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6497415fc4ffe473368ab28.png)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环境,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态变故,要保证健康和安全,教师在教育学生成材的过程中,就一定要随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掌握高超的应变技巧。
本文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作用的论述,揭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同时阐述教师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途径。
非智力因素重要性教育途径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
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取得成功,各种能力能力能否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需要调动全部心理活动,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智力因素,如果智力因素的发展不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相结合,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它对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1.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学生能否认真学习的内在动力。
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使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自制力强,注意力集中,经受住外界的不正当的干扰,具有旺盛求知欲,学习成绩的会显著提高,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他们智能发展和发挥。
反之,非智力因素发展不良的学生,则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性,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毅力。
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刻苦学习的态度,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定向作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统一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思考、想象、记忆全部精力集中在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差不如人,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力差,学习精力不集中所造成的。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55e5ae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7.png)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个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交技能、身体健康等。
个性是指个人固有的特点和行为方式,如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
个性特点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如积极向上的个性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内向的个性则可能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和社交技能。
情感是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如喜怒哀乐、情感稳定性等。
情感稳定的学生更容易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而情感不稳定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学习。
态度是指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如积极乐观的态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而消极的态度则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价值观是指学生对人生价值和目标的认识和追求。
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如追求个人成功或者社会责任感。
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取得成功。
社交技能是指学生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这些技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很重要,因为它们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促进学习和生活的发展。
身体健康是指学生身体各项指标的状态,如健康体魄、充足的睡
眠和饮食习惯等。
身体健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们能够保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保证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应该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取得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成果。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443f7715c5da50e2524d7f71.png)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摘要: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兴趣、动机、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
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融于教学之中。
文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非智力;兴趣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167-02一、榜样示范,情理动人,打造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
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如果学生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那么,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就会害怕、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成绩下降。
由此可见,学习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进作用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不断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教育学生,逐渐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
例如,在班级里,可以树立一些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异,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同学为榜样供大家学习,同时也多讲讲华罗庚、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才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数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勤奋而顽强的学习。
当然,仅靠正面事迹的感染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还必须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
教师可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让他们逐渐收获成功和自信。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十分重要。
初中生思想不稳定,兴趣易转移,上课易分心,作业爱抄袭。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停顿来警示他们,课后要主动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并帮助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不良行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良好的自控能力。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d992e1867ec102de2bd89f7.png)
1.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答: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 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 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 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 视的作用。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
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 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我国著名的数学肖 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 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
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 中等天分就可 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
"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 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 对长期探索的坚韧, 对观察的搜索, 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 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 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反之,如果人缺 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对小学生的成长的作用: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 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 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
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 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良好 的情感是儿童成才的催化剂 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
消极情感阻碍智力发展, 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 发展, 特别是理智感, 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 保持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 努力克服困难。
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的直接体现, 美好的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 的条件,能使人产生学习兴趣。
第六节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第六节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5c562940c22590103029d18.png)
第六节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新课程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现代教育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归属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
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六个方面。
非智力因素是指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理想、动机、兴趣、态度、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自信心、好胜心、独立性、毅力、自制力、协作精神等。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到何种程度,往往不只是由智力因素来决定的,而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说,非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并以其整体的相互渗透来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案例展现情形1:一名学生对物理老师布置的各种小制作的作业非常感兴趣,当学完“热机”一课后,老师让学生回家后参考书本中的提示,做一个“小小蒸汽轮机”。
学生都感觉很困难,可这个学生选择易拉罐、吸管、饮料瓶等制成了一个小小蒸汽轮机。
要想检验作品是否成功,热源是个问题,他最后买了一包蜡烛,当两个小时的实验成功时,屋里的蜡烟已使人无法顺畅地呼吸了,大冬天还得开窗户透气。
第二天,当他把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时,随着风轮的转动,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看着老师、同学惊讶的表情和赞美的眼光,他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当老师表扬他,并奖给他“小博士”称号时,全班同学再一次给予热烈的掌声,他自己感到非常自豪。
课后,许多同学在他的帮助下,都做成了“小小蒸汽轮机”。
这件事极大地增强了他学习的自信心,以后无论在课堂讨论中,还是完成其他作业都很积极,学习成绩也有很大进步,最后考入全市最好的高中,并竞选上班长。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78c22816529647d27285296.png)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
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智力因素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天才”与“庸才”的显著差异,不仅限于智商的高低,还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的优劣。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数学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
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
”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可以这么说,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
所以,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
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几个策略。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形成完善品格的重要条件,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是:有强烈的学习要求,并为满足这要求而主动积极地学习。
目的是行动要达到的结果,它决定活动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学习的热情。
学习目的的教育是学校一项经常性工作,学习目的明确,把当前学习与美好未来联系起来,便会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树立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信心和顽强的意志。
二、发挥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525004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2.png)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学生的表现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一系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情感、态度、动机和家庭环境等。
这些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学业相关的方面。
因此,了解和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决策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指人的感情体验和情绪状态对学习的影响。
情感因素可以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积极情感如兴奋、自信和乐观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消极情感如焦虑、抑郁和沮丧等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情感因素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情绪调节等方式进行干预和引导,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二、态度因素态度是指个体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其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有重要影响。
如果学生对学习持积极的态度,他们会更加主动、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持续努力学习。
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持消极的态度,他们可能会缺乏兴趣和动力,对学习活动抱有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正面引导、鼓励和激励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三、动机因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内在动机是个体自身的内在动力,如追求知识、兴趣和成就感等;而外在动机则是来自外界的激励和奖励,如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或物质奖励等。
研究发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内在动机对于学习的支持和维持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外在动机相对较弱。
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内心产生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四、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教育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经济状况等。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ade948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b.png)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学生成长不仅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交关系、情感状态、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
首先,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孩子们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尊、自信、自立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风家训、家庭文化等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
其次,社交关系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学校内建立起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社会关系,可以促进其个人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增强,有助于其在今后的人生中更好地融入社会。
同时,一些不良社交关系也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情感状态也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学生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情感的消极状态、心理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缓解不良情绪和压力。
人际交往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项重要因素。
学生在交往中不仅要学习与人相处的技巧,还要增强自我认知、自信心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不良的人际交往关系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诱发一些不良行为。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
社交、情感和人际交往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b2cf2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e.png)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然而,除了智力因素之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对其学业表现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非智力因素的定义非智力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除了智力因素外的其他各种因素。
它涵盖了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调节能力、态度和情感等方面。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生追求学习目标的意愿和努力程度。
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与良好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其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为学生设定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不同的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深层学习策略,如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通常与较好的学习成绩相关;而表层学习策略,如暗记和机械式记忆,与较差的学习成绩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其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学习技能。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策略的运用效果。
3.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指学生自主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
拥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学生对学业的规划、监控和控制能力强,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提高其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我评价和反思等方式来培养其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4.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学生对学业的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素质。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a86a1ffbb68a98270fefa75.png)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何谓非智力因素?教育学、心理学指出:非智力因素是指情感、毅力、人生观等。
国内外大量事实资料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具有其非智力因素的共同特点,即:学习动机和兴趣强烈,积极主动、不甘落后、情绪稳定、自信心强、意志坚定,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而学习困难者则大多学习自觉性不高,自信心不强,意志薄弱,缺乏持久性,容易分心,受外界干扰,依赖性强。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也说出了非智力因素的“志”在学习活动的“事”中的作用。
一、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才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表明:在突出人才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别并不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注重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和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
就拿职业学校来说,不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直接影响学生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和今后就业的发展。
这种现状在职业学校显得更为突出。
例如,我校99届的李某智力因素条件很好,在小学、初中曾多次参加各种级别的数学竞赛,成绩优良。
然而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过于优越,家长过于溺爱,上中学后孩子再没有任何的追求了,各种活动也不积极参加了。
他的处事理论是“钱”能解决一切。
因此,失去了学习动力,优越感代替了进取心,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直至没有信心、没有勇气走进中考考场,最后只能按提前录取的方式进入职业高中继续学习。
这位学生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代表。
相反,还有一部分学生,智力一般,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还有的是父母双双下岗。
但他们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有很强的进取心,有顽强的学习精神,有“我不比别人差”的恒心和毅力。
这些学生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他们却能顺利地考入了普高或重点高中,毕业后不但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而且还受到领导的好评。
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事实表明:智力好的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不良,学习成绩明显低于智力中等但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智力较差的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较好,学习成绩反而明显高于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649926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69.png)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一直在研究学生在学术和非学术方面的表现和成就,并认为学生的智力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学生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智力水平,还与其他一些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影响他们行为和表现的心理、情感、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因素。
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自我调节、社交技巧、情感管理、动机、学习策略、目标设置等,这些因素与学生的个性、价值观、信仰和文化有关。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被认为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它们影响了其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
自我调节意味着学生具有管理自己的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是基于一系列认知和情感过程的,其包括自我评估、目标设定、计划和实施,并及时调整效果不佳的策略。
自我调节能力良好的学生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时间和精力,制定适当的逐步计划,因而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
社交技巧是人们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这些技巧包括交谈、合作、调解冲突、共同解决问题等。
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够增强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教育经历,有利于他们理解其他人的观点,交流和沟通,并尽可能改善和解决问题。
有良好的社交技巧的学生在组织活动、成就和工作队伍中都会全力配合,为团队和个人的成功做出努力。
情感管理是识别、评估和处理情感的能力。
这些情感包括焦虑、压力、愤怒、挫败感等。
学生在面对挫败和压力时,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处理这些情绪,保持平静和积极,并在压力下保持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学生的动机是行动的动力,可以激励他们工作并追求目标。
学生可以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包括自我监视、自我评估和沟通;外在动机包括建立社交和威慑法,则希望得到奖励或避免惩罚。
因此,学校和教育者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激励,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动机,并为学生提供可以追求的目标。
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记录笔记、理解概念、思考问题、筛选重要信息,等等。
教育教学中的学生非智力因素
![教育教学中的学生非智力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c4775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6.png)
• 总结词:性格因素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有着重要的作用。 • 详细描述:通过培养学生的性格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
05 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 素
激发学生的情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01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一
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
情感教育
02
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感
知和表达能力。
情感激励
03
利用情感激励,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
教育教学中的学生非智力因素
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非智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学生的学 习效果和全面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深入了解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探究其在教育 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 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意义
有助于深化对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认识,拓展教育教学的 理论体系,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
03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类型
情感因素
总结词
情感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包括学 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
总结词
情感因素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详细描述
情感因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增 强学习效果。情感因素还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浅析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全文)
![浅析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4dbd9c58fafab068dc0240.png)
浅析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青少年是GJ的未来,承载着GJ和家庭的希望。
GJ、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能成才,学生本人更希望自己能成才。
学生能否成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力。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力的强弱不完全决定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决定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认知过程,但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起调节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思想品德因素、动机因素、人格因素和感情意识因素等。
学习属于人的智慧活动,非智力因素属于智慧活动的动力和调配系统。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智慧活动中和体现在学习中的作用十分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品德因素能为学生成才确定正确的方向。
品德因素主要指道德情感和情操,它能为学生成才确定正确的方向。
学生的素养是由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心理身体素养等诸多方面构成的综合体。
思想品德素养在学生的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学生人生的主导因素,指导着学生的一切言行。
思想品德素养决定着一个学生的人生价值的发挥和人生导向。
学生的修身立德是其人生的基础,而社会的进展和进步也是以人的思想品德素养的不断提高为支撑的。
学生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学生的价值观支配、影响和调控着人生的目的,而道德调控着学生的行为和手段。
学生只有具备好的思想品德,才能有时代责任感和义务感,才能朝着为人类、为祖国、为RM和实现个人理想的目标前进。
学生只有持远大、高尚和积极的人生目标,才会催生出强大的学习力和制造力。
正如伟大的文豪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进展得越快,对生活就越有益。
而生活实践也证明,只有高智力的人,如果他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会成才。
成才不是指人智商的高低,而是指能否为造福人类的事业作出贡献。
人才是人与才的统一,做人与做事是统一的。
人有才,不为RM做事,也就不是人才。
推断一个人是否有才,是根据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智慧行为来推断的。
古往今来,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的人的人生实践证明,他们是在正确的人生目标指引下,才为人类作出贡献的。
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
![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468f4cf9f90f76c661371a60.png)
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众所周知,发展学生的智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即除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以外的诸多因素。
概括而言,“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等。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对认识过程起“动力与调节作用”。
在心理学研究中所涉及的非智力因素多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之上,以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发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新课程标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学习方式的变革。
创新能力是智力特征,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状态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成分。
创造意识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有远大的理想,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从教学经验中得到这样的启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站在育人的高度,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时代的特点,研究学生心理,尽快将非智力因素融入到教学中来。
在教育实践中常常会发现,后进生的智商并不低,有的还相当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这就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一、关注个性需求,激发情感学生的个性品质,在学习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独立思考、善于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开朗、热情大方的个性品质。
有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将有利于提高语文成绩。
学习兴趣是保证语文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才有可能学好。
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学生的求知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获得精神享受。
1.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1.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b90bdbe009581b6ad9eb35.png)
1.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答:一般说来,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等。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对认识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我们平时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多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它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
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不负责对内外信息的接收、加工和处理等工作,但它对认识过程起制约和调节的作用。
一、非智力因素在小学生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属于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各种非智力因素在认知活动中主要具有动力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认知活动的始动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有始动作用,也可以称为激活作用。
任何认知活动的产生,都必须由非智力因素的激活或启动。
它把来自主体对部或内部的诱因转化为心理需要,并进一步推动人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去行动。
2. 对认知活动的定向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也有定向作用。
人的认知活动都有其一定的活动对象和活动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操作的程序。
一般说来这种操作的程序均须靠非智力因素予以定向才能变为现实。
3. 对认知活动的调节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还有调节作用。
当认知活动偏离预定的方向时,非智力因素能及时地、合理地进行调节,以便达到目标。
它既能对智力行为进行调节,也能对非智力因素之间进行心理调节,让心理活动自始至终地朝着规定的目标进行。
二、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智力开发的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有巨大的智力潜能。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人们能运用自己智力潜能的50%,可以顺利地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50种语言。
也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他们所运用的智力,也不超过其全部智力潜能的30%。
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人脑的记忆储存的容量是很大的,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总量的50倍,即5亿册书的信息。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4ae918ea45177232e60a268.png)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第21期在积极培养学生的智力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素养。
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固然重要,但这些都是以非智力因素为基础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智力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所成就。
相反,一个智力平平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重要。
特别在小学阶段,非智力影响着智力,也影响着孩子的将来。
在培养非智力因素,我认为首先要培养下面三点。
第一,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一时难以改变的行为习惯定势。
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成好习惯。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一经养成,就能自觉、自控,使智力活动坚持下去直至成功,同时还能弥补智力上的某些弱点,促进智力的发展。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正处在播种时期,在播种思想、播种知识、播种行为的同时,必须重视播种良好的习惯。
平时让孩子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做事要有头有尾;要做事认真,尊重别人,有责任心,有礼貌、讲文明。
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
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
在没有养成之前,多少需要一些强制措施,自己要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能养成终身受用的习惯。
从影响学生学习的五种非智力因素
![从影响学生学习的五种非智力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7f0890d79563c1ec5da7157.png)
从影响学生学习的五种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以及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因素来分析他们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为学困生“树信心、激兴趣、找方法、立习惯”,这是促进他们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以“情”感人,为学困生树立信心。
亲近学困生,从生活和学习上给他们关爱,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策略,使之“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困生成长的点滴进步中,老师的一句夸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都会给他们添信心、鼓勇气,并成为下一次前进的动力。
(二)以“美”动人,从数学美中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学困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说数学就是抽象、枯燥乏味的学科。
其实是对它的片面理解。
哲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要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彰显无穷魅力,让沉闷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这就要加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教育。
注重数学课的“实、活、新、趣、美”,就要靠我们去挖掘数学“美的因素”,设计“美的环节”,调动“美的情绪”。
数学美的因素可以从她的“有序性、简明性、对称性、统一性”等特性中挖掘,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得以体现。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发展,我们在关注学困生发展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一些学习行为习惯很有必要。
如:课前预习习惯、课上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习惯、学会倾听的习惯、审好题再做的习惯、先估再算的习惯、独立作业、先完成作业再玩的习惯、课后复习反思总结的习惯、坚持写数学日记的习惯等等。
只有让学困生真正自愿融入了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使之形成了一些好的定势,我们的转化工作才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促进学困生的发展和转化工作,是一项艰难复杂而又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
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要用一种对学生终身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来培养,对他们的发展潜力要充满信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在期待和希望中找到自信,在数学美的课堂中找到兴趣,在方法提炼中不断修正自己,在好习惯的养成中完善自己,早日从学困中走出来!1.提前预习,勤于实践。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哪些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646e658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7.png)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行培养?(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充满欢乐。
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
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有人总结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内有浓厚的兴趣。
无论是谁,持久地从事一项无兴趣的活动,不但难以成功,而且有损身心健康。
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
(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叫情感,消极情感防碍智力发展,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
情感有调节作用,能引起和维持人的行动,有排除障碍的功能。
如:对敌人的恨,促使他勇敢杀敌,惊慌时会有意避开危险。
情感总是伴随理解而产生和发生,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理解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
如:对祖国的爱,是建立在对祖国的理解上,对父母、老师的爱亦是如此。
没有理解基础的情感,就会失去理智,从而会干出愚蠢的事情来。
职校生的知识尚贫乏,经验少,辨别是非水平差,容易感情用事。
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背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意志力是为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上自觉克服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
意志和行动分不开,人们总是按事先考虑好的目的、计划去行动,努力克服行动中遇到的困难,这就是所谓的意志行动。
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
意志对人来讲,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得多。
因为,一切创造与发明和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
俗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另外,意志也是反常行为,要求克制自己的欲望,爱好。
去做自己不喜欢,但又必须要做的事,即我们常说的,要战胜自己。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哪些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7cb45faa102de2bd960588c2.png)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1、发掘非智力因素--促学生素质的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
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
同时,在未来现代化的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要重要得多。
基于这种认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
以下是我工作中的几点做法:一、学会负责,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为国为民的深重责任感,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学会勇于负责。
作为学生,每天认真上好每堂课,做好每次作业,做好值日生工作是一天的责任和义务。
可就有几个学生,家作经常少做或不做,有时还要说慌,说做是做了,可忘在家里没带来,我借这机会让同学们谈谈不完成作业与负责的关系,有的同学的发言真精彩,如:老师每天认真地上课、备课说明老师很负责任;爸爸、******认真上班是负责任;每天的值日班长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是负责任;做错了事,主动认错,并及时改正,是负责任的表现;……经常适时地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明白:人,一撇一捺要站稳,不管是在家里、在班级、在社会上,都该有强烈的责任感。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做个诚实守信、勇于负责的人,成功就在前面等着你。
二、学会宽容,做个胸襟开阔的人。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思维单纯,故缺乏果断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迅速地辨别是非的能力及良好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清醒状态下,常常对自己所想所做的事动机模糊,理智不清,何况当别人“侵犯”他时,容易在无意识的支配下做出失控之事,小之影响同学间的团结,学习的愉快氛围被打破了,大之后悔莫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1、发掘非智力因素--促学生素质的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
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
同时,在未来现代化的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要重要得多。
基于这种认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
以下是我工作中的几点做法:一、学会负责,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为国为民的深重责任感,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学会勇于负责。
作为学生,每天认真上好每堂课,做好每次作业,做好值日生工作是一天的责任和义务。
可就有几个学生,家作经常少做或不做,有时还要说慌,说做是做了,可忘在家里没带来,我借这机会让同学们谈谈不完成作业与负责的关系,有的同学的发言真精彩,如:老师每天认真地上课、备课说明老师很负责任;爸爸、******认真上班是负责任;每天的值日班长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是负责任;做错了事,主动认错,并及时改正,是负责任的表现;……经常适时地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明白:人,一撇一捺要站稳,不管是在家里、在班级、在社会上,都该有强烈的责任感。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做个诚实守信、勇于负责的人,成功就在前面等着你。
二、学会宽容,做个胸襟开阔的人。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思维单纯,故缺乏果断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迅速地辨别是非的能力及良好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清醒状态下,常常对自己所想所做的事动机模糊,理智不清,何况当别人“侵犯”他时,容易在无意识的支配下做出失控之事,小之影响同学间的团结,学习的愉快氛围被打破了,大之后悔莫及。
学生之间打闹是常有的事,大多的情况是有学生报告给老师,某某同学和某某同学在打架,老师及时赶去处理。
我班上有一对同桌,学习成绩比较好,但两人脾气都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那种,坐在一起一个月不到,三天两头闹矛盾,后来,帮他俩换坐位,分开,又一个月过去了,竞安然无事。
我把两对同桌一起叫来,问分开的两位同学,为什么你们俩坐在一起,事情挺多的,与新同桌坐了事情少了,甚至没有了呢?经过我对他们平常的观察,结合四人的讨论,最后得出,新的同桌都比较懂得谦让和宽容,不斤斤计较。
四位同学伸出了友谊之手,表示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做个胸襟开阔的人。
平时,我常引导学生体验,班级是一个大家庭,你要在这个大家庭里得到快乐,自己首先要把快乐给同学,快乐的心情是多么美好,只有心中充满快乐,灿烂的阳光才会相随,我们学习才会有趣。
三、学会自信,做个奋勇攀登的人。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信心。
小学是儿童走向社会的第一片天地,而家长和教师的过高期望,使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了影响其自信心的客观指标。
当自己的学习成绩有违愿望时,挫折感便产生了,认为自已“一无是处”。
由于儿童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所以在这一时期,更要引导他们看到自身的长处,从而树立起自信心,以获得成功。
如,一个班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后进生,对待他们的作业,老师更应该认真、仔细地批改,分析错得原因,进行耐心地个别辅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经常和他们谈心,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因此,要对自己充分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行”。
四、学会挑战,做个意志坚强的人。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没有竞争意识的人,将会被社会淘汰。
竞争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只有不怕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才会成功。
要想让学生具有挑战意识,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老师必须要做个有心人,平时,我利用晨会课、班队课开展如:“向坏习惯告别”、“我是学习小主人”、“我们不怕困难”等主题队会,让学生课后收集古今中外名人、科学家的故事,进行演讲比赛,从他们的身上体会到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战胜了无数困难、挫折,才登上了成功的彼岸。
学校开展每月一次“奥数擂台赛”,我班一位学生连续参赛了几次,都榜上无名,可她并不灰心,反而比以前更加的用功,功夫不夫有心人,上月的“奥数擂台赛”她做了擂主,她开心地对我说:“老师,谢谢你常鼓励我,下次擂主可能不是我了,但我不怕失败,我会继续向擂主挑战的。
”学生亲身经历了,体验到成功是喜悦的,但更是艰辛的。
五、学会合作,做个共同学习的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其强调四个学会。
其一是强调学会共同生活。
在班集体中,处处需要合作。
这种合作不仅能促进学生间彼此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充分体现一个集体的凝聚力。
一个凝聚力强的集体一定是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于是,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讨论等,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义务,体会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
例:开展篮球比赛,开展4人小组的手抄报比赛,拔河比赛等;课上经常围绕一个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进行研究讨论,最后汇报研究成果等。
学生体验到共同生活在一起,时时处处需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干好每一件事,在合作中学习会变得更美好。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生要把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观念、道德行为,有一个内化的过程,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培养良好品德,不可能一蹴而就。
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教师只有在教育中努力发掘各种非智力因素,创造一个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我学习,我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教育的明天,才会涌现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2. 如何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人们的学习过程既是眼、脑、耳、口、手综合运用的一门艺术,也是心理过程的外在反映,一般地认为,前者是智力因素,后者是非智力因素。
现在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应该包括六个方面:即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从心理学上讲,这些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智力活动的进行、智力水平的发挥以及智力本身的发展,必须依靠非智力因素的发动、激励和促进。
前者属于认识系统,后者属于动力系统。
没有认识系统,学习活动就无法实现;没有动力系统,学习系统就无法维持。
非智力因素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动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能够使学生具有顽强的毅力,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
(二)定向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考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创造性活动是长久而艰辛的过程,这种活动成功与否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外,常常取决于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没有毅力,有没有志向。
(三)巩固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前进。
反之,娇气、任性、懒散的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情绪忽冷忽热,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就不能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弥补作用。
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
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
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性格的伟大,国外许多关于心理研究证明,同样智商的人的成就差别在非智力因素。
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我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曾尝试了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
一、心理预见式:心理预见的原则是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早做出预见,避免学生对学习发展的过程充满困惑,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智力障碍,影响学生的发展。
我的具体做法是:1. 引导学生敢于正视挫折,帮助他们认清困难、挫折与人的成长、成才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人生中有挫折、失败在所难免,胜败乃兵家常事,因此每人应潇洒对待挫折,分析受挫的原因,人在经历挫折后才会不断进步,进入新境界。
另外,在计划做一件事时,要学会预料挫折和失败产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以便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 减轻偏激反应,多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加强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犯错时,要掌握批评的艺术,掌握批评的力度,培养学生的意志和品质,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心理承受力。
3.稳定学生情绪,在学生受挫时以名人典型事例来启发他们,引导他们采取实干、沉稳、谦虚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班主任可通过爱心教育和饱满的情绪为学生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
平时多与学生拉家常,谈心,关心其生活及单独课程辅导等,形成家庭、学生和教师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及时多渠道地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在轻松的心态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审美。
二、协商“摧残”式:现在的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当年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他们从小受宠,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好,一俊遮百丑,所以养成了他们狂、傲、骄、躁的性格,他们遇事容易失去理智,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走极端,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挥。
因此,我在带班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包括各种形式的家长会,家访,学生谈话,班会等形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和家长达成一种共识,就是我们在宠惯孩子,而社会却在挑选孩子,他们面临的是成功或被淘汰,因此,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承受的不仅仅是赏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能够承受失败,他们要愉快的、冷静的面对每一次的考试,因此,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温柔和严格并用,关心和“伤害”并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意志坚强,遇事冷静,性格顽强,后续学习才能百折不挠。
三、赏识鼓励式:以多调动,多鼓励,多诱导为原则,充分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1. 班主任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并常常抓住一切契机表扬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从容应对。
2、平时建立笔记本,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要求学生每次都写上名人名言等激励性的话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通过谈话让学生相信"我能行,我一定行",并尽可能创造让学生发挥特长的机会,有机会表现自我,让学生在成就中进步,在鼓励中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