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性质的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化学铝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铝的性质教案
一、目标:
1. 了解铝的化学性质;
2. 掌握铝的物理性质。
二、前置知识:
1. 元素的基本概念;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分;
3. 化学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
1. 铝的物理性质;
2. 铝的化学性质;
3. 铝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过程:
1. 铝的物理性质:
a. 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强度;
b. 铝的密度为2.7g/cm³,熔点为660℃,沸点为2450℃;
c. 铝是一种良好的导电导热材料。
2. 铝的化学性质:
a. 铝在空气中不容易被氧化,因为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铝表面不被进一步氧化;
b. 铝可以与非金属发生反应,如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c. 铝可以与强酸和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3. 铝的应用领域:
a. 铝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材料等领域;
b. 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方式:
1. 讲述教学法:通过老师讲解,介绍铝的性质和应用;
2. 图片展示法:展示铝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铝的外观和性质;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铝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六、作业:
1. 完成《铝的性质》相关练习题;
2. 搜集铝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七、拓展延伸:
1. 了解铝的提取方法和工业生产过程;
2. 学习铝合金的制备和特点。
八、评价方式:
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2. 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铝的掌握程度。
《铝的性质》教案
《铝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铝片的外观,知道铝是一种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的金属2. 知道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下发生钝化,以及铝的应用3.通过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掌握铝与酸和碱的反应规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方法;2.通过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以及铝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现象的探讨,了解对比这一重要科学方法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亲自实验或观看演示实验,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通过实验或观察或找出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联系生活和社会。
二.课程地位铝的性质是在苏教版必修1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中的第一单元所涉及的,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十分重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铝与酸碱的反应难点:铝的钝化(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主要学习铝的化学性质:两性;能与酸碱反应的物质,所以,在性质实验中以实验的方法引入课题是个不错的课堂,但这里的难点说的是铝的钝化是不太合理的,铝的钝化只要求学生理解,并不需要掌握,所以本人觉得铝的两性还是难点)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上次课我们学习了铝的制取,物理性质以及应用,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铝的新知识——化学性质。
请大家看一下这几张图片,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这是铝制用品,这是铁制用品,从图上我们很清楚看到铁制用品发生了严重的腐蚀,而铝制用品却完好无损。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比铁活泼,应该说铝更容易被腐蚀,但实际却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
【实物展示】请大家认真看一下我手中的这两根铝条,左边的这根铝条我用砂纸打磨过,右边的铝条则没有做任何处理,注意观察一下这两根铝条表面有什么不同?(左边的比较亮,右边的较暗)(此处改为学生自主做实验较好,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右边铝条比较暗说明铝条表面有覆盖一层物质,【讲述,指导】至于这层物质是什么,请大家阅读一下课本P68的第一句话。
高中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性质》教学设计
《铝及其化合物性质》教学设计
学科化学教师姓名 xxxxxx 指导教师 xxx
课后作业尾声呼应苹果手机处理办法
氯化钾溶液中腐蚀速率;
对比铝在等氢离子浓度
盐酸和硫酸中反应速率
大小。
不能用酸性、碱性试剂处
理,可以选择有机溶剂或中
性洗涤剂清理
学以致用
形成性练习能力提升:教材51页,提到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东西。
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不宜存放酸性和碱性食物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NaCl中哪种离子对铝的腐蚀有加速作用。
课后提升:由于铍与铝都位于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推测二者化学性质相似,请根据所学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写出铍、氧化铍、氢氧化铍分别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重点是介绍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由于这个概念不好理解,所以
借助了大量生活常识和实验现象作为副证,希望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记住一个结论。
大部分同学接受得不错,但由于学生差异化的存在,可能还有部分同学存在疑问,未能在本堂课中解决。
2、本节课尝试分组做不同实验,最后汇总得到结论的方式。
效果很好,既节省课
堂时间,又增强同学间的协作和本身的责任感,也对同学们汇总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能力有所帮助。
3、课堂练习主要以探究题为主,没有涉及计算和性质判断等方面的题型。
高中化学教案铝
主题:铝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铝的基本性质;
2. 理解铝的常见用途;
3. 掌握铝的制取方法。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 铝的化学性质;
2. 铝的制取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铝的基本性质
铝是一种轻质、耐腐蚀的金属,为银白色。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会与空气发生反应。
2. 铝的常见用途
铝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金属之一。
主要用途有:
- 制造航空器、火箭、汽车等轻质工业材料;
- 制造铝箔、铝合金门窗等日常用品;
- 用于电力和电力传输线路的绝缘体材料等。
3. 铝的制取方法
铝的主要制取方法是电解法。
具体过程如下:
- 将经过氧化、质纯化的氧化铝粉末加入氯化铝和氧化铝混合物中通电;
- 在高温下,氯化铝被还原为铝金属,沉积在阴极上。
四、实践活动:
1. 观察实验:观察铝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2. 实验操作:自行设计一种制取铝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相关习题;
2. 思考铝的应用领域,撰写一篇小短文。
六、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结果,及时总结教学内容,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为铝的化学教案,希望能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有所帮助。
铝与铝合金教学设计
铝与铝合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铝与铝合金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铝及其合金的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过程:1.铝的介绍及特性(20分钟)a.引入:向学生展示一块铝材料,询问学生对这个材料的了解和认识,对其特性进行讨论。
b.铝的特性介绍:导电性能好、导热性能好、轻、可塑性强等。
c.使用场景:航空航天、建筑、汽车等领域。
2.铝的制备方法(30分钟)a.理论讲解:介绍铝的制备方法,包括金属铝的电解和亚氧化铝的还原等。
b.实验演示:进行铝电解实验演示,观察铝的制备过程并讨论。
3.铝合金的介绍及特性(20分钟)a.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些铝合金材料,并询问他们对铝合金的了解程度。
b.铝合金的特性介绍:强度高、耐腐蚀性好、可塑性强等。
c.使用场景:航空航天、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领域。
4.铝合金的制备方法(30分钟)a.理论讲解:介绍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铝合金的熔炼、连铸、挤压等。
b.实验演示:进行铝合金熔炼实验演示,观察铝合金的制备过程,并讨论其特性和优缺点。
5.小结与讨论(20分钟)a.整理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小结。
b.提出问题:为什么铝及其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广泛应用?c.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答案。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示范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铝的制备方法和铝合金的制备方法。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铝和铝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答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铝和铝合金。
四、教学评估:1.观察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仪器使用、操作技巧等。
2.提问评估:针对性地提问学生,考察他们对铝和铝合金的理解程度。
3.实验报告评估: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高中化学铝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铝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铝
教学目标:
1. 了解铝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制备方法;
2. 掌握铝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铝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2. 铝的制备方法;
3. 铝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 铝与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的反应机制;
2. 铝的重要用途。
教学方法:讲述、示范、互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5分钟)
1. 引入话题,介绍铝的重要性和用途;
2.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的性质和存在形式是什么?
二、讲解铝的性质和存在形式(15分钟)
1. 介绍铝的性质:轻、柔、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2. 分析铝的存在形式:铝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矾土的形式存在;
3. 展示实验:利用矾土提取铝的过程。
三、讲解铝的制备方法(10分钟)
1. 介绍铝的制备方法:氧化铝的电解法;
2. 讲解制备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电解反应的原理。
四、讲解铝的化学性质(15分钟)
1. 介绍铝的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氧化性物质的反应机制;
2. 示范实验: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观察反应现象和方程式。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铝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2. 展望下节课内容:探讨铝的重要用途和环境影响。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铝元素化学性质教案
高中铝元素化学性质教案
实验名称:铝元素化学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铝元素的化学性质,了解铝的反应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
1. 铝箔片
2. 粗硫酸
3. 氢氧化钠溶液
4. 氯化铁溶液
5. 高锰酸钾溶液
6. 镁丝
7. 氯气发生装置
实验步骤:
1. 将小块铝箔片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粗硫酸,观察并记录反应。
2. 将小块铝箔片放入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反应。
3. 将铝箔片放入试管中,加入氯化铁溶液,观察并记录反应。
4. 将铝箔片放入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并记录反应。
5. 将镁丝点燃,然后放入试管中,观察反应。
6. 使用氯气发生装置,将氯气通过铝箔片的反应中,观察变化并记录。
实验结果分析:
1. 铝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铝硫酸盐。
2. 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和铝氢氧化物。
3. 铝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少量氢氧化铝。
4. 铝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铝锰氧化物。
5. 铝与镁反应生成铝镁合金。
6. 铝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或腐蚀性物质。
2. 实验中产生气体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
3. 使用化学品时要小心,避免溅到皮肤或眼睛。
实验结论:铝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铝的性质石家庄市第十中学化学组习书秀教案背景:1.面向高一年级学生2.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化学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相关铝的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实验用品。
学生准备:搜集铝的相关用途等信息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研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本节的设计不像以往教科书按一种金属一节进行描述,而是将几种重要金属列为一节进行介绍,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
从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入手,拓宽了学生视野,使学生认识各种金属材料的重要应用;然后学习具体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铁、镁的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铝的性质不是难事,但是铝与碱液的反应对学生来说应该是非常稀奇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及其还原性,并能列举铝制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 认识到铝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金属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铝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铝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铝的化学性质性质2. 教学难点:铝的特性三、教学用品:1.实验仪器:试管、铁架台、2 实验药品:铝、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氯酸钾、镁条.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类比、猜测等五、教学过程:实验探究铝与酸、盐溶液的反应准备铝热反应实验并简介装置及药品【追问】铝很容易与氧气反应,为什么生活中有很多铝制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位于铁的前面,按常规来说,铝应该比铁活泼,为什么常见铁生锈而不见铝生锈呢?【讲解】:铝制品在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原因之一是: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内部铝的进一步氧化,所以单质铝具有:抗腐蚀性。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作者:陈满秀 (高中化学江西新余化学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3 / 405 发表日期:2008-07-13 14:46:23铝的性质教学设计新课程倡导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教学设计中实行从单一教案走向教案、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借助学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紧密联系生活新课程化学教材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摒弃了传统的编写思路,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了“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编写思路”。
本教学设计中紧紧地抓住这点,通过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化学的乐趣和奥妙。
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组成成分及模块教学要求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以及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化合物的不同,能书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铝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三章第二节第二个框题,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可以为必修2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实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与学习法指导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铝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在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模式,这为本节课学习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朱建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理解铝的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方法;
②通过铝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硝酸和浓硫酸反应的现象的探讨,了解对比这一重要科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③在探究铝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由表及里,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化学对社会在物质材料方面的贡献,体会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热爱。
②在实验的探究学习中,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重点铝与烧碱溶液的反应、钝化及铝热反应
教学难点钝化
教学准备砂纸点滴板胶头滴管试管火柴广口瓶脱脂棉铁架台铁圈黄沙表面皿滤纸药匙铝条镁带浓硝酸浓硫酸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锰过氧化氢铝粉氧化铁
教学过程。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温州中学张晓宇一、背景分析《铝的性质》属元素化合物知识范畴,与化学基础理论部分相比在课的设计上更容易贴近新课程的思想,即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
备课时可分三个环节进行,首先分析教材确定要讲的知识点,然后搭设整体框架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最后再细化每一个知识点的具体处理方式。
二、设计思路这节课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铝的物理性质、金属的通性、以及铝的特性(包括钝化、与碱的作用以及铝热反应)。
其中前两点学生有一定基础比较容易接受而铝的特性相对陌生。
铝作为一种在生活中出现频次很高的金属,学生们对可以说是非常熟悉,而且它的每条性质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影子。
所以在框架搭设上我考虑从实际出发,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寻找答案。
在具体性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采用类比方法学习新知识,对已有知识进行整合、迁移,温故知新,如物理性质的教学,以及类似于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的教学。
同时还巧妙的设计、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来激发其探究兴趣,提高其学习自主性,如铝易与氧气作用而铝制品却无需特殊保护以及铝易与酸反应而铝槽车却可用于运输浓硫酸等等。
在本节课中几处学生实验,都是在其思维产生矛盾,需要实验解困时应势而生的。
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实验,获得的收获自然也大。
并且可以真切的体会到实验是化学研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铝的用途,知道铝的金属共性,掌握铝的特性,并用以解释某些“反常现象”及特殊用途。
(2)联系氧化铝、氢氧化铝,对比分析,学习构建化学学科知识体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2)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化学的身影,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矛盾预设和实验探究,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以及严谨求实,努力探究的优良品质。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铝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铝的性质进行研究,使学生能够:1.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铝的常见用途和相关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铝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热导率等;铝的结构和晶体形态。
2.铝的化学性质:与氧化物反应生成氧化铝;与酸反应生成盐和释放氢气;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3.铝的用途和应用:电力、建筑、交通等领域中的铝合金;铝箔、铝盒等食品包装材料;铝制品的再生利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铝制品,激发学生对铝的兴趣和好奇心。
2.研究铝的物理性质:呈现铝的物理性质的相关实验;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
3.研究铝的化学性质:通过模拟实验或实际实验展示铝与氧化物、酸、碱反应的过程;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4.研究铝的用途和应用:列举铝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分析铝在各个应用中的特点和优势。
5.小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提问,巩固学生对铝的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6.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铝的其他性质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兴趣。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编写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记录的详细性和准确性。
2.研究笔记:学生整理研究笔记,评价其对铝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3.课堂参与: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五、教学资源1.实验材料和设备:铝片、氧化铜粉、醋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2.教辅材料:铝的性质教学PPT、实验指导书、研究笔记模板等。
六、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通过丰富的实验和案例介绍,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铝的性质。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设计的实施,学生能够获得对铝的性质和用途的全面认识,提高其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让学生掌握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难点:铝的化学性质,铝的化合物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等途径,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3. 实验试剂:铝片、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金属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铝的性质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 讲授新课(1)铝的物理性质:铝的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铝的化学性质:铝与氧气、酸、碱、盐溶液的反应。
(3)铝的主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铝、氯化铝等。
(4)铝的化合物的性质:颜色、溶解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根据铝的性质,分析铝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铝制容器、铝箔、铝酸盐等。
4. 实验演示(1)铝与盐酸反应:观察铝片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2)铝与氢氧化钠反应:观察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
(3)铝与硫酸铜反应:观察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铝的工业应用,如铝材加工、铝化工产品等。
2. 探讨铝的回收利用及其环保意义。
3. 引入其他金属的性质比较,如铁、铜、锌等。
七、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3. 调查生活中使用的铝制品,分析其性质及应用。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程度。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让学生掌握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铝的物理性质,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2. 教学难点:铝的化学性质,铝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性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铝及其化合物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化学》等相关教材。
2. 实验器材:铝片、铝箔、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3. 课件或板书: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铝制品,引发学生对铝的兴趣,进而引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 讲解铝的物理性质讲解铝的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质。
3. 讲解铝的化学性质讲解铝与氧气、酸、碱、盐溶液等物质的反应性质。
4. 讲解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讲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铝、氯化铝等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5. 实验演示与分析进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反应的实验演示,并分析实验现象。
6. 实际应用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铝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铝箔、铝合金等。
7. 课堂小结总结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铝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8.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
六、教学内容拓展1. 铝的冶炼方法:电解法、还原法等。
2. 铝的用途:航空、汽车、建筑、包装等领域的应用。
3. 铝的环保问题:铝制品的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关系。
2. 小组实验:制备铝的化合物,观察其性质。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铝原子,进行化学反应的模拟。
铝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铝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以后,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领域中广泛使用。
这种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未知的知识领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最终构建新知识体系的综合过程。
本节课是利用学生在对生活中铝制品的使用产生兴趣,主动积极地去探讨和研究铝有关的性质,体现的是“走进生活—性质探究—社会应用”的一种教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资料,使学生对铝的广泛用途产生兴趣,然后展示一张学生家里普通使用的一种铝制品铝锅使用注意事项,让学生在细读注意事项的同时展开讨论,铝的这些用途可能跟铝的哪些化学性质有关,再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从而得出铝的化学性质,最后根据这些性质来解释铝在社会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按本节课的课表要求,通过实验探索,了解铝的重要化学性质,如与酸、碱反应,钝化现象等,从中感知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金属钠、镁性质之后学习的又一金属知识,学生对金属性质及性质探究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对铝性质的探究不仅是学习新知识,同时也是对旧知识的联系与应用。
三、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铝的氧化物和铝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反应的特殊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学习本节课中铝和强碱的反应打下了基础。
同时,在初中的化学学习阶段中对金属通性的学习以及在上一专题中对金属钠、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质和金属能和氧气、酸、盐发生反应等化学性质,这为学生推测铝的性质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准备。
必修一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必修一:铝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铝的常见性质和用途;b. 掌握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铝的性质和用途;b. 能够进行铝的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c.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铝及其应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b.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c.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铝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组织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有关铝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实验教学法:结合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3. 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一个真实情境,比如“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有很多铝制品?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使用铝制品这么多吗?”2. 铝的常见性质和用途讲解(15分钟)a. 讲解铝的物理性质:轻巧、延展性好、导电性好、导热性好等。
b. 讲解铝的化学性质:不易被氧化、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等。
c. 介绍铝的常见用途:飞机、汽车、饮料罐等。
3. 实验操作(30分钟)a. 学生小组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b. 实验:将铝箔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c.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观察现象的分析。
4.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15分钟)a.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
b. 学生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和分析。
5. 知识总结(10分钟)a. 对刚才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铝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b. 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记录,评价其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2. 学生通过汇报实验结果和分析,评价其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布置作业并批改,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1一、教学对象1、面向中学学生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课堂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非金属元素,了解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但对金属元素的了解还是比较少的。
本节课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给他们一个更为广阔的认识物质世界的空间,通过与之前所学过的知识相比较,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学习,总结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同样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建立认识材料的基本角度金属铝的主要化学性质铝的化合物的两性教学难点:认识材料基本角度的建立金属铝与碱溶液的反应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了解铝的还原性 2)掌握金属铝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氧气、与强酸、与强碱溶液的反应) 3)了解Al 的物理性质、明矾的净水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易拉罐材料的相关问题分析,初步建立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材料的基本角度,通过对钠、镁、铁性质的归纳,充分认知分类方法对认识物质性质的指导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于社会发展与材料的关系以及对于材料发展前景的展示,使学生体会化学在推动人类历史进步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于实物以及图片展示,使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四、教学过程1、金属材料讨论的引出【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Na、Mg、Fe三种金属,同学们初步了解了金属性质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今天将继续金属话题的讨论→通过已学知识引入新课,使学生开始意识到金属共同点【展示】工具的变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电子时代【展示】电子时代金属的一些应用:计算机散热器中的铜柱、汽车外壳铝合金、飞机发动机钛合金/生活中的铜导线、金属炊具、暖气片(观看多媒体图片) →从历史的角度和现代电子时代的角度,阐述金属的重要性,给予实物的图片说明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提问】生活中遇到的金属制品都是现成的,这些制品是怎么得到的?(思考金属材料的****)→引导学生考虑金属制品“前身”是什么东西,引出对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过渡】实际上金属制品都是利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作的适合其应用金属材料来得到的。
金属铝的性质 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铝的性质”教学设计一、学情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在初三化学中已经接触到铝单质的片面的一些化学性质,学生通过个案了解铝的个别化学反应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例如铝的抗腐蚀性是源自于和氧气反应产生的致密氧化膜,铝与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完成的铜树实验,当然还有在教材上未专门叙述但是联系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常常提及的铝和酸的反应。
高中教材中,铝与氧气、酸的反应再次被提及,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与初中的差异,如何上升到学科观念教学呢?本课教学设计依据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中铝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教材中铝的知识比较分散,从铝在空气中的反应异常引出氧化膜的作用,这个性质与钠的氧化反应并列作为金属和氧气的反应知识点下的典型案例;将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单独列出重点阐述。
我们认为铝单质主要的化学反应,铝在氧化生成氧化铝或氢氧化铝的时候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要突出铝参与的化学反应都释放大量能量,并且利用这些能量可以在工业、生活中极大地发挥作用。
学生在初中的氧化反应、中和反应、置换反应中初步接触到化学反应中有能量变化,尤其是在燃烧和燃料的学习中得以强化,又在高中必修1中通过元素及其化合物具体性质的学习积累能量转化的事实,为高中学生在必修2和选修4两个模块系统了解微观结构与能量的关系、学习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规律打下基础。
我们的教学设计将化学能量观建构的教学建构作为目的之一,希望学生在学习具体物质转化的过程中, 要关注能量的变化。
教师通过课外信息的拓展,将我们的教学不止限于教材本身,而体现与时俱进的科学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通过生活中的素材开展实验,有力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了解铝与其他金属单质的相似和不同,理解铝的的化学性质。
通过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认识铝的“两性”。
【过程与方法】:在铝的化学变化事实积累学习中强化物质转化伴随有能量变化的认识;通过科技新闻及生活中铝单质性质的表现,感知应用所学知识对新闻或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和探究的角度和过程。
高中化学教资铝教案
高中化学教资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铝的性质、用途及制取方法。
2. 掌握铝的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铝的性质、用途及制取方法。
2. 铝的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铝的制取方法及反应机理。
2. 铝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机理。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1. 铝的性质、用途及制取方法(20分钟)
- 展示铝及其制品,介绍铝的性质和用途。
- 介绍铝的制取方法,包括电解法和热还原法。
- 通过实验演示铝的制取方法。
2. 铝的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30分钟)
- 介绍铝氧化物、氢氧化铝和硫酸铝等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 介绍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氢氧化铝的化学法和硫酸铝的水解法。
- 通过实验演示铝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3. 实验操作(30分钟)
- 学生进行铝氢氧化物的制备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和产物性质。
- 学生采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五、教学总结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应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以后,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领域中广泛使用。
这种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未知的知识领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最终构建新知识体系的综合过程。
本节课是利用学生在对生活中铝制品的使用产生兴趣,主动积极地去探讨和研究铝有关的性质,体现的是“走进生活—性质探究—社会应用”的一种教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资料,使学生对铝的广泛用途产生兴趣,然后展示一张学生家里普通使用的一种铝制品铝锅使用注意事项,让学生在细读注意事项的同时展开讨论,铝的这些用途可能跟铝的哪些化学性质有关,再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从而得出铝的化学性质,最后根据这些性质来解释铝在社会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按本节课的课表要求,通过实验探索,了解铝的重要化学性质,如与酸、碱反应,钝化现象等,从中感知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金属钠、镁性质之后学习的又一金属知识,学生对金属性质及性质探究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对铝性质的探究不仅是学习新知识,同时也是对旧知识的联系与应用。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铝的氧化物和铝的氢氧化物的性
质,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反应的特殊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学习本节课中铝和强碱的反应打下了基础。
同时,在初中的化学学习阶段中对金属通性的学习以及在上一专题中对金属钠、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质和金属能和氧气、酸、盐发生反应等化学性质,这为学生推测铝的性质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准备。
(2)实验技能基础
高中阶段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不多,因此本节对于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要求不高,而且经过了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会有一定提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验验证猜想的条件;也可由学生提出实验猜想,教师完成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铝热反应的实验由于操作难度大,危险性高,则由教师完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2)了解铝的重要性质,铝与氧气、稀酸、强碱的反应规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的反应规律。
(3)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铝热反应;
(4)通过亲手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实验方法设计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铝制品的相关使用,体验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重点难点铝和碱的反应产物以及反应实质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金属的知识,因此能顺利学习铝的金属通行,但铝和碱反应的性质是别的金属不具备的,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将重难点确定为:铝和碱的反应产物以及反应实质。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生活中铝的广泛用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铝产生兴趣。
通过生活中铝锅使用注意事项,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铝的化学性质。
再结合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接受新知识。
在教学中给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索机会和实践过程,且给予足够的交流和讨论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
→
↓
七、课前准备
学生:班级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收集资料,设计问题以课件形式展出。
八、教学过程
九、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金属铝在空气中氧化。
铝片与沸水反应。
铝丝插入盐酸中。
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铝丝与稀硫酸反应。
二、选择题:
1.用于飞机制造业的重要材料的是()
A.Mg-Al合金 B.Cu-Sn合金 C.Al-Si合金 D.不锈钢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铝热剂
B、铝土矿
C、明矾
D、含铝38%的Al2O3
3.铝热剂中铝的作用是()
A.催化剂 B.氧化剂 C.还原剂 D.填充剂
十、教学反思:
1、铝与钠、镁等金属相比,其特殊性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和重点。
针对铝、铁与浓硝酸浓硫酸的钝化现象,教材没有做过多讲解,对于反应温度“常温”也只字不提,容易让学生以为钝化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这是教材设计上的缺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钝化的浓度和温度条件,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一概念。
针对铝与强碱的反应,在设计上先埋下伏笔,顺利激发起学生的疑问之后便开始围绕反应实质大做文章,使学习效果强化。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教学难点和重点,由铝的特殊性展开,适应了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能抓住难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在对铝与碱反应实质的教学中免不了要使用平衡移动原理,但此时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知识。
在教学时可以对其做简单的介绍,或者不提“化学平衡移动”这一概念,改用“反应能彻底进行”或“大大地促进了铝的溶解”等说法,降低学生的理解层次。
3、本教学设计对实验探究学习法进行了大胆尝试,对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铝热反应”的设置,对实验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都发起了挑战,因此该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质疑精神,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