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情绪、动机与人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述研究都表明,神经质和内倾性个体比外倾性个体体验 到更多的消极情绪,较少的积极情绪,而外倾性个体则体 验更多的积极情绪和较少的消极情绪。

二、情绪强度与人格 情绪强度是指人们体验到某种情绪强烈程度,它反映了人们对相同或 相似情绪刺激反应强弱的个体差异(Larsen & Diener, 1987;
极的还是消极的,一些个体总是倾向于作出强烈的情绪反
应,而另一些个体则倾向于表现较低或较弱的情绪反应。

一般来说,高情绪强度的人不仅能体验到强烈的情绪,而 且表现出情绪大幅度变化的倾向。高情绪强度的人对积极 事件的享受程度要高于低强度的人,同时消极事件带给他
们的伤心程度也高于低强度的人。一些相关研究也表明,
个体情绪体验或情绪反应的强弱倾向,具有一定的人格基 础。

三、情绪表达性

人格差异中的情绪表达性(emotion expressivity)也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非常 重要的方面,如有的个体情绪外显,喜怒哀乐于言表,而有的个体情 绪表达则具内隐性。Gross and John (1995, 1997)发现,外 倾性与积极情绪表达正相关,神经质与消极情绪表达正相关。 Lucas and Fujita (2000) 研究也显示,外倾性的个体情绪表达 性水平较高,内倾性及神经质个体情绪表达性水平相对较低。此外, 积极情绪表达性也预测着对经验的谨慎性和开放性。

汤姆金斯明确提出:内驱力信号(如食物、水、氧气等生 理需要的信号),需要经过一种媒介的放大,才能驱策有 机体去行动。这种起放大作用的媒介,就是情绪。

汤姆金斯也认为,情绪不仅可以放大内驱力信号,其本身
也是一种基本的动机系统。

伊扎德的分化情绪理论指出人格由六个子系统构成 ,生理平衡系统、 生理内驱力系统、知觉系统、情绪系统、认知系统以及动作系统。情 绪系统由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构成(Izard, 1991, 1992, 1993; Izard & Malatesta, 1987)。

Watson与Clark (1992)发现神经质与负性情绪,如 恐惧、悲伤、内疚、敌意等有较强的相关;外倾性与正情 绪,如快乐、自我肯定等有较强的相关。Gross等人
(1998)的研究发现,神经质个体会更频繁地体验到消
极情绪。国内黄敏儿等人(2003)的研究也发现,高外倾 者有更多的正情绪,高神经质者有更多的负情绪。
风格定义为情绪反应(emotional reactivity)与情感 应答(affective responding)的效价特异性特征 (valence-specific features)。情绪风格就是指个体 稳定的情绪反应模式。

情绪风格作为人格结构中稳定的情绪反应模式,是解释情 绪系统个体差异的基础。具体来说,这种人格结构中的情 绪风格,主要体现在情绪的效价、情绪强度、情绪表达性、

四、情绪恢复性 恢复性(resilience)是指个体处于逆境时能够保持积 极心态的特性,恢复性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恢复 性是一个受神经、心理自组织等因素影响的动态系统,包 括生物学上的恢复性和心理学上的恢复性,是一种生理上
和心理上的适应性或回弹性。

在面对消极事件或情境时,个体在产生消极情绪的同时, 也会产生与该消极情绪相对抗的心理恢复力。情绪的恢复 性(resilience of emotion)是心理恢复性的主要方
追随、依恋、爱情似乎是出于一种本能。 需要理论中,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是情感需求。 在动机的认知理论中也同样认为情绪情感具有重要的动机
意义。

成就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自尊与自我价值理论

二、情绪效价与动机的维度密切相关 情绪有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 动机有趋近与回避
第二节 情绪与人格

研究也表明,通常乐于表达情绪的人,外向、易相处,而 那些不经常表达情绪的人,倾向于内向、情绪不稳定,不 易于相处。根据宜人性个体的同伴报告显示,在同伴眼里,
受欢迎的人频繁表达爱和快乐,很少表达害羞,从不表达
愤怒。这些人格变量与情绪表达性的密切联系,清晰地显 示了情绪表达性即受人格特质的调节和影响,同时也是构 成人格特质中情绪风格差异的要素。
有效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能够主动的运用幽默、放松技 术和乐观的思维方式等策略来增强积极的情绪。

Hemenover (2003)研究发现,外倾性个体表现出积 极情绪慢速消退,消极情绪快速消退的特点;内倾性和神 经质个体表现出消极情绪慢速消退,积极情绪快速消退的
特点。Suls, Green and Hi11is (1998)采用每天记
面,是个体面对负性情绪刺激时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或
者能够从负性情绪反应中迅速恢复到积极的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在情绪反应的恢复性方面,某些个体情绪反应 被引发之后恢复得很快,有的则恢复得比较慢(张敏,卢 家楣,谭贤政,2008)。情绪恢复性强的个体对生活乐
观、热心和充满活力,具有积极的情绪,能够抵御抑郁,
第六章 情绪、动机与人格
第一节 情绪与动机

一、情绪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力量 情绪具有特殊的动机功能:它能以一种与生物动机或生理 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指导行为;它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心 理背景影响行为的动机状态;甚至它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基 本的动机系统。情绪在行为的选择、行为的维持、行为的
激励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化情绪理论的中心论断是,情绪实质上是动机系统,它使个体准备 以适应性的方式行动。有十种基本情绪,不同的基本情绪有独特的、
不同的动机作用。每一种情绪都是内在适应的,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
惟一的组织和动机特性。

在动机理论中,无论本能理论、需要理论、认知理论都讨 论了情绪、情感对行为的动机作用。

森等的情绪风格(emotional style)范畴的提出,使
得对于人格结构中情绪维度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角度和视 野。

Davidson指出人类情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于同样的 情绪刺激或挑战,不同的个体在情绪反应的性质、强度、 持续时间等方面是不同的。Davidson (2003)用情绪
风格来解释情绪反应中存在的广泛的个体差异,并将情绪
而情绪不稳定型的人其情绪强度大,情绪状态忽高忽低,
喜怒无常,难以捉摸。

De Neve 与 Cooper (1998) 研究指出,大五人格模 型中的情绪稳定性是影响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情绪稳定的个体被认为是平静的、沉着的,从不抱怨个人
的忧虑和焦虑,一个人情绪稳定证明他的中枢神经系统处
于稳定、有序、和谐的状态,意味着身体与心理有机的协 调。但是情绪稳定并不意味着个体的情绪没有变化,而是 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

Davidson (1998, 2000)用个体情绪反应的峰值差异 来表示情绪反应强度的差异,他认为对于一系列不同强度 的情绪刺激,引发的某些情绪反应(以面部肌肉收缩强度、
心率改变、皮肤电等为指标)的最大峰值在被试之间存在
差异。一些被试情绪反应的峰值大,另一些被试情绪反应 的峰值小。

对心境体验的研究发现,日常报告的平均情绪体验强度存 在个体差异,一些个体的情绪体验强度明显高于他人。也 有研究表明,对于同等水平的情绪唤醒刺激,无论其是积
情绪的恢复性和情绪稳定性方面。

一、情绪效价与人格 在人格研究中,Watson和Tellegen (1985)提出情绪反应的积 极情感 (positive affect,PA) 和消极情感 (negative affect,
NA)两个独立的维度,反映了人格特征的重要方面。PA反映了人们
感觉热心(enthusiasm)、积极活跃(active)和警觉(alert)的程 度,NA反映了心情低落和陷于不愉快激活境况的基本主观体验,包

情绪在人格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无论是人格的特质理论还是类型理论,在分析人格因素时 都不能忽视情绪在人格中的作用。如在卡特尔的16种人 格因素中的稳定性、忧虑性、紧张性等涉及到了人格因素 的情绪特征,大五人格因素中神经质因素,艾森克人格类
型中的神经质类型也是对人格中情绪特征的考量。

情绪心理学家伊扎德(Izard,1989)的情绪动机分化 理论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中的成分之一,是人格系统的 动力核心。随着现代情绪心理学研究的进展,尤其是戴维
性情绪经验中恢复过来,而高神经质个体则容易受负性情 绪刺激的干扰,情绪恢复的速度相对较慢。

五、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是指个体在情绪情 境下不表现出过分激动的反应。人的情绪模式可分为两种 类型,即情绪稳定型和情绪不稳定型。情绪稳定型的人其 情绪强度低,情绪状态始终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不走极端;

Larsen和Ketelaar (1989,1991)研究发现,在诱发 的正性情绪(如快乐)的状态中,外倾者比内倾者报告了 更高的正性情绪,但在诱发负性情绪(如恐惧)的状态中,
外倾者和内倾者所体验到的负性情绪没有差异;在诱发负
性情绪的状态中,神经质与负性情绪之间存在高相关,神 经质者比情绪稳定者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
括各种令人生厌的(aversive)情绪状态。

大量研究表明,情绪的积极和消极方面与艾森克人格模型 中的三个因素有高相关(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 (Eysenck, 1985),也与大五人格模型中的人格维度
有高相关(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
(McCrae & Costa, 1987)。例如,Emmons 和 Diener (1986) 研究发现外倾组报告较多快乐。
Larsen, Diener & Emmons, 1986)。例如面对某些情绪刺激
时,有的个体情绪反应强烈,而有的个体只产生微弱的情绪反应或体 验。个体对不同情绪的体验强度和对不同情绪刺激的反应强度具有稳
定性和一致性(Larsen & Diener, 1987),情绪强度在不同个体
之间存在广泛差异,这种差异有时是整个情绪系统方面的,有时是情 绪系统某些方面的。
日记的研究设计,发现在神经质与消极情绪恢复时间的长 度之间存在正向联系,神经质预测了消极情绪状态的持续 时间。

Fredrickson等人(2000)研究发现,在产生愤怒情绪 后,高特质敌意个体的情绪恢复速度相对较慢 (Fredrickson & Tugade, 2000)。该研究还表明,
高外倾者可能具有更高的积极情绪能力,并能更快地从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