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弯曲回弹的拉弯模外形设计方法
弯曲模设计PPT课件
模块三 弯 曲
重点
1. 弯曲变形规律及弯曲件质量影响因素; 2. 弯曲工艺计算方法; 3. 弯曲工艺性分析与工艺方案制定; 4. 弯曲模典型结构与结构设计; 5.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模块三 弯 曲
难点
1.弯曲变形规律及弯曲件质量影响因素; 2.影响回弹的因素与减少回弹的措施 ; 3.弯曲工艺计算; 4.弯曲模典型结构与弯曲模工作零件设计。
三 弯曲件质量分析
(二) 弯裂与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控制
3
最小弯曲半径rmin的数值
三 弯曲件质量分析
(二) 弯裂与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控制
4
防止弯裂的措施
不宜采用最小弯曲半径。当零件的弯曲半径小于表3-1所列数值时,为了提高极限弯曲变形程度, 防止弯裂,常采用的措施有退火、加热弯曲、消除冲裁毛刺、两次弯曲(先加大弯曲半径,退火后 再按工件要求小弯曲半径弯曲)、校正弯曲以及对较厚的材料开槽后弯曲。
三 弯曲件质量分析
(三)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5
减小回弹的措施
(2)从工艺上采取措施 ①采用校正弯曲代替自由弯曲。对冷作硬化的材料先退火,降低其屈服极限σs,以减小回弹,弯曲后再 淬硬。
②采用拉弯代替一般弯曲方法。拉弯的工艺特点是弯曲 之前使坯料承受一定的拉伸应力,其数值使坯料截面内的 应力稍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随后在拉力作用下同时进行 弯曲。
三 弯曲件质量分析
(三)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4
回弹值的确定
方法: 先根据经验数值和简单的计算来初步确定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然后在试模时进行修正。 (1)大变形程度( <5)自由弯曲时的回弹值
卸载后弯曲件圆角半径的变r化/是t很小的,可以不予考虑,而仅考虑弯曲中心角的回弹变化。
弯曲回弹实验
实验二弯曲回弹实验一、实验的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验证:1.影响弯曲件回弹的因素。
2.减少回弹的各种措施及其有效性。
二、设备与工具、实验用材料1.40T高性能开式压力机;16T曲轴冲床。
2.弯曲实验模(一)见图3-1;弯曲实验模(二)见图3-2。
3.万能测角仪,游标卡尺,R规。
4.各种牌号试样:08F 45# H62 L Y12 料厚t=1三、实验步骤:1.将各种牌号板料剪切成:60×10×1(注意纹向)2.测量及绘图凹模和各凸模工作部分的形状。
并将数据分别记入表3-1;3-2中。
3.将实验模具按要求安装在压力机上,注意模具闭合高度及间隙均匀性。
实验模具(一)安装在16T冲床上(模具闭合高度H=100mm)实验模具(二)安装在40T冲床上(模具闭合高度H=132mm)4.上机:(1)按一定要求开机试车2~3次(模腔内不防试样)(2)用镊子将试样按要求分别排列在模腔内。
(3)按动按钮压弯成形。
(4)用镊子将弯件分别从模腔内取出。
注意不能搞乱。
(5)依次按不同试样材料进行弯曲。
5.将所得弯件,用万能测角仪及游标卡尺分别测量计算其实际回弹角度,并加以分析比较。
将所得数据分别记入表3-1;3-2中。
四、注意事项:1.只准一人上机操作。
其他同学应距离压力机1米。
2.严格执行“手不入模”的规定。
五、实验模结构图3-1a 凸模结构图3-1b 凹模结构图3-2 弯曲实验模(二)B--BA--AE--E D--DC--C图3-2 a 凸模结构图3-2 b 凹模结构。
几种弯曲件回弹的解决方法
几种弯曲件回弹的解决方法模具技术1999.No.461几种弯曲件回弹的解决方法(丹东汽车制造厂辽宁118008)‰摘要主要介绍了几种典型易回弹零件产生回弹的原因,分析了从模具结构方面解决回弹的方法.关键词节堂,转!里.臣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sthereasonsofspringbackofseveraltypica1 easilyspringbackpartsandanalysesthesolutionofspringbackfromthedie structure. Keywordsbendingpartsspringbackturninghollowdie我厂生产的大客车的许多弯曲件形状是靠模具完成的,有些工件受其形状的影响,压靠后从模具中取出时,由于弹性变形的恢复,容易使工件产生回弹,回弹后的工件不符合图纸尺寸要求,需要修正后方可使用,即浪费人力,物力,效率又低,所以解决这些产品的回弹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我厂几个主要结构件成形后回弹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1风窗下梁内梁的回弹风窗下梁内梁是中客前风档的关键件.形状见图1,材料08,料厚L5mm,回弹后与其相关件无法装配.以往,此类件都是采用直接成形的方法,断面尺寸易于保证,但盯段曲线尺寸始终存在很大的回弹,回弹后的制件曲面不符合产品设计要求,影响总成质量,由于回弹后修复困难,因此现采用拉深成形,使其成形后不产生或产生少量回弹.为了实现拉延或造成良好的拉延条件,确定压料面形状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分析后发现,该件凸模表面曲线的展开长度小于压料面曲线的展开长度,使得凸模对拉延毛坯起不到拉深作用,无法实现足够的塑性变形.为此,需增大工艺补充部分,有意加长凸模曲线长度,使它能够大于压料面曲线的长度,图】中点划线部分所示,进收稿日期:1999-o3-o2田1风窗下粱内粱DieandMouldTechnologyNo41999行冲压后,回弹基本得到控制,不用修整可直接用于生产,而目.工件的刚性得到很大提高.结论:对于曲线形状尺寸变化较大易产生弹的成形件,应当采用拉延方法,而且应先计算凸模曲线长度与压料面曲线长度,当压料面曲线长度大于凸模曲线长度时,坯料容易完全塑性变形,产生回弹的可能性小.当压料面曲线长度小于凸模曲线长度时,凸模曲线对毛坯起不到拉延作用,卸载后易发生回弹,且形成皱纹.2U形横梁的回弹该件属于客车底盘件.结构尺寸见图2所示,材料16Mn,料厚4ram,回弹后的形状见图2中点划线所示.由于该件的口6面需焊接在u型梁的内表而上,所以成形后的口6平面必须保持水平,才能保证焊缝小,焊接牢固.此件是以平板料为坯料,由于成形深度太深,展开料很宽,卸载后工件侧面不直,Ⅱ6面不平.究其原因,由于A处摩擦阻力的作用,如图3所示的状况.使工件一侧边受到凸模4的拉伸作用,工件侧边先弯成圆弧,然后才能拉入凸模4,凹模3之间挤直,愈到终点,侧面受凸模4拉伸的作用愈大.由于拉伸,弯曲的双重作用,出模时的工件产生回弹.为此,将改变了冲压工序,图2形横粱由原来下料一成形,改为下料一预弯一成形.预弯的形状如图4所示.当模具采用预弯后的零件做坯料时,回弹的状况得到了解决.模具结构如图5所示.此类件的间隙值对回弹影响较大,所取的间隙值略小于料厚值.结论:对于成形深度较深的乙r形件,展开料尺寸大,为避免产生回弹,可采用两道工序来成形,预弯可以用模具,也可以在压弯机上完成.图3弯曲横1一下模板2一项件板3-凹模4一凸模3断面为1Ir形的U形横梁的回弹2,圉4预弯形状该件的尺寸如图6所示.材料20,料厚6mm,弯曲半径图5弯曲摸340n1m,由于弯曲半径与料厚的比值较大,是该件产生回弹的卜顶件板2一凹模3一下捶鼠4一凸模主要原因.回弹后,920尺寸变大,装在其内的横梁就不能和该件用螺钉稳定地固定在一起.对此类零件,设计了可转动凹模的弯曲模,结构如图7所示.固定块9固定在上模板上,活动凹模5通过模具技术1999.No.4634行星齿轮垫圈的回弹行星齿轮垫圈的形状见图8,材料为08,料厚为2ram,该件属于客车底盘件,它和星齿轮及差速器壳通过十字轴连在一起,成形高度小,弧度大,SR87尺寸极易产生回弹,变大.回弹后由于形状紊合不好,车开动时易增大磨损,引起噪音.根据以往的经验,由于该件的形状决定了该件易产生回弹,因此在设计此模具之前就给出了回弹值,成形凸模的球面半径为S月82,利用630kN冲床设备,多次冲压后,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回弹值给的不够,造成工件的回弹,后又增加回弹量,凸模成形半径为S置77,也没有明显改变.为了寻找到一定的规律,模具的凸,凹模均用精密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经过几次试验,均无改变.最后,分析原因,几次大的回弹量都无法改变回弹现象,说明工件始终未发生完A?A9876全塑性变形,工件虽然尺寸小,成形力不大,极可能是由于压力不围7可转动凹模的弯曲模足璧.I于要:册0kN设备,在未给出回弹的情况下冲压,喜菩一次压制出合格的制件.;一I簌8.-.模_=固其结论:象这类具有较大的弯曲半径的球面形零件,也可以不给回弹值,只需给出较大的冲床压力,让其发生完全塑性变形,回弹也可以得到控制.对于弯曲件来说,影响回弹原因有很多:材料的机械性能,模具的问隙,弯曲件的形状等等.在不同的情况下,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其解决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在解决回弹时,不但要从模具结构上考虑, 还要从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等方而全面考虑各个因素,来减少回弹. 参考资料1万战胜等,冲压摸具设汁.北京:中国铁道部出版社,19832冲模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珀88围8行量齿轮垫圈,A一墅三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弯曲模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弯曲件工艺分析………………………………二、工艺方案的确定………………………………三、弯曲工艺计算四、模具总体设计i五、冲压设备的选用六、绘制模具总装配图七、参考文献序号项目内容结论弯曲如图所示角度“L”形,材料为10优质钢,好度为1.2mm,,中批量生产,设计弯曲模。
插图一、弯曲件工艺分析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和批量要求,可采用冲孔落料,弯曲,”L”形弯曲3道工序成形,这里考虑“L”形弯曲工艺。
插图2个零件弯曲部位是33mm“L”形弯曲,按图中尺寸42mm,33mm可知圆角为90度,此工件为“L”形弯曲,零件尺寸公差为未注公差,在处理时按IT14级要求。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弯曲该零件常见的模具结构有如图所示两种方案:插图2个对于两直边不等的“L”形弯曲件,如果采用一般的“V”形件弯曲模弯曲,两直边的长度不容易保证,这时应采用“L”形弯曲模。
图a适用于两直边相差不大的“L”形件;图b适用于两直边相差较大的“L”形件;由于是单边弯曲,弯曲时柸料容易容易偏移,因此有定位和压料装置。
利用定位板定位,因为该零件属于两直角边长度相差较大的“L”形件,故用图b所示。
对于图b,还需采用压料板将柸料压住,以防止弯曲时柸料上翘。
另外,由于单边弯曲时凸模将承受较大的水平侧压力,因此需设置反侧压块,以平衡侧压力。
反侧压块的高度要保证在凸模接触柸料以前先挡住凸模,为此,反侧压块应高出凸模的上平面,其高度H可按下式确定:h≥2t+r1+r2式中,t为料厚,r1为反侧压块导向面入口圆角半径,r2为凸模导向面端部圆角半径,可取r1=r2=(2~5)t.三、有关弯曲工艺与计算1、坯料的展开长度弯曲圆角半径较大r>0.5t,故弯曲件由直边和圆弧两部分组成。
圆弧部分位移系数由r/t=1.25,查表5-8(P215<书1>)得:x=0.33.圆弧中心角a=90度,中性层曲率半径为:P=r+xt=1.5+0.33×1.2=1.896坯料展开尺寸总长度:Lz=L1+L2+3.14a∕180×p=(97-1.2)+(33-1.2)+3.14×90/180×1.896 =130.57672≈130.582.凸模圆角半径Rp计算:当弯曲件的相对弯曲半径R/t<5~8,且不小于Rmin/t时,凸模的圆角半径取等于弯曲件的圆角半径,即Rp=R.因R/t=1.5/1.2=1.25mm查《书1》P203表5~3,最小弯曲半径Rmin/t=0.1mm,满足R/t=1.25≥Rmin/t=0.1, 故Rp=1.53. 凸模圆角半径Rd计算:凹模圆角半径的大小对弯曲变形力、模具寿命、弯曲件质量等均有影响。
11.6 弯曲模及其结构设计
四角同时成形
带摆动凹模的弯曲模
由活动凸模两次 成形的弯曲模
4、Z形件
5、圆筒形件
1-顶板;2-定位销;3-侧压块; 4-凸模;5-凹模;6-上模座;7压块;8-橡皮;9-凸模固定板; 10-活动凸模;11-下模座
1-支承;2-凸模;3-摆块凹模;4-垫板 摆块一次弯曲 p p
弯曲件为单向偏差时,凸模尺寸为:
0 3 L ( L 4 Δ) p p
凹模尺寸:
L
d
(L
p
2c)
d 0
1、凸模圆角半径(rp) rp=r≥ rmin r:弯曲件内侧圆角半径 (如r≤ rmin ,最后校正模的 rp=r
凹模圆角半径rd通常根据材料厚薄选:
t<2mm, rd=(3~6)t; t=2~4mm, rd=(2~3)t; t>4mm, rd=2t;
rd不能过小,以免材料擦伤;凹模两侧半径应一致,否 则坯料偏移。
3、凸凹模宽度尺寸
(1)弯曲件外形尺寸的标注 弯曲件为双向对称偏差时,凹模尺寸为:
d 1 L ( L 2 Δ) d 0
弯曲件为单向偏差时,凹模尺寸为:
d 3 L ( L 4 Δ) d 0
凸模尺寸:
L
p
(L
d
2c)
0 p
(2)弯曲件内形尺寸的标注 弯曲件为双向对称偏差时,凸模尺寸为:
一、常见弯曲模及其结构
1. V形件弯曲模
敞开式的简单通用性强,但板料易滑动,弯曲 件边长不易控制,影响工件精度;带压料装置的 可防止板料滑动提高工件精度;有顶板及定料销, 可防毛坯滑动,边长公差可达±0.1mm。
2、 U形件弯曲模
精选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3.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直边高度H过小,那么直边在弯曲模上支承的长度也过小,不易形成足够的弯矩,弯曲件的形状难以控制。
如果
可加大直边高度,待弯曲成形后,再将直边的高出部分切除。
当弯曲边带有斜度时,应保证
图 4-9 直边高度要求
4.弯曲件孔边距
图 4-10 弯曲件孔边距
图 4-11 防止孔变形的措施
(5)弯曲校正力。 弯曲校正力愈大,塑性变形程度愈大,回弹愈小。
3.减小回弹的措施
1)补偿法
预先估算或试验出工件弯曲后的回弹量,在设计模具时,使弯曲件的变形量超过原设计量,工件回弹后就得到所需要的正确形状。
图 4-30 补偿法示意图
2)校正法
图 4-31 校正法示意图
校正压力集中施加在弯曲变形区,使其塑性变形成分增加,弹性变形成分减小,从而使回弹量减小。
2.弹-塑性弯曲阶段
促使材料塑性变形的弯曲力矩是逐渐增大的。由于弯曲力臂l逐渐减小,因此弯曲力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凸模继续下行,板料与凸模V形斜面接触后被后向弯曲。
后向弯曲
3. 塑性弯曲阶段
当凸模到达下止点时,毛坯被紧紧地压在凸模与凹模之间,使毛坯内侧弯曲半径与凸模的弯曲半径吻合,完成弯曲过程,变形由弹—塑性弯曲过渡到塑性弯曲。
2.工序安排方法
(1)简单形状一次弯曲成形
图 4-36 一道工序弯曲成形
(2)复杂形状,一般采用两次或多次弯曲成形
图 4-37 二道工序弯曲成形
图 4-38 三道工序弯曲成形
(3)对于某些结构不对称的零件,采用弯曲后再切开的方法
图 4-39 成对弯曲成形
(4)弯曲件有高精度孔时,采用先弯曲后冲孔的方法
4.4.2 弯曲力的计算
U形弯曲件弯曲回弹的控制及模具设计改进
图1所示为U形弯曲件的结构简图,采用3mm厚的60Si2MnA弹簧钢制成,由于使用功能上的需要,要求弯曲后的两臂与底平面垂直,要求保证垂直度0.1mm,2处φ10H10孔同轴。
图1 零件结构简图工艺分析及方案确定该零件形状并不复杂,外形呈U形结构,仅为一冲裁与弯曲的复合件,2处φ10H10孔为十级精度,采用冲压加工能够保证;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可知:该U形弯曲件的加工关键与难点主要在于弯曲后的直臂与底平面垂直度0.1mm的形位公差要求,以及2处φ10H10孔的同轴要求。
考虑到采用校正、调整U形弯曲件的定位等措施可分别控制其弯曲回弹,保证2处φ10H10孔的同轴要求,为此,决定设计专用弯曲模完成上述加工要求。
整个零件加工工艺方案为:冲切零件外形(含2-φ10H10孔)→弯曲零件→校正各弯曲直臂,保证垂直度要求。
为完成零件加工,需设计外形冲切模及U形弯曲模两套模具,由于零件外形冲切模结构较为普遍,此处不再详述。
设计的U形弯曲模由上、下模两部分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
在U形弯曲模设计中,为保证零件弯曲后的直臂与底平面垂直,凸模、凹模工作部位间的单面间隙取2.8 2.9mm;为增大零件的压紧及成形力,减小零件弯曲回弹,将模具置于300t四柱油压机上加工。
工作时,压机顶出缸通过顶杆5将顶件板4顶至与凹模2上平面平齐,此时,将冲切好的半成品置于凹模2上平面适当位置的定位板1内,随着压机的下降,凸模3与顶件板4、凹模2共同作用完成零件U形弯曲。
图2 弯曲模结构简图加工缺陷产生及原因分析上述模具设计、制造后试模,弯制的零件外形普遍出现左右高度不一致,弯曲后的U形直臂上部与底平面垂直度达3mm左右,经调整定位板1位置及模具两侧间隙后,零件外形左右高度一致性得到一定的控制,但仍不能满足产品要求,U形直臂与底平面垂直度仍达2mm左右,且弯曲圆角不清晰。
针对上述缺陷,经现场观察、分析后认为:因60Si2MnA强度高,凹模两处弯曲部位的圆角半径不完全一致以及模具间隙的不均匀、材料的各向异性等因素,造成了零件弯曲时受力的不平衡,两侧弯曲变形的不一致,最终导致零件的偏移与回弹。
弯曲及弯曲模具设计
3.2 弯曲件的工艺性
(3) 如果弯曲件的相对弯曲半径较小,在进行弯曲展开毛坯 冲裁的排样时,应尽可能使弯曲线与材料纤维方向垂直, 如图3-5(a)所示,不能如图3-5(b)所示使弯 曲线与材料纤维方向平行。多角弯曲时,应如图3-5 (c)所示使弯曲线与材料纤维方向相交一定的角度。
弯曲裂纹
(a)
(b)
凸模回升后,即得到所需的弯曲件。
自由弯曲:如果在板料和凸、凹模完全贴紧后凸 模立即回升,这种弯曲称为自由弯曲。
校正弯曲:如果在板料和凸、凹模完全贴紧后, 凸模继续下行一段很小的距离,则这种弯曲称为 校正弯曲。
3.1 弯曲变形过程及特点
3.1.2 弯曲变形的特点
0 0
a
a
b
b
(a)
0 0
(c)
图3-5 弯曲线与毛坯纤维方向的关系
3.2 弯曲件的工艺性
(4) 弯曲件的相对弯曲半径小于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时,即r / t < rmin / t时,应先按大于rmin / t的相对弯曲半径设计制 造弯曲模,弯曲后通过整形工序逐步减小弯曲件的圆角半 径r,使其满足图纸要求。 对于厚材料的弯曲,若使用上许可,也可以在弯曲部 位开槽,然后再进行弯曲,如图3-6所示
得rmin=0.1t<0.28t, 由以上分析得出,工件中R0.5处的弯曲线只要与
材料纹向垂直,则该件最小圆角半径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 即可弯曲。 3、本例弯曲件的直边高度为3<2t=2x1.8=3.6。按 理应加长弯曲后再切割,本例在变形区压槽后的料厚t (1.8-0.5=1.3)则工件的高度3>2t=2x1.3=2.6, 满足弯曲直边的高度要求。
aa
b
b
(b)
图3-3 弯曲变形网格试验
弯曲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1.工件对外形尺寸有要求
如图3.53所示,工件尺寸标注在外形,且偏差形 式不一样,则:
标对称偏差时凹模的尺寸 L凹= 标单向偏差时凹模的尺寸 L凹=
凸模尺寸L凸根据单面间隙Z/2按凹模尺寸配作。
图3.53 工件标注外形尺寸时凹模的宽度尺寸
2.工件对内形尺寸有要求
② 当弯曲件相对弯曲半径r/t较大且工件精度要 求高时,凸模圆角半径应该根据回弹值进行修正。
2.凹模圆角半径
V形弯曲件的凹模底部可开槽或取半径为r凹= (0.6~0.8)(rp+t)的小圆角
凹模圆角半径通常根据材料厚度t来选取: 当t<2时,rd=(3~6)t; 当t=2~4时,rd=(2~3)t; 当t>4时,rd=2t。
冷冲模具设计
弯曲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弯曲模工作部分的设计内容即:
确定凸、凹模圆角半径及之间的间隙;确定 凹模深度;确定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与制 造公差。
这些尺寸是设计弯曲模的关键。
弯曲V形件时,凸、凹模间隙靠调节凸模下止
点位置,即调整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来控制,与模 具设计无关。
弯曲U形件及其他形状工件时,则必须确定适
图3.54 工件标注内形尺寸时凹模的宽度尺寸
1.5 模具设计中的定位问题
弯曲模中常用以下几种方式定位
1.销钉定位
利用零件上的设计孔或预制的工艺孔定位,如图 3.39、图3.42等所示。
2.顶位尖、顶杆、顶板定位
V形件上无孔时,可使用顶位尖、顶杆、顶板定 位,如图3.36等所示。
3.定位板定位 如图3.55所示,V形件用凹模上的定位板定位。
图3.52 弯曲模工作深度
V形件弯曲模工作深度的取值l可参考表3.16取值。 U形件弯曲模工作深度的取值l可参考表3.17取值。
弯曲模具设计
弯曲模具的结构设计是在弯曲工序确定后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时应考虑弯曲件的形状、精度要求、材料性能以及生产批量等因素,下面分析常见各类型弯曲模的结构和特点。
一. V 形件弯曲模V 形件即为单角弯曲件,形状简单,能够一次弯曲成形。
这类形状的弯曲件可以用两种方法弯曲:一种是沿着工件弯曲角的角平分线方向弯曲,称为V 形弯曲;另一种是垂直于工件一条边的方向弯曲,称为 L 形弯曲。
1-顶杆;2定位钉;3-模柄; 4-凸模;5-凹模;6-下模座;3.4.1 有压料装置的V形件弯曲模V 形件弯曲模的基本结构如图 3.4.1 所示,图中弹簧顶杆 1 是为了防止压弯时板料偏移而采用的压料装置。
除了压料作用以外,它还起到了弯曲后顶出工件的作用。
这种模具结构简单,对材料厚度公差的要求不高,在压力机上安装调试也较方便。
而且工件在弯曲冲程终端得到校正,因此回弹较小,工件的平面度较好。
如果弯曲件精度要求不高,为简化模具结构,压料装置也可以省略不用。
图 3.4.2 所示为无压料装置的 V 形件弯曲模。
1-模柄;2-上模座;3-导柱、导套;4、7-定位板;5-下模座;6-凹模;7-凸模3.4.2 无压料装置的V形件弯曲模当弯曲相对宽度很大的细长 V 形件时,会产生明显的翘曲现象,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带侧板结构的弯曲模,以阻碍材料沿弯曲线方向的流动(见图3.4.3a );也可以改变弯曲凸、凹模形状,将翘曲量设计在与翘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见图 3.4.3b )。
图3.4.3 减少弯曲件翘曲的模具结构L 形弯曲模常用于两直边相差较大的单角弯曲件,如图 3.4.4a 所示。
弯曲件的长边被夹紧在压料板和凸模之间,弯曲件过程中另一边竖立向上弯曲。
由于采用了定位销定位和压料装置,压弯过程中工件不易偏移。
但是,由于弯曲件竖边无法受到校正,因此工件存在回弹现象。
a〕1-凸模;2-凹模;3-定位销;4-压料板;5-挡块 b〕1-凸模;2-压料板 3-凹模;4-定位板;5-挡块图3.4.4 L形弯曲模图 3.4.4b 为带有校正作用的 L 形弯曲模,由于压弯时工件倾斜了一定的角度,下压的校正力可以作用于原先的竖边,从而减少了回弹。
考虑弯曲回弹的拉弯模外形设计方法
·10·
设计与研究
机械 2009 年第 9 期 总第 36 卷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下转第13页万方数据柳芴2009年第9期总第36卷设计与研究?13?一暑一簿趔a朔方向位移曲线时间sa却方向速度曲线时间sazl方向加速度曲线一昌一饕翻bx2方向位移曲线图3角位移曲线图时间sb耽方向速度曲线图4角速度曲线图时间sbx2方向加速度曲线图5角加速度曲线图通过建立缆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缆车系统运动状态变化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贴近实际
Rnq = ρ + a
≈
ρ
⎛⎜⎝1 +
σ 0.2 E
⎞ ⎟⎠
σ 0.2 << 1 E
≈ρ
(4)
将式(4)代入式(3),得:
σw
−σn
≈
DH Rnq
(5)
将式(5)代入式(1)、式(2)得到回弹后的
曲率半径 Rnh 与回弹前的曲率半径 Rnq 的关系为:
机械 2009 年第 9 期 总第 36 卷
设计与研究
型材拉弯零件(图 1(a))拉弯成形使用的拉 弯模[1](图 1(b))一般结构较简单,通常安装在 不同种类的拉弯机上,模具的工作型面是根据型材 及拉弯零件的具体形状而定的。为了便于在模具工 作台上定位,底面通常为平面,用定位销在工作台 面上配合定位。
(a)型材零件
(b)拉弯模
图 1 型材零件及拉弯模
合理外形的计算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拉弯型材的回弹量,评估拉弯模型面的回弹修正量
及拉弯件校形余量的减少情况。为提高汽车和飞机拉弯件的质量和促进工装的数字化设计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拉弯成形;回弹;模具型面补偿
中图分类号:TG356.25
弯曲模设计实例ppt课件
,卸载后弯曲件圆角半径的变化可以不予
考虑,而弯曲中心角发生的变化,可以采用校正弯曲来控制。
r/t0.6 75
;.
4
第三章 弯曲模设计
(3)精度分析 零件上只有1个尺寸有公差要求,由公差表查得其公差要求属于IT14,其余未
注公差尺寸也均按IT14选取,所以普通弯曲和冲裁即可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
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冲压工艺性良好,可以冲裁和弯曲。
R9mm,属于半边磨损尺寸。由于是圆弧曲线,应该与落料尺寸18mm相切, 所以其凸、凹模刃口尺寸取为
R A 1 2 1 7 .6 7 8 0 0 .1 0 8 /2m m 8 .8 3 9 0 0 .0 5 4 m m
R T1 2 1 7 .1 9 8 0 0 .0 7 2 /2m m 8 .5 9 9 0 0 .0 3 6m m
2.6 8 (4 9.4 2 x 0) 1.1 0 x 0 4
x0 31.2mm
模具压力中心坐标点为(-31.2 , 0)。
;.
26
弯曲模设计
冲孔落料级进模零部件设计:
(1)标准模架的选用 标准模架的选用依据为凹模的外形尺寸,所以应首先计算
凹模周界的大小。根据凹模高度和壁厚的计算公式得
凹模高度 H K 0 . b 3 6 5 m 4 2 m m 5m
弯曲模设计 完成图示弯曲件的模具设计
材料:45钢,料厚:3mm
;.
1
弯曲模设计
内容:完成上述U形弯曲件展开坯料的工艺性分析、工艺方案制定以及相关工 艺计算,并绘制制坯模简图。并强化冲裁模设计步骤和主要内容。
材料:45钢,料厚:3mm (1)材料分析
;.
22
弯曲模设计
排样尺寸确定:
汽车门框上条拉弯成形回弹分析与模具型面设计
摘要汽车门框上条作为车门的组成部分,其形状精度影响着车门部件的装配和车身的外观。
拉弯成形是汽车门框上条的主要成形方法,拉弯成形中金属材料产生的回弹一直是汽车门框上条成形精度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控制回弹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设计出合理形状的模具型面,在实际生产中,模具型面主要以生产经验或通过“试错法”来获取,此方法周期长、成本高。
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一款名为F-6的汽车门框上条产品在拉弯成形过程中产生的回弹进行分析,根据回弹的分析结果对模具型面进行设计。
在设计出的模具型面下进行了拉弯成形实验,结果表明回弹量得到很好控制,成形产品符合形状要求。
首先,对汽车门框上条的成形材料进行单向拉伸实验,获取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以汽车门框上条型材为分析对象对型材拉弯成形过程中的受力进行解析分析;分别推导了型材在弹性预拉和塑性预拉两种情况下的回弹半径计算公式。
其次,对汽车门框上条成形的有限元建模过程进行了研究和说明,包括成形件材料参数的获取和定义、网格类型的选择及划分以及边界条件的定义;利用建立的回弹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产品的回弹结果,对回弹的仿真和实验结果做比较,验证了回弹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正确性。
利用验证的回弹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预拉力、摩擦系数两个工艺参数对回弹量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在一定预拉力范围下,预拉力越大回弹量越小以及摩擦系数越大,回弹量越大的结论。
最后,以回弹前后型材对应节点位移矢量与曲线局部基本三棱形相结合的节点几何位移补偿法对模具型面进行设计,在设计出的模具型面下进行成形实验并检验成形产品的形状尺寸,检验结果验证了模具型面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汽车门框上条,拉弯成形,回弹,有限元分析,模具型面设计IAbstractAs an integral part of vehicle body, the upper part of car doorframe in shape has impact not only on the assembly of other car doorframe parts but also the appearance of vehicle body. Bend-stretch forming is the main forming method of the upper part of car doorframe,while springback of metal material in stretch forming is the main reason why forming precision is difficult to be guaranteed.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springback is to design a reasonable die surface. Experimental "trial and error "method which results in long cycles and high cost is used to obtain the reasonable die surface in the actual manufacture.In this paper, the springback generated in bend-stretch forming process of a product named F-6 is studi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and the die surface for the product is designed . When forming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under the die surface designed before, springback is well controlled and the produc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hape accuracy.Firstly, the uniaxial tensile test is carried out on the forming material of the upper part of car doorframe to obtain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oretical force analysis of the upper part of car doorframe is studied in the plane bend-stretch forming process.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springback radius of the upper part of car doorframe are deduced respectively when the upper part of car doorframe is pre-stretched elastically and plastically.Secondly,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process of bend-stretch forming for the upper part of doorframe is studied and explained,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and division of mesh types as well as the definition of mater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Springback result of product is simulated by established FEA model. The result comparison of springback betwee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shows the correctness of established FEA model. The influence of pre-tension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on springback is analyzed by validated FEA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tension is larger in a certain range, the springback is smaller,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larger, the spring back is larger.Finally, the die surface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node geometric adjustment method which combines the displacement vectors at the nodes with the local Frenet frames of curves corresponding to bending product before and after springback. The shape of product formed under the die surface which has designed before is tested and the test result testified that the method used to design die surface is feasible.Key words: The upper part of car doorframe; Bend-stretch forming; Springback;Finite element analysis; Die surface design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 引言 (1)1.2 汽车门框上条拉弯成形概述 (2)1.2.1 拉弯成形设备 (2)1.2.2 成形过程介绍 (3)1.2.3 汽车门框上条拉弯成形研究的主要问题 (4)1.3 拉弯成形回弹分析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4)1.3.1 解析法回弹分析现状 (4)1.3.2 实验法回弹分析现状 (5)1.3.3 数值模拟回弹分析现状 (6)1.4 选题意义 (7)1.5 本文研究内容 (8)第二章拉弯成形受力及回弹分析基础 (9)2.1 引言 (9)2.2 平面拉弯成形过程介绍 (9)2.2.1 弯曲过程 (9)2.2.2 回弹过程 (10)2.3 汽车门框上条型材材料力学性能 (11)2.3.1 材料力学性能拉伸实验 (11)2.3.2 材料本构关系 (13)2.4 拉弯成形弯曲过程受力分析 (14)2.4.1 解析分析的基本假设和近似 (14)2.4.2 型材几何信息 (15)2.4.3 平面拉弯成形受力分类 (15)2.4.4 弹性预拉拉弯成形受力分析 (16)2.4.5 塑性预拉拉弯成形受力分析 (19)2.5 拉弯成形回弹过程受力分析 (21)III2.5.2 回弹应变状态分析 (22)2.5.3 回弹方程的建立 (23)2.6 本章小结 (25)第三章汽车门框上条拉弯成形回弹分析 (26)3.1 引言 (26)3.2 回弹分析步骤及算法的选择 (26)3.2.1 回弹分析步骤 (26)3.2.2 算法的选择 (27)3.3 弯曲过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8)3.3.1 几何模型的获取和简化 (28)3.3.2 网格类型的选择及划分 (32)3.3.3 赋予材料 (34)3.3.4 接触的处理 (35)3.3.5 设定载荷 (36)3.4 回弹过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7)3.4.1 显隐式算法的转换 (37)3.4.2 回弹数值建模关键问题的处理 (38)3.5 回弹数值分析模型的实验验证 (39)3.5.1 回弹的表示方法 (39)3.5.2 回弹结果的验证 (40)3.6 回弹影响因素分析 (41)3.6.1 预拉力对回弹的影响 (41)3.6.2 摩擦系数对回弹的影响 (43)3.7 本章小结 (44)第四章汽车门框上条拉弯成形模具型面设计 (45)4.1 引言 (45)4.2 模具型面设计方法介绍 (45)4.3 汽车门框上条模具型面设计方法 (47)4.3.1 空间曲线基本三棱形(Frenet)介绍 (47)IV4.3.3 目标模具型面的获取 (48)4.4 模具型面设计工程实例 (51)4.4.1 模具型面设计 (51)4.4.2 模具型面设计结果实验验证 (54)4.5 本章小结 (56)全文总结与展望 (57)研究工作总结 (57)研究工作展望 (57)参考文献 (59)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2)致谢 (63)V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 引言随着交通运输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汽车技术及其产品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弯曲模模具设计
弯曲模模具设计弯曲模模具设计是一种常用于金属加工行业的模具设计方式,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弯曲金属材料工件的加工,从而形成各种形状的工业制品。
与传统的模具设计方式相比,弯曲模具设计具有设计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厂商和企业的青睐。
1. 弯曲模模具的概述弯曲模模具主要由上、下模两部分组成,上模和下模均分别设置了凹槽和凸轮,并且凸轮与凹槽紧密配合。
在金属材料弯曲加工时,将金属材料放在两个模具之间,通过模具上凸轮与凹槽的剪切作用,将金属材料弯曲成需要的形状。
弯曲模模具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行业。
2. 弯曲模模具的设计要点弯曲模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磨具选用。
弯曲模模具的磨具应选择硬度高、耐磨性好的材料制作,以确保使用寿命长。
(2)弯曲半径的控制。
弯曲半径是弯曲模模具最为核心的设计要素之一,在设计时需要针对不同的金属材料弯曲半径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弯曲加工后符合生产要求。
(3)凸轮和凹槽的设计。
凸轮和凹槽是弯曲模模具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需要设计成互相匹配的形状。
同时,凸轮和凹槽的大小也需要根据弯曲的材料厚度和弯曲半径进行定制。
(4)模具的材料和硬度。
弯曲模模具需要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高韧性,以便在弯曲加工中经受住复杂的机械力和磨损。
3. 弯曲模模具的制造工艺弯曲模模具的制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设计制图。
在制造弯曲模模具前需要对其进行精确的设计和绘制,建立出完整的工程文件。
(2)材料采购。
制造弯曲模模具需要使用高强度、高硬度和高韧性的材料,材料的选用需要根据需要弯曲的金属材料,弯曲半径和弯曲角度等进行合理选择。
(3)零件加工。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部件的加工,材料切割、粗加工、精加工、电火花加工、刻度等工序的执行。
(4)零件组装。
完成部件的加工后,进行总体组装,同时进行工装和夹具的制作。
(5)调试命令。
进行弯曲模模具的调试、调整和试运行,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3.4弯曲模具设计及计算(一)
3.4 弯曲模具设计及计算
1毛坯长度计算公式 1).圆角半径r≥0.5t的弯曲件毛坯长度计算 1).圆角半径r≥0.5t的弯曲件毛坯长度计算 弯曲件圆角半径r≥ 0.5t时, 弯曲件圆角半径r≥ 0.5t时, 由于圆角半径较大, 弯曲变形区料厚变薄不严重,断面畸变较少,可 以按毛坯长度等于中性层展开长度的原则计算毛 坯长度。
= 900 0 90
900
(3 –10) - 当弯曲角为90°时的回弹角。 当弯曲角为90°
3.4 弯曲模具设计及计算
2.r / t > 5 ~ 8时回弹量的确定 8时回弹量的确定 r / t > 5 ~ 8时,既要考虑弯曲角的回弹,又要考 8时,既要考虑弯曲角的回弹,又要考 虑弯曲半径的回弹,回弹量一般通过理论计算确 定。 弯曲板料时:
3.4 弯曲模具设计及计算
板料弯曲时,中性层一般向内侧偏移,如图3 30( 板料弯曲时,中性层一般向内侧偏移,如图3-30(a) 所示,中性层偏移量系数k≤0.5,见表3 所示,中性层偏移量系数k≤0.5,见表3-5。
α
kt
r
t
R
r
ρ
(a)
R0
R
R0 d
ρ
d1
(b)
(a)板料弯曲中性层位置 (b)圆杆形弯曲件中性层位置 图3-30 弯曲中性层位置示意图
3.4 弯曲模具设计及计算
3.4.3 弯曲件的回弹
r
p α
1 rp 2 3
αp
1-凸模 2-弯曲件 3-凹模 图3-33 弯曲件的回弹
如图3-33所示,弯曲件的内圆角半径r、弯曲角a、j与凸模 半径r p、凸模角度a p、jp不相等的现象称为回弹r、a、j与r p、a p、jp的差值称为回弹量,分别用Dr、Da、Dj表示, 计算公式为: Dr = r - r p (3 –7) Da = a p - a (3 –8) Dj = j - jp (3 –9) Dr为弯曲件圆角半径的回弹量,Da、Dj为弯曲件弯曲角 的回弹量。
考虑弯曲回弹的拉弯模外形设计方法
考虑弯曲回弹的拉弯模外形设计方法
金春凤;刘渝;彭朝阳;朱韶光
【期刊名称】《机械》
【年(卷),期】2009(036)009
【摘要】拉弯是型材弯曲成形的重要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回弹、提高成形精度,在飞机、汽车弯曲件成形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弯曲回弹理论分析,结合拉弯零件数字化模型,修正拉弯模模具轮廓;采用圆弧样条表示模具轮廓,给出了拉弯模合理外形的计算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拉弯型材的回弹量,评估拉弯模型面的回弹修正量及拉弯件校形余量的减少情况.为提高汽车和飞机拉弯件的质量和促进工装的数字化设计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方法.
【总页数】5页(P7-10,13)
【作者】金春凤;刘渝;彭朝阳;朱韶光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356.25
【相关文献】
1.可调式(∏)形弯曲回弹试验模 [J], 杨安民
2.板材非圆弧弯曲回弹补偿模具型面设计方法 [J], 郑鹏;韩方方
3.一种考虑拉弯耦合的复合材料层板的优化设计方法 [J], 段世慧;孙宪学;黄琦;陈文浦
4.抑制汽车纵梁弯曲回弹的弯曲模改进设计 [J], 施于庆
5.一种考虑静气动弹性影响的机翼型架外形设计方法 [J], 王晓江;董文辉;雷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Rnh
=
Rnq 1− D
E
拉弯型材回弹半径变化为:
(6)
ΔR
=
D E
Rnh
=
KRnh
式中:K 为回弹系数,K=D/E。
(7)
由式(7)可知:型材拉弯回弹系数 K 主要决定
于材料的机械性能 D 与 E。
3 拉弯模型面修正
设计拉弯模时,在参照前文分析基础上对拉弯
件轮廓形状进行修正得到拉弯模轮廓形状,以保证
本文采用弯曲回弹理论分析方法结合拉弯零件 数字化模型,来修正拉弯模模具轮廓。使修正后的 模具轮廓能保证成形后得到合理的拉弯件外形,并 消除或减少拉弯零件在拉弯成形后的校形余量。本 文同时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型材的回弹量, 评估拉弯模型面的回弹修正量以及拉弯件的校形余 量的减少情况。
1 拉弯模及拉弯过程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周贤宾等[2]较系统地研究 了截面形状、尺寸对型材拉弯截面畸变、壁厚和回 弹的影响和型材截面优化设计的原则。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的刁可山等[3]研究了复杂截面挤压型材在直 进台面式拉弯成形时,截面畸变和回弹随补拉力增 大的变形规律以及摩擦系数对成形精度的影响。南 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谢兰生、胡浩[4],采用 MARC 有 限元分析软件对角型材和 T 型材转臂式拉弯成形过 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成形半径和截面形状对 型材拉弯回弹的影响。王永军[5]采用 BP 神经网络及 数据库方法,研究了拉弯成形过程工艺参数预测控 制。孙惠学等[6]针对异型截面型材拉弯成形采用数 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得到了可用于拉弯模具的设
型材在卸载后具有更合理的轮廓形状和校形余量。
具体算法如下:
(1)根据拉弯件的数学模型抽取出轮廓曲线,
按照等参数方式在提取出的轮廓曲线上布点 Pi(i =0,1,2,…,n)。计算拉弯件轮廓曲线上点 Pi 处的曲 率半径 Ri。
(2)修正各点的曲率半径的计算。
由式(7)计算点 Pi 处曲率修正量,为:
图 5 曲率分布对比图
4 拉弯过程有限元分析[14]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中空矩形截面的铝型材 LY12M-XC-111-40 转臂式拉弯成形进行数值 模拟研究,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取五组轴向 预拉力 Fax=0.7F、0.85F、1.0F、1.15F、1.3F,F= σsA(式中:σs 为初始屈服应力;A 为型材截面面积)。 分别采用原模具型面和修正后的模具型面来分析其 回弹量,以验证采用上述方法修正后的模具型面的 合理性。
(12)
KK Pi′+1 − Pi′ = ΔSi
GG 式中:G △Si 为 Pi 、 Pi+1 两点之间的弧长。
Oi+1 的计算方法如下:
GK Oi+1 = Pi′+1 − Ri′+1
KG PKi′+1 − OGi Pi′+1 − Oi
(13) (14)
法向量
G N0
Y X
G △R P0 G
P0′ G O0
w
−σn
)
(1)
ΔR
=
Rn2q (σ w − σ n ) HE − Rnq (σ w − σ n
)
(2)
式中:Rnq 为回弹前零件的曲率半径;Rnh 为回弹后 零件的曲率半径;H 为剖面厚度尺寸;E 为弹性模
量;(σw-σn)为弯曲外层和内层的应力差;△R 为回 弹后曲率半径的变化量。
假设在使用范围内材料变形抗力曲线拉伸与压
拉弯过程通常分三步完成:先拉-后弯-补拉。 先在型材的两端施加一定的预拉力,使型材产生一 定量的预变形,预拉应力的大小通常在屈服点附近。 然后保持预拉力不变,通过钳口(图 2(a))或模 具(图 2(b))的运动使型材弯曲成形。弯曲成形
结束后,再施加一定的补拉力,以进一步减少回弹。
预拉 Fax
弯曲
M
Rnq = ρ + a
≈
ρ
⎛⎜⎝1 +
σ 0.2 E
⎞ ⎟⎠
σ 0.2 << 1 E
≈ρ
(4)
将式(4)代入式(3),得:
σw
−σn
≈
DH Rnq
(5)
将式(5)代入式(1)、式(2)得到回弹后的
曲率半径 Rnh 与回弹前的曲率半径 Rnq 的关系为:
机械 2009 年第 9 期 总第 36 卷
设计与研究
型材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在航空及汽车工业上 应用广泛。型材拉弯是指在型材预拉伸至材料屈服 极限时,加载弯曲并同时保持一定的轴向拉力,使 之进入模具型槽内而成形的弯曲过[1]。在弯曲的 同时施加轴向拉力以克服内侧的起皱及改善截面内 的应力分布,减少回弹,提高其外形精度。
型材拉弯回弹量的控制是型材拉弯要解决的主 要问题之一。在拉弯零件生产过程中,拉弯模外形 是依据拉弯零件的形状设计得到的。即使在技术规 范所允许的残余应变规定下尽量增大轴向拉力,但 由于型材零件的相对弯曲半径较大,仍存在一定的 回弹量。拉弯成形后的曲率仍偏小,因而拉弯后仍 需要进行校形。
合理外形的计算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拉弯型材的回弹量,评估拉弯模型面的回弹修正量
及拉弯件校形余量的减少情况。为提高汽车和飞机拉弯件的质量和促进工装的数字化设计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拉弯成形;回弹;模具型面补偿
中图分类号:TG35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316 (2009) 09-0007-05
图 3 模具初始修正点 计算示意图
R'i
G GPi Pi′
△GSi PGi+1 Pi+′1
R'i+1
Y
G
Oi+1
X
G
Oi
图 4 模具修正点
计算示意图
该算法得到的模具轮廓曲线都是连续的,在点 Pi 处可保证切线连续,曲率为分段常数。可通过拉 弯件轮廓曲线上布点的密度来控制模具轮廓曲线上 曲率分段的多少。点分布的越密,模具轮廓曲线上 曲率分段越多,其拟合出的曲线的误差就越小。
Profile design for stretch bending die of extrusions considering springback JIN Chun-feng,LIU Yu,PENG Zhao-yang,ZHU Shao-guang
(Xihua University,Chengdu 610039,China) Abstract:The stretch bend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forming of extrusions for it can decrease the springback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forming precision. The process of stretch bending is widely used in the forming of extrusions in the car and aircraft manufacture. The theory analysis of bending springback is used to combined with the numerical model of parts are built to modify the die profile which is fitted by arc spline and the detailed algorithms are given. Also Elastic-plastic FEM is used to compute the magnitude of the springback of the stretch bending forming of the extrusion, and to evaluate the die profile compensated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reduction of stretch bending pieces of proofread margin . This work provided a rational and useful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tretch bending forming of extrusions in the field of car and aircraft manufacture, also for promoting computer aided design of the tools. Key words:stretch bending;springback;die profile compensation
Fax
补拉
预拉
Fax Fax
Fax
弯曲
拉弯模 固定 Fax M
M
Fax
W 拉弯模运动
Fax
M
补拉
Fax'>Fax Fax'>Fax
Fax'>Fax
Fax'>Fax
(a)钳口运动方式
(b)模具运动方式
图 2 拉弯成形示意图
2 拉弯回弹分析
板料弯曲回弹半径公式为[1]:
Rnq
=
1+
Rnh
Rnh HE
(σ
型材拉弯零件(图 1(a))拉弯成形使用的拉 弯模[1](图 1(b))一般结构较简单,通常安装在 不同种类的拉弯机上,模具的工作型面是根据型材 及拉弯零件的具体形状而定的。为了便于在模具工 作台上定位,底面通常为平面,用定位销在工作台 面上配合定位。
(a)型材零件
(b)拉弯模
图 1 型材零件及拉弯模
将上述方法在 UG 环境下用 C 语言编程,并用 于实际模具轮廓曲线的计算生成。对于图 3 所示的 拉弯件轮廓线,修正后的模具型面截面线的曲率分 布如图 5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