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第2章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优化与节能技术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优化与节能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7ec23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a.png)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优化与节能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紧缺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优化与节能技术是提高新能源汽车性能和推动其市场普及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优化与节能技术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动力系统优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优化是实现高效能量转换和提升整车性能的关键步骤。
主要包括电动机技术的改进、电池系统的优化以及能量管理系统的完善。
1. 电动机技术改进电动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装置,其效率和性能对整车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通过提高电动机的效率、降低损耗和提升动力响应速度,可以实现动力系统的优化。
例如,采用高效磁钢材料和减少铜损耗的电机设计,可提高动力转换效率。
2. 电池系统优化电池系统是新能源汽车动力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延长电池寿命,需要对电池材料、结构和管理系统进行优化。
研发更为先进的电池材料,如锂电池和固态电池,可以提高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
同时,建立智能化电池管理系统,合理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可以提升电池的寿命和稳定性。
3. 能量管理系统完善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是整个动力系统的大脑,通过智能化控制和协调各个子系统的运行,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
通过优化能量管理算法和控制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减少能量损耗。
例如,采用智能预测控制策略,根据驾驶条件和路线规划,合理分配动力输出和能量回收,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二、节能技术应用除了动力系统的优化,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技术应用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排放的关键。
主要包括车身轻量化技术、动力总成能量回收利用以及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等。
1. 车身轻量化技术采用轻量化材料和优化设计,降低车身重量是提高新能源汽车能效的重要手段。
例如,使用高强度钢材、铝合金和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可以减轻车身质量,并优化车身结构,提高整车刚度和安全性。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90591e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6.png)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一章前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极大便利,然而,同时也伴随着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这些都给人类及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汽车工业开始着手研究和应用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
第二章汽车节能技术1. 常见的汽车节能技术目前,汽车节能技术已有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1)燃油供应技术:采用先进的节油技术,如缸内直喷、柴油共轨喷射等,可以有效提高燃油利用率;(2)热利用技术:如启停技术、能量回收技术等,可以减少油耗;(3)轻量化技术: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如铝、碳纤维等,达到减轻车身重量、降低油耗的效果;(4)先进的车轮传动技术:如双离合器变速器、CVT无级变速器等,可以通过优化传动系统,提高发动机功率输出效率。
2. 新兴的节能技术(1)液化天然气(LNG)技术:LNG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汽油、柴油燃料,具有燃烧效率高、清洁环保等特点,可以作为替代燃料在汽车上使用;(2)燃料电池技术: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实现汽车的动力驱动,其优点是不产生污染,能源利用率高,但目前仍面临成本高、稳定性差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第三章汽车环保技术1. 常见的汽车环保技术(1)废气排放技术:主要针对汽车废气排放问题,开发了如三元催化器、SCR排放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来限制尾气排放含量;(2)零排放技术:指完全不排放有害物质的车辆,如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3)低能耗技术:如LED车灯、高效空调等技术手段,可以减少汽车的能源消耗;(4)汽车废物回收技术:如废旧车辆回收、废旧轮胎处理等技术,可以减少污染环境。
第四章汽车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1. 国内汽车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状况目前,中国的汽车企业也开始逐渐关注汽车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企业都在逐步推行新能源汽车,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
同时,一些具有技术优势的国内汽车企业也开始加强与国际汽车企业的技术合作,引进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初中汽车相关课程设计
![初中汽车相关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b2f42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1.png)
初中汽车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汽车主要部件的功能。
2. 使学生理解汽车发展历程,了解新能源汽车及其优点。
3. 帮助学生掌握汽车安全知识和节能环保理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汽车故障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技能。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找汽车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科技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观念。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技术,树立绿色出行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汽车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阶段,对汽车相关课程具有较高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展历程:介绍汽车的历史,从第一辆汽车的诞生到现代汽车的发展,强调我国汽车工业的进步。
2. 汽车基本结构:讲解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新能源汽车:介绍新能源汽车的种类(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及其优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4. 汽车安全知识:讲解汽车安全设备(如安全带、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等)的作用,以及日常驾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5. 汽车节能环保:探讨汽车节能技术,如发动机排放控制、轻量化设计等;介绍环保政策,倡导绿色出行。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汽车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第二课时:汽车基本结构第三课时:汽车安全知识第四课时:汽车节能环保教材章节:第一章:汽车概述第二章:汽车结构与原理第三章:新能源汽车及其优点第四章:汽车安全与节能环保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五章 汽车安全与节能环保技术
![第五章 汽车安全与节能环保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f124a2cbcd126fff7050bae.png)
乘员头颈保护系统 智能行人保护系统
人为安全隐患
5.1 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技术 被动安全技术 被动安全技术用于减轻事故发生后对人体的伤害。 预紧式安全带 智能安全气囊
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会首先拉紧安 全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安全带防止乘员身 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智能安全气囊:在普通性的基础上增加传感器,以探测出座椅 上的乘员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系好的安全带以及所处的位 置是怎样的高度,通过这些数据,来控制安全气囊的膨胀。
乘员头颈保护系统:当轿车受到后部的撞击时,头颈保护系统会迅速 充气膨胀起来,整个靠背都会随乘坐者一起后倾 ,乘坐者的整个背 部与靠背安稳地贴近在一起,最大限度地降低头部向后甩的力量,同 时座骑的椅背和头枕头会向后水平移动,使身体的上部和头部得到轻 柔、均衡地支撑与保护,以减轻脊椎以及颈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并防 止头部后甩所带来的伤害。 智能行人保护系统:首先由传感器检测车与行人发生的碰撞,然后再由 执行器引发包会措施,如抬高发动机罩。
乘员头颈保护系统 智能行人保护系统
人为安全隐患
5.1 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技术 被动安全技术 被动安全技术用于减轻事故发生后对人体的伤害。 预紧式安全带 智能安全气囊
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会首先拉紧安 全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安全带防止乘员身 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智能安全气囊:在普通性的基础上增加传感器,以探测出座椅 上的乘员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系好的安全带以及所处的位 置是怎样的高度,通过这些数据,来控制安全气囊的膨胀。
(2)汽油缸内直喷技术
可以使空气和燃料的比例达到理想的状态,其优 点是安装三效催化器之后,尾气中的CO 、HC和NOx 转化效率可以到达98%以上,能够满足严格的排放法 规要求。
车辆节能环保制度
![车辆节能环保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74dc85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a.png)
车辆节能环保制度篇一:车辆、节能减排制度车辆、运输节能减排管理制度为加强车辆、运输管理,优化工作流程环节,减少费用成本,增效节支,切实将各项能源、损耗、费用降低到最低点,特制定本规则。
1.加强对车辆行驶里程和油耗的核算统计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在车辆出厂标准的油耗范围之内。
2.注重驾驶员技能提高,不得有野蛮操作车辆机件行为,有预见性的提前处理道路突发情况,遇有路口红灯,提前合理运用和放置油门。
3.爱护所驾车辆,按时保养、及时维修,不开故障车,不带病行车。
确保小问题、小故障处理在萌芽状态之中。
4.经常与汽车修理厂家沟通联络,车辆发生故障和机件自然损坏的,能修理恢复的尽量以修为主,确需更换材料的须经车管人员确认方能更换。
5.驾驶员必须遵守国家交通法规,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确保车辆、人员、商品毫发无损。
6.熟悉了解送货客户地点,合理安排人员、车辆的搭配,优化线路运行流程,减少车辆往返趟数。
7.严格按照要求装卸货物,搬运商品轻拿轻放,做到车辆不超载、商品摆放不倒置,存放牢固,严防因车辆颠簸损坏商品。
8.车辆回场清洗时,要适时开、关水源,防止自来水满溢,清洗完毕后要及时关闭水源、机械电源,以降低能源损耗,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运输部2010-11-8篇二:汽车客运公司节能减排制度完整版渭运集团韩城客运公司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目录1、节能减排领导小组----------------------------- 22、做好节能宣传工作----------------------------- 23、加强节能督导检查----------------------------- 24、节能减排统计制度----------------------------- 25、节能减排学习教育、培训制度------------------- 26、节能减排考核与奖惩制度----------------------- 37、节能减排的分类管理--------------------------- 3 ①加强用电管理 3 ②加强用水管理 4 ③加强燃油管理 4 ④加强办公用品管理 4 ⑤加强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 48、节能减排措施69、节能减排统计报告制度710、驾驶员节能操作规范8①驾驶员节能减排操作规程8 ②车辆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9 ③车辆在傍山险路条件下使用时应注意1011、节能减排工作规划1212、节能减排技改措施14 ①燃油消耗统计考核体系14 ②GPS管理系统14 ③G-BOS智慧运营系统151渭运集团韩城客运公司节能减排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搞好节能减排工作,依据上级主管机关和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汽车的轻量化技术与节能环保
![汽车的轻量化技术与节能环保](https://img.taocdn.com/s3/m/77f5fe16fad6195f312ba60b.png)
热 冲压 成 形技 术是 将 钢 板 加 热是 指在 车 身开发 阶段 应 用C × A 一 体 化技 术 ,用 数值 模 拟技 术代 替 实车 试验 ,对 车身 进 行 静 刚度 、振 动 、疲 劳和 碰撞 等结 构 性能 分析 ,得 到
■ 上海汽 车集 团股份 有 限公司新 能源汽 车事业 部 冯 奇 范 军锋 王 斌 凌 天钧
1 前 言
随着我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不断攀升 ,我 国汽车
2 汽车的轻量化技术
汽 车 轻量 化 技 术 是 实 现节 能 环 保 目标 的重 要 途
的能源消耗和有害排放逐年递增。在 日 益短缺 的能源状
国峰 Ⅲ
落料 激 光焊接
应 用轻 量 化 热成 形技 术 的 车 身 零部 件 有前 、后 保 险 杠 、A 、B 、 中通 道 、前 门防撞 梁 、防撞杆 等 。 柱 柱
整体 成形
图1 传统 工艺 和 激光 拼焊 对 比
目前 ,在 汽 车 上 的 应 用 主要 有 前/ 车 门内板 、 后 前/ 纵 梁 、侧 围 、底板 、 车 门 内侧 的AI / 后 B C立柱 、 轮 罩 、尾 门 内板 以及车 身等 。
保 证 复 杂 零 件 的成 形 ; b. 适 当 降低 零 件 的厚 度 , 可
I 二 ) Ⅲ 呤 i ■ —I l lI 『 酬 耋 鞠 一矗
藩料 个体 成形 焊接
有 效 减 轻零 件 质量 ; C. 具有 高 的尺 寸精度 ; d 降低 压 机 的吨 位 e. 能够 提 高 整 车 的碰 撞 性 能 。 目前 ,
21 轻量 化环保 材料 .
随着汽车轻量化需求 ,新环保材 料 ( 材料本身具有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96c75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e.png)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然而,汽车的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汽车节能技术汽车节能技术是指通过改进发动机、车身结构、轮胎和传动系统等方面,减少汽车的能源消耗,降低汽车的排放量,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1. 发动机技术发动机是汽车最主要的能源消耗部件。
因此,改进发动机技术是实现汽车节能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发动机技术有以下几种:(1)缸内直喷技术缸内直喷技术是一种将燃油直接喷入汽缸内部进行燃烧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喷油器喷油方式,缸内直喷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间,从而提高燃油利用率,减少排放量。
(2)缸内混合式技术缸内混合式技术是一种将空气和燃油混合后再注入汽缸进行燃烧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汽油发动机,缸内混合式技术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和排放量。
(3)电动化技术电动化技术是指将电动机和电池等电力设备应用于汽车中。
相比传统的内燃机发动机,电动汽车可以实现零排放,从而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2. 车身结构技术车身结构技术是指通过改进汽车的外形设计和材料选择等方面,减少汽车的空气阻力和重量,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1)轻量化材料轻量化材料是指具有较高强度、较低密度的材料。
应用轻量化材料可以减轻汽车的重量,降低空气阻力,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2)空气动力学设计空气动力学设计是指通过改进汽车外形设计、减小空气阻力系数等方面,降低汽车的空气阻力,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3. 轮胎技术轮胎是汽车最主要的摩擦部件之一。
因此,改进轮胎技术也是实现汽车节能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轮胎技术有以下几种:(1)低滚动阻力轮胎低滚动阻力轮胎是指具有较低滚动阻力系数的轮胎。
应用低滚动阻力轮胎可以降低摩擦阻力,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2)宽胎设计宽胎设计是指采用较宽的轮胎。
相比较窄的轮胎,宽胎可以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从而降低燃油消耗量。
创维电动汽车说明书
![创维电动汽车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b02531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1.png)
创维电动汽车说明书第一章:产品概述1.1产品简介创维电动汽车是一款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
它采用最先进的电动技术和设计理念,具备出色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质。
本说明书将为您详细介绍创维电动汽车的各项功能、使用方法以及常见问题解答,帮助您充分了解和使用该产品。
1.2主要特点(1)环保节能:创维电动汽车采用电能作为能源,不产生尾气排放,对环境友好,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2)安全可靠:创维电动汽车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和质量控制,具备稳定可靠的性能,在行驶过程中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
(3)智能科技:创维电动汽车配备智能化系统,包括智能导航、智能巡航等功能,提升驾驶体验。
(4)舒适乘坐:创维电动汽车采用人性化设计,提供宽敞舒适的座椅空间,为乘客带来愉悦的驾乘体验。
(5)便捷维护:创维电动汽车的维护保养简便易行,用户可以根据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操作。
第二章:功能使用2.1充电方式创维电动汽车支持多种充电方式,包括普通家用电源、专业充电桩等,建议用户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正确的充电操作。
2.2驾驶操作创维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驾驶方式类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用户需在开始使用之前熟悉各项驾驶功能的操作,以确保安全行驶。
2.3智能系统使用创维电动汽车配备智能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或语音控制等方式进行操作,享受智能化的驾驶体验。
本章将详细介绍各项智能功能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常见问题解答3.1如何查看电量?创维电动汽车在仪表盘上设有电池电量显示器,用户可通过查看仪表盘上的指示灯或显示屏来了解电量情况。
3.2充电时间和里程数有关系吗?是的,充电时间与所能行驶的里程数有一定关系。
一般来说,充电时间越长,可行驶的里程数越远。
3.3如何确保充电安全?用户在使用充电设备时,应注意选择具备安全认证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操作,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3.4如何进行维护保养?创维电动汽车的维护保养相对简便,用户只需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常规检查和清洁,定期更换部分易损件,即可保证汽车的正常使用。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76793292f60ddccda38a044.png)
i it g l
透 顽
由于汽车燃油消耗 的不 断增加和汽车排放 问题的加尉 . 汽车节油和环 保 问题 日益 突出 , 面对 有限的石 油资j 曛和国家 能源战 略酒 到的威胁 与携 战. 汽车节 能与环保 技术 已成为汽车 技术领域 的研发 热点 .
进 口国。
和燃料电池汽车已进行商业示范;
( 液 压混合 动 力汽车 实现 商业 3)
化; ( 锂电池、 4) 超级 电容 和 电容 电
采速 度仅 可供 开采4 年 。 1 再次 , 国 石油 的对9 高依 存度 我 1 、 已威胁到 国家安全 。 我国 自1 9 年成 93 为石 油净 进 1 , 3国 石油 进 口量和 比例 逐 年上 升 , 外依 存度 的增 大使 得石 对 油供应 安全 问题 凸现 。 0 3 , 2 0 年 我国
大气质量特 别是城市大气 质量形成 了 严 重威 胁。 此外噪 声问题 、 电磁 兼容等 问题也 已经不容 忽视 。 据统计 表 明, 我 国大城市6 %的一氧化 碳 、 0 0 5 %的氦 氧 化 物和 3 0%的碳 氢 化合 物 污染 来
首先 , 汽车 交通 运输 工具 消耗 了
大量宝贵的不可再生 石化资源。 有资料
发 展 现 状
目前 . 汽车节 能与环保 技术 主要
有 两条路 线 : 条是针 对传统车 辆围 一
单 位燃 料的行驶 罩程 汽车环保 广义
上 讲是 指减少汽车 生产 、 用和报废 使 过 程 中对人和环境 的污 染 们这里 我 所 讲的汽车环保 主要 指使用过程中汽 车 排出的尾气和车辆 产生的噪声对环
2000多 万t 石 油 对 9 依 存 度达 到 , 、 1
汽 车 节 能 的必 要 性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924d3e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4.png)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对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探讨,从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发展历程为了适应环保要求和能源紧缺的现状,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
1.1 传统节能技术传统的汽车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发动机优化、车身轻量化和空气动力学设计等方面。
发动机优化主要通过提高热效率和燃烧效率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车身轻量化则通过采用高强度材料和结构优化来减轻整车重量,降低能耗。
空气动力学设计则通过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减少风阻,提高燃油经济性。
1.2 新能源技术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节能与环保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这些车辆利用电能或氢能代替传统燃油,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目的,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有效缓解了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
二、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创新。
2.1 混合动力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是传统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结合,通过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协同工作,实现能量回收和再利用,提高燃油利用率,降低尾气排放。
混合动力汽车既能满足长途行驶的需求,又能在城市环境下实现零排放,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的热点技术之一。
2.2 轻量化技术轻量化技术是指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和新工艺等手段来减轻汽车整车重量,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轻量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汽车的能耗,提高燃油经济性,并减少尾气排放。
例如,采用铝合金替代钢材,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金属材料,都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的自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 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技术等,实现对汽车系统的智能控制与管理。
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精确监测和控制汽车的能耗和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适应性。
例如,智能驾驶技术可通过智能导航和自动驾驶系统,优化车辆行驶路线,减少能耗和排放。
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手册
![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cff3f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4.png)
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手册第一章:概述 (3)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3)1.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3)1.2.1 纯电动汽车(BEV) (3)1.2.2 混合动力汽车(HEV) (3)1.2.3 燃料电池汽车(FCEV) (3)1.2.4 其他新能源汽车 (3)第二章:新能源汽车选购指南 (4)2.1 车型选择 (4)2.2 电池类型选择 (4)2.3 续航里程与充电设施 (4)第三章:新能源汽车使用技巧 (5)3.1 驾驶技巧 (5)3.2 节能减排 (5)3.3 保养与维护 (6)第四章:充电设施与充电方法 (6)4.1 充电设施介绍 (6)4.2 充电方法与步骤 (7)4.3 充电安全注意事项 (7)第五章: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 (8)5.1 常规保养项目 (8)5.2 电池维护 (8)5.3 轮胎与制动系统 (8)第六章: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处理 (9)6.1 故障诊断方法 (9)6.1.1 视觉检查 (9)6.1.2 仪器检测 (9)6.1.3 故障树分析 (9)6.1.4 实验验证 (9)6.2 常见故障处理 (9)6.2.1 电池故障 (9)6.2.2 电机故障 (10)6.2.3 控制器故障 (10)6.3 紧急情况应对 (10)6.3.1 车辆无法启动 (10)6.3.2 行驶中突然断电 (10)6.3.3 紧急制动 (10)6.3.4 车辆自燃 (10)第七章: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 (10)7.1 安全驾驶技巧 (10)7.1.1 起步与加速 (11)7.1.3 转向与车道保持 (11)7.2 应急处理 (11)7.2.1 车辆故障 (11)7.2.2 突发情况 (11)7.2.3 火灾处理 (11)7.3 驾驶员素质要求 (11)7.3.1 遵守交通规则 (12)7.3.2 良好的心理素质 (12)7.3.3 熟练掌握驾驶技能 (12)7.3.4 定期参加培训与考核 (12)7.3.5 保持车辆良好状态 (12)第八章:新能源汽车环保与节能 (12)8.1 节能减排政策 (12)8.2 环保驾驶习惯 (12)8.3 节能技术介绍 (13)第九章:新能源汽车保险与理赔 (13)9.1 保险种类 (13)9.1.1 车辆损失保险 (13)9.1.2 第三者责任保险 (13)9.1.3 全车盗抢险 (13)9.1.4 玻璃单独破碎险 (13)9.1.5 自燃损失险 (13)9.1.6 车身划痕险 (14)9.1.7 发动机涉水损失险 (14)9.2 理赔流程 (14)9.2.1 报案 (14)9.2.2 现场处理 (14)9.2.3 提交理赔材料 (14)9.2.4 保险公司审核 (14)9.2.5 赔款支付 (14)9.3 注意事项 (14)9.3.1 保险合同签订 (14)9.3.2 保险费用支付 (14)9.3.3 处理 (14)9.3.4 维修选择 (14)9.3.5 保险合同变更 (15)第十章: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15)10.1 技术发展趋势 (15)10.1.1 动力电池技术 (15)10.1.2 驱动电机技术 (15)10.1.3 充电技术 (15)10.2 市场前景 (15)10.2.1 市场规模 (15)10.2.3 市场竞争 (16)10.3 政策环境 (16)10.3.1 政策支持 (16)10.3.2 法律法规 (16)10.3.3 国际合作 (16),第一章:概述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传统能源作为动力来源,或采用新型车载能源转换装置,以替代或部分替代传统内燃机动力系统的一种汽车。
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实施细则
![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9e06c13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3.png)
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实施细则第一章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概述 (3)1.1 研发背景与意义 (3)1.1.1 研发背景 (3)1.1.2 研发意义 (3)1.1.3 研发目标 (4)1.1.4 研发任务 (4)第二章节能技术研发 (4)1.1.5 高效能源转换技术 (4)1.1.6 余热利用技术 (5)1.1.7 电机与电器节能技术 (5)1.1.8 技术成熟度评估 (5)1.1.9 经济性评估 (5)1.1.10 环境效益评估 (6)1.1.11 试验研究 (6)1.1.12 示范项目 (6)1.1.13 推广应用 (6)第三章环保技术研发 (6)1.1.14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7)1.1.15 水污染防治技术 (7)1.1.16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7)1.1.17 噪声污染防治技术 (7)1.1.18 技术成熟度评估 (8)1.1.19 技术经济性评估 (8)1.1.20 环境影响评估 (8)1.1.21 技术筛选与优化 (8)1.1.22 试验基地建设 (8)1.1.23 试验方案设计 (8)1.1.24 试验过程监控 (8)1.1.25 技术成果推广 (8)第四章节能环保技术集成 (8)1.1 系统性原则 (9)1.2 协同性原则 (9)1.3 创新性原则 (9)1.4 可持续性原则 (9)1.5 实用性原则 (9)2.1 高炉热风炉系统节能环保技术集成 (9)2.2 钢铁烟尘资源化清洁利用技术集成 (9)2.3 气膜结构全封闭煤仓技术集成 (10)2.4 集成一体式智能光储充电站技术集成 (10)第五章研发项目管理 (10)2.4.1 项目申报 (10)2.4.3 项目实施 (11)2.4.4 项目监管 (11)2.4.5 项目验收 (11)2.4.6 项目评价 (12)第六章节能环保技术标准制定 (12)2.4.7 标准制定的意义 (12)2.4.8 标准制定流程 (12)2.4.9 标准实施的措施 (13)2.4.10 标准监督的措施 (13)第七章节能环保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13)2.4.11 培养目标 (13)2.4.12 培养措施 (13)2.4.13 人才引进 (13)2.4.14 人才选拔 (14)2.4.15 人才培训 (14)2.4.16 人才激励 (14)第八章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14)2.4.17 平台建设目标 (14)2.4.18 平台建设原则 (15)2.4.19 平台建设内容 (15)2.4.20 组织架构 (15)2.4.21 运行机制 (15)2.4.22 管理制度 (15)2.4.23 平台服务内容 (16)2.4.24 成果转化途径 (16)第九章节能环保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 (16)2.4.25 国际合作政策背景 (16)2.4.26 国际合作策略 (16)2.4.27 国际合作项目实施 (16)2.4.28 国际合作项目管理 (17)2.4.29 技术交流与合作成果 (17)2.4.30 人才培养与合作成果 (17)2.4.31 政策与合作成果 (17)第十章节能环保技术成果转化 (17)2.4.32 成果转化机制 (18)2.4.33 成果转化政策 (18)2.4.34 成果筛选 (18)2.4.35 项目申报 (19)2.4.36 实施与监督 (19)2.4.37 项目背景 (19)2.4.38 成果转化过程 (19)第十一章节能环保技术研发资金管理 (19)2.4.39 资金来源 (20)2.4.41 资金使用 (20)2.4.42 资金监管 (20)2.4.43 评价指标 (21)2.4.44 评价方法 (21)第十二章节能环保技术研发评估与奖励 (21)2.4.45 技术指标 (21)2.4.46 经济指标 (21)2.4.47 社会效益指标 (21)2.4.48 评估流程 (22)2.4.49 评估方法 (22)2.4.50 奖励政策 (22)2.4.51 实施措施 (22)第一章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概述1.1 研发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9855ec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1.png)
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第1章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概述 (4)1.1 能源节约的重要性 (4)1.2 环境保护的意义 (4)1.3 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第2章能源管理体系 (5)2.1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5)2.2 能源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5)2.3 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第3章节能技术 (5)3.1 工业节能技术 (5)3.2 建筑节能技术 (5)3.3 交通运输节能技术 (5)3.4 公共机构与生活节能技术 (5)第4章清洁能源利用 (5)4.1 太阳能利用技术 (5)4.2 风能利用技术 (5)4.3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5)4.4 地热能利用技术 (5)第5章环境影响评价 (5)5.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 (5)5.2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5)5.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5)第6章污染防治技术 (5)6.1 废水处理技术 (5)6.2 废气处理技术 (5)6.3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5)6.4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5)第7章生态保护与修复 (5)7.1 生态系统保护 (5)7.2 生态修复技术 (5)7.3 生态补偿机制 (5)第8章环境监测与管理 (5)8.1 环境监测技术 (5)8.2 环境监测网络 (6)8.3 环境信息管理系统 (6)第9章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6)9.1 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6)9.2 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6)9.3 国际环保法律法规 (6)第10章环保产业与发展 (6)10.1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6)10.2 环保产业政策与支持措施 (6)10.3 环保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6)第11章绿色低碳发展 (6)11.1 绿色生活方式 (6)11.2 低碳经济发展 (6)11.3 碳排放权交易 (6)第12章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6)12.1 环保宣传教育 (6)12.2 公众参与环保 (6)12.3 企业环保社会责任与实践 (6)第1章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概述 (6)1.1 能源节约的重要性 (6)1.2 环境保护的意义 (6)1.3 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7)第2章能源管理体系 (7)2.1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7)2.2 能源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8)2.3 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8)第3章节能技术 (9)3.1 工业节能技术 (9)3.2 建筑节能技术 (9)3.3 交通运输节能技术 (10)3.4 公共机构与生活节能技术 (10)第4章清洁能源利用 (10)4.1 太阳能利用技术 (10)4.1.1 太阳能光伏发电 (10)4.1.2 太阳能热利用 (10)4.2 风能利用技术 (11)4.2.1 风力发电 (11)4.2.2 风力机械 (11)4.3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11)4.3.1 生物质燃烧 (11)4.3.2 生物质气化 (11)4.3.3 生物质液化 (11)4.4 地热能利用技术 (11)4.4.1 地热发电 (12)4.4.2 地热直接利用 (12)第5章环境影响评价 (12)5.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 (12)5.2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12)5.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13)第6章污染防治技术 (13)6.1 废水处理技术 (13)6.1.1 沉淀法:通过加入絮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絮状物,然后通过6.1.2 过滤法:利用过滤介质(如砂、活性炭等)对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溶解物进行截留。
汽车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汽车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568456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5.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提高公司环保意识,减少汽车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供应商、客户及合作伙伴。
第三条公司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保方针,努力实现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绿色服务。
第二章环保目标与原则第四条环保目标:1. 减少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2. 降低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3. 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4. 实现公司环保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第五条环保原则:1. 预防为主:在汽车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严格执行环保法规,预防环境污染;2. 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3. 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4. 资源化利用: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5.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环保管理体系,提高环保水平。
第三章环保管理职责第六条公司成立环保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环保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
第七条环保管理委员会下设环保办公室,负责日常环保工作。
第八条各部门、班组应明确环保职责,落实环保措施。
第九条员工应积极参与环保工作,遵守环保法规,共同营造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
第四章环保措施第十条生产环节:1.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2.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 加强设备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十一条销售环节:1. 推广节能、环保、低碳的汽车产品;2. 加强销售人员的环保培训,提高环保意识;3. 鼓励客户购买环保汽车,减少环境污染。
第十二条使用环节:1. 提供车辆保养、维修等售后服务,确保车辆排放达标;2. 开展车辆尾气排放检测,督促车主及时处理排放超标问题;3. 鼓励车主使用环保型润滑油、燃油等,减少环境污染。
第十三条废弃物处理:1. 建立废弃物分类收集、存放、处理制度;2. 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化利用率;3. 定期对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符合环保要求。
燃油供给系统教案
![燃油供给系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2eb19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f.png)
燃油供给系统教案第一章:燃油供给系统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燃油供给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2. 掌握燃油供给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介绍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燃油、喷射燃油、调节燃油量等。
2. 讲解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喷射器等。
3. 阐述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燃油的储存、输送、过滤和喷射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燃油供给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观燃油供给系统的实物展示。
3. 通过示例图和模型,讲解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第二章:燃油泵教学目标:1. 了解燃油泵的作用和类型。
2. 掌握燃油泵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
教学内容:1. 讲解燃油泵的主要功能,提供燃油的压力和流量。
2. 介绍燃油泵的类型,包括机械式燃油泵和电子式燃油泵。
3. 阐述燃油泵的工作原理,包括燃油泵的启动、运行和停止过程。
4. 讲解燃油泵的维护方法,包括清洁、检查和更换燃油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燃油泵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通过示例图和模型,讲解燃油泵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燃油泵的维护实践操作。
第三章:燃油滤清器教学目标:1. 了解燃油滤清器的作用和类型。
2. 掌握燃油滤清器的清洁和更换方法。
教学内容:1. 讲解燃油滤清器的主要功能,包括过滤燃油中的杂质和颗粒。
2. 介绍燃油滤清器的类型,包括纸质滤清器和合成材料滤清器。
3. 阐述燃油滤清器的清洁和更换方法,包括拆卸滤清器、清洗滤纸或滤网、安装滤清器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燃油滤清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通过示例图和模型,讲解燃油滤清器的类型和清洁更换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燃油滤清器的清洁更换实践操作。
第四章:燃油喷射器教学目标:1. 了解燃油喷射器的作用和类型。
2. 掌握燃油喷射器的调节和维护方法。
教学内容:1. 讲解燃油喷射器的主要功能,包括将燃油喷射到发动机燃烧室内。
汽车工程中的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
![汽车工程中的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f0ea4d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4.png)
汽车工程中的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汽车工程中的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是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能源紧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汽车工程界正不断寻找新的技术手段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深入探讨汽车工程中的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发动机燃烧技术的创新发动机是汽车最主要的动力装置,而节能与环保技术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便是对发动机燃烧技术的优化和创新。
目前,有多种技术正在被研究和采用,如直喷技术、增压技术、缸内直喷和外喷技术的组合等。
这些技术能够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实现更好的动力输出。
第三章:能源回收技术的应用能源回收技术是一种有效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和废气的方式,为汽车工程中的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带来重要的突破。
例如,采用排气废热再利用技术(EGHR)能够将废气中的热能回收,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并减少尾气排放。
另外,利用制动能量回收系统(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可以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供车辆再次加速使用。
第四章:轻量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汽车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因此,轻量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轻量化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等,可以降低汽车整体质量,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此外,采用智能设计和优化结构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汽车的轻量化水平。
第五章: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当前汽车工程界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具有较低尾气排放和较高能源利用率的代表,成为了汽车工程中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的热点。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中,锂电池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是两个主要的方向。
虽然这些技术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如续航里程、电池寿命等问题,但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新能源汽车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5e4fc8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7.png)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的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传统燃油汽车的节能技术传统燃油汽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提高燃油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
1、发动机技术的改进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燃油消耗。
目前,涡轮增压、直喷技术和可变气门正时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功率输出。
未来,发动机的轻量化设计、热管理技术以及低摩擦技术等将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
2、变速器技术的优化变速器的性能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也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自动变速器的挡位越来越多,换挡逻辑更加智能,能够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此外,无级变速器(CVT)和双离合变速器(DCT)等新型变速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提高燃油经济性提供了更多选择。
3、轻量化技术减轻汽车的重量可以降低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碳纤维等轻质材料替代传统的钢材,可以在不影响汽车安全性和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车身重量。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1、电动汽车(1)电池技术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其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寿命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性能和普及程度。
目前,锂离子电池是主流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但仍存在能量密度有限、充电时间长等问题。
未来,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有望取得突破,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2)充电基础设施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保障。
目前,充电桩的数量和分布还不能满足需求,充电速度也有待提高。
未来,随着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和充电桩网络的不断完善,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将大大提高。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05f64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4.png)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1.1 汽车概述1.2 汽车的发明与发展1.3 汽车的基本构造1.4 汽车的分类与编号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历史2.1 国内外著名汽车品牌及其历史2.2 汽车品牌的文化内涵2.3 汽车历史的演变2.4 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趋势第三章:汽车驾驶技术与安全3.1 驾驶基本操作3.2 交通规则与法规3.3 驾驶技巧与礼仪3.4 汽车安全知识第四章:汽车维修与保养4.1 汽车维修基本知识4.2 汽车保养的重要性4.3 定期保养项目与周期4.4 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第五章:汽车时尚与流行5.1 汽车设计潮流5.2 汽车改装文化5.3 汽车用品市场5.4 汽车时尚杂志与媒体第六章: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未来6.1 汽车产业的全球布局6.2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6.3 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6.4 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展望第七章:汽车环保技术7.1 汽车尾气排放与控制7.2 汽车节能技术7.3 新能源汽车与环保7.4 汽车环保政策的演变与影响第八章:新能源汽车8.1 新能源汽车的类型与特点8.2 电动汽车的技术与发展8.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8.4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与挑战第九章:汽车营销策略9.1 汽车市场营销概述9.2 汽车销售与服务策略9.3 汽车网络营销与数字化营销9.4 汽车品牌形象与忠诚度建设第十章:汽车文化的传播与影响10.1 汽车文化的社会影响10.2 汽车赛事与文化活动10.3 汽车媒体与传播渠道10.4 汽车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的融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汽车的基本构造解析:汽车的基本构造是理解整个汽车文化的基础,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系统等四大组成部分,需要重点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重点环节2:汽车品牌与历史解析:汽车品牌与历史紧密相连,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需要深入挖掘品牌背后的故事以及汽车历史的演变。
节能环保制度三篇
![节能环保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959f09eefdc8d376ee32e8.png)
节能环保制度三篇篇一:节能环保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做好项目部节能环保管理工作,加强节能环保管理,提升节能环保综合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环保事故的发生,保障节能环保工作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指导思想: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项目,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障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本制度适于项目部内部用水、用电、用油、用材等能源、资源消耗的管理。
第二章节能环保组织建设第四条项目部成立节能环保领导小组,全面部署项目节能环保工作,指导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项目部节能环保办公室设为工程部,全面负责项目节能环保工作的组织实施、跟踪和监督等。
第六条项目各部门应设定节能环保专兼职岗位,负责本部门节能环保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七条节能环保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及公司关于节能工作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二)统一部署项目节能环保工作;(三)督促各部门节能环保工作开展情况,处理有关建议;(四)对各部门节能环保工作及目标完成情况实施考核;第八条节能环保办公室的职责:(一)负责对上级有关节能环保法规、政策和文件的传达和贯彻,掌握节能环保工作动态;(二)承担项目部节能环保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督促落实节能领导小组各项决议;(三)负责节能环保监测统计信息、资料的核实和上报;(四)检查督促各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节能环保目标、行动方案、推进计划和措施,并予以实施;(五)拟定对各部门节能环保工作及目标的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评价。
第三章节能环保监督管理第九条遵守国家关于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接受上级节能环保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十条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
第十一条每季度及时上报节能环保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
第十二条加强节能环保监督管理,定期分析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以减少能耗及污染物的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而言,是在原有的10工况之上,再添加了 新的15工况。日本之所以采用10-15工况法,主要 原因是10工况法不能反映高速行驶状态。和10工况 法相比,在10-15工况法上,增加了怠速工况的运 转时间,又追加了高速行驶工况,如下图所示。
日本10-15工况
与欧洲行驶工况相似,日本工况也属于模态工况。 Japan10-15 工 况 运 行 时 间 是 660s , 最 高 速 度 为 70km/h,平均速度为22.7km/h,由三个10工况循环 和一个15工况循环构成。近年来,由于交通状况的 改变,日本正在开发新的工况,开发方法和最终的 的表现形式均有变化,预计在近年将得到应用。虽 然J10-15工况并未成为国际工况,但行驶工况的研 究在日本仍得到持续和深入 。 (5)我国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和工况 我国汽车燃油消耗量实验方法所使用的行驶工 况是参照欧洲的NEDC循环制定的。评价指标也是 百公里油耗。
汽车轻量化一直是企业降低油耗的主要技术方 向,各企业在轻量化方面主要采用了铝制隔音层, 采用质量轻的隔音棉、车身采用高强度薄钢板替代 原来的低强度厚钢板、铝制发动机部件等 。 传动系的改进主要表现在挡位数增加、应用连 续无级变速器等。挡位数的增加,使得发动机更多 地工作在高效率区域,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燃料经 济性。无级变速器(CVT)可以使发动机工作在高 效区域的几率大大增加,整车的燃料经济性更好。 以上新技术的采用表明: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的实施加快了各企业新技术的研发与引进进度,各 新认证车型技术得到了较大改进,汽车的燃料经济 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我国乘用车燃料经济性水平
1 1 1 混合油耗 ECE+ 90km/h+ 120km/h 3 3 3
(4)日本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及工况 日本使用10工况法测量轿车的燃料经济性, 同 样是采用百公里油耗来评价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从1992年开始,日本对本国轿车执行了10-15 工况法。从1993年开始,对进口轿车也执行了1015工况法。10-15工况法是在原有的10工况法改进 而来的。
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所缩小。
(3)标准实施对产品更新的影响 标准的出台提高了汽车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 加快了乘用车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在淘汰落后车 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标准出台后部分厂家将油 耗限值标准发到配套发动机厂,提出了改进要求。 在引进车型与机型方面,加速了国际先进技术 在国内车型上的应用。各自主品牌企业也积极应对 标准的实施,加快研发进度。 2004年,奇瑞公司与AVL公司共同对“风云” 轿车的进气及排气系统、燃烧室、进气歧管、活塞 等进行了多项技术升级与改进,使其燃料经济性得 到了进一步提升。
1992年前欧洲燃油消耗试验循环
1992-2000年欧洲燃油试验循环
2000年后欧洲燃油试验循环
欧洲经济委员会规定,要测量车速为90km/h、 120km/h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按ECE-R15循 环工况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各取1/3相加作为混合 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来评价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
合资厂家纷纷引进具有先进技术的车型,使我 国引进的车型整体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标 准的出台加快了自主品牌的产品技术改进和研发速 度,各企业积极研发或与国外有关机构、厂商合作 开发,以应对标准的实施。总体上讲,新生产的汽 车在发动机技术、传动系技术及整车技术各方面得 到了明显提高。 在发动机技术改进方面,多气门技术、可变配 气技术、精确控制油门开度的电子油门、低摩擦润 滑技术、汽油直喷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大幅度 改善燃料经济性。同时,标准的出台对柴油车、混 合动力的研发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T
Q -消耗燃油数量,L; W -载质量,t; S -汽车行驶里程,km; QT-汽车千人公里油耗,L/kP· km; N -载客量,P。
2.1.3我国现行燃料经济性标准的实施效果分析 (1)标准实施对燃油消耗的影响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出台后,单车的燃料经 济性明显提高。标准制定期间乘用车销售加权平均 100km油耗约9.21L,而2006年乘用车总销售加权平 均100km油耗约为8.27L,比2002年降低约10%。 由此可见,由于标准的实施,乘用车燃料经济 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2)标准实施对产品技术的影响 乘用车燃料经济性标准发布以来,国内各汽车 厂家在新车型的开发和引进上都注意采用新技术来 实现更好的燃料经济性。
(2)美国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和工况 美国CAFE标准(平均燃油经济性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 )测试工况有两个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行驶和高速道路行驶。 综合的CAFE工况包括55%的城市道路行驶和 45%高速道路行驶。燃油经济性的测定是结合排放 测试进行的,即采用城市行驶循环(City Driving Cycle ) ( FTP75 ) 和 公 路 行 驶 循 环 ( Highway Driving Cycle),分别测定每种车型的排气排放物, 将其中的HC、CO和CO2排放量代入碳平衡公式 (根据每加仑燃油中碳原子数量与排气排放物中碳 原子数量相平衡的原理导出的公式)中,得到该车 型以英里/加仑表示的城市行驶燃油经济性CFE和公 路行驶燃油经济性HFE。
我国近期颁布并实施的“乘用车及商用车辆燃 料消耗量试验方法”分乘用车和商用车两部分。主 要有90km/h、120km/h等速工况法,模拟城市循环 十五工况法,城市客车四工况法、载货汽车六工况 法及轻型汽车的城市加郊区循环工况等方法。
①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2545.1-2001 该国家标准适用于M1类车辆和最大满载总质 量小于2t的N1类车辆 。主要包括模拟城市工况循环 燃料消耗量、90km/h、120km/h等速燃料消耗量。 试验条件为,M1类车试验质量为整车整备质 量加100kg;N1类车辆试验质量为整车整备质量加 180kg。
试时间持续780s,总行驶里程为4.052km,平均车 速18.7km/h。 第二部分为一个附加的市郊行驶工况 (EUDC),代表市郊车辆运行过程,测试时间为 400s,行驶里程6.955km,平均车速62.6km/h,该 部分最高速度为 120km/h。欧洲 1992年前、1992 年至2000年和 2000年之后燃油 耗试验循环图如 下。
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它指汽车在额定载荷下, 以最高档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的燃油 消耗量。它用来评价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计算方法如下:
Q QL 100 S
式中:QL-汽车百公里油耗,L/100km; Q -消耗燃油的数量,L; S -汽车行驶里程,km。
在我国及欧洲,汽车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为 L/100km,即汽车行驶100km所消耗的燃油升数,
(4)标准实施对产品销售的影响 首先,汽车产品销售的整体结构发生了变化随 着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加上 国内油价的上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正日益受 到消费者的喜爱,各汽车厂家在产品选择与研发中 也将燃料经济性作为一项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下图给出了 近年来国内市场 乘用车分排量销 量状况。
其数值越小,汽车燃油经济性就越好,汽车就越省 油。 在美国,则用MPG或mil/USgal来表示,它的 意思是每加仑燃油能行驶的英里数,其数值愈大, 汽 车 的 经 济 性 就 愈 好 , 汽 车 就 愈 省 油 。 (1 英 里 =1.6093km,1美加仑=3.785L, 1英加仑=4.546L)。 但是,由于等速行驶工况并没有全面反映汽车 的实际运行情况,特别是在市区行驶中频繁出现的 加速、减速、怠速、停车等行驶工况,因此各国都 制定了一些典型的循环行驶试验工况来模拟实际汽 车运行状况,并以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来评定相应行 驶工况的燃油经济性。
模拟城市循环燃料消耗试验(十五工况法), 该试验法由两个十五工况运转循环组成,包括了怠 速、加速、等速、减速及换挡等因素。整个循环历 时 195s , 用 到 了 汽 车 的 1 、 2 、 3 档 , 最 高 车 速 50km/h。 乘用车等速行驶燃料消耗量试验只规定90km/h、 120km/h两 种速度,可在底盘测 功机上进行,也可在 道路上进行。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
第2章
汽车燃油经济性
2.1汽车燃油经济性及评价指标 2.1.1汽车燃油经济性定义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是指汽车在一定的使用条件 下,以最小的燃料消耗量完成单位运输工作的能力, 是汽车主要使用性能之一。 2.1.2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1)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汽车燃油经济性常用一定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 里的燃油消耗量或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 来衡量。
十五工况法试验循环
②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9233-2003 此评价法由四个市区运转循环单元和一个城市 郊区单元组成,如下图所示。整个过程历时1220s, 其在十五工况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市郊区高速工况, 故 这种方法没有 与前述ECE循 环工况类似 。
轻型车燃油消耗量试验方法循环图
③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2545.2-2001) 该标准适用于M2、M3和最大满载总质量大于 或等于2t的N类车辆;M2、M3类城市客车的试验 载荷为装载质量的65%,其它车辆为满载。 试验项目:等速行驶燃料消耗量,采用直接档 或超速挡,带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用高档。试验车速 从20km/h开始,以车速10km/h的整数倍均匀选取 车速,直到最高车速的90%,至少测定5个试验车 速。试验结束绘制等速行驶燃料消耗量特性曲线。 四工况循环适用于城市客车和双层客车(包括 城市铰接式客车),四工况循环见下图。
六工况循环适用于城市客车和双层客车除外的 车辆。六循环工况见下图和表。
六工况循环表
工况序号 运转状态 km/h 行程 m 累计行程 m 时间 s 加速度 m
1
40
125
125
11.3
-
2 3 4
5 6
40~50 50 50~60
60 60~70
175 250 25025源自 300300 550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