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就要引导他们从小就了解科学概念、科学技能以及科学的态度和

价值,并了解社会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

的需要。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

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学生。从小启迪孩子们的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

的兴趣,引导他们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

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科学教育活动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动植物、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等。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的概念也是模糊的,所以我们应结

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认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知道各种用品的使用价值。如:有趣的吸铁石,天上的彩虹,各种各样的纽扣等都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对于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给学生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

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学生通过

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在愉快中学科学,效果更佳。例如:在认识“沉与浮”活动中,我和学生寻找许多尝试沉浮的材料,先让他们试一试哪些材料要沉?哪些能浮起?再想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能沉下去。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

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也好。

三、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作为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提高

学习兴趣和科学运用能力

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在上《空气》的主题活动时,引导孩子找空气,我为孩子们投放

了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导孩子用塑料袋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

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觉气流的冲击力。提供充分的材料,就

为每个孩子创设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在探索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

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有助于培养学生“我能做、我会做”的积极态度。

四、注重启发性,理清思路,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杠杆》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理清思路的:刚才大家都做了用杠杆撬重物的实验,大家有什么感觉?生:我轻而易举地把我提不动的重物撬起来了。师:大家再做撬砖块

的实验,要求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用小拇指用力压杠杆,你有什么感觉?生:

支点向力点方向移动时,感到吃力;支点向重点方向移动时,感到省力。师:使用杠杆,在

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你能准确地说清楚吗?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吗?弄清这些

问题,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生:用杠杆来做实验。

通过引导,学生理清了实验思路,明确了实验目的。实验怎么做?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科

学方法的训练,通过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

得到了培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得到了磨练。

五、适时的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对孩子的求异行为应加以鼓励,不要横加指责,不要过多地限制,以免学生产生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

的表扬一般是口头表扬,动作、眼神暗示等,现在我们还可以在课件中设计表扬环节,如孩

子答对某个问题后,电脑中出现五角星、小红花、红旗等表扬的画面,还可以加上你真棒、

太好了等语音,这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定,电脑中的表扬对学生是一种新的刺激,很

有激励作用。

六、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事实,总结科学原理

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收集事实,通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思考和分析,发现和

认识规律。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到足够的感性认识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产生的想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辨别是非、形成共识、得出正确的

结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形成科学概念。如学习《跷跷板》一课时,学生通

过实验,得到一组实验数据。教师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到本质的揭示:支点到重点的距离与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物重与用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物重与用力的这种关

系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分析,水到渠成地得出了杠杆平衡的规律。

七、大胆放手,体现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自主探究能力

实验课重在学生自主地操作活动,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探索知识、领悟科学的真谛,这

就要求教师放手,不“放”何来自主?学生的知识、能力、对学习的情感态度,都是通过他们

亲身卷入实践活动才能形成的。

总之,只要我们按照创新发明的客观规律,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

望和创新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利用各种内、外部条件,

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