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完整版)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的全部内容。
上海大学历年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及分析:08年文学史:一、谈谈对五四后“启蒙文学”向“革命文学”转变的理解。
(35分)分析:考察“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变。
主要从转变的背景入手,可以以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为讨论对象。
答题要点可以看王光东的论著《现代乡土民间》中对郭沫若的论述以及《三十年》中的论述;二、简述曹禺话剧创作的历程,并阐述其基本特点. 35分)分析:详见陈平原论著《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之间》,钱理群《三十年》曹禺部分.(注意:鲁郭茅巴老曹,这六个人每年都会涉及至少其中一位。
初试是必考的,比如2012年第一题,复试也必考。
要加大复习力度);三、谈谈你对八十年代“朦胧诗”的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说明. 35分)分析:这一题典型的体现了上海大学对于80年代重写文学史被重新发掘出来的作家及流派的重视(详细见洪子成教材上对于重写文学史的论述);四、试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等作品为例,说说八十年代“新写实小说”的基本特点. 35分)分析:答题要点既可以是陈思和教材上对与《一地鸡毛》的分析(这一题和2012年的最后一题都凸显了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重要性),也可以使王光东论著《朴素之约》和《现代浪漫民间》上对于新写实小说的解读以及蔡翔论著《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这一题也凸显了导师论文和论著的极端重要性);作文:就你熟悉的作家或作品,或某种社会现象谈自己的看法。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1年考研真题(最终五篇)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1年考研真题(最终五篇)第一篇: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1年考研真题专业课一:作文:网络与社会生活要求:不少于200字。
不可进行诗歌创作。
专业课二: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判断题:(共30小题,每题1分)二、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8分)1、楚辞《九歌》2、元曲四大家3、《儒林外史》4、《四库全书》5、建安七子三、论述题(3选2,每题40分)1、谈谈先秦散文的发展状况及特征2、举例谈谈李白与杜甫的诗歌特色,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对后世诗文诗作以及诗派的影响。
3、结合作品谈谈李清照的诗风和诗作,谈谈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差异,并且说明其对南宋以及后世词坛的影响。
第二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经验谈问:人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都考什么?难度几何啊?另外能提供下他们的考研参考书目么?答:我今年刚刚考上,这是我的经验谈,供你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经验谈本人一直想进高校当老师,所以考研考博也成了我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的必经道路。
现在要想进大学当老师,每个博士学位连申请的机会都没有,本人不敢奢望能在帝都的高等学府走马上任,当然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求之不得的。
因为现在很多学校连辅导员都是博士级别的,真是让人汗流直下啊。
说得好听点,为了梦想,说得切实点,为了生活,总之不管是为了什么,考研还是我本人的毕竟阶段吧。
说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真是让我又爱又恨,说实话,本人考研已经第二个年头。
第一年太盲目自信了,不知道天高地厚,最后摔得很惨。
但是这也并没有使我气馁,面对失败我们只能重整旗鼓,而不是垂头丧气,于是我又开始了我的第二年考研生活。
这一次我吸取了上次的失败教训,摆正了考研心态。
一步一步制定计划,并且定期检查计划实施的成果。
最后能够如愿地进入人大,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希望在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中我能继续保持着考研时候的心态将考博也能顺利进行到底。
2013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3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前四史2.竹林七贤3.元曲四大家4.《桃花扇》5.四库全书二、论述1.《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和影响。
2.欧阳修散文改革的历史背景,他的艺术特色和后世的影响。
3.结合《世说新语》说说笔记小说的发展脉络,艺术特色等等。
2013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前四史答:“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史记》是由西汉的司马迁所著,记叙了从黄帝到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汉书》是东汉班固的作品,记叙了从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后汉书》由南朝宋代的范晔撰写,记叙了从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6年的史事;《三国志》由晋朝的陈寿编撰,记叙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六十年的历史。
2.竹林七贤答: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元曲四大家答: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窦娥冤》、《单刀会》,白朴的《梧桐雨》、《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粲登楼》,马致远的《汉宫秋》、《陈抟高卧》等都是元曲的代表作。
4.《桃花扇》答:《桃花扇》是由清初戏曲家孔尚任呕心沥血创作而成的一部思想和艺术达到完美结合的清代传奇。
塑造了侯方域、李香君、阮大钺、柳敬亭、苏昆生等一系列经典戏曲形象。
《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
孔尚任在创作中采取了征实求信的原则,他在《桃花扇·凡例》中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以意逆志2.元批评3.探下省4.汉字标准化5.音位变体6.布龙菲尔德7.相和歌8.义理、考据、辞章9.拉伯雷10.《汤姆•琼斯》二、简答题1.艺术作品创作过程的阶段及其各自特点。
2.词义引申的内外因。
3.分析为记录语音而发明的符号系统和由图画符号演化而来的文字系统的不同。
4.古代骈文的体制特点和发展阶段。
5.当前学术界对“文革文学”的基本认识。
6.以具体作品分析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以意逆志答:以意逆志是文学批评的一种科学方法。
出自《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意”是指读者之意,“志”是指作者的思想意志,即分析文学作品时,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
2.元批评答:元批评是20世纪后半叶伴随着哲学思潮的转变而出现的全新的批评方式。
元批评是一种对文学批评的“后而上”的研究,它以文学批评实践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文学批评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关涉,对批评本体的“自释性”和批评语境的“合法性”进行反思,从而形成一种普遍适用的批评原理,建立起文学批评的后设理论。
3.探下省答:探下省是古汉语语法中一种省略主语的方式,即句子结构中的某一成分因下文将要出现而加以省略。
例如“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豳风·七月》)中,“蟋蟀”是句子的主语,因其在后文出现,所以首句“七月在野”中没有主语。
4.汉字标准化答:汉字标准化即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定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以便于汉字的学习和运用;定形是指规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字形;定音是指对人名、地名的异读,要进一步审订,轻声词、儿化词在书面上表示不出来,口语里有一定的随意性,应该编写相应的调表;定序是规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汉字的排列方法有义序法、音序法和形序法三大类。
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全套资料目录
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精品资料目录大纲一、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汇编0.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2001-2003、(回忆版)2012-2014、2018年考研真题1.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回忆版)2012-2014年真题答案。
二、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相关资料(1)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笔记+课件+提纲]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本科生课件。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精编。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题精编。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相关资料(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课件+提纲]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本科生课件。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2)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简答题精编。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论述题精编。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4上海大学文艺学考研真题
上海大学文艺学2014年考研真题
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文学活动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意境
净化
悲剧
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
艺术真实
创作个性
话语蕴藉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语言和科学的言语以及日常言语有什么区别
2,一切景语皆情语
3,有意味的形式
4,文化传播对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和南帆文学理论两本文学理论教材的比较
2,新世纪文学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谈谈你的看法
写作
有人说“一个经常回头的人,是走不了远路的”。
也有人说“一个不知道回头的人,不但走不了远路,连近路也走不了,甚至可能原地打转。
”针对以上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000字150分)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2014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和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资料文档
全国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538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以下篇目中,出自《诗经》且属于政治讽刺诗的是A.《氓》B.《怀沙》C.《硕鼠》D.《鹿鸣》答案:C2.“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指“六诗”中的A.赋B.比C.风D.颂答案:A3.以下著作由刘向编定的是答案:DA.《春秋》B.《尚书》C.《左传》D.《战国策》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答案:BA.《论语》由孔子编成B.《庄子》通行的最早注本为郭象注本C.《墨子》行文注重辞藻的华丽与铺陈D.“朝三暮四”的故事出自《韩非子》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答案: CA.《楚辞》想象奇特,往往与当时民间的巫神信仰有关B.《楚辞》多用楚地方言C.《春秋》是鲁国的纪传体史书D.《战国策》多为纵横家的游说之辞6.下列作品属于《九章》的是答案:C 教材:P29A.《涉江》B.《河伯》C.《山鬼》D.《招魂》7.从文学角度看,汉初创作的主要成就在答案:BA.辞赋B.历史散文C.乐府诗歌D.小说8.在汉初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为深浓的是答案:BA.晁错B.贾谊C.吕不韦D.李斯9.《史记•信陵君列传》中着力刻画的信陵君的形象是答案:CA.知人善任B.年轻气盛C.礼贤下士D.世故老成10.《越绝书》的作者是答案:DA.赵晔B.枚乘C.班彪D.袁康11.扬雄《甘泉》、《河东》二赋对大赋题材创作的拓展是答案: A 教材P47A.写祭祀B.写物产C.写都邑D.写田猎12.蔡邕《述行赋》的创作意图是答案:AA.咏物托志B.劝百讽一C.吊古伤今D.以美为讽13.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答案:BA.人生无几时,颠沛在其间B.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C.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D.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出处是答案:BA.汉乐府《古歌》B.汉乐府《长歌行》C.汉乐府《江南》D.汉乐府《相逢行》15.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高潮是在答案:AA.建安时期B.正始时期C.南朝D.北朝16.南北赋风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是答案:DA.《洛神赋》B.《别赋》C.《三都赋》D.《哀江南赋》17.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纯然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是答案:BA.《短歌行》B.《步出夏门行》C.《野田黄雀行》D.《燕歌行》18.曹植诗歌创作的前后期分界是CA.魏明帝即位B.首次被贬爵C.曹操之死D.曹彰被害19.曹丕为中国诗歌做出重大贡献的一种诗体是BA.五言诗B.七言诗C.杂言诗D.四言诗20.在诗歌创作上常常表现出老庄人生理想倾向的是BA.建安七子B.正始士人C.太康诗人D.竟陵八友21.阮籍《咏怀》诗的数目是CA.58首B.72首C.82首D.108首22.继曹操之后,其创作达到四言诗顶峰的诗人是AA.阮籍B.嵇康C.应璩D.何晏23.“悼亡”一词专为“悼妻”之用,始自BA.陆机B.潘岳C.左思D.刘琨24.陶靖节的原名为CA.陶元亮B.陶彭泽C.陶潜D.陶侃25.卢照邻擅长的诗体是AA.七言歌行B.七言律诗C.五言律诗D.五言绝句26.张若虚、刘希夷诗歌创作的最大贡献是DA.风骨的形成B.格律的确定C.兴寄的强调D.意境的创造27.李益诗各体皆工,其中最著名的诗体是 DA.五律B.七律C.五绝D.七绝28.白居易的《暮江吟》为 D 教材:P279A.讽喻诗B.闲适诗C.感伤诗D.杂律诗29.柳宗元的文学主张之一是 A 教材:P34A.文以明道B.不平则鸣C.惟陈言之务去D.宗经尚简30.韦庄词的基本风格是 BA.秾艳香软B.清丽疏放C.婉丽绮靡D.雅丽深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8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现当代文学 一、选择题 1.《新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后,1918 年 1 月起,哪些人曾经任编辑?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周作人 刘半农 沈尹默 钱玄同
二、词语解释 1.《官场现形记》 2.《茶馆》
三、简答题 1940 年“中国新诗派”的艺术追求主要表现在哪? 沈从文《湘西散记》、《湘西》在散文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论述题 试论汪曾祺 80 年代小说创作 简述“白话文学史观”的基本内容并评论
2/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试论迟子建小说创作
3/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014 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808 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古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诗教 新乐府 变文
二、简答题 简述汉代大赋在写作方面的一些特点。 简述晚明小品文的主体风格及形式。
三、论述题 论述在中国古代和近代时期媒介(如,纸、印刷术、报刊等)的演变对于文学传播的影 响。 王国维说过:“古来新学问起,大部由于新发现。”陈寅恪说过:“一时代之学术,必 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 之新潮流。”结合具体实 例,评价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新材料与新问题。
(复试)2014年上海大学复试笔试试题
2014年上海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专业复试试题
古代汉语部分
一、写出以下字的本义(十个,10分)
景竟行尝步日头(其他的忘了)
二、简答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古今字(5分)
三、解释以下句子中带标点词语的意思(20分)
此题共有十句,即有十个词语,共二十分。
具体句子差不多都忘了,但记得前两册考了七句,后两册考了三句。
建议复习时,应注意原文,注意常见的字词解释
四、标点及翻译以下段落(15分)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现代汉语部分
一、谈谈对汉字改革的看法。
(10分)
二、词类划分的依据以及分为哪些大类与小类,举例说明。
(20分)
三、从语音、词汇、语法的角度谈谈英汉的异同。
(20分)。
2014-2018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曾巩文章的艺术风格是()。
A.沉着痛快B.析理透辟C.雍容典雅D.纵横博辩【答案】C【解析】曾巩的文章道学气、经生气比较重,缺乏形象性、抒情性、新奇感,但在写作手法和技巧风格方面却有自己的特长,诸如善于征古引经,叙事周密,裁减得体,语言明净等,有“醇于儒”的守正特色。
所以被理学家朱熹、唐宋文派和桐城派古文家所推崇。
2.苏轼词的特点是()。
A.以诗为词B.以赋为词C.以文为词D.以曲为词【答案】A【解析】苏轼以纵横飘逸之才,豪放旷达之笔,多方面吸取诗句入词,进行“以诗为词”的尝试,打破了词必“香软”的狭隘传统,极大地拓宽了高速的境界和题材,使得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能并见于词,又把“诗”的“言志”功能带入“词”中,使词成为抒情言志、怀古感今的新诗体。
3.陈师道诗歌的特点是()。
A.诗风典雅B.诗风瘦硬C.善于用典D.讲究辞藻【答案】B【解析】陈师道作诗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摒却华辞丽藻。
其五言诗之佳者,往往以拙为工,简妙雅淡,瘦而有骨,用力而无痕,学老杜而得其神髓。
故应选B 项。
4.杨万里的诗歌被称为()。
A.山谷体B.后山体C.简斋体D.诚斋体【答案】D【解析】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杨万里号诚斋,其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5.姜夔词的艺术风格是()。
A.雍容华美B.豪放旷达C.清空骚雅D.思深辞丽【答案】C【解析】姜夔词具有“清空”和“骚雅”的特色。
姜夔的清空出自苏轼,骚雅脱胎于辛弃疾。
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他们的清空、骚雅都是通过诗歌化的途径实现的。
6.戴复古所属的诗派是()。
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8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8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第一部分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诗教答:诗教是中国古代文论术语,专指“温柔敦厚”,语出《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
”这是汉代儒家对孔子文艺思想的一种概括。
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解释说:“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
”中国古代儒家的诗教传统,规定怨刺必须“温柔敦厚”,强调“止乎礼义”和“主文而谲谏”,也就是讽谏君主时必须只能“怨而不怒”地委婉劝说,不允许尖锐地揭露批判。
“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对于中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新乐府答: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
他曾把自己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
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
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是写时事。
白居易继建安诗人及杜甫美刺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
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以诗歌来补察时政,所谓诗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并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他们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等。
3.变文答:变文或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在敦煌说唱类的作品中保存较多。
是寺院僧侣向听众作宣传的一种说唱体长篇叙事通俗文学。
变文内容包括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
讲唱佛经故事主要宣传禅门佛理和封建迷信,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降魔变文》等;讲唱世俗故事变文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如《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伍子胥变文》等。
变文对唐传奇以及宋元以后的说唱文学和戏曲文学都有影响。
(NEW)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② 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 大影响;
③ 文学性与哲学性相结合,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常人的笔力, 讲述极具哲理性的文学故事。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 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 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 泪!
(2)艺术特色:
①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 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
怨。全诗缠绵悱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遏止地反复迸 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回旋复沓的特点。
②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 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作为一种象征 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 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 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4.套数 答:元代以来,北曲的曲牌按宫调归类,各个宫调的曲牌按照一定 的习惯次序联缀起来,称为“套数”,今人称套曲。初见于元代燕南芝庵 《唱论》:“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本指北曲,但后人 相袭沿用,把南曲的套曲也称为套数。
2014年南开大学文学院85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4年南开大学文学院85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写出以下各项的朝代作者
1.毛诗训诂传
2.楚辞集注
3.文苑英华
4.阳春集
5.北堂书钞
6.诚斋集
7.湛然居士文集
8.古今小说
9.南词叙录
10.姜斋诗话
二、名词解释
1.修辞立其诚
2.太康体
3.别裁伪体亲风雅
4.以禅喻诗
5.诸宫调
6.唐宋派
三、简答题
1.简释庄子“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的意思。
2.简释东汉文人五言诗发展。
3.简要回答王维山水田园诗表现特征。
4.比较欧阳修与韩愈的散文异同。
5.简释“元诗四家”的创作情况。
6.简析徐渭《四声猿》的创作特色。
四、论述题
1.试论述先秦诸子“虚静”的文学意义。
2.杜甫评价庾信“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请结合庾信经历谈谈其诗歌特色与成就。
3.试论述周邦彥在词史上的成就与地位。
4.试论述清代讽刺小说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民歌的本真性答:本真性一词源于希腊语的“authentes”,意为“权威者”或“某人亲手制作”。
尽管本真性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在20世纪60年代才进入文化研究的领域,彼时学界正开始对正典形构进行批评性反思。
民歌的本真性即原汁原味、本乡本土的民歌语言。
2.“有见识的读者”答:略。
3.叙事模式(童)答:叙事模式(narrative mode)是指在叙事作品中用于创造出一个故事传达者(即叙述者)形象的一套技巧和文字手段。
L.多莱泽尔根据:“第一,故事是由第三人称还是由第一人称叙述,第二,叙述者是否是行动的人物,第三,叙述者的主观态度以及对人对事的评价、评论是表达出来还是含而不露”这三条标准,划分出六种叙事模式。
这六种叙事模式分别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三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三人称主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一人称主观叙事模式。
4.“三言”、“二拍”答: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
“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同时也标志着王阳明心学理论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5.郁达夫答:郁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另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
2012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2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40分)1.《古诗十九首》2.江西诗派3.唐宋八大家4.“三言二拍”5.《牡丹亭》二、论述题(三选二)1.用《论语》、《左传》、《战国策》等阐述先秦散文的特点。
2.用谢灵运、王维、李白的作品等阐述山水诗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异同。
3.用柳永、苏轼、李清照的作品和词论阐述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区别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012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古诗十九首答:《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五言诗。
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
其内容多写夫妻朋友的离情别绪和下层文人怀才不遇、穷愁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
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对五言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2.江西诗派答: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发有组织的,有理论宗旨的诗歌流派。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
到了宋方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江西诗派的创作主张及特色是: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江西诗派自身的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
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唐宋八大家答: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2014年文学史回忆真题
汉语基础
【古代汉语】
一、名词解释
1、衍文
2、意符、偏旁
3、六书
4、破读
5、夺
二、简答题
1、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2、古代单字与现代词语的区别
3、读若读曰与……的却别(记不太清楚了)
4、比较副词“不,弗”和“勿,毋”的异同
三、标点
《相鼠》的释文,并标出那些是孔疏,哪些是郑玄的解释,哪些是笺,哪些是对读音的解释
四、古文阅读(关于百里奚公孙支的)
1、找出两句宾语前置句,并解释类型
2、找出两句判断句
3、解释句子
4、解释加点字(以、之、之、以)
一、名词解释
1、普通话
2、轻声
3、成语
4、句型
5、顶真
二、简答题
1、比喻和比拟的异同
2、上声变调的条件
3、
4、
5、
三、操作题
1、造字法:匣、本、牧、衣
2、造词法:照明、阿姨、
3、判断词的词性:我比他好(比字),国营,
4、分析短语:
5、歧义句:他原来住在这里、离开贫穷的山区人民
四、论述题
1、n-l, b-p, an-ang, zh-z,i-ü 读音区别
2、A组:红得发紫……
B组:取得胜利……
两组短语的的区别,“得”字的语法。
【文学史】
一、简答题
1、《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2、黄庭坚诗歌理论主张
3、举例说明郭沫若在诗集《女神》中的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4、曹禺《北京人》愫芳的形象
二、论述题
1、在中国文学史上,文言和白话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
2、结合《子夜》和《骆驼祥子》分析茅盾和老舍是怎么描绘城乡背景中的都市人物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神韵说
答:神韵说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
为清初王士禛所倡导。
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几达百年之久。
神韵说的根本特点,即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2.《七发》
答:《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
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
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
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
作品的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
3.新乐府运动
答: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除元、白外,代表作家有李绅、张籍、王建等;代表作品如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等。
4.套数
答:元代以来,北曲的曲牌按宫调归类,各个宫调的曲牌按照一定的习惯次序联缀起来,称为“套数”,今人称套曲。
初见于元代燕南芝庵《唱论》:“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
”本指北曲,但后人相袭沿用,把南曲的套曲也称为套数。
5.大小谢
答:大小谢,指的是大谢“谢灵运”和小谢“谢朓”。
谢灵运,东晋人,是山水诗的开创者,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代表作有《登池上楼》、《岁暮》等。
谢朓,南朝齐人,因与谢灵运的经历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小谢”,他的山水诗风格清俊秀丽,自成一家,代表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游东田》等。
二、古文理解
1.下列文字节选自《庄子·人间世》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1)标点。
5分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
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
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
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2)抽选五字写成繁体。
5分。
(全段繁体如下,注意,本段中“征”字不可写成“徴”)
支離疏者,頤隱于齊,肩高於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
挫針治繲,足以糊口;鼓莢播精,足以食十人。
上征武士,則支離攘臂於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鐘與十束薪。
夫支離者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3)翻译整段。
10分
译文:有个名叫支离疏的人,下巴隐藏在肚脐下,双肩高于头顶,后脑下的发髻指向天空,五脏的腧穴也都向上,两条大腿和两边的胸肋并生在一起。
他给人缝衣浆洗,足够糊口度日;又以学堂敲鼓、占卜为业,足可养活十口人。
国君征兵时,支离疏捋袖扬臂在征兵人面前走来走去;国君有大的差役,支离疏因身有残疾而免除劳役;国君向残疾人赈济米粟,支离疏还领得三钟粮食十捆柴草。
像支离疏那样形体残缺不全的人,还足以养活自己,终享天年,又何况像形体残缺不全那样的德行呢!
(4)联系本文说说《庄子》艺术特色10分
答:庄子的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飞越,想象奇特丰富,情致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从本段中可以看出其散文的以下几个特色:
①《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如
本文塑造的支离疏形象,是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庄子运用他奇特的想象力,成功的塑造了该富有传奇色彩的支离疏形象;
②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③文学性与哲学性相结合,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常人的笔力,讲述极具哲理性的文学故事。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运用了哪些典故,作用。
10分。
答:主要有下列几个典故(任答三点即可):
①“吴钩”典出唐李贺《南园》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②“休说鲈鱼堪,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用了“张翰归隐”的典故。
③“求田问舍”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是发生在许汜和陈登之间的故事。
④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⑤树犹如此: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又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
这些典故的作用:
①将作者的愁情逐层剥开,递相展示出来,极尽沉郁雄浑之美。
②增强了作品的历史文化感,使得词句精炼传神,在有限的篇幅里最大限度的拓展了作品的表达内容,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言语之外的思想性。
(2)此词的思想情感。
10分。
答:此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①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②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
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3)结合此词说明辛词的艺术特色。
10分。
答: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典型代表,其主要的艺术特色有:
①风格多样,但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此词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的同时,幽体现了江南秋季的特点。
②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此词众多典故的运用,都旨在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志向,在无奈之中,透露出一股悲凉之气。
③辛弃疾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此词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等句既由此特色。
这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
辛弃疾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
三、论述题
1.班固和司马迁对屈原《离骚》的不同评价,以及《离骚》的艺术特色。
(此题重点参考刘勰《文心雕龙·辩骚》)
答:(1)班固和司马迁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屈原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汉族诗歌史上一首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①司马迁对《离骚》的评价
a.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在刘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挥,更加突出《离骚》“怨”的特点。
他评论屈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强调《离骚》是悲愤衰怨之作。
b.同时司马迁认为屈原的可贵在于他敢于“直谏”,把个人安危抛之脑后,以人民百姓的利益至上,将屈原的直谏能否被采纳和楚国的存亡联系起来,特别强调了屈原及其作品的政治意义。
c.司马迁强调《离骚》“盖自怨生”和“发愤著书”,一方面继承孔子“可以怨”的思想,另一方面符合道家对黑暗现实愤激的特点。
而司马迁本人也在暗示,自己的“发愤著书”正是在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
②班固对《离骚》的评价
a.班固一方面认为屈原上层统治者的批评违背了“发乎情,止乎礼”的原则。
“以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