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复习目标:

1.了解小说阅读在环境描写鉴赏方面的命题特点。

2.学习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方法指津第2课时:练习及讲评

【课前预习】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小说里一般会有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性。《骆驼祥子》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2)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小说里的环境描写,不是无缘无故的空洞文字,往往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情节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也向我们暗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的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社会现实。

(3)渲染某种气氛。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或喜庆,或清冷,或悲凉,用来感染读者。

(4)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环境描写在一些小说中可以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如《红楼梦》中贾母的住处,有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书籍、茶具等,显示出他保守、迂腐、假正经的个性品格。

(5)烘托人物的心情。小说中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做客回来有一段景物描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景物描写来自孙少平的目光,暗示了一个下午的经历如此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映衬着人物的心理——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

(6)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如《祝福》中多次对祝福的描写,特定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7)深化作品的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烈日暴雨的情景。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拉车挣钱,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地步,祥子还不得不挣命。这样的环境描写,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2.社会环境的作用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就起到了这种作用。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小团圆媳妇之死》(《呼兰河传》选段)“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这段描写,揭示小说的所讲故事的环境氛围——大家在枯寂的日子里期待着有戏可看,哪怕这戏是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失。周围的人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既推波助澜又充当刽子手角色。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顾客贫富悬殊,阶级对立明显。展示孔乙己是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的另类形象。这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4)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具体场景描写的功能

小说往往有大段的具体场景描写,其功能有:

(1)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2)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

(3)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引导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4)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可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

(5)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斗争的象征。小说中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典题示例】(1)

雾李延国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我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他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我有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使我终生不能忘怀。

“你是英雄!”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是人民的好儿子。我们要给你报功!报军区、报中央军委……

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的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他把血书交到我这个“师里来的首长”手里,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哥哥。他是个哑巴。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着我,“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我妈妈……住上部队医院……”

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

他似乎觉得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低声纠正着:“看看大夫也行……”

“组织上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不知怎么搞的,我的嗓音里带上我平时最深恶痛绝的官腔。可是,在我小小的职权范围里,我又能怎么说呢?

今天,作为一个即将闻名于全军、全国的“滚雷英雄”,他的夙愿可以得偿了!师政委听了我的叙述后为之动容:“让他放心,组织上一定设法安排!”

使我不解的是,当我向他转述之后,他眉头微微一展,又痛苦地皱到一起。那一定是还记着他的哑巴哥哥。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