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PPT课件完美版1
合集下载
第17课解放战争 公开课PPT课件
战略反攻 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7.6—48秋)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条件、概况、意义) (48.9—49.1)
最后胜利
三大战役情况表
战役 名称
参战部队
重要地点 战役特点
战果
辽沈
48.9-11
淮海
48.11 -49.1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 解放军
锦州 长\沈
关门打狗
徐州,碾庄 双堆集 陈官庄
内战爆发:46.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 战略防御 作战方针: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6.6—47.6)作战结果: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7.6—48秋)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条件、概况、意义) (48.9—49.1)北平谈判 背景、目的、结果
最后胜利 渡江战役 4.23蒋家王朝灭亡
以张治中为首席谈 判代表的南京国民 政府和平谈判代表 团飞抵北平。来到 下榻的北平六国饭 店时,一幅大标语 映入眼帘:“欢迎 真和平,反对假和 平”。
1945年4月20日,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5年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P79学思之窗)
1.目的: 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内容: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 3.结果: 解放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 4.意义: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2.战争阶段:
内战爆发:46.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 战略防御 作战方针: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6.6—47.6)作战结果: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条件、概况、意义) (48.9—49.1)
最后胜利
三大战役情况表
战役 名称
参战部队
重要地点 战役特点
战果
辽沈
48.9-11
淮海
48.11 -49.1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 解放军
锦州 长\沈
关门打狗
徐州,碾庄 双堆集 陈官庄
内战爆发:46.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 战略防御 作战方针: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6.6—47.6)作战结果: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7.6—48秋)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条件、概况、意义) (48.9—49.1)北平谈判 背景、目的、结果
最后胜利 渡江战役 4.23蒋家王朝灭亡
以张治中为首席谈 判代表的南京国民 政府和平谈判代表 团飞抵北平。来到 下榻的北平六国饭 店时,一幅大标语 映入眼帘:“欢迎 真和平,反对假和 平”。
1945年4月20日,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5年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P79学思之窗)
1.目的: 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内容: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 3.结果: 解放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 4.意义: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2.战争阶段:
内战爆发:46.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 战略防御 作战方针: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6.6—47.6)作战结果: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解放战争PPT精品课件
2.共产党方面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4)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共同奋斗。 (5)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1926~1928 年,国民党能够迅速建立起在全国的统治,
答案:B
教材 P79 思考题。
【参考答案】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 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 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这一切都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 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1.1945 年 8 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 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 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
B.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国民党的认识。国 民革命期间,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具有进步意义。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企图建立一党专政的独 裁政府,发动内战,是反动的。而中国共产党则始终代表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答案:B
2.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的事件是国民党军队进攻C.晋冀鲁豫解放区
D.大别山区
答案:B
3.1947 年 7 月 23 日,毛泽东电令:“ 下决心不要后方,
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
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后,人民解放军开始( )
A.进行辽沈战役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政协会议召开
D.北平谈判
解析:根据信息“双十协议应运生”及所学知识可知,它
《解放战争》(共48张)PPT课件
.
17
山 东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
18
内战的爆发
1、防御阶段
全面进攻
(中原解放区等)
共 集八产 中个党 优全月面战势歼进术兵敌攻:力七被十采,粉多取打碎万运歼,动灭战战方式,
重点进攻
几个月后,重点进攻
共产党仍也是被粉运碎动战
(陕北、山东)
.
19
第二回合:内战全面爆发
时间:1946年6月-1949年1月
.
1
第17课 解放战争
(1945—1949)
.
2
.
3
第一回合: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
4
第一回合: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时间:1945年8月-1946年6月
双方:
VS
表现: 1、重庆谈判 2、政协会议
.
5
我要思考 思考……
★ 蒋介石为什么不立即发动内战?
★ 蒋介石三邀毛泽东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假如你是毛泽东,你会去重庆谈判吗?
2、1948年冬,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几十万里, 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 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重要原因是
A.淮海战役取得最后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C.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 D.各个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
45
【课堂练习】
3、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防挖蒋 根”的口号,“后防挖蒋根”是指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C、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首诗中写道:“几十 万里,民工送粮食, 随军转西东,前线争 立功。”
结合诗句思考:三大 战役中农民为什么积 极“随军转西东”?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7《解放战争》ppt课件
②成果:国共双方签署《 双十协定 》。内容: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③不足: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 合法地位 问题未达成协 议。 (2)政治协商会议 ①1946年初,在重庆 召开。 ②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 毁。
2.爆发 (1)全面进攻 ①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 中原解放区 爆发。 ②解放军采取 运动战 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③国民党军队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 重点 进攻。 (2)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对 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实行 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粉碎。 ,全面内战
三、问题思考 1.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方向? 提示: (1)该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军队
正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兵力分散在东西两头,中原就成了国 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 (2)该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进军中原,就可以东慑南京、 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 东、陕北部队回援;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
学思之窗 (教材P79 思考题提示)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提示:(1)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广大 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2)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使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 后方基地。
知识纲要
预习作业 一、总结提炼 1. 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人民的 和平 战。 2. 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后,1947年6月开始 要求,发动了内
[答案]
A
考向2 从民心向背考查解放战争的结果 [2012· 四川高考]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 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 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 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 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 “上层人物” ( )
解放战争(历史 PPT课件)
全面内战的爆发
1、爆发 2、中共 时间: 1946年6月 标志: 向中原解放区进攻 战略: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术: 3、粉碎 主要目标: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主要作战方法:运动战
陕北: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 蟠龙镇战役、沙家店战役 山东:孟良崮战役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美国
支持
国民党
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
(国民党)内战、独裁 三次电邀毛
斗争焦点
和平、民主(共产党) 前去谈判 政
重庆谈判
假和平
政治协商会议
谈判期间发动军事进攻 真内战 发动全面内战1946.6 发动重点进攻1947.春
治 斗 争
坚决回击 粉碎全面进攻 粉碎重点进攻
军 事 斗 争
中国近代后期及
现代史知识体系
世界历史.1945-1949(二战) 1.阶段特征:基本特征是: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国际正义力量对法西斯邪恶势力进行了正义的审 判,但对日本法西斯姑息迁就留下了后遗症;有史以 来最为重要权威最高的世界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诞 生;刷新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以美 苏两分天下为突出特征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确 立;美苏推行全球霸权,在欧洲表现为冷战政策,在国 内表现为扶蒋反共.
原因 主攻 解放军的 战略反攻
1947年 中原地区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概况
华北解放军 东北解放军 西北解放军
意义
对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 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内线作战
内 线 : 解 放 区 战 略 防 御
解放石家庄 两区连成片
华北 聂荣臻
收 复 延 安 西北 全国性 东北 发 使 动敌 彭贺 大反攻 林罗 攻 孤 势立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
重庆谈判
北平和谈
背景 抗战胜利,中国 面临两种道路的
选择
经过战略大决战,人民 力量占有绝对优势,国 民党退败到长江以南
提出
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蒋介石对谈判没有诚意:
1.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没达成 协议。共产党作出了让步,蒋介石执意要取 消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 2.谈判前夕,国民党在美国帮助下运输军队 到内战前线,协定刚刚签定,蒋介石下达进 攻解放区的密令。 3.制造重庆较场口事件。 4.撕毁政协协议,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 放区。
中原地区
平津 林、罗、 东北、华 先打两头 华北全境解放 战役 聂 北解放军 后取中间 北平和平解放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民工 160万 150万
担架 13800副 30.5万副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
重庆谈判
北平和谈
背景 抗战胜利,中国 面临两种道路的
选择
经过战略大决战,人民 力量占有绝对优势,国 民党退败到长江以南
提出
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蒋介石对谈判没有诚意:
1.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没达成 协议。共产党作出了让步,蒋介石执意要取 消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 2.谈判前夕,国民党在美国帮助下运输军队 到内战前线,协定刚刚签定,蒋介石下达进 攻解放区的密令。 3.制造重庆较场口事件。 4.撕毁政协协议,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 放区。
中原地区
平津 林、罗、 东北、华 先打两头 华北全境解放 战役 聂 北解放军 后取中间 北平和平解放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民工 160万 150万
担架 13800副 30.5万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练习:请填下列表格。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 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 获敌指挥 官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 军 林彪 罗荣桓
1948年 四十七万 9月-11月 多人
中原、华东 解放军
刘邓陈粟谭
1948、11 1949、1
五十五万 多人
东北、华 北野战军 1948、11 五十二万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
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
巩固练习
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
要原因是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毛泽东先生应蒋先生的邀请,毅然来渝,使我 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 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 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应和代表
了我们百姓的要求。
——《新华日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
材料反应了中共赴渝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 生产的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3、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解入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极大 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 积极支持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 一个可靠保证。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的胜利
1、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内战的爆发
【精品历史课件】412解放战争(共31张PPT)
战战 战 渡 略略 略 江 防进 决 战 御攻 战 役
粉粉 碎碎
刘邓 大军
三 大
全重 面点 进进
挺进 大别
战 役
攻攻 山
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土
土地改革
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地
改
革
时间:1947年6月
与
战略反攻
三
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大
战
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
役
三大战役 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从1947年3月撤出延安起,以毛泽东为首 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坚持转战陕北,在物 资供给极端艰苦和与敌周旋十分险恶的环境 下,从容地指挥着全国各战场的作战。中共 中央这一决策和胆略,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 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人民解放军在第一年度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 97.5个旅共78万人,平均每个月歼敌8个旅,连同非 正规军,共歼敌11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第一线的突击 兵力,已下降到只占开始进攻解放区时的总兵力的34%, 国民党军队减少到373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在战斗中不 断发展壮大,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并积累了大兵团 作战的经验总兵力。
二、时空观念
(一)概念
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二)目标
(1)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理解它们的意 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2)能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 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 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与现实的重要性。
中国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解放战争》PPT完美版1
二、解放战争
(一)防御阶段(1946.7--1947.6) 1、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
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方针: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3、目标: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结果:共产党先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又粉碎对陕北
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打败日帝 抗战胜利
坚持抗战
根据地建设
反攻:召开七大
号召全国反攻
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
国家
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历史时期 中心任务
主要活动
1945.8-争取和平民主 进行重庆谈判 1946.6 反对内战独裁 参加重庆政协会议
结果影响
签订双十协定 通过政协决议争取政 治上主动权
1946- 1949年
推翻国民党反 防御:粉碎全面与重点进攻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二、解放战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1)结束百年耻辱,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改变国际政治格局,壮大社会主义力量; (3)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
1.时间:1919—1949 2.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 3.分期: (1)中共创建:1919——1923 (2)国民革命:1924——1927 (3)土地革命:1927——1936 (4)抗日战争:1931—1937—1945 (5)国共和谈:1945——1946 (6)解放战争:1946——1949
工农武装割据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展土地革命
开展“反围剿”斗争
结果影响
第一次工运高潮,二 七惨案,认识建立统 一战线的必要性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国民大革命兴起
解放战争——国共内战课件
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拥有较为完善的军事系统和庞大的军队,但内部派系林立, 腐败严重。
共产党
虽然军队规模较小,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组织严密,战斗 力较强。
解放战争的爆发
直接原因
国民党挑起内战,对解放区发动全面 进攻。
历史背景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利益冲 突加剧,最终导致大规模内战的爆发 。
平津战役
总结词
解放战争中的关键战役之一,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详细描述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第2、第3 兵团和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 战役。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内改编25万余人),解 放了北平、天津等大中城市,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通过长 期的武装斗争和各种形式的斗争,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最终推翻国民 党的反动统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 核心领导作用,制定了一系列正 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战争
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赢得了
在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阶段,人民解放军 在各个战场上继续取得胜利,最终推翻了 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特点
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
群众支持
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采取了游击 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术,通过灵活 机动的作战方式打击敌人。
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支持,通过广泛的群众基 础实现了对敌人的有效打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7课_解放战争(共47张PPT)
——毛泽东于1947年底
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土地改革: 学思之窗)(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
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经济上:土地改革( 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365万人 28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万人
1946年6月
1948年秋
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增到280万人,实力有很
大的提高;建立了相当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掌握了攻坚
技术;刘不邓仅大能军打运过用大战别,山而且的能战打略阵反地战攻。有解成放效区土;地 改参军革支的解基前放更本区踊完土跃成地, 。改生各产主革的要基迅解本速放完发区展相成继,。连使成后一方片更加,巩可固作战,
• 国内意义:结束了半殖半封社会的屈辱历 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 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 迫民民族的解放斗争。
•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复习与回顾: 中共成立后领导进行革命的史实有哪些呢?
1.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渡江战役(时间)、 解放南京(革命胜利标志)时间、意义。
(3)追剿残余部队。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 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 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 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土地改革: 学思之窗)(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
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经济上:土地改革( 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365万人 28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万人
1946年6月
1948年秋
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增到280万人,实力有很
大的提高;建立了相当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掌握了攻坚
技术;刘不邓仅大能军打运过用大战别,山而且的能战打略阵反地战攻。有解成放效区土;地 改参军革支的解基前放更本区踊完土跃成地, 。改生各产主革的要基迅解本速放完发区展相成继,。连使成后一方片更加,巩可固作战,
• 国内意义:结束了半殖半封社会的屈辱历 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 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 迫民民族的解放斗争。
•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复习与回顾: 中共成立后领导进行革命的史实有哪些呢?
1.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渡江战役(时间)、 解放南京(革命胜利标志)时间、意义。
(3)追剿残余部队。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 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 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 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历史课件】《解放战争》ppt课件
• (4)虽有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是假和谈,真内 战;共产党方面抱着十分的诚意,同时,也 没放松战争的准备。
•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大气候,美 国奉行杜鲁门主义,支持有共产党国家的反 动政府推翻本国共产党。所以,美蒋勾结发 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 1.战略反攻 • 1947年6月,刘_伯__承____邓_、小平________率晋冀鲁豫
______解放军。②解放军傅作攻义克张家口、天津
后北,平________接受改编,1949年1月________
和平解放。
一百五十
• (4)意义:①三大战役共歼敌或改编国民党军
队__________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战果
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
空前的。②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两种命运较量的原因及蒋 介石不直接发动内战的原因和国共两党实践结果 给我们的启示
• 1.两种命运较量出现的原因:抗日战争结束 后,民族矛盾基本解决,国共两党所代表的 阶级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 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希望建立民主政府, 反对内战与独裁。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和大资 产阶级的利益,希望继续坚持一党独裁专制,
• 思考1 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是什么?
• 【答案提示】(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使然。
• (2)中共代表全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决心实 现民主革命的目标(“二大”最低纲领),完 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 裁统治。
• (3)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 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2.蒋介石不直接发动内战的原因:抗日战争 刚刚结束,实现和平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 望;蒋介石还没做好内战的准备,以谈判来 争取时间;以谈判的形式妄图把内战责任嫁 祸于共产党。
第17课解放战争ppt课件
9、国民党失败后退去哪里了?他们又是如何统治那里的?
1、蒋介石“求和”与国共和谈 2、解放南京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思想意义
课堂思考
“天意”还是“民意”?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 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 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 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 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 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第17课 解放战争
蒋介石《抗战胜利对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广播演说》:
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和我国的同胞,相信这个战 争是世界上文明国家所参加的最后一次战争。我 们所尝到的凌辱和耻辱,非笔墨和语言所能磬述。 但是,如果这个战争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后战 争,那么对于凌辱和耻辱的代价的大小和收获和 迟早,是无须加以比较的。
百万雄师过大江
安
江苏 南京 江阴
上海
徽
湖口
浙
江
江西
百万雄师过大江
年 月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
国民政府总统府。
毛泽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四、天翻地覆
课堂思考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 “天意”还是“民 意”?
课后小作业:任选其一
1、 蒋介石为何要打内战? 2、 请找出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的电文 3、 重庆谈判为何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 题未能达 成协议? 4、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讨论过的“军队国家化”问题是怎么一回 事?现在我们国家做到了军队国家化了吗? 5、有人认为, “内战是黄埔军校学生在中国战场上的决斗”,你 如何理解?
1、蒋介石“求和”与国共和谈 2、解放南京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思想意义
课堂思考
“天意”还是“民意”?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 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 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 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 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 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第17课 解放战争
蒋介石《抗战胜利对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广播演说》:
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和我国的同胞,相信这个战 争是世界上文明国家所参加的最后一次战争。我 们所尝到的凌辱和耻辱,非笔墨和语言所能磬述。 但是,如果这个战争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后战 争,那么对于凌辱和耻辱的代价的大小和收获和 迟早,是无须加以比较的。
百万雄师过大江
安
江苏 南京 江阴
上海
徽
湖口
浙
江
江西
百万雄师过大江
年 月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
国民政府总统府。
毛泽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四、天翻地覆
课堂思考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 “天意”还是“民 意”?
课后小作业:任选其一
1、 蒋介石为何要打内战? 2、 请找出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的电文 3、 重庆谈判为何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 题未能达 成协议? 4、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讨论过的“军队国家化”问题是怎么一回 事?现在我们国家做到了军队国家化了吗? 5、有人认为, “内战是黄埔军校学生在中国战场上的决斗”,你 如何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败,军纪涣散,不得
人心;
2、中共:战略正确,
官兵英勇善战; 3、解放区人民的大 力支援;
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 达543万人。陈毅说:“淮海 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
推出来的”
三、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 胜利意义
1、国内意义:结束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 2、思想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3、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四) 最后胜利
1、北平谈判: 2、渡江战役 3、解放南京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渡__江__战__役__或_占领南京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内战对社会经济 破坏严重
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合作
年)
中日民族矛盾上 升为主要矛盾
赢得了抗日战争 的胜利
(解19放4战年6—争)—时1期949努力敌对实现国起内民国战党共反动第派挑三次合新 内 坏作民 战 严主 对 重主 社义 会胜 经利 济,破
第四单元
侵略史:1840 19世纪末 1937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 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 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 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想一想:
• 问题1、碑文中的“三年以 来”指的是什么战争?
1949、1、31
新保安 北平
塘沽
天津
石家庄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四) 最后胜利
1、北平谈判:
南京国民政府提出 和谈是缓兵之计, 目的是阻止人民解 放军解放全国,企 图划江而治。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四) 最后胜利
1、北平谈判: 2、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安
江苏 南京 江阴
上海
徽
湖口
浙
江
江西
百万雄师过大江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黄百韬
商丘
杜聿明
徐州
共歼敌55万人 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解放
碾庄
海州
陈官庄
1948年月11月至 1949年1月
中原、华东解放军
刘邓陈粟谭
双堆集
黄维
蚌埠
肢围 解点 敌打 人援
南京
战略决战
(1948.11--1949.1)
张家口
先后 打 取 大同 两中 头间
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一) 战略防御(1946.6—1947.6)
1、内战爆发:
2、我军作战方针
3、粉碎了进攻 (1946.6—1947.6)
点
重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二) 战略反攻(1947.6——1948.9)
1947.6,刘伯承、
邓小平率晋冀鲁豫
国何共借关鉴系完?的成演表变格过程:说国明共了两什么党?关对系今的天演祖国变统一有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合作
年)
反革命势力强大 , 革命力量需要联合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 统治,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国共十年对峙时
期(1927—— 敌对
国民党右派叛变 革命
• 问题2、这三年究竟是从哪 一年到哪一年?
一、解放战争的背景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
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 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扶蒋反共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 内容: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局限性:
解放军主力渡过黄
河,千里挺进大别
重
山,成为解放战争
的转折点。
点
大 别 山
武汉
南京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1947.6)
晋陈冀赓鲁豫 太谢岳富兵治团
刘伯承 邓小平
华陈东毅解放
军粟主裕力 三 路 突 进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三) 战略决战(1948.9——1949.1)
辽沈战役歼敌47 万,平津战役歼灭 收编敌军52万,淮 海战役歼敌55.5万, 国民党主力基本上 被消灭,基本解放 长江以北地区。
的寓意是___鼓__足_勇__气__,_乘__胜__追__击__,_把革命进行到底 3)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历史上曾称
“虎踞龙盘”之地.请列举近代曾定都于 此的政权:__太__平_天__国__,_中__华__民__国__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三、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 胜利原因
1、国民党:统治腐
鸦片 战争 抗争史:
甲午中日战 日本侵华 八国侵华
1840 19世纪末 1919 1921 1949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运动 成立 革命胜利 (农民阶级)(民族资 (无产阶级)
产阶级)
结论:
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领导的 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
1948年月9月-11月 东北解放军
长 春
(1948.9.12--1948.11.2)
关围
门锦
打打
狗援
黑山、 大虎山
锦州
锦州
塔山
辽 西 走 廊
沈阳
沈阳
地位:共歼敌47万多人
解放东北全境
中共军队增至300万人, 国民党军队减至290万人,
中共军队首次超过国 民党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