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试题6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6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6(总分:100.02,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 (总题数:33,分数:66.00)1.关于血液分析仪VCS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V:体积√B.C:细胞C.S:过氧化物酶D.仅显示两种细胞散点图E.以上都正确解析:[解析] 在血液分析仪VCS原理中,V代表体积、C代表电导、S代表光散射。
根据VCS原理,显示3种细胞散点图:DF1(体积和散射光)、DF2(体积和电导)、DF3(体积和电导,但只显示嗜碱性粒细胞群)。
2.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MCV低于正常,最有可能的是(分数:2.00)A.血小板聚集B.大血小板增多C.小红细胞干扰√D.红细胞碎片E.小血小板增多解析:[解析] 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说明引起脱尾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的血小板大,但MCV低于正常说明有小红细胞的存在。
3.在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中,哪项与脉冲振幅成正比(分数:2.00)A.细胞的数量B.细胞的体积√C.细胞的比密D.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 电阻抗法检测细胞时,瞬间电压变化形成脉冲信号,脉冲振幅越高,细胞体积越大,脉冲数量越多,细胞数量越多。
4.三分群白细胞直方图上,中间细胞区不包括哪类细胞(分数:2.00)A.单核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幼稚细胞解析:[解析] 根据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传感器时,脉冲大小不同,将白细胞分成三群,即小细胞群(淋巴细胞为主)、中间细胞群(包括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幼稚细胞及原始细胞等)和大细胞群(中性粒细胞为主)。
5.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者为(分数:2.00)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解析:[解析] 白细胞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过氧化物酶活性,此为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基础。
《血液学检验》模拟试题与答案
《血液学检验》模拟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那项描述不符合染色体超微结构中的异染色质A、电子密度较低B、主要分布在核周的核膜内缘C、相当于染色体的螺旋部分D、原始细胞中异染色质的量一般没有常染色质丰富E、随着细胞成熟异染色质不断增多正确答案:A2、具有负调节作用的T细胞亚群是A、TsB、TcC、ThD、TiE、TCL正确答案:A3、下列检查哪项改变与溶血无关A、网织红细胞增多B、尿胆原增多C、黄疸D、血清直接胆红素增多E、结合珠蛋白减少正确答案:D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正常人骨髓细胞外铁为(+)~(++)B、骨髓铁染色是利用普鲁士蓝反应原理C、铁染色可用于鉴别缺铁性贫血与非缺铁性贫血D、正常人铁粒幼细胞阳性率为19%~44%E、细胞外铁反映骨髓中可利用铁的量正确答案:E5、下列哪项不符合毛细血管间质细胞的生理A、调节毛细血管的生长B、具有收缩功能C、可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分化D、可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E、可促进粒细胞的分化正确答案:E6、男性,62岁,手脚麻木伴头晕3个月,并时常有鼻出血。
体检:脾肋下3.Ocm,肝肋下1.5cm。
检验:血红蛋白量150g/L,血小板数llOO×109/L,白细胞数21×109/L。
患者鼻出血是由于什么原因A、溶血B、皮肤出血C、骨骼破坏D、血栓形成E、肺部感染正确答案:D7、男性,46岁,发热4天,肝肋下lcm,脾肋下2cm,全身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
血象:RBC 1.93 × lOl2/L,Hb 68g/L,WBC 29.5 ×l09/L,PLT 32 × 109/L,可见分类不明的有粗大嗜碱性颗粒的细胞占15%。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可见大量幼稚和成熟的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为2%,红细胞系和粒细胞系明显受抑。
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A、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B、嗜碱粒细胞白血病C、恶性组织细胞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正确答案:A8、女性,28岁,一年来面色苍白,乏力气短。
医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复习题
1、胚胎期参与造血的器官不包括A.胸腺B.肝脏C.肾脏D.脾脏E.淋巴结2、关于脾脏造血,错误的是A.脾脏造血约开始于胚胎第5周B.脾脏造血发生在肝脏造血期C.胚胎的脾脏造血主要生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及巨核细胞D.胚胎的脾脏造血也生成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E.至出生后,脾脏仅产生淋巴细胞3、符合胸腺主要生理功能的是A.产生T淋巴细胞B.造血功能C.储血功能D.滤血功能E.止血功能4、关于胚胎期造血,错误的是A.人体的造血器官起源于中胚层的原始间叶细胞B.肝脏造血是由卵黄囊血岛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肝脏引起的C.胚胎第5个月以后,骨髓成为造血中心D.淋巴结不参与胚胎期造血E.脾脏、胸腺等造血也发生在肝脏造血期5、约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在卵黄囊壁上聚集形成的细胞团,称为A.集落B.幼红细胞造血岛C.粒细胞造血岛D.血岛E.造血干细胞6、胚胎期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先后顺序是A.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B.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C.巨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D.红细胞、巨核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E.巨核细胞、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7、胚胎期造血器官生成原始红细胞的最初形态特点为A.典型B.双核型C.巨幼型D.缺铁型E.变异型8、关于骨髓,正确的是A.黄骨髓具有造血的潜能B.红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C.黄骨髓主要由造血细胞组成D.白骨髓主要为支架细胞E.分为黄骨髓、红骨髓和白骨髓9、血小板中可分泌蛋白质的主要储存部位是A.线粒体B. α颗粒C.致密颗粒D.胞质E.溶酶体颗粒10、血小板中vWF存在于A. α颗粒B.致密颗粒C.溶酶体颗粒D.胞质E.线粒体中11、vWF的主要作用是A.介导血小板的黏附作用B.介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C.介导血小板的收缩作用D.介导血小板的释放反应E.下调FVIII的合成12、血小板在静息状态下不表达或极少表达,激活后表达增多的是A. GPIVB. GP I b/ IX复合物C. GPIa/ Ila复合物D. P- 选择素E. GPV13、由血小板自己释放的血小板诱聚剂是A. 血小板第3因子B.腺苷二磷酸C.腺苷三磷酸D.前列环素E.肾上腺素14、关于血小板聚集,正确的是A.血小板聚集在内皮细胞表面进行B.是通过一条血小板活化因子途径来完成的C.血小板第二相聚集发生在血小板激活之后D.除了CPIla/ Ib参与外,无其他因子参加E. CPIIa/IIIb 有缺陷时,其聚集作用不减弱15、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启动凝血过程B. FXII接触,参与内源凝血系统C.作为组织因子,参与外源凝血系统D.活化组织因子E.提供凝血反应的场所16、接触激活的凝血因子是指A.因子II、因子VII、、因子IX、因子XB. 因子XII因子XI、PK、HMWKC.因子VIII、因子IX、PK、HMWKD.因子II、因子V、因子VII、因子XE. PK、因子VII、因子XI、因子XII17、凝血因子V又称A.组织因子B. 易变因子C.抗血友病球蛋白D.抗血友病因子乙E.稳定因子18、某粒细胞胞核凹陷程度与假设核直径之比为1:3,初步考虑为A.早幼粒细胞B.中幼粒细胞C.晚幼粒细胞D.杆状核粒细胞E.分叶核粒细胞19、某细胞胞质中含有大小及形态不一的深紫红色颗粒,并覆盖胞核上,其胞核、胞质界限不清,核染色质结构不易观察,初步考虑为A.早幼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C.巨核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0、胞体小的嗜碱性粒细胞,最易被误认为A.肥大细胞B.小淋巴细胞C.吞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含中毒颗粒)E.双染性嗜酸性粒细胞21、某细胞胞体直径约18μm,核圆形、居中,染色质粗颗粒状,无核仁,胞质量较多,不透明,深蓝色,无颗粒。
临床血液学检验_考题
作业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选择题>※<名词解释>1.造血微环境2.髓外造血3.造血干细胞4.造血祖细胞5.血细胞的成熟6.红髓7.干抽8.非红系百分比9.粒红比值10.骨髓稀释11.幼红细胞造血岛12.吞噬细胞13.细胞化学染色14.氟化钠抑制率15.环形铁粒幼红细胞16.酯酶双染色17.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18.再生障碍性贫血19.再障危象20.缺铁性贫血21.铁粒幼细胞贫血22.巨幼细胞贫血23.恶性贫血24.溶血性贫血25.血管内溶血26.血管外溶血27.不稳定血红蛋白病28.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9.原位溶血30.地中海贫血31.血红蛋白病32.血红蛋白S33.症状性贫血34.红细胞中间脆性35.红细胞渗透脆性36.白血病37.急性白血病38.慢性白血病3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40.微量残留白血病41.急性混合性白血病42.全髓白血病4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分化型44.浆细胞白血病45.M蛋白46.粒细胞缺乏症47.白细胞减少症48.类白血病反应49.FAB分型50.MICM分型51.WHO分型52.白血病裂孔现象53.棒状小体54.柴捆细胞55.费城染色体56.Ⅱ型原始细胞57.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58.急性白血病部分缓解59.急性白血病复发60.毛细胞白血病6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2.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63.骨髓增生性疾病64.镜影细胞65.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66.骨髓纤维化67.类脂质沉积病68.戈谢细胞69.尼曼-匹克细胞70.海蓝细胞71.纤溶系统72.国际标准化比值(INR)73.外源凝血系统74.内源凝血系统75.外源凝血途径76.内源凝血途径77.共同途径78.外激活途径79.瀑布学说80.蛋白C系统81.血小板黏附功能82.血小板聚集功能83.血小板释放功能84.血小板初发聚集85.血小板次发聚集86.血小板第3因子87.血管内皮细胞的异质性88.开放管道系统89.致密管道系统90.血小板促凝活性91.富血小板血浆92.贫血小板血浆93.原发性纤溶亢进症94.副凝固95.血栓前状态96.高凝状态97.血栓形成9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99.血友病100.易栓症101.浆细胞白血病102.原粒细胞Ⅱ型103.中性中幼粒细胞104.中幼红细胞105.嗜酸性颗粒106.副染色质107.弗拉他细胞108.骨髓部分稀释109.骨髓完全稀释110.氟化钠抑制率111.细胞内铁阳性率112.环形铁粒幼细胞113.Ⅰ型铁粒幼红细胞114.普鲁士兰反应5※<问答题>1.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有何规律?2.造血干细胞是如何发育成各种血细胞的(写出模式图)?3.骨髓增生程度如何分级?其标准各如何?4.正常骨髓象有何特点?5.骨髓报告诊断意见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血液学检验习题集
第一章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1.肯定红细胞寿命在120天于公元哪一年:A.1934年B.1937年C.1940年D.1941年E.1946年2.人体输血能较安全开展是在公元哪年:A.1900年B.1910年C.1920年D.1921年E.1922年3.已知中性粒细胞有趋化、吞噬、杀菌作用于公元哪年至哪年:A.1891~1932年B.1892~1931年C.1893~1932年D.1894~1933年E.1892~1930年4.提出造血干细胞概念于哪世纪:A.18世纪末B.19世纪中C.19世纪初D.20世纪初E.21世纪末5.造血细胞体外长期培养体系建立于:A.1966年B.1962年C.1968年D.1970年E.1973年6.已知血小板有聚集功能和粘附功能是公元哪一年:A.1930年B.1923年C.1924年D.1934年E.1940年7.已知单核细胞吞噬功能是在哪年后:A.1920年后B.1930年后C.1937年后D.1940年后E.1910年后(二)、A1型题(否定型)1.细胞认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1946年肯定红细胞寿命120天B.1900年发现红细胞ABO血型C.20世纪20年代已知红细胞在体外保存需要葡萄糖D.40年代血库才开始逐渐建立E.近20年来红细胞结构是红细胞膜与蛋白质组成2.对粒细胞认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1892~1930年,已知中性粒细胞有趋化、吞噬和杀灭细菌作用B.1986年,知道杀灭细菌的作用,依赖细胞内存在过氧化物酶,使自身体内的H2O2起氧化作用C.1949年,知道嗜酸性粒细胞嗜酸颗粒会转变成夏科—莱登结晶D.40年代,已知嗜酸性粒细胞内有阳离子蛋白,具有杀死微生物作用E.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颗粒中嗜碱性颗粒只有一种化学成分,如组织胺,不参与过敏反应3.对血小板认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1842年发现血小板B.1882年才知道血小板有止血功能和修补血管壁的功能C.1923年知道血小板有聚集功能和粘附功能D.已知粘附和聚集受肾上腺素、凝血酶等物质的影响E.血小板超微结构一直不清楚4.对造血干细胞认识哪项是错误的:A.造血干细胞是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B.20世纪初提造血干细胞的概念C.1979年以后认识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D.20世纪末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打开了新的局面E.研究结果表明:脾集落生成细胞是淋巴一单核细胞二、填空题1.血液学是的一个分支。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题
作业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选择题>※<名词解释>1.造血微环境2.髓外造血3.造血干细胞4.造血祖细胞5.血细胞的成熟6.红髓7.干抽8.非红系百分比9.粒红比值10.骨髓稀释11.幼红细胞造血岛12.吞噬细胞13.细胞化学染色14.氟化钠抑制率15.环形铁粒幼红细胞16.酯酶双染色17.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18.再生障碍性贫血19.再障危象20.缺铁性贫血21.铁粒幼细胞贫血22.巨幼细胞贫血23.恶性贫血24.溶血性贫血25.血管内溶血26.血管外溶血27.不稳定血红蛋白病28.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9.原位溶血30.地中海贫血31.血红蛋白病32.血红蛋白S33.症状性贫血34.红细胞中间脆性35.红细胞渗透脆性36.白血病37.急性白血病38.慢性白血病3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40.微量残留白血病41.急性混合性白血病42.全髓白血病4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分化型44.浆细胞白血病45.M蛋白46.粒细胞缺乏症47.白细胞减少症48.类白血病反应49.FAB分型50.MICM分型51.WHO分型52.白血病裂孔现象53.棒状小体54.柴捆细胞55.费城染色体56.Ⅱ型原始细胞57.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58.急性白血病部分缓解59.急性白血病复发60.毛细胞白血病6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2.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63.骨髓增生性疾病64.镜影细胞65.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66.骨髓纤维化67.类脂质沉积病68.戈谢细胞69.尼曼-匹克细胞70.海蓝细胞71.纤溶系统72.国际标准化比值(INR)73.外源凝血系统74.内源凝血系统75.外源凝血途径76.内源凝血途径77.共同途径78.外激活途径79.瀑布学说80.蛋白C系统81.血小板黏附功能82.血小板聚集功能83.血小板释放功能84.血小板初发聚集85.血小板次发聚集86.血小板第3因子87.血管内皮细胞的异质性88.开放管道系统89.致密管道系统90.血小板促凝活性91.富血小板血浆92.贫血小板血浆93.原发性纤溶亢进症94.副凝固95.血栓前状态96.高凝状态97.血栓形成9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99.血友病100.易栓症101.浆细胞白血病102.原粒细胞Ⅱ型103.中性中幼粒细胞104.中幼红细胞105.嗜酸性颗粒106.副染色质107.弗拉他细胞108.骨髓部分稀释109.骨髓完全稀释110.氟化钠抑制率111.细胞内铁阳性率112.环形铁粒幼细胞113.Ⅰ型铁粒幼红细胞114.普鲁士兰反应5※<问答题>1.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有何规律?2.造血干细胞是如何发育成各种血细胞的(写出模式图)?3.骨髓增生程度如何分级?其标准各如何?4.正常骨髓象有何特点?5.骨髓报告诊断意见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血液学及检验习题
血液学及检验习题检验仪器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血红蛋白:2、镰形红细胞:3、有核红细胞:4、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5、核左移:6、分辨率7.沉降系数8.闪烁体9.溶血性贫血1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1.白血病裂孔现象12.类白血病反应二、填空题、1.胚胎期造血可分为、、三个时期。
2.各种血细胞都是起源于____________。
3.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一般均以_________细胞与__ _________之比来进行。
4.骨髓增生程度通常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五级。
5.碱性磷酸酶(钙-钴法)原理是:胞浆中的碱性磷酸酶水解β-甘油磷酸钠,产生出的_______与钙离子作用生成,再与钴离子生成________,最后与硫化铵作用形成黑色__________颗粒沉淀于胞浆中。
6.FAB分类法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两大类。
7、纤深酶原激活物常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8、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由________被激活到________形成的过程。
9、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________的过程,最终结果是生成________形成________凝块。
10、血管的抗栓作用主要依赖________和________。
11.检测仪器在没有加入被检验物品时,仪器输出信号的或即为噪音。
12.朗伯-比耳定律表达了物质对吸收程度与和之间的定量关系。
13.普通光学显微镜按用途分为、、、、、和其他依据不同使用目的的显微镜。
14.离心现象是指物体在离心力场中表现的运动现象。
15.电泳槽是电泳仪的一个主要部件,是分离的场所。
16.CE中所指的电渗是高电场下由偶电层中或所引起的流体向负极方向的运动。
17.流式细胞仪的结构可分为、、、、等五个部分。
18、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率大于________,绝对值大于________称为中性粒细胞增多。
血液检查试题
选择题A 型题1 .通常白细胞计数只反映哪个细胞池中的中性粒细胞:AA.循环池B.成熟池C、贮存池D.分裂池E.边缘池2 .缗钱状红细胞常见于:AA.多发性骨髓瘤B.巨幼细胞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3 .成人外周血浮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A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失血性贫血4 .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多:A伤寒A .B.流行性出血热C.狂犬病D.百日咳E.急性心肌梗死5 .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AA.脾功能亢进B.尿毒症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肺吸虫病E.骨髓纤维化症6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AA.急性感染或者炎症B.大面积烧伤C.急性溶血D.急性中毒E.恶性肿瘤7 .在疾病发展期浮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现象,常提示:AA.预后不良B.机体反抗力强C.骨髓造血功能旺盛D.白细胞总数增多E.预后良好8 .正常外周血中粒细胞分叶多为:AA .3 叶B .4 叶C .5 叶D .6 叶E .2 叶9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常作为哪种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AA.铅中毒B.海洋性贫血C.酒精中毒D.血吸虫病E.巨幼细胞性贫血10 .早期诊断内出血的指标为:AA .WBC 增多B .RBC 减少C .Hb 减少D .WBC 减少E .PLT 减少11.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哪种疾病:AA.病毒感染B.细菌感染C.贫血D.白血病E.免疫缺陷病12 .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AA .120 天B .160 天C .50 天D .100 天E .80 天13 .伤寒病白细胞分类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改变是:AA.嗜酸性粒细胞减少B.核左移C.单核细胞减少D.淋巴细胞减少E.中性分叶核细胞减少14 .病理性血沉增快,下列哪项不正确:AA.心绞痛不变B.动脉粥样硬化C.恶性肿瘤D.大手术后E.活动性肺结核15 .网织红细胞减少主要是于:A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16 .重度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为:AA .<60g/LB.<70g/LC .<80g/LD.<50g/LE.<40g/L17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绝对值增高常见于:A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尿崩症C.异常血红蛋白病D.慢性肾上腺功能减退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8 .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高的疾病是:AA.肺源性心脏病B.肾盂积水C.多囊肾D.子宫肌瘤E.肝细胞癌B 型题A.正常细胞性贫血B.大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小细胞性贫血E.以上都不是1.再生障碍性贫血2.巨幼细胞性贫血3.缺铁性贫血A B CA.中性粒细胞增高B.嗜酸性粒细胞增高C.单核细胞增高D.淋巴细胞增高E.嗜碱性粒细胞增高4.急性化脓性细胞感染 A5.病毒感染 D6.寄生虫感染 BC 型题A.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80fL 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g/L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C2.小细胞性贫血 A3.大细胞性贫血 DA.血沉增快B.中性粒细胞增高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4.心肌梗死 C5.急性化脓性感染C6.心绞痛 DX 型题1 .能引起血沉增快的疾病有: (ABCDE)A.炎症性疾病B.组织损伤及坏死C.恶性肿瘤D.贫血E.高胆固醇血症2 .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有: (ABCE)A.急性细菌感染B.急性失血C.急性中毒D.病毒感染E.恶性肿瘤3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有: (ABCDE)A.变态反应性疾病B.寄生虫病C.皮肤病D.某些恶性肿瘤E.某些传染病填空题1.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为(4.0-5.5)X1012/L ,血红蛋白为120-160g/L 。
血液学检验模拟试题与答案
血液学检验模拟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物质中对骨髓所有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都有调控作用的是A、G-CSFB、IL-2C、IL-3D、IL-4E、IL-6正确答案:E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始红细胞在透射电镜下的特点的是A、高尔基体发育良好B、线粒体较多,呈圆形、卵圆形或杆状C、在高尔基体附近可见少量溶酶体颗粒D、核内异染色质占优势E、基质密度高,粗面内质网少正确答案:D3.巨幼细胞贫血A、贮存铁下降,早期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B、游离原卟啉升高,出现一般症状C、内因子缺乏D、铁粒幼红细胞增多E、除上述特点外,尚有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并出现多个系统症状F、贮存铁更进一步减少,铁蛋白减少,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和正确答案:C4.女性,25岁,头昏乏力2年多,实验室检查:Hb76g/L,RBC 1.9 ×1012/L.RBC体积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并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
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血小板计数正常。
应排除的诊断是A、缺铁性贫血B、感染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骨髓细胞学检查及铁染色E、血清铁蛋白正确答案:B5.下列哪项不符合异丙醇试验A、异丙醇浓度为17%B、正常人呈阴性C、试剂pH为7.2D、每次试验应做正常对照E、血红蛋白液应新鲜正确答案:C6.下列关于因子X叙述正确的是A、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B、属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C、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辅因子作用D、属接触系统因子E、属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正确答案:B7.成人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粒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A、白细胞计数低于3.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B、白细胞计数低于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C、白细胞计数低于2.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D、白细胞计数低于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8×109/LE、白细胞计数低于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0×109/L 正确答案:B8.下列哪种疾病外周血片上不会出现幼稚细胞A、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B、急性失血后贫血C、骨髓纤维化D、急性红白血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E9.根据细胞化学染色原理需新鲜涂片也可以的是A、过氧化物酶(POX)染色B、苏丹黑(SBB)染色C、糖原(PAS)染色D、铁染色正确答案:A10.铁粒幼细胞性贫血A、游离原卟啉升高,出现一般症状B、内因子缺乏C、贮存铁更进一步减少,铁蛋白减少,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和D、贮存铁下降,早期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E、铁粒幼红细胞增多F、除上述特点外,尚有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并出现多个系统症状正确答案:E11.下列哪项不符合染色体结构和形态A、着丝粒偏于一端,称亚中着丝粒染色体B、有些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可见随体,每个人每个细胞都同C、每一中期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联结D、着丝粒接近一端,称近端着丝粒染色体E、着丝粒的位置位于或接近染色体中央,称中着丝粒染色体正确答案:B1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不包括A、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B、中间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血红蛋白H病D、不稳定血红蛋白病E、血红蛋白Barts病正确答案:D13.POX、SBB、PAS及牧民性酯酶染色为阴性的急性白血病是A、AML-M0B、AML-M1C、AML-M7D、AML-M6E、AML-M2正确答案:A14.关于红细胞膜稳定性下面哪项说法不对A、酶代谢异常影响膜稳定性B、氧化损伤不影响膜稳定性C、自身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影响膜稳定性D、红细胞膜蛋白遗传性缺陷影响膜稳定性E、细菌毒素影响膜稳定性正确答案:B15.下列物质哪一种有利止血A、A PGI2B、B t-PAC、C ATD、D PAIE、E 肝素正确答案:D16.关于再障的诊断标准,下列不正确的是A、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B、可有肝脾肿大C、骨髓至少1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做骨髓活检等检查)D、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正确答案:B17.关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的临床意义,哪项是错误的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B、化脓性感染时NAP活性增强,而病毒感染时则无变化C、类白血病时NAP活性明显增强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则增强E、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NAP活性增强,PNH时活性降低正确答案:D18.对髓系有调控作用的是A、转化生长因子-βB、TPOC、IL-11D、干细胞因子E、IL-3正确答案:E19.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含有A、A白三烯B、磷酯酶D和芳基硫酸酯酶BC、酸性α-醋酸酯酶D、溶菌酶E、TdT正确答案:D20.下列哪项不符合毛细血管间质细胞的生理A、可促进粒细胞的分化B、可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分化C、调节毛细血管的生长D、具有收缩功能E、可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正确答案:A21.下列哪项是血栓前状态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A、β-TGB、t-PAC、PAID、TATE、TM正确答案:A22.女性29岁,头晕乏力3年,近3个月加重。
6血液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题)1. 关于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下列错误的是()×A 维持血管壁完整性B 释放ADP促使其本身聚集C 血小板破裂解体后抑制凝血D 释放PF3促进止血【正确答案】 C2.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B)√A 尿激酶B 抗凝血酶Ⅲ和肝素C 组织激活物D 蛋白质C【正确答案】 B3. 内源性凝血过程一般开始于(C)√A 组织细胞释放凝血因子ⅢB 血小板释放PF3C 表面接触激活接触因子D 血小板聚集【正确答案】 C4. 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理是(B)√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 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D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正确答案】 B5.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E)√A 与血浆容积之比B 与血管容积之比C 与血细胞容积之比D 在血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E 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确答案】 E6.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注:选项中Na+、Cl-=Na+、Cl-)(C)√A 各种正离子B 各种负离子C Na+和Cl-D 氨基酸和尿素E 葡萄糖和氨基酸【正确答案】 C7. 人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是(E)√A B淋巴细胞B T淋巴细胞C 嗜酸性粒细胞D 嗜碱性粒细胞E 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 E8. 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称为血小板(B)√A 粘附B 聚集C 释放D 激活E 凝集【正确答案】 B9. 目前认为致聚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可能机制是(注:选项中Ca2+=Ca2+)(B)√A 抑制血小板膜上的磷脂酶A2使血小板内血栓烷A2合成减少B 通过血小板膜上相应受体使cAMP减少,IP3 ,Ca2+,cGMP增加C 抑制血小板的磷酸二脂酶(PDE),使cGMP增加D 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E 与ADP代谢产物有关【正确答案】 B10. 在凝血过程中最后起底物作用的因子是(A)√A ⅠB ⅡC ⅨD ⅩE Ⅻ【正确答案】 A11.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主要作用是(B)√A 促进凝血酶的活性B 抗凝血C 促进纤维蛋白单体聚合D 抑制血小板聚集E 抑制纤溶【正确答案】 B12. 下列关于O型血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C)√A O型血无任何凝集原B O型血无任何凝集素C O型血含H凝集原D O型血含抗H凝集素E O型含血A,B凝集原与抗H凝集素【正确答案】 C13. 某人血型表现型为B型,其基因型应是(B)√A AA,AOB BB,BOC OO,ABD AB,BOE OO【正确答案】 B14. Rh血型系统中抗原性最强的抗原是(C)√A C抗原B c抗原C D抗原D d抗原E E抗原【正确答案】 C15. 某人失血后输入A型血和AB型各100ml均未发生凝集溶血反应,该失血者的血型可能是(D)√A A1型B A2型C B型D A1B型E O型【正确答案】 D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1.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C, E)×A 缺乏纤维蛋白原B 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C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 含有大量的白蛋白E 含大量的球蛋白【正确答案】 A, B, C2. 如果某男是B型血(B, D, E)√A 他的基因型可以是AB型B 他的父亲可以是O型血C 他的孩子不是B型血就是O型血D 如果他的妻子是B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型或O型E 如果他的妻子是O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型或O型【正确答案】 B, D, E3. 生理型止血过程包括(C, D)×A 血小板粘着于受损伤血管B 血液凝固,血块回缩C 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使小血管收缩D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止血栓E 纤溶系统激活【正确答案】 A, B, C, D, E4. 小血管损伤后,生理止血过程包括(B, C, D)√A 血流速度变慢B 受损小血管收缩C 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D 受损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E 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正确答案】 B, C, D5. 正常人的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有(A, B, C, D)√A 血液流动快B 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D 有抗凝血物质存在E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正确答案】 A, B, C, D6. 血浆蛋白主要生理功能有(A, B, C, D, E)√A 多种代谢物的运输载体B 缓冲血浆pH变化C 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D 参与生理性止血E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正确答案】 A, B, C, D, E7.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是(A, B, C, D, E)√A 粘附于内皮下成分B 释放ADP与TXA2,促使更多的血小板聚集C 释放PGI2促进聚集D 释放PF3促进血凝E 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抑制纤溶【正确答案】 A, B, C, D, E8. 引起血沉加快的因素有(B, C, D)√A 白细胞增多B 血浆球蛋白增多C 血浆白蛋白减少D 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E 血浆磷脂增多【正确答案】 B, C, D9. 下列哪些情况使血沉加快(B, D)√A 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B 正常红细胞加入血沉加快的血浆C 血液中的白蛋白增加D 血液中的球蛋白增加E 血浆中的球蛋白减少【正确答案】 B, D10. 红细胞消耗葡萄糖所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注:选项中Na+、K+=Na+、K+)(A, C, E)√A Na+-K+泵B 血红蛋白结合和携带氧气C 保持低价血红蛋白不被氧化D 维持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E 红细胞保持双凹碟形【正确答案】 A, C, E三.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题)1. 血液的颜色取决于红细胞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
血液学相关检测项目题库8-0-6
血液学相关检测项目题库8-0-6问题:[单选]成人毛细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A.手背B.肘部C.足跟D.手指E.耳垂成人毛细血管采血通常选择耳垂或手指部位。
问题:[单选]血液黏度与下列哪项有关()A.血细胞比容B.血浆中纤维蛋白原C.血浆中球蛋白D.血管内壁和血流动力学因素E.以上都是正常人全血黏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4~5倍,血浆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1.6倍。
血液黏度与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有关,其中,血浆黏度受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质的影响,它们的浓度越高,血浆黏度越高。
此外,血管内壁和血流动力学因素亦可影响血液黏度。
问题:[单选]血液的有形成分是指()A.A.血液所有成分B.B.血清C.C.血细胞D.D.纤维蛋白原E.E.血浆电解质血液由有形成分和血浆所组成。
其中,有形成分(血细胞)占血液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
山东11选5 https://问题:[单选]有关静脉采血步骤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穿刺时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B.扎止血带一穿刺,见回血后一解除止血带一抽血C.抽血完毕后,立即将血液通过针头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中D.注射器中最后带有血泡的血不宜进入E.肘正中静脉采血时,肘关节应伸直抽血完毕后,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徐徐注入适当容器,并防止产生泡沫。
问题:[单选]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般用三棱针或专用采血针B.宜一人一针一管C.针刺入皮肤深度以2~3mm为宜D.如血流不畅可在刺处周围用力挤压E.用消毒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毛细血管采血法适用范围:如血流不易流出,可于伤口远端稍加压力或重新穿刺,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混入大量组织液,使血液稀释,影响检验结果,且血液易凝固。
问题:[单选]下列关于瑞特染色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成分含氨基多者易与亚甲蓝结合B.细胞成分含羧基多者易与伊红结合C.染色的过程即相反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的过程D.在pH偏酸的环境中细胞染色偏蓝E.中性颗粒与伊红和亚甲蓝均可结合瑞特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6_真题-无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6(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形成微血栓的机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浆中缺乏血小板聚集因子的抑制物B.机体产生血小板表面相关IgGC.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D.血小板聚集活性减低致血管扩张E.免疫复合物损伤微血管壁,同时致敏血小板,使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细胞清除2. 高雪细胞形态学突出特征是下列哪一项( )A.胞体大,胞核小而偏位B.核染色质粗糙,偶见核仁C.胞浆极丰富,染淡蓝色D.胞浆中含有许多波纹状纤维样物质,排列成葱皮样E.胞浆中含有桑椹状、泡沫状或蜂窝状脂滴3. FAB分类法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的标准之一是( )A.小原始淋巴细胞占80%以上B.大原始淋巴细胞占80%以上C.核仁清晰可见,1~3个D.核染质细胞致均匀E.骨髓增生活跃4. 脾切除对治疗下列哪一种疾病最有效(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脾功能亢进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骨髓病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5. 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可检到瘤细胞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可检到幼稚粒细胞C.淋巴肉瘤细胞常在早期出现在外周血中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可找到原始粒细胞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可找到涂抹细胞6. 成人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下列哪一项( )A.白细胞计数<3×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8×109/LB.白细胞计数<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C.白细胞计数<2.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D.白细胞计数<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8×109/LE.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7.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列哪种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特异性较强( )A.PAIgAB.PAIgGC.PAIgMD.PAC3E.循环免疫复合物CIC8. 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鉴别下列哪项最重要( )A.发病年龄B.淋巴结首发部位C.并发白血病D.R-S细胞E.是否为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所致9. 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贫血,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酶缺陷引起B.珠蛋白合成障碍C.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恶性贫血E.脾功能亢进10. 患者,男性,50岁,脾大8cm,血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疑为多毛细胞白血病,确诊首选的组织化学检查( )A.糖原染色B.非特异性酯酶染色C.酸性磷酸酶染色D.酸性磷酸酶加L-酒石酸染色E.苏丹黑染色11. 下列哪项是慢性型ITP患者骨髓象的主要特点( )A.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B.巨核细胞增多和有成熟障碍现象C.巨核细胞增多和明显左移现象D.血小板巨大、异形和染色深E.以上都是12. 血小板表面相关Ig及C3测定对ITP的诊断价值,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阳性率较高,特异性较低B.阳性率较低,特异性较高C.阳性率较高,特异性较高D.阳性率较低,特异性较低E.无诊断意义13. 通常以下何种原因易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 )A.次要血型抗原鉴定不当B.输全血而非红细胞C.贮血温度控制不当D.病室、后勤工作中的错误导致对血标本、供血袋或病人血型鉴定不当E.以上都是14. 下列哪一项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最重要特征( )A.起病急,高热,衰竭和进行性贫血B.全血细胞减少C.血涂片找到不典型的单核细胞D.骨髓涂片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E.产生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如皮下结节、乳房肿块、胸腔积液、胃肠道梗阻、骨质破坏等15. 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常用的快速筛选试验是下列哪一项( )A.嗜异性凝集试验B.鉴别吸收试验C.单斑试验D.EBV抗体测定E.外周血涂片检查16.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 )A.高钙血症B.高黏滞血症C.高尿酸血症D.高白蛋白血症E.高免疫球蛋白血症17. 红细胞造血功能障碍引起贫血,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DNA合成障碍B.再生障碍性贫血C.纯红细胞再障D.骨髓病性贫血E.以上都不是18. 血片上红细胞呈棘形、盔形等异常形态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血小板无力症D.血友病E.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9. 下列哪项属于非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G-6-PD缺陷E.铅中毒20. 成熟红细胞更替时间是( )A.100天B.120天C.80天D.60天E.30天21. 胞体大,外形不规则,胞浆丰富,呈灰蓝色,核呈笔架形或s形,核染质纤细网状,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符合下列哪一项(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E.红白血液病M622. 有关溶血性贫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红细胞破坏过多B.红细胞寿命期缩短C.骨髓造血代偿功能大于正常6~8倍D.有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E.以上都是23. 下列哪一项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突出症状( )A.骨骼疼痛B.病理性骨折C.广泛性出血D.反复感染E.贫血24. ITP的发病机制与下列哪项无关( )A.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B.抗体与血小板内含物结合C.抗体与血小板膜结合D.巨噬细胞吞噬被抗体包被的血小板E.抗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结合后,暴露Fc段的结合位点并激活补体2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比正常人增高B.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显著增多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出现白血病“裂孔”现象D.急性白血病骨髓可见红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减少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退化细胞明显增多,篮细胞(涂抹细胞)多见。
执业医师考试血液试题
6 血液系统疾病练习第1单元贫血1.诊断成年女性贫血的标准为血红蛋白浓度低于(D)A.140g/L B.130g/L C.120g/L D.110g/L E.100g/L2.不属于小细胞性贫血的是(E)A.缺铁性贫血 B.海洋性贫血 C.慢性感染性贫血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3.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应是(B)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E.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4.诊断缺铁最肯定的依据是(E)A.慢性失血史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D.血清铁降低 E.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5.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A)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B.红细胞破坏过多 C.红细胞寿命缩短D.造血原料缺乏 E.红细胞内在缺陷6.慢性再障的治疗首选(A)A.丙酸睾丸酮肌内注射 B.造血干细胞移植 C.维生素Bl2肌注D.抗胸腺球蛋白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口服7.下列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中,属于促进造血的是(E)A.环孢菌素A B.麦考酚吗乙酯 C.甲泼尼龙 D.环磷酰胺 E.司坦唑醇8.可能引起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的溶血性贫血是(E)A.α海洋性贫血 B.β海洋性贫血 C.镰刀细胞性贫血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E.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9.女性,30岁。
月经量多已2年,近3个月来感乏力、头晕、心悸。
查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6.0×109/L,血小板140×109/L。
骨髓象:粒比红为1:1,红细胞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45%,体积小,胞质偏蓝,治疗首选(B)A.肌注维生素B l2 B.口服铁剂 C.输血 D.脾切除 E.口服叶酸10.男,44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3年。
《血液学检验技术》基础理论测试题(附答案)
《血液学检验技术》基础理论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 下列不符合血细胞从原始到成熟发育过程形态演变规律的是:EA. 核质比例由大到小B. 颗粒从无到有C. 核仁从有到无D. 胞体由大到小(巨核细胞例外)E. 核染色质由粗糙到细致2.血细胞在发育成熟中,其核膜的变化规律是:BA.明显→不明显B.不明显→明显 C.没有变化 D.蓝→红 E.有→无3. 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特征的是:AA. 细胞核与胞质比例小B. 细胞核内见明显的核仁C. 胞质中一般无颗粒D. 核染色质细致均匀E. 细胞质受色深蓝4. 细胞发育形态由小变大的细胞系为:EA. 红系B. 粒系C. 单核系D. 淋系E. 巨核系5. 正常情况下,什么阶段以前的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CA. 原始B. 早幼C. 中幼D. 晚幼E. 成熟6. 发育中的细胞核形状从圆到凹陷到分叶的细胞系为:BA. 红系B. 粒系C. 单核系D. 淋系E. 巨核系7. 关于红细胞系的形态,下列哪项错误:EA. 原红细胞有核仁B. 早幼红细胞胞质蓝色C. 中幼红细胞染色质团块状D. 晚幼红核固缩,胞质粉红色E. 中幼红细胞胞质深蓝色8. 在红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最早不再具有分裂能力的是:DA. 原始红细胞B. 早幼红细胞C. 中幼红细胞D. 晚幼红细胞E. 网织红细胞9. 细胞小,直径为7-13微米,核小染深紫黑色,胞质充满血红蛋白染粉红色,该细胞可能为:DA. 原红B. 早幼红C. 中幼红D. 晚幼红E. 网织红10. 某细胞胞体直径15μm,圆形;胞核较大,居中;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如一层薄纱;5个清晰核仁;胞质量少,呈均匀蓝色,无颗粒,该细胞为:BA. 原淋巴细胞B. 原粒细胞C. 原红细胞D. 原单核细胞E. 原始浆细胞11. 原粒细胞与原红细胞的区别,不符合原红细胞特点的是:DA. 胞体大,可见伪足B. 染色质呈较粗颗粒状C. 核仁较大,界限不清D. 胞质呈均匀淡蓝色(油墨蓝)E. 可见核周淡染区12. 原始比早幼阶段形态小的细胞系为: BA. 红系B. 粒系C. 单核系D. 淋系E. 巨核系13. 粒系早幼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DA. 胞体直径大B. 核大偏位,染色质较细致C. 可见核仁D. 胞质中含多量的非特异性颗粒(A颗粒)E. 胞质量增多14. 细胞直径12-30微米,核圆偏位染色质较粗,胞质量较多染蓝色含有大量略粗的不规则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该细胞可能为:BA. 原始粒细胞B. 早幼粒细胞C. 早幼红细胞D. 中幼粒细胞E. 晚幼粒细胞15. 区分粒系类别时,最主要的特征是:DA. 胞体形态B. 胞核形态C. 胞质量的多少D. 胞质中S颗粒的属性E. 胞质的颜色16. 胞质充满特异性颗粒标志着该细胞进入:CA. 原始阶段B. 早幼阶段C. 中幼阶段D. 晚幼阶段E. 成熟阶段17. 在区别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时,最主要是根据: DA. 胞体的大小B. 胞核的大小C. 核染色质粗细D. 核凹陷程度E. 胞质中颗粒的多少18. 胞质脱落成血小板的为何系细胞:CA. 粒系B. 红系C. 巨核系D. 单核系E. 淋巴系19.下列细胞中,与其他系统的增殖不同,属多倍体细胞的是:EA.红细胞 B.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单核细胞E.巨核细胞20. 在下列细胞中,胞体最大的细胞是:CA. 原始巨核细胞B. 颗粒型巨核细胞C. 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D. 原粒细胞E. 原单核细胞21. 下列哪种原始血细胞核染色质呈纤细、疏松、网状:AA. 原单核细胞B. 原红细胞C. 原粒细胞D. 原淋巴细胞E.原巨核细胞22. 下列除哪项外属正常非造血细胞 CA. 组织嗜碱细胞B. 网状细胞C. 多核巨型组织细胞D. 吞噬细胞E. 成骨细胞23. 为了鉴别小原粒性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下列首选试验是:AA. POX染色B. PAS染色C. NAP染色D. AS-D-NCE染色E. 铁粒染色24.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常见于哪种疾病?BA.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 骨髓纤维化D. 再生障碍性贫血E. 化脓性球菌感染25. 为了鉴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血病,下列首选试验是: CA. SB染色B. PAS染色C. NAP积分测定D. ACP染色E. POX染色26. 铁染色幼红细胞浆内的蓝色颗粒在6个以上,且环核分布,称为:DA. 细胞外铁B. 铁粒幼细胞C. 铁粒红细胞D. 环形铁粒幼细胞E. 未成熟红细胞27. 区别红白血病与巨幼细胞性贫血,下列首选试验是:红+巨- BA. POX染色B. PAS染色C. NAP积分测定D. α—NAE染色E. 铁粒染色28.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对检出何种白血病意义最大:C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E.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9. 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就可以诊断的造血系统疾病为:AA.白血病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血友病 E.血小板无力症30. 不是骨髓穿刺成功的指标是:DA. 抽出骨髓瞬间,有特殊感觉B. 有髓粒和脂肪滴C. 镜下见到浆细胞、组织嗜碱C等D. 杆状核与分叶核比值小于外周血E. 网织红细胞高于外周血31. 骨髓检查中,下列除哪项外,通常用油镜来观察:CA. 骨髓细胞分类B. 观察血细胞形态变化C. 巨核细胞计数D. 配合观察血象E. 观察异常细胞32. 骨髓低倍镜检查的内容是:AA. 判断增生程度、计算巨核细胞数B. 有核细胞分类C. 观察各细胞形态D. 观察成熟红细胞形态变化E. 注意有无异常细胞及寄生虫33. 在骨髓涂片中,最易找到巨核细胞的部位:BA. 髓粒周围B. 涂片边缘及尾部C. 涂片头部D. 涂片体部E. 以上都不对34. 以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平均比例来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下列哪项不正确的:(E)A. 增生极度活跃—1:1B. 增生明显活跃—1: 10C. 增生活跃—1: 20D. 增生减低—1:50E. 增生严重减低—1: 100 (200)35.正常骨髓象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为:CA.极度活跃 B.明显活跃C.活跃 D.低下 E.极度低下36. 正常成人骨髓中,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不应超过:CA. 2%B. 5%C. 6%D. 10%E. 8%37.正常骨髓象时,在1.5cm×3.0cm的片膜上,可见到巨核细胞:EA.7~10个 B.10~15个 C.10~20个 D.20~30个E.7~35个38. 下列哪项不符合正常骨髓象:DA. 有核细胞增生活跃B. 粒红比约为4比1C. 各细胞各阶段的单个细胞形态基本正常D. 不应见到非造血细胞E. 不应见到异常细胞和寄生虫39. 骨髓增生程度呈极度活跃,最常出现于:EA. AAB. 正常骨髓象C. 溶血性贫血D. 增生性贫血E. 各种白血病40.在正常骨髓象中,不包括的成分是:EA. 网状细胞B. 内皮细胞 C.组织嗜碱性粒细胞 D.巨核细胞E.异常细胞二、B型题A. 原粒细胞B. 原淋细胞C. 原单核细胞D. 原红细胞E. 原巨核细胞1. 胞体最大的细胞是: E. 原巨核细胞2. 过氧化酶染色阳性的细胞是:A. 原粒细胞3. 染色质最纤细者是:C. 原单核细胞A. T—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C. 粒—单核细胞系祖细胞D. 巨核细胞系祖细胞E. 红系祖细胞4. 浆细胞来源于: B. B—淋巴细胞5. 单核细胞来源于: C. 粒—单核细胞系祖细胞6. 血小板来源于: D. 巨核细胞系祖细胞三、K型题1.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一般规律,哪些是正确的:ABCDE 难A. 细胞由大到小B. 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C. 核仁从有到无D. 核染色质从细致到粗糙E. 胞核与胞质比例由大到小2. 原始细胞的共同特征是:ABCD 中A. 细胞质中无颗粒B. 细胞胞体较大C. 有核仁D. 核染色质细致无聚集E. 核周淡染区3. 关于正常粒细胞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BC 中A. 原粒细胞胞体小于早幼粒细胞B. 原粒细胞胞质染色均匀透明或不透明蓝色C. 早幼粒细胞胞质开始出现嗜天青颗粒D. 中幼粒细胞胞质中充满嗜天青颗粒E. 晚幼粒细胞胞质开始出现特异性颗粒4. 中性、嗜酸、嗜碱粒细胞胞质中颗粒在形态上的区别点是: ABCE 易A. 颗粒的多少B. 颗粒的染色C. 颗粒的分布D. 颗粒的成分E. 颗粒的大小常见血液病一、单选题1. 下列哪项与缺铁性贫血不符:AA.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小细胞)B. 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小,中央淡染C. 网织红细胞增加D.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E. 中、晚幼红细胞较小,胞质偏蓝2. 下列哪条不符合缺铁性贫血骨髓象特征:DA.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B. 粒红比值变小C. 幼红细胞小型化,呈核老质幼现象D. 成熟粒细胞分叶过多E. 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3. 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引起: DA. 缺铁性贫血B. 再生障碍性贫血C. 失血性贫血D.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 溶血性贫血4. 下列有关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CA. VitB12和叶酸缺乏是最常见的原因B. 可见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C. 细胞质发育落后于细胞核(核幼浆老)D. 可发展成全血细胞减少E. 其根本原因为DNA合成障碍5. 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骨髓三系造血细胞减少,这样的血象和骨髓象最符合:EA. 骨髓纤维化B. 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C. 严重缺铁性贫血D. 脾功能亢进E. 再生障碍性贫血6. 外周血中一般无幼稚细胞出现的疾病是:DA. 慢性白血病B. 急性白血病C. 急性红白血病D. 再障E. 增生性贫血7. 外周血中常出现较多有核红细胞的疾病是:DA. 巨幼细胞性贫血B. 缺铁性贫血C. 类白血病反应D. 溶血性贫血E.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8. 与溶血性贫血患者血象不符合的是:BA. 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B. 网织红细胞减少C. 可见幼红细胞D. 出现点彩红细胞E. 成熟红细胞中出现Howell-Jolly小体9.确诊白血病的必备条件是:DA.贫血 B.血小板减少 C.白细胞增高 D.检出白血病细胞 E.白细胞减少10. 下列哪条对鉴别急性与慢性白血病最有意义:DA. 起病缓急B. 贫血轻重C. 病程长短D. 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E. 白细胞总数多少11. 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有意义的依据是:DA. 白细胞总数增高B. 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C. 篮状细胞增多D. 出现大量原、幼淋巴细胞E. 成熟中性粒细胞有毒性变12.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最主要的特征是:DA.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B.红细胞系统显著减少 C.未找到巨核细胞D.原始细胞+早幼(幼稚)细胞≥30% E.粒细胞增多13. 诊断急性白血病最有意义的检验结果是:EA. 白细胞总数增高B.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C.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D. 外周血可见粒细胞核象左移E. 血片中可见大量原始、幼稚细胞14. 下列急性白血病中,易发生DIC的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A. M1型B. M2型C. M3型D. M4型E. M5型15. 下列哪条不符合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学特征:CA.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B. 骨髓中可伴有单核细胞增多C. 粒红比值变小D. 白血病细胞可见Auer氏小体E. 幼红细胞可有巨幼样变16. 白血病细胞中见到Auer氏小体,可以除外的疾病是:E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 急性红白血病D.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E.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7. 急性白血病的血象与骨髓象的一般特征错误的是:DA. 血片中可见大量原、幼细胞B. 细胞分类可见白血病裂孔现象C.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D.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多达100×109/LE. 红系、巨核细胞系等正常造血细胞受抑制1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EA. 白细胞分类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B. 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C. 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D. 血小板增多E. 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19. 下列哪条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DA. 血清钙增多B. 血沉明显增快C. 血肌酐含量增高D. X线检查无骨质破坏E. 尿中本-周氏蛋白阳性20. 下列哪项不符合类白血病反应:EA. 血红蛋白量和血小板数常正常B. 常需要做骨髓检查,以排除白血病C. 骨髓象变化不大D. 巨系、红系无明显异常E. 血象中以中性中幼粒细胞以下为主,并见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二、B型题A.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B. 急性红白血病M6C.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D.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E.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1. 相当于FAB形态学分类法的M5型: C.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2. 相当于FAB形态学分类法的M6型: B. 急性红白血病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E. 红白血病3. 血象和骨髓象中,以原淋和幼淋细胞为主: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 血象和骨髓象中,以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为主: C.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5. 血象和骨髓象中,以原粒细胞增生为主: 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三、K型题1. 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学特征是:ABDE 难A. 有核细胞增生活跃B. 红细胞系明显增生C. 红细胞比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D. 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E. 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2.在白血病中,可以出现Auer氏小体的细胞是:ADE 中A. 原粒细胞B. 原淋巴细胞C. 原红细胞D. 原单核细胞E. 早幼粒细胞3.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有:ACD 中A.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极度活跃B. NAP活性增高(降低)C. 以原粒细胞增生为主D. 白血病粒细胞可见Auer氏小体E. 增生细胞POX染色呈弱阳性反应4.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特征有:ABD 中A. 粒细胞占绝对优势B. 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C. 增生细胞以原始细胞为主D.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 可见白血病裂孔现象四、分析题(1—3题共用题干)男性,15岁,进行性面色苍白5个月,有偏食史。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血液系统》试题及答案(卷六)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血液系统》试题及答案(卷六)一、A11、不是ITP患者脾脏切除的指征A、糖皮质激素治疗6周无效B、发生激素依赖性C、停药后复发者D、需要大剂量激素维持者E、血小板破坏主要在脾脏2、下述ITP免疫抑制剂应用错误的是A、长春新碱每周静脉给药一次B、长春新碱可连用4~6周C、环磷酰胺每日口服50mgD、硫唑嘌呤每日口服100mgE、硫唑嘌呤副作用较大使用不宜超过4天3、ITP首选治疗是A、脾切除B、大剂量丙种球蛋白C、糖皮质激素D、输浓缩血小板悬液E、长春新碱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有A、骨髓巨核细胞消失B、凝血时间延长C、血小板寿命缩短D、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E、Coombs试验(+)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好发于A、儿童B、青年男性C、青年女性D、老年男性E、老年女性6、关于急性型ITP致病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内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膜的受体结合B、血小板破坏过多C、血小板抗原性发生改变D、自身抗体形成E、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功能障碍7、下述关于ITP病因和发病机制错误的一项是A、免疫因素致血小板生成或破坏过多B、肝脾对血小板清除作用加强C、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D、单核吞噬细胞对血小板清除增强E、毛细血管脆性减弱8、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型ITP的临床特点A、多见于儿童B、发病前常有感染病史C、多数病例不能自行缓解D、皮肤黏膜出血表现E、重者内脏出血9、下述哪项不是ITP的诊断标准A、多次化验PLT减少B、脾脏一般不增大C、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D、淋巴结肿大E、波尼松治疗有效10、关于ITP治疗下述错误的是A、血小板<10×109/L时应紧急输注血小板B、慢性型ITP首选免疫抑制剂C、脾脏切除是有效方法D、使用糖皮质激素E、血浆置换二、A21、女,12岁,3周前曾“感冒”,近日突发皮肤及牙龈出血,体温37℃,肝脾不大,Hb 120g/L,WBC 6×109/L,PLT 20×109/L,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全片50个,幼稚型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6及答案医学检验专业血液学检验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40分)1.人体内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造血细胞是A.红系祖细胞B.造血干细胞C.粒系祖细胞D.巨核系祖细胞E.T淋巴系祖细胞2.造血细胞起源于A.外周血B.淋巴结C.肺D.中胚层原始间叶细胞E.肾脏3.造血干细胞和早期细胞的分化抗原是A.MPO B.CDl3 C.CD34 D.CD41 E.CD34.在接触抗原后,T和B淋巴细胞增殖的主要场所是A.肝和淋巴结B.淋巴结C.骨髓和淋巴结D.卵黄囊和淋巴结E.脾和淋巴结5.下列属于成熟单核细胞形态学特点的是A.胞体直径14~20μmB.胞质呈淡蓝色或灰粉色C.胞质呈灰蓝色或灰粉色,内含有细小灰尘样紫红色颗粒D.胞核为圆形,无扭曲、折叠E.核染色质疏松呈细网状6.原始淋巴细胞形态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胞质少,呈淡蓝色、透明,无颗粒B.核染色质比原粒细胞细致C.胞质较多,呈灰蓝色、不透明D.核染色质粗,呈块状E.核仁小,1~5个7.关于大淋巴细胞形态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胞体大,胞质量少B.胞质量多,呈不透明蓝色C.核染色质疏松、细致D.可见核仁E.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有时可见假核仁8.正常淋巴细胞系统原始淋巴细胞胞体直径是A.10~16μmB.10~18μmC.10~15μmE.10~22μm9.浆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圆形或椭圆形,胞质量多,呈深蓝色或火焰状B.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量多,有泡沫感C.胞质量多,呈深蓝色、透明D.原始浆细胞无核仁E.幼浆细胞核染色质呈深紫红色,比原浆细胞细致10.正常原始巨核细胞胞体直径是A.40~50μmB.30~50μmC.15~30μmD.18~20μmE.15~25μm11.正常血小板直径是A.3~6μmB.2~4μmC.4~8μmD.2~6μmE.2~8μm12.下列关于中性晚幼粒细胞形态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胞体直径10~15μmB.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充满非特异性颗粒C.胞核的凹陷程度与假设核直径之比<1/2D.核染色质粗,呈小块状,不出现副染色质E.细胞核常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S形等13.关于原始红细胞形态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为红细胞系最大型,细胞边缘常无瘤状突起B.胞质少,呈深蓝色、透明C.胞质中无颗粒D.核染色质比原粒细胞细E.胞核圆形,偏于一侧14.正常浆细胞系统原始浆细胞胞体直径是A.15~25μmC.20~30μmD.16~20μmE.13~18μm15.骨髓穿刺禁忌证是A.外周血出现原始细胞、幼稚细胞B.血象有变化C.血友病D.不明原因骨痛E.肝、脾大,淋巴结肿大16.骨髓增生极度低下最常见的疾病是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B.多发性骨髓瘤C.再生障碍性贫血D.白血病E.脾功能亢进17.正常骨髓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应占骨髓有核细胞的A.<8%B.<7%C.<5%D.<6%E.<4%18.骨髓象中粒红比值减低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溶血性贫血19.判断骨髓增生程度时,应根据骨髓A.有核红细胞与粒细胞之比B.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红细胞之比C.成熟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D.成熟红细胞与粒细胞之比E.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20.下列关于骨髓涂片叙述正确的是A.骨髓涂片制成后,可用火烤干B.载玻片要洁净,可用手指触摸玻片面C.涂片可保存很长时间再染色,细胞仍饱满、颜色鲜艳D.染色时间长短与气温、染料的质量及配制的浓度有关E.骨髓涂片标本可加入抗凝刑,不影响细胞形态21.骨髓呈特异性变化,临床表现与细胞学特征都典型者(如各种白血病),诊断意见应填A.肯定性诊断B.支持性诊断C.可疑性诊断D.排除性诊断E.描述骨髓象特征22.常用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结果的部位是A.细胞表面B.细胞膜上C.细胞质内D.细胞核中E.以上都不是23.下列哪项不符合苏丹黑(SBB)染色A.SBB的临床意义与过氧化物酶(POX)基本相似B.SBB与POX的反应原理相同C.SBB与POX的反应强度基本相同D.SBB染色敏感性高于mx染色E.POX染色特异性高于SBB染色24.下列血细胞中过氧化物酶染色(POX)阳性反应最强的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25.下列哪项叙述不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NAP活性A.慢性期积分明显下降B.慢性期积分明显下降甚至于零分C.加速期积分可轻度下降D.加速期积分可增加E.急变期积分可增加26.对红血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的细胞化学染色是A.糖原染色B.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NaF抑制试验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D.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E.过氧化物酶染色27.关于NAP积分下列哪项正确A.再生障碍性贫血NAP积分增高B.多发性骨髓瘤NAP积分常降低C.恶性组织细胞病NAP积分常增高D.骨髓转移癌时NAP积分常降低E.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NAP积分常降低28.判断体内铁贮存量最敏感的指标是A.可溶转铁蛋白受体B.转铁蛋白饱和度C.铁结合力D.铁蛋白E.转铁蛋白29.诊断缺铁的重要指标之一是A.骨髓可染铁消失B.转铁蛋白C.铁结合力D.血清铁E.铁饱和度30.人体缺铁时,最早表现的是A.FEP增高B.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C.血清铁降低D.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E.血清铁蛋白降低31.缺铁性贫血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要点是A.血清总铁结合力B.骨髓铁染色C.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D.血清铁E.MCW、MCH、MCHC测定32.估计体内骨髓铁贮存状态最敏感的指标是A.血清铁蛋白B.血清铁C.总铁结合力D.转铁蛋白饱和度E.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33.女性,30岁,头昏、乏力半年,面色苍白。
检验:红细胞2.8×1012/L,血红蛋白62g/L,MCV 70fl,MCH 23pg,MCHC 0.28,网织红细胞1.5%,血涂片示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105pmol/L。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血清铁蛋白11μg/L,血清叶酸7.1nmol/L,血清维生素B12A.缺铁性贫血B.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34.血清铁增高、铁饱和度增高、总铁结合力减低、铁蛋白增高见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慢性感染性贫血35.男性,45岁,3年前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近一年来渐感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
外周血检验:红细胞1.4×1012/L,血红蛋白55g/L,白细胞3.1×109/L,血小板65×109/L,网织红细胞0.10%,MCV 129fl,MCH 36pg,MCHC 34%,最可能的诊断是A.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骨髓病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36.男性,17岁,头昏乏力一年。
检验:红细胞2.2×1012/L,血红蛋白80g/L,MCV 120fl,MCH 41pg。
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行骨髓检查,下列哪项不符合该病的骨髓象改变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占40%B.过碘酸-雪夫反应幼红细胞阳性C.粒系常见巨杆状核及巨晚幼粒,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D.亚铁氰化钾染色示骨髓外铁增加E.巨核细胞数正常,可见核分叶过多现象37.网织红细胞18%,可除外下列哪种贫血A.再生障碍性贫血B.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C.不稳定血红蛋白病D.G-6-PD酶缺乏症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38.再障患者骨髓病理组织学检验发现造血细胞减少,尤其是A.巨大原始红细胞B.巨大早幼粒细胞C.巨大血小板D.巨核细胞E.以上都不正确39.男性,15岁,头昏乏力,牙龈出血半年。
体检: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淤点,肝、脾、淋巴结不肿大。
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列何项最有助于该病的诊断A.周围全血细胞减少B.网织红细胞计数减低C.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D.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E.骨髓细胞培养集落生长能力降低40.女性,31岁,面色苍白,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半年。
检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15×109/L;分别在髂前上棘及髂后上棘进行骨髓穿刺,均有混血,胸骨柄穿刺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以晚幼红细胞及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全片未见巨核细胞。
最可能的诊断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骨髓纤维化C.白细胞不增多性贫血D.SLEE.巨幼细胞性贫血41.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检查不可能出现的改变是A.骨髓增生活跃B.巨核细胞减少C.粒红比例降低D.粒细胞系统成熟停滞于早期阶段E.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及网状细胞增多42.下列叙述哪项符合溶血性贫血A.缺乏造血物质引起B.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C.缺乏集落刺激因子D.合成异常血红蛋白E.红细胞存活期缩短,破坏增加43.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最常见于A.缺铁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白血病D.巨幼细胞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44.溶血性贫血在溶血发作期,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在A.0.5%~1.5%B.1.6%~2.5%C.2.6%~3.5%D.3.6%~4.5%E.5.0%~20.0%45.诊断急性血管内溶血最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是A.黄疸B.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C.红细胞减少D.尿胆原增加E.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46.女性,25岁,头昏乏力2周,皮肤黄染,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2cm;血红蛋白66g/L,网织红细胞11%。
初步诊断为溶血性贫血。
下列哪项试验是诊断的直接证据A.网织红细胞升高常>5%B.骨髓红系明显增生>50%C.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D.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阴性E.红细胞寿命缩短47.Rous试验正确的是A.Rous试验提示急性血管内溶血B.阳性结果只能持续几天C.PNH为阴性D.尿中有铁排出E.溶血初期可检出含铁血黄素48.脾切除对以下哪种溶血性贫血治疗最好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PNH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D.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E.红细胞G-6-PD缺乏症49.男性,34岁,头晕、乏力2年余,加重伴皮肤黄染1个月。
检验: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3.0×109/L,血小板48×109/L,网织红细胞20%;尿胆红素(-),尿胆原1︰320(+),尿含铁血黄素阳性,血清铁蛋白12μg/L;骨髓检查示增生活跃,红系占53%,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缺铁性贫血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PNH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PK酶缺乏症50.对于PNH的诊断,哪项辅助检查最具确诊价值A.骨髓铁染色B.糖水试验C.血清游离血红蛋白测定D.Ham试验E.Coombs试验51.下列哪项不符合G-6-PD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A.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还原率下降B.红细胞组织化学洗脱试验空影细胞大于30%C.自溶试验轻度增加,并能被葡萄糖纠正D.氰化物-抗坏血酸试验阳性E.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52.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A .G-6-PD 缺乏症B .PNHC .PK 酶缺乏症D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E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3.成人以后血红蛋白占绝大多数的是A .HbAB .HbA 2C .HbFD .HbHE .Hb Gower54.胎儿时期血红蛋白存在的主要形式是A .HbFB .HbA 2C .HbAD .HbHE .Hb Portland55.正常成人有的珠蛋白肽链是A .α4β2B .α2β2C .γ4D .α2γ2E .β456.患儿,男,4岁,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 为70g/L ,HbF 为10%,HbA 为5%,可初步诊断为A .缺铁性贫血B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C .巨幼细胞性贫血D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 .慢性系统性疾病贫血57.男性,15岁,贫血貌,无自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