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研究的方法(第一讲)剖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唯理语法学派逻辑的方法 中世纪,世界语言理论研究停止不前,方法 上无足道者。 十七世纪,法国出现了一个唯理语法学派, 其代表人物是阿尔诺和兰斯诺。1664年,他 们出版了《唯理普通语法》一书,用逻辑的 方法来研究语法,力图找出“语言艺术的自 然基础”和“适用于一切语言的一般原则”。 唯理语法是以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对于良知和 理性的理解为出发点的。他们认为,人类的 心理、人类的概念是处处相同的,是不可变 易的,语言是思想的表现,语言和思想之间 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语法和逻辑之间也 必然有着内在的联系,语法应该依赖于逻辑, 逻辑的标准应该是确定语法现象正确性的标 准。
2.自然主义语言观 生物进化论对语言研究的影响突出体现在语言学界 形成了自然主义的语言观。 普遍存在的进化事实,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统治人类 思想界形而上学的固定不变的观念,语言研究中的 规定主义思潮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遇到了前所未有 的冲击。与此同时,语言研究中的历史观念,以及 为了研究语言发展变化的比较方法得以确立。语言 学家通过对语言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语音、 词汇、语法诸方面对应关系的研究,论证了古梵文、 希腊文、拉丁文和现代印欧语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 并通过构拟的方法重建了它们的原始共同语,从而 建立了历史比较语言学。 《物种起源》出版后,德国学者施莱赫尔于1863 年出版了《达尔文理论与语言学》,运用达尔文学 说解释语言的产生、发展和变化。他认为,应当把 语言的发展看作是一个生长、死亡和演化成新形式 的生物过程。施莱赫尔深信,语言学的方法与自然 科学的方法应当是一致的,语言学应当算作自然科 学。
第三部分 语言研究的微观方法 一、分析语音的方法 1.音位分析法 2.区别特征分析法 3.生成音系学分析方法 4.优选论方法 二、分析语法的方法 1.替换分析法 2.层次分析法 3.变换分析法 4.转换分析法 三、分析语义的方法 1.语义成分分析法 2.语义场分析法 3.语义指向分析法 四、话语分析的方法 五、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六、心理语言学的方法 七、计算语言学的方法 …………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 主要讲历史比较法及其新进展 19世纪,在生物进化学说、比较解剖学等自然科学以及其他 因素影响下,语言学家开始把语言作为独立的对象进行研究, 并形成了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语言学史上的第一个相对独立 的学派—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了。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语言观 早、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与生物进化学说、比较解剖学 等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1.生物进化论的出现 在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提出之前,人们对物种起源 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创世论者,他们主张种族固定论,认 为所有物种都是上帝创造的;另一是进化论者,认为物种是客 观存在的,并且是逐渐变化或进化的。不过,当时的进化论者 并不清楚物种是通过什么过程发展进化而来的。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指出:物种的起源是由 同类物种通过自然选择的途径形成并发展的。简言之,就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语言研究的方法(一)
讲授 石锓
应有内容: 第一部分 语言研究的宏观方法 一、传统语言学的方法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 三、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 四、生成语言学的方法 五、认知语言学的方法 六、语言类型学的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部分 语言研究的中观方法 一、逻辑层面的方法 1.归纳法 2.演绎法 3.溯因法 二、分析层面的方法 1.描写法 2.比较法 3.理论逼近法 三、工具层面的方法 1.统计法 2.实验法 3.田野调查法 4.语料库方法
第一部分 语言研究的宏观方法 一、传统语言学的方法 语言学有三个重要的传统:古印度传统、古希腊传 统、古代中国传统。 1.古印度经验的方法 为了传播和阅读古代印度的宗教颂歌《吠陀经》, 古印度的语言学家们用经验的方法,对梵语语法作 过相当精细的描述。著名语言学家波尼尼(Pānini, 生于公元前4世纪)的《梵语语法》,讲解了梵语的 形态现象和语音现象。 语法上,分词为四类:静词、动词、介词、小品词; 研究构词法,把词分为词干和词尾。 语音上,提出了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塞音、擦音、 元音、半元音等概念。把元音看作独立的语音成分, 把辅音看作从属成分,因为没有辅音也可以构成音 节。
2.古希腊哲学的方法 古希腊的语言学是从哲学方面来研究语言问题,语 言研究也主要由哲学家来进行。 词与物的关系是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有的主张“按性质”,即语言是出于天然的,是合 乎逻辑的;有的主张“按规定”,即语言是人们规 定的,它的结构有许多是不合逻辑的。这两派各持 理据,互不相下,争论了几个世纪。 公元前4世纪,斯多葛学派从理论的角度,确定了 语法范畴,提出了格的名称。 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学派才开始从语言的角度 研究语言。语音上,把语音分为元音和辅音。语法 上,把词分为八类:静词、动词、形动词、代词、 介词、副词、连词和成分词(置于可以变格的静词前 后的词)。发现:静词有格和数的变化,动词有时间、 人称和数的变化。动词可以分为五种式(直陈、命令、 能愿、从属、不变),三种态(主动、被动、中动态), 三种数(单数、复数、双数),三种人称(谁说话、对 谁说、说及谁),三种时(现在、过去、将来)。
3.古代中国考据的方法 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学,只有“小学”, 后来衍生为文字、音韵、训诂。 因为汉语不是一种形式标志很明显的语言,名词没 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没有时、体、态的表现, 古代中国学者没有发现西方意义上的以语法学领头 的语言学。先民对汉语的认识是以“字”为单位的, 从字形角度观察形成了文字学,从字音角度观察形 成了音韵学,从字义角度观察形成了训诂学。 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是从“经学”中衍生出来的, 为了读懂经典,必须研究那些难懂的语言成分,方 法则是考证。因为不是为了语言本身而研究语言, 所以忽略了表面上懂得意义而实际上不懂其规律的 重要的语言现象。 文字、训诂之学出现于先秦,音韵学出现于魏晋。 文字、音韵、训诂都只研究生僻的语言现象,不关 注常见的语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