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这无疑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一项新的教学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发展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活动的过程,一切教学措施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体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实现。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主动去认识它、研究它,故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进行思维呢?
1.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里倾向,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思维。

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例如: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一节教学时,首先让每个学生都用纸片剪好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并标好,然后让学生报出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就能回答出另外一
个内角的度数。

学生开始有些怀疑,但当教师的回答准确无误时,学生十分好奇,老师怎么这么快就能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课堂很活跃,学生都被吸引住了,开始产生要探索问题的迫切愿望。

2.精心设计问题,点燃思维火花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通过提问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以提问的形式把问题引发出来,使学生迅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求最小公倍数后向学生提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这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算法的关键。

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同学不禁会想:“是啊,到底为什么呢?”急于寻求原因,思维积极地活跃起来,这个问题就成了大家思考的目标。

二、加强“双基”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越来越聪明,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双基教学。

在教学中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灵活运用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融会贯通
如分数这个概念,在分数这部分知识中起统帅作用,不论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大小的比较,约分、通分及四则计算,分数应用题都是建立在分数这个概念之上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分数中的其它知识就会迎刃而解,而分数
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是分数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就是运用概念,由一般到特殊的复杂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过程。

2.注意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沟通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每学完一部分知识,都要安排和上好
复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从不同角度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使新旧知识逐步形成紧密
的锁链,形成知识网络。

如分数的意义与除法和比有着密切的联系。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

教师在讲完比的基本性质后,就可以把这些知识沟通起来,加以练习,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注重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思维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见一遍不如亲手做一遍,这就说明了动手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学生动手自己操作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提出来的,学生掌握书本知识需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
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形象化,为学生感性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

学生动手操作也是符合其思维发展的特点,由具体到抽象,促使学生具体感知和抽象思维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与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

因为材料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能引起学生去思考,所以在练习中要给学生创造灵活教学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主要有以下几种思维方法:
1.求异思维法
这是在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的分析性的思维形式,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索问题的多种答案。

如16—10,可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叙述方式表述这道算式。

如①16减去10等于几?②16减去10还剩多少?③16与10的差是多少?
④10与什么数的和是16?⑤16比10多多少?⑥10比16少多少?⑦16减去什么数等于10?⑧10加上什么数等于16?这样,既使学生透彻理解了数量关系,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就不赘述了。

2.求同思维法
这是一种进行综合、概括的思维形式。

如上例,教师亦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叙述方法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归纳出16—10的算式来。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异中有同的习题来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
能力。

如:
①甲乙两人接到加工54只零件任务,甲每天加工10只,乙每天加工8只,几天后完成任务?
②一件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15天完成,两人合作几天完成?
像这些形异质同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解一题会多题,可以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

3.逆反思维法
这是一种敢于和善于突破习惯性思维束缚的反向思维形式。

在数学教学中,可供训练的材料比比皆是,如加减、乘除、通分约分、正反比例等,问题是教师如何善于运用它。

如教验算时,16-10=6,学生习惯地用16-6=10来验算,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用6+10=16来验算。

经过训练,学生便可知道用加法验算减法、用减法验算加法、用乘法验算除法、用除法验算乘法了。

4.类比思维法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个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

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如:
①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

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②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
吨?
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可以点拨学生自己辨析。

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5.系统思维法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

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

如:123456789在不改变顺序前提下(即可以将几个相邻的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数,但不可以颠倒),在它们之间划加减号,使运算结果等于1oo。

象这道题就牵涉到系统思维的训练。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10个数看成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去考虑、第一层次:找100的最接近数,即89比100仅少11。

第二个层次:找11的最接近数,很明显是前面的12。

第三个层次:解决多l的问题。

整个程序如下:12+3+4+5-6-7+89=100。

通过上述几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学生就会触类旁通,碰到难题就能产生新的思路和设想。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