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行为艺术之母引发的人性之恶

合集下载

谈谈对行为艺术的看法

谈谈对行为艺术的看法

谈谈对行为艺术的看法所谓行为艺术是一种艺术家用思维和行为过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现代行为艺术兴起于西方,是西方当代社会的一个奇特现象,行为艺术在本质上可以定义为一种自由的生命活动。

中国的行为艺术是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中向西方拿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从1985年新潮美术时期(1985—19 89)它就已出现。

这一时期宋永平、宋永红兄弟的“一个场景的体验”、丁乙等人的“街头布雕”等具有行为展演倾向的艺术活动,普遍采用包扎或自虐的方式,这与80年代年轻艺术家企图通过反文明、反艺术的手段来求得精神自由的价值取向有关,透露出对“文革”、对精神压抑的反抗,表达了艺术家寻求思想解放的时代愿望。

90年代行为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艺术家参与社会活动的行为过程,一种是艺术家展现自身生存生活状态的行为活动。

第一种往往是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涉及面较广的社会性行为,例如有一群艺术家从大都市来到贫困山区,在老乡家的炕头上创作,用来表达艺术家们厌恶商业文化希冀回归自然的心态,这整个过程就是一项行为艺术;有人把成千上万的红伞挂在公园的树上,让游人漫步其中,使观众成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

或许我们在不经意间也搞了一把行为艺术。

但是这种行为艺术在进入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往往受社会、市场、公共秩序的限制,所以这种行为艺术目前很难举行大规模的活动。

而与之相对应的艺术家展现自己生存生活状态的行为艺术越来越成为行为艺术家热衷的形式和手段之一,结果就有了舒勇在情人节找花草树木谈情说爱;王晋与一头骡子结婚等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的行为艺术与行为艺术家。

行为艺术其实也是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一种类型,但是,由于近一二年来,有一些在视觉上比较"刺激"的行为艺术作品被冠上"病态"、"血腥"、"暴力"等称谓之后,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行为艺术"的现场性、直接性的特点,行为艺术的鼻祖是一名叫科拉因的法兰西人。

是什么“行为”使“艺术”变得如此丑陋?

是什么“行为”使“艺术”变得如此丑陋?

虽说不断求新出奇、挑战道德和习俗的禁忌是先锋艺术坚持的一贯姿态,但时下中国生产过剩的"行为艺术"却好像一些积压过期的库存商品,管你怎么吆喝也卖不出去。

在大众传媒的爆炒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丑化下,"行为艺术"在当今中国先锋艺术的圈子中早已不是什么新的玩法,而且,自打dv新世代挟数码影像闪亮登场后,所谓"行为艺术"好像已经变成类似垃圾桶那样的藏污纳垢的地方了。

网上、报刊上有关"行为艺术"活动的报道,大都和什么"三级艳星跳楼自杀"、"金喜善在观光电梯中不慎走光"、"某某歌舞厅上演色情人体表演"、"一少妇裸体陈尸床上,×市惊现变态色魔"之类诲淫诲盗、匪夷所思的社会新闻混在一起,"行为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行情真是江河日下,人老珠黄。

北京的通州区聚居着很多"行为"艺术家,当然成为"行为艺术"的多发地带,据说,高峰时期每天都有"行为艺术"发生,这当然有些夸张,但每周都有大抵是不会错的。

前些年我在北京时住北大附近,自然与"行为艺术"的中心相距甚远,但也不时耳闻各种关于"行为艺术"的传说,我之所以说是"传说",是因为有的事情扑朔迷离、莫衷一是,但又无法证实,比如说有一位艺术家做了一个关于吃屎的"行为艺术";又比如说某艺术家和自己的女朋友表演当众性交,等等,都让人觉得如雷贯耳、惊世骇俗。

因为,吸引人的只不过是事件本身,到底谁真正见过?--我的行当虽然是艺术批评,但和多数人一样,只是这些"新闻"道听途说的传声筒罢了。

人对他没有见过和听过的事情往往表现出一种特别强烈的兴趣,不独平民百姓如此,就是总统、明星之流也不能免俗,所谓皇帝有艳史,明星有诽闻。

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凝视》

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凝视》

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凝视》
“假使我又遇见了你,隔着悠长的岁月,我如何致意?以沉默,以眼泪。

”最近,一段行为艺术的视频让观众不约而同想到拜伦的这首诗,视频的主角是被誉为“行为艺术之母”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这场名为《凝视》的行为艺术创作中,阿布拉莫维奇静坐与1500人对视。

一身红裙的玛丽娜,在博物馆的中心放置了一张木桌和两把木椅。

她端坐在其中一把木椅上,每位现场观众可有 10 分钟的时间,坐在她对面的木椅上,与她对视。

以精神分析的视角而言,每个注视着她双眸的人,其实也是在注视自己,他们对玛丽娜的态度,也是他们内在关系模型的向外投射。

在玛瑞娜这里,“凝视”却是人表达“关怀”和“爱”的方式。

凝视发生在两个人类中间,这种目不转睛的注意默默的表达了“我在这儿,此时此刻我是忠于你的。

名人对玛丽娜人性实验的评价

名人对玛丽娜人性实验的评价

名人对玛丽娜人性实验的评价1974年的一个晚上,国外的玛丽娜做了一项近乎疯狂的人性实验:她将自己的身体进行麻醉,只保持头脑清醒,并告诉在场观众,桌子上的72件物品可以随意在她身上使用,她将承担全部责任。

之后,场面一度不可控,有人亲吻她;有人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并在她身体上作画;还有人用小刀割破她的皮肤。

看到她没有任何反应,这群人更加疯狂。

由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有人甚至将子弹装进了枪膛,准备开枪打死她。

幸亏有观众及时制止,试验才临时被叫停。

后来,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项经历让我明白,如果将全部决定权交至公众,那你离死亡就不远了。

”这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人性实验,也被称作“韵律0”实验。

这位大胆的女性名叫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被人称作“行为艺术之母”。

玛丽娜的成长史玛丽娜出生军人家庭,父母都是军人。

由于军人作风严谨的特性,她的母亲对她管教很严,从小便对她实行军事化管理,衣食住行都有严格的时间表。

玛丽娜稍有违背,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种近乎严苛的教育,对于生性活泼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一种噩梦。

在高压教育下,马丽娜的童年过得非常压抑。

十几岁时,玛丽娜的父亲给她找了一位艺术启蒙老师,老师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给玛丽娜内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让她看到了艺术更多的可能性。

从小备受压抑的玛丽娜,更迫切的需要在艺术行为中得到释放,这使得玛丽娜在日后的行为艺术中越走越远。

20多岁时,玛丽娜开始从事行为艺术。

她认为,身体是最好的艺术载体,没有什么需要遮遮掩掩的。

年轻时的玛丽娜去过很多国家,也进行了很多场令人不可思议的行为实验。

人性是复杂的,并受到道德、法律、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单纯的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

只有权衡利弊下作出的具体行为。

有句话说,在阳光下,唯有太阳与人心不可直视,大概就是对人性最好的描述。

行为艺术丨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行为艺术丨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行为艺术丨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这是“Miyacool”写的第 3 篇文章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北岛《青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导读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被称作上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是“行为艺术家之母”和“行为艺术始祖”,她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行为艺术作品,如《节奏》系列、《巴尔干巴洛克》、《情人——长城》、《艺术家在现场》等等。

行为艺术行为艺术的真正目的是通过现场具有艺术性和先驱性的行为给予观看者思想上的震撼与深度的思考。

一个行为艺术,如果只为了裸露而裸露,为了震撼而震撼,没有背后更深层的寓意,那只是哗众取宠。

真正的行为艺术,是艺术家企图表现内心世界的通道和方式,他们的命题往往是最接近生命本身的意义。

比如人一来到这个世界,最开始好奇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等年岁渐长,生命的命题便归结为“生”、“死”、“性”、“爱”、“恨”、“灵魂”、“宇宙”和“战争”,无论是作家诗人、画家、还是行为艺术家,都喜欢围绕这些命题展开自己的艺术创作。

Rhythm 0(《韵律0》)《节奏0》无疑是玛丽娜作品中最发人深省的,它暴力,血腥,直击人性。

这个作品因为击溃了人性,抓住了伪善,所以它经典,历久弥新,最具震撼力。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把自己麻醉,准许观众从桌子上放着的72件物品(包括苹果、葡萄、帽子、梳子、玫瑰,还有剪刀、匕首、装了子弹的手枪等等)中挑选一样对她的身体进行接触,所有后果由玛丽娜自行承担。

72 objects, Marina Abramovi? , Rhythm 0, 1974不谙世事、纯真善良的小朋友,也许会帮她梳理毛发;高贵优雅的浪漫主义诗人,也许会给她献上鲜花;庄重慈祥的老妪,也许会给她喂食水果。

但事实是,观众在确定她被麻醉无反击之力时,有人剪碎她的衣服,有人用玫瑰的刺割破她的肚子,有人对她身体进行侵犯,甚至有人把枪上了樘对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性的头颅。

行为艺术文献综述——以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为例

行为艺术文献综述——以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为例

行为艺术文献综述——以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为例摘要以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为例,根据已有文章研究行为艺术现状,内容以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行为艺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一、行为艺术1.、行为艺术简介行为艺术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年代出现在西方国家,从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的《自由堕落》让行为艺术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行为艺术呢?行为艺术就是以行为艺术家的身体作为材料,在精心创造的场景中表达内心的思想。

庞可悦认为:“什么是真正的行为艺术?我想真正行为艺术,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来唤醒已经麻痹的神经,去触动灵魂深处的感动。

行为艺术家们用身体和适当可行的场景,展示来引起观看者的共鸣,以达到会使欣赏者发人深思。

”[0]其中道出了几个重点:正确的行为方式、可行的场景、引起共鸣。

行为艺术也是艺术的一种类型,它的作用也一定是反应社会现实。

让受众产生共鸣,引人深思。

1.、行为艺术存在的问题至今为止,虽然行为艺术与之前相比较而言,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并未发展壮大,导致这样现状的原因有种种。

首先,行为艺术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伪作品,比如《烙印》用烙铁的方式把身份证号码印在自己的身体上,《玩死婴》将死去的婴儿和鸟,兔子的标本缝合在一起,《牛肚子钻出裸男》、《艺术“卖比”》等,诸如此类所谓的行为艺术作品出现,使得大众对行为艺术持有种种偏见,认为行为艺术是不堪、血腥、反道德的行为,人云亦云传播错误的理解,艺术思想腐败以及艺术表达方式方法不合理,使得行为艺术的发展止步不前。

二、以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为例(一)、玛丽娜简介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是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的行为艺术家,以其在艺术上大胆而深刻的实践,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

主要分三个时期,前期(遇见乌雷之前)玛丽娜意在研究身体的局限性,代表作品《节奏0》、《节奏5》、《节奏10》。

中期(遇见乌雷)主要探讨人与之间的关系,如《空间关系》、《潜能》、《情人长城》等。

论马基雅维利人性观

论马基雅维利人性观

论马基雅维利人性观祝琴【摘要】马基雅维利是一位备受争议,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家。

关于人性论,他指出,人性是恶的,是自私自利的;权力是统治之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可以摆脱道德的束缚。

马基雅维利是一个现实的政治学者,他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尊重现实经验,通过细心观察、谨慎分析以及归纳总结,揭示社会生活中人的本性,文章主要对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观进行了梳理。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6【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马基雅维利;人性论:性恶【作者】祝琴【作者单位】嘉兴学院,浙江嘉兴31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81尼科诺·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是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奠基者。

[1]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

恩格斯说:“马基雅维利是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同时又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

”[2]他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现实主义政治权利学说非常具有创见性,他的思想理论和学说是西方近代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具有研究意义。

马基雅维利的一些重要政治学说,以及他的国家政体论,都是建立在深刻分析社会生活中人性的基础上的,要深入研究他的相关政治思想,就不得不先分析他的人性观。

马基雅维利是一个现实的政治学者,也是一位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伟大的近代思想家,他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尊重现实经验,强调实效,通过细心观察、谨慎分析以及归纳总结,揭示社会生活中人的本性,他的一些重要政治学说以及他的国家政体论,都是建立在深刻分析社会生活中人性的基础上的。

马基雅维利认为,历史与现实的基础是人的活动,不管是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家以及什么民族,都具有这特征。

同时也指出,所有凡人的活动都是由人的本性支配的,这个本性是不变的、共同的。

因此,他提出,所有统治者(或是政治家)在建立国家、治理人民以及维持良好社会秩序时,要把人性作为考虑的出发点。

痛苦·自由·癫狂——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痛苦·自由·癫狂——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些黄色、红色还 有黑色的颜料 , 最后 浇上半 升汽 油, 点燃它,
告诉 小 玛丽 娜 : 这 是一 个 灿烂 的夕阳。 这是 她第一次 接 > “ ” )
1 1
。 d cu。u 。
l 。 P 。 。 p
术中心完成 《 节奏 5 ,她在场地 中央围筑了一个用汽油浸泡 》
布拉 莫维 奇在博 物馆 中庭放 置 了一 张木 桌和两 把 木椅 ,从
博物 馆开门起 ,每天 7 个小时 ,每周 6 ,必定 出现 在其中 天

把木 椅上 ,一 袭 遮住 脚面 的长裙 ,一头 自由垂 落 的黑色 拉 莫 维奇的 父母 都是 支 持铁 托的共 产党游 击队 员,父亲成
为“ 二战” 英雄 ,母亲是 少校军 官,叔公是塞尔维 亚东正教 会 的大主教。玛丽 娜的艺术 启蒙来源于父 亲,1 3岁的时候 , 父亲为玛 丽娜找 了一个 “ 非正 式的”画 家教 她画画 。第一次
过 的巨大的木质五角星 ,玛丽娜在 五角星的外 围点燃了它, 剪下 自己的头发、指 甲投人火中,最后跃 入五角星的中央场 地 ,因缺 氧而濒 临窒 息,被人 解救 醒来 后,阿布 拉莫 维奇 如此评价 这一 体验 : 醒来后我很 生气 ,因为我终于理 解人 “ 的身 体是有局限的 ,当你失 去知觉时,你就不能控 制当下, 就 无法表演 了。 ”她 试 图通 过作 品尝 试 自己的身体是如何 在
这是 6 4岁的 “ 行为艺术 之母 ”阿布 拉 莫维奇在 纽 约现代 艺 术博 物馆举 办个人 回顾 展 “ 艺术 即为当下” 中的重头 戏。阿
玛丽娜 ・ 阿布 拉莫维 奇 14 9 6年 出生于前南 斯拉 夫的贝 尔格 莱德 , 这个位 于巴尔千核心地 区的东欧 国家, “ 在 二战 ” 后 经 历战争 暴力、东 欧 的社会 主义 剧 变、 宗教 冲突 ,阿布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中道德与艺术法则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中道德与艺术法则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中道德与艺术法则发布时间:2021-07-30T10:50:43.42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9期作者:梁主晴[导读] 行为艺术是一种有异于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梁主晴华南师范大学摘要:行为艺术是一种有异于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让观者从单纯欣赏一个艺术作品变为与艺术家面对面的一场交流,更多的是促进观众对人性的思考与丑恶的揭露。

本文介绍行为艺术与社会产生的关联,重点分析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作品的艺术性与道德思考,从而帮助读者对行为艺术与社会、自身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与思考。

关键词:行为艺术,交流艺术,情感共鸣一、行为艺术与社会产生的反应(一)行为艺术的起源行为艺术起源于欧洲五六十年代,是一种表演性的艺术形态,它的表现形式不拘于时间地点,不受任何条件限制,主要通过创作者的身体语言去表现。

行为艺术与传统艺术作品不同的是,它是由创作者直接与观众接触的艺术创作,而不是观者透过某一种画布或材料介质隔着作品去猜测创作者的意图。

一件行为艺术作品的完成应该是由创作者和观者共同参与完成的(二)行为艺术与现实社会的关系1、首先是创作者把自己对社会的感悟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上。

行为艺术大都以身体作为媒介,通常伴随着对身体的“摧残”,有些作品更是单纯对隐私的暴露,没有太多的内涵,以至于大众对行为艺术仍存在误解与偏见。

因此一位艺术创作者如果不能拥有很好的思想境界和对反映现实社会的能力,他的创作就无法真正地被理解。

创作者应该保持自己艺术的专业性与严肃性,而不单只是表现一种哗众取宠的手段,同时创作者需要通过行为艺术这种方式消除大众对身体艺术的歧视,促进大众对多元文化的认同,而不是打着前卫艺术的“幌子”,制造一些血腥暴力的作品。

2、其次是行为艺术引起观者的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周长江认为:“它与生活的边界最容易模糊,操作起来也最简单。

从拉康主要理论解读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从拉康主要理论解读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从拉康主要理论解读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作者:张轶萱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21期摘要: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是当代行为艺术的代表人物,她创作出了许多简洁、直接、富有冲击力的优秀作品,她的作品对身体的消耗是很多人无法承受的,她拥有着极强的意志力,而这又是和她的童年经历与成长环境密不可分的,文章从玛丽娜的作品作為切入点,将雅克·拉康的关于自我、欲望、自恋等研究作为理论依据,分析玛丽娜童年经历对其后期作品的影响,以及作品所表现出的无意识诉求。

关键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雅克·拉康行为艺术镜像阶段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183-02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有着“当代行为艺术之母”的称号,她的早期作品会让人觉得血腥、疼痛、自虐,有些人不理解她这样做的目的与缘由,甚至对行为艺术也产生了质疑,难道行为艺术就是这么血腥恐怖嘛?玛丽娜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与世界沟通的途径,创作出许多经典的行为艺术作品,我们能看到她的许多作品都试图让自己突破极限从而获得自由,拥有强烈的欲望,而这一切都和她的童年经历、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玛丽娜的童年里有政治的紧张、战争留下的痕迹、母亲对她有着令人窒息的掌控和冷漠,这些都对玛丽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弗洛依德曾说过:“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悲惨的童年经历,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中都会有个洞,充斥着怀疑、不满足、没有安全感。

”雅克·拉康是自弗洛伊德之后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主要理论主要是在研究人的自我、主体、无意识、欲望等问题,著名的镜子阶段理论更是从人降生之初开始探讨自我与欲望的形成,这些理论影响着各个学科,被应用于许多领域。

玛丽娜作为一位在行为艺术领域十分重要的人物,她的作品如此强烈,个性如此鲜明,文章将通过拉康的部分理论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对玛丽娜的创作欲望本源进行研究。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自残,是一种艺术态度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自残,是一种艺术态度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自残,是一种艺术态度作者:暗地妖娆来源:《世界博览》2018年第10期作为“行为艺术之母”,属于玛丽娜的行为艺术时代延续至今,靠的是直面淋漓的鲜血,释放残酷之欲,以及与灵魂伴侣的拥抱与撕咬。

1973年,爱丁堡艺术节。

一位三十出头的美丽女子跪坐在角落一块空地上,面前放着二十把不同款式的短刀,依序取出一把,以异常熟练的速度玩一个俄罗斯游戏一一刀刃剁指缝。

每一次切到手指,就换一把刀,重新再来,直到把这些短刀挨个儿用上一遍,还得让手指被切伤的时间和前一次保持高度一致。

观众目瞪口呆地看着她流血一一整整20次。

随后便记住了这场痛感十足的行为艺术,以及作者的名字——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这是她的艺术首秀,也是成名作。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韵律10》表演之后数十年间,这位目面清秀的南斯拉夫女子自虐式表演逐步升级,拿性命与芸芸众生做最彻底的沟通。

上世纪40年代中期的南斯拉夫,铁腕政治家铁托建立了约束重重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性压抑”是那个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国民特色。

玛丽娜就出生在一个对铁托政权顶礼膜拜的家庭,高祖父是塞尔维亚东正教的主教,双亲在二战时期参加了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和党派分遣队,被誉为“民族英雄”。

这就意味着,玛丽娜全家都被贴上了“红色资产阶级”标签,所有的孩子都要接受军事化管理。

正因如此,作为全家年纪最小的女孩,玛丽娜的“反骨”才最早被母亲丹妮卡察觉,那一年她才4岁,却不肯走路,丹妮卡因此对她产生了厌恶感,她的其他子女只要一靠近玛丽娜,她就给他们戴上口罩,以防止这种“病态”的传播。

玛丽娜5岁就开始画画,丹妮卡不仅无视她的天赋,还变着法儿打骂她;比如襁褓中的弟弟只要一哭,她就随手把玛丽娜打一顿,导致玛丽娜痛恨弟弟,甚至有打算把弟弟扔到浴缸里淹死。

那时候,流血对玛丽娜来说是家常便饭,她总是满身伤痕,后乳牙脱落以后更是血流不止,医生只得跟丹妮卡讲:“你若再打她,她会死。

玛丽娜行为艺术的作文

玛丽娜行为艺术的作文

玛丽娜行为艺术的作文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这个名字在行为艺术的领域就像是一颗璀璨又神秘的星。

当我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我就想,这是谁啊?行为艺术?那是啥玩意儿?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行为艺术就像是一群怪人在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可玛丽娜的行为艺术,那可真是有点东西。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她的一个作品视频,那场景就像一场无声的风暴在我眼前展开。

她站在那儿,像是一座静止的雕像,周围的观众可以对她做任何事。

我的天呐,这就有点疯狂了。

有人拿剪刀剪她的衣服,有人在她身上乱画,就好像她是一块任人摆弄的画布。

当时我就想,这玛丽娜是不是傻呀?干嘛要让别人这样对自己?可是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觉得也许她是在做一种很深刻的探索。

她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独自站在人性的战场上。

那些观众呢,一开始可能只是好奇,试探性地做一些小举动。

但慢慢地,人性中的恶就像被释放的小恶魔一样,开始变得肆无忌惮。

这时候我就忍不住问自己,要是我在那儿,我会怎么做呢?我可能也会像那些观众一样失去理智吗?这真的很难说。

玛丽娜的这个行为艺术,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丑恶。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文明的,可是在没有约束的时候,也许那些隐藏在心底的黑暗就会冒出来。

就像我们在网络上,有时候会匿名去攻击别人,觉得反正没人知道自己是谁。

玛丽娜用她的身体,用她的沉默,给我们上了一课。

不过呢,也有人说她这是在作秀,是为了出名。

我觉得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毕竟在这个时代,出名的方式千奇百怪。

但是我又想,如果是作秀,谁又能像她这样承受这么多呢?她的眼神里有坚定,有痛苦,有对人性的失望,这些可装不出来。

她的行为艺术,就像是一道深深的刻痕,留在了行为艺术的历史长河里,不管你认不认可,它就在那儿。

而且我觉得,她的这种艺术形式,虽然有点极端,但确实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周围的人。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哎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

爱呢,是因为她的艺术真的是太独特了,恨呢,是有时候我真的不太能理解她到底在想什么。

玛丽娜行为艺术的作文

玛丽娜行为艺术的作文

玛丽娜行为艺术的作文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这个名字在行为艺术的领域就像是一颗璀璨而又神秘的星星。

当我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我就想,这是谁啊?搞啥行为艺术的,会不会是那种特别装酷,让人看不懂的艺术家呢?可是啊,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就变得越来越疯狂。

有些人开始用剪刀剪她的衣服,还有人拿笔在她身上乱画。

我看着那些画面,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

我在想,这些人怎么能这样呢?玛丽娜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毫无反抗之力。

也许在那个时候,她是想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测试人性吧。

她就那么静静地站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可我却觉得她像是在无声地呐喊。

我记得我跟我的朋友讨论这个作品的时候,我朋友就说:“这玛丽娜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啊,干嘛要让别人这样对自己?”我当时也有点犹豫,我觉得吧,也许从某种角度来说,朋友说得也有点道理。

毕竟谁会愿意把自己置于这样一种危险又屈辱的境地呢?但是后来我又想,这也许就是行为艺术的魅力所在吧。

它就像一面镜子,把人性中的善与恶都照得清清楚楚。

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觉得这种行为艺术有点太极端了。

难道就没有其他温和一点的方式来探索人性吗?但是呢,也许只有这种极端的方式才能引起人们这么强烈的反应吧。

就像一颗重磅炸弹,虽然爆炸的时候很吓人,但却能让人们永远记住那个震撼的瞬间。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啊,真的是让我又爱又恨,就像吃榴莲一样,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别有一番风味。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哎那可真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玩意儿。

我曾经看过她的一个表演视频,她在那里做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动作,我当时就懵了,心里想:“这是啥呀?这也算艺术?我看就跟小孩子在那瞎胡闹差不多嘛。

”我甚至还怀疑是不是我自己太没艺术细胞了,才看不懂她在干啥。

就拿她长时间坐在椅子上凝视观众的那个作品来说吧。

我看着她就那样一动不动地坐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

我就想,这有啥意义呢?难道就是为了跟观众比谁更能熬?可是后来,我慢慢地发现,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

有关行为艺术的演讲稿题目

有关行为艺术的演讲稿题目

有关行为艺术的演讲稿题目行为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它以行为和行为者的身体作为媒介,通过特定的行为来表达思想、情感和观念。

行为艺术的出现,不仅为艺术界带来了新的创作方式,也引发了人们对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有关行为艺术的一些见解和观点。

首先,行为艺术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不再局限于画布、雕塑等传统媒介。

行为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身体、行为和环境进行互动,将艺术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使观众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意义。

在行为艺术作品中,观众常常成为了参与者,他们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也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

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性,使得行为艺术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其次,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动作,也可以是具有挑战性和冒险性的大型行为。

行为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行为来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社会现实和个体情感。

他们常常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行为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冲击力,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引发对生活、艺术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此外,行为艺术也常常与当代社会、政治、文化等议题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性和反思性的艺术形式。

行为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行,对社会现实进行观察和批判,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呼吁人们对环境污染、社会不公、人权问题等进行关注和反思,使得行为艺术成为了一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形式。

最后,行为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观众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观众的参与和反馈,对于行为艺术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艺术作品,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支持行为艺术的发展,让更多优秀的行为艺术家得到展示和发声的机会,为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贡献。

对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行为艺术作品的思考

对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行为艺术作品的思考

对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行为艺术作品的思考作者:王彦博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9期【提要】行为艺术起源于欧洲,兴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是一种表演性艺术形态,重点在于艺术家的行为过程。

早在十九世纪中期,艺术人类学界就对各种艺术有所关注,但行为艺术始终难以得到重视,由于行为艺术与其他艺术品的不同,行为艺术更多强调艺术的直接性與现场性,所以具有不可收藏不可重复的特征。

即便与同一位艺术家一起表演相同的艺术作品,表演时间地点的不同都会带来意义上的不同。

本文以行为艺术家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为例,对其创作的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行为艺术; 玛丽娜; 阿布拉莫维奇一、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个人介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46年生于南斯拉夫,她生性自由,四海为家,后入籍于美国。

这位以生命诠释着艺术的女人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活跃在了行为艺术的舞台上,她被认为是“行为艺术之母”,也被认为是当代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

她的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以身体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视觉艺术边界。

二、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艺术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通常与暴力有关,而女性艺术家也会以身体为媒介来挑战极限。

为唤醒麻木的世人,艺术家更倾向于采用极端的方式来表现死亡、生命、暴力。

同样,玛丽娜的艺术作品也多以身体为主,也采用极端的方式来挑战心理和身体的极限。

哲学家雅斯贝曾说“艺术除了可以满足大众的好奇心之外,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目的更多是为了让大众更加了解人性的真相,通过艺术看到不曾看到的事物,表现更加引人深思的内容。

”行为艺术代表着全新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变成了主客体相结合的艺术作品。

行为艺术的出现使观众和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密切,观众从此变成了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三、对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艺术作品的思考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与其他艺术家不同,他认为艺术的给人的感觉不应该是表面上的叛逆和不可一世,而是应该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去影响、教育大众。

不是只有爱情的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不是只有爱情的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184艺术家The artists关键词:行为艺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媒体;表现在家刷手机时朋友忽然发来一条信息“阿布拉莫维奇之前那个搭档乌雷去世了”。

眼前瞬间浮现了阿布挂在佛罗伦萨旧宫的海报,海报上的她神态平静,手指却放在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上。

朋友知道我曾反复去看阿布的展览,对这位艺术家印象很深刻。

今天这个女人深爱过、合作过、痛恨过,终又和解,彼此成就的男人离开了这个世界。

关于他们共同参与的行为艺术作品又成为热议,阿布也再度成为一个热点。

报道总是喜欢把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放在一起,谈论一个时总会提起另外一人,而阿布的世界不是只有爱情。

提到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说来惭愧,我最初是在公众号的文章上认识的她。

她在作品《凝视》中与乌雷重逢的场面让很多人为之动容,是她先伸出手的,也是她先松开的。

在她落泪的一瞬间,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

她落泪的时刻达到了整个作品的高潮。

作品《凝视》的相关文章迅速席卷朋友圈,在各大公众号轮番上阵,这件作品也有了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名字“假若他日相逢,我将何以贺你”。

因为相对陌生,网络上的宣传先铺垫两人多年前惊世骇俗的爱情,再到数年分别后的重逢。

谁人没有爱过,而爱情里谁又没有过遗憾。

任凭无数的面孔在阿布面前哭泣、嘶吼、嬉笑、静默她都不为所动,直到乌雷的出现。

这个强硬了一辈子的女性微笑地哭了。

而整个作品《凝视》在我看来并不是从她坐在椅子上面对第一张陌生面孔出现开始的,而1976年她和乌雷的相遇就已经是这个作品的一部分了。

媒体对他们情感的宣传,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共鸣,这个女人倔强的性格和这个男人聪明的大脑等一切加上时间这只永恒的舞台,最终构成这件打动无数人的作品。

很多人质疑,在《凝视》正式见面前说私下两个人是接触过的,两个人因为作品署名而对簿公堂。

我认为行为艺术像其他艺术种类一样,构思和安排并不能否定艺术家的情感。

在绘画中我们通过画面来表达情感,会反复地构图设色,这是为了作品可以更好地呈现创作者的想法。

大师“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他人即是地狱

大师“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他人即是地狱

大师“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他人即是地狱对于行为艺术,你是怎么认为的?是一群披头散发的年轻人在大街上全身裸体着拔足狂奔?行为艺术约等于神经病?行为艺术通常与许多不正常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色情、暴力、血腥、挑战禁忌等。

难懂而晦涩。

这是许多大众心里对行为艺术的狭隘认识,实际上,通过行为,艺术家可以向我们传递更多的情感及信息,这种心灵上的冲击是传统的艺术媒介所不能带来的。

玛丽娜·阿布里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1946年出生的她,今年已经73岁高龄。

她来自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度——“前南斯拉夫”。

她的许多行为艺术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虽然表现的形式或多或少显得有点极端。

萨特的一句话很好地形容了阿布里莫维奇作品中的灵魂:他人即是地狱。

萨特认为,我们在现实中常常身不由己,这个阻碍就是“他人”的目光。

“他人”的目光是可怕的,它肆无忌惮的干预我的选择,使我们在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甚至被迫做出本不希望的选择。

阿布拉莫维奇的家庭给她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她的父亲是二战的英雄,母亲则是少校军官。

与母亲的关系,一直是阿布拉莫维奇不能挣脱的心结,并长期伴随在其艺术生涯之中。

甚至在她成名之后,所做表演的时间也要严格按照母亲军人化的管理要求去安排,必须在晚上十点前结束。

这些带有某种精神压抑性的烙印,或多或少地融入到了她日后的创作当中。

正像阿布拉莫维奇某次所说的:“世上有各种各样的力量,而我一样都不喜欢,因为它们都暗示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控制。

”把决定权交给公众,那么离死就不远了。

她最著名的艺术作品(或者说是一场表演)名为《节奏0》。

在《节奏0》中,阿布拉莫维奇直接麻醉自己,面向着观众站在桌子前,桌子上有七十二种道具,包括枪、子弹、菜刀、钉子、铁链、鞭子等危险物品,观众可以使用任何一件物品,对她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

这是她第一次尝试,与现场观众的进行互动,让观众成为她作品的一部分。

行为艺术家阿玛利亚·乌尔曼作品分析

行为艺术家阿玛利亚·乌尔曼作品分析

行为艺术家阿玛利亚·乌尔曼作品分析作者:孙天慧初苗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12期摘要:阿玛利亚·乌尔曼的艺术家身份颇受大众争议,有人认为她是一个网红,是艺术界的局外人。

但是,不得不承认,她是至今唯一一个以社交媒体作品进入世界顶级美术馆展览的艺术家。

本文通过分析阿玛利亚·乌尔曼的艺术作品,从中寻找出其艺术内涵;再结合其历史背景和乌尔曼的个人经历,总结出她的艺术风格并剖析其中的核心内容所表达的内涵;最后通过其艺术作品所承载的思想总结出乌尔曼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艺术家;行为艺术;图像;艺术特点自2014年凭借《卓越与完美》一举成名后,乌尔曼就一直处于各种争议的旋涡之中。

有人批评她是网红,不是艺术家,有人指责她选择以社交媒体进行创作是一种想要成名的策略和自我炒作。

当然,有人觉得她这是在勇敢大胆地创新,也有人把她与艺术史上著名的先锋女性艺术家并列讨论。

1 阿玛利亚·乌尔曼的个人经历与影响乌尔曼1989年出生于阿根廷,1岁时随父母移民西班牙,从婴儿时期开始,乌尔曼就觉得自己是一个移民,“一直以来,无论我到哪里,我都觉得我是一个外来者,所以我始终都从外部思考事物。

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体验这些不同的文化,这为我的创作实践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

乌尔曼在西班牙北部的Asturias成长到18岁,这段时光给了乌尔曼最早亦是最重要的艺术启蒙。

乌尔曼10岁时偶然读到关于达达主义的书,乌尔曼坦言:“这是对我最大的影响之一,虽然我当时还是个小孩,并不能懂太多,但达达主义给了我最早的启发和很深的影响。

”2007年,乌尔曼前往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学习互联网艺术。

在伦敦生活的日子与在西班牙一样,令乌尔曼体会到一种作为异乡人的疏离感。

2014年的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乌尔曼之后的生活轨迹。

当时乌尔曼乘坐大巴从纽约去芝加哥参加她策划的一个展览,途中发生严重车祸,有的同车人当场死亡,而乌尔曼则被直升机送去医院抢救。

她任人摆布6个小时,揭露了最丑陋的人性

她任人摆布6个小时,揭露了最丑陋的人性

她任人摆布6个小时,揭露了最丑陋的人性什么时候人会暴露自己最丑陋的面容?大概是在欲望、嫉妒、仇恨同时爆发的时候。

现在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面前有一个毫无反抗之力的美女,你对她的所有所作所为都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你会对她做些什么?1974年,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玛丽娜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表演艺术家做了一件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由于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对性的压抑式教育,这就决定了她的创作风格,狂野、大胆、癫狂、自由,大家尊称她为“行为艺术之母”,1974年她创作了作品《节奏0》,在作品中大胆的麻醉了自己的躯体但是保留着大脑的清醒,然后把自己交给一群来历不明的人,她还在桌子上准备了72个物品,其中包括剪刀,灌肠器等有杀伤性的武器,她甚至许诺观众可以任意使用这些物品。

这种行为以后的结果显而易见地可能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但是她还是签署一份免除参与者所有法律责任的承诺书,也就是说所有的观众可以随意使用这些物品对她作出任何行为,却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毫无疑问玛丽娜非常美丽,她的美丽足以对人们构成诱惑,在被麻醉之后,她像是一个漂亮的玩具娃娃。

刚开始观众都很含蓄,都只是看着下手的人很少,直到第1个人开始动手摆弄,发现玛丽娜并没有任何反应,所有人开始加入他的队伍,他们在她身上浇水,用口红涂抹她的脸,甚至有人开始用剪刀把她的衣服剪掉,有人用刀子在她身上划口子,有人开始抚摸她的胸部,猥亵她的身子,甚至有人拿玫瑰花别在她的胸口玫瑰花刺划破了她的肌肤鲜血直流。

鲜血好像打开了人们的兽性,刺眼的鲜血并不能唤醒他们体内的仁慈,反而滋养了他们内心的阴暗,有些人给她拍裸照,并且把照片塞到她的手里,此时或许有些人觉得有些过分,但是并没有人出声阻止,他们只是默默的看着。

直到有人拿刀梗在了他的脖子上,开始有人阻止他,行凶者义正言辞的说“她是自愿的,我不用负任何责任”,刀会滑下去吗?如果没有人阻止,我觉得是会。

人性的丑陋在这一刻暴露无遗,人的善或许能够预见,但是恶的程度,却是善良的人永远都无法想象的深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行为艺术之母引发的人性之恶
现在,试想一下如果这个社会失去了秩序,失去了责任,失去了对他人权利的基本尊重那么一个人的“绝对自由”,就意味着对无数人的“绝对伤害”;下面出国留学网来说说世界行为艺术之母引发的人性之恶。

一个伟大的行为艺术家,在一次长达6小时的艺术表演中,向人们证明了:“如果将全部决定权交到公众手中,那你就离死不远了。


这个社会没有绝对自由
也不该有绝对自由
因为当一群人在拥有“绝对自由”的时候
隐藏在人性中的恶会被充分释放
Rhythm 0
节奏0
故事要追溯到1974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
彼时,那里正上演着一场诡异奇特的行为艺术
它的名字叫做《节奏0》
而表演者是个美丽的女人
她的名字叫做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走进展会场地
你会看到一张铺有白色桌布的长桌
上面摆放着72件不同的道具
包括化妆品、玫瑰、指甲油、
保险套、蜂蜜......
再往后面
映入眼帘的是鞭子、安眠药、锤子
甚至有枪和子弹
而这张奇怪桌子的旁边
坐着一个美丽的女人
她双眸紧闭,十分安静
此时
玛丽娜已经将自己头部以下的身体部位麻醉并在接下来的6个小时之间
她都将保持这样的状态
观众可以任意使用桌上的工具
对她做任何想做的事
且不会遭到任何反抗
此外,玛丽娜签署了法律文件
对即将发生的任何状况负完全责任
一开始
观众们都还有些不知所措
面对这张奇怪的桌子
小声地、充满好奇地议论纷纷
过了一会儿
意识到表演已经开始
有些人试着把她转过身
摆弄她的身体
有人拿起玫瑰送给她
有人帮她整理衣物
还有人试探性地用手指戳她几下来确定她是否真的没有反应
时间悄悄过去
而玛丽娜依旧毫无动静
姑娘们开始像摆弄洋娃娃一样把绳索和纸板“装点”在她的身上接着
故事开始变的有点不一样了
有人开始用玛丽娜准备的唇膏在她的脸上肆意作画
有了先例
群众们开始越来越大胆
有人脱下她的外套
往她的头上淋水
有人强吻她
有人用弹簧刀割开了她的衣服
有人用带刺的玫瑰花刺她的肚子
直接刺出了鲜血
4个小时过去
变本加厉的群众
开始用弹簧刀在她的身上划来划去
有人割开她的喉咙
模仿吸血鬼开始吸她的血
有人恶意骚扰她的身体
用《立时得》拍下裸照
并让她亲手拿在手里
还有人玩弄玛莉娜的隐私部位
而围观的人
却露出了无知无觉的笑
可怕的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直到两个男人把手枪里面装填上了子弹并且压她的手指
想看看她会不会扣下扳机
但这时候,观众中有人觉得这样太过分了立刻冲过去把枪丢掉
一部分人开始指责这两个男人
而另一部分人觉得,这是一场表演
正逢高潮,没道理扫兴停手
由此,两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而于此同时
玛莉娜已经伤痕累累
千疮百孔
美丽的眼睛里默默流下了
绝望而恐惧的泪水
其实在这6个小时里
表演人都是有感觉的
到最后她眼中含泪
却还是坚持了下来
她没有说话
也没有动作
静静注视着这场盛大的“群体狂欢”只有微微闪烁的眼神
充满着脆弱和恐慌
也透露出这过程中的无比绝望和痛苦但暴力的欲望
已经充斥了人们的内心
6个小时的行为艺术表演结束之后
玛莉娜恢复了行动能力
群众们开始陷入恐慌
彷佛他们终于想起来
玛莉娜不是一个道具
而是一个人
而他们对这个丧失行动能力的女性做出了太多肆意恶劣的行为
玛丽娜带着满身的鲜血和眼泪
缓缓走向众人
他们惊慌失措
四散逃跑
事后,玛丽娜悲伤地说
我从这场表演中学到的是
如果你把决定权交给观众
他们可能会杀了你
What I learned was that
if you leave it up to the audience they can kill you
在不过6小时的时间里
观众们从最初的谨慎小心
到之后渐渐变得粗暴
人性的黑暗面也一步步暴露
当人们行事可以不必承担责任时他们的行为就会变得无所顾及
关于
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
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是南斯拉夫著名行为艺术家,被称为“行为艺术之祖母”。

在行为艺术领域拥有超然地位。

一直以来,她不断地研究探索人类的原始本性,包括其忍耐力及生理潜在的条件界限。

她最著名的行为艺术是由11个部分组成的《Rhythm 节奏》系列。

而这次的行为艺术表演,则是该系列中的压轴之作——节奏零。

阿布拉莫维奇说:“世上有各种各样的力量,而我一样都不喜欢,因为它们都暗示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控制。


这场表演使参与的群众们
暂时拥有了的绝对自由
拥有对玛莉娜的绝对控制权
结果一部分人却变得毫无良知
他们在玛莉娜身上肆意发泄情感
发泄暴力
施加伤害而无知觉
因为他们的恶行被贴上了“自由”的标签
他们为所欲为
他们不受掌控
他们不计后果
而最可怕的事是
发生在玛莉娜身上的事情
同样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可能就是你、我
网络暴力的时代
网络时代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隐藏性、无权威性
人们自由表达观点
却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评论、转发、留言
用恶意语言攻击他人
无形之中成为人们的一种发泄方式
一件热门事件出现的时候
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在网络上
用恶意揣测表达
用野蛮语句开喷
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一些知名的公众人物生前因为备受网络暴力攻击而过世的乔任梁连逝世的原因都反复被有心人炒作和抹黑更莫名其妙的是
他生前的关系网也受到牵连
陈乔恩被指责没有发文悼念
“没良心”
井柏然发文悼念
被批“炒热度”
最后井柏然选择退出微博界
作为对此的沉默反抗
为什么在网络端
大家变得如此锱铢必较
苛求他人满足自己所有想法和步调? 也许评论表达是你的自由
但他人生活选择的自由
又该放在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