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礁分布与勘探开发

合集下载

生物礁成礁条件、成礁模式及与油气关系

生物礁成礁条件、成礁模式及与油气关系

生物礁成礁条件、成礁模式及与油气关系谢启红;邵先杰;霍梦颖;张珉;乔雨朋;接敬涛;时培兵【摘要】基于大量文献资料探讨生物礁的成礁条件及与油气关系. 研究发现成礁条件主要包括造礁生物、颗粒沉积有效速率、海平面升降、温度等作用;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新的成礁阶段划分方法,即依据造礁生物的生长速率特征划分为调整期、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并对各阶段的成礁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分析建议把台地边缘的堡礁作为油气勘探中的重点对象.%The biological reef reservoir as a kind of good oil and gas are concerned by more and morepeople.The forming conditions of reef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reef -forming organisms, the effectivesediment rate of particle, early cementation, palaeostructure, rise and fall of sea level, temperature,analyzed the reef conditions on a specific rol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ef, and the sea levelrise plays a main role on the reef process.From a biologic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the reef, namely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rate of the feature of reef -formingorganisms, which divided into adjustment period, growth period, stable period, decline phase, andanalyzed the process of the reef in detai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ological reef and oil and gaswas discussed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barrier reef on the edge of the platform is the key object in the exploration of oil and gas.【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2)004【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生物礁;成礁条件;成礁特点;成礁模式【作者】谢启红;邵先杰;霍梦颖;张珉;乔雨朋;接敬涛;时培兵【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系,河北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系,河北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系,河北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系,河北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系,河北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系,河北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系,河北秦皇岛06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近年来随着生物礁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生物礁作为一种储量大、储层物性好、产量高的油气藏已被列为重要的勘探对象。

元坝气田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与实践

元坝气田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与实践

元坝气田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与实践刘成川 柯光明 李 毓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气藏具有埋藏超深、高温高压高含硫及地形地貌复杂等特点,天然气开发工作面临着直井产能偏低与如何有效提高单井产能、开发方案抗风险能力弱与如何实现降本增效、地面工程条件复杂与如何绿色安全开发等突出矛盾。

为此,从积极开展先导试验、积极组织技术调研、创新管理运行机制、精心组织科研攻关、科学编制开发设计、精心组织工程施工、强化严细管理等6个方面推进元坝气田开发建设,攻关形成了超深层小礁体气藏精细描述、小礁体底水气藏水平井部署优化、超深高含硫气藏水井平钻完井、高含硫气藏天然气深度净化及高含硫气田安全生产控制等技术,建成了全球首个埋深近7000 m 、年产40×108 m 3混合气的超深层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和具有中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净化厂,实现了元坝气田的安全生产和效益开发。

结论认为,元坝气田的高效安全开发为盘活更多的超深高含硫天然气资源开辟出一条成功的路径,所形成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创新成果可为同类型气田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效 开发 超深 高含硫 生物礁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晚二叠世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S1.025基金项目: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高含硫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课题二“礁滩相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研究”(编号:P18062-2)、“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超深层复杂生物礁底水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编号:2016ZX05017-005)。

作者简介:刘成川,1966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田开发综合研究工作。

地址:(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吉泰路688号。

E-mail:******************************0 引言四川盆地元坝气田构造位置位于川北坳陷北东向构造带与仪陇—平昌平缓构造带之间,是国内外已建成开发的、埋藏最深的超深层高含硫生物礁气藏[1-6]。

三.生物礁沉积学

三.生物礁沉积学

2
一、现代生物礁
3
现代珊瑚礁的分布(Coral Distribution)
浅兰 <20个 属 中浅兰 20-40个属 深兰 > 40个属
4
现代海洋温暖浅海 发育珊瑚礁。澳大 利亚大堡礁是目前
世界上最大的礁组
合,沿昆士兰陆架 延伸1900公里,由
2500个独立礁体组
成,大部分单个礁 体仅几平方公里。
④盖覆岩 (Coverstone) 由原地生长的 板状或层纹状生 物覆盖破碎的骨 骼或其它碎屑并 使之稳固而形成 的岩石。多产于 礁基、礁坪、礁 盖和礁前斜坡。
⑤礁角砾岩
由生物礁灰受到海浪和海流的冲击时破坏时所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各 种角砾状碎屑堆积而成,主要可出现在礁前斜坡带,礁体内的沟道和礁 翼也可发育。
现代生物礁
礁坪
礁后潮坪
礁后泻湖
礁后泻湖中的 心形孤立点礁
现代生物礁
点礁
大洋中的马蹄形孤立礁
现代生物礁
骨架状 造礁生物
骨架状 造礁生物
骨架状 造礁生物
骨架状 造礁生物
粘结状 造礁生物
粘结状 造礁生物
Foliose corals
粘结状 造礁生物
Table corals
Coral Reefs 珊瑚礁
我国南海热带海域
中的众多岛屿中也 也广泛发育珊瑚礁。
5
Reefs珊瑚礁的分带(Zonation on Coral)
6
造礁珊瑚的生态
7
沿岸点礁 和丘礁群
陆架边缘堤礁(堡礁)
陆架边缘堤礁(堡礁)


礁前

礁坪
礁间潮道
陆架边缘堤礁(堡礁)
现代生物礁

四川盆地东部板东构造长兴组生物礁的研究

四川盆地东部板东构造长兴组生物礁的研究

[ 收稿日期]2 0 0 0 8— 5—1 2 [ 者 简介 ] 康 保 平 ( 9 4 ) 作 1 7 一 。男 .1 9 9 9年 大 学 毕业 ,硕 士 ,工 程 师 ,现 从 事 油 气 田开 发 地 质 工 作 。
石 油 天 然 气 学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江
[ 关键 词 ] 长 兴 组 ; 储 集 岩 ; 生 物 礁 ; 形 成 与 演 化 ;储 层 预 测 [ 图分 类 号 ]TE 2 . 2 中 l2 21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10 文 0 0—95 (0 8 5— 24— 3 7 2 2 0 )0 0 0 0
四川盆地 的普 光 、铁 山 、梁 平 、黄 龙等 地长 兴组 生物 礁取 得 了重 大 发 现 ¨。而板 东 完 钻 的 1 : 4 V井 I 中,只有板东 4井获得 了工业 性 气流 ( 测试 产气 8 . 3 0m。 d O 2 ×1 / ,上报 探 明储 量 6 8 ×1。 ) . 7 0m。 。该 气 藏 为生物礁气 藏 ,笔 者为 了查 明生物礁 的特征 ,对该气 藏生物 礁类 型及分 布进行 了研究 。
亮 边结构 和生物 ( 屑) 残余结 构 。该类 岩石 由生 物礁 中 、上部 的生 物屑滩 灰岩 经过后 期 白云石化 和溶解
作 用形 成 ,晶 问孑 、晶间 溶孔 和蜂 窝 状 溶孔 洞 较 为 发育 ,面 孔 率一 般 为 5 ~ 1 ,局 部可 达 2 以 L 5 0, 9 6 上 ,是 区内长兴 组 中最 好 的一类 储集 岩 。
石油 天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院 学 报 ) 20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5 江 08 0 0 期 Jun l f ia dG s eh o g (.P ) O t 08 V 13 N . ora l n a cn l y Jj I oO T o c 20 o 0 o5 . .

生物礁及我国含生物礁地层的分布

生物礁及我国含生物礁地层的分布

1 生 物 礁 概 念 的 发 展
礁 最 先是 航海 家所 使用 的术 语 ,他 们把 隐伏 在海 平 面 以下 的 、坚硬 的 、能 引起航 海灾 难 的危 险 目标 称 为礁 。在地 下 ,礁是 包含 大 量有 机物 骨骼残 骸 的碳 酸盐 岩体 。然 而 ,在 实际地 质应 用 中 ,根 据研究 者
[ 关 键 词] 生 物 礁 ;生 物 丘 ; 生物 层 ;造 礁 生 物 ; 沉 积 环 境 ; 分 布 ; 中 国 [ 中 图分 类 号] T E l 2 2 . 2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 0 0 0— 9 7 5 2( 2 0 1 3 )0 2 — 0 0 4 1 一O 4
为 止 ,国 际上关 于 生物礁 的概念 、分 类及 产状 均存 在很 大分 歧 。这 不仅不 利 于学术 成果 的交 流 ,也 限制
了生物礁 油 气 田的勘 探 和开 发 。笔者 将 系统地 探讨 生物 礁 的定义 、分类及 产 状 ,并 总 结 中国生物 礁 的分 布 ,以期 为 中 国的油 气 田勘探 和 开发 提供 帮助 。
石油天然 气学报 ( 江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2 0 1 3 年2 月第3 5 卷 第2 期 J o u r n a l o f O i l a n d G a s T e c h n o l o g y( J . J P I )F e b . 2 0 1 3 V o 1 . 3 5 N o . 2
和 Ri d i n g( 2 0 0 2年 ) 的 分 类 。 生 物 礁 的产 状 受 生 物 种 类 、 构 造 、 气 候 、相 对 海 平 面 变 化 和 水 体 性 质 等 因
素 的 控 制 。 中 国生 物 礁 分 布 较 为 广 泛 , 时代 分 布 上 , 晚 震 旦 世 、 寒 武 纪 、奥 陶 纪 、 志 留纪 、 泥 盆 纪 、 石 炭 纪 、 二 叠 纪 、 三 叠 纪 、 侏 罗 纪 及 古 近 纪 均 有 分 布 。 地 理 分 布 上 ,生 物 礁 主 要 发 现 于 四川 、云 南 、 贵 州 、 陕 西 、 湖 南 、瑚 北 和 广 西 等 地 。

建南地区生物礁滩识别方法研究

建南地区生物礁滩识别方法研究
将茅 四段厚 度逐 渐变 薄 , 以发 现其 对 应 的地震 响 可
二叠世长兴期 , 为海侵时期 , 区形成一个较大的碳 本
应特征分别从三强相位一两强夹一弱一复波一双强 相位。其地震 响应特征与实际剖 面一致, 通过井资 料和地震资料相结合分析得出, 地震剖面上 的双强 相 位 区是 由于古 地 形 较 高 , 蚀 严 重 造成 的。三 强 剥
秦 军 陈玉 明 葛 兰
(. 1江汉 油 田分公 司勘探 开发 研究 院 ;. 2 江汉 油 田分 公 司采气 厂 ) 摘 要 建 南地 区长兴组 生物礁 储层 分 布 受 控 于 开 江一 梁平 海槽 的展 布 , 对 于海 槽 的延 伸 但
范围一 直存 在 多种观 点 。本 文通 过深入 研 究礁 滩在地 震 剖 面的 响应 特 征 , 主要 利 用 井 资料 并 结合 正 演模 型 , 分析 古地 形和地震 属性 之 间的 关 系, 结合构 造 运动 及现 有 地 质 资料 证 据 , 综合 物探 和 地 质 资料 提 出一种 海槽分 布 范围 的新观 点 , 寻找 出适 合 生物礁 滩发 育的有利 区带。
_l l _
.~ . =. 卜


. .

¨
.一 .


㈠ L 1 J




特征。由于长兴初期开始受构造运动影响 , 开江一 梁平 海槽逐步 拉张 。到长二末 期形成 了新 的古 地貌
( 1 )海槽从 中间穿过工 区。因此 , 图 5, 海槽 的两侧 是 台地 边缘生 男 工程师 ,0 7年 毕业 于长 20
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地球探测 与信息技术专业 ,
硕士 , 现从事储层预测与地震解释工作 。

中国生物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中国生物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中国生物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刘 春 燕 ,林 畅松 ,吴 茂 炳2 云 金 表2 巩 固 , ,
1 .中 国地 质 大 学 能源 学 院 ,北 京 1 0 8 ;2 0 0 3 .中 国石 化 石 油勘 探 开 发研 究 院 ,北 京 1 0 8 ; 0 0 3
3 .中 国石 油 石 油 勘 探 开发 研 究 院西 北 分 院 ,兰 州 7 0 2 30 0
L U u —a I Ch n .o g ,W U obn I Ch n y n ,L N a gs n Ma — ig ,YUN i—io , Jnba GONG ’ Gu
1 col fE e y su c , hn ies yo G o i c ,B i n 0 0 3,C ia; .S h o o n r o r s C ia Unvri es e e g Re e tf c n s e ig 1 0 8 j hn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1 期




Vo . 6 NO 1 I2 .
Ma r.2 7 00
20 0 7年 3月
GLOBAI GEOLOGY .
文章 编 号 :1 0 — 5 8 ( 0 7 1 0 4 04 5 9 2 0 )0 — 0 4— 0 8
Ch n ia;
3.No twet a dz n t ueo P toe m poa ina d Deeo me t erC ia,L n h u7 0 2 rh s n ,I si t erlu Ex lr t n vlp n ,P to h n Br t f o a z o 3 0 0,Ga s n u,

生物礁研究的地质意义

生物礁研究的地质意义

生物礁研究的地质意义你知道生物礁研究可有不少超棒的地质意义呢!首先啊,生物礁就像是一本古老的地质史书。

你想啊,这些生物礁是由各种各样的生物,像珊瑚啊、贝类啊之类的慢慢建造起来的。

它们在生长的时候,就把当时的环境信息给记录下来了。

比如说,当时海水的温度、盐度啥的,通过研究生物礁的组成和结构,我们就能像读故事一样,了解到地球在过去某个时期的海洋环境是啥样的。

这就好比从一个古老的城堡里找到一些线索,然后推测出城堡建造时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再说说石油勘探吧。

生物礁可是个宝藏地方呢!很多生物礁里面有许多孔隙,就像小海绵一样能储存石油。

要是能找到生物礁,就很可能找到石油。

这就像是在玩寻宝游戏,生物礁就像是藏着宝贝(石油)的神秘地方。

找到它,那对能源开发可就太重要啦,就像找到一个装满金币的魔法箱子一样。

而且啊,生物礁对了解地壳运动也很有帮助。

当我们发现生物礁出现在一些奇怪的地方,比如原本应该是深海的地方出现了浅海生物礁的化石,那就说明地壳可能发生了抬升或者沉降。

这就像看到一个原本在河边的房子,突然跑到山上去了,那肯定是大地发生了一些很厉害的变化。

通过研究生物礁,我们就能搞清楚这些大地的“小动作”,知道地球的板块是怎么动来动去的。

生物礁还和生态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现在的生物礁是很多海洋生物的家园,像小丑鱼就住在珊瑚礁里。

研究过去的生物礁,能让我们知道生态系统是怎么发展变化的。

如果以前的生物礁突然消失了,我们就能去探究是什么原因,是气候变化、海水污染,还是其他啥因素。

这就像是在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做一个大调查,从生物礁这个独特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保护现在的生态环境,不让现在的生物礁也遭遇不幸。

巴布亚盆地安特洛普生物礁气田地质特征和成礁模式

巴布亚盆地安特洛普生物礁气田地质特征和成礁模式
(5)前陆盆地期 中新世晚期,由于盆地北面板 块的挤压,巴布亚盆地逐渐形成了一种区域上的前陆 盆地,盆地内部稳定持续接受碳酸盐岩沉积,盆地北 部由于一系列褶皱带超覆在碳酸盐台地之上,顶部碎 屑岩和碳酸盐岩被剥蚀再沉积。这个时期内盆地最主 要的构造变化是达拉伊弧后期扩张的结束和由于美 拉尼西亚岛弧的碰撞生成巴布亚褶皱带,形成盆地 区域性的挤压环境。上新世—更新世,由于岛弧碰撞 构造活动的继续,盆地内部的沉积物来自于盆地北 部大陆岛弧的抬升和盆地更老地层的剥蚀,向盆地 南部运移沉积,形成了一种南北向的由浅海过渡为 陆地的沉积环境。第四纪在盆地南部还沉积了一套 火山碎屑岩,主要由拉斑玄武岩和粗面玄武岩所组 成,该时期的火山活动成为研究的一个焦点。
文章编号:1001-3873(2011)02-0207-03
中图分类号:TE122.1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生物礁油气田在世界油气储量中占有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已知全世界约有 43.4×108 t 原 油存储在生物礁中,不少国家的油气产量中生物礁油 气田的产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加拿大占到 60%, 墨西哥占到 70%[1-4]。生物礁油气田产能亦十分惊人, 在全世界日产万吨原油的 8 口井中,生物礁占了一半, 如墨西哥赛罗·阿苏耳油田 4 号井日产油达 3.71×104 t, 加拿大艾伯塔省纳尔逊堡地区的一口井日产气达 2 200×104 m3. 生物礁储集层也是东南亚以及我国塔 里木盆地油气田的重要储集层,因此,开展生物礁油 气田的地质特征和成藏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4)达拉伊弧后期 渐新世末,由于菲律宾板块 撞击新几内亚岛边缘,使得岩层主要依附着新几内亚 岛增长,这种板块运动导致盆地由挤压环境转变为左 旋式转换拉张环境。新几内亚岛北部的扩张造成了盆 地边缘含有生物礁的补偿式半地堑,这种扩张导致了 中新世盆地区域性的沉降。中新世盆地广泛沉积了一 套达拉伊组碳酸盐岩沉积物,达拉伊组灰岩台地则广 泛发育在弗莱台地之上,这种台地相的明显标志是发 育了一套南北向的带状分布的堤礁。普瑞(Puri)组半 深海灰岩和深水浊流碎屑岩沉积在一个很深的南北 向海槽之内,这就是现在的盆地中央褶皱带,生物礁 就发育在该海槽的东西两翼。

柴西第三纪湖相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意义

柴西第三纪湖相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意义

柴西第三纪湖相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意义郭泽清;钟建华;刘卫红;温志峰;柳祖汉;王海侨【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04(022)003【摘要】最近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一带发现的第三纪湖相生物礁,存在于第三系的下干柴沟组下段到下油砂山组的数千米厚的地层中.在野外露头实测、大量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毛细管压力曲线和图象分析等手段,对生物礁储层特征作了详细研究.生物礁孔隙类型复杂,主要有骨架孔隙、粒内孔隙、铸模孔隙、溶孔等8种孔隙类型.生物礁经历了同生成岩、早成岩、晚成岩和表生成岩四个阶段.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孔隙的主要形成作用,真正的原生孔隙已很少,次生孔隙极其发育,是油气的优良储集层.生物礁的发现对于青海油田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总页数】9页(P425-433)【作者】郭泽清;钟建华;刘卫红;温志峰;柳祖汉;王海侨【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石油大学(华东)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石油大学(华东)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石油大学(华东)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湘潭工学院,湖南湘潭,411201;石油大学(华东)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相关文献】1.柴西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最优判别 [J], 温志峰;钟建华;王芳;李勇;王海侨;高剑波2.川东北YB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精细研究及意义 [J], 厚东琳;尤思科;范小军3.西沙西科1井三亚组生物礁沉积的磁性地层及其环境意义 [J], 易亮;王振峰;张道军;刘新宇;尤丽;罗威;祝幼华;秦华峰;邓成龙4.柴西第三纪湖相碳酸盐共沉积特征 [J], 任晓娟;臧士宾;魏金星5.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纪—新近纪湖相生物礁的发现及意义 [J], 郭泽清;郑得文;刘卫红;钟建华;温志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世界第三纪生物礁的油气储集潜能看中国南海生物礁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

从世界第三纪生物礁的油气储集潜能看中国南海生物礁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
生物礁 。 2 6 生 物 礁 的 沉 积 水 深 .
( )中国南 海 已 发 现 了古 浅 水 沉 积 区 流花 礁 一 4
滩 组合 中的 白垩状孔 隙储 层 , 礁一 组合 早期 暴 露 是 滩 和 大气 淡水 白垩化机 理形 成 的 。南 海北 部 尚未发 现 古 深水 沉积 区 , 台缘 下 斜 坡及 盆 地相 区深 水 碳 酸 如
( )在 中 国南 海 碳 酸 盐 岩 层 系 的油 气 勘 探 中 , 6 须注 意研 究控 制生 物 礁 的发 育 、 布 及其 储 集 潜 能 分
的各种 因素 , 括 洋 流 和 海平 面变 化 、 裂 运 动 、 包 地 礁 的类 型及古 地 理分 布 、 的成 岩相 区 、 的就 地转 移 礁 礁 性 、 物礁 的沉 积水 深等 。 生
东南 亚 及南海 北部 古深 水 沉积 区广 海盆 地或 台
缘斜 坡 下 的生 物 礁 , 塔 礁 、 如 环礁 、 礁 、 桌 台礁 、 环 小
24 2
中 国 海 上 油 气
2 1 年 01
参 考 文 献
Ei P R N C T rir tee re c fmo enre eoy— l E RI . et y:h meg neo d r ef css a
和 中 国南 海 具 有 一个 统 一 的 近 地 表 古 岩 溶 成 岩 相 区 , 区内各类 礁一 组合 中都 可 能发 现 近地 表 古 岩 相 滩
溶储层。 此 外 , 南 亚 生 物礁 的 白垩 化作 用 只发 现 于少 东
海 在深 水 区晚渐 正南 方 向因断 裂 带 影 响 而发 生 台地 下沉 , 没有
组合( 6 , 图 ) 却成 为流 花油 田的主 体 , 曾鼎 乾 先 生称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成礁类型及分布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成礁类型及分布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成礁类型及分布刘治成;张廷山;党录瑞;郑超;董银磊;杨巍【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11(38)5【摘要】Organic reefs gas reservoirs such as Longgang, Puguang, Huanglong and Wubaiti were found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area.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thick reservoirs, larger areas and abundant reserves, thus suggesting wid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reefs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platform marginal reef and point reef in platform, with obviou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platform marginal reef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scale, intact fades belt of reef combination, strong water energy, control by paleogeographic location and paleogeomorphic environment, and cluster distribution mainly on both sides of the oceanic trough. In contrast, the point reef in platform is characterized by small scale, weak water energy, smaller reef-forming organism individual, no deposition of reef front or reef back, more cycles of the reef body, development of thrombolite, insignificant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control by paleogeomorphogy, and random distribution along local highland in the platform.%目前在川东北地区发现了龙岗、普光、黄龙、五百梯等多个生物礁气藏,它们具有储层较厚、面积较大、储量丰度高等特点,展示出了广阔的滚动勘探开发前景.本文根据野外露头与钻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生物礁的造礁生物古生态特征研究,按照生物礁所处的古地理位置、礁体的形态和礁岩的特征,归纳总结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分为台地边缘礁和台内点礁,其特征差异明显.台地边缘礁主要表现为规模较大,礁组合相带完整,礁体旋回较少,水体能量强,其分布受古地理位置、古地貌环境控制,主要沿海槽两侧呈串珠状分布;台内点礁主要表现为规模较小,水体能量较弱,造礁生物个体较小,无礁前礁后沉积,礁体旋回较多,发育有凝块石,主要发育在长兴组中下部,分布规律性不强,主要受古地貌影响,沿台内局部高地随机分布.【总页数】14页(P1298-1311)【作者】刘治成;张廷山;党录瑞;郑超;董银磊;杨巍【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重庆400021;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重庆400021;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4【相关文献】1.鄂西利川见天坝长兴组生物礁内部构成及成礁模式 [J], 胡明毅;魏欢;邱小松;赵恩璋2.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组成及成礁模式 [J], 牟传龙;谭钦银;余谦;王立全;王瑞华3.重庆开县上二叠统长兴组红花生物礁成礁模式 [J], 王瑞;焦养泉;吴立群;荣辉;李荣;王世虎;杨赏4.川东北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类型及控制因素 [J], 赵文光;郭彤楼;蔡忠贤;黄仁春;杨博;段金宝5.缓坡型小生物礁体的精细雕刻与"一井双礁"高产气井的突破——以川东地区长兴组小生物礁群为例 [J], 冉崎;陶夏妍;徐昌海;张连进;黄天俊;刘蜀敏;丁孔芸;蒲柏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及天然气勘探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及天然气勘探

和 蜀 北 鄂 西 海 盆 相 , 有形 成 生 物礁 气 藏 的 有 利 生 、 、 条 件 。 为 提 高 地 震 预 测 生 物 礁 异 常 的 可 靠 性 , 据 已知 礁 体 具 储 盖 根 地 质特 征及 相 应 的地 震 反 射特 征 , 过 反 复 研 究 , 2 经 于 O世 纪 末 成 功 建 立 了 生 物 礁 地 震 异 常 识 别 模 式 , 川 东 发 现 生 物 礁 在 异 常 1 2个 。据 沉 积 相 研 究 , 现 开 梁 海 槽 两 侧 至 鄂 西 存 在 一 台地 边 缘 礁 相 , 8 发 其上 已发 现 3 6个 边 缘 礁 地 震 异 常 , 些边 缘 这 礁 面 积 大 , 探 证 实 储 量 、 量 高 , 很 有 价 值 的勘 探 领 域 , 测 该 相 带 向 北 西很 可 能 延 伸 至 盆地 西 缘 。 台 地 浅 缓 坡 相 发 钻 产 是 预 育 大 量 点 礁 , 盆地 东 部 即 已发 现 1 6个 点 礁地 震 异 常 , 测 盆 地 中部 广 大地 区都 很 可 能 是 点礁 发 育 区。 图 6表 2参 1 仅 4 预 8 关键 词 :四川 盆 地 ;二 叠 系;长兴 组 ;沉 积 相 ;生物 礁 气藏 ;天 然 气勘探 中 图 分 类 号 : El 2 3 T 2 . 文献标识码 : A
四川 盆 地 长 兴 组 生 物礁 气 藏 及 天 然 气 勘 探
陈宗 清
( 四川 石 油管 理 局 石 油地 质 勘 探 开发 研 究 院 ) 摘 要 :四川 盆 地 上 二叠 统 长 兴组 主 要发 育 了平 原 河 流 相 、 陆 交互 相 、 酸 盐 岩 台地 浅 缓 坡 相 、 海 碳 台地 边 缘 礁 相 、 梁 海 槽 相 开
Absr c : Pl n fu a fces p r le ace , s al ta t ai l vil a i , a a i f is h l ow nte l fc e on c r on t pator s pltor ge l sope a is a b a e l f m , a f m m a gi l e f r na r e f ce a is, K ala g r n h a is a d iin t e c f ce , n no t r Sihu n we t r H ub i e n r he n c a sen e oc a ba i f ce a e e l e i t Pe m in sn a i s r d veop d n he r a Cha gxig For ato nd a a or l o c e e v rs a c nd to . To i p ov he s im i p e ito r la lt f n n m in a h ve f v ab e s ur e r s r oi— e l o iins m r e t es c r d c in ei bi y o i bohe m a n m al s, a i ntf n m ode of i er a s im i a m al s i r la o i e n de iyig l boh m l es c no i wa e t bls e i l e 0s a e o t e e s s a ih d n at 1 99 b s d n h ge o c lfa u e own e f a h c r e p di s im i r fe ton e ur s, a 1 2 olgia e t r s of kn r e s nd t e o r s on ng e s c e lc i fat e nd 8 bihe m al n o r a om a is le we e r f un n e s e n Sihu n. Re e r he s di e a y f ce e e la a f m m a gi l e f f ce r m b h i e he o d i a t r c a s a c s on e m nt r a is r v a pltor r na r e a is f o ot sd s of t K ala g t e c O w e t H ube ,a h e s i no a isof3 a g n lr e sha e be n f iin r n h t s i nd t e s im ca m le 6 m r i a e f v e oun h e The em a g n e f d t er . s r i alr e s

四川川中地区晚二叠世蓬溪_武胜台凹对台内生物礁滩分布的控制作用

四川川中地区晚二叠世蓬溪_武胜台凹对台内生物礁滩分布的控制作用

四川川中地区晚二叠世蓬溪武胜台凹对台内生物礁滩分布的控制作用张 奇1 屠志慧1 饶 雷2 徐 亮1 邓思思1(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摘 要 通过对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相、地震相研究,认为川中地区由于晚二叠世拉张坳陷的原因,在武胜、蓬溪、盐亭一带形成了蓬溪 武胜台凹。

蓬溪 武胜台凹南陡北缓,地震反射特征是在长内长顶形成平行-连续双强反射,在飞一段发育叠瓦状前积层。

台凹内部上二叠统厚度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厚度大,形成富泥的沉积补偿平衡型混积体系。

蓬溪 武胜台凹控制了台内古地貌高带的形成与发育,也对生物礁滩的分布起到控制作用,台凹后缘遂宁断高带与前缘广安抬斜高带是寻找礁滩气藏的有利区带。

图6参4关键词 川中 晚二叠世 长兴组 飞仙关组 台地 蓬溪 武胜 台凹 礁滩0 引言近几年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研究表明,晚二叠世在川东地区发育的开江 梁平海槽向西北延伸,与广旺海盆相连通,海槽以南剑阁、仪陇、梁平一带为台地边缘相,之后为开阔的碳酸盐岩台地。

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台地内部就先后发现生物礁及礁气藏(石宝寨、涞滩等),但台地内部特别是川中地区,生物礁滩的钻探与研究程度均较低。

2007年9月,以下古生界为勘探目的的磨溪1井进入长兴组时钻遇生物滩储层,储层厚25m,平均孔隙度5 52%,有明显气侵,测试获气53 7 104m3/d。

磨溪1井生物滩气藏的发现,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台内礁滩。

根据台内已知礁滩体分布与沉积相分析(杨雨等,2007),提出在盆地中部地区存在两个适合礁滩发育的地貌高带:!涪陵 南充台内地貌高带;∀磨溪 合川台内地貌高带,并认为台内高带之间可能为地貌上低洼的地区。

通过对川中地区沉积相、地震相研究,认为在晚二叠世拉张背景下,台地内部也出现拉张坳陷,并因此形成与控制了台内地貌高带分布。

1 地质概况根据地层记录,早二叠世末发生东吴造陆运动,海平面下降到台地或陆棚边缘以下,四川盆地大范围暴露剥蚀,形成区域性不整合面。

第3讲 生物礁沉积模式控制因素和研究意义

第3讲  生物礁沉积模式控制因素和研究意义

六、生物礁发育的控制因底地形 5、气象条件 6、断裂构造
南丹六寨生物礁
广西泥盆纪生物礁厚度变化
大厂礁:厚度大于900米,时间晚埃姆斯期开始,艾菲尔期 最为发育,终止于吉维特期。 北流中晚泥盆世礁:厚大于200米 环江北山吉维特期礁:最大厚度667米 南丹六寨吉维特晚期礁:礁岩组合厚大于160米 贵县石龙至蒙公早埃姆斯末期:21-38米
17
82
17
83
Often called "rainforests of the sea", coral reefs form some of the most diverse ecosystems on Earth.
They occupy less than 0.1% of the world's ocean surface, yet they provide a home for 25% of all marine species.
深水盆地(陆棚)相以中薄层硅质灰岩沉积为主。 生物化石以浮游生活的放射虫及底栖有孔虫和海绵骨针为主。
礁相体系发育较完善程度:处决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并非 所有生物礁均具有礁前和礁后相。
生物礁丘
第四讲 生物礁建造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一、生物礁的定义 二、生物礁的分类 三、生物礁的古生态 四、地质历史上的生物礁类型及演化 五、礁相体系的沉积模式 六、生物礁发育的控制因素 七、生物礁的研究意义
珊瑚礁
五、礁相体系的沉积模式
礁相体系构成类型:礁核,礁坪,礁前,礁后。 礁相体系人形成与礁生长将海域分割成具有不同物理、化学和生物 特征的环境单元有关。
钙藻化石:以粗枝藻科(绿藻)为主,含少 量裸松藻科(红藻)
底栖有孔虫

川西上三叠统生物礁群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川西上三叠统生物礁群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深水环境 , 现今部 分被 后期龙 门山冲断 带推覆 至地表 ; 含珊瑚 的礁体 发育在相 对浅水、 高能环境 , 现今位 于川西凹陷
中; 质海绵礁的展布 范围受北面秦岭古 陆的碎屑 物注入影响 , 硅 沿龙 门山方向 向北逐渐 变小; 高能礁体发 育在 川西拗 陷至川 中古隆起 的过渡 带上 , 离北面物源 。对 于揭 示川西地 区海相碳 酸盐岩到碎屑岩 的转 变过程及 马鞍塘 组的油 远
马 鞍 塘 组 的标 准 剖 面位 于 川北 江 油 县 马 鞍 塘 车 站 , 育 了约 30m 的灰岩 及碎 屑岩 [] 发 0 1。此套 地 2
究【 , 2 但对其演化 、 比和控制 因素研究 尚存不 对
足 。因此 , 文着 重说 明川 西硅 质 海绵 礁 的 特征 并 本
收 稿 日期 :2 1 — 6 O 00 0 一 1 网络 出版 时 间:2 1 — 3 l 0 10 一 5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21年 8 第 3 01 月 3卷 第 4期
Jun l f o twet e oe m U iesy Si c & Tcn lg dt n ora o uh sP t l nv r t(ce e eh oo yE io ) S r u i n i
钭 撑 j崴 缸 l :
V 13 o . 3No 4 Au . 0 1 . g 2 1
编辑 部 网址 :ht / t / p: www.wp x .o s u bc m
文 章 编 号 :17 —5 8 (0 10 —0 2 —0 6 4 06 2 1 )4 0 0 7 中图 分 类 号 :T 2 P 1.3 El 1: 6 81
明显变 迁 。
1川西硅质海绵礁地层及露头特征

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与前景地质勘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分,以及寻找存储地下资源的地质构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逐渐应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为地质勘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一、生物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1. 生物标记物的应用生物标记物是指可以揭示地下沉积物或岩石中特定生物体存在痕迹的物质。

通过分析生物标记物的种类和含量,地质学家可以推断出古环境的变化以及地质过程的演化。

其中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石油勘探中的生物标记物分析技术,利用烃类化合物中特定的碳同位素组成来判断石油或天然气的来源和成因,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

2. 微生物的研究微生物在地球的生命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们广泛存在于岩石、沉积物以及地下水等地质环境中。

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它们对地质过程的影响,如生物礁、生物腐蚀等。

此外,微生物的研究还有助于预测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3. 基因测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对地下生物群落的基因测序,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区域地下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揭示地球上微观生态系统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还可以用于鉴定地下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种群,有助于评估地下水水质和寻找地下生命的迹象。

二、基因编辑在地质勘探中的前景1. 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崛起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精确修改目标基因的DNA序列,实现对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精确操控。

在地质勘探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改良微生物,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降解能力。

例如,通过编辑特定基因,可以使微生物更好地适应高温、高压等地下环境,并加强其对地下油气等资源的降解能力。

2. 基因编辑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为石油勘探带来了新的机遇。

元坝气田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藏地质综合评价

元坝气田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藏地质综合评价

元坝气田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藏地质综合评价柯光明 吴亚军 徐守成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分布范围广,但白云岩储层厚度薄、纵横向变化大,气水分布复杂,早期直井产能偏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该气藏的高效开发。

为此,从分析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在岩性剖面、测井曲线及地震剖面上的反映特征等入手,探究该区长兴组生物礁发育与储层分布模式,系统总结了该气藏地质综合评价过程中的关键做法:①以“分区”“等时”“相控”“震控”“确定性结合随机性”等建模原则为基础,充分结合生产动态资料,以礁群为单元,采用“多级双控”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气藏精细地质模型;②以井型优选、井轨迹优化为核心设计井网,气田开发以水平井为主。

在水平井实施过程中,采用超深薄储层水平井轨迹实时优化调整技术,确保水平段长穿优质储层。

结论认为,该项技术成果不仅为该气田长兴组气藏40×108 m 3混合气/年产能建设及投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为海相深层及超深层高含硫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发育模式 礁体刻画 储层预测 地质建模 水平井设计 轨迹优化 生物礁 元坝气田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S1.007基金项目: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高含硫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编号:P18062-2)、“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超深层复杂生物礁底水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编号:2016ZX05017-005)。

作者简介:柯光明,1979年生,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油气开发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 (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吉泰路688号。

E-mail:****************************0 引言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沉积期处于开江—梁平陆棚西侧的缓坡型台地边缘[1-3],坡度介于8°~10°[4-7],在此背景下,水动力相对较弱,生物礁生长速度慢,礁体沉积以垂向加积、侧向迁移为主,形成了单礁体规模小、垂向多期叠置,平面分布广而散的格局[6-11]。

第六章5节-生物礁

第六章5节-生物礁

发育珊瑚礁。
21
堡礁
22
23
大堡礁珊瑚礁湖
24
25
26
二、生物礁中的生物及礁灰岩
1、生物礁中生物的作用形式
造礁生物,是指底栖固着、群体、具有造架能力的
生物。是礁体的骨干生物。可细分为:

造架生物:多为块状、半球状、球状、枝状板状生 物如珊瑚、海绵等。 粘结生物:附着于其它生物之上的结壳状、板状的 具有粘结能力的生物,如藻类、苔藓虫等 障积生物:在浪基面附近生长的茎枝状、棒状生物, 可降低水的流速利于灰泥沉积的生物,如海百合等。
10
11
2、礁的相带
(3)礁间 礁组合中的非礁相部分,海侵时为正常海相碳酸盐 沉积;海退时,为泻湖相甚至蒸发岩沉积。海侵条件 下有利于礁的形成;在海退条件下则有利于蒸发岩的 形成。
12
2、礁的相带 (4)礁基
礁生长基底的原始地形隆起,台地上滩、生物 丘、海底火山、砂坝等均可成为生物礁固着生长的 基底,在礁基上最早形成的往往是使活动底质固定
36
5、相带标志 生物礁一般能划分出礁核、礁翼、礁间、礁盖等亚相。 6、次生标志 孔隙发育,各种溶蚀作用发育强。较纯的礁灰岩常呈 小石林和陡崖地貌 。
37
五、生物礁的含油气性
与礁有关的油气,所占储量极其巨大。
各种原生孔隙(体腔孔、骨架孔、体腔间孔)和次生孔
隙极其发育,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很发育,具有有效的 储集空间。 (1)礁常常是成群或成带分布; (2)礁型圈闭常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3)礁型油气田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的组合; (4)礁型油气田的油气一般分布于礁核。
6)层状礁:也称为带状礁和滩礁,分布面积较大,
礁高度不大,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台地上,相当于前述

川东长兴组生物礁分布地震识别技术研究

川东长兴组生物礁分布地震识别技术研究

的序幕。在川东地 区先后在五百梯、 黄龙场 、 G区 等地区发现了分布规模广 , 储量较大的海槽边缘生 物礁气 藏 。王一 刚等 H 于 19 指 出 “ 江 ~梁 98年 开
平” 海槽 陆棚 边 缘 礁 带 是 勘探 大 中 型 生 物礁 气 藏
最有利相带。有 了以上地质认识 , 成都物探研究中 心张延充等 在对 四川盆地大量地震资料研究分
维普资讯
第3 卷 第4 O 期
物 探 化 探 计 算技 术
20 年7 08 月
文章 编号 :10 — 14 (0 8 O —0 8 — 0 o 1 7 9 20 )4 2 2 6
川 东 长 兴 组 生物礁 分 布 地震 识别 技 术 研 究
汪晴川 , 瑞 蒲平文 , 李 , 王身健 , 2
析后 , 为 目前 海 槽 东 西 二侧 已发 现 的 生物 礁 , 认 基
1 生物礁 的储层分布描述
1 1 工 区概 况 .
本分布在地震资料识别出“ 岩隆相” 相带 内, 从而 ,

进一步提出了“ 泛开江 ~ 梁平海槽 ” 东西二侧 的岩
隆相带是 生 物 礁 分 布 的有 利 区带 的观 点 ( 下 页 见
纪八十年代初期 ,94年在川东东宝 1 18 井钻遇长
兴 组生 物礁 。 由此 拉 开 了长 兴组 生 物礁 勘 探 开 发
井在长兴组顶部钻遇厚的白云岩 , 获得高产气 流,
这 说 明该 区极 具 勘探 价 值 。以 D 区三 维 资 料 为依 托 , 物礁勘探 和滚动勘 探取 得较 理想成 果 。作者 生 在本 文 在借鉴 前人 的研究 成果基 础 上 , 主要从 地质 和地 震二 个方 面对 川东 D 区生 物 礁气 藏 储 层 特征 和分 布进 行 阐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礁分布与勘探开发研究报告引言:中国生物礁从震旦纪至新近纪均有发育,分布范围广,并有泥盆纪、二叠纪和新近纪3个主要造礁期。

不同地史时期造礁生物及其附礁生物的组合不同,形成的礁体具有不同的类型、规模和特征。

生物礁的发育受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及古地理环境控制,同时也受造礁生物兴衰演化的控制。

生物礁与油气藏、金属矿床空间上关系密切,成因上可有联系。

笔者系统总结了20多年来中国生物礁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指出利用多学科综合方法能较成功地预测隐伏生物礁的发育和分布,寻找礁型油气藏和礁型矿床。

川东北地区长兴中—晚期沉积相演化模式本报告从国内外主要生物礁油田区块入手,从分布情况,地质构造等特征详细讲述生物礁的成藏特征、分布规律。

德国中部泥盆纪生物礁的分布川西马鞍塘组露头观察点分布图根据国内外勘察仪器与技术的不同,从不同方向讲述生物礁的勘探开发情况。

琼东南盆地松南三维区海侵体系域台缘礁滩孔隙度分布预测台湾地区离岛的现代生物礁生境第一章生物礁滩的主要特征分析第一节生物礁滩的基本概念一、生物礁的定义二、滩的定义第二节生物礁滩的基本特征一、生物礁的基本特征二、滩体的基本特征第三节生物礁滩的主要类型一、生物礁的主要类型二、滩的主要类型第四节礁的形成及生物造礁作用一、礁的形成条件二、生物造礁作用三、生物礁的形成第五节生物礁滩的地球物理识别标志一、生物礁滩的地震资料识别1、外部几何形状2、内部反射结构3、顶部反射特征4、底部反射特征5、礁体边界的反射特征6、气烟囱效应7、古地理条件影响生物礁的发育二、生物礁滩的测井资料识别1、生物礁的自然伽马测井相特征2、生物礁常规测井的综合响应特征3、生物礁的倾角测井相特征4、生物礁的成像测井相特征生物礁分布第二章华北地台东部中寒武世微生物礁的时空分布第一节微生物礁的群落组成和形态学一、微生物礁组成二、微生物礁的造礁生物第二节微生物礁的时空分布第三章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成礁类型及分布第一节地质概况第二节长兴组生物礁生物类型及特征第三节长兴组生物礁岩石类型及特征一、礁石灰岩1、骨架岩2、障积岩3、粘结岩二、礁白云岩三、礁角砾岩第四节生物礁类型及微相划分一、台地边缘生物礁1、A井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2、B井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3、C井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二、台内点礁1、开县红花长兴组台内点礁2、D井长兴组台内点礁第五节生物礁分布第四章川西上三叠统生物礁群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第一节川西硅质海绵礁地层及露头特征附图川西马鞍塘组露头观察点分布图第二节与欧洲硅质海绵礁对比及其意义一、世界硅质海绵礁演化概述二、与欧洲侏罗系硅质海绵礁特征对比及其意义附图1西须马鞍塘组和小塘子组等厚图与实测生物礁殛地震丘状异常体位置图附图2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生物礁发育位置示意图附图3硅质海绵及其相关生物地史分布图附图4欧洲侏罗纪碳酸盐岩缓坡上生物礁带分布模式图第三节川西晚三叠世生物礁控制因素第五章桂中坳陷泥盆系生物礁分布预测第一节泥盆系生物礁发育的地质基础一、生物礁发育阶段1、海盆初始裂陷阶段2、海盆初始扩展阶段3、海盆抬升阶段4、海盆裂解阶段5、海盆扩展一萎缩阶段二、造礁生物特点与露头礁体分布三、影响泥盆系生物礁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第二节泥盆系深埋区生物礁分布预测一、桂中泥盆系台地相分布预测二、地震相预测三、生物礁分布特征第三节有利地区初步分析第六章右江盆地泥盆系生物礁发育分布特征研究第一节生物礁的概念第二节盆纪造礁生物类型及其特征第三节泥盆系典型生物礁解剖第四节生物礁的分类第五节不同生物礁相带的划分和特征一、点状礁沉积相带划分二、线状礁沉积相带划分第六节生物礁的生长发育控制因素第七节右江盆地泥盆纪牛物礁平面展布一、早泥盆世生物礁平面展布二、中泥盆世牛物礁平面展布三、晚泥盆世牛物礁平面展布第七章台湾地区生物礁及其生境第一节台湾岛屿概况第二节造礁生物及生物礁第三节造礁珊瑚分布及其生境一、台湾岛北部海岸二、台湾岛东北角海岸三、台湾岛东部海岸四、台湾岛南部海岸五、澎湖列岛六、小琉球七、绿岛八、兰屿九、龟山岛第四节台湾地区珊瑚礁分布与型态第八章中国生物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第一节生物礁的时空分布及造礁生物演化特征第二节生物礁发育的控制因素一、构造作用及海平面变化控制生物礁的发育二、古地理环境控制台地边缘礁的分布三、古隆起控制台隆礁群的发育四、造礁生物的兴衰控制生物礁发育第三节生物礁的地质意义附表各地质时期生物礁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第九章德国泥盆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地质背景第二节生物礁的岩相组合一、盆地相二、礁前相三、礁核相四、礁后相第三节生物礁的生物组合一、造礁生物二、住礁生物三、毁礁生物第四节生物礁的演化史一、初殖阶段二、拓殖阶段三、繁殖阶段四、衰亡阶段第五节加拿大、澳大利亚及德国泥盆纪生物礁特征的比较生物礁勘探与开采第十章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礁滩相储层地震识别与勘探效果第一节主要目的层储层特征一、克里摩里组储层类型及分布1、储层类型2、储层岩性特征3、储层分布特征二、桌子山组储层类型及分布1、储层类型2、储层岩性特征3、储层分布特征第二节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地震识别一、地震相分析二、地震属性分析三、地震反演四、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礁滩体分布特征第三节勘探效果第十一章川东北生物礁滩储层地震相分析第一节地震相分析及其技术基本原理一、地震相的概念二、地震相分析第二节传统的地震相分析方法“相面法”一、内部反射结构1、平行与亚平行反射结构2、发散反射结构3、前积反射结构4、乱岗状反射结构5、杂乱状反射结构6、无反射或空白反射区段二、外部几何形态1、席状2、席状披盖3、楔状4、滩状5、透镜状6、丘形7、充填型三、振幅和视频率1、振幅2、视频率四、连续性五、波形排列第三节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波形分类方法一、自组织神经网络划分地震相原理二、自组织(SOFM)神经网络算法原理第四节主成分分析(PCA)方法一、主成分分析法原理二、主成分分析法的算法第五节参数选择效果分析一、目的层段时窗的选取方法和原则1、选取方法2、选取原则二、基于神经网络的波形分类方法主要参数选择1、波形分类数的选取原则2、迭代次数的选取原则三、主成分分析(PCA)方法主要参数选择1、用PCA—神经网络模式进行地震道分类的主要参数选取2、用PCA分级模式对三维立体数据体分类的主要参数选取第六节应用效果分析一、SYB地区应用效果分析1、SYB 地区工区概况2、长兴组沉积相带划分以及生物礁滩的识别与预测2.1、地震相分析的实现过程2.2、沉积相带划分2.3、生物礁滩的识别与预测二、HCL地区应用效果分析1、HCL地区工区概况2、飞仙关组沉积相带划分及滩的识别与预测2.1、沉积相带划分2.2、滩的识别与预测第十二章平方王地区沙四段生物礁灰岩气藏的开采第一节地质概况第二节开发历程一、采油阶段二、采气阶段第三节开采规律一、在相同工作制度下,同井不同层及同层不同井的产气量相差很大二、构造轴部气井产能高三、开发井网基本控制全区储量四、气藏产量递减分段满足指数规律第十三章琼东南盆地松南三维区台缘礁地震沉积学研究第一节研究区地质概况第二节礁体结构识别及成礁模型建立一、台缘礁礁体结构特征二、复杂镶边型成礁模型第三节台缘礁地震沉积学研究一、地层切片刻画台缘礁微相展布特征二、储层反演预测孔隙度分布第十四章双反射偏移技术在南海生物礁灰岩油藏断层和裂缝预测中的应用第一节双反射偏移处理技术一、地震资料品质分析二、双反射偏移速度扫三、双反射偏移孔径参数分四、双反射偏移处理第二节在南海生物礁灰岩油藏断层和裂缝预测中的应用效果第十五章岩石物理试验分析在地震响应研究中的应用第一节区域概况第二节岩石物理试验分析一、岩样储层物性参数的测量二、岩样声学参数测试1、常温常压条2、地层温压条件第三节储层测井响应特征与岩石物理参数分析第四节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一、二维模型波动方程正演二、流体替换1、气层替换为水层2、气层替换为干层3、改变气层的孔隙度第十六章国内外生物礁油气勘探现状与我国南海生物礁油气勘探前景第一节国外生物礁油气勘探和开发状况第二节国内生物礁油气勘探和开发状况第三节我国南海生物礁油气勘探前景一、对我国南海生物礁油气储镀预测二、对我国南海油气勘探建议1、重视区域石油地质条件的研究与类比2、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第十七章钙醇聚磺钻井液在老君3井的应用第一节钙醇聚磺钻井液性能特点一、浊点效应二、活度平衡三、降低膜效率四、酸溶暂堵五、强抑制性第二节现场应用一、空气钻后钻井液的转换二、钻井液施工重点并段三、钻井液施工措施第三节分层钻井液性能第十八章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的流体替换研究第一节方法及原理一、Gassmann方程二、利用Gassmann方程进行流体替换的计算步骤第二节实例分析第十九章铁山5井分层开采工艺技术第一节基本情况第二节现场试验情况一、试验前期论证二、施工过程第三节生产情况第四节几点认识第二十章利比亚老油田应用多边水平井提高原油采收率第一节地层和圈闭机理第二节岩石物理性质第三节采收机理第四节油田初期发展第五节模拟研究第六节水平井N4第二十一章四川盆地川东北坳陷仪陇固井设计第一节钻井资料第二节地质资料第三节固井目的及方法第四节固井难点与主要技术措施第五节套管柱设计、校核与扶正器安放位置第六节固井工艺设计第七节水泥试验设计第八节下套管复杂情况计算第九节施工技术要求第十节施工组织第十一节施工预案第十二节健康、安全与环保要求第十三节固井设备、工具与材料清单第二十二章川东北高压含硫气藏毛坝1井测试工艺技术第一节毛坝1井概况第二节测试工艺技术一、井下测试管柱1、油管强度及扣型2、一次性完井封隔器3、RTR密封总成4、密封筒延伸管5、XD型循环滑套6、插管引鞋7、磨铣及延伸管8、变丝接头和短节二、地面测试流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