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济政策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立社会主 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4、影响
(1)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 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发展和增强封建国家的综合 国力起了积极作用,并为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奠定 基础,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确的.
实质: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
海居民,私藏海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
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
门)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二: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
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
《明军抗倭图》(局部)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 “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下西洋)
2.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 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3.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 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 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 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 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 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 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 稼之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根本目的 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 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和封建统治的需要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2、原因和目的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
(同“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
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
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 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 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 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 厚本抑末。——明太祖
农为天下本Leabharlann Baidu,而工贾皆其 末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 知本业之为贵。——雍正帝
重视农业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抑制商业和手工业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商鞅在秦 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
商鞅变法中对后世产生消极 影响的有重农抑商的政策、文 化专制和严刑酷法。
(4)唐代: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 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
材料一:《史纪•平准书》记载:“(汉初)天下已 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材料二: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 裘。——《明史》卷67 志第四十三 舆服
如何理解《汉书》记载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 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1)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会地 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 这是历史的必然;
(2)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附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 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 名义上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实上处于社会的底层,极其贫困。
(2)但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违反了经济发展 的客观规律.同时,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清代焦秉贞《御制耕织 图》及康熙帝的题诗
明清:对外推行 “海禁”政 策
1、含义: 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
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对外贸易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桩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
僚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
在厦门马巷镇沈井村祖庙中发现一块长38厘米、 宽28厘米、厚13厘米的长方形石碑,外观没有任 何雕饰,上刻“奉旨迁界”四字。普查专家认为, 这块石碑能够印证清代顺治年间,厦门那段辛酸 迁界史的实物。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 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 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 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 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 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 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 一耕稼之人。"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则是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3、表现
(1)明王朝:维系“朝贡”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 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
(2)清王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3)短暂的对外开放
表现: 雍正时期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 体贸易”;乾隆二十二年(1757)关闭江浙闽 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没收其妻子
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
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
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
惧。”
--《战国策》
2、目的
直接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此外, 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
3、表现:
(1)《吕氏春秋》提出了重农原则
目前专论农业的先秦文献,只有《吕氏春秋》中的《上农》、 《任地》、《辩土》、《审时》4篇。它主张先农业、次工 商,与商鞅‘困末作而利本事’的政策有一定区别。”
(2)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坐车
(3)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4、影响
(1)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 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发展和增强封建国家的综合 国力起了积极作用,并为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奠定 基础,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确的.
实质: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
海居民,私藏海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
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
门)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二: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
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
《明军抗倭图》(局部)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 “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下西洋)
2.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 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3.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 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 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 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 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 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 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 稼之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根本目的 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 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和封建统治的需要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2、原因和目的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
(同“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
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
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 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 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 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 厚本抑末。——明太祖
农为天下本Leabharlann Baidu,而工贾皆其 末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 知本业之为贵。——雍正帝
重视农业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抑制商业和手工业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商鞅在秦 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
商鞅变法中对后世产生消极 影响的有重农抑商的政策、文 化专制和严刑酷法。
(4)唐代: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 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
材料一:《史纪•平准书》记载:“(汉初)天下已 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材料二: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 裘。——《明史》卷67 志第四十三 舆服
如何理解《汉书》记载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 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1)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会地 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 这是历史的必然;
(2)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附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 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 名义上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实上处于社会的底层,极其贫困。
(2)但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违反了经济发展 的客观规律.同时,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清代焦秉贞《御制耕织 图》及康熙帝的题诗
明清:对外推行 “海禁”政 策
1、含义: 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
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对外贸易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桩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
僚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
在厦门马巷镇沈井村祖庙中发现一块长38厘米、 宽28厘米、厚13厘米的长方形石碑,外观没有任 何雕饰,上刻“奉旨迁界”四字。普查专家认为, 这块石碑能够印证清代顺治年间,厦门那段辛酸 迁界史的实物。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 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 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 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 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 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 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 一耕稼之人。"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则是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3、表现
(1)明王朝:维系“朝贡”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 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
(2)清王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3)短暂的对外开放
表现: 雍正时期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 体贸易”;乾隆二十二年(1757)关闭江浙闽 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没收其妻子
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
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
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
惧。”
--《战国策》
2、目的
直接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此外, 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
3、表现:
(1)《吕氏春秋》提出了重农原则
目前专论农业的先秦文献,只有《吕氏春秋》中的《上农》、 《任地》、《辩土》、《审时》4篇。它主张先农业、次工 商,与商鞅‘困末作而利本事’的政策有一定区别。”
(2)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坐车
(3)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