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类(新)
抗菌药物等级管理2023年详解
抗菌药物等级管理2023年详解一、前言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了《抗菌药物等级管理目录》。
本文档将对2023年《抗菌药物等级管理目录》进行详细解析,以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等级管理目录概述根据《抗菌药物等级管理目录》,抗菌药物分为五个等级,具体如下:1. 一级抗菌药物: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广泛应用于各类感染病的抗菌药物。
2. 二级抗菌药物:指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疗效确切,安全性相对较高,主要用于特定感染病的抗菌药物。
3. 三级抗菌药物:指在特定情况下应用,疗效相对确切,安全性有一定保障,主要用于复杂、严重感染的抗菌药物。
4. 四级抗菌药物:指在严格控制下应用,疗效和安全性尚不十分明确,主要用于罕见、复杂、多重耐药感染的抗菌药物。
5. 五级抗菌药物:指实验性或研究性抗菌药物,主要用于临床试验。
三、抗菌药物等级管理要求1.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抗菌药物等级管理目录》和临床实践指南,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2.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本机构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3.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相关知识,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
4. 抗菌药物的选用和使用应当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
5.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监测和评价制度,确保抗菌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6.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采取措施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四、抗菌药物等级管理目录解读以下是2023年《抗菌药物等级管理目录》的详细解读,包括各级抗菌药物的分类、代表药物、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级抗菌药物二级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四级抗菌药物五级抗菌药物五、结语本文档对2023年《抗菌药物等级管理目录》进行了详细解析,以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菌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菌药物是一类专门用来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及时有效有效
了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蔓延,从而让疾病得以控制。
抗菌药物的分类
及代表药物有很多,有一些抗菌药物只对特定的细菌有效,有一些抗
菌药物则对多种细菌有效,具体分类及代表药物如下:
一、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代表药物有青霉素、庆大霉素、硝酸
甘油等。
其特点是对培养物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细菌性
败血症病原体均有效,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较好,是口服抗感
染药物中最常用的药物。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代表药物有头孢曲松、头孢氨苄等。
这
类药物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沙门氏菌均有效,但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无效,尤其是对致病性细菌有显著杀菌作用,是治痢疾等细菌性感
染的药物。
三、磷酰胺类抗生素:代表药物有亚胺培南、氟他胺等。
它们对
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病原菌有效,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均无效,主要用于治疗肺。
抗菌药物等级管理大全2024年版
抗菌药物等级管理大全2024年版一、前言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我们编写了《抗菌药物等级管理大全2024年版》,旨在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提供全面、详实的参考。
二、抗菌药物等级分类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性、药物经济学评价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五个等级,具体如下:1. 一级抗菌药物定义:一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够有效治疗严重感染,且不易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使用范围: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重症肺部感染等。
2. 二级抗菌药物定义:二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较广谱抗菌活性,能够治疗多种感染,但在临床应用中易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使用范围:主要用于治疗中等严重程度的感染,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等。
3. 三级抗菌药物定义:三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较窄的抗菌谱,仅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感染。
使用范围:主要用于治疗特定感染,如抗酸菌感染、厌氧菌感染等。
4. 四级抗菌药物定义:四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菌活性,但可能存在较大的副作用或者药物耐受性问题。
使用范围:主要用于治疗罕见或者特殊类型的感染,如抗真菌感染、抗病毒感染等。
5. 五级抗菌药物定义:五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菌活性,但临床应用受到严格限制的抗菌药物。
使用范围:主要用于治疗特定感染,如抗寄生虫感染、抗结核感染等。
三、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 抗菌药物处方权根据医生的职称和经验,分别赋予不同的抗菌药物处方权。
一级抗菌药物可由具备初级职称的医生处方,二级抗菌药物可由具备中级职称的医生处方,三级及以上的抗菌药物需由具备高级职称的医生处方。
2.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1)严格根据临床诊断和病原学检测结果选用抗菌药物;(2)遵循药物经济学原则,选用性价比高的抗菌药物;(3)优先选用一线抗菌药物,必要时选用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4)根据患者病情和抗菌药物特点,合理制定给药方案;(5)密切监测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3年版)
左氧氟沙星
13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
莫西沙星
14
糖肽类
去甲万古霉素
15
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
奥硝唑
16
其他抗菌药物
利福平
17
抗真菌药
制霉菌素 特比萘芬
氟康唑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3年7月修订)
序号
药品类别
非限制使用级
限制使用级
特殊使用级
1
青霉素类
2
广谱青霉素类
3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4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 苄星青霉素 阿莫西林 头孢唑林 头孢呋辛
5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美洛西林
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 头孢克肟 头孢唑肟 头孢曲松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 其复方制剂
(口服)
(注射)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7
头孢菌素复方制剂
头孢哌酮/舒巴坦
8
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 头孢美唑
9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美罗培南
10
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
妥布霉素
乳糖酸红霉素
11
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口服) 阿奇霉素(注射)
琥乙红霉素
12
林可酰胺类
克林霉素
一二三线抗菌药物分类表
其它β内酰胺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氨曲南、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妥布霉素
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大观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
氯霉素类
氯霉素
甲砜霉素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白霉素
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
金刚烷胺、乙刚烷胺、泛昔洛韦、阿糖腺苷、干扰素、拉米夫定、阿昔洛韦
中草药制剂
大蒜注射液、黄连素、板蓝根、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香莲片、三金片、鱼腥草注射液
糖肽类
去甲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抗真菌药
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胞嘧啶
一二三线抗菌药物分类表
分类பைடு நூலகம்
一线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
二线抗菌药物(限制使用)
三线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
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V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
美洛西林、阿洛西林、氟氯西林、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及其它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
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丙烯
头孢硫咪、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地嗪、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米诺、头孢匹胺、头孢克肟、头孢布烯、头孢地尼、头孢特仑酯、头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托仑酯
临床常用的各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及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分类及常用药物一、抗菌药物分类一ß-内酰胺类1、青霉素类1.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1.2半合成青霉素: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非奈西林三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四多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五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六四环素类:四环素、米诺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素七氯霉素类:氯霉素八链阳性菌素类: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九利福霉素类:利福平十磷霉素类:磷霉素十一肽内酯类:达托霉素十二喹诺酮类:一代:萘啶酸——已不用二代:吡哌酸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已少用三代:氟喹诺酮类: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四代:新氟喹诺酮类: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左氟沙星十三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利奈唑酮十四磺胺类: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磺胺增效剂一ß三代:G﹢菌、G‐菌;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有效四代:G‐菌;大肠杆菌、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效果好3、其他ß-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广谱G﹢菌、G‐菌、厌氧菌青霉烯类:厌氧菌;葡菌、链球菌、很多G‐菌;无效铜绿假单胞菌头霉素类:G﹢菌、G‐菌、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单环ß-内酰胺类:G‐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无效G﹢菌、厌氧菌氧头孢烯类:G﹢菌、G‐菌、厌氧菌尤其脆弱拟杆菌ß-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方制剂:克拉维酸广谱、舒巴坦金葡菌、G‐杆二大环内酯类:G﹢菌、部分G‐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非典型分枝杆菌三林可霉素类:G﹢菌、G‐厌氧菌;无效G﹢需氧菌四多糖肽类:G﹢菌五氨基糖苷类:G‐需氧杆菌,G‐球菌;无效厌氧菌六四环素类:广谱G﹢菌、G‐菌、厌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阿米巴原虫无效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伤寒、结核、真菌、病毒常见多重耐药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SSA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PSSP 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ESBL超广谱 -内酰胺酶;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革染阳性需氧菌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A群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杆菌:芽胞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奴卡菌属革染阴性需氧菌球菌:卡它莫拉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不动杆菌属,螺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横膈以上: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普雷沃尔菌属,韦荣菌属,放线菌属横膈以下:产气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脆弱类杆菌群,梭形杆菌属胎盘屏障: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能穿透胎盘屏障进入胚胎循环;在妊娠期应避免使用对胎儿发育有影响的抗菌药物;-氯霉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利福平等;骨组织分布:氟喹诺酮类、磷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少数药物可在骨组织中达到有效浓度;前列腺分布:氟喹酮类、大环内酯类、SMZ/TMP、四环素类在前列腺液或组织中可达有效浓度;。
最新最全抗菌药物分类表值得收藏周雪松
最新最全抗菌药物分类,值得收藏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品,涉及每一个专业和每一个科室,与医师、药师、护理、院感、检验、管理等人员均密切相关。
目前,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有150种以上,各种品规超过1万种,在临床使用中部分医务工作者对抗菌药物所属类别与基本特点不清楚,出现选错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等情况,现结合临床将抗菌药物从类别、药学特征、以及主要特点,以一张表格形式进行总结,供医务工作者进行参考。
一张表格从抗菌药物类别、药学特征以及主要特点,概括目前最新最全抗菌药物分类,值得收藏。
参考: [1] 临床药物治疗学.感染性疾病2017
[2] 临床药物治疗总论2016
[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
[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教材2013年
[5] 四川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
[6] 相关药品说明书
作者:周雪松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学部。
全新发布:2023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全新发布:2023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背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合理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保护公众健康,卫生部决定制定并发布2023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目的该目录的目的是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类管理,以确保其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耐药性的风险。
分级管理原则- 分级标准:抗菌药物将根据其疗效、安全性和理想使用范围进行分类。
- 目录更新:该目录将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疾病模式、耐药性情况和临床实践。
- 专家咨询:目录的制定和更新将借助专家团队的意见和建议。
分级管理目录一级抗菌药物- 定义:一级抗菌药物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广泛用于各类感染的治疗。
- 使用范围:一级抗菌药物适用于多种常见感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 临床处方:一级抗菌药物可以由医生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处方。
二级抗菌药物- 定义:二级抗菌药物是次常用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一些特定的感染疾病或在一线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
- 使用范围:二级抗菌药物适用于某些特殊感染疾病,如肺炎、腹泻等。
- 临床处方:二级抗菌药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临床处方,并需加强监测和管理。
三级抗菌药物- 定义:三级抗菌药物是较少使用的抗菌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复杂感染疾病或多重耐药菌感染。
- 使用范围:三级抗菌药物适用于复杂感染疾病,如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 临床处方:三级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经过专家评估和批准,并需建立严格的使用监测和报告制度。
四级抗菌药物- 定义:四级抗菌药物是最后一线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极少数严重感染疾病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无效的情况。
- 使用范围:四级抗菌药物适用于少数特殊感染疾病,如艾滋病患者的感染等。
- 临床处方:四级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特殊审批,并由专家团队严格监控和管理。
结论2023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的发布将有助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滥用和耐药性的风险。
我们鼓励医生和患者遵循目录中的分类管理原则,并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测和报告,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2023年最新目录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2023年最新目录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最新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以便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准确了解和应用抗菌药物。
2. 抗菌药物分类2.1 广谱抗菌药物- 第一代广谱抗生素- 第二代广谱抗生素- 第三代广谱抗生素- 第四代广谱抗生素2.2 狭谱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药物- 头孢菌素类药物- 大环内酯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其他狭谱抗菌药物2.3 特定感染抗菌药物- 结核病抗菌药物- 肺炎抗菌药物- 腹泻抗菌药物- 尿路感染抗菌药物- 其他特定感染抗菌药物3.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3.1 一级抗菌药物- 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较低的耐药性的药物- 适用于常见感染和轻度感染3.2 二级抗菌药物- 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适度的耐药性的药物- 适用于中度感染和一些特定感染3.3 三级抗菌药物- 具有较窄谱的抗菌活性和较高的耐药性的药物- 适用于重度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3.4 四级抗菌药物- 具有特定抗菌活性和高度耐药性的药物- 适用于严重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最后手段4. 抗菌药物管理措施4.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4.2 监测耐药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耐药性监测系统- 及时监测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和流行情况4.3 提供教育和培训- 医疗机构应提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和培训- 增加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认知和正确应用5. 结论2023年最新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为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提供了准确指导,帮助他们在治疗感染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分类目录
抗菌药物分类目录一、根据作用机制分类1.1 阻断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碳青霉烯类药物:如培南、美罗培南等。
1.2 干扰核酸合成的抗菌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 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等。
1.3 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 四环素类药物:如强力霉素、克林霉素等。
1.4 干扰细胞膜功能的抗菌药物- 多粘菌素类药物:如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等。
- 多肽类抗菌药物:如砜胺溴铵、酚红胺等。
二、根据范围分类2.1 广谱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物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适用范围广泛。
常见的广谱抗菌药物包括:- 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环丙沙星等。
2.2 窄谱抗菌药物窄谱抗菌药物只对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适用范围有限。
常见的窄谱抗菌药物包括:- 青霉素、红霉素、对氧氟沙星等。
三、根据用途分类3.1 抗生素抗生素是指来自微生物(通常为细菌、真菌或放线菌)所产生的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化合物。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 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
3.2 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合成药物是指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
常见的化学合成药物包括:- 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等。
3.3 其他抗菌药物除了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如:- 口服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四、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医嘱,不可滥用或乱用。
- 对于过敏体质者,应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抗菌药物。
-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抗菌药物,并根据相应的使用指南进行用药。
- 使用抗菌药物期间,应关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就医。
以上是抗菌药物的分类目录,希望能对您的研究和工作有所帮助。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简述抗菌药物的分类
简述抗菌药物的分类
抗菌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β-内酰胺类(β-lactam)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
单胺类和羧苄菌素等。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酶(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活性,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抗菌作用。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这类药物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而
起到抗菌作用。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新霉素等。
这类药物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而起
到抗菌作用。
4.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氧氟沙星等。
这类药物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而起到
抗菌作用。
5.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氟氧喹诺酮、诺氟沙星等。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梯度酶(DNA gyrase)和DNA拓扑异构
酶(topoisomerase IV)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合成和修复
而起到抗菌作用。
此外,还有多肽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多糖类抗生素和其他杂环化合物等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
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具
有不同的抗菌谱、药效、副作用和耐药性形成机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使用。
抗菌药物分类参照表
抗菌药物分类参照表1、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V,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哌拉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美西林,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林,萘夫西林,双氯西林,匹氨西林,阿帕西林,阿扑西林,匹美西林,甲氧西林,仑氨西林,福米西林,氟氯西林2、青霉素类复方制剂: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林3、青霉素类+酶抑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4、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硫脒,头孢乙氰,头孢替唑,头孢匹林5、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丙烯,头孢雷特,头孢尼西6、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甲肟,头孢地秦,头孢磺啶,头孢唑喃,头孢唑肟、头孢咪唑,头孢他美酯,头孢特伦酯,头孢布坦,头孢地尼,头孢匹胺7、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克定,头孢匹罗8、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噻肟/舒巴坦,头孢曲松/舒巴坦9、碳青酶烯类:硫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厄他培南10、其它β-内酰胺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头孢米诺,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头孢拉宗;氨曲南11、氨基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核糖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小诺米星,异帕米星,阿司米星,依替米星,大观霉素,地贝卡星,巴龙霉素,新霉素12、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金霉素,胍甲环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13、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琥乙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泰利霉素,地红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素,交沙霉素,麦白霉素,罗他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竹桃霉素,依托红霉素,氟红霉素14、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5、磺胺类: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磺胺甲恶唑,柳氮磺吡啶,磺胺米隆,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异嘧啶,磺胺异唑,磺胺苯吡唑,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多辛,磺胺脒,酞磺醋胺,琥磺胺噻唑,磺胺林,甲氧苄啶16、喹诺酮类:呲哌酸,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芦氟沙星,司氟沙星,萘啶酸,氟罗沙星,莫西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淋沙星,吉米沙星,加替沙星,妥舒沙星,帕珠沙星,司帕沙星17、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18、林可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19、磷霉素类:磷霉素20、酰胺醇类:氯霉素,甲砜霉素21、其它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克拉维酸,他唑巴坦22、其它类:利奈唑胺;多粘菌素B,粘菌素;杆菌肽;夫西地酸钠,新生霉素23、抗真菌类: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霉菌素,灰黄霉素,克念菌素,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依曲康唑,氟康唑,噻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克霉唑,联笨苄唑,氟胞嘧啶,特比萘芬,卡泊芬净,阿莫罗芬,萘替芬,环吡酮胺,托萘酯,美帕曲星说明:1.上述分类中未涉及的抗菌药物请根据药物说明书归入相应的类别,如不属于前21类,则归入其它类。
抗菌药物分类
羧苄西林 + -
+~++ ±
+
替卡西林 + - + -
++
阿洛西林 ++ - ++ ++
+++
美洛西林 ++ -
++~+++ +
+++
哌拉西林 +~++ -
++ +~++ +++~++++
• 其中哌拉西林对G-杆菌的活性与阿洛西林、美洛西林相似或稍强,在 胆汁中浓度均较高。美洛西林与哌拉西林可以通过血脑屏障。
抗菌药物分类
药物类别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林可霉素类
糖肽类 喹诺酮类
磺胺类 硝基咪唑类
抗真菌药 抗结核药 抗病毒药 抗寄生虫药
抗菌药物 抗生素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
抗感染药物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内酰胺类 万古霉素 磷霉素 杆菌肽 环丝氨酸
临床应用的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分类
外文名 kitaxamycin rokitamycin jlsamycin midecamycin miocamycin spiramycin acetyspiramycin rosamycin
• 氯霉素 • 甲砜霉素
影响蛋白质合成全过程 氨基糖苷类 甘氨酰环素类 噁唑烷酮类
其它: 抑制细菌叶酸代谢:磺胺类和对氨基水杨酸 抑制结核环脂酸合成:异烟肼类
孢菌素
或稍弱
效
较稳定 可以
无
第三代头 头孢噻肟、 较一二代弱 好 孢菌素 头孢曲松
长
高度稳定 可以
2023年最新版抗菌药物等级管理大全
2023年最新版抗菌药物等级管理大全引言抗菌药物在医疗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因此,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等级分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2023年最新版抗菌药物等级管理大全,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正确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
等级分类根据2023年最新版抗菌药物等级管理大全,抗菌药物的等级分类如下:1. 一线药物:- 这些抗菌药物是最常用且有效的药物,在常见感染的治疗中首选。
它们通常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并且对多种病原体有效。
- 例:头孢菌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
2. 二线药物:- 这些抗菌药物在一线药物无效或无法使用时使用。
它们通常具有较窄的抗菌谱,只对某些病原体有效。
- 例:万古霉素、磺胺类药物、氟喹诺酮类等。
3. 三线药物:- 这些抗菌药物是最后的治疗手段,在其他药物无效时使用。
它们通常具有特殊的抗菌活性,且对耐药性较高的病原体有效。
- 例:万古霉素类似物、利奈唑胺等。
4. 限制用药:- 这些抗菌药物具有较严重的副作用或潜在的安全风险,在临床使用时需谨慎,通常仅由专家医生处方。
- 例:万古霉素B、替考拉宁等。
5. 禁用药物:- 这些抗菌药物已被明确禁止使用,因为它们的副作用或安全风险超过了其治疗效果。
- 例:某些已经被淘汰的药物。
管理原则在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时,以下原则应被遵守:1. 合理使用: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的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最适合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正确使用。
2. 适当剂量:按照临床标准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
3. 治疗时限:在治疗期间,应根据病情和临床反应进行定期评估,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治疗时限。
4. 定期评估:对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定期评估,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停药。
5. 预防措施:加强感染预防措施,减少感染发生率,从根本上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需求。
结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等级分类对于有效控制耐药性的增加至关重要。
医疗专业人员应始终遵守合理使用的原则,并根据最新版抗菌药物等级管理大全的指导,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分类
主要分为八大类,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
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青霉素类
常用的有青霉素G、青霉素V、甲氧西林(新青I)、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
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青霉素类药物的主要优点为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孕妇及儿童使用较为安全,不影响肝功能。
但应注意的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炎。
血清病、皮疹、接触性皮炎等。
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头孢菌素类
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用的有头孢唑啉(先锋5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等,口服的有头孢氨苄(先锋4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头孢羟氨苄等。
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较第一代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肾脏毒性低。
注射用的有头孢呋辛(头孢呋肟)、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口服的有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对人体毒性低等特点。
注射用的有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头孢地嗪等,口服的有头孢克肟。
头孢泊肟脂、头孢特仑酯、头孢他美酯等。
可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系、胃肠道感染和败血症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其特殊的作用方式、广泛的抗菌谱而优于前三代。
因与青霉素发生交叉过敏的可能性很小,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
目前已上市的有注射用的头孢吡肟、头抱匹罗。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但价格较为昂贵。
有可能发生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有青霉素过敏史者慎用。
应用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后因其可将体内正常有益细菌杀死,易发生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等,应引起重视。
另外有多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克拉维酸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组成的复方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等,联合使用时有增强抗菌作用和扩大抗菌谱的作用。
新型β-内酰胺类
如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西斯他丁(商品名:泰能)、美罗培南等。
碳青霉烯类是迄今开发的抗菌药物中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具有广谱、强效、细菌耐药发生率低等特点,但价格昂贵。
适用于全身各处的感染。
剂量偏高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惊厥、抽搐、头痛等。
另外应注意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的问题。
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良好的杀菌作用,适用于下呼吸道、泌尿道、肠道感染等。
不同的品种特点不同。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为常用品种,其中奈替米星抗菌活性较强、耳肾毒性较低。
链霉素现主要用于治疗结核。
大观霉素(壮观霉素)可用于治疗淋病。
新霉素因耳毒性大,仅用于口服和局部外用。
氨基糖苷类主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耳毒性(可致失聪)、肾毒性和神经毒性。
对本类药过敏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老人、孕妇慎用。
大环内酯类
主要有红霉素、甲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
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特别适用于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所引起的感染。
对青霉素过敏者
可选用此类抗生素。
克拉霉素还可用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恶心、腹痛、腹泻等)及肝功能异常。
林可霉素类
主要品种有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对厌氧菌感染效果较好。
主要用于厌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主要不良反应有腹泻或伪膜性肠炎等。
喹诺酮类
主要有诺氟沙星(氟哌酸)、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司帕沙星等。
喹诺酮类是一类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抗菌药物。
诺氟沙星主要用于肠道感染与尿路感染。
依诺沙星和培氟沙星可治疗全身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和胆道感染、妇科感染等。
环丙沙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品种,适用于治疗全身各处的感染,安全有效。
喹诺酮类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呕吐、腹泻、皮疹等。
应注意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肾功能不全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