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经济发展及居民发展报告PPT课件

合集下载

南京当代城市规划--刘晓凡PPT优秀课件

南京当代城市规划--刘晓凡PPT优秀课件
4.《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 5.《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
4
+ 规划简史
明代都城格局
民国首都格局
5
+ 现行总体规划(2007-2020)
规划期限: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规划范围:分市域、都市区、中心 城区三个层次 规划面积:6582平方公里
6
+ 城市定位 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 长江三角洲承东起西的重要中心城市。
16
+名城保护规划 老城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集中承载地,历朝历代历史文化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多朝 叠加和环套并置的特点,并基本集中在鼓楼港以南地区。 南京老城面积达50平方千米(明都城范围,以护城河对岸为界)作为特大型古 都,难以采用平遥、丽江等小型名城的整体冻结式方式进行保护,本次规划着 重对老城整体风貌的“三轴、三片、一环”进行保护。 规划原则: 全面保护、整体保护、多元保护、积极保护 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 名城山川形胜的保护 历代都城格局的保护
17
+名城保护 南京名城将形成“一城、二环、三轴、 三片、三区” 的空间保护结构,整体 保护和展现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特 色及环境风貌。 “一城”指南京老城; “二环”指明城墙内环,明外郭、秦 淮新河和长江围合形成的绿色人文外 环”; “三轴”指中山大道、御道街和中华 路3条历史轴线; “三片”指城南、明故宫、鼓楼—清 凉山3片历史城区; “三区”指紫金山—玄武湖、幕府 山—燕子矶和雨花台—菊花台3个环境 风貌保护区。
围内,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 20km圈层:主城以外二环高速以内,以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40km圈层:二环以外三环以内,以发展先进 制造业和休闲旅游等产业为主; 40km圈层以外:外围远郊区县,依托新城和 新市镇的产业园区发展先进制造业。

南京ppt

南京ppt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 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 量1106毫米。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与武汉、 重庆并称“三大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南京春秋短、 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皆宜旅游。
经济发展
南京经济发展将呈T型 布局 工农高科技各有侧重
1995年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 -2010)确 定的南京未来发展目标是: ──2000年:城市现代化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领先地位; ──2010年:城市现代化水平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同类城市水 平; ──2050年:建成融古都风貌、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国 际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和交往中心,跻身世界发达城市之 列。
——特色景点
南京城市发展
1995年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 -2010)确定的南 京未来发展目标是: ──2000年:城市现代化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领先地位; ──2010年:城市现代化水平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同类城市水平; ──2050年:建成融古都风貌、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国际性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和交往中心,跻身世界发达城市之列。
地形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 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 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 为宁镇山脉的一部分
南京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城市规划区(市域)-都市圈-主城。 南京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为6516平方公里。 辖区13个。南京共辖11个市辖区,2个县。其中江南八区(鼓楼,白下,玄 武,秦淮,建邺,下关,雨花台,栖霞)是中心城区。 乡镇 32个镇、771个社区居委会、600个村委会、82个街道办事处 面积 全市总面积6600k㎡[1],其中市区面积4730.74k㎡,江南八区总 面积782.75K㎡(截止2009年11月) 人口 截至2009年末,全市总户籍人口629.77万人[2],市区户籍人口 545.97万人,其中江南八区户籍人口309.61万人。至2010年11月全市常住 人口800.4680万人。 民族 南京市共有51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56%。少数民族以 白下区的止马营、朝天宫两街道的回族为最多 宗教 全市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五个宗教,信教群 众近30万人,宗教教职人员300多人,经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有289处

南大:南京城市人口及经济要素发展分析

南大:南京城市人口及经济要素发展分析
二、城市化发展阶段与房价走势 ......................................................................... 8 (一)城市发展规律.......................................................................................... 8 1、呈 Logistic 或 S 型曲线变动 ................................................................ 8 2、城市化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流向........................................................ 8 3、大城市化................................................................................................ 9 4、集聚效应与城市生命.......................................................................... 10 5、城市居住隔离.......................................................................................11 (二)房价决定因素........................................................................................ 12 (三)城市化不同阶段的房价走势................................................................ 13 (四)中国城市化趋势及房价判断................................................................ 13 1、中国人口发展态势.............................................................................. 13 2、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 14 3、中国城市人口变动情况...................................................................... 14 4、中国人口发展对住宅市场影响的基本判断...................................... 16

南京市近年来城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南京市近年来城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南京市近年来城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镇化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其城镇化进程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南京市近年来城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南京市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概况近年来,南京市的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截至目前,南京市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较高水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在城市规划方面,南京市注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发展格局。

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南京市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南京市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制造业方面,南京市拥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如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也为城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南京市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培育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力。

三、南京市城镇化发展中的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城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随着南京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

这些外来人口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方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明显。

他们在城市中从事建筑、餐饮、家政等工作,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流入也为南京市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人口的大量流入也给城市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的压力增大,城市管理难度增加等。

南京城市发展历程PPT课件

南京城市发展历程PPT课件
古代南京——陪都建康
第21页/共77页
1.3陪都建康 宋元遗迹—保圣寺塔
保圣寺现存塔为宋绍兴四年(1134)重建。塔四面七级,俗称"四方宝 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通高31.5米。塔身无座,底层围有外廊, 每层均腰绕外檐及平座,底层和七层四面辟门,其余均相对开门,门 位各层上下相闪。因塔身逐层递收,加上腰檐平缓,刹尖高耸,使古 塔形状挺拔而纤秀。虽经明、清两代多次修整,现大部分构件仍为宋 代遗物。
都城形制虽受《周礼影响》,但融合山丘环保,河湖萦 绕散步的地形,表现出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古代南京——六朝古都
第9页/共77页
1.2 六朝古都 1.吴国 建业遗迹—石头城 石头城遗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西干道虎踞路87号。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 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石头城 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古代南京——金陵情怀
第20页/共77页
1.3陪都建康
975年,北宋灭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赵 祯为升王,不久立为皇太子,改升州为江宁府。 1127年,宋高宗即位,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东都。不久金 兵南下,高宗南逃,以绍兴为临时首都。1138年,宋高宗再次逃 至杭州,建立行在,改杭州为临安府。建康府绍兴府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为建康。1329年,改建康为集庆。
古代南京——开明之城
第27页/共77页
1.4 开明之城 明代遗迹—煦园
煦园以太平湖为中心,占地面积 3.1 公 顷 , 其 中 水 面 0.21 公 顷 。 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 招抚劲敌陈友谅旧部,在此为陈 友谅之子陈理建造了汉王府。其 后,明成祖封其次子朱高煦为汉 王,辟原汉王府东半部为"新汉 王府"。此园为府第西园,并以 朱高煦之"煦"字取其名谓"煦园"。

南京商圈研究及投资发展建议(PPT 39页)

南京商圈研究及投资发展建议(PPT 39页)
受地缘条件影响,长江以 北的浦口区、六合区,及城市 最南部的江宁区,被自然地隔 离出来。从地理位置上来看, 三大区域,受交通条件的制约, 与主城区距离相对较远,在经 济上其相对独立,自成一体。
城市整体规划格局分析
各区功能定位
➢中心商贸区:白下区、鼓楼区、玄武 区、秦淮区,由于位处主城中心地带, 其区域内,商贸业、金融业、服务业发 达,为城市提供了主要的商业配套功能。
在时间上,山西路、湖南路商圈的发展与中央门商圈基本同步。但在特色上,决然不同。鼓楼区是南 京的首善之区,区域居民的素质较高,收入较高,人员成分最为纯一。“湖南路文明一条街”是90年代初 期鼓楼区政府建设精神文明的一面旗帜,在假货泛滥的开放之初,这里就以无假货文明,同时由于是在原 湖南路的基础上发展,沿街底铺是客观条件,小门面同时催生了大量精品专卖店的诞生。
批发零售业的高速发展、商品 交易市场的大型化加速中高收 入外来人口(私营业主)流动, 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来巨大 的消费空间。
城市经济发展概况
➢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 增长:从2003-2009年,南
京市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 城市人均消费稳步增长,人 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 2009年达到25504元,同比 增长10.3%,但增速呈下降 趋势。
➢市域空间规划:
规划形成“主城—新市 区—新城—重点城镇—一 般城镇”五级大中小级配 合理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都市发展区远景规划图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市域空间利用规划图
以南京中心——1小时都市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成
➢目前,南京的“一小时都市圈”已能到达南京周围2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包括南京、 镇江、扬州、马鞍山、滁州、芜湖的全部以及淮安南部和巢湖的部分地区。在空间总体 结构上形成一个核心、两个圈层、三条主轴。其中一个核心是南京都市发展区;两个圈 层为距核心城市中心区5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核心圈层和10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紧密圈层 ,即1小时路程内,也就是所谓的“一小时都市圈”;三条主轴为宁扬、宁镇、宁芜轴 线。 ➢通过都市圈的规划建设,将从区域层面上推进核心城市、节点城市与县城之间在基础 设施建设、产业分工与协作、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共同市场构建、城乡居民就业等方面 进行合作,从而整合圈内城市发展的相关资源。 ➢一小时都市圈内的人口含盖总量达1950.45万人,蕴含着巨大的可挖掘商机。 ➢目前,南京新街口商圈销售额的40%由一小时都市圈的消费者完成,预计“一小时都 市圈”形成后,南京新街口商圈销售额的60%将由周边6市的消费者来完成,与此同 ,南京市公交部门也加快了周边城市的发车频率,提高了车速。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ppt课件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ppt课件

辐射苏北、对接宁杭 城镇群的主要载体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图
最新课件
21
3.4 市域城镇结构
城镇结构:“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
最新课件
12
2.5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1-2010)》
1990年代以来,国家进入深化改革加 快发展时期,该规划在1980版规划基 础上,以区域协调发展的视野,在都市 圈范围内,思考解决南京的保护(控制) 与发展问题。
规划地域范围分为3个层次:
城市规划区——市域范围; 都市圈——规划修编的重点地域, 都市圈总体规划图(1991版) 构筑形成“以长江为依托,以主城及外
地铁 :南京地铁1号线,1号线南延线 ,2号 线、 2号线东延线 ;
跨江通道:南京现有四座跨江通道,分别为 南京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和南京 长江隧道,长江四桥在建中。
最新课件
6
二、南京规划简史
1、 “东吴建邺城规划格局” 2、 “明朝应天府城”规划格局 3、 民国时期《首都计划》 4、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981-2000)》 5、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1-2010)》
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间隔,
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
区”。
主城——指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 内的地域,要以内涵发展为主,强化金 融、贸易、科技、信息、服务职能,通 过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 业,重点改善道路交通、加快基础设施 建设,提高环境质量,保护古都特色。
市域城镇布局规划图(1991版) 主城总体规划图(1991版)
一城三区扩张示意图
都市发展区2010年规划图
最新课件
15
2.6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1991-2010)》

南京都市圈 ppt课件

南京都市圈 ppt课件

亿元 1200
982
1000
800
600
400 200
233 165 132 110
57
58
0 南 京 扬 州 镇 江 芜 湖 马鞍山 滁 州 巢 湖
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市区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20 101.64
100
80
60
40
20
10.08 10.6 8.76 8.63 3.1 2.67
0
南京 镇江 扬州 马鞍山 芜湖 滁州 巢湖
24
❖核心城市综合实力强于其它两个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在国内城市总体竞争力排序中位居前10)
亿元 1200
三个都市圈核心城市2001年GDP比较
三个都市圈核心城市2001年非农人口比较
万人
300
1000
250
800
600
400
200
319
0
徐州市区
982 南京市区
619 苏州市区
200
801
150
2
1.1 南京都市圈现状概况
▪ 都市圈2001年总体发展概况
指标
人 口 (万 人 ) 土 地 面 积 (K M 2)
G D P (亿 元 )
人 均 G D P (万 元 ) 2000 年 城 市 化 水 平
(% ) 三次产业结构
南京都市圈 2343 44058 2957 1 .2 6 46
1 0 .5 4 :4 8 .8 2 :4 0 .6 4
系紧密 ❖ 南京经济协作区的合作基础
6
▪ 区域发展二元结构特征显著
❖ 城乡差距较大
2001年,南京都市圈各设区市市区与所 辖县(市)人均GDP之比为2.78:1,南京市 市区与郊县人均GDP之比为2.82:1(苏锡常都 市圈为1.27: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处:便于利用和延伸基础设施,靠的近,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成本 低,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延伸利用便于进行资源整合等。
3、南京的都市圈规划、长江是南京都市圈的主要发展轴,南京以江 为周,在东进西延中发挥自己的增长的核心作用。从这个角度,处于宁镇
2020/2/26
12
之间中点部位的龙潭,仙林,处于宁马之间中点部位的江宁滨、 江,实施东进西延战略的重要支点。将龙城,仙林及句容的宝 华商场做一体化考虑,实施大跃进式发展,使之成为经济重镇。 再就是禄口区位优势显著,在国际货运逐步趋向空运为主,空 港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建设空港城市势在必行。
5
2.居民的消费水平
2020/2/26
6
3.消费结构
2020/2/26
7
4.医疗水平
(1)培养全科医生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2)培养:面向基层订单式免费培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乡村医生 脱产进修。 (3)机制:探索基层医务人员“区管院用”,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允许 多点执业。 (4)保障:编制专项、合理配置、提高补助,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2020/2/26
8
5.教育发展状况
(1)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2)优化教育资源 (3)队伍建设
录用新教师1872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 441人,本科1284人, 大专145人。
(4)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 (5)技术装备
全年装备计划经费5.4亿元,其中,区级装备经费4.56亿元,市级专项8438万元。 十二区实际完成4.8亿元,区完成率105.2%。
2020/2/26
2020/2/26
11
南京的工业产业规划的总布局
1、提出因地制宜,梯度发展的原则,再具体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组团式发展也是采取由现有的核心区向东,先是栖霞,而后是仙林白象,远 期向东到龙潭的三江口,这样步步为营,梯度推进的方式。
2、再说江林经济开发区,其推进方向是南,先是殷巷、东善、而后穆 棱,远期至禄口,也是步步递推的方式。
2020/2/26
9
2020/2/26
10
南京市城市空间布局发展——梯度推移学说
梯度推移方式是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必然的重要选择。主要 有俩种形式:
第一:创新从发源地向周围相邻的城市推移; 第二:从发源地向距离较远的第二级城市推移。再向第三级 城市推移,依此类推。这样,创新就从发源地推移到所有的区域。 运用到产业发展布局上,一般都是从处于高梯度的城市核 心区域或者是大的开发区向周围低梯度地区推移发展。
2020/2/26
2
风电光伏、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为支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南京位列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5名,是国际上看好的21世纪亚洲环太平洋地 区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
4.荣获奖项:荣获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 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特别荣誉奖、全国首家软件名城等称号。南京已被国家确定为 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南京正在全力打造泛长三角地区承东启西的门户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 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2020/2/26
15
五大看点
1.江北新区:继续加密过江通道 2.城市建设:坚持地上地下统筹 3.大都市区:强化3大中心地位。加快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江北新区、 东山(空港)、仙林(汤山)为重点的南京都市区格局。 4.中心城市:打造全球影响力城市群 5.交通:高污染车辆24小时全南京禁行;推进宁淮高铁等工程建设;长 江五桥开始主线建设。
3.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主城区和河西新城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 升,江北新区“三区一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东山、仙林副城城市功能更加
20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6
14
完善,南部新城建设框架全面拉开,溧水、高淳副城城市功能明显提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420公里。 4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长江绿色生态岸线初步建成,全市林木覆盖率提 高到3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基本实现污水全处理、 城市垃圾分类全覆盖,让全市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 5.民生福祉显著增加:五年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在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惠民园就读幼儿比例超过85%,中小学校优质教育 资源覆盖率达到100%。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社 会保险实现全民覆盖。
也正是应为南京市具有如此好的区位条件,是的他具备了如此好的发展前景。
2020/2/26
3
生活水平概述:
1.居民实际收入水平 2.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3.社会服务的发达程度 4.教育的发展状况 5.医疗的发展水平 6.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2020/2/26
4
1.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
2020/2/26
南京市经济发展及 居民生活水平报告
2020/2/26
1
南京市的区位条件简介:
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江苏省西南部。市中心位于新街口地区。简 称宁,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 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1. 市区:11个市辖区:玄武、秦淮、建邺、鼓楼、雨花台、栖霞、江宁、浦口、六 合、溧水、高淳,乡(镇):19个镇、81个街道办事处、774个社区居委会、590个村委 会。
2020/2/26
13
南京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纲领
1.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力争突 破1.5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市经济同步增长,到2020年达6万 元。
2.产业结构显著提升: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支柱地位确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科技 进步贡献率达到65%。
2.交通条件: 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 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高铁南京 南站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中心,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
3.产业状况:南京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已形 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钢铁为支柱,以软件和服务外包、智能电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