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神韵说
答:神韵说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为清初王士禛所倡导。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几达百年之久。神韵说的根本特点,即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2.《七发》
答:《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作品的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
3.新乐府运动
答: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除元、白外,代表作家有李绅、张籍、王建等;代表作品如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等。
4.套数
答:元代以来,北曲的曲牌按宫调归类,各个宫调的曲牌按照一定的习惯次序联缀起来,称为“套数”,今人称套曲。初见于元代燕南芝庵《唱论》:“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本指北曲,但后人相袭沿用,把南曲的套曲也称为套数。
5.大小谢
答:大小谢,指的是大谢“谢灵运”和小谢“谢朓”。谢灵运,东晋人,是山水诗的开创者,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代表作有《登池上楼》、《岁暮》等。谢朓,南朝齐人,因与谢灵运的经历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小谢”,他的山水诗风格清俊秀丽,自成一家,代表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游东田》等。
二、古文理解
1.下列文字节选自《庄子·人间世》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1)标点。5分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2)抽选五字写成繁体。5分。
(全段繁体如下,注意,本段中“征”字不可写成“徴”)
支離疏者,頤隱于齊,肩高於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挫針治繲,足以糊口;鼓莢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則支離攘臂於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鐘與十束薪。夫支離者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3)翻译整段。10分
译文:有个名叫支离疏的人,下巴隐藏在肚脐下,双肩高于头顶,后脑下的发髻指向天空,五脏的腧穴也都向上,两条大腿和两边的胸肋并生在一起。他给人缝衣浆洗,足够糊口度日;又以学堂敲鼓、占卜为业,足可养活十口人。国君征兵时,支离疏捋袖扬臂在征兵人面前走来走去;国君有大的差役,支离疏因身有残疾而免除劳役;国君向残疾人赈济米粟,支离疏还领得三钟粮食十捆柴草。像支离疏那样形体残缺不全的人,还足以养活自己,终享天年,又何况像形体残缺不全那样的德行呢!
(4)联系本文说说《庄子》艺术特色10分
答:庄子的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飞越,想象奇特丰富,情致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从本段中可以看出其散文的以下几个特色:
①《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如
本文塑造的支离疏形象,是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庄子运用他奇特的想象力,成功的塑造了该富有传奇色彩的支离疏形象;
②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③文学性与哲学性相结合,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常人的笔力,讲述极具哲理性的文学故事。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运用了哪些典故,作用。10分。
答:主要有下列几个典故(任答三点即可):
①“吴钩”典出唐李贺《南园》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②“休说鲈鱼堪,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用了“张翰归隐”的典故。
③“求田问舍”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是发生在许汜和陈登之间的故事。
④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⑤树犹如此: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又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这些典故的作用:
①将作者的愁情逐层剥开,递相展示出来,极尽沉郁雄浑之美。
②增强了作品的历史文化感,使得词句精炼传神,在有限的篇幅里最大限度的拓展了作品的表达内容,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言语之外的思想性。
(2)此词的思想情感。10分。
答:此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①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②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3)结合此词说明辛词的艺术特色。10分。
答: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典型代表,其主要的艺术特色有:
①风格多样,但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此词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的同时,幽体现了江南秋季的特点。
②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此词众多典故的运用,都旨在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志向,在无奈之中,透露出一股悲凉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