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评与活动断层问题(徐锡伟)
科学家在地震研究中有新发现
科学家在地震研究中有新发现来源:中国地震信息网时间:2012-05-24 12:22:00“5〃12”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四年,但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远非只有情感上的伤痛,它还颠覆了一些以往人们对地震认识的基本理念,使研究人员认识到,地震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在一次地震研讨会上曾表示,地震学家目前从不同角度对地震的研究不断有新的发现,对于地震发生机理的认识更趋于接近本质。
但对于地震中哪些现象具有特殊性,哪些现象具有普遍性,并不明晰。
若能把不同视角发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或许地震学能获得一次飞跃性发展。
四年来,无数科技工作者为达成这一目标不断奋斗着。
汶川并非只有一次地震今年4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课题组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汶川地震三维发震构造、现今运动状态和区域活动断层发震危险性综合评价。
课题组发现,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可划分出两段:其一,以逆冲运动为主,宽约为10km、长约112km的映秀段;其二,兼有逆冲运动分量和右旋走滑分量,宽约7km、长约118km 的北川段。
它们之间以青川张性阶区为界。
徐锡伟认为,从地震破裂分段特征可知,汶川地震由一个震级相当于7.8级和另一个7.6级地震发生级联破裂而成,而非许多人想像的那样:只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研究中,不少地震专家考察也发现,汶川地震确有两次破裂过程。
初始破裂即映秀破裂段,持续时间为50秒。
随后,地震波遇到了障碍体,稍停留,才冲破障碍体,用40秒时间继续向东北方撕开北川以北岩体,抵达青川,产生了第二次破裂,能量两次集中释放。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员王椿镛也告诉记者,他从地球物理角度对汶川地震的研究得到了与徐锡伟很多一致的结果。
不过,他认为,汶川地震仍可以看成90秒内完成的一次地震。
只因地下介质不同,分布不均,地震波遇到了刚性较大的物质,停留了几秒后,继续向东北传播至青川形成。
一次地震多个极震区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嵇少丞,在汶川地震后多次赴灾区实地考察。
我国排除21个大城市80条地震活动断层
我国排除21个大城市80条地震活动断层∙ 1 规模普查∙ 2 地震探测∙ 3 探测效果∙ 4 成果应用∙ 5 北京落点∙ 6 参考资料继2008年四川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后,进入2010年,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又相继遭受地震的破坏。
1月,海地发生7.0级地震,人员伤亡惨重;2月,智利发生8.8级特大地震。
3月8日,土耳其发生的里氏6.0级地震到目前导致数十人死亡。
4月14日,玉树地震,让人们再次经受创伤。
事实表明,由于城市人口的密集性、物质财富的集中性,城市地震灾害往往具有人员伤亡重、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广的特点。
近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研究员接受《法制晚报》记者独家采访时介绍,我国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日前完成。
对21个大城市的活动断层作出探测和评价,排除了其中80条原先认为的活动断层。
规模普查21个大城市进行地震“体检”2004年6月,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徐锡伟是该项目的首席专家。
项目选择在北京、上海、天津、福州、沈阳等内地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探测研究,该项目于2008年4月顺利完成。
徐锡伟介绍,实际上最早试点的是福州,通过钻孔勘探、断层采样等措施,基本确认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后,于2004年开始对其他的20个城市进行科学探测。
“我们当时选择的基本都是省会城市和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城市。
”徐锡伟告诉法晚记者。
据徐锡伟透露,除了上述21个城市外,杭州也已经完成该项工作。
此外,重庆作为最后一个未进行活动断层探测的直辖市,目前也正在开展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河北省自费在11个地市也开展了同样的探测工作。
地震探测排除80条活动断层徐锡伟接受《法制晚报》记者专访时介绍,通过多年的科学探测和研究,目前已基本查明了21个城市及其邻区的主要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性和发震危险性,特别是排除了上海、天津、广州、沈阳、银川、青岛等城市的其中80条断层的活动性。
中国21城市断层带科研项目
中国21城市断层带科研项目“活动断层”是一个专业术语,专家介绍说,地震带与活动构造带在空间上一般较为吻合,因此,也可以叫做地震构造带。
地震构造带或地震带常常表现为强震多发带,包含有多条活动断层。
实际上这些活动断层才是地震构造带内地震同震错动破坏地面建筑的罪魁祸首。
如果能够避让地震构造带内的活动断层,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可以有效减轻,达到减灾效果。
日前,有媒体刊发了“中国地震局公布北京上海等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的报道,被多家网站转载,并配发了“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分布图”,引发社会热议。
报道援引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研究员的话,表示我国查明并公布21个城市的主要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性和发震危险性,并排除了上海、天津、广州、沈阳、银川等城市的其中80条断层的活动性……这些报道是否准确?真实的状况怎样?记者采访了徐锡伟研究员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研究室主任冉勇康研究员。
报道是否有依据?【回应】电视节目现场问答引发曲解,相关成果正在整理完善徐锡伟研究员是国家科学工程“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首席专家。
日前,他做客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栏目时,提到了“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科研项目的有关内容,并表明已经制作了“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分布图”。
当时主持人提问“可以公布吗?”徐锡伟回答“可以公布”。
但是在随后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公布”变成了“中国地震局公布北京上海等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
对此,徐锡伟告诉记者:“当时节目现场人比较多,我的回答可能有人听错了。
我相信一些网站的相关报道出发点是好的,我理解。
我们研究者也同样希望科研成果尽快服务社会。
”徐锡伟希望通过《人民日报》对以前报道中的内容进行更正和澄清。
他说,“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这一科研项目尽管已经通过验收,但由于活动断层属于地震灾害源,事关重大,相关图件和文字报告还在整理、修改和完善过程中,尚未正式发表。
中国大陆东部中_弱活动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的震级_频度关系模型
中国大陆东部中 - 弱活动断层潜在地震 最大震级评估的震级 - 频度关系模型闻学泽 1)徐锡伟 2 )锋 1 )610041夏彩芳 1 )龙 1)四川省地震局 ,成都 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摘 要 中国大陆东部中 - 弱活动断层小区的震级 - 频度关系符合特征地震模式 ,其指数函数部分 (即 G - R 关系 )的最大截距震级 a / b 明显偏小于当地的特征震级 M C 。
为了能利用参数 a / b 间接 估计断层小区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 ,文中发展了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建立断层小区长期震级 - 频度关系的方法 ,计算出 130个断层小区按 t = 500 a 归算的 G - R 关系参数 a t / b 值 。
分析表明 ,断层 小区已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 M m ax 与 a t / b 值呈正相关 ,且随着 a t / b 值的增大 ,最大地震震级 M m ax 的上 限呈现较平整 、单调上升的特点 。
已基于这种特点分别建立起华北 、华东 —华中 、华南与东南沿海三 大区域的最大地震震级上限 M m u - a t / b 值关系的 3 个经验公式 ,作为利用 a t / b 值估算断层小区潜在 地震最大震级的经验模型 。
文中应用新发展的方法与模型估计了若干断层小区的潜在地震最大震 级 。
研究还揭示出中 - 小震群 、余震和触发型地震序列 、人为诱发地震等现代异常地震活动以及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确定等均对断层小区的 a t / b 值计算有影响 。
关键词中 - 弱活动断层 断层小区 G - R 关系 潜在最大地震 震级评估中图分类号 : P315. 5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0253 - 4967 ( 2007 ) 02 - 0236 - 180 引言中国大陆东部广泛分布着两类与破坏性地震有关的断层 : 1 )中等或偏低速率活动的全新 世断层 ,有强震或大地震发生 ,但往往覆盖于第四系之下 ; 2 )无全新世甚至晚更新世活动地质 地貌证据的断层 ,但发生过非地表破裂型的中 - 强震甚至强震 。
5·12汶川地震强震记录分析
512汶川地震强震记录分析
张冬丽;徐锡伟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特大地震中, 中国大陆观测台网系统获得了丰富的主震、余震加速度记录, 为开展相关的地震研究工作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基础资料. 本文以发震断层附近观测台站的主震记录为基础数据, 根据台站所在的场地条件及其与发震断层的相互位置关系, 分析了此次地震中近断层的地震动峰值空间分布特征、方向性效应、上下盘特性和典型记录加速度或速度结果等, 简单讨论了发震断层性质和地形对震害分布的影响.
【总页数】1页(P23)
【作者】张冬丽;徐锡伟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
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63
【相关文献】
1.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Ms4.7地震的数字强震动记录分析 [J], 贾晓辉;李雪英;毛国良;胡斌
2.汶川地震泉州台强震仪与地震仪的记录分析 [J], 陈先兰
3.汶川地震强震动记录分析及应用 [J], 彭小波
4.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4.3级地震强震动记录分析 [J], 郭秋娜;温超;周月玲;李姜
5.安徽安庆4.8级强震动记录分析 [J], 赵希磊;陈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断层地震地表破裂_避让带_宽度确定的依据与方法_徐锡伟
活断层地震地表破裂/避让带0宽度确定的依据与方法1收稿日期2 2002-09-23收稿,2002-09-30改回。
徐锡伟 于贵华 马文涛 冉永康 陈桂华 韩竹军 张兰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尤惠川(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 要 基于不同类型活断层产生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和跨断层探槽地质剖面的地层强变形带宽度等观测事实,结合地面建筑设施毁坏带与活断层密切的空间位置关系,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活断层/避让带0宽度为30m 。
各活断层更为准确的避让带宽度可通过分析跨断层探槽地质剖面上地层的变形特征加以验证或修订;活断层斜列阶区、平行次级断层围限区、走向弯曲区等特殊地域的避让带宽度为这些地域宽度与两外侧各15m 之和。
建议有关部门进行活断层/避让带0立法与执法管理,并加强活断层鉴定及其地表活动线几何结构形态的准确定位工作,积极而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
关键词 活断层 地震地表破裂带 避让带宽度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76(2002)04-0470-140 引言活断层是指距今10万年以来活动过,现今正在活动,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能力的活断层称之为地震活断层。
大量的震例表明,活断层不仅是产生地震的根源,而且还是地震灾害的元凶,7级以上地震往往造成地表数米的错动,目前的抗震设防措施还难以阻止其错动对地面设施的直接毁坏,地震重灾害具有沿发震断层呈狭窄的带状分布特征(徐锡伟等,1996)。
例如,1995年日本阪神712级地震的重灾带集中在地震断层(野岛-会下山-西宫断层)沿线,据日本科学朝日报道,90%以上的震亡人数、木质结构房倒塌率在30%以上的地域分布均在地震断层沿线1km 宽的范围内,震中附近神户海洋气象台记录到的最大峰值加速度达0.818g (翠川三郎,1995);1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7.8级地震的重灾带集中在北安那托里亚断层西段北分支上,建在地震断层上的建筑物基本上全部倒塌,而两侧距断层仅几十米的建筑物主体结构破坏就轻得多(中国地震局赴土耳其地震现场考察专家组,2000);1999年台湾集集716级地震其发震断层)))车笼第24卷 第4期2002年12月地 震 地 质SEISM OLOGY AND GEOLOGYVo l.24,No.4Dec.,2002埔断层的地表错动将建在其上及两侧十几米范围内几乎所有建筑物夷为平地,而十几米以外的建筑物结构则基本完好(李锡堤等,2000),地震断层附近的最大峰值加速度达1g,向两侧迅速衰减(王国权,2001)。
地震对市政建设的影响
摘要: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现象,即使能够做出有效的地震短临预报,市政工程建设本身的破坏仍无法避免。
地震灾害的实例表明,破坏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伴随的次生灾害造成的。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如何使市政建设建筑物能够有效抵御强烈地震的袭击,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成熟的经验。
地震在我国的分布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在中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
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
影响中国的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台湾地区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影响地区的主要代表,而四川、西藏、云南等中国西部地区受欧亚地震带影响较多,这些地区成为地震频发区。
2004年6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开始实施,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是该项目首席专家。
项目选择在北京、上海、天津、福州、沈阳等内地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探测研究。
该项目于2008年4月顺利完成,已基本查明了21个城市及其邻区的主要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性和发震危险性,特别是排除了上海、天津、广州、沈阳、银川、青岛等城市的其中80条断层的活动性。
地震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种,体波包括横波和纵波.一般纵波先到达地表对建筑物造成影响,给人上下抖动的感觉,横波比纵波稍晚,给人前后摇摆不定的感觉。
而最后到达的是面波,沿着地表蛇行前进,往往对建筑物施加较大的剪切力,大多数建筑物倒塌是由于面波的作用。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是通过地基和基础传递给上部结构的。
地震时地基和基础起着传播地震波河支承上部的双重作用。
在地震的作用下,引起地基承载力降低或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建筑的破坏。
2005-川西及其邻近地区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与强震复发模型_徐锡伟
3期
徐锡伟等 : 川西及其邻近 地区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与强震复发模型
447
与近 SN 向岷江断裂 , 以及金沙江断裂带等也均表现出类似的构造转换格局和运动转换样式 ( 图 1), 它们与青藏高原东北隅的海原 -六盘山断裂带 、 香山 -天景山断裂带 、烟筒山断裂带等 向 NE 凸出的系列弧形活动断裂带一起 , 构成了分隔中国大陆东西部的中轴构造带 , 也称 “南北 地震带 ”( 马宗晋等 , 1981; 马宗晋 , 1990; 丁国瑜 , 1990; 徐锡伟等 , 2003a)。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独 特的大地构造环境 、 左旋走滑与挤压缩短之间典型的构造转换 、严重的地震灾害是研究青藏高 原形成与演化 、 运动学模型 、 板内变形的远程传递效应和地震的时空迁移等国际地学热点问题 的理想场所 , 对深刻认识中国大陆第四纪地壳变动基本格局和现今地球动力学环境等也具有十 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 为此 , 国内外的许多专家 、 学者曾在该地区开展过大量的地震地质调查 、活 动断层填图 、 地球物理探测 、 形变测量等研究工作 , 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 宋鸿彪 , 1994; 赵小麟等 , 1994b; 王二七等 , 1995; 李天祒等 , 1997; 丁志峰等 , 1999; 闻学泽等 , 2000; 江在森等 , 2001; 滕吉 文等 , 2002; 王椿镛等 , 2002, 2003; 孙洁等 , 2003; 马青等 , 2003 ; 徐锡伟等 , 2003b, c, 2005; 杨智娴 等 , 2003 ; 黄金莉等 , 2003 ; 易桂喜等 , 2004; 朱艾斓等 , 2005 )。 本文为对川西及其邻近地区已有
2 活动块体的深部构造环境
近 EW 向横跨川西北次级块体至东部四川盆地的深地震测深结果显示 , 川西北块体具有造 山带型地壳结构 , 地壳厚度为 60 ~ 65km , 平均速度 6. 25 ~ 6. 30km /s, 上地幔顶部速度 (Pn) 较 低 , 仅为 7. 70 ~ 7. 80km /s, 上 地 壳深 约 10 ~ 20km 范 围存 在 着 厚度 8 ~ 10km 、 P 波速 度 为 5. 8km /s 的低速层 ( 王椿镛等 , 2003), 这一低速层对应于电阻率在几十到上百欧姆 米 、导电性 较均匀的高导层 ( 孙洁等 , 2003)。 双差法精确定位后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上地壳上部 0 ~ 15km 范围 (90%), 表现出脆性上地壳的基本特征 , 15 ~ 20km 范围普 遍存在厚约 5km 的缺震 层 , 20 ~ 50km 范围又出现地震 ( 朱艾斓等 , 2005)。 此外 , 理塘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表现为向 西倾斜的铲形高低速分界带 , 向深部归并到上地壳低速 -高导层内 , 即低速 -高导层为上述 2 条逆断裂带的推覆滑脱体 。 上述现象似乎说明 , 川西北块体的上地壳可能存在温度相对较高的 局部熔融体或糜棱岩化的韧性变形体 ( 层 ), 它们是川西地区活动块体的深部驱动构造 , 也是上 地壳应力积累和地震多发的深部原因 。 四川盆地具有地台型地壳结构 , 属华南块体的组成部 分 , 地壳厚度 45 ~ 50km , 平均速度明显偏高达 6.45 ~ 6.50km /s, 上地幔顶部速度 (Pn) 达 8.00 ~ 8. 20km /s, 上地壳内部不存在低速层 ( 体) 或高导层 ( 王椿镛等 , 2003; 孙洁等 , 2003)。 玛沁 — 兰 州 —靖边地震测深剖面也反映出 , 巴颜喀拉块体的地壳厚度约 60k m , 存在着多个低速层 ( 体 ), 上地幔顶部速度 (Pn) 约为 7. 91k m /s( 李松林等 , 2002)。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断层活动性评价问题
要
根据近年来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实际工作, 归纳了探测工作 中在地 质
城市活断层
P 1 . 325
以进一步推进这一工作 。 地貌 、 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探测中存在的问题 , 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关键 词 中图分 类号
断层活动性
地震危险性评价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23 46 (07 0 08 1 0 5 一 97 20 )2一 19一 2
标断层具有新活动性, 则在详勘阶段加密布线, 最大测线间距不大于2m 中国 k ( 地震局, 0) 2 50 0
现代城市地面地下都有大量建筑物和构筑物, 道路纵横交错 , 地上地下管道、 电缆和各种生 命线工程密布, 存在各种不规则振动和强干扰噪音, 这就要求探测设备必须具有高信噪比、 宽频 带、 主频高及与之相适应的软件系统; 城市中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地面和地下水污染程度高, 这 会给各种探测带来干扰; 城市人口集中, 交通复杂, 也会产生多种干扰, 并给施工带来限制和困 难。因此, 探测工作中保证仪器的高品质和高信噪比, 选择适应城市环境的合适的震源, 施工时 尽量避免各种干扰和污染是保证各项探测工作顺利完成, 获得好的探测结果的保证。
11 9
年龄。要把断层泥的年龄与断错地层和断错地貌的年龄结合起来 , 要将地质时代和同位素年龄 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根据断错地貌可以识别活动断层的最新错动面: 如切割冲洪积扇面、 阶地面、 盆地和平原面 的断层崖, 包括逆断层和正断层垂直位移形成的断层崖; 各级水系由于断层新活动而形成的水 平变位和垂直活动形成的裂点; 断头沟、 断尾沟和废弃沟; 断塞塘和阀门脊; 坡中槽和眉脊面;
第2 卷 第2 9 期
20 07年 6月
【初中地理】地震局专家称21市地震危险性评价已通过验收
【初中地理】地震局专家称21市地震危险性评价已通过验收网上误传的21城市断层带分布图。
3月20日开始,一则“地震局公布北京上海等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的报道见诸网络,引起各界关注,报道中消息的发布者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
21日晚,徐锡伟通过人民网澄清此事,称“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成果”确实已通过验收,但尚未正式发表,网上的配图也并非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分布图。
昨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该项目研究室的研究员冉勇康向本报证实,地震局从未正式向公众发布过“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及分布图”,并说明这项研究的成果已向地方政府通报,以后会逐步以科学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
3月21日,中广网援引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日前公布了我国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
按照这些断层带的指示,如果建房时能够避开,就可以有效防震。
据了解,这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早在7年前就开始实施。
此外,有报道称,在前一日的某科普类电视节目中,徐锡伟曾表示,“研究人员已勾画出我国21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
到2021年左右,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
”但报道中并未提及向公众公开此信息。
■ 调查“21城市断层带”项目已完成专家称一些具备实力城市亦开始研究活动断层带记者查阅发现,早在2021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后,徐锡伟接受媒体采访时已透露过“21城市地震断层带”一事,但未提及“正式向公众公开”。
报道称,徐锡伟在采访时介绍,我国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日前完成。
对21个大城市的109条疑似活动断层作出探测和评价,排除了其中83条原先认为的活动断层。
冉勇康昨日表示,中国地震局确实开展过21个大城市活断层探测项目,调查结果是与各个地方政府沟通的,主要用于给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以指导,避开活断层。
他表示,政府根据此项研究成果,在今后建设规划中会要求避开活动断层,但早前因为没有发现已经建成的,也需要时间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活动断层特征和地震危险性评估
活动断层特征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活动断层是指地壳中发生运动并释放能量的地质结构。
活动断层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地质背景,它们是引起地震的关键组成部分。
了解活动断层的特征,并对其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对于减少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活动断层的特征活动断层主要表现为地壳中的断裂带,沿地壳的某一或某几个方向延伸。
活动断层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是斜错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不同类型的断层对地震活动的性质和危险程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活动断层的构造特征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带和断集。
断层面是指断裂面或滑动层面,是断层运动的主要部位;断层带是指多个断层面连续分布的区域;断集是指多个断层带在空间上相互交叉或平行的组合。
二、地震危险性评估地震危险性评估是通过对活动断层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对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和危险性进行评估和预测。
地震危险性评估是地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对于制定地震防灾减灾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危险性评估主要包括地震烈度评价、断层活动性评估和地震风险评估等内容。
地震烈度评价是对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等方面的指标。
断层活动性评估是对活动断层的运动状况进行评估,包括滑动速率、活动周期等指标。
地震风险评估是综合考虑地震烈度和断层活动性等因素,对地震灾害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三、活动断层与地震危险性的关系活动断层与地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震是指由活动断层的滑动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活动断层是地震的能量来源。
断层的运动会导致地壳的应力积累,当积累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就会引发地震。
活动断层的特征对地震危险性有着重要影响。
断层的长度、滑动速率以及活动周期等因素,都会影响地震的规模和破坏程度。
长断层和高滑动速率的活动断层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地震,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
同时,活动断层的活动周期也是确定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长周期的断层活动往往意味着长时间的积累应力,从而增加了地震的危险性。
四、活动断层的研究方法活动断层的研究是地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基础。
活动断层对地震灾害风险的评估
活动断层对地震灾害风险的评估地震作为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活动断层是地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地震灾害风险的评估成为防灾减灾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活动断层与地震相关性、活动断层分类、对活动断层进行地震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
活动断层与地震的相关性是研究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前提。
地壳作为地球较薄的壳层,由众多的板块构成。
这些板块在地壳活动和相互碰撞中,会形成断层。
当断层埋藏在地壳深处,因板块运动而产生应力积累,最终释放能量引发地震。
因此,活动断层是地震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根据活动断层的性质和演化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和逆转断层等。
正断层和逆断层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正断层是指断层两侧的岩块相对运动,一个块体上升,一个块体下降;而逆断层则是块体相对运动时上升的一侧位于下降的一侧上面。
走滑断层是指沿断层面滑动运动;逆转断层则是指沿断层面旋转而产生的扭曲。
在活动断层的分类上,了解其类型对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断层会有不同的地震效应。
对活动断层进行地震风险评估是减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地震风险评估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地震历史数据、构造活动特征、地震震级等信息,对特定区域地震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开展应急预案制定、城市规划布局等工作,以降低地震灾害风险。
在进行地震风险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地震历史数据,通过长期地震活动的记录,可以推测活动断层的规律和周期,从而对特定区域的地震风险进行分析。
其次是构造活动特征,通过研究地壳构造特点,可以了解地震造成的破坏范围和可能性。
再次是地震震级,震级的大小与地震引发的破坏程度有密切关系,通过对震级的评估可以预测地震灾害风险。
除了以上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地震孕育过程中的能量释放和传播机制。
在活动断层断裂瞬间,引发的能量释放会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周边传播,造成破坏。
活动断层避让问题探讨与建议
徐锡伟,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地震活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首席科学家,历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等职。
自1989 年获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专业博士学位以来,长期从事活动构造与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应用研究,曾赴日本东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先后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 余篇,其中被SCI 收录50 余篇、被EI 收录30 余篇,出版著作和技术标准5部;1994 年获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1999 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人选,先后2 次获中国地震局科考勇士称号,2001 年获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8 年被中国科协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09 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10 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 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引言人类的历史,就是发展与灾难共存的历史,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是活动断层错动的直接结果,造成地震灾害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和活动断层地表断错,前者是由于积累在活动断层附近岩石中的弹性应变能,通过断层突发性滑动释放引起的。
根据大量地震现场调查、断层扩展实验和地震破裂机制研究表明,震级大于6.5级的地震通常会在地表形成数千米至数百千米长的地表破裂带,产生数十厘米至数米的地表错动。
例如,1999年台湾集集7.6级地震,发震断层为车笼埔断层,形成一系列地表破裂和陡坎,其地表破裂带长度达100千米,断层上盘抬升了数十厘米至十米不等,横跨车笼埔断层的所有道路、房屋、工程设施均被严重损毁(见图1)。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交接部位,是世界地震多发国家和地震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已知的活动断层超过495条,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天山地区、阿尔泰地区、华北地区和台湾地区,东北地区和华南沿海也存在少量活动断层。
山东发生5.5级地震,为何震感传得这么远
山东发生5.5级地震,为何震感传得这么远山东发生5.5级地震,为何震感传得这么远?北京、江苏、安徽等地的不少网友表示,同样感受到明显震感。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对中新网分析,这次地震是一次中等强度以上的地震,地震发生的华北平原地区不属于明显地震带。
他认为,周边甚至稍远距离的人有明显震感主要是与地震发生在凌晨有关,“大部分人都处于睡眠状态,如果不是深度睡眠,人被摇醒之后感觉会更明显。
如果发生在白天,大部分人都在工作,可能就不一定会感觉到”。
“这次地震发生之后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8月6日3时40分,山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抗震救灾三级应急响应,并派出山东省应急厅、山东省地震局负责同志带队的指导组赶赴现场。
当天凌晨3时左右,山东省地震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地震局副局长刘希强介绍,根据震后趋势的判定,初步认为这次地震发生之后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今天2时33分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了5.5级地震,这次地震全省普遍有震感。
”刘希强表示,山东省地震局在震后第一时间采取了一些应急的处置措施,“在3时25分,我们派出了第一批现场工作队,接近4时派出了第二批,两批共计19人奔赴现场”。
山东地震为何震感传得这么远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地震的传播原理,地震是地球内部岩石断裂或移动所产生的能量释放过程。
当地震发生时,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扩散出去。
其中,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
纵波是一种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压缩波。
它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能够穿透物质并传播到较远的地方。
而横波则是一种能够使物质做振动的波动,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这两种地震波的传播过程是造成地震震感传播的基础。
当山东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以点源的方式向四周传播。
这意味着地震波从地震发生点开始,在周围的地壳内蔓延开来。
由于山东地区地壳相对较稳定,地震波在该地区传播时受到较少的干扰,能够相对完整地传递给周围地区。
“别把房子盖在断层上”应成为常识(图)
盛翔:“别把房子盖在断层上”应成为常识“别把房子盖在断层上”,不应等到地震专家来恳请社会各界“呼吁一下”,而应被地方政府主动视为预防震灾保护生命的头等大事。
在近年发生的历次大地震中,研究人员发现,断层带上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情况严重;但断层带以外的情况就要好得多。
建房时避开这些断层带,就可有效防震。
银川已探索在地震断层带两边宽两百米的地方建绿化带,不准建房。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表示,研究人员已勾画出我国21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
到2020年左右,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3月20《广州日报》)。
毋庸讳言,关于地震带、断层带这些地震常识,中国公众所知甚少。
虽然近年来我们屡次经历大地震之痛,但大家对于地震科学的关注焦点,一般都只停留于地震预报方面。
至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等,大多被关在地震专家的书斋里出不来,地震局和媒体都极少做这些方面的知识普及———哪些地方处在地震带,其实老一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们早就勾画出来了;可在网上搜索“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具体到乡村城镇的地震带详细分布信息,则基本没有。
地震带之中,居然还有狭长的断层带存在,在这方面,恐怕有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无知;从网友留言看,甚至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究竟有何区别,以为只是换了个说法。
殊不知,世界上破坏性地震所产生的地表新断层与原来存在的断层走向一致或完全重合;在许多活动断层上都发现了古地震及其重复现象,重复的时间在几百年至上万年。
基于这样的地震地质科学研究,应该说,“别把房子盖在断层上”只是一个科学常识;而且,21个大城市断层带早已勾画完成,银川甚至依据这个进行了城市规划,断层带两边两百米只许建绿化带。
问题是,既然21个大城市的断层带早已勾画出来,为什么公众始终不知道呢?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对公众进行信息公开?还有,这些城市的管理者又是否清楚知道断层带分布情况?是否都像银川那样,已经采取足够严谨的措施,对地震科学研究结果予以充分的尊重和积极的行动?光有科学研究的宝贵成果,光有“别把房子盖在断层上”的科学常识,却没有城市管理者足够的尊重和及时的行动,一切还是等于零。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研究现状与存在的科学问题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研究现状与存在的科学问题
徐锡伟
【期刊名称】《防灾博览》
【年(卷),期】2009(000)003
【总页数】6页(P32-37)
【作者】徐锡伟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带过WSFD-2钻井深反射地震数据3-D处理技术研究 [J], 雷小琼;鲁兴林;肖继文;马振宁;钱荣毅;张贵宾
2.芦山地震发震构造及其与汶川地震关系讨论 [J], 徐锡伟;陈桂华;于贵华;程佳;谭锡斌;朱艾斓;闻学泽
3.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及同震模型研究 [J], 刘琦;闻学泽;邵志刚
4.发震构造呈复杂空间关系下相互影响发震的机理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J], 郭安宁;郭增建;张津;赵乘程;张炜超;
5.发震构造呈复杂空间关系下相互影响发震的机理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J], 郭安宁;郭增建;张津;赵乘程;张炜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若干地震地质问题探讨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若干地震地质问题探讨【摘要】在简明诠释活动断层的工程含义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断层活动时代的的鉴定和工程应用中断层物质测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讨论。
同时,就在大地震年平均发率的评估中如何充分利用地震资料、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判别如何得到加强以及如何对活动断层处的地表发生断层错位的概率进行评价等若干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地震安全性评价;断层活动性鉴定;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大地震年平均发生率1.如何鉴定断层活动时代1.1活动断层的工程定义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活动断层是指从晚第四纪开始到现在发生过活动的断层,其中的晚第四纪所指的时段是从第四纪晚更新世到现在。
对于场址区断层活动性的鉴定来说,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其以后是否存在地表褶皱变形或地表位移的可能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场址区新断层的活动性给工程安全性带来的影响。
而对于近场区断层活动性进行鉴定的主要目的是为这个范围内是否存在潜在发震构造的判定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并在对断层的活动时代进行鉴定的基础上,对发震构造进行评价。
发震构造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发生于地表或者近地表的较为显著的褶皱变形或断错,这种情况下引发的地震一般震级大、震源浅;另一种情况是晚第四纪以来,在地表或近地表没有显示产生过断错活动的地貌、地质,而仅有地震显示,这种情形下发生的地震一般震级小、震源深。
在工程实践中,对断层最末一次活动时代进行评价时,把地表或近地表的地貌、地质断错显示作为唯一证据是十分必要的。
1.2 如何测定基岩断层年代所谓基岩断层指的是在前四纪岩石或底层中发生的断层,由于第四系覆盖太年轻甚至没有覆盖,不能依据覆盖层对断层活动进行判断。
岩石断层主要出现在第四纪以后的快速隆升剥蚀和地壳较稳定的地区,对其活动性的鉴定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宏观上对不同时代断层两侧的地貌进行分析,二是对断层构造的年代测定和物质特征进行分析。
对基岩断层进行测定的方法主要有热释光测年方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方法两种。
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基本参数的再论证及其构造内涵分析
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基本参数的再论证及其构造内涵分析徐锡伟;张淑萍;李康;陈桂华;于贵华;孙鑫喆;谭锡斌;陈立春;孙建宝;陈于高;陈文山【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0(053)010【摘要】地震地表破裂基本参数是反演地震破裂过程的基本约束条件和预测其他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不可缺少的物理量.以野外地表破裂带重要观测点全站仪或差分GPS仪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高分辨率遥感资料解译、先存断层陡坎构造地貌标志的识别、以及地形测绘资料的考证等,重新论证了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展布样式、长度、最大同震位移值等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地震地表破裂带长度可达240 km,最大垂直位移为6.5士0.5 m,最大右旋走滑位移4.9 m,基于倾角向下变缓逆断层模型推测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产生了最大~7 m的地壳缩短量,说明青藏高原东缘横向逆断层为将高原内部东向水平运动转换为高原隆升的转换构造,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认识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理.【总页数】16页(P2321-2336)【作者】徐锡伟;张淑萍;李康;陈桂华;于贵华;孙鑫喆;谭锡斌;陈立春;孙建宝;陈于高;陈文山【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台北,10617;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台北,106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1【相关文献】1.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 [J], 李海兵;王宗秀;付小方;侯立玮;司家亮;邱祝礼;李宁;吴富峣2.2010年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典型破裂样式及其构造意义 [J], 孙鑫喆;徐锡伟;陈立春;谭锡斌;于贵华;李智敏;苏桂武;王继;张晓清3.汶川地震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虹口乡段精细填图、位移特征和地震构造分析 [J], 刘静;孙杰;张智慧;文力;邢秀臣;胡古月;许强4.从两个地表破裂点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汶川地震的破裂方式 [J], 魏占玉;何宏林;董绍鹏;陈杰;高翔;孙海清;嘉世旭;王世元5.汶川地震小鱼洞破裂带与北川地区地表变形构造探讨 [J], 张中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破裂叠加在先存断层陡坎上
玉树断裂与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地表破裂
(N33°05'02.2",E96°48'16.7")处同震地表破裂(镜向SE)
嘉黎断裂带
断错地貌显示: 多次地震累积、叠加的结果
1
1
提纲
• • • • • 基本概念 地震观测事实 震源划分问题 场址抗断问题 国外震例分析
盲 断 层 型 地 震
两种基本类型
• 地面振动导致的地面建构筑物破坏 --满足设防标准、合理设计 • 活动断层同震错动毁坏地面建构筑物
--避让活动断层!!!!!
活动断层=地震震源
观察事实:活动断层是地震灾害元凶 1)潜在地震震源和最大震级确定 2)地震严重灾害带
提纲
• • • • • 基本概念 地震观测事实 震源划分问题 场址抗断问题 国外震例分析
A
Turning attention back to fault geometry
While the analysis obviates the need for dynamics to expl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slip with rupture length, it raises the question of the process that leads to systematic increase in depth to which rupture extends as rupture length grows.
北天山安期海背斜: A fault-tip fold
Fault-tip Fold
安集海背斜
活动断层:距今12.6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的断层
隐伏活动断层:被松散沉积物覆盖的,地表没 有明显迹线的活动断层
发震构造=活动断层
• seismogenic structure • 有能力产生一定震级大 小地震的、具有明确几 何结构形态和物质组成 的地质构造体。按照发 震构造的运动学特征或 震源力学性质,可将其 划分为走滑断层、正断 层、逆断层和盲断层— 褶皱等四大类型。
REVERSE (8)
1896 Rikuu Japan 1945 Mikawa, Japan 1971 San Fernando 1979 Cadoux, Australia 1980 El Asnam 1986 Maryat, Australia 1998 Tenant Creek, Australia 1999 Chi-Chi, Taiwan
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提纲
• • • • • 基本概念 地震观测事实 震源划分问题 场址抗断问题 国外震例分析
“活动构造学”定义
Wallace,1986
“活动构造”包括第四纪时期至今活动着的、处于 不同演化阶段的各种类型的活动断层、活动褶皱 、活动盆地、活动块体和活动火山。 它们是地壳最新构造变动的产物,是地表破裂型地 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地震构造学的基础。
No systematc relationship between epicenter/rupture initiation to peak of surface slip….
Open symbols are epicenter Closed symbols are point of max slip
200
PGV(cm/s)
150
100
50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Closest distance to fault(km)
峰值速度靠近断层处最大,距断层3 km以外迅速衰减
3)中国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产生了2条平行地表破裂带和1条北西向次级破裂带,最长240 km
The Geology of Earthquakes
By R. S. Yeats, K. Sieh, C. R. Allen, 1997
活动断层与地震关系最为密切
A fault that has had sufficiently recent slips so that, in the opinion of the user of the term, further slips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are considered likely
重。即断裂带两侧各15米为最小避让距离。
②倾滑断层,特别是逆断层上、下盘坏坏带宽度之比介于2:1
至3:1之间,即倾滑型断层上盘避让的最小宽度一般为30m至 45m,下盘一般为15m。(与断层倾角有关:倾角缓则上盘变 形带宽)
③地表变形梯度大于0.1的地段的构建筑物均完全被摧毁;地
表变形梯度在0.07-0.1间的地段,构建筑物将遭受严重损坏, 产生倾斜及强烈变形等;地表变形梯度在0.03-0.07间的地段, 构建筑物可能受到中度损坏,产生倾斜及变形等,一般不会 倒塌;地表变形梯度小于0.03的地段具有抗震设房能力的构 建筑物一般只会受到轻的损坏或基本完好。
破裂参数(长度、面积、位移量)的统计关系
提纲
• • • • • 基本概念 地震观测事实 震源划分问题 场址抗断问题 国外震例分析
But …...
• All buildings will destoryed during an earthquake when they were constructured across the active fault
中国台湾地区位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 区,形成了系列NE向逆断层系,集集地震发生在其中 车龙埔断层上。
A photo taken in 1997
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纪录(PGA)
1100 1000 900
Legend--PGA UP-Footwall, alluvium NS-Footwall, alluvium EW-Footwall, alluvium UP-Hanging wall, bedrock NS-Hanging wall, bedrock EW-Hanging wall, bedrock
250
Legend--PGV UP-Footwall, alluvium NS-Footwall, alluvium EW-Footwall, alluvium UP-Hanging wall, bedrock NS-Hanging wall, bedrock EW-Hanging wall, bedrock
STRIKE-SLIP (23)
1857 San Andreas, CA 1906 San Andreas, CA 1891 Neo-Dani, Japan 1930 Kita-Izu, Japan 1939 Ercincan, Turkey 1940 Imperial Valley, CA 1942 Erbaa-Niksar, Turkey 1943 Tosya, Turkey 1943 Tottori, Japan 1944 Gerede-Bolu, Turkey 1967 Mudurnu, Turkey 1968 Borrego Mtn, CA 1979 Imperial Valley, CA 1981 Sirch, Iran 1987 Superstition Hills, CA 1990 Luzon, Philippines 1992 Landers, CA 1999 Fandoqa, Iran 1999 Hector Mine, CA 1999 Izmit, Turkey 1999 Duzce, Turkey 2001 Kunlun, China 2002 Denali, AK
PGA(cm/s/s)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Closest distance to fault(km)
峰值加速度在靠近断层处最大可达1g,距断层3 km以外迅速衰减
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纪录(PGV)
2014-7-7 56
1739年银川-平罗8级 地震破裂带(正断层)
E
断层崖 断层崖
洪积扇
洪积扇
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 地表破裂带(走滑断层)
2008年汶川8级地震 地表破裂带(逆断层)
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与地面建构筑物破坏之间关系
①一般都在30m范围内。距离断层越近,地面建筑物破坏越严
NORMAL (7)
1887 Sonora, MX 1915 Pleasant Valley, NV 1954 Fairview Peak, NV 1954 Dixie Valley, NV 1959 Hebgen Lake, MT 1983 Borah Peak, ID 1987 Edgecumbe, NZ
Triangle
Asym-Ellipse
Asym-Sine
Ellipse
Sine
Curve-fits of maximum amplitude to rupture length For all, best fit for strike-slip is not linear ---> thus slip forms not selfsimilar
1999 ChiChi earthquake
Active fault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27m(collapse)
100m(severe)
220m(moderate) 1500m(light)
Building damages related to rupture di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