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

合集下载

芳香类中药的药性及临床应用

芳香类中药的药性及临床应用

芳香类中药的药性及临床应用
王加锋;滕佳林
【期刊名称】《中药与临床》
【年(卷),期】2016(0)6
【摘要】芳香类药物在中药材中占有较大比例,在临证治疗中不可缺少,其研究与应用历史源远流长。

芳香类药物多味辛,芳香透散之效突出,可解除表邪、化湿除秽、温中醒脾、理气行滞、活血通经、开窍醒神,临床应用广泛。

因其含有挥发油,故入煎剂煎煮时间不宜过长,因其开散,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总页数】3页(P41-43)
【关键词】芳香类;药性;临床应用
【作者】王加锋;滕佳林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芳香类中药饮片煎煮时间和临床应用的研究 [J], 车京梅;任世禾;许伟英;徐汉荣
2.芳香类中药在儿科临床运用及展望 [J], 聂坚;解宇环;陈柏君;熊磊
3.基于中医疗法的儿科芳香类中药临床研究 [J], 种法敏
4.芳香类中药在癌痛中医外治处方中的应用规律 [J], 朱晓丹;龚时夏;耿雨晴;金春

5.芳香类中药在疫病防治中的应用 [J], 师玥;任小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三虎天花粉等抗癌

王三虎天花粉等抗癌

王三虎天花粉等抗癌时间:2023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作者:王三虎天花粉,也称瓜蒌根,是笔者提出治疗燥湿相混所致癌症的药物之一。

其润燥止渴之功效广为人知,而与之相反的燥湿﹑利水﹑通淋之功,则被埋没了。

其实,张仲景多在渴与小便不利并存的情况下用天花粉。

如柴胡桂枝干姜汤主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瓜蒌瞿麦丸主治“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苦渴”。

再如小青龙汤方后注“若渴,去半夏,加用瓜蒌根”,小青龙汤本身就是治疗“心下有水气”,而且还有“小便不利”的或然证。

小柴胡汤方后注“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小柴胡汤本身就是治疗“三焦水道不利”,而且也有“小便不利”的或然证。

也有不渴而用瓜蒌根的,如牡蛎泽泻散治“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用瓜蒌根与牡蛎、泽泻、蜀漆、葶苈子、商陆根、海藻等分成方。

难怪《黄元御药解》赞其“清肺生津,止咳润燥,舒痉病之挛急,解渴家之淋癃”。

《名医别录》载天花粉“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丹溪先生心法》亦言“天花粉大能降膈上热痰”。

笔者依此认为天花粉是治食管、胃、肝、胆、胰恶性肿瘤的必用药。

临床用天花粉治疗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已得到同行认可。

对于癌症晚期胸腹水之阴虚水停者,笔者喜用猪苓汤加天花粉﹑麦冬﹑白芍﹑楮实子等,取得了一定效果。

(王三虎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石膏:治疗脑瘤的主药时间:2022-10-1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作者:王三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的木防己汤证,在笔者看来,类似于恶性肿瘤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在临床上笔者也用木防己汤,方中“石膏十二枚鸡子大”是张仲景用量,笔者临证用石膏60~90g,也常能取效。

木防己汤证方后注“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笔者对此大生疑窦,十二枚鸡子大石膏绝非六升水能煎熬的。

再看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该方中并无石膏,但方后注亦写有“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也就是说用水量完全不受去掉那么多石膏影响。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总论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身心疾病并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药物;而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临床中药学主要研究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内容,其中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面。

执业中药师除需要有足够的中药学知识与一定的医学知识外,还需具有较强的临床中药应用能力,尤其是部分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能力。

一、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结果。

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功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前人也称之为药物的偏性。

即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

因此,熟悉和掌握药物的性能和特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药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气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概括、总结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五味的本义是指食物和药物的真实滋味,即辛、甘、酸、苦、咸、淡、涩。

由于甘淡和酸涩常常并称,所以习称为五味。

前人发现药物的滋味与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于是用味来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故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即五味的“味”超出了味觉的客观感受,而成为建立在功效基础之上的抽象理论。

2021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单味中药

2021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麻黄1【性味归经】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病证】1.风寒表实无汗证2.肺气不宣的喘咳证3.水肿兼有表证者【用法】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

香薷1【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胃、脾经。

【性能特点】“夏月麻黄”。

【功效】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主治病证】1.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2.水肿,小便不利【用法】内服;外用。

或煎汤含漱。

发汗解暑宜水煎凉服,利水退肿须浓煎或为丸服。

桂枝1【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主治病证】1.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

2.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癥瘕。

3.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4.虚寒腹痛。

5.阳虚水肿,痰饮证。

紫苏1【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主治病证】1.风寒感冒,咳嗽胸闷。

2.脾胃气滞证。

3.气滞胎动证。

4.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生姜1【性能特点】“呕家圣药”【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主治病证】1.风寒表证。

2.胃寒呕吐。

3.风寒客肺的咳嗽。

4.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

荆芥1【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既散肌表与血分风邪而解表、透疹、止痒、疗疮,又兼息内风而止痉。

力平和,散风发表通用,风寒、风热皆宜。

【功效】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主治病证】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4.(荆芥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

【用法】荆芥穗发汗力强。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须炒炭用。

防风1【性味归经】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性能特点】治风通用药,散外风、内风皆宜,治风寒、风热及表证夹湿皆可,风寒湿三邪客体用之最宜。

炒炭,涩多散少,长于止血、止泻,治崩漏下血及泄泻宜用。

执业中药师400种常用单味中药功效与主治

执业中药师400种常用单味中药功效与主治
水牛角
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 定惊
①高热神昏,
②血热斑疹吐衄,
③惊风
50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①外感热病,风热表证
②痈疮疖肿,肠痈,肺痈,乳痈
③热毒泻痢
51
清热解毒药
连翘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
利尿
①外感热病,风热表证
②痈肿疮毒,乳痈,肺痈,瘰疬痰核
③热淋涩痛
52
清热解毒药
野菊花
清热解毒,
疏风平肝
③大腹水肿,血淋涩痛
73
清热解毒药
地锦草
清热解毒
活血止血
利湿退黄
①热毒泻痢,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②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③湿热黄疸
74
清热解毒药
垂盆草
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
①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②湿热黄疸,水肿兼热,小便不利
75
清热解毒药
土茯苓
解毒,利湿
通利关节
①梅毒,或因患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
②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③肺热咳嗽
④内热消渴
82
清虚热药
白薇
退虚热,
凉血清热
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①阴虚发热,骨蒸潮热,产后虚热,阴虚外感
②温病热入营血证,肺热咳嗽
③热淋,血淋
④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83
清虚热药
胡黄连
退虚热,除疳热,清
湿热,解热毒
①骨蒸潮热
②小儿疳热
③湿热泻痢,黄疸
④咽痛,疮肿,痔肿便血
清热解毒
凉肝定惊
消肿止痛
①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发明专利]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号:CN201610433899.5申请日:20160618
公开号:CN105832819A
公开日:
201608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它是将香加皮、扶桑、厚朴、胡颓子、点地梅、赤车、桃南瓜、夏枯草、定草根、水按一定比例煎煮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饮用后,通过体内吸收,达到治疗作用,适合各类人群,有效清理血管垃圾,使血管通道得到净化,同时有滋养血管中药,保护或调理血管的弹性,其疗效稳定,一旦停药后血压不会立刻恢复到高压水平。

申请人:练燕华
地址: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康岗路28号全信大厦911室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2024年执业药师中药二单味药必考配伍意义90组

2024年执业药师中药二单味药必考配伍意义90组
13
石膏配知母
两药相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更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14
知母配黄柏
两药相配,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15
知母配川贝母
两药相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燥热咳嗽。
16
栀子配淡豆豉
两药相配,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17
62
白及配海螵蛸
两药相配,功能收敛止血、生肌敛疮,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
63
艾叶配阿胶
两药相配,既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调经,治崩漏下血属血虚有寒之证。
64
艾叶配香附
两药相配,既疏肝理气,又散寒暖宫、调经止痛,治肝郁气滞、宫寒痛经。
65
川芎配柴胡、香附
三药相配,既疏肝解郁,又理气活血,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肋痛、痛经及月经不调等证可投。
86
黄芪配柴胡、升麻
三药相配,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
87
甘草配白芍
两药相配,缓急止痛力强,治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88
当归配黄芪
两药相配,益气生血力强,治血虚或气血双亏每投。
89
女贞子配墨旱莲
两药相配,滋补肝肾之阴力增,治肝肾阴虚证常用。
90
肉豆蔻配补骨脂
两药相配,温肾暖脾止泻之功显著,治脾肾两虚泄泻每用。
三药相配,温燥除湿力强,且善行气,故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者尤宜。
40
厚朴配枳实
两药相配,燥湿、消积、行气之力均强,主治湿浊中阻,或食积停滞或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以及痰浊阻肺之咳喘、胸满。
41
广藿香配佩兰
两药相配,尤善化湿和中、解暑、发表。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也无论有无表证,均可投用。

19种中药单方新用

19种中药单方新用

19种中药单方新用
王菊臣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10)A02
【摘要】单味中药新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下面介绍近年来19味单味中药临床新用。

1 水蛭治疗高脂血症:刘氏单独使用水蛭粉治疗25例高脂血症病人,每晚3~5g,开水冲服,30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中西药。

观察证明,水蛭粉对高脂血症有显著降低血脂作用。

2 生大黄王氏等用生大黄50g,儿童25~30g,煎成汤200ml左右,每日顿服1次,连服6天停1天为1个疗程。

治疗8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服药1个月,总有效率为95%,其中11例治愈。

【总页数】1页(P88)
【作者】王菊臣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7
【相关文献】
1.从单方成药到“分子中药学”和“组合中药学” [J], 吴凤锷
2.15种中药单方新用 [J], 廖晖
3.25种中药单方新用 [J], 吴照平;卢永艳
4.从单方成药到“分子中药学”和“组合中药学” [J], 冯向菲
5.从单方成药到“分子中药学”和“组合中药学” [J], 冯向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习题集:中药的应用(有答案)

(精)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习题集:中药的应用(有答案)

(精)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习题集:中药的应用(有答案)一、最正确选择题1、能指引方中诸药直抵病所的药称A、君药B、佐助药C、引经药D、佐制药E、调解药2、照料兼证或兼有疾病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称A、佐助药B、佐制药C、使药D、君药E、臣药3、针对主证主病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称A、佐制药B、佐助药C、臣药D、君药E、使药4、麻黄配桂枝属于的配伍关系是B、单行C、相畏D、相须E、相反5、黄连治痢疾属于七情配伍中的A、单行B、相恶C、相反D、相须E、相使6、生姜配半夏属于A、相反B、相杀C、相畏D、相恶E、相反7、能协调诸药调解药味的是A、调解药B、引经药C、佐助药D、君药8、表现处方主攻方向的是A、佐药B、助药C、君药D、使药E、臣药9、能减少或除去毒副作用的配伍是A、相反B、相使C、相恶D、相杀E、相须10、能使药物功能降低或除去的配伍是A、相杀B、相恶C、相使D、相畏E、相须11、能增强原有药物功能的配伍是A、相须B、相畏C、相反D、相杀E、相恶12、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响的配伍是A、相反B、相恶C、相须D、相杀E、相使13、指出以下哪个不属确立药物剂量的依照A、药物的使用目的B、患者的性别C、药物的寒热温凉D、药物的剂型E、药物的质地14、下边哪两种药适用不属相反A、甘草配海藻B、草乌配贝母C、甘草配人参D、藜芦配人参E、甘草配芫花15、下边哪两种药适用是属相反A、人参配莱菔子B、乌头配半夏C、石膏配五灵脂D、甘草配半夏E、生姜配半夏16、对于七情配伍,指出以下错误的选项是A、相须,即性能近似的药物适用,可增强原有疗效B、相使,即性能功能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C、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少或除去D、相反,即两药适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响E、相恶,即一种药物能减少或除去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二、配伍选择题1、A.相畏B.相杀C.相须D.相反E.相恶<1> 、附子配干姜属A、B、C、E、<2> 、石膏配知母属A、B、C、D、E、<3> 、人参配莱菔子属A、B、C、D、E、2、A.纠性B.减效C.增效D.增毒E.减毒<1> 、相须相使表示A、B、D、E、<2> 、相畏相杀表示A、B、C、D、E、<3> 、相恶表示A、B、C、D、E、3、A.细辛B.甘草C.草乌D.瓜蒌E.藜芦<1> 、与半夏相反的药是A、C、D、E、<2> 、与人参相反的药是A、B、C、D、E、<3> 、与甘遂相反的药是A、B、C、D、E、4、A.饭前服B.空肚服C.睡前服D.饭后服E.准时服<1> 、防止与食品相混淆,能快速进入肠中充足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均宜A、B、C、D、E、<2> 、胃腑空虚,有益于药物快速进入小肠消化汲取,多半药尤补虚药宜A、B、C、D、E、<3> 、饭后胃中存有许多食品,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消食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A、B、C、D、E、<4> 、为适应人体生理节律充足发挥药效,如安神药,涩精止遗药治疗梦遗滑精,缓下剂等应A、B、C、D、E、5、A.包煎B.先煎C.另煎D.烊化E.后下<1>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贝壳类,如磁石、牡蛎等应A、B、C、D、E、<2> 、有效成分因煎煮易挥散或损坏而不持久煎的药物,如薄荷、白豆蔻应A、B、C、D、<3> 、胶类药易粘附于其余药渣及锅底,浪费药材又易熬焦,如阿胶、鹿角胶应A、B、C、D、E、<4> 、花粉、渺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因其飘荡水面不宜煎煮,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等应A、B、C、D、E、6、A.草乌B.瓜蒌C.藜芦D.细辛E.甘草<1> 、与半夏相反的药是A、C、D、E、<2> 、与人参相反的药是A、B、C、D、E、<3> 、与甘遂相反的药是A、B、C、D、E、7、A.相恶B.相杀C.相须D.相反E.相畏<1> 、表示增效配伍关系的是B、C、D、E、<2> 、表示增毒配伍关系的是A、B、C、D、E、<3> 、表示减效配伍关系的是A、B、C、D、E、8、A.相须B.相杀C.相使D.相反E.相恶<1> 、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成效A、B、C、D、E、<2> 、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的成效A、B、C、D、E、<3> 、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A、B、C、D、E、<4> 、生姜能减少或除去生半夏的毒性A、B、C、E、9、A.相须B.相畏C.相使D.相反E.相恶<1> 、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少或除去A、B、C、D、E、<2> 、即两种药适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能降低A、B、C、D、E、<3> 、性能近似的药物适用,可增强原有疗效A、B、D、E、<4> 、即两药适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响A、B、C、D、E、三、多项选择题1、对于煎药方法,指出以下正确的A、入水即化的药或原为汁液性的药,宜用煎好的其余药液或开水冲服,如芒硝、竹沥水、蜂蜜等B、含淀粉、粘液质许多的应包煎,易粘锅糊化、焦化如车前子等C、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贝壳类,如磁石、牡蛎等应先煎D、花粉、渺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应包煎,因其飘荡水面不宜煎煮,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等E、少量价钱昂贵的药物须另煎,免得煎出有效成分被其余药物的饮片汲取,如人参、西洋参2、对于服药次数,指出以下正确的A、一般疾病多采纳每天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B、病情急重者,可每隔 4 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日夜不断,使药力连续,顿挫病势C、病情缓轻者,亦可间日服或煎汤代茶饮,以图缓治D、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用尽剂,免得汗下太甚,损害正气E、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免得因量大再致吐3、不宜与藜芦同用的药物有A、白芍B、辛夷C、丹参D、玄参E、苦参4、不宜与甘草同用的药物有A、芫花B、甘遂C、京大戟D、白及E、苦参5、不宜与乌头同用的药物有A、细辛B、贝母C、天花粉E、白及6、中药配伍的目的是A、改变药性药味B、扩大适应范围C、增强疗效D、改变药材性状E、降低毒副作用7、属于相使配伍关系的药对有A、枸杞子配菊花B、黄连配木香C、半夏配乌头D、天南星配生姜E、黄芪配茯苓8、临床用药应充足利用的配伍关系是A、相使B、相须C、相畏D、相反E、相杀9、使药海涵的内容有A、制毒药C、主攻药D、协助药E、调解药10、对于服药时间,指出以下正确的A、饭前服,胃腑空虚,有益于药物快速进入小肠消化汲取,多数药尤补虚药宜饭前服B、睡前服,为适应人体生理节律而充足发挥药性,如安神药在睡前 30 分钟至 1 小时服,以便安息 ; 涩精止遗药治疗梦遗滑精; 缓下剂,以便第二天清早排便C、准时服,有些病准时发,只有在发病前某时服才能奏效,如截疟药应在疟发前 2 小时服D、空肚服,防止与食品相混淆,能快速进入肠中充足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均宜空肚服E、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许多食品,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消食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11、以下哪些不是确立药物剂量的依照A、药物的归经B、药物的起落浮沉C、用药方法D、因时、就地取材E、患者状况12、指出药物剂量确立的依照A、患者的年纪B、患者的性别C、药物起落浮沉D、药物的质地E、患者的病程13、特别煎法含有A、先煎B、包煎C、烊化D、后下E、冲服14、下边哪两种药适用是属“十九畏”的内容A、硫磺配朴硝B、水银配砒霜C、草乌配犀角D、官桂配石脂E、丁香配郁金15、下边哪两种药适用是属相反A、藜芦配芍药B、草乌配贝母C、附子配白及D、藜芦配南沙参E、甘草配芫花16、下边哪两种药适用是属相反A、甘草配京大戟B、川乌配白蔹C、甘草配五灵脂D、藜芦配丹参E、甘草配细辛17、下边哪两种药适用是属相反A、石膏配知母B、乌头配半夏C、人参配莱菔子D、甘草配甘遂E、生姜配半夏答案部分一、最正确选择题1、【正确答案】C【答案分析】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 二是调解药,即调解诸药的作用,使其协力驱邪。

中药单方大全

中药单方大全

中药单方大全内科头风:葶苈子,研末,以汤淋汁,沐头3—4次即愈。

(肘后方)偏正头痛:细辛、雄黄各等分,研细末,用纸捻蘸药搐鼻,左痛搐右,右痛搐左,全痛两边交替搐。

一次痛减,二次即止。

(世医得效方)头痛:生乌头,去皮捣烂,醋调敷痛处,须臾痛止。

(千金方)偏正头风:生萝卜汁,仰卧随左右注鼻中,神效。

(如宜方)偏头风:荜拨,研末,口含温水,随左右吸鼻。

(经验方、效验方480)头痛: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雷公炮炙论)头痛:高良姜,生研,频(搐)吹鼻中即止。

(普济方)头痛: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一夜即愈。

(摘元方)头痛不止:杨梅末,炒搐鼻。

(千金方)头痛:片脑,卷纸作捻,烧烟搐鼻,吐痰涎即愈。

(寿域方)风痰头痛:苦瓠膜,取汁,苇管灌入鼻,其气上冲脑门,须更恶涎流出,其病立愈,并除根。

勿以昏晕为疑,干为末,吹鼻亦效。

(普济方)头痛:栀子末,蜜和浓涂舌,吐即止。

(兵部手集)偏正头风:谷精草,研末,白面和,摊纸贴患处,干则易。

(集验方)偏头痛:白萝卜皮,贴太阳穴,可止痛。

(偏方二百三)偏正头痛:荞麦粉,醋调饼,敷太阳穴。

(西安铁路局中心医院)头痛:血竭粉0.5克,贴右太阳穴及最痛处,3次即止。

(效验小金方)头痛:桂心30克,研末,黄酒调贴上星、百会两穴,日一换。

(效验小金方)头痛欲死:焰硝末,吹入鼻内立止。

泄泻不止:梧桐树叶数片,煎水洗足。

腹泻:高梁壳3-4两,煎汤洗脚不洗腿。

腹泻:五倍子,研末,醋调敷脐,(常见病研究参考资料)寒泻腹痛:盐制附子,研末敷脐,纱布固定2-5小时即停止腹泻。

(千家验方)腹泻:苍术,研末,温水调糊状敷脐。

(千家验方)寒泻:炮姜30克,捣烂敷脐。

(千家验方)寒泻:胡椒10克,研末敷脐,(千家验方)寒泻:艾绒,酒拌炒热敷脐,一般一次即愈。

(千家验方)慢性胃肠炎:茜草根9-15克,煎水洗脚。

痢疾:吴萸18克,醋调敷双足心,2小时取下,适用于细菌性痢疾,不思饮食四肢发凉者。

治疗甲状腺,慢性支气管炎用的一个中药

治疗甲状腺,慢性支气管炎用的一个中药

治疗甲状腺,慢性支气管炎用的一个中药【中药名】蜂房【别名】露蜂房、马蜂窝、蜂巢、野蜂窝、黄蜂窝.【类别】驱虫止虫药【药用部位】胡蜂科昆虫果马蜂、日本长脚胡蜂或异腹胡蜂的巢。

【产地分布】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归经】平,甘。

归胃经。

【功效】祛风,功毒,杀虫,止痛。

【主治】用于龋齿牙痛,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

【成分药理】实验证明,露蜂房水提取液对急性和慢性炎症均能抑制,镇痛作用则主要对慢性疼痛有效。

其丙醇和醇、醚提取物均有显著促凝血作用;水提取物能明显促进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并能增加血小板的粘附率。

蜂房油可驱蛔虫、绦虫。

提取物有降压、扩张血管及强心作用,并可抗癌、抗菌和降温。

【用法用量】3~5g。

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患处,或煎水漱或洗患处。

【使用禁忌】气虚血弱及肾功能不全者慎服。

【相克】露蜂房恶干姜、丹参、黄芩、白芍药、牡蛎。

【文献】①《纲目》:露蜂房,阳明药也。

外科齿科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耳。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发汗除湿,清阴热。

③《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舒筋活络,法风湿,利尿。

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膝湿痹,肾炎水肿。

【配伍选方】①治蜂蜜人:露蜂房末,猪膏和敷之。

②治手足风痹:黄蜂窠大者一个,小者三。

四个(烧灰),独头蒜一碗,百草霜一钱半。

同捣敷上。

忌生冷荤腥。

(《乾坤生意秘韫》)③治产后阴下脱:蛇床子一升,布裹炙熨之,亦治产后阴中痛。

(《千金方》)④治妇人乳痈,汁不出,内结成脓肿,名妒乳:蜂房(烧灰研),窑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简要济众方》)⑤治诸恶疽。

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疗肿恶脉诸毒:露蜂房、乱发、蛇皮。

三味合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二。

(《别录》)⑥治下部漏痔:大露蜂房烧存性,研,掺之;干,以真菜油调。

(《唐瑶经验方》)⑦.治风热牙肿,连及头面:露蜂房烧存住,研未,以酒少许调,噙漱之。

(《十便良方》)⑧治头癣:蜂房一个,蜈蚣二条,明矾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总论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身心疾病并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药物;而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临床中药学主要研究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内容,其中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面。

执业中药师除需要有足够的中药学知识与一定的医学知识外,还需具有较强的临床中药应用能力,尤其是部分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能力。

一、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结果。

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功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前人也称之为药物的偏性。

即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

因此,熟悉和掌握药物的性能和特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药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气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概括、总结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五味的本义是指食物和药物的真实滋味,即辛、甘、酸、苦、咸、淡、涩。

由于甘淡和酸涩常常并称,所以习称为五味。

前人发现药物的滋味与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于是用味来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故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即五味的“味”超出了味觉的客观感受,而成为建立在功效基础之上的抽象理论。

辛能行、能散,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辛味药物一般可以治疗外感表证、气滞血瘀等证。

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润养、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一般能治疗虚证、燥咳、肠燥便秘、脾胃不和、疼痛等。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常用于治疗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

苦能泄、能燥,泄包括通泄、降泄和清泄;通泄指泻下大便,降泄主要指降泻肺气或胃气,清泄指清热泻火,燥是指燥湿。

咸能软、能下,软指软坚散结,下指泻下通便;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癥瘕及便秘等病证。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不同趋向,是依据各药物所具有的功效来确定的,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相对而言的。

药物的升降浮沉是与病位相对应、与病势相对立的;药物的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有着密切的关系。

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因素是四气、五味、药物质地、炮制和配伍。

归,是指中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归经则是表示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反映药物作用对机体的选择性。

一种药物主要对某一经(脏腑)或某几经(脏腑)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脏腑)的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总结出来的。

掌握归经理论,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即毒性反应。

毒性是学习和掌握药性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在古代医籍中,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此即广义毒性,故“以偏纠偏”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

所谓毒药,系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所谓剧毒药,系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

至于中药的副作用,则有别于毒性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二、中药的应用用药禁忌主要有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病证药忌等四个方面。

临床用药时,必须注意在某种情况下不宜使用某些药,或在服药时不宜吃某些食物等问题,以免产生副作用或影响疗效。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多用水牛角代替),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用量用法中药的剂量,又称用量,主要是指一味药的干燥饮片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内服剂量。

有时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煎煮用法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泡服、煎汤代水。

各论1解表药麻黄(《神农本草经》)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草质茎。

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气微香,味涩、微苦。

切断,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药性】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风寒表证,胸闷咳喘,风水浮肿及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2~10g。

发汗解表宜生用,且不宜久煎;止咳平喘多蜜炙或捣绒。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又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压上升,故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运动员禁用。

细辛(《神农本草经》)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根和根茎。

前两种习称“辽细辛”,主产于东北地区;华细辛主产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

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切段,生用。

【药性】辛,温。

归心、肺、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应用】风寒感冒,阳虚外感;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鼽、鼻渊,鼻塞流;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燥咳或肺热咳嗽者忌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用量不宜过大。

柴胡(《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根。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

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等地;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和泥沙,干燥。

气微香,味微苦。

切段,生用或醋炙用。

【药性】辛、苦,微寒。

归肝、胆、肺经。

【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表证发热,寒热往来;肝郁气滞,胁肋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及疟疾。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疏肝解郁宜醋炙,升举阳气可生用或酒炙。

【使用注意】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2清热药石膏(《神农本草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主产于湖北应城。

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气微,味淡。

打碎生用或煅用。

【药性】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温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胃火牙痛,头痛,消渴;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g,先煎。

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黄连(《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 teeta Wall.的根茎。

以上三种分别可称为“味连”“雅连”“云连”。

味连、雅连主产于四川,云连主产于云南、西藏。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气微,味极苦。

生用或清炒、姜汁炙、酒炙、吴茱萸水炙用。

【药性】苦,寒。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湿热泻痢,呕吐吞酸;壮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出血;痈肿疔疮,湿疹湿疮,耳目肿痛;胃火牙痛,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2~5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苦寒败胃,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金银花(《新修本草》)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d.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主产于山东、河南。

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气清香,味淡、微苦。

生用,炒用或制为露剂使用。

【药性】甘,寒。

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疮痈疖肿;风热表证,温病发热;热毒血痢及暑热烦渴、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用法用量】煎服,6~15g。

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玄参(《神农本草经》)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根。

主产于浙江、湖北、江苏等地。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

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切片,生用。

【药性】甘、苦、咸,微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应用】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痈疮。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青蒿(《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地上部分。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气香特异,味微苦。

切段,生用。

【药性】苦、辛,寒。

归肝、胆经。

【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

【应用】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外感暑热,发热头昏;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6~12g,后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