,∠C都是三角形的内角,边BC称为∠A所对的边,或顶点A 所对的边,因此边BC也可以表示为a,那么边AB,AC呢?3、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为钝角的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三角形(2)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普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例1:如课本第3页图1-7,在△ABC 中,∠B =3∠A ,∠C =5∠A ,求∠A ,∠B ,∠C 的度数.例2、如第3页图1-10,在△ABC 中,D 为BD 上的一点,∠ADB =90°,∠1=∠B .若按角分类,△ABC 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为什么?4、下面同学们来画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下列问题来做一做.分别量出下面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并填入空格内:(1) (2)(3)图5-7(1)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c =___________(2)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c =___________(3)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c =___________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画、量、计算)这三个三角形的三边中,每两边的差都小于第三边.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样我们又得到了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个关系实际上可以由“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导而来.所以,任意三角形都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者:“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二者相互制约.[例3]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 和8cm 的木棒,用长度为2cm 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 的木棒呢?5、在一张薄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你能设法画出它的内角的平分线吗?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做一做、每人准备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2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2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以及三角形的三条高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三角形的三条高的概念。

2.难点:三角形的高的含义和求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高的含义。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练习本、笔、剪刀、胶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如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对这些三角形有什么认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三角形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三角形可以根据边长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三角形(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理解“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并会正确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2.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的概念及其画法.
教学难点: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引导学生“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简单图形”的思考过程.
作业布置:课本P27习题7.4第5、6题;
教学过程:
一、探究: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教学演示:
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Bc的顶点A上,另一端从点B出发沿Bc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线段)的位置不断变化,你认为其中有哪些位置是特殊的?请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
.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取△ABc边Bc的中点D,连结AD,线段AD就是
△ABc的一条中线;也称AD为边Bc上的中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强调:①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②为了区分中线,我们将线段AD叫做Bc边上的中线.
思考:
(1)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则BD____cD=Bc (填“﹥”、“﹤”或“﹦”)
(2)若BD=cD,则AD是__________________.
(3)△ABD与△AcD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线段AE平分∠BAc交边Bc于点E,我们把线段AE叫做△ABc中∠BAc的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感悟: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一定与它的对边相交.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而不是射线,它与一个角的平分线不同.
几何语言:
∵AE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

提问:(1)用折纸的方法折出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平分线,
你有什么发现?
(2)利用量角器和直尺画出△ABc中的角平分线.
(3)在每个三角形中,三条角平分线之间有什么特点?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3.三角形的高.
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如图,线段AF垂直Bc,垂足为F,我们把线段AF叫做△ABc中Bc边上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线段,是连接三角形的顶点和相应垂足的一条线段;②不要忘记标上垂足和垂直符号.提问:
(1)三角形的3条高有交点吗?若有,交点在哪里?所在直线呢?
(2)锐角三角形3条高的交点在哪里?
(3)直角三角形3条高的交点在哪里?
(4)钝角三角形的3条高有无交点?所在直线呢?
三、展示:
问题1 如图,在△ABc中,E是Ac的中点,∠A的平分线分别交BE、Bc于点F、D.指出图中哪条线段是哪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哪条线段是哪个三角形的中线.
四、拓展:
问题2 如图,在△ABc中,∠c=,点D在Bc上,,垂足为E.指出图中哪条线段是哪个三角形的高.
五、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通过画图,你发现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各有怎样的特征?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