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
主题48美苏争锋(两极格局、冷战)
雅尔塔三巨头会议
“冷战”的概念(Cold war)
• 是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的 除战争以外的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 态、经济等方面的较量和对抗。
局 部 热 战
美苏全球对抗的冷战格局
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表现一、美苏之间——军备竞赛
项目 原子弹
热核炸弹 洲际弹道导弹(ICBM ) 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 多弹头导弹(MRV) 反弹道导弹(ABM) 多弹头分导式导弹(MIRV) 远程巡航导弹
全面冷战
苏联(年)
1949 1953 1957 1968 1968 1968 1975 1984
1949年, 美国 、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 的代表在 华盛顿 集会,签定了《 》, 北大西洋公约 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它是遏制 苏联的 军事政治 集团。
知识小结
对象: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 国 的 “ 冷 战 政 策 ”
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 形式: 形式,进行遏制 杜鲁门主义 (全面开始)
美国(年) 1945
1952 1958 1960 1966 1972 1970 1982
-------- 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L· s· stavrianos) 《全球通史》(下)
表现二、德国分裂——柏林墙
全面冷战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 柏林墙全长169.5公 里。沿墙修建了253 个了望塔、136个碉 堡、270个警犬桩。 此外,还有一接触时 就会发出信号的铁栅 栏119.5公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3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
5.(2015·四川卷)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 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以及 图片中的“北纬38°线”“停战分界线”,可知此图反映的是20 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朝鲜半岛进行 武装干涉,体现的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是“冷战”中的热
战,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考点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共体的形成 (1)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强烈 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经过 ①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 森堡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 年,这六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 共同体。 ③1967 年,上述三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史料二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 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 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 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 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 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 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③“冷战”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美苏全面对抗; 在亚洲导致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在美洲,古巴 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④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 战争的威胁之下。但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又使得世界近半 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05
两极对峙格局与世界多极 化趋势的影响
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冷战思维
两极对峙格局导致了冷战时期的形成,国家间关 系紧张,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均势与制衡
世界多极化趋势促使各国寻求均势与制衡,以维 护自身利益和地区稳定。
国际组织的作用
两极格局下,国际组织的作用受到限制,而在多 极化趋势下,国际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强。
核威慑
北约和华约都拥有核武器, 形成了相互威慑的局面, 使得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 低。
欧洲的分裂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导致了 欧洲的分裂,阻碍了欧洲 的统一进程。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经济竞争
美苏两国在经济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 争,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手段试图 控制西欧市场,而苏联则加强了对东 欧国家的控制。
太空竞赛
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日本一直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 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方面是因为其经济和科技实 力较强,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国内政治和外交的
需要。
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 的竞争和挑战,需要加强自身的实力和外交努力。
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区域合作机制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04
当前国际形势与多极化趋 势的发展
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失败
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在处理国际 关系时,往往以自身利益为出发 点,忽视其他国家的权益和利益, 导致国际社会的不满和反感。
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负面影响逐 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反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对于两极对峙格局的 不满与反感,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苏联成为唯一与之抗衡的政 治军事大国
“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 经济与军事力量。军事上,美国不但 垄断了原子弹,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 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 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 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美国还 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 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 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 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 欧洲复兴计划 资本主义秩序,以达到称霸世界的 目的。但是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反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复兴。 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 美国杜鲁门政府在讨论援助欧洲计划 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 国共同反共反苏。 材料二:从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 苏联针锋相对,联合东欧国家在 赠予, 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 1949年成立经互会 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思考: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朝鲜战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的错误战争
4、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
投下800万吨炸药,超过 二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 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 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 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 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 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 资4000多亿美元。
C 影响:
*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 亦有摩擦。 *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促使世界向多极 化格局发展。
24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
美苏两国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 的威胁,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
冷战的内涵
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如相互攻击对方
的价值观念、外交对抗、封锁禁运、代理人战争、组建军 事集团等方式。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24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
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难点:“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 性建筑。
一、“冷战”的兴起
是要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但是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 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二、北约和华约
柏林危机——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美、英、法三国 占领区先后合并 1948年西占领区单 独实行货币改革 苏占领区发行新货币 苏联的反击 封锁柏林
的军事政治集团。
成立华约
1955年,为了对抗北
约,苏联及东欧各国签订 《华沙条约》,成立华沙 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 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两极对抗 威胁和平
两强制约 相对和平
三、“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
日本投降以后,美
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 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 北部和南部,朝鲜半岛 从此处于分裂状态。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 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 旗号侵略朝鲜。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美苏争锋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第1课美苏争锋[学习目标]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思维点拨雅尔塔体制的含义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2.过程(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表现判断正误(1)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导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 )答案√(2)“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答案×解析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 )答案×解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问题思考1.下列漫画旨在说明什么问题?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答案反映了美国马歇尔计划打着援助西欧旗号行控制欧洲之实。
2.“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恐怖活动的威胁……而美国必须给予援助。
”这里的“援助”指什么?答案援助指杜鲁门主义。
易错提醒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深化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①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③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第24课_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世界政治格局: 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 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为什么“对峙”?——“冷战”兴起的原因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 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 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 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经典例析(2011年湖南师大附中月考)英国首相丘吉 尔在战后说到:“我的一边坐着一只把一条腿搭 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 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 驴。”这段讲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英国地位下降 B.美苏平起平坐 C.英国装可怜想乘虚而入 D.美苏两极格局初现雏形
1965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 岘港登陆。
投下800万吨炸药, 造成越南160多万人 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 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 所; 美国也损失惨重, 战争长达12年,5.6 万余人丧生,30多万 人受伤,耗资4000多 亿美元。
越南战争: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2011年福建厦门模拟)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
【解析】
由丘吉尔讲话中“俄国熊”“北美野
牛”看出,这是他对二战后国际形势的一个准确
而幽默的概括。
【答案】 D
(2011年深圳测试)德国的历史学家曼弗雷德· 马伊 说:“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两个 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入了死胡 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它不 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这说明美苏“冷 战”( )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 C.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 D.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本章线索: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形成(40s、50s) 多极化趋势出现(60s、70s)
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上升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80s、90s)
注意: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现在还未真正形成。
极:国际关系中处于制约地位的一种力量。
二.美苏“冷战”
两极对峙时的国际关系总体特征: 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冷热交织。
三、“冷战”的影响
A、积极影响
美苏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推动了 世界整体的发展; 客观上两强相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不结盟运动兴 起
B、消极影响
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形势紧张; 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课标要求: A、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 关系发展的影响
曾经的盟友,正义的象征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美苏关系恶化的原因
材料一: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 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 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 裂。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
“铁幕演说——冷战序幕
二.美苏“冷战”
2、冷战的表现
阵营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阵营 阵营 领域
政治 经济 军事 组织
杜鲁门主义1947 标志开始
马歇尔计划1948
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1947 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
北约 1949
华约 1955 正式形成
•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 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要 求美国援助土耳其和希 腊;美国要在一切地方 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形成的历史背景(1)二战结束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表现:①二战后,西欧衰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2)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以冷战形式进行对抗。
2、两极格局形成的概况(1)1945年雅尔塔会议召开,形成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2)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
▲美国实行“冷战”的目的和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
(3)“冷战”的表现(“冷战”重点在欧洲)▲政治上:①杜鲁门主义(借口: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实质:反苏反共,称霸世界)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②1948年,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高潮;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③1947年,苏联等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①实施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目的: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范围:西欧接受,东欧拒绝。
影响:西欧经济迅速恢复,美国在政治上控制了西欧,并公开支持东欧反共势力。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
▲军事上:①美国倡建北约组织: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实行集体防御,建立北约组织。
②苏联倡建华约组织: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建立华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4)“冷战”中的局部“热战”(重点在亚洲)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PPT课件
三、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苏联解体 ①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向政治改革,提
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改革的指导思想发 生根本改变。苏联取消了共产党的 领导地位,实行 多党制。
②经过:一些加盟共和国先后脱离苏联独立,苏联迅速走向
解体;1991年,“ 8· 19 事件”成为苏联崩溃的催化剂;
(3)意义
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 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
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②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4)发展壮大:到1996年,成员已达113个国家(地区)。
4.中国的振兴: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改革开放取得巨 大 成就。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根本上取决于格局中主要力量的消 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各国的综合国力所决定 的。
2.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
解析: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 的状况;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益形成为国际上一支举足 轻重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这些都在很大 程度上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的兴起 1.背景 (1)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 战时同盟 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 生变化。 (2)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 称霸 世界 的全球战略。
(3)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
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 意识形态 方面根本对立,美国更积
第24课_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参照学案表格
(两极格局形成过程)
分析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和影响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 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 间接地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史料反映了杜鲁门的立场,美国有责任维护和平与国 家安全,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 意味着冷战的开始。 ——公开的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特种战争 ” 所谓“ (1961—1964年)就是由美 国提供“军援”,派遣 “顾问”,指挥傀儡政府 的军队去镇压革命人民以 达到在越南南部建立殖民 统治的目的。但在越南人 民的英勇抗击下,“特种 战争”失败。
局部战争 ” 所谓“ (1965—1969)就是美国 大规模派兵直接作战,并 把侵越战火烧到越南北方, 从而使美国对越南南方的 “特种战争”扩大为整个 越南的“局部战争”。但 美国局部战争”也失败了。
越南战争的影响 耗费了美国的国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 落,使美国的军事实力被苏联大体赶上
战后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主要采取了哪 些措施? 政治上: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实施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 经济上: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军事上:亚洲发动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称霸的工具。
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史料一 两个阵营形成了:一 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 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 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 的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 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 残余势力。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大会通过《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节 录)(1947年9月)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北约首脑举行会议( 2002年11月) 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在美国的策动下,1949年,美、英、 法、意等西方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法国巴黎夏乐宫)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北约部队
北约军事演习
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冷战”演说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提出后不久,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西 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 计划”。这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 大规模运用。
马歇尔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的大规模实施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自我测评
1.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使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使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使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2.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美苏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越南战争
奠边府战役中被俘的法军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越南战争
日内瓦会议会场(1954年) 在日内瓦会议上,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法军 撤出越南。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越南战争
美军在越南战争中携载武器的AQM-34无人机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的兴起 ■北约和华约 ■“冷战”中的“热战”
高中历史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必修1
能力提升 7.下列有关两幅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7.下列有关两幅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图一
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图二 摧毁“柏林墙” 摧毁“柏林墙”
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 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的产物 柏林墙 B.“柏林墙” B.“柏林墙”是“冷战”时期德国分裂的象征 柏林墙 冷战” C.修建“柏林墙” C.修建“柏林墙”标志着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 修建 D.摧毁“柏林墙” D.摧毁“柏林墙”是世界实现和平的标志 摧毁
问题思考 1.二战后,美苏两国对抗为何采取“冷战” 1.二战后,美苏两国对抗为何采取“冷战”形式 二战后 而不诉诸战争? 而不诉诸战争? 提示 (1)主要原因是美苏双方在军事上形成 均势局面,相互忌惮,谁也不敢轻易动武。 均势局面,相互忌惮,谁也不敢轻易动武。 (2)二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二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3)二战的巨大灾难给世界各国留下了深刻的 历史教训, 历史教训,现代战争的巨大威力使美苏双方不 敢贸然发动战争。 敢贸然发动战争。 (4)二战给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美苏 二战给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及其附属国亟需恢复发展经济。 及其附属国亟需恢复发展经济。
6.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6.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 年美国发起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解析 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对苏 “冷战”的一个重要步骤。 冷战”的一个重要步骤。 ( C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与
美苏两极格局的演变
2.日本经济的崛起
1)原因:①美国的扶植;②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残 存封建因素;③重视教育和科技;④采取制 定经济计划的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 经济的发展;⑤朝鲜战争的刺激等。
2)表现: 1956—1972年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仅 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位经济大国.
3)影响:
(1)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 心的全方位外交;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形成,冲击了两极格局。
到黑客攻击,而多个外国媒体的报道草率的认定黑客“来
自中国”,甚至“中国军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
在北京作出回应:“……有人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妄称
中国军方对美国国防部实施网络攻击,这是毫无根据的,
也是冷战思维的体现。”冷战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C
A.进攻
B.联合
C.遏制
D.诬陷
3.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是西欧) 接受了美国130亿美圆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 贷款。丘吉尔把美国的做法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
发展中国家(巴西、印度、墨西哥)联合自强,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4)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影响: (1)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冷战也宣告结束 (2)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严重挫折
2.“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缓和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1)缓和原因:
两极格局的瓦解,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 冲突得到缓和; 2)动荡原因: (1)“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 矛盾和新冲突(如南斯拉夫解体;北约轰炸南联盟)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
1、什么是“冷战” COLD WAR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 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 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 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为什么“冷战”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1)由于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2)也为刚刚饱尝世界大战之苦的各国人民所反对; (3)而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发,双方将两败俱伤。
部分观点参考徐天新《冷战时期大国关系》
三、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1.美苏间“冷战”是互动的,美国是“冷战”主要推动者, 而苏联对美国的紧逼不时进行还击; 2.“战”是美苏关系的基本状态,而“冷”则是美苏之间斗 争的基本形态; 3.美苏两大阵营实力的不对称性,极大地影响了大国关系的 走向; 4.美苏关系决定着“冷战”的基本走向,但其他大国特别是 中国也反过来影响美苏关系。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英 国 1949年8月,北大西洋公 挪 威
1955年,华沙条约 组织(华约)成立。
约组织(北约)成立。
丹 麦
苏 联
民 德
法 国
西班牙
联 邦 德 国 瑞士
波 兰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形成, 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阿 尔 巴 尼 亚
土 耳 其
二、以什么方式对峙?
“冷战”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及 “冷战”方式的原因、特点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序幕: 丘吉尔铁幕演说 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美
杜鲁门主义47年 马歇尔计划48年
政治
共产党和工 人党情报局47年 经互会49年
苏
经济
外交 军事
国
第13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第13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一、选择题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2.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咨文中说:“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
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这里,美国对“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A.罗斯福新政 B.新经济政策C.“冷战”政策 D.“孤立主义”3.(2011年广东潮州二模文综)米洛万·德吉拉斯在《与斯大林谈话录》一书中有关于“二战”后欧洲形势的记载:“这场战争与以往有所不同。
无论是哪一方占领了一块领土,都会在该地区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
”以下各项中,能为这一观点提供最佳佐证的是( ) A.北约、华约成立 B.两个德国分立C.抗美援朝 D.古巴导弹危机4.(2012届广东肇庆高三统考文综)“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危机。
”为避免危机,美国( )A.出台“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 D.发动朝鲜战争5.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意识形态的不同 B.经济水平的差距C.军事力量的失衡 D.国家利益的冲突6.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7.张旭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他们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关键词。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详解
对德国及其柏林的分区占领
1、全面冷战: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
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 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 碉堡、270个警犬桩。
一堵墙硬是把一 个民族分成了两半!
它只是一堵墙 因为它,对面的亲戚和邻 居都不能往来 近30年间有239人试图翻 越而被处死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 争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 发。美国立即宣布援助韩国; 命令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 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 略朝鲜。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 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民联 合抗击。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 签字 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 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美国人裤子里的刺猬”: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 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这次被命名为“阿纳德尔” 的行动,在美国人的眼皮底下,将导弹从一个半球运往另一个半球。
材料: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 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 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缓和战略 在亚非 大肆扩张
在亚太 战略收缩
对苏缓和
1、尼克松访苏
2、欧洲安全问题
欧洲
两军对峙
第三阶段 8 0 年代
态势:美攻苏守
美 国
苏 联
1980年、“卡特主义” 1981年、里根、 星球大战计划
1985年、戈——经济 改革、调整外交 全面收缩
“第二次缓和”?
阶段
基本态势
对外战略
苏联希望同美 国平起平坐, 共同主宰世界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
——赫鲁晓夫答美国记者
2020年高考北京版高考历史 第十七单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3.内容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 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促进国际合作,对出现暂时困难 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2)世界银行:初期旨在促进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后转向全球性的发展 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美国认缴的资金最多,获得最大的投票权,取得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和世界银行这两个机构的控制权。 (4)《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 的等价物或代表,官价为每盎司黄金等于② 35 美元,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2.三大改革
内容
评价
赫鲁晓 夫改革
(1)农业:实行农产品的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鼓励发展家庭 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开垦荒地,提倡种 植玉米 (2)工业:废弃部门管理体制,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给 企业部分权利;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 大林模式,但无法从根 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弊病逐渐暴露
(2)创作方式上,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
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嘲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
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利;西方人精神 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
上失望、迷惘和苦闷,找不到出路
3.影响 (1)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欧共体国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对外“用一个声音说 话”,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1)二战后,美国推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铲除⑦ 军国主义 的社会经济基 础,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2)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朝鲜战争中,日 本得到美国的大量“特需”收入。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
内容:
1.要求美国援助土耳其和希腊;
2.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实质:干涉别国内政,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 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
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3.初期表现:“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 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 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艰 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 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
斯大林
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
一、
1. 基础: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2.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 位。……恺撒、成吉思汗、 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 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 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 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杜鲁门(1945年)
美国飞机被击落,飞行员跳伞。
被俘虏的美军
美国国内的反战游行示威
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越南战争 的影响: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耗费了美国 3.初期表现:“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的国力,导 4.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 致美国相对 5. 正式形成:北约和华约 衰落,使美 6.冷战的影响 国的军事实 力被苏联大 7.冷战中的热战
军事
军队1140万 飞机、坦克、 大炮数量仅次 于美国 原子弹(1949 年)
高一历史必修1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教案 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1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单元归纳:1.一条基本线索: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2.三个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过程及其主要对抗形成“冷战”兴起的原因和表现;六七十年以来西欧的联合自强、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使世界格局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之中,多极化趋势加强。
3.三个观点和认识: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三次大的变动,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
(2)苏联则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美推行反苏、反共政策。
2.经过:(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2)“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杜鲁门主义的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3)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
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
1949年苏联则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与之对抗。
(二)“冷战”进一步发展1.柏林危机:美国利用危机加快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使德国不可逆转的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个国家。
2.北约和华约的建立:(1)1949年北约建立(目的: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55年华约建立(目的:对抗北约),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2)历史影响:世界分裂为两个部分;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军备竞赛,世界受到核战争的威胁;③两者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④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影响: ①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 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②美苏两国全面对抗,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③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又使近半个世纪没有爆 发新的世界大战。 2.“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 南战争。
[深度思维] 1.二战后“冷战”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到底是由于 意识形态还是由于国家利益造成的? 答案:二战后由于美国采取“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 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特别是国家利益方 面产生尖锐对立,造成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对峙。二 战后“冷战”是美苏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核心制 定符合本国利益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国与国之间的关 系,主要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国际关系没有永恒的朋友, 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3)表现:1956~1972年期间,日本成为仅 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4)影响: ①日本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 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 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考点13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
世界多极化趋势
高考·定位 考纲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解读考纲: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 “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 影响。“冷战”是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全球霸权 战略,导致部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的紧张, 这一史实充分说明了霸权主义是地区冲突、局 势动荡不定的根源。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 政治,才能建立持久、和谐、繁荣的世界。
(3)影响: ①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 了国际政治舞台。
②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 界事务的局面。
[深度思维] 2.英国为什么最初没有参加欧洲共同体并成为创
始国?
答案:欧共体成立时英国并没有参加,原因是英国
对欧洲一体化一直采取一种若即若离的政策,不愿
向欧洲靠得太近;英国历届政府的对欧政策始终遵 循这样一个理念:欧共体(欧盟)“成员越多,矛盾 越大,凝聚力越小”,这样才有利于英国介入欧洲 事务并在美欧之间起“桥梁作用”。直到1973年,
①二战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②各国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 的有效途径。 (2)诞生: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①时间、地点: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②内容: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 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 宗旨。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 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导致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认识多极 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多极化是一种 趋势,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多 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而 “极”是指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科技 实力,能够发挥巨大影响和充当世界格局主角 的国家和国家集团。
名师归纳 1.全面认识两极格局
(1)形成条件:
①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 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 垮,为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先决条件。
②美苏形成了实力的均势,分别成为西方资本 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奠定了 两极格局的基础。
③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 之间的矛盾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 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导 致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形成过程: ①二战后,世界大国以二战后期雅尔塔等 国际会议所确定的原则,建立起雅尔塔体 制,这是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②二战后,美苏“冷战”局面出现,北约
和华约组织的建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
峙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影响: ①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 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两强相争使世界 长期不得安宁。
考点·梳理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冷战”的兴起:
(1)背景:
①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
逐渐恶化。 ②二战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③二战后苏联也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④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2)表现: ①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 报局。 ②经济:“马歇尔计划”↔经互会。 ③军事:北约↔华约。
英国才开始加入欧共体,融入欧洲的进程。
此时英国把加入共同体当作恢复英国国力 的一个手段,认为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可以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其传统利益不受损害, 但英国却一直反对欧共体的政治一体化, 它认为政治一体化“将迫使英国放弃自己 的支配和领导权”,这也是欧盟前身欧共 体的曲折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 欧共体。
(3)发展: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 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4)影响: 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②政治上西欧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严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 对欧政策。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对于国家利益都只 是表面现象,国家利益的冲突才是根本、 实质。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背景:
①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严重下降。
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
③西欧各国要求联合起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形成: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背景:
①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②战败后的日本经济衰竭,民不聊生。 (2)原因: ①“冷战”爆发后,美国扶植日本。 ②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日本的封建因素。
③日本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
④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