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设计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3章《宇宙探索》,具体内容为第1节《太阳系》。

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运动规律、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太阳系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各行星的名称、顺序及特点。

2. 使学生理解行星运动规律,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 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运动规律、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难点:行星运动规律的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它们是如何运动的?”2. 新课展开:(1)太阳系的组成:讲解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2)行星运动规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行星运动轨迹,讲解开普勒定律,使学生理解行星运动规律。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分析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特点。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的未知天体。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太阳系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一道关于太阳系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2. 内容:(1)太阳系的组成(2)行星运动规律(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太阳系由()、()、()、()等天体组成。

(2)选择题: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是()。

2. 答案:(1)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2)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的知识,如太阳系的起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科学六下教材《太阳系》。

本节课主要讲述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太阳系的定义、太阳系的成员、太阳系的结构、太阳系的运动等。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太阳系的定义和组成。

2. 学生能够描述太阳系的结构和特点。

3. 学生能够解释太阳系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难点:太阳系的运动规律。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系模型、太阳系运动图示。

学具:学生手册、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的定义和组成。

2. 讲解:介绍太阳系的定义,讲解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3. 展示:展示太阳系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4. 讲解:讲解太阳系的结构,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等之间的关系和位置。

5. 练习:让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巩固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

6. 讲解:讲解太阳系的运动规律,包括公转和自转。

7. 展示:展示太阳系的运动图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运动。

8. 练习:让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巩固对太阳系运动规律的理解。

板书设计: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太阳系的结构: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等之间的关系和位置。

太阳系的运动规律:公转、自转。

作业设计:1. 简述太阳系的组成。

答案: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2. 描述太阳系的结构。

答案:太阳系的结构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等之间的关系和位置。

3. 解释太阳系的运动规律。

答案:太阳系的运动规律包括公转和自转。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讲解太阳系的运动规律,让学生掌握了太阳系的运动特点。

但在讲解太阳系的运动规律时,部分学生对公转和自转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以及人类对太阳系的研究历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的相关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宇宙探索》,第2节《太阳系》。

详细内容包括太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矮行星(冥王星等)的基本特征,以及太阳系的构成和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掌握各大行星的顺序和特点。

2. 掌握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规律,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太阳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构成和运动规律,行星的特点。

难点: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太阳系中的应用,掌握行星的运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地球仪、天文望远镜、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太阳系视频,让学生观察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2. 例题讲解:讲解太阳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各大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太阳系简图,标出各大行星的位置和名称。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5. 知识巩固:通过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进行抢答游戏,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

2. 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 行星特点:轨道、自转、公转、大气层、卫星等。

4. 万有引力定律在太阳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太阳系行星轨道图,标注行星名称和特点。

2. 答案:太阳系行星轨道图(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太阳系的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星空,了解太阳系外的天体,探索宇宙的奥秘。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优质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优质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八大行星的位置及特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太阳系的基本组成,了解八大行星的名称、位置及特征,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太阳系模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行星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八大行星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基本组成,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太阳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3. 讲解:详细讲解八大行星的名称、位置及特征,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5. 例题讲解: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讲解典型例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基本组成1.1 太阳1.2 八大行星2. 八大行星名称、位置及特征3.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太阳系的基本组成。

(2)列举八大行星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3)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答案:(1)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等组成。

(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光照、热量、引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四单元《宇宙》中的第1课《太阳系》。

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中行星的排列顺序及特点,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以及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太阳系中行星的排列顺序及特点。

2. 了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 通过对太阳系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中行星的排列顺序及特点。

难点: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中的行星,激发学生对太阳系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太阳系的组成,讲解太阳系中行星的排列顺序及特点。

a. 太阳:位于太阳系中心,是太阳系的能量源泉。

b.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特点为密度大、体积小、表面温度较低。

c. 木星、土星:巨大气体行星,特点为体积大、密度小、表面温度低。

d.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特点为离太阳远、表面温度极低。

3. 课堂讲解:讲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太阳系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太阳系的填空题,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太阳系2. 板书内容:a.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b. 行星的排列顺序:类地行星、巨大气体行星、远日行星。

c.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b. 请简述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2. 答案:a.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太阳系》精品课件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太阳系》精品课件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太阳系》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运动规律、太阳系的探索历程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各行星的基本特征;2. 理解行星的运动规律,了解太阳系的探索历程;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激发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行星的运动规律及其成因。

重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特征、太阳系的探索历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行星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太阳系的组成,介绍各行星的特征。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找出行星的运动规律。

4. 例题讲解:讲解行星运动规律中的“开普勒定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太阳系中某一行星的运动特点。

6. 知识拓展:介绍太阳系的探索历程,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等。

2. 行星运动规律:开普勒定律。

3. 太阳系探索历程:从古代地心说到现代宇宙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描述太阳系中某一行星的特征及运动规律。

答案示例:水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其特征为表面温度极高,运动规律遵循开普勒定律。

2. 作业题目:简述太阳系的探索历程。

答案示例:太阳系的探索历程包括古代的地心说、日心说,现代的太空探测任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运动规律和探索历程,使学生了解了宇宙的奥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课后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最新的宇宙探索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行星运动规律的讲解;2. 太阳系探索历程的介绍;3. 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精品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精品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八大行星的顺序和基本特征。

2. 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3. 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行星运动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行星运行轨道图。

2. 学具:学生用书、活动记录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太阳系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了解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组成。

(2)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讲解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特点,引导学生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上。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对地球的温暖、光照、风力等影响。

3. 例题讲解:讲解行星运行轨道图,让学生理解行星的公转和自转。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活动记录表,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2. 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水星:最靠近太阳的行星金星:最亮的行星地球:适宜生物居住的行星火星:红色行星木星:最大的行星土星:拥有美丽环带的行星天王星:蓝绿色的行星海王星:最远的行星3.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温暖光照风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太阳系的组成。

(2)请列出八大行星的顺序,并描述其中两个行星的特点。

(3)请举例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答案:(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2)八大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设计优质课件

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设计优质课件
远日行星,由于 其大气层中的甲烷反射蓝色光,
从而使天王星呈现蓝绿色。天王
星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 自转轴几乎与公转轨道面平行, 于是有些人把天王星称做“一个 颠倒的行星世界”。天王星和土
星一样,也有美丽的光环。它的
光环由20条细环组成,每条环颜 色各异,色彩斑斓,美丽异常。
海王星是远日行星之一, 海王星呈扁球形 ,大气中 主要含有氢,海王星是一 个狂风呼啸、乱云飞渡的 世界,在大气中有许多湍 急紊乱的气旋在翻滚。由 于海王星离太阳太远 ,因 此它表面温度很低,通常 在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到 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海王 星有8颗卫星。
人类的家园“地球”已经 是一个46亿岁的老寿星了,她 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 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 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 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 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 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 的冰冠,冰冠是由干冰组成的。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
太 阳
太 阳: 太阳系的中心,质量占99.86% 类地 水、金、地、火 行星 八大行星 木、土 巨行星
天、海
彗星:
彗核、彗发、彗尾
远日 行星 陨石

流星体 和流星 小行星及星际物质
陨星
卫 星: 绕各大行星运转的天体。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 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 小天体(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 系统叫做太阳系。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 日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 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 星”。冥王星因何被“降级”?大会通 过的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 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 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 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系传统的“九 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符 合这些要求。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 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 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精彩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精彩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太阳系形成与演变过程的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行星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行星运动演示仪。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包括行星模型、尺子、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系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特点,提出问题:“太阳系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太阳系的组成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等太阳系成员及其特点。

(2)行星运动规律通过演示仪和课件,讲解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引导学生了解行星运动规律。

3. 随堂练习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按距离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彗星等2. 行星运动规律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太阳系的组成及各成员的特点。

(2)解释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并举例说明。

(3)分析太阳系形成与演变的过程。

2. 答案(1)太阳系的组成及特点:见板书设计。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见板书设计。

(3)太阳系形成与演变过程:见教材相关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了解太阳系的真实面貌。

(2)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鼓励学生关注天文领域的新发现,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行星运动规律。

精品课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太阳系》

精品课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太阳系》

精品课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太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以及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太阳系中各行星之间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太阳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行星之间的相互关系,太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行星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中的星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太阳系的组成:讲解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等概念。

b. 八大行星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解各行星的排列顺序、大小、颜色等特点。

c. 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介绍太阳对地球的温度、光照、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太阳系的选择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太阳系简图,加深对太阳系组成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2. 八大行星特点排列顺序大小颜色3. 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温度光照气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出太阳系的组成,并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b. 描述八大行星的特点,并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

c. 论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太阳系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讲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外的其他星系,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尽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课件(1)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课件(1)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一章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顺序及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八大行星的顺序、特点及其与太阳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索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顺序及特点。

难点: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各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地球仪、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纸张、彩笔、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a. 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初步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b. 提问:“太阳系中都有哪些行星?它们有何特点?”2. 新课内容讲解:a. 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b. 介绍八大行星的顺序、特点,以及它们与太阳的关系。

c.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请简述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顺序及其特点。

”b.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a. 出示练习题目:“请根据太阳系模型,画出八大行星的顺序。

”b.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a.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b.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太阳系2. 内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八大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各行星特点:大小、颜色、卫星数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顺序及其特点。

b. 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2. 答案:a. 八大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七章《探索宇宙》中的第三节《太阳系》。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运行轨迹、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以及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行星的运行轨迹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索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特征。

3.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行星的运行轨迹及八大行星的特点。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及各天体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介绍太阳系的组成,让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讲解行星的运行轨迹,让学生了解行星的运动规律。

(3)详细讲解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

(4)介绍太阳系中其他天体,如小行星、彗星等,丰富学生的宇宙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描述行星的运行轨迹。

(2)分组讨论,分析八大行星的特点,并进行汇报。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太阳系知识的掌握。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2. 行星的运行轨迹3. 八大行星特点4. 太阳系其他天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运行轨迹。

(2)比较八大行星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太阳系其他天体的了解。

2. 答案:(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行星的运行轨迹: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八大行星特点:略。

(3)太阳系其他天体:如小行星带、彗星、矮行星等。

课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太阳系》PPT

课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太阳系》PPT
海王星★
这是太阳系中最靠外的一颗巨行星,通体湛蓝,拥有类似地球的白色云层。它有几个巨大的黑斑,最大的一个有地球那么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木星风暴“大红斑”。

被降格的冥王星——太阳系中最后一颗被发现的行星。它通常是离太阳最远的一颗行星,至今还覆盖着神秘的面纱。它与太阳的距离是如此遥远,在那里,太阳看上去只是一颗明亮的星。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 。
航天飞机是一种能自由往返于太空与地面之间的航天器。它是火箭、航天器和飞机三位一体的组合,他包括轨道器和外挂燃料箱三部分。
空间站是指能在太空长期停留的航天器,它也称为“轨道站”。宇航员可在空间站上长期地生活和进行各种科学观测和实验。通过与载人飞船和无人飞船的对接,空间站可获得物资补给和交换宇航员。
观察太阳系各成员与太阳的远近距离及表面特征
太阳的质量是1.989亿亿亿吨。按质量计,氢约占71%,氦占27%,其他元素占2%。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直接观测到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于直径不到50万千米的核心部分。核心部分温度极高,压力极大,发生了核能反应,即热核聚变。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据估算,太阳可以燃烧100亿年。
☆冥王星★
地球是一个直径为12800千米的、美丽的、蔚蓝色的球体。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人类经过千百年的探索,到16世纪哥白尼建立日心说后才普遍认识到: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运动
地球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

太阳系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PPT课件

太阳系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PPT课件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 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 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导入
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 的星系,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第三部分
数据分析
研讨
八颗行星的数据资料
从表格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八颗行星离太阳距离的有什么样的关系?
研讨
八大行星离太阳 从近到远的顺序是:
你能马上说出来吗?
研讨
你表现的怎么样呀?
老师告诉你一个绝招,相信 你马上就能记住:
水浸地 火烧木成土 天王海 王齐叫苦!!!
导入
第四部分
小资料
小结
行星: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 体;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 的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 三是能清理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
探索
先看看地球有多大
探索
再来看看和其它行星的对比
探索
最后看看太阳的个头
八大行星中,谁的体积最大呢?
探索
太阳系
导入
第二部分
星体的了解和认识
探索
庞大的太阳系: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 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 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 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 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 自己运动。
探索
太阳
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的主宰。
它的质量是太阳系所有行星质量总和的745倍。
所以,她有足够强大的吸引力,带领它大大小 小的家族成员围着自己不停地旋转。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太阳系》这一主题,该内容出自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第三章《宇宙探索》的第三至第五节。

具体内容包括: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八大行星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探索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掌握八大行星的顺序及特点。

2. 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认识到太阳对地球生物的重要性。

3. 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认识到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八大行星的特点及顺序。

教学重点:太阳对地球生物的影响,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地球仪、月球仪、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太阳系的基本组成,讲解八大行星的顺序及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太阳系简图,标出八大行星的位置。

4. 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太阳对地球生物的重要性。

5. 互动环节(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基本组成2. 八大行星顺序及特点3.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4.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太阳系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太阳系的基本组成。

(2)列举八大行星的顺序及特点。

(3)简述太阳对地球生物的重要性。

答案:(1)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

(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特点:水星最接近太阳,表面温度极高;金星表面有浓厚的大气层;地球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火星表面有火山、峡谷等地理特征;木星体积最大,有众多卫星;土星环状结构明显;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较低。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优质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优质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四章《宇宙奥秘》中第三节《太阳系》。

详细内容将围绕太阳系组成、行星运动规律、以及太阳对地球重要性等方面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太阳系组成,掌握各行星名称和特点。

2. 使学生理解行星运动规律,解太阳对地球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宇宙科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行星运动规律理解,以及对太阳对地球重要性认识。

2. 教学重点:太阳系组成及各行星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中行星。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它们有什特点?”2. 例题讲解:(1)太阳系组成。

通过太阳系模型,讲解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组成。

(2)行星运动规律。

以地球为例,讲解行星绕太阳公转规律,即椭圆形轨道、同向运动、速度变化。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太阳系模型,找出各个行星位置,并描述它们特点。

4. 讲解太阳对地球重要性: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太阳对地球有什作用?为什地球上有生命存在?”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太阳对地球重要性。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组成: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2. 行星运动规律:椭圆形轨道同向运动速度变化3. 太阳对地球重要性:光照、热量生命存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太阳系组成。

(2)请举例说明行星运动规律。

(3)谈谈太阳对地球重要性。

2. 答案:(1)太阳系组成: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第3章《宇宙》的第2节“太阳系”,详细内容包括太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矮行星(如冥王星)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掌握各行星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太阳系中各行星的特征。

3.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各行星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理解行星的运行规律,以及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纸张、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太阳系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宇宙的探索世界。

2. 新课导入:介绍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引导学生关注各行星的特点。

a. 播放太阳系模型动画,让学生直观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b.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各行星的特点,并汇报成果。

3.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与火星的运行轨道、周期等知识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绘制太阳系简图,并标注各行星的特点。

5. 实践活动:分组制作太阳系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一是太阳系结构图,标注各行星的名称和特点;二是太阳系形成和演化过程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b. 地球与火星的运行轨道、周期有何不同?c. 请举例说明太阳系中某一行星的特点。

2. 答案:a. 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及矮行星等组成。

b. 地球运行轨道为圆形,周期为365天;火星运行轨道为椭圆形,周期为687天。

c. 例如: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有强大的磁场,拥有最多的卫星。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太阳系》教学课件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太阳系》教学课件

•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的两个“近邻"是( )。
• A.金星和地球 B.地球和木星 C.木星和土星
• 3.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
•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制作太阳系模型
可以用不同的 颜色、大小表 示不同的天体。

根据太阳系中8颗行星的直径和与太阳的距离,把它们按 照一定比例缩小,以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就是在建立模 型。
作业与拓展设计: • 一、有关资料,了解太阳系中还有哪些天体。
• 二、选择。
• 1.太阳系行星体积最小的一颗是( )。
• A.地球 B.水星 C.海王星
小学科学六小行星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中有8颗行星。
了解8颗行星的相对位置
太阳系各行星与太阳的距离
太阳系中,行星按 距离太阳由近到远 的顺序依次为水星、 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 星、海王星。
水星离太阳最近。
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

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

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宇宙探索》,具体内容为《太阳系》。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等基本概念,并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等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太阳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关系,行星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太阳系吗?它由哪些部分组成?”2. 教学新课(1)太阳系的组成a. 太阳b.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c. 行星卫星d. 小行星带、彗星、陨石等(2)太阳与地球的关系a. 万有引力定律b.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3)探索行星运动规律a. 开普勒定律b. 各行星运动特点3. 例题讲解以地球公转为例,讲解行星运动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出示太阳系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2.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3. 行星运动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太阳系的组成。

b. 解释地球公转的规律。

c. 分析太阳系中哪个行星的卫星最多,为什么?2. 答案:a. 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陨石等组成。

b. 地球绕太阳公转,遵循开普勒定律,呈椭圆形轨道。

c. 木星的卫星最多,原因在于其体积大、引力强,容易吸引小天体成为其卫星。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优秀课件ppt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优秀课件ppt
资料:据估测,地球上最多能容纳 100亿人口,而现在已经63亿人 口……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作业: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一般认为是气体的剧烈运动而形成的旋涡。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土星
土星的光环是什么组成的?
小石块和 小冰块组成的。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水星
水星的山脊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金 星
由东向西自转
金星上的峡谷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吉林1号陨石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质量占99.86%
水、金、地、火
太 八大行星 木、土
类地 行星
巨行星
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海、
彗星 : 彗核、彗发、彗尾
远日 行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仙座流星雨
火流星
陨 石
太阳的直径: 1400000 千米
如果把太阳的直径缩小为14厘米, 其他行星的直径该是多大?






天王
海王
0.048厘米0.121厘米0.127厘米0.067厘米1.430厘米1.205厘米0.511厘米0.121厘米 行星离太阳半径距离是:




第三部分
数 据 分 析
八颗行星的数据资料
从表格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八颗行星离太阳距离的有什么样的关系?
八大行星离太阳 从近到远的顺序是:
你能马上说出来吗?
你表现的怎么样呀?
老师告诉你一个绝招,相信 你马上就能记住:
水浸地 火烧木成土 天王海 王齐叫苦!!!
请看具体的位置关系图片
第四部分
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球有 许多相同的特征。
火星上也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木星
木星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 其亮度仅次于金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卫星数目较多的一 颗行星。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发现 木星有63颗卫星,它们与木星组 成了一个家族:木星系.
土星
土星好象是一顶漂亮的遮阳帽飘 行在茫茫宇宙中,可算是太阳系中 最美丽的行星了。
小行 星带
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彗星: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极少数在 近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 量较小的云雾状小天体。一般彗星 由彗头和彗尾组成。彗星的体形庞 大,由于彗星是由冰冻着的各种杂 质、尘埃组成的,在靠近太阳时, 因凝固体的蒸发、气化、膨胀、喷 发,它就产生了彗尾。彗尾体积极 大,可长达上亿千米。且越靠近太 阳彗尾就越长。宇宙中彗星的数量 极大,但目前观测到的仅约有1600 颗。
天王星
天王星是一颗远日行星, 由于其大气层中的甲烷反射 蓝色光,从而使天王星呈现 蓝绿色。 天王星和土星一样,也有美丽 的光环。它的光环由20条细 环组成,每条环颜色各异, 色彩斑斓,美丽异常。
海王星
海王星是远日行星之 一,由于海王星离太阳太 远 ,因此它表面温度很 低,通常在—200摄氏度 以下。到目前为止,已经 发现海王星有13颗卫星。
庞大的太阳系: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 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 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 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 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 自己运动。
太阳
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 的主宰。 它的质量是太阳系所有行星质量总和 的745倍。 所以,她有足够强大的吸引力,带领 它大大小小的家族成员围着自己不 停地旋转。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教材
太 阳 系
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 的星系,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太 阳 系Leabharlann 太阳周围除地球外,还有很多小天体,本身不会发光, 靠反射太阳光才能看见它们。
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部分
直观了解太阳系的家族成员
这是美国国 家航空和航天局 发布的 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 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 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太阳系天体集体照
先看看地球有多大
再来看看和其它行星的对比
最后看看太阳的个头
八大行星中,谁的体积最大呢?
银河系
太阳系
第二部分
星体的了解和认识


天王
287.10米
海王
450.4米
5.8米 10.8米 15米 22.8米 77.8米 142.9米
思考 : 在我们教室里或校园里能不能建构太阳系的模型?
水星
水星是八大行星中最靠近太阳的 行星, 它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
金星
金星,在中国民间称它为 “太白金星”,也就是我们所 说的“启明星”;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 颗。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地球
人类的家园“地 球”已经是一个46亿 岁的老寿星了,她起 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 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 周围,形成包层,这 就是地球大气层。地 球就像一只陀螺,沿 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 停地旋转着。
哈雷彗星
流星与陨石
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流星体)闯入地 球大气圈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流星体原是围绕太阳 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 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陨石是太阳系中较大的流星体闯入地 球大气后未完全燃烧尽的剩余部分,它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太 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是受人欢迎的不速之客。
小 资 料
行星: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 体;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 的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 三是能清理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
矮行星:冥王星、卡戎星、谷神星、齐娜星 太阳系小天体: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 星和矮行星的物体,包括彗星。
小行星
主要分布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围绕太阳旋转的为数众 多的小天体。目前有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已达3000多颗。照相巡 天观测发现的小行星有50万颗.绝大多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 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内。小行星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