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地球化学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地球化学第二章 地球化学基础知识

地球化学第二章  地球化学基础知识

4.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绝对含量单位 T 吨 Kg 千克 g 克 mg 毫克 g 微克 ng 毫微克 pg 微微克 % ‰ 相对含量单位 百分之... x10-2 千分之.... x10-3
ppm、g/T ppb、ng/g ppt、pg/g
百万分之 x10-6 十亿分之 x10-9 万亿分之 x10-12
高场强元素或离子(High field strength cations, HFS):场强指离子每单位表面的静电荷强度,常 以离子电荷与离子半径的比值,即离子势表示。指 那些形成小的高电荷离子的元素,包括REE、Sc、 Y、Th、U、Pb、Zr、Hf、Ti、Nb、Ta等。 其离 子势>2。 低场强元素或离子(Low field strength cations) : 形成大半径小电荷的离子的元素 ,离子势<2,它 们又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包括 Cs、Rb、K、Ba、Sr、Eu 和Pb(二价)。
3.分布与分配
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种中( 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整体总含量。 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 系内各个区域区段中的含量。 分布是整体,分配是局部,两者是一个 相对的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例如, 地球作为整体,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也 就是元素在地球中的分配的表现,把某岩 石作为一个整体,元素在某组成矿物中的 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岩石中分配的表现。
地球化学
第二章 地球化学基础知识 陈远荣
2011 年 11月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第一节 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概括起来有 五个方面: 第一, 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 的分布、分配问题:也就是元素和同位 素的含量及含量在空间、时间及不同地 质产状地质体中的变化。这个问题是地 球化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资料,简而言 之为“量”的问题。

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引言:矿床是地球内部的宝库,它们是地壳深部成矿作用的产物。

而成矿流体作为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将着重探讨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影响。

一、成矿流体的来源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地幔、地壳及地下水系统。

地幔来源的成矿流体富含各种金属元素,如Cu、Pb、Zn等;地壳来源的成矿流体则富含稀土元素、钨、砷等。

地下水系统提供了矿床形成过程中重要的输运媒介。

二、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特征1. 温度与压力成矿流体的温度与压力与矿床成因密切相关。

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成矿流体更容易溶解矿物,形成热液矿床;相反,低温低压条件下的成矿流体容易析出矿物,形成富矿物沉积矿床。

2. pH值成矿流体的pH值对金属元素的溶解性起着重要作用。

低pH值环境下,成矿流体中的金属元素更容易溶解形成矿床;而高pH值环境则促使金属元素析出沉积。

3. 氧化还原状态成矿流体的氧化还原状态直接影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式。

强还原条件下,金属元素以单质态存在或形成硫化物矿物;而强氧化条件下,金属元素则以卤化物或氧化物等形式富集。

三、成矿流体的主要物质成分成矿流体中的主要物质成分包括水、气体、离子以及各种溶质。

其中,水是成矿流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可溶解和输运大量的金属元素。

此外,气体成分如CO2、H2S等也对矿床成因起到重要影响。

四、成矿流体对矿床成因的影响1. 成矿流体的迁移作用成矿流体的迁移作用决定了矿床的形成位置和类型。

成矿流体在地下岩石中的迁移路径、速度和方式直接决定了矿床的分布模式。

2. 成矿元素的赋存与沉积成矿流体中的金属元素赋存状态与矿床成因密切相关。

它们可以以离子形式溶解在流体中,也可以以矿物颗粒形式悬浮于流体中,最终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沉积形成矿床。

五、矿床成因分析与矿产找矿通过分析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矿床的成因提供重要线索。

矿床成因分析是矿产勘探的关键环节,对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一.关于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二.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1、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成(质)2、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动)4:地球的历史和演化(史)三.地球化学研究思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在宏观地质体变化和形成的同时,亦伴有大量肉眼难以辨别的化学组成变化的微观踪迹,它们包含着重要的定性和定量的地质作用信息,应用现代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剖析这些微观踪迹,从而揭示宏观地质作用的奥秘。

(一句话那就是“见微而知著”)第一章地球和太阳系的化学组成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和组成一.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区别:1.大洋地壳较薄,10-5公里,平均厚8公里;大陆地壳较厚,最厚可达70公里,平均厚33公里。

(整个岩石圈也是大陆较厚,海洋较薄。

海洋为50—60公里,大陆为100—200公里或更深。

)2.在元素的分配上,洋壳比陆壳贫硅和碱金属,但较富镁富铁。

正是这种原因,大洋沉积物中富含Fe、Mn、Co、Ni等亲铁元素,它们是现代海洋中巨大的潜在资源。

二. 固体地球各圈层的化学成分特点○1地壳:O、Si、Al、Fe、Ca○2地幔:O、Mg、Si、Fe、Ca○3地核:Fe-Ni○4地球:Fe、O、Mg、Si、Ni第二节元素和核素的地壳丰度一.概念1.地球化学体系: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C,T,P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联系。

2.丰度:表示元素在某地质体中(如地球,地壳,宇宙星体及某岩类,岩体等)的含量。

3.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4.质量克拉克值:若计算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时以质量计算,则称为质量克拉克值。

5.原子克拉克值:以原子数之比表示的元素相对含量(即指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全部元素的原子总数中所含原子个数的百分数)任意元素的原子克拉克值=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的相对原子数(用N表示)/所有元素相对原子数之和(用 N表示)6.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元素克拉克值二.克拉克值的变化规律:①递减: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少(但锂,铍,硼以及惰性气体的含量并不符合上述规律,丰度值很低)②偶数规则: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总分布量(86%)大于奇数元素的总分布量(14%)。

三道湾子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三道湾子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三道湾子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摘要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床地处小兴安岭西北部,兴安地块东缘,贺根山-黑河断裂西北侧。

是00年以来发现的一座大型浅成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是我国乃首例独立的碲化物金矿床,金资源量大于25吨,平均金品位为15g/t。

本文通过查阅最近十年来对三道湾子金矿的研究文献,总结了三道湾子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包括主、微量元素,H-O-S-Pb等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元素定年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认为三道湾子金矿成矿年龄约120Ma;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为深源;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

关键词:三道弯子金矿;地球化学;矿床1矿床简介三道湾子金矿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北约50km的三道湾子村北山,行政区划属黑河市爱辉区上马场乡管辖。

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26°59′47″-127°00′58″,北纬:50°21′40″-50°22′09″(见图 1-1)。

三道湾子金矿位于多宝山-罕达气-红叶家成矿中带北部,该带是黑龙江省北部重要的金及多金属成矿区。

三道湾子金矿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矿床富矿段金品位高达20000×10-6,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碲化物为主,与斐济的Emperor金矿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2矿床地球化学特征2.1 主量元素三道湾子金矿赋矿围岩的主量元素主要有吕军(2011)、翟德高(2014)和程琳(2017)做了研究。

分别采集了安山岩、硅化安山岩、石英脉(矿体)、基性岩脉以及花岗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的分析。

根据翟德高的采样分析结果将岩石的地球化学数据投图在Nb/Y-Zi/TiO2图解上,所有火山岩和岩脉样品均表现出准铝质和过铝质的特征(翟德高,2014)。

吕军在分析了安山岩、硅化安山岩和石英脉(矿体)的主量元素后认为金矿脉围岩蚀变组分的带入-带出平衡关系说明在交代作用过程中相对加入组分有SiO2,反映的是硅化作用的增强。

地球化学常见测试及其矿床应用

地球化学常见测试及其矿床应用

常、微量元素
在矿床研究中的应用: 一、分析含矿围岩沉积环境 二、推断围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三、判断赋矿岩石成因类型 四、估算成矿温度压力 五、判断矿液流向及矿化分带 六、探讨矿床成因
常、微量元素
一、分析含矿围岩沉积环境
1、元素含量及其比值 1)B 现代海水中硼的含量为4.7 ppm,而淡水中一般不含B ;沉积物中硼
此外,还可以应用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来表示,不同资料,其微量元素排 列顺序不同,主要有三类:
Ⅰ类 Sun(1980): Rb K Th Nb (Ta) Ba La Ce Sr Zr P Ti Sm Y Ⅱ类 Pessrce(1982): Sr K Rb Ba Th Ta Nb Ce P Zr Hf Sm Ti Y Yb Ⅲ类 Thomopson(1982): Rb Ba Th (U) K Nb La Ce Sr Nd P Zr (Hf) Sm Ti Y Yb Ⅰ类多用于太古代岩石研究,Ⅱ类主要用于玄武质岩石研究,Ⅲ类应用比 较广泛。一般来说,元素排列主要考虑(1)元素在地幔-岩浆间的总分配系 数(Di)增大的次数(有的注明不相容性减少或亲岩浆性较少的次序),常 采用地幔标准化;(2)元素六次配位阳离子半径减小的次序,常用MORB 和 球粒陨石标准化。
常、微量元素
二、推断围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2、火山岩
3)Holm 图解 因为拉斑玄武岩是唯一在大洋和大陆的各种环境中都有分布, 因此Holm(1985)提出利用拉斑玄武岩微量元素与原始地幔丰 度比值的蛛网图(以样品的测试值对标准样进行标准化所作的 图解)来判别其形成构造背景;在各种一级构造背景形成的玄 武岩的微量元素分配型式中,根据强不相容元素的富集程度将 拉斑玄武岩分为三大类,即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型(如大陆拉斑玄 武岩,RbN/YbN >1)、强不相容元素亏损型(如洋底和洋中脊拉 斑 玄玄武武岩岩,,RbRNb/YNb/YNb≈N1<)。1)二和级平构坦造型背(如景低下钾形拉成斑的玄拉武斑岩玄和武洋岩岛微拉量斑 元素比值蛛网图中,虽然初始裂谷(IRT)也属大陆背景,但其 分配型式不同,主要为Nb 正异常(大陆为Nb 负异常);富集型 洋中脊玄武岩(P-MORB)为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型。

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

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

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金属矿床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的产物,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之一。

对于研究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地壳物质及其演化过程,还可以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一、金属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金属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表现在所含矿物种类、元素组成和同位素组成等方面。

例如,在铜矿床中常见的矿物有黄铜矿、赤铁矿等;在铁矿床中,主要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等。

金属矿床中的元素组成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例如铁矿床中富集的元素主要有铁、硅、锰等,而铜矿床中则富集铜、黄铜矿等。

此外,同位素的组成也是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一部分,同位素的比例和分布可以提供有关地壳演化和金属矿床形成的信息。

二、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是指金属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和地质过程。

常见的成矿机制有岩浆热液成矿、沉积成矿和变质成矿等。

岩浆热液成矿是指在地壳深部形成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携带和热液反应生成矿石的过程。

岩浆热液成矿的重要特点是成矿物质的来源来自地幔,例如铜的来源来自岩浆中的含铜矿物,如黄铜矿。

岩浆热液成矿还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如在火山带、构造隆起等地带易形成岩浆热液型金属矿床。

沉积成矿是指由流体沉积作用形成的金属矿床,主要是由流体中输运的金属离子沉积和沉积岩的作用形成的。

其中,古海洋中的铁矿床是沉积成矿的重要类型之一。

海洋中的富含铁离子的流体受到氧化条件的改变或者生物作用所影响,导致铁矿物的沉积和富集。

变质成矿是指在构造作用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金属矿床的过程。

变质成矿主要发生在大规模变质作用带,如造山带、折山带等地区。

变质成矿的过程中,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和高压的环境下发生矿物相的变化,形成金属矿床。

总的来说,金属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机制是相互联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我们认识和解释成矿机制提供有力支持。

而研究成矿机制则可以为金属矿床的勘查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由于地壳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金属矿床的成因机制还远未完全揭示。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是指矿床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元素含量:矿床中的不同元素含量可以较为明显地反映出其成因和演化过程。

例如,矽铁矿床通常富含铁和硅,而铜矿床则富含铜等元素。

2. 元素分布:不同元素在矿床中的分布方式也可以提供有关其形成和富集机制的信息。

例如,多金属矿床中的不同金属元素可能以层状、点状或伪层状的方式分布。

3. 元素比值:不同元素之间的比值可以反映出矿床形成时的地球化学环境。

例如,在一些铀矿床中,铀和铀的容液比值可以用于判断它们的沉积环境和成矿条件。

4.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反映了矿床成因和演化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物质来源等因素。

通过分析稀土元素的分布,可以揭示出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背景。

5. 同位素组成:矿床中的同位素组成可以提供有关岩浆和流体来源的信息。

例如,硫同位素组成可以揭示矿床形成时的硫的来源,从而帮助解释矿床成因及富集机制。

总的来说,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是通过分析矿床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布、比值、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同位素组成等信息,来
揭示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特征,从而对矿床的成因、演化过程和富集机制等进行解释和研究。

放射性金属矿床的地质与地球化学因素

放射性金属矿床的地质与地球化学因素

放射性金属矿床的地质与地球化学因素放射性金属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其形成与地质和地球化学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放射性金属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

地质因素地质因素是影响放射性金属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主要包括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

地层对放射性金属矿床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放射性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层中。

这些地层通常具有复杂的岩性组合和构造背景,为放射性金属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构造活动对放射性金属矿床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构造活动可以产生断裂带和褶皱带,为放射性金属元素的迁移提供了通道和空间。

同时,构造活动还可以使地层中的放射性金属元素得以富集,形成矿床。

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是放射性金属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岩浆活动中,放射性金属元素得以释放并迁移,最终在地壳中富集形成矿床。

岩浆活动还可以产生岩浆岩,为放射性金属元素的迁移提供了有利的地质环境。

地球化学因素地球化学因素也对放射性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包括放射性金属元素的来源、迁移和富集过程。

放射性金属元素的来源放射性金属元素的来源主要与地壳和地幔的物质组成有关。

地壳中的放射性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地壳原始物质,而地幔中的放射性金属元素则通过地幔柱活动迁移至地壳。

迁移过程放射性金属元素的迁移过程主要受到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

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放射性金属元素可以通过水溶液、气体和固体等多种形式进行迁移。

水溶液是放射性金属元素迁移的主要形式,其迁移途径主要包括河流、地下水和热液等。

富集过程放射性金属元素的富集过程主要发生在地质作用的晚期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放射性金属元素在地壳中逐渐富集,形成矿床。

富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地质构造、岩浆活动、水溶液活动等。

放射性金属矿床的形成受到地质和地球化学因素的共同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对于寻找和评价放射性金属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为放射性金属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球化学异常及地球化学找矿jiang

地球化学异常及地球化学找矿jiang

资料的整理
• 1原始资料的整理:包括采样记录本、地质 观测记录本、各种送样单、分析及鉴定报 告、现场测定记录、测量成果、有关照片、 各种统计资料等。 • 2图件的编制: 实际材料图:采样位置图、原始数据图、 地球化学平面剖面图及剖面图和塔状图 综合图件:等浓度图、等衬度图、晕的分 带图、异常分布图。
地化异常评价依据
• 地质依据: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地貌和第 四纪特点、水文地质 • 矿产的形成与分布,受岩性、时代、构造的控制, 特定的矿床,总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产出,如 斑岩型铜矿总与浅成中酸性岩浆有关,钨锡矿总 与酸性岩浆岩有关,蚀变岩型金矿,大都产在构 造破碎带内 • 化探依据:异常区的指示元素的组合关系、异常 强度、异常点的集中程度、异常面积的大小、变 化梯度、分带特点、异常形态和规模大小等特征 是化探对比分类的依据。
采样布局
• 格子采样法(预查、普查) • 规则测网:如方形网、矩形网、菱形网 • 以一定测线间距和测点间距布置采样点: 原则上普查应使1-2条测线和2-3个测点落于 异常内;详查应使3-5条测线及3-5个测点落 于异常内。 • 不规则测线:岩体、构造
采样
• 水系沉积物:采样点上下游5-10米或垂直于流向采2-3个 样组合,最新的表层物质。取样物质:抵抗风化力弱的矿 如 Cu、Pb、Zn、Ni、Co、U等热液矿,一般取淤泥、粉 砂,对于抗风化力强的矿如Nb、Ta、W、Sn、Au、Pt、 稀土取细砂,样品重量100-150g 。 • 土壤测量:层位:一般在B层;粒度:Cu、Pb、Zn、Co、 Ni及热液铀矿取细粒物质,如细砂、粉砂、粘土;Nb、 Ta、W、Sn、Au、Pt、稀土取样粒度较粗,如粗砂土; 风成物分布广泛地区,一般取粗粒物(0.3-0.1mm) ;重 量:细粒物质50-100g,粗粒物质100-200g,过筛后不小 于20g。 • 岩石测量:采样物质:基岩、断层泥、裂隙充填物,地表 和坑道采样是在采样点附近(1m内)采5-7块,岩芯是在 采样点上下1m内采5-7块。重量:150-200g,断层泥、裂 隙充填物20g以上。

稀土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考核试卷

稀土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考核试卷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B
4. D
5. D
6. D
7. D
8. D
9. A
10. D
11. D
12. A
13. D
14. D
15. D
16. A
17. D
18. D
19. D
20. D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
5. ABC
6. ABCD
7. ABC
1.稀土金属的应用领域包括哪些?()
A.冶金
B.石油化工
C.环保
D.医疗
2.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哪些特点?()
A.易于氧化
B.多价性
C.易于形成络合物
D.具有放射性
3.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A.氧化还原条件
B. pH值
C.温度
D.压力
4.稀土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A.岩浆型
B.沉积型
C.变质型
D.混合型
5.下列哪些矿物属于稀土金属矿物?()
A.独居石
B.萤石
C.氟碳铈矿
D.铌铁矿
6.稀土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A.矿物组成
B.元素含量
C.配分模式
D.成矿过程
7.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分析稀土元素?()
A. X射线荧光光谱法
B.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A.地质填图
B.地球物理勘探
C.地球化学勘探
D.遥感技术
15.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少稀土金属矿床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

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

地球化学绪论1、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2、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填空】(1)质: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成(2)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动: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史:地球的历史和演化3、地球化学研究思路:【简答】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在宏观地质体变化和形成的同时,亦伴有大量肉眼难以辨别的化学组成变化的微观踪迹,它们包含着重要的定性和定量的地质作用信息,应用现代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剖析这些微观踪迹,从而揭示宏观地质作用的奥秘。

即“见微而知著”。

第一章地球和太阳系的化学组成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和组成1、地球的圈层结构、主要界面名称:(1)地震波(P波和S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反映出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和弹性是不均一的。

这种不均一性在地球的一定深度表现为突变性质。

由此得出,地球内部具有壳层结构的概念,即认为地球由表及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界面分别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上地壳和下地壳分界面为康拉德面。

上地壳又叫做硅铝层,下地壳又叫做硅镁层。

大陆地壳由上、下地壳,而大洋地壳只有下地壳。

【填空】2、固体地球各圈层的化学成分特点:(分布顺序)地壳:O、Si、Al、Fe、Ca地幔:O、Mg、Si、Fe、Ca地核:Fe-Ni地球:Fe、O、Mg、Si、Ni第二节元素和核素的地壳丰度1、基本概念:【名词解释】(1)地球化学体系: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有一定的空间,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并且有一定时间的连续(2)丰度:研究体系中被研究元素的相对含量(3)克拉克值:地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4)质量克拉克值:以质量计算表示的克拉克值(5)原子克拉克值:以原子数之比表示的元素相对含量。

它是指某元素在某地质体全部元素的原子总数中所占原子个数的百分数。

(6)浓度克拉克值:某一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2、克拉克值的变化规律:(1)递减: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矿床学题库(整理完毕)

矿床学题库(整理完毕)

矿床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矿物的反射率矿物表面所能反射的光量和它所接受的光量之比。

2、矿物的显微硬度显微硬度是一种压入硬度,反映被测物体对抗另一硬物体压入的能力。

3、矿石的品位与品级矿石中有用组分的白分含量称为品位,一般用重量百分比来表示。

一般还使用边界品位和工业品位两个名词。

边界品位:划分矿与非矿的最低品位。

工业品位:当前能供开采和利用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

矿石的品级也称技术品级,指工业加工利用过程中据矿石的品位及有益和有害组份的含量综合确定的。

4、交代作用溶液与岩石接触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组份的带入和另一些组份带出的地球化学作用,也称为置换作用。

特点:岩石与溶液的作用;溶解与沉淀同时进行;岩石为固态,前后体积不变;岩浆作用晚期与伟晶作用期,气成-热液期最为重要。

标志:残留体及残留结构构造、矿物假象。

5、矿床与矿体矿床是矿产在地壳中的集中产地。

确切地说,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矿体是指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产状的,含有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采利用的有用矿物的一个连续的地质体,矿体是矿床的基本组成部分。

6、成矿作用地球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是一种特殊的地质作用。

7、脉石矿物与矿石矿物矿石矿物指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也称有用矿物。

脉石矿物是矿石中不能被利用的矿物,也称无用矿物。

8、同生矿床与后生矿床同生矿床,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

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矿床以及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形成的岩浆分结矿床等,都属于同生矿床。

后生矿床,矿床的形成明显地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

矿体和围岩是由不同地质作用和在不同时间形成的。

如沿地层层理面或穿切层理的各种热液矿脉,属于典型的后生矿床。

9、斑岩铜矿斑岩铜矿(型矿床)是指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岩密切相关的细脉浸染型铜矿床。

非金属矿勘查地球化学元素分析与应用试题考核试卷

非金属矿勘查地球化学元素分析与应用试题考核试卷
3.针对某一特定类型的非金属矿床(如硅藻土矿床、膨润土矿床等),论述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选择依据及其在实际勘查中的应用。
4.讨论在非金属矿勘查中,如何平衡勘查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要求,提出具体的策略和措施。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 C
4. A
5. D
6. A
7. A
8. D
9. D
()()
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通常采集的样品是______层土壤样品。
()
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中,沉积物的粒度越小,其携带的地球化学元素______。
()
4.在勘查硅藻土矿床时,______元素的含量可以作为指示元素。
()
5.石墨矿的地球化学勘查中,通常使用的地球化学方法是______。
()
A.钙(Ca)
B.钾(K)
C.镁(Mg)
D.铝(Al)
7.石墨矿的地球化学勘查中,哪个元素通常作为指示元素?()
A.碳(C)
B.氧(O)
C.钙(Ca)
D.铁(Fe)
8.以下哪种方法在非金属矿勘查中应用较少?()
A.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B.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C.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
D.勘查地震学方法
6.地球化学勘查中,异常下限的确定通常采用______方法。
()
7.非金属矿勘查中,地球化学元素迁移能力最强的通常是______元素。
()
8.在非金属矿勘查中,高岭土矿床与______和______元素密切相关。
()()
9.地球化学勘查结果显示的异常,可能由______、______或______等因素引起。
9.在非金属矿勘查中,哪种元素的迁移能力最强?()

勘查地球化学试题及答案

勘查地球化学试题及答案

勘查地球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化学勘查中常用的元素是:A. 铁B. 铜C. 金D. 铅答案:C2. 地球化学勘查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矿床位置B. 评价矿床质量C. 预测矿床规模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化学勘查的采样方法?A. 土壤采样B. 水样采集C. 空气采样D. 岩石采样答案:C4. 地球化学异常通常与哪种地质现象有关?A. 断层B. 矿化作用C. 火山活动D. 沉积作用答案:B5. 地球化学勘查中,哪种元素的异常通常与铜矿化有关?A. 锌B. 铁C. 铜D. 铅答案:C6. 地球化学勘查数据的解释通常需要:A. 地质图B. 地形图C. 遥感图像D. 以上都是答案:D7. 地球化学勘查中,哪种方法可以用于确定元素的迁移路径?A. 土壤剖面分析B. 地下水采样C. 空气采样D. 岩石采样答案:A8. 以下哪种技术不适用于地球化学勘查?A. 光谱分析B. 质谱分析C. 核磁共振D. 热分析答案:C9. 地球化学勘查中,哪种元素的异常通常与金矿化有关?A. 银B. 铜C. 金D. 铅答案:C10. 地球化学勘查数据的统计分析通常包括:A. 异常值分析B. 相关性分析C. 趋势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球化学勘查中可能使用的分析方法包括:A. 原子吸收光谱B. 质谱分析C. 电化学分析D. 色谱分析答案:A, B, C, D2. 地球化学勘查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元素的分布?A. 地质构造B. 气候条件C. 土壤类型D. 人为活动答案:A, B, C, D3. 地球化学勘查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A. 异常值剔除B. 数据标准化C. 趋势分析D. 相关性分析答案:A, B, C, D4. 地球化学勘查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采样介质?A. 土壤B. 水体C. 植物D. 气体答案:A, B, C, D5. 地球化学勘查中,以下哪些是可能的异常解释?A. 矿化作用B. 污染源C. 地质构造D. 自然背景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地球化学勘查只能用于寻找金属矿床。

(完整word版)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

地球化学绪论1、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2、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填空】(1)质: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成(2)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动: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史:地球的历史和演化3、地球化学研究思路:【简答】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在宏观地质体变化和形成的同时,亦伴有大量肉眼难以辨别的化学组成变化的微观踪迹,它们包含着重要的定性和定量的地质作用信息,应用现代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剖析这些微观踪迹,从而揭示宏观地质作用的奥秘。

即“见微而知著”。

第一章地球和太阳系的化学组成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和组成1、地球的圈层结构、主要界面名称:(1)地震波(P波和S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反映出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和弹性是不均一的。

这种不均一性在地球的一定深度表现为突变性质。

由此得出,地球内部具有壳层结构的概念,即认为地球由表及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界面分别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上地壳和下地壳分界面为康拉德面。

上地壳又叫做硅铝层,下地壳又叫做硅镁层。

大陆地壳由上、下地壳,而大洋地壳只有下地壳。

【填空】2、固体地球各圈层的化学成分特点:(分布顺序)地壳:O、Si、Al、Fe、Ca地幔:O、Mg、Si、Fe、Ca地核:Fe-Ni地球:Fe、O、Mg、Si、Ni第二节元素和核素的地壳丰度1、基本概念:【名词解释】(1)地球化学体系: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有一定的空间,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并且有一定时间的连续(2)丰度:研究体系中被研究元素的相对含量(3)克拉克值:地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4)质量克拉克值:以质量计算表示的克拉克值(5)原子克拉克值:以原子数之比表示的元素相对含量。

它是指某元素在某地质体全部元素的原子总数中所占原子个数的百分数。

(6)浓度克拉克值:某一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2、克拉克值的变化规律:(1)递减: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地质勘探中的地球化学应用考核试卷

地质勘探中的地球化学应用考核试卷
1.地球化学勘查的主要任务包括:()
A.寻找矿产资源
B.环境保护
C.地质灾害评价
D.城市规划
2.以下哪些方法属于地球化学勘查的采样方法?()
A.土壤采样
B.岩石采样
C.水样采集
D.遥感影像分析
3.地球化学异常的类型包括:()
A.矿化异常
B.地质构造异常
C.环境污染异常
D.生物地球化学异常
4.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地球化学异常?()
7.以下哪些是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地球化学图?()
A.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图
B.地球化学异常图
C.地球化学背景图
D.地质图
8.地球化学勘查中,异常的解释可能涉及:()
A.矿床成因
B.矿体规模
C.矿化阶段
D.矿石品位
9.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异常查证?()
A.地质填图
B.钻探
C.地球物理勘探
D.遥感解译
2.描述地球化学异常的定义及其在找矿工作中的重要性。
3.请阐述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地球化学异常值的区别,并说明如何通过这些值来判断潜在的矿产资源。
4.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地球化学勘查在环境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A
3.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D
5. B
6. D
7. D
8. C
9. D
10. C
A.铁
B.铜
C.金
D.铀
17.下列哪种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岩石中的主量元素?()
A.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B.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
D.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

矿床学题库——精选推荐

矿床学题库——精选推荐

矿床学题库名词解释1.矿物的反射率与分级2.矿物的显微硬度与分级3.矿石的品位与品级4.交代作用5.矿床与矿体6.成矿作用7.脉石矿物与矿石矿物8.同生矿床与后生矿床9.斑岩铜矿10.风化矿床11.海绵陨铁结构12.矿田13.脉石和夹石14.矿石的结构和构造15.围岩和母岩16.矿石17.边界品位和工业品位18.有益组份和有害组份19.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20.充填成矿作用和交代成矿作用21.伟晶岩矿床22.围岩蚀变和蚀变围岩23.机械沉积分异、化学沉积分异24.矿床学25.均一温度和爆裂温度26.克拉克值、浓集系数、浓度克拉克值27.受变质矿床和变成矿床28.同化作用29.混染作用二、简答题1.矿床学研究的主要方法?2.矿床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3.决定矿床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4.矿产的定义与基本特征?5.沉积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6.画图简要说明胶体化学沉积铁矿的矿物相分带。

7.画图简要说明胶体化学沉积锰矿的矿物相分带。

8.举例说明沉积矿床的主要类型和矿产种类。

9.中国金属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如何获得内生矿床的成矿温度?11.如何确定矿物的生成顺序?12.接触交代矿床的形成条件?三、论述题1.岩浆矿床的主要特征?2.热液矿床的主要特征?3.接触交代矿床(矽卡岩矿床)的形成过程?4.SEDEX型矿床的主要特征?5.沉积矿床的主要特征?6.成矿流体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四、判断题1.“沙漠说”是一种重要的海相成油理论。

(×)2.“沙洲说”是一种重要的陆相成盐理论。

(×)3.K、Na、Ca可形成风化矿床。

(×)4.斑岩铜矿又称为细脉浸染型铜矿。

(√)5.沉积赤铁矿矿床的含矿层以粗碎屑岩为特征。

(×)6.地壳中分布最广的伟晶岩是花岗伟晶岩。

(√)7.风化矿床多产于第三纪、第四纪的风化壳中。

(√)8.风化矿床中,Fe、Ti、Al趋于在风化壳中、上部富集成矿。

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地球内部流体运动与矿床形成

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地球内部流体运动与矿床形成

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地球内部流体运动与矿床形成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内部存在着各种流体运动,这些流体运动对地球上矿床的形成与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分析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变化,揭示了这种流体运动与矿床形成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地球内部的流体运动过程以及它们与矿床形成的关联,并探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地球内部的流体运动地球内部存在着熔融岩浆、热水和气体等多种流体。

这些流体通过地壳的裂隙和孔隙进行传输,并在地下形成了复杂的流体运动系统。

根据地球化学研究,地壳内的流体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的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球上最重要的流体运动之一是岩浆的上升运动。

当地下深部物质发生熔融并形成岩浆时,由于其密度较地壳低,岩浆开始上升并最终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

这种岩浆上升过程中的流体运动对于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岩浆中富含矿物质和金属元素,随着岩浆上升的过程,其中的矿物质会富集并形成矿床。

另一个重要的流体运动过程是热水的渗流。

地下的水通过渗透和对流传输,与地下岩石发生反应,从而改变地下矿物的组成,并促使矿物质和金属元素的富集形成矿床。

此外,热水中的溶解气体也可以促进金属元素的释放和沉积,进一步影响矿床的形成。

二、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流体运动与矿床形成关联地球化学研究借助于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岩石和矿物的化学分析、同位素分析、地球内部物理化学过程的模拟等,揭示了地球内各种流体运动与矿床形成之间的关联。

通过地球化学研究,我们可以追踪和分析地球内部流体的来源和运动路径。

例如,通过对岩浆中不同元素的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岩浆的来源和运动路径,从而预测火山喷发的可能性和矿床形成的潜力。

此外,地球化学研究还可以揭示矿床形成过程中的物质交换和相互作用。

地下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会引发矿物质的溶解和沉积,从而导致矿床的形成。

通过对地下流体和岩石样品的化学分析,科学家们可以重新构建矿床形成过程,并提供矿床勘探和开采的重要依据。

矿床地球化学结课作业(原著-可直接交)

矿床地球化学结课作业(原著-可直接交)

矿床地球化学结课作业(原著-可直接交)中国地质⼤学(北京)课程期末考试作业矿床地球化学作业(⼀)根据下列给定的⽕⼭岩岩⽯化学数据计算⽕⼭岩的特征参数,并作出图解,分析⽕⼭岩岩⽯系列和形成环境(参考岩⽯矿床地球化学教材第三章计算⽅法)。

原数据中⽕⼭岩岩性有流纹斑岩、杏仁状流纹斑岩、⾓砾岩和硅化⾓砾岩。

共有样品18个,数据包括样品全分析与部分微量元素。

全析中⼤多样品SiO2含量⼤于63%,样品岩性以流纹岩为主。

根据样品全分析数据计算出的⽕⼭岩的各类特征参数如表1表⽰,先将样品数据进⾏CIPW 标准矿物计算,其中氧化铁调整⽅法为TFeO=FeO+0.8998Fe2O3,所计算出的标准矿物均为重量百分含量,则可得出各矿物分异指数(DI) = Qz + Or + Ab + Ne + Lc + Kp。

其中固结指数为(SI) =MgO×100/(MgO+FeO+F2O3+Na2O +K2O) (Wt%)。

⾥特曼指数算式为σ43=(Na2O+K2O)^2/(SiO2-43),据表⾥特曼指数多位于1.8-3.3显⽰为钙碱性,由于原岩多数SiO2含量较⾼,⾥特曼指数确定出的钙碱度准确度差。

碱度率(AR) =[Al2O3+CaO+(Na2O+K2O)]/[Al2O3+CaO- (Na2O+K2O)] (Wt%),当SiO2>50%, K2O/Na2O⼤于1⽽⼩于 2.5时, Na2O+K2O=2*Na2O,本例以碱度率对样品碱度进⾏判别,由表可知,杏仁状流纹斑岩的碱度率都为1-3,显⽰钙碱性,流纹斑岩为3.3-5显⽰出弱碱性。

图1 样品SiO2-K2O+Na2O 图解Pc-苦橄⽞武岩;B-⽞武岩;O1-⽞武安⼭岩;O2-安⼭岩;O3-英安岩;R-流纹岩;S1-粗⾯⽞武岩;S2-⽞武质粗⾯安⼭岩;S3-粗⾯安⼭岩;T-粗⾯岩、粗⾯英安岩;F-副长⽯岩;U1-碱⽞岩、碧⽞岩;U2-响岩质碱⽞岩;U3-碱⽞质响岩;Ph-响岩;Ir-Irvine 分界线,上⽅为碱性,下⽅为亚碱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发岩型盐类矿床
④地表来源-风化或同生沉积
金刚石砂矿 镍风化壳矿
水系沉积物:砂金矿
⑤宇宙来源: 每日有3000吨宇宙物质落到地球表面
加拿大肖德贝里镍矿:椭圆型(60*50km),与地球和
月球表面陨石坑相似;岩体周围有大量角砾岩;有冲击变 质现象;陨石中铁、镍高;矿床独一无二,不受构造控制。
1.2 成矿介质(流体)来源
海底黑烟囱
海底黑烟囱
海水热液循环
VI 混合热液
流体来源的判别:流体氢氧同位素
2 成矿物质的迁移
成矿流体性质 流体迁移机制 成矿组分迁移条件与形式
海底黑烟囱
2.1 成矿流体的性质
包括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学组成;温度;压力;酸碱度;氧、硫、 CO2的性状等。 流体性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关系极 大。流体的成矿专属性。 斑岩铜矿:高盐、高温热液 脉状金矿:低盐度富CO2流体
未蚀变带 蚀变外带 蚀变中间带 蚀变内带,
矿石
HJB SZ
澳大利亚 Wiluna地区 Bulletin金矿
围岩拉斑玄武岩 剪切带中心至围岩成 矿元素的变化
Si 角闪岩相 绿片岩相 Geochemical zoning sequence Ag K, Rb, Ba
felsic rocks
Si Ag Na
造山带金矿流体特征
• • • •
温度 压力 流体组成 盐度
~ 250-400 oC >1-4 kb 高 CO2 + H2O, N2, CH4 <5-8 wt% NaCl eq
矿物稳定域
2.2 流体迁移的机制
成矿元素进入成矿流体的原因 成矿流体迁移的驱动力
成矿元素进入成矿流体的原因
吸附:碳质、粘土 溶解:可溶性盐类 络合:绝大多数元素以络合方式进入热液, 络合剂有F-,Cl-, S2-, HS-, CO32-, OH-
卡林金矿成矿热液为“中 部地壳”岩浆流体和深循 环大气水的混合物?
IV. 变质热液
区域变质过程 中,岩石、矿 物中的各种形 式水及其它挥 发分受温度、 压力影响,从 岩石和矿物中 析出,发生活 化转移而形成 的热液
变质热液可从流经的围岩中淋滤、汲取成矿组 分,向温度和压力降低的地段转移,在有利围 岩中沉淀成矿,或进入有利的构造通道,形成 热液系统,再经反复运移、聚集,在合适的构 造、岩性条件下沉淀、成矿。
矿床地球化学基本问题
矿 床 学 现代分析测试
矿 床 地 球 化 学
地 球 化 学 现代实验模拟
矿床地质特征
矿石组分
成矿作用过程
矿床成因
胶东金矿:矿集区
玲珑金矿地质图
含金石英脉中的明金
Au矿质的浓集: n*10-9→>n*10-4
矿床地球化学 基本任务
源:成矿物质来源 运:成矿物质运移 储:成矿物质聚集
硅泉华 过热、过压
• 高温气体上升 • 局部过热 • 局部 过压
• 气液爆破! • 覆盖层被抛出覆盖层被抛出来自• 临近地区压力脱然 释放
热液爆发
• 不断爆破! • 喷出口边缘被抛出 • 喷出口加大 • 停止
• 没有足够的蒸气 • 冷水加入
热液爆发角砾岩筒
湖相沉积物
• 蚀变碎屑 • 粘土质充填 • 角砾和条带状碎屑 • 硅化和黄铁矿/白铁 矿化
博茨瓦纳Jwaneng金刚石矿
水下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
例:日本黑矿(Kuroko)
②地壳深部-硅铝质重熔岩浆
地壳重熔-花岗岩质浆生成-成矿物质富集 硅铝质地 壳元素不 均一性- 成矿类型 差异。
华 南 W, Sn, B, Nb, Ta; 华北克拉通周 边Au矿
③地壳表层-与岩浆或混染作用无关
上地幔 地壳深部 地壳表层 地面来源 宇宙源 多来源
①上地幔-硅镁质岩浆源
岩浆结晶分异和熔离作用所形成的Pt-Cr或Cu-Ni(Mo) 矿床 例:世界最大的镍矿: 加拿大肖德贝里
例:西澳大利亚科马提岩中镍矿
金伯利岩筒中的金刚石矿床、火成碳酸岩有关的稀 有元素矿床和安山(玄武)岩中的磁铁矿矿床,例:
化学过程,交代(蚀变)作用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
砂岩型铀矿的U迁移、沉淀
3. 成矿物质的富集
造成热液中成矿元素沉淀富集的原因 压力变化 温度变化 流体组分的变化
热液中金存在形式
热液中的铜的溶解度
-+2H+ ZnCl2(aq)+H2S=ZnS+2Cl
热液中锌的溶解度
成矿物质的富集方式
充填 交代
• 极少成矿
Fluid flow mostly on margins
新西兰White Island
新西兰White Island
日本Kyushu Kujusan 硫磺矿
日本Kyushu Kujusan 硫磺矿
台湾Tatun火山
台湾Tatun火山
与侵 入体 有关 得矿 床联 合成 矿模 式
开放空间充填: 梳状构造
开放空间充填: 胶状构造
开放空间充填: 环带状晶体
开放空间充填: 梳状、树枝状构造 开放空间充填: 晶体自由生长
交代结构:假晶
交代:脉壁不平行
交代:脉壁不规则
矿 石 物 质 组 分 研 究
《矿床地球化学》第一讲 课外读物
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 1997. 矿 床地球化学. 地质出版社, 第一章 Barnes HL. 1979. Geochemistry of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s. John Wiley & Sons. 1, 5, 8, 11章
矿床地球化学
主讲人:范宏瑞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授课内容
矿床地球化学基本问题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及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实验地球化学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微量元素研究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稳定同位素研究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第一讲
成矿元素和成矿介质可以是同源,也可为异源 搬运介质:硅酸盐熔体、溶液(成矿流体) 热液来源 地幔热液 岩浆热液 变质热液 地下水和天水热液 海水溶液 混合溶液
I. II. III. IV. V. VI.
I. 地幔流体
直接来自于上地幔中的原生流体,未经过岩 浆熔体阶段。前提是有深断裂作为通道。 据高温高压实验推测,地幔中含有大量金属 元素。 地幔排气作用将成矿元素搬运到地表。长期 的继承性和多旋回的特点。
SE
v
NE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SW
v
Breccia pipe
v v
1200 (m)
v
Lepanto Epithermal ore >2.5 wt% Cu equiv.
v
1000
v
Main breccia ore
400
Porphyry ore >1.0 wt% Cu equiv.
美国西海岸与板块俯冲脱 水等过程有关的金矿床
西澳大利亚 Yilgarn克拉通 内金矿床
西澳大利亚Yilgarn克拉通内金矿床 岩浆-变质成矿热液模式
西澳大利亚Yilgarn克拉通内金矿床的成矿定位
V. 海水溶液
和地下水一样,海水渗透到一定深度被加热后,水 温升高,溶解金属的能力增强,特别是从蒸发岩等围岩 中获取盐分后,则成热卤水,溶解金属能力更增强,可 携带Hg, Sb, As及Cu, Pb, Zn至合适地点。
卡林型金矿容矿围岩
不纯碳酸盐岩 发生硅质不同程度的淋滤或交代 含砷黄铁矿, 晚期Au-硫化物
卡林型金矿:
浸染状交代矿体, 邻近高角度断裂 难选冶,但易与大规模开采
美国Post-Betze金矿采场:~40MozAu, 平均品位5g/t
早期燧石建造
金主成矿阶段
晚阶段
卡林型金矿与传统斑岩型金矿有联系?
成矿流体迁移的驱动力
温度差 压力差 重力差(影响较小)
2.3 元素 的迁移 形式
Au的迁移 0→Au+(Au3+) Au 络合剂: HS-, S2- , Cl-
2.4 迁移过程
物理过程,沿断裂通道迁移
迁移过程
物理过程,沿褶皱产生的裂隙迁移
迁移过程
物理过程,角砾岩化破碎形成运移空间
迁移过程
depletion
Na_
Unaltered
Se
Bi, Se Ba; Y-depletion Au, K, RbCO2WAs, SbTe-
Unaltered
Bi, Se CO2 Au K, Rb, Ba W As, Sb Intermed Te ORE Prox Distal
Schematic, not to scale
1.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物质:成矿元素+搬运介质(成矿流体) 地质学界水火之争→矿源之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岩浆-热液理论占 统治地位;单一来源!内生或外生;同生或 后生;岩浆、沉积或变质 六十年代之后,分析仪器和手段进步,撼动 了岩浆演化和分异成矿说。多来源成矿说
1.1 矿质(成矿元素)的可能来源
岩浆-热液演化与成矿作用
II. 岩浆流体
包括深成热液和火山热液。
对内生热液矿床来说,来源于岩浆的热液占重要作 用,只是在近地表成矿时,地下水、天水或海水等 参入了成矿作用(热液混合成因)。
菲律宾Lepanto-FSE地区
NW
1200 (m) 800
v v v v
b
v v v v v v v v v v v
1. 2.
确定流体性质的方法
研究热液作用的产物-矿物共生和围岩蚀变。 研究热液残留物-流体包裹体成分。 研究正在进行中的热液活动,例如,与火山地 区的热泉及海底黑烟囱有关的矿物沉淀、热卤 水成分-将今论古。 各项模拟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