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译文赏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f3f8276453610661ed9f473.png)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1207d4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6b.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765b92ce87101f69e31954e.png)
原文 Biblioteka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 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青山绿水,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都是这样。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真是形神俱忘,无拘无束,好像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现在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公务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每天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无论多远, 我们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最新《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译文
![最新《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3eceb6bcd126fff6050b40.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译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在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时所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原文: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嘹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01e86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a.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这个州以来,一直心中烦闷,经常外出漫步。
无论走到哪里,没有不是用双脚走过去的。
到了那些地方,凡是触目所及的,没有不让自己感到忧愁苦闷的。
因为我一直认为凡是州里那些山形水势有奇特之处的,我都游览过了,然而却未曾了解西山的奇特之处。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着它觉得它很奇特。
于是让仆人带着我渡过湘江,沿着染溪前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一直走到山顶才停下。
我攀援着登上山顶,随意地席地而坐,只见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席之下。
那地势高下起伏,一望无际,有的像是聚集在一起,有的像是在奔跑追逐,万千姿态,不可名状。
远远望去,那山峦连绵不断,好似与天相接,不知道那山峦的尽头在何处。
这时候,我的心神凝定,身体也变得轻松起来,仿佛已经超脱于尘世之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不知道世间还有什么功名利禄,还有什么忧患得失。
我久久地伫立在那里,任思绪自由飘荡,直到天色已晚,还舍不得离去。
我觉得自从我来到这个地方,还未曾有过这样的奇妙感受。
于是我明白了,过去我一直以为游览过的那些山山水水,其实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景致。
而只有这西山,才真正让我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我为自己之前的无知和浅薄感到羞愧,同时也为能够发现这样的美景而感到无比庆幸。
回到住处,我的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我记录下这次游览的经历,把它作为日后的回忆。
这一天,是元和四年。
在这篇游记中,作者以自己被贬永州后的心情为背景,描绘了对西山的发现和游览过程,通过对西山独特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在自然美景中获得解脱和心灵净化的感受。
作者开篇先讲述了自己被贬后的郁闷心情和四处游逛的经历,为后文发现西山的惊喜做了铺垫。
接着详细描述了攀登西山的过程和所见所感。
在山顶上,作者看到了周围山峦的雄伟壮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广阔无垠,从而进入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
这种心灵的转变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ac7170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f.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原文: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
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
悠悠乎与灏(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参考译文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
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
喝的大醉。
喝醉后便进一步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
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c7572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5.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
春日,圣朝天子命令出游西山,赴宴绿野宫殿。
御座右侧,四方
君臣聚集,奏乐高洁,锦衣美人盛装而出。
皇帝坐在法席上,四周九边宝座,秩序井然。
中间悬挂着大旗,
上书“庆春宴西山”六个大字,发出灿烂光辉,西山之上,霞光万丈,照耀宫殿,壮丽夺目。
诸臣上前行礼,大将护座,长公主、张武公、侯爵列队拜谒,仪
仗极为雄伟。
在仪仗的带领下,芳草的馥郁,深木的跃动,淌泉的涓涓,景色浩瀚清婉,景物芳馥迷人。
宴会在宫殿中开启,仪仪华丽,贯穿整个午后。
每个宾客均安排
入座,气势洪宏。
宴会上陈设着芬芳的食物、精致的美酒、香喷喷的
花朵,软绵绵的毯子,如此美好的场景似乎置身仙境,令人难以置信。
步步高升的神曲激昂,芳香氤氲,游客们不厌其烦地品尝着各色
佳肴,品尝着芬芳的酒,壮观的烟花,欢歌笑语,着实乐趣无穷,留
下浓浓的怡人回忆。
随着宴会的结束,宾客们各自欢呼着回家。
得以见证这场盛宴之后,我对其中的美景、美食等回味无穷,童
叟无欺,始得西山宴,果然是一次难忘的旅程。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和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55a5d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a.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和翻译译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和翻译译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和翻译原文: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瞭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cb4a0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2.png)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原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8d034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1.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前言《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讲述的是他和朋友们在西山游玩的经历,是唐代文学中的一篇优秀的旅行文学作品。
本文将给大家带来《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及赏析,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的文学作品。
原文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我和友人相伴同游,移步至千岩万壑之西山之巅,于显福寺之南窥瞰望下,天际与地平之间,皆为长安之城郭及众多屋舍。
观其色貌,形似百兽之群,翠黛屏障相间,城垣互接。
时值秋余气爽,望之晶莹如玉。
阳光明媚,清风徐来,山上树木葱茏,枝叶参差,参天的巨石耸立在山顶,巍峨壮观。
这些景色让我们心旷神怡、目不暇接。
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放松心情,畅快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寻得山下一草堂,强邀主人请饮,岂料主人为有著名之高士,抱屈不就,以为羞耻,且有浩然之气,乃拒不出见,令人不胜遗憾。
我们只好寻找另外的地方,来品尝这个山区的美食,享受这里独特的文化气息和自然风光。
我们在这里品尝到了各种各样的美食佳肴,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特有的文化和氛围。
在这里,我们结识了许多友善的朋友,共同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享受着这个美丽的时刻。
赏析《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游记文学作品,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出发,生动地描绘了西山的山峦、树木、城郭、景色等等,描绘了一幅瑰丽壮美的自然画卷,同时也展示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文气息。
在整篇文章中,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非常细致,生动,富有感染力。
尤其是在描绘西山处于秋天的氛围时,用词贴切而优美,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清新纯净的空气,那朗朗澄澈的秋色。
此外,作者也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文气息。
在文中,主人厉行仁义,坚守高洁品德,尽管我们未曾与他谋面,但他的贵气、高尚和温文尔雅却记在我们心里。
这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崇尚正义、尚重品德的价值取向。
总之,这篇游记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内容、清新的文笔、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唐代文学的魅力和风范,也传递了各种深刻的人文思考和价值取向,是值得广大读者深入欣赏和思考的优秀文学典范。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e5522b964bcf84b9d57bd9.png)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
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
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译赏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ce1e0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67.png)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译赏析唐·柳宗元自余为人[2],居是州[3],恒惴栗[4]。
其隙也[5],则施施而行[6],漫漫而游[7]。
日与其徒上高山[8],入深林,穷回溪[9],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10],倾壶而醉。
醉则相枕以卧[11],卧而梦。
意有所极[12],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13],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4]。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15],望西山,始指异之[16]。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17],莽[18],焚茅[19],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20],则凡数州之土壤[21],皆在席之下[22]。
其高下之势[23],然洼然[24],若若穴[25];尺寸千里 [26],攒蹙累积[27],莫得遁隐[28],萦青白[29],外与天际[30],四望如一[31]。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32],不与培为类 [33]。
悠悠乎与气俱[34],而莫得其涯[35];洋洋乎与造物者游[36],而不知其所穷[37]。
引觞满酌[38],颓然就醉[39],不知日之入[40]。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41],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42],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43]。
游于是乎始[44],故为之文以志[45]。
是岁,元和四年也[46]。
[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
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家与、裴两家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
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
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2人之多。
但到了永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
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从皇亲国戚的特权地位跌入一般官僚地主阶层之中。
2023年始得西山宴游记_柳宗元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整理
![2023年始得西山宴游记_柳宗元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51a41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9.png)
2023年始得西山宴游记_柳宗元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整理始得西山宴游记_柳宗元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为了关心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始得西山宴游记_柳宗元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与保藏。
始得西山宴游记唐代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经常恐惊担心。
如有空闲时间,就渐渐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终点。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相互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憧憬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怪外形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殊。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远眺西山,才教导着觉得它奇怪。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始终到山顶才停下。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及赏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d7681a336c1eb91a375df9.png)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古诗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赏析
![古诗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787d16cc22bcd127ff0c2e.png)
古诗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赏析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原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ORg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
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
惴,恐惧。
栗,发抖。
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如果,连词。
隙: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
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
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其徒:那些同伴。
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
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披草:分开草。
披,用手分开。
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倾,倒出来。
更相:互相。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
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d6ff2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6a.png)
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土娄)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翻译译文或注释: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嘹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84289f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d.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及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及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及翻译【原文】自余为僇人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翻译】我自从为罪人,居住这个州,长久地恐惧。
空闲时,就漫步而行,任意而游,每天和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完曲折的溪流,幽远的泉水和怪异的山石,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
就分开草而坐,倾尽酒壶(喝酒)而醉。
醉了就进而互相枕着躺下,躺下就进入梦乡。
心思所到之处,梦境也有同样的旨趣。
睡醒就起来,起来就回去。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形态奇异的,都归我所有了,可却未尝知西山的奇怪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化寺西亭,望西山,才指点惊异它(的奇怪特别)。
于是让手下的人过湘江,沿着染溪(走),砍伐杂树,焚烧野草,上到山顶才停止。
抓扶而攀登,蹲坐而玩乐,那么凡是几个州的山川,都在坐席之下了。
那高低的.形势,幽深凹陷,像蚁堆蚁穴,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叠到一起,没有什么可以逃出视野的。
青山萦回,白云缭绕,外面和天相接,四下眺望都一样。
然后才知道这山的独立出众,不和小土丘为伍。
悠悠然与天地之气一道,而不知它的边际,洋洋啊与造物者相处,而不知它的尽头。
始得西山宴游记 翻译及赏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 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3737eb19e8b8f67c1cb9b7.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
喝的大醉。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
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指点并感到奇特。
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
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
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
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
不知不觉中我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
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
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
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
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柳宗元和韩愈一样,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代表作家。
他写作的山水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后人所重视。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作品,主要写在他贬官永州时期。
柳宗元是一个很有热情的政治家,他和刘禹锡等人一起,参与了中唐时期的政治革新运动,受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当保守派的迫害全面来始的时候,他和他的战友们一起,被贬为永州司马。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4f17d8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8.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近日滕公西山别墅,大作宴会,罗列案牍,莫不珍稀。
惟笔者所见,最为惊艳忻怡者,即座中觥筹交错之时,而袍泽之士,汉子有破才,女子有媚态,纷至沓来,皆有逸气,皆有放诞,游侠氛围之下,美人投枕之上,千杯醉后,薄暮归来,俨然一种天上人间的意境。
语云:山行虽艰,腹中食饥,再入茅房,微泄一方,但此中之食,较此前之家乡清茶素饭,尤不参事。
玉笛清韵,箫管婉转,舞蹁跹起,燕语莺鸣闹,道州绮罗销,彩旗飘遥遥,仿佛一派神仙郎、妙手郎之须臾世界。
即每人墨汁斟满,一如罗裳千条鳞,疑是合欢鸟,朝朝误相思。
又不见坐中恃智夺胜者,慕然间为佳友,心中互诉,足误人生驾驭时期。
北方汉子,有梦中天难成之说,此去西山,亦有此意。
多少精英才子,浑太风流,笑谈西山难入手中,慨叹奋发必先车夫芜杂之境,然而今日成功,新年有望,而我渐有建功于此中之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译文赏析《始得西山宴游记》唐代: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
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
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
(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
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
(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
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
(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
(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
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注释】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
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
惴,恐惧。
栗,发抖。
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如果,连词。
隟: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
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
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其徒:那些同伴。
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
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披草:分开草。
披,用手分开。
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倾,倒出来。
更相:互相。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
所极,所向往的境界。
极,至,向往。
觉:睡醒。
以为:认为。
异态:奇特的形状。
未始:未曾。
怪特:奇异特别。
今年:指元和四年(809年)。
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
西亭:在法华寺内,为柳宗元所建,他经常在这里游赏山景,饮酒赋诗。
始:才。
指异之:指着它觉得它奇特。
指,指点。
异,觉得······奇特。
湘江:应为潇水。
潇水流经永州城西,至萍州才与湘江汇合。
缘:沿着。
染溪:又作“冉溪”,柳宗元又称为“愚溪”,是潇水的一条小支流。
斫:砍伐。
榛莽:指杂乱丛生的荆棘灌木。
茅茷:指长得繁密杂乱的野草。
茷,草叶茂盛。
穷山之高而止:一直砍除、焚烧到山的处才停止。
穷,尽,指把榛莽、茅茷砍除、焚烧尽。
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
指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正规坐法,屁股要压在脚后跟上,两腿不能伸直。
箕,簸箕。
踞,蹲坐。
遨:游赏。
土壤:土地,指地域。
衽席:坐垫、席子。
其:代词,指上句“数州之土壤”。
岈然:高山深邃的样子。
岈,《广韵》:“岈,蛤岈,山深之状。
”洼然:深谷低洼的样子。
“岈然”承“高”,“洼然"承“下”。
垤: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
“若垤”承“岈然”,“若穴”承“洼然”。
尺寸千里:(从西山顶上望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攒:聚集在一起。
蹙:紧缩在一起。
累积:堆积。
莫得:没有什么能够。
莫,没有什么,代词。
得,能。
遁隐:隐藏。
萦青缭白:青山萦回,白水缭绕。
作者为了突出“萦”“缭”景象,有意把主谓式变成动宾式。
白,指山顶所见潇、湘二水。
际:接近。
四望如一:向四面望去都像一样的。
是山:这座山,指西山。
特立:特别突出。
培塿:小土堆。
悠悠乎:辽阔浩渺啊。
灏气:同“浩气”,指天地间的大气。
俱:在一起。
涯:边际。
洋洋乎:悠然自得啊。
造物者:创造万物的天地,指大自然。
引觞:拿起酒杯。
满酌:斟满酒。
颓然:东倒西歪地。
颓,跌倒。
就:接近,进入。
苍然:灰暗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傍晚的天色。
犹:还,仍然。
心凝:思想停止了(不再想任何事情)。
形释:形体消散了(忘掉了自己的存在)。
万化:万物变化,指自然界万物。
冥合:不知不觉地融合为一体。
向:以前。
未始游:不曾(真正)游赏过。
于是:从这里。
为之文: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
之,代指西山之游,是动词“为”的间接宾语。
志:记载下来。
是岁:这一年。
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
【赏析】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
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
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
具体安排是,先写游西山的情形,再写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
这样文章自然而成两段。
第一段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怪特。
作者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
用“恒惴僳”(常常惊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
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
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辱、压抑,政治上失败,才华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负无法实现,于郁闷痛苦之中,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
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在精神上寻找某种寄托。
因此,这个开头也是他游山玩水的缘由。
首先写行动,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
“施施”“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
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
“日与其徒······无远不到”写始游西山前之所见,“到则披草而坐······起而归”写当时之所为和所感。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意想中所到的境界,做梦也走到这种境界,这句话透露了作者表面上似乎沉醉于山林美酒之中,实际上内心深处的郁闷并未得到排解。
哲时得不到施展的抱负仍然是梦寐以求,他希图借游乐饮酒以求忘优的目的没有达到。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这几句说,我自以为永州的山水凡有点特别形态的,都被我游遍了,却从来不知道西山的奇特和怪异。
而且这里“怪特”二字,又概括了西山的情态。
作者之前没有看到西山、游览西山,所以说“未始知西山怪特”。
这是从反面来扣住题目里“始得”二字。
简洁的几笔,小结了作者游西山前的感受,以及发现西山景色怪特时的欣喜,承上启下,自然地引出下文。
第二段正面写游西山的情景,这段文字紧紧围绕着“始”字展开。
九月的一天,他坐在法华寺西亭上,远望西山,“始指异之”。
西山之“异”吸引着他,于是命仆人带路,渡过湘江,沿着染澳,砍伐灌木杂草,焚烧枯落草叶,披荆斩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处。
居高临下,放眼远望,‘数州之土壤皆在衽之下”。
下面一段用反衬的方法描写西山之高:“岈然洼然”,是颇为形象的摹状;“若垤若穴”,是十分贴切的比喻。
用“尺寸”和“千里”构成强烈对照,干里以内的景物,仿佛容纳于尺寸之幅内,都聚拢在眼底。
再向四周望去,“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身边青烟白云缭绕,仿佛同天空连为一体,无论朝哪个方向望去,景色都是这徉。
这绘声绘色的描写使读者也好像身临其境。
有了这种亲身的体验,然后始知“是山之特立”,和那些小土山不能同日而语。
面对眼前奇异的景观,作者胸怀顿觉开阔。
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油然而生:广大得如同浩气看不到它的边际。
欣喜满意地同天地交游而设有尽期。
于是“引筋满酌,颓然就醉”,以至于暮色降临也浑然不觉,仍不愿归去。
此时作者觉得自己的心似乎己凝结,形体似乎已消散,他整个儿地同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万物融合在一起,达到了物我合而为一的忘我境界。
然后才明白以前自以为“无远不到”“皆我有也”,其实并未真正游过,而真正的游赏应视作现存“始得西山”才开始。
作者这个体验十分宝贵,是他精神上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的表现,他从政治,七的失败、被贬滴的一度消沉,开始解脱出来,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
这是他始游西山的收获。
因此他写了这篇游记。
最后说明游览时间。
这篇游记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完全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而含蓄。
扩展阅读:柳宗元早年生活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
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
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
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
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
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
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