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课件《王安石变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共34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共34张PPT)

四、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1、原因 (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改革呼声又起。
(2)王安石提出的变法主张和设想 得到宋神宗的赞赏。
(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
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 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第二篇 主要内容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 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 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 无颜色。……”
加强皇帝的 专制集权
①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统调分离 ②实行“更戍法”——驻军经常换防 ③在荒年招募流民当兵——军队素质低下 ④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战斗力
(2)表现:对辽和西夏 的战争败多 胜少。
“可以利百代者,唯 养兵也。方凶年饥荒,有 叛民而无叛兵者。”
——宋太祖
三、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积贫” (1)原因:“三冗”
宋神宗惊呼: “穷吾国者, 兵也!”
①“冗官”:官员数量多
②“冗兵”:军队数量多
③“冗费”:费用开支多 (2)表现
重文轻武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中说:“国用殚竭。”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2、“积弱” (1)原因:集中军权
二、强兵之法(为了改变积弱局面)
三、取士之法(为了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
1、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 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2、整顿太学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学生成绩优 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还设置武学、医学、 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31张ppt)

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31张ppt)
增设官僚机构
京城官员英宗是真宗时期10倍
997-1022
冗官
1063-1067
扩充军队
126万 20万
宋初军队 宋中军队
冗兵
养兵养官岁币 冗费
积贫
北宋财政收支表(单位 缗)
时间 岁入
岁出
状况
宋太宗 22,245,800 近半
余大半
真宗 150850100
126775200 余24074900
仁宗 126251964
—— 摘编自叶坦 《大变法》
问题四:司马光与王安石主要分歧是什么? 你赞同谁?
1.富国之法
措施
内容
作用
青苗法 政府青黄不接时低息贷钱或粮
给农民,收获后本息偿还
募役法 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 (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农田水 利法
方田均 税法
市易法
均输法
募役法
材料6: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
三冗两积
庆历新政
1043年范仲淹 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触犯官僚贵族利益夭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探究一、感其志
1. 忧国忧民 2. 锐意改革 3. 坚定执着
材料4.
天变不足畏,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宋史·王安石列传》
问题三:王安石是个怎样的人?
探究二、赞其才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不抑兼并”导致权贵私家势力恶性膨胀,而“抑兼并 ”又导致朝廷“汲取能力”恶性扩张,于是朝廷轮番用 药,在交替循环中陷入“管死放乱”的怪圈,直至危机 日重而终于崩溃。……因为“权力统治财产”的封建经 济不可能讲“过程的公正”,无论专制朝廷的“公权力 ”还是贵家势要的“私权力”都既不讲规则公平更不讲 起点公平,于是国家的“自由放任”会放出无数土皇帝 与土围子,却放不出一个中产阶级,而国家的经济统制 也只会“与民争利”,却统不出个理性调控机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共4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共48张PPT)
对外作战的胜利。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 积贫积弱的局面。
七、王安石变法 失败的原因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王安 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 材料一 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 志欲破富民以惠平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 “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 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培养了革新人才 宣传了革新思想
六、王安石变法的成效
木兰陂
木兰陂位于福建莆田市,始建于北宋中期, 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不仅抵御海潮,
同时又截住淡水河流 灌溉了大片农田。
材料
耕织图
北宋习武图
根据上述两幅图片,概括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
王安石变法的成就
1、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1)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
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效果和影响:庆—昙花一现;为王安石变法打下基础; 王—有一定成效;影响较大。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 相同点
• 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苏辙《城三集》
• 材料二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 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 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 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悉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4
材料
1074年,河北闹旱灾,农民到处逃荒。有一个官员 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神宗,说旱灾是变法造成 的,要神宗把王安石撤职。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 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 逼神宗停止新法。神宗被迫将王安石免职。
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建国以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肯定说、 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共22张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共22张
——参见《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请同学们列举变法措施,并概括变法的积极作用。
青苗法
富国
农田水利法
接济百姓,灌溉防洪,垦荒
免役法
增地,发展经济;
市易法
打击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
方田均税法
贷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强兵 均输法
保甲法、保马法、“将民兵法不、加设军赋器监而国用饶”
——维护秩序,兵农合一,精简军队;节省开支,提高
赤子之心
历史评价的一般标准: 1.历史潮流 2.人民利益 3.生产力(或经济发展) 历史评价依据的观点与方法(就一般而言) 1.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分法) 2.发展的观点 3.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具体分析 4.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5.阶级分析法
以上就是王安石变法所面对的困局,也就 是王安石变法所面对的时代、阶级和个人的局 限。
(三)走下政坛的王安石
吴晓波眼中的王安石
这个人才华横溢,诗文独步天下,是公认的“唐 宋八大家”之一。他读书很多,自诩读遍了天下所有 的书。他辩才无碍,讲起《周礼》,举朝无人比他更烂 熟于心。他把司马光苏东坡等人整得很惨,可是没有 人敢说自己的才华比他高。
他还是个非常能干的官员,很懂财经之道,当官 不靠后台,科举出身……
他不修边幅,不通人情……同僚都叫他“ 拗相公 ”。他不拉帮结派,独来独往,跟任何人都没关系。 更要命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中国传统思想中, 一个坏官必会犯这两条,可是王安石一条都不沾。他 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他还终生不纳妾,在风 流开放的宋代文人中绝无仅有。他当然不通敌、不卖 国,是一个国家利益为上的爱国主义者。
(境—— 社会危机严重!
使命
变法背景
①土地兼并,矛盾尖锐,统治危机 ②“三冗二积”,财政危机 ③辽和西夏威胁,边患危机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共33张PPT)
王安石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精神 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 精神 敢于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
小结 背景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改革的必要性。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加剧了社会矛盾。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可能性。
促进农业生产 的发展
施 方田均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 增加了国家的 ) 税法 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税 赋税收入
市易法 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 有利于稳定物价 购滞销货物,短缺时卖出 增加国家收入
措施
内容
作用
强 兵
保甲
(法

事 措 施 )
将 兵 法
十家为一保,农闲 时练兵、生产,战 时编入军队
禁军固定辖区,有 固定将领训练
(1)调整关系:抑制地主兼并土地,限制 他们对农民的盘剥,打击他们的特权;鼓励 农民发展生产,保障他们的生产时间;增加 封建国家的收入。
(2)主要针对大地主、大官僚、大富商。
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变法的结果
1、失败 2、失败原因
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执行过程中,各 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儿 抵制新法。
展的逃是避(A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农(田水C利法)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青苗法
5AB.王..封地安建主石AC国阶变..家级均方法和和输田所大农触法均地民及税主阶的阶法级主级的B要D的矛..矛市青矛盾盾易盾苗是法法(B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6.目王的安和石作变用法上中的的相青同苗之法处、有募D(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
3、庆历新政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经典课件(40张)(共4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经典课件(40张)(共40张PPT)
转运使一集中军权二集中政权三集中财权a宰相相权一分为三b剥夺节度使权利c州郡长官a三衙统兵权b枢密院调兵权受通判监督文臣担任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扩充军队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分散军权冗官冗费军队战斗力弱积弱对照表格王安石变法对照表格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角色扮演的内容角色扮演神入历史神入历史1富国之法
欣赏诗词,感 受历史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8/11 2021/8/112021/8/11 2021/8/11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课件(共20张PPT)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课件(共20张PPT)

答案:
(1) 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 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 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 (2)“ 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 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 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育才之法
(1)内容:①改革科举制度
②整顿太学 (2)作用:培养了革新人才 宣传了革新思想
要点一
将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等称之为“富国”之法的原因 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免役法实施后,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
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王安石变法
第二课
课标要求
王安石变法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 策略,熟悉其变法举措并 分析其积极意义 2、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及 失败原因
宋神宗(1048—1085)
宋英宗之子。 1067—1085年在位, 曾说:“天下弊事至多, 不可不革。”即位后, 不治宫室,不事游幸, 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 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 励精图治。
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思考
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什么?
措施
富国
强兵
育才
富国之法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内容
作用
增加财政收入 减轻人民负担 抑制豪强兼并 促进生产发展
强兵之法
(1)内容:将兵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军器监
(2)作用:节省政府开支 提高军队战斗力 增加武器装备
阅读下列材料: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 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 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 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32张PPT)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32张PPT)

藩五 镇代 割十 据国 的的 扩分 大裂
割 据 是 唐 代
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 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 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国号“宋”,定 都开封,年号建隆,史称宋 太祖.
宋太祖(927---976)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神宗宗
106170-671-085
兴庆(今银川)
北宋在澶渊战胜辽国,却为何给辽送岁币? 北宋消极防御的国策及统治者的昏东庸京。(今开封)
2.外患 (1)宋辽之战: 宋太宗两度出兵攻辽,都归于失败。
1004年辽攻宋,宋胜,最后订立“澶渊之 盟 ”。
(2)宋夏之战: ①概况:1040年到1042年间,西夏对北
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②结果:北宋屡战屡败,最后双方进行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 ——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 ——兵虚财匮;内忧外患
2、前奏:“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 供了经验教训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二、变法的内容——
核心内容: 富国强兵
1.理财(富国)措施
③农田水利法
议和。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北宋皇帝 愁 什么?
• 积贫积弱 • 阶级矛盾尖锐 • 辽和西夏的威胁
结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庆历新政
目的: 挽救统治
时间: 1043年
人物: 宋仁宗、范仲淹、富弼
中心: 整顿吏治
结果: 夭折
原因: 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
范仲淹
影响: 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王安石变法PPT课件

王安石变法PPT课件

阶级矛盾激化
贫富差距加大,农民起义不断,社 会动荡不安。
吏治腐败
官员贪污受贿、玩忽职守,政治腐 败严重。
财政困难与赋税沉重
01
02
03
财政入不敷出
北宋中期,财政支出巨大, 而收入不足,财政赤字严 重。
赋税繁重
农民负担沉重,赋税名目 繁多,导致民不聊生。
货币流通不畅
铜钱短缺,铁钱笨重,流 通不便,影响经济发展。
担忧变法引发社会动荡,影响政权稳定,主张谨慎行事,逐步推进 改革。
范纯仁等地方官员
认为新法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如免役法导致民间骚乱、市 易法与民争利等,主张废除新法。
变法内部矛盾斗争
01 02
王安石与神宗的矛盾
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摇摆不定,既想支持王安石推行新法,又担心变法引 发社会动荡,影响政权稳定。这种矛盾态度导致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受 到很大制约。
注重策略和方法,确保改 革顺利推进
在推动现实改革时,我们需要 注重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确保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并取 得实效。
关注民生问题,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
在推动现实改革时,我们需要 关注民生问题,切实保障人民 群众的利益和权益,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
THANKS
感谢观看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加强了军队战斗力等,为北宋王朝的强 盛奠定了基础。
消极影响
新法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弊端和腐败现象,加重了民众负担;同时触动了保守派利 益,引发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
04
王安石变法中存在问题与争议
变法中遇到困难和挑战
财政压力
北宋中期财政困难,王安石推行新法旨在增加财政收入,但实施过 程中遇到诸多阻碍,如地方官员执行不力、豪强地主抵制等。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41张)(共41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41张)(共41张PPT)
流有之司猥言,:祠减禄天之下增多冗设,吏日十大增九量月万益五官,千遂余僚至人机不。可所构纪减,极者。如造真此宗,成咸未冗平减四者官年可(知1也00。1年),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
扩充军队造成冗兵
材料二 北宋士兵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北宋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养兵养官、战争赔偿造成冗费
论从史出 回顾历史
阅读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有什么看法?
积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收入,保证农业生产,打击高 利贷盘剥。 局限: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导致百姓负担 更加沉重。
募役法
概念阐释
又称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 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 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越是大户人家, 出的钱越多。
保守派的阻挠,触及了大 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材料三: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 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 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 一些私人信件抛出。
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
材料四 青苗法常为人所攻击的一点是收取利息。 虽然官方规定的利率是半年20%,但是地方官员们却 常常私自提高利息到30%甚至更多。还有,一些农民 交不起募役钱,官吏就强迫百姓拆房屋卖木料来交纳。 这些情况都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我对王安石是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实
际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 找到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 难得的是他比较以人民为本位。他在历史上出 现的太早了,孤独无辅,形成了一个屈原以来 的历史上的大悲剧。 ”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问题,归纳王安石变法 的内容、作用,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22张)(共22张PPT)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22张)(共22张PPT)

取士之法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 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措施
内容
作用
改革科举 惟才用人 整顿太学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
求考生联系实际。
发展了教育,
择优录用,克服 “恩荫” 使有真才实学
的弊病。
的新进之士取
代了反对改革
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 的旧官。
做官,开新学科,设学田。
积贫 积弱
富国 强兵
范仲淹(989一1052)
“庆历新政”
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 天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 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三 年(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 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 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 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 政,这就是“庆历新政”。但是新 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 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 (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 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
⑥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
二、变法的内容—— 1、理财(富国)措施
评价:
1、“变法在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 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改变 积贫局面; 2、但也存在局限,具有较大争议。新法实施 中出现危害百姓现象。
二、变法的内容—— 2、强兵措施:整顿军队
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作用(目的): 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 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B.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政府支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探究2: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史料: “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
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 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然而有官吏之俸,辇 运之费,水旱之逋(意即拖欠、拖延),鼠雀之 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 二分之息可乎?”
——摘自《临川文集》卷七三《答曾公立书》 探究问题:对青苗法收取利息一事,王安石解释的
3)“天为变了不克足服畏危、机人,言王不安足石恤倡、导祖改宗革之 和积法极不酝足酿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考纲
课程标准
王安石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变法 评价其历史作用。
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
也不需要担心。
王安石(1021-1086),字
3、冗官——取士之法及其作用
•恩荫:大官僚的子弟、亲属可以凭仗父兄的职位获得官职。
目的: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为变法培养人才。
改科举 整太学
1、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与形式,废除华而不 实的诗赋词章,考生联系实际,参加经义策 论的考试。
2、择优录取,使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 夫得到了发挥才干的机会
废恩荫
3、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局部调整)
结果 成功(对后世影响大)
失败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 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够成功。 4、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阻力也有艰险,
因此,改革者要有勇气和胆识,行动要坚决 彻底,此外还要注意用人。
• 本人启奏:说道青苗法这件事。。。。。然而(给农民的 贷款利息)设二分利,不如设一分利,一分利不如无息 贷给(农民),贷给农民不如送给农民。然而不(把钱)送 给农民而设置二分利,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话以后是 无法继续坚持下去的。无法继续,就是小恩小惠的行为 ,并不懂得如何为政,(就是说小恩小惠无法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并不是经济实惠的方法,所以,必须要使用 贷款的形式。然而,有管理的俸禄、运输的费用、水灾 旱灾的损失,老鼠麻雀造成的耗损,所以必须是这笔钱 更加富裕,等到百姓饥饿、粮食不足的时候,能直接救 济他们,如果没有这二分利的话,可能吗?
保甲法 1、把农民按保甲组织,
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将兵法 保马法 军器监
2、强按“将” 编制, 专掌兵训练
3、让百姓自愿申请 养马
4、精简人员和编制, 裁汰老弱。
1、军器的制造逐步改 善,数量够数十年之用 2、节省开支,提高 马匹质量、数量
3、改变兵将脱节,提高 战斗力
4、加强对人民控制;减 少军费开支
复习回顾:
1、导致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
2、北宋统治者实行什么样的土地政策?导 致什么结果?
3、北宋中期边境主要受哪两个少数民 族的威胁?北宋统治者采取什么策略? 突出表现是什么盟约的定立?
4、“庆历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结果如何 ?
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财会政危危机机严、重政;治危机和边疆危机; 2)庆历新政昙花一现,为王安石变法 提供了经验教训。
学习探究2:
史料: “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 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 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然而有官吏之俸,辇 运之费,水旱之逋(意即拖欠、拖延),鼠雀之 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 二分之息可乎?”
——摘自《临川文集》卷七三《答曾公立书》 探究问题:对青苗法收取利息一事,王安石解释的 理由是什么?
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22
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
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
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王
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
人刚正,意志坚强。至神宗即位,
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
年”,大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
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
其泽” 。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 起民间不满 材③料推:行吕新惠法卿操是之王过安急石。着力培养提拔的司人马…光(…10后19—来1,086)
度削材月四月置为石私,制④行行料年军了恢人“变反度根青市:器二臣能复信司法而.苗易熙监月本与马够 相 件后宁法法。改从宋王光:大 位 抛期二。。革八神安说根没权 后 出宗年闰科五月宋石:生本独 贼 。二十举月行有,神母月一。免行上揽 心犹改高宗月行保王 十皇冰,不认的变法安行月马太炭居死可动后。石农行法封之然,像摇拜田募。七了不建诬又参水役八年和可封土陷将知利法月(去共建政法。行1地王王器世0事。行方7土,安安制4,保。太三田年若地石石度学七年均)守寒参 写制三月十税九和派暑与 给舍二法行月度之封重谋 自法月。均行不和新建。行六输将反 己可得封保五年法兵剥同。 的势甲年。六法建时削王 一九法月。.。剥三安 些制。”
总评王安石变法
性质: 地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实行的 富国强兵的改革。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进步: •加强军事力量。
•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
局限: •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 •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回顾并总结中国古代改革的性质与类型
1、新兴地主阶级封建化、促成社会性质转变的改革:商鞅变法 2、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3、封建社会内部调整、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学习探究1: 青苗弊端:官员强贷、利息偏高
史料: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 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 虽富民不免逾期,如此则恐鞭箠(即“捶”,鞭 打之意)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转引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探究问题: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
1、不易监管,会出现官吏贪污舞弊 2、农民滥用 3、收取困难,会增加地方政府负担
作用:利于培养和选拔人才,推动变法的进行。推动教育的发展。
探究:假如你当时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 能被“高校”录取?
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1.变法的结神果:


①变法取得一宗定成效 ②神宗去世后后,新法被废及变质主要 太
2.失败原因(局限):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
理由是什么?
1、保证救济工作的延续性 2、缓解政府的财政困难
学习探究3:
史料: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 借期一年,利息二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 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 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 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探究问题: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
利息高、手续复杂、民众受剥削重
思考:王安石理财“富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富国
(理财)方面的措施中,哪些真正做到了“民不加赋而 国用饶”?
积极开源。(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2、冗兵——强兵之法的内容和作用——整顿军队
精简军队,提高军队战斗力
•节省军队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
募役法
1、上供物资用贱去贵、用近舍远(补充) 2、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3、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市易法
4、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收利息
方田均税法
5、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均Hale Waihona Puke 法6、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角色体验123:假如你是当大时商的人农大,民官你,僚又你大最觉地不得主欢哪迎,些哪你措些最施措不可施欢能?迎对哪你些有措利施?
思维拓展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
直接目的
富国强兵
改革条件
国君或皇帝的支持
内容
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变法者个人命运 基本相同
范围
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不同点: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背景 社会大变革时期 封建社会中期面临统治危机
根本 确立地主阶级统治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目的
性质 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 地主阶级自救改革(生产关系
—— 王安石
宋神宗(1048—1085)
宋英宗之子。1067— 1085年在位,曾说:“天 下弊事至多,不可不 革。”即位后,不治宫 室,不事游幸,有恢复 河朔、革除弊政之志, 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 图治。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增加财政收入
1、冗费——富国之法的内容(中心)——理财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