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语义、语用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语言学纲要引言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的起源、演变以及功能一直是语言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语言分类、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帮助读者了解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一、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语言学是对语言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它关注的对象是人类使用的语言。

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语言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分类,从而揭示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二、语言的分类语言可以根据它们的语系和地理分布进行分类。

根据语系,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日耳曼语系、阿尔泰语系等。

根据地理分布,语言可以分为汉语、英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等。

三、语音学语音学研究的是语言中音素的产生、组织和运用规律。

语音学通过对语音的分类、描述和分析,揭示语音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研究语音对交流的影响。

四、语法学语法学研究的是语言中句子的结构和变化规律。

它关注句子中的词类、词序、词法和句法等方面,通过分析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语法规则,揭示语言句子的构建方式。

五、语义学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中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它研究语言中的词义、句义和语用等方面,通过对语言的含义进行分析,揭示语言的意义体系。

六、语用学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规律和交际功能。

它关注语言的交际目的、语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对语言的影响,通过对话语行为和交际效果的分析,揭示语言的使用规范和交际策略。

结论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它通过对语言的分类、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的研究,揭示语言的规律和特点,为语言教学和语言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语言学纲要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提高语言分析和交际能力。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1. Crystal, D. (2011). 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John Wiley & Sons.2. Fromkin, V., Rodman, R., & Hyams, N. (2017).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Cengage Learning.。

汉语言文学-探析量词的语法、语义、语用特征

汉语言文学-探析量词的语法、语义、语用特征
(2)形象色彩的量词的比喻性
A、根据表量对象的相似特征。选择相应的量词。这种量词和名词属于超常搭配,而且量词和名词间有一种比喻关系,例如:
一叶小舟/一轮圆月 一镜平湖/一眉新月一眼井/一钩晓月
这种量词一般是借用量词。量词与中心语形体上的相似点触发人们的联想,使得结构上的定中关系变成了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用树叶比喻小舟:用车轮比喻圆月:用镜子比喻湖水:用眉毛比喻新月;用眼睛比喻井口。这种搭配就是以一物形象比另一物形象而选择量词的。但“一叶圆月、一轮小舟”就不成立,是因为圆月和树叶,小舟和车轮没有相似点。
而C组中的“吃了一顿饭”中的“一顿”,既可以理解为动词“吃”的补语,也可以理解为名词“饭”的定语,因为可以说“吃了一顿”,也可以说“一顿饭”。但“表了一番心意”中的“一番”只能理解为“心意”的定语,不能作“表”的补语,因为“一番心意”可以说,“表了一番”不能说。“说了一通话”中的“一通”只能作“说”的补语。因为不能说“一通话”。可见,量词和数词构成数量短语后。其语义指向受动词或名词的语义制约。
一面旗/一杆旗 一头猪/一口猪一顶轿/一抬轿一峰骆驼/一头骆驼
这些量词对事物的表量不是着眼于整体形态,而是着眼于同一事物不同部位的特征。
C、本质相同而外部形态不同的客观事物,可以抓住客观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选择适当的量词。例如:
一块鱼/一片鱼 一盘香/一炷香一段葱/一根葱一朵云/一抹云
A、训斥了一番/训斥了一顿/训斥了一通
B、一番训斥/一顿训斥/一通训斥
C、表了一番心意/吃了一顿饭/说了一通话
“一番”、“一顿”、“一通”在A组和B组中分别作补语和状语。但不能说“训斥了两番”、“训斥了两顿”、“训斥了两通”:也不能说“两番训斥”、“两顿训斥”、“两通训斥”。可见量词“番”、“顿”、“通”的语义不在于表量,而在于表示行为、动作的过程和时段,它要求只与数词“一”同时出现。

语言学基础知识

语言学基础知识

语言学基础知识言语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基本手段,它是语言多种形式中最为常见和直接的表达方式。

而语言学是对言语的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是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

作为一门科学,语言学有其基础知识。

下文将对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四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语音语音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语音的发音、音素、音节、声调等方面。

语音学的基础在于“语音单位”,即音素、音节、音韵、音律等。

音素是语音学最基本的音位单位,它是一个语言中最小的音料单位,并且不含有任何意义。

发音是将这些音素组合形成对应的单词或者句子的动作,而声调则是在发音的过程中音高的变化情况。

音节是音素组成的最小发音单位,它包含元音和辅音。

音韵是指一组音位具有某种共性,可以延伸到整个语音系统。

而音律则是对音节、音韵等音位元素的组成规律的总称。

语法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组织结构的科学,它研究的是语言的结构和用法。

语法学的基础在于“语法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其中主语是句子中主要表达的动作和意思的对象,谓语则是表达句子中主要动作和意思的动词,宾语则是句子中受到动作影响的对象。

定语是用来限定一个名词或者代词的信息,状语则是对动作的描述或条件限制,补语是用来补充或者修饰谓语动词的。

在语法中还有一些关注语言的形式特点和语用特点,如人称、数、时态、语气等,这些都是语法学研究的范畴。

语义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

语义上的意义包括逻辑上和词汇上的两种。

逻辑意义是指符合某个逻辑规则的意义,而词汇意义则是指带有某种语境下的词汇特定含义。

语义学的基础在于“意义关系”,包括同义、反义、上下位、属名等。

同义是指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反义则是指意思完全相反的两个词,上下位则是指两个词有层级关系,属名则是指两个词之间有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语用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语用学的基础在于“交际行为”,其中包括话题、语境、说话者、听话者等。

话题是指交谈过程中所讨论的主题,语境是指交谈过程中的特定背景和环境,说话者是指在交际中担当表达角色的人,而听话者则是在交际中担当接收角色的人。

语言学知识点

语言学知识点

语言学知识点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到语言的结构、历史、发展、语音、语法、语义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语言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一、语言的定义与特征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 双重系统:语言包含语音和文字两个层面,通过语音传达信息,通过文字记录和传承。

2. 交流功能: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用于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等。

3. 语法系统:语言具有一定的语法规则和结构,用于组织词汇和句子,使其具有意义和逻辑性。

4. 文化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主要关注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以下是一些语音学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1. 音素:语音学中最小的语音单位,不同语言中的音素数量和种类各不相同。

2. 语音合成: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语音产生过程,生成人工语音。

3. 语音识别: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语音转化为文字的过程,用于语音输入和语音翻译等应用。

三、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的学科,以下是一些语法学的重要知识点:1. 词类:语言中的词汇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的词类。

2. 句法:句法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包括句子成分、语序、句子类型等。

3. 句子的层次结构:句子可以分为短语、从句等不同的层次结构。

四、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以下是一些语义学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1. 词汇语义:研究词汇的意义和词义关系,包括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位关系等。

2. 句子语义:研究句子的意义和句义关系,包括逻辑关系、语用关系等。

3. 语义推理:通过语义规则和逻辑关系,推导出句子的隐含意义或推断结果。

五、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目的的学科,以下是一些语用学的重要知识点:1. 言语行为:研究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效果,包括陈述、疑问、命令等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

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联系与区别

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联系与区别

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区别与联系2004年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考研题近年来,国内外有些语言学家在语法研究中注意到区别三个不同的平面,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这是语法研究方法上的新进展,有助于语法学科的精密化、系统化和实用化。

但这样研究语法还仅仅是开始。

如何在语法分析中,特别是在汉语的语法分析中全面地、系统地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来,这是摆在语法研究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是值得进行深入探索的。

(一)语法研究中的句法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

句中词语与词语(即符号与符号)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句法的(Syntactic)。

词语与词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一定的句法结构,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就是句法分析。

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分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

传统语法学进行语法分析时,总要把句子分为若干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等,这些都是句法分析的术语。

传统语法学分析一个句子,就是要分析句子里各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等)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比如“张三批评了李四”,就得分析成主谓句,其中“张三”是主语,“批评了李四”是谓语,“批评”是谓语动词,“李四”是宾语。

假如说成“李四被张三批评了”,也得分析成主谓句,但这句里“李四”是主语,“被张三批评了”是谓语,“被张三”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张三”是介词“被”的宾语,“批评”是谓语动词。

这样的成分分析,讲什么词充当什么句子成分,都是着眼于句子结构分析出来的。

与确定句子成分有联系的,就是结构类型的判别。

结构类型决定于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决定于结构方式。

比如“鸟飞”“身体健康”,是由主语和谓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主谓结构;“飞鸟”“健康的身体”,是由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偏正结构;“读书”“建设祖国”,是由动词和它的宾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动宾结构。

英语语言学分支

英语语言学分支

英语语言学分支(原创实用版)目录1.英语语言学的分支概述2.语音学3.语法学4.语义学5.语用学6.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正文一、英语语言学的分支概述英语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英语的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规律。

英语语言学可以分为多个子领域,每个子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目标。

本文将对英语语言学的主要分支进行简要介绍。

二、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现象的学科,主要关注发音、声调、音位等方面的问题。

在英语语音学中,研究者需要分析英语音标的发音规律,以及不同口音和方言的特点。

此外,语音学还涉及到语音识别和合成等领域。

三、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结构的学科,主要关注词汇、句子和篇章的组织规律。

在英语语法学中,研究者需要分析英语单词的词性、词序、句子成分等方面的问题。

语法学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学、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主要关注词汇、句子和篇章的含义。

在英语语义学中,研究者需要分析英语单词和句子的意义、语义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语义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理解能力。

五、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况的学科,主要关注语言在不同情境下的功能和效果。

在英语语用学中,研究者需要分析英语在不同语境、交际目的和文化背景中的使用规律。

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对跨文化交际、语言教学和翻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六、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英语语言学与许多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

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为英语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方法论支持。

同时,英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也在这些学科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价值。

总之,英语语言学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学科体系,其各个分支领域都有独特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語義和語用第五章語義和語用语义是以语音形式表达的各级语言单位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意义。

语言意义:语言系统中固有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相对稳定的,不受语境和语境的影响。

语用意义:指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的、暂时的、隐含的意义。

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使用的最小符号,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

一般词汇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包括新词、古词、外来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其特点为: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二词的词汇意义1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它是词义的核心,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

它这包含三个方面:1它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2它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3它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

2色彩意义也称词的“修辞意义”,是指以理性意义为基础附加上人们的主观态度的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联想色彩。

a感情色彩:是指说话者对所谈对象的主观感情评价和态度。

有褒、贬、中性之分。

b形象意义:词在获得理性意义的同时,还往往因对对象的描绘而具有某种形象感。

①内部形式比较生动的复合词;②拟声、绘色、摹状的词;③具有比喻义的词。

c语体意义:词用于不同的语体时所产生的一种附加意义。

d联想意义:通过理性意义或语音中介的联想而产生的,大多具有民族特点。

3搭配意义一个词经常与一些词组合而不与另一些词搭配,这种由于组合关系而产生的意义叫搭配意义。

三词义的概括性1一般。

在复合词的词义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词义的泛化中,把特殊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简单的东西。

2模糊性。

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它还必须包含能区别于其他现象的特征,但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3全民性。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义,语法和语用三层次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义,语法和语用三层次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义,语法和语用三层次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语义、语法和语用的三个层次都是非常重要的。

语义是指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其中包括词汇的搭配和句子的逻辑结构。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词汇的意思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将词汇组成完整的句子,并理解句子的含义。

语法是指词汇和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语法规则包括词性、句型、语序、时态等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汉语语法规则,并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规则,以便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用是指语言的实际应用和交际功能。

语用包括语境、语气、语调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交习惯,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义、语法和语用的三个层次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只有掌握这三个层次,学生才能够真正学好汉语,流利地与汉语母语人士进行交流。

语法、语义、语用

语法、语义、语用

语法、语义、语用语法、语义、语用的区别(2012-12-23 22:38:32)汉语是缺乏形态标志的语言,注重意合是汉语语法的一个主要特点。

汉语的语序对语义的制约性很强,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着较复杂的语义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仅对语法形式进行句法结构分析是解释不了句子的内部规律的。

教学实践表明,让外国学生按照教材上所展示的句法结构模式去造句,他们有时会造出许多符合句法但不合情理也不能使用的句子来,究其原因,正是错在句子语义搭配和语用选择上。

句法、语义和语用这三个平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句法是基础,语义和语用都要通过句法结构才能表现。

句法结构中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诸如主谓、动宾、动补、偏正等句法关系意义,同时也存在着诸如动作与施事、受事、处所、工具等语义关系意义,还存在着诸如陈述、话题、焦点和预设、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等语用意义。

但是,句法、语义和语用实际上又处于不同平面上,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对应。

例如:“写文章”、“写毛笔”、“写黑板”,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动宾),但分别表达了“动作与结果”、“动作与工具”、“动作与处所”不同的语义关系;又如:“客人来了”与“来了客人”,两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客人”与“来”都是“施事”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关系分别是主谓和动宾。

语用意义也不相同,前一个结构的“客人”是定指,表达已知信息,后一个结构的“客人”是非定指,表达新信息。

更复杂一点的结构,如:①“床上躺着一个人”;②“那个人在床上躺着”;③“那个人躺在床上”;④“床上的那个人躺着”,这几个句子的句法结构关系各不相同,但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床上”、“躺”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

语法教学中进行语义分析,除了上述指出的句法成分间的语义规定性,即施事(主体)、受事与事(客体)、对象、处所、时间、结果、原因、目的、方式等之外,主要还是对语义指向的分析。

由于汉语句法上的结合关系与语义的结合关系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语义指向分析对理解句子的语义结构显得尤其重要。

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1
按照信息的性质,信息可以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就是现在通信系统所传送的信息。

犹如数学有连续函数和离散函数之分那样,语法信息可分为连续信息和离散信息。

由于我们知道事物和数量有有限和无限之分,所以不论连续或离散信息,都可以进一步分为“有限状态信息”和“无限状态信息”。

如象许多事物的状态有明晰和模糊之分,于是不管上述哪种信息,各自又可分为明晰状态信息和模糊状态信息。

因为事物又是有随机、半随机和确定型的方式,所以上述各种状态各自又分为有随机、半随机和确定型的方式。

这样信息就有24种不同方式的信息。

语义信息可以这样理解,电报、电话、短信,只有收发双方或监听人才知道语音或文字的含义。

现在机器可以将英文句子翻译成人可以听懂的语声。

这需要将英文文字与英文语声间的数理逻辑关系,编成机器可懂得程序,它才能为人效力。

所谓语用信息,因为人了解语义,收放按发方要就照办就是了。

别人用文字和语言告诉你信息,有可能十分重要,如泥石流预警,你马上就得做出相应行动。

如果叫你代订一张飞机票,你给她订就是了。

不管信息重要与否,你确实是在利用信息行动。

然而,人们指令机器做些事,就得使用人与机器预先约定的程序语言。

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认识体

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认识体

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层面认识体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中的词汇、语法结构以及它所表达的语用意义都可以通过三个层面进行认识。

本文将以三个层面的分析方法,对语言的语义、语法和语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更好地理解人类交流中的语言特点。

一、语义层面语义是指语言中单词或短语所表示的意思。

语义广泛地涵盖了词汇、句子和语篇的含义。

在语义层面分析的时候,需要认识不同词汇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句子的隐含意义。

1.词汇义和词间关系语言的词汇是由不同的单词组成的,这些单词具有不同的意思,称为词汇义。

同时,词汇之间还存在一些关系,例如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超义词、下义词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词汇的具体意义及其与其他单词的关系,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语义。

举个例子,当我们说“我今天感觉很累”,这里“累”就是一个词汇,它表示我们对身体疲惫的感受。

但是,如果我们换用近义词“疲倦”,就可以表达出相同的意思。

此外,如果我们使用“不累”这个反义词,则表达出的就是相反的含义。

2.句子意义与逻辑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通过语义意义的构建来表达一定的含义。

但是,在句子中有些含义是隐含的,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理解。

例如,“我将来会见你”,这句话表面上只是表示未来的一个时间点将会和你见面,但是当我们结合上下文推断,也可以理解成“我们将来有个约会”,这就涉及到句子的逻辑关系。

3.语篇分析语篇是一段话语或对话中一系列语句的汇总,它对单句含义的解释和补充,在语用层面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语篇的层面分析中,我们需要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和语义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整段话语的含义。

二、语法层面语法是语言中用来控制句子形式和结构的规则。

语法足以使一句话变得有意义,而不仅仅是一些随意排列的单词。

在语法层面的分析中,我们需要理解句子中的不同成分和其在句子中的位置。

1.句子成分在语法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

如果一个成分在句子中缺失,那么就可能会导致句子的意思和含义发生变化。

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认识体

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认识体

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认识体体是一个语言学术语,代表着谓语和主语之间的关系,即动作的执行者和描述动作的谓语之间的联系。

在语言学领域内,体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还涉及到语言的意义和语用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层面来认识体。

一、语义层面体的语义层面是指句子中动词的语义,也就是所谓的动作或状态的性质。

英语中有三种体:简单体、进行体和完成体。

简单体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是现在进行的,如“I eat breakfast every day.”(我每天都吃早餐);进行体表示一个动作正处于进行中,如“I am eating breakfast now.”(我正在吃早餐);完成体表示一个动作已经完成,如“I have eaten breakfast.”(我已经吃完早餐)。

在某些语言中,例如中文,没有体的概念,但是根据动词的语义特点,也可以分为相应的情态,例如“我吃饭”表示目前正在进行的动作,“我正在吃饭”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我吃了饭”表示已经完成的动作。

二、语法层面体的语法层面是指动词的形态,在英语中,动词的形态会受到所谓的时态和语态的影响。

时态表示动作或状态在时间上发生的情况,如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等;语态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执行者和描述动作或状态的谓语之间的关系方式,如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在英语中,时态和语态有着相应的体的形态变化。

例如,现在的时态通常使用简单体,过去时的时态通常使用完成体。

主动语态使用简单体和进行体,被动语态使用完成体和完成进行体。

三、语用层面体的语用层面是指句子的意义和语用功能,在这个层面上,体的不同形式将对句子的意义和目的产生影响。

例如,在英语中,简单体通常用于陈述事实和描述日常活动;进行体通常用于强调正在进行的活动;完成体和完成进行体通常用于描述已经完成的动作或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语用层面的体可以根据情境调整和变化。

英语语言学 语义学 语用学的区别

英语语言学 语义学 语用学的区别

英语语言学、语义学和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不同方面的学科,它们有以下区别:
1. 英语语言学:
英语语言学是研究英语语言的结构和运用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英语的音系、词汇、语法和语音等方面的研究,探究英语语言的内部结构和演变历程。

英语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句法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2. 语义学: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符号(如单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和概念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语言符号的意义和含义,探究语言符号与所表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语义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词汇语义、句法语义、逻辑语义等方面的研究。

3. 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人们在特定情境下使用语言的方式和目的,探究语言使用者与听者之间的交互关系。

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行为、语用推断、语言交际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总的来说,英语语言学主要研究英语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语
义学主要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和概念,而语用学则主要关注语言使用的方式和目的。

这三门学科虽然各自研究不同的方面,但它们之间也有相互关联和交叉的地方,共同构成了对语言的全面研究。

三个平面语法理论

三个平面语法理论

三个平面语法理论在进行语法分析和语法研究时既要区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平面,又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三个平面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三个平面理论”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1938年,美国符号学家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Morris)的符号学基础中指出,符号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syntactics),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与思维反映(客观方面)之间的关系;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符号与解释者(主观方面)之间的关系。

1964年,莫里斯指出若把符号学的三种研究应用到语言学上就构成了语言学的三个方面: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

在中国大陆,胡裕树(1981)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率先提出“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语法分析新思路。

80年代中期以后,三个平面理论成为汉语语法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召开了多次学术讨论会,多位学者发表了论著,对三个平面理论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重要文献有:文炼(张斌)、胡附(胡裕树)《句子分析漫谈》(《中国语文》,1982年第1期)。

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新疆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王维贤《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和《句法分析的三个平面与深层结构》、施关淦《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再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何伟渔《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学说》和《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研究述评》、史锡尧《论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进行语言研究》、邵敬敏《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理论思考》、沈开木《语法、语义、语用的联系》、徐枢等《三个平面: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黄山语法修辞座谈会发言摘要》、范开泰《语法分析三个平面》、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复旦学报》1994年第5期)。

语言现象的特征

语言现象的特征

语言现象的特征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语言现象则是语言在使用中表现出的各种特征和规律。

本文将从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四个方面,分别介绍语言现象的特征。

语音现象的特征语音是语言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语言现象研究的重点之一。

语音现象包括音素、音节等。

其中,音素是指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而音节则是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的有意义的语音单位。

同时,语音现象还包括音位、声调、语调等。

其中,音位是指语言中的基本音素,在不同语言中会有不同的发音规则。

而声调和语调则是语言中的音高和音调变化,不同的语言和方言在声调和语调上也会有所不同。

语法现象的特征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和组成方式,是语言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法现象包括词汇、句法、语义等。

其中,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而句法则是指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包括主谓宾、定语从句等。

同时,语义则是指语言中的意义和含义。

在语法现象中,还存在一些语言规则,如语法规则、语用规则等。

这些规则决定了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和表达方式,是语言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语义现象的特征语义是语言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语言交际中的核心。

语义现象包括词义、句义、语篇意义等。

其中,词义是指单词的含义和意义,而句义则是指句子的意义和含义。

同时,语篇意义则是指语言在更大的语境中的意义和含义。

在语义现象中,还存在一些语言规则,如语义规则、逻辑规则等。

这些规则决定了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语用现象的特征语用是语言交际中的重要部分,是语言现象研究中的重点之一。

语用现象包括语用学、交际原则等。

其中,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而交际原则则是指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应该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

在语用现象中,还存在一些语言规则,如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等。

这些规则决定了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是语言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总结语言现象是语言使用中表现出的各种特征和规律。

什么是语用学

什么是语用学

值得一提的是,汉语语法学界从七十年 代末八十年代初就借鉴国外句法学、语用学 和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形成了三个平面的语 法理论,倡导语法研究应该把句法平面、语 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区分开来,在具体的研究 中又要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一理论在语法学 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八十年代以来直 到今天语法研究的新理论和研究热点。这一 理论的倡导者为胡裕树、张斌、范晓等。
“今天是星期天。”表意有多少?
同一个话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传递的隐含信息,类似信息 远不是其表面意义。 情景1:丈夫潜心事业,不知休息,妻子出于关心, 在星期天对丈夫如是说。 情景2:丈夫不干家务,但答应妻子星期天帮忙, 到了星期天上午十点仍在床上看电视,此时妻子对丈夫 如是说。 情景3:父亲工作忙,平时很少陪孩子玩,在孩子 的要求下,父亲答应星期天带孩子去动物园,但到了星 期天父亲又要到公司,此时孩子对父亲如是说。 …… ……
四、汉语语用学的研究课题
1、语境与语用 2、汉语的口气 3、汉语的话题和话题结构 4、汉语的焦点及焦点结构 5、汉语的言外之意 6、汉语语序 7、汉语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8、汉语的语气与言语行为
汉语语用学的研究方法
一、变异法 从言语的变异中寻求汉语的语用的规律。
“教我的那个韩国教练个子很高,皮肤黝黑,据说 是前国家滑雪队运动员,他的英语说得一塌糊涂,滑雪 的姿势帅得一塌糊涂,但也英俊得一塌糊涂。” 《中国民航》2004年第六期:〈雪舞南山,淡天一 片琉璃〉
(二)国内语用学的研究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外语界学者就 将语用学介绍到了国内。随后出版了为 数可观的评介、研究的著作、文章。胡 壮麟(1980)的“语用学”是国内最早 介绍该学科的文章。何自然的《语用学 概论》(1988)、何兆熊的《语用学概 要》(1989)是最早系统介绍语用学的 著作。研究集大成文献:束定芳(2001) 主编的《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语义、语用的区别(2012-12-23 22:38:32)汉语是缺乏形态标志的语言,注重意合是汉语语法的一个主要特点。

汉语的语序对语义的制约性很强,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着较复杂的语义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仅对语法形式进行句法结构分析是解释不了句子的内部规律的。

教学实践表明,让外国学生按照教材上所展示的句法结构模式去造句,他们有时会造出许多符合句法但不合情理也不能使用的句子来,究其原因,正是错在句子语义搭配和语用选择上。

句法、语义和语用这三个平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句法是基础,语义和语用都要通过句法结构才能表现。

句法结构中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诸如主谓、动宾、动补、偏正等句法关系意义,同时也存在着诸如动作与施事、受事、处所、工具等语义关系意义,还存在着诸如陈述、话题、焦点和预设、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等语用意义。

但是,句法、语义和语用实际上又处于不同平面上,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对应。

例如:“写文章”、“写毛笔”、“写黑板”,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动宾),但分别表达了“动作与结果”、“动作与工具”、“动作与处所”不同的语义关系;又如:“客人来了”与“来了客人”,两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客人”与“来”都是“施事”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关系分别是主谓和动宾。

语用意义也不相同,前一个结构的“客人”是定指,表达已知信息,后一个结构的“客人”是非定指,表达新信息。

更复杂一点的结构,如:①“床上躺着一个人”;②“那个人在床上躺着”;③“那个人躺在床上”;④“床上的那个人躺着”,这几个句子的句法结构关系各不相同,但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床上”、“躺”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

语法教学中进行语义分析,除了上述指出的句法成分间的语义规定性,即施事(主体)、受事与事(客体)、对象、处所、时间、结果、原因、目的、方式等之外,主要还是对语义指向的分析。

由于汉语句法上的结合关系与语义的结合关系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语义指向分析对理解句子的语义结构显得尤其重要。

如:①“这些书我都看过了”;②“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③“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

这三个句子中的“都”在句法上均与动词“看”结合,构成偏正关系,在语义上“都”的语义指向分别是①“这些书”(受事),②“我们”(施事),③在没有特定语境时,“都”所涉及的可以是“我们”,也可以是“这些书”,还可以是“我们”和“这些书”。

再如:①“饭吃多了”。

②“饭吃饱了”;③“饭吃快了”;④“饭吃完了”。

以上几例按照句法分析,它们的层次构造完全一样,但分析其语义指向,“多”指“吃的饭”多了,“饱”指吃饭的人“饱”了,“快”说明的是“吃”这一动作行为,而“完”既可以说明“饭”完了(即“饭吃光了”),也可以说明吃饭这一动作行为的结束。

以上几个句法结构体,“多”“饱”“快”“完”都与“吃”是句法上的直接成分(动补),但语义结构上却有区别。

④语法教学中的语用分析,是对语言现象的动态分析,指明其使用的条件和语境,以利于学生恰当地使用学过的句子去交际。

⑤比如动词重叠式,主要表示“短时、尝试、轻微、少量”的意义,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意义又有所侧重,有着不同的表达功能和限定条件。

如为什么我们可以说“讨论这个问题”,但不能说“讨论讨论一个问题”呢?这是因为后一句违背了“动词重叠后,其宾语前带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须为确定的。

”这样一条语用规则。

⑥其他如:动词带补语时,不用重叠形式,所以不能说“我想想清楚再说”,“请把房间收拾收拾整齐。

”又如,否定式陈述句不用动词重叠式,不能说“我不想去唱唱歌”。

(但可以说“你怎么不去唱唱歌?”);动词做修饰限制语的成分时,也不能用重叠式,不能说“你试试的那件衣服很合身。

”等等。

类似这样的各种条件限制,对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一般不会成为问题,但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却是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也是他们非常需要知道的。

比如学生普遍难于掌握好“把”字句,这就需要我们从句法、语义、语用多方面对“把”字句作进一步的合理分析,合理描写,合理解释。

搞清楚(1)什么情况下必须用“把”字句,条件是什么;(2)什么情况下不能用“把”字句,原因是什么;(3)什么情况下可用可不用“把”字句;(4)在可用可不用“把”字句的情况下,用与不用在意义上有什么差异;(5)“把“字句跟哪些句式关系密切等等。

⑦句法和语义的关系(1)动核结构(或称“述谓结构”),它由动词(广义的)和它联系着的某些语义成分组成。

动核结构是语义平面的基本结构,是生成句子的基底。

这是隐层的,必须通过句法结构才能显示。

同一动核结构可以用不同的句法结构表示。

(2)动词的“价”(Valenec,也译作“向”),根据动核结构中动词所联系的动元(强制性的语义成分)的数目,动词可分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等。

(3)名词的“格”。

格指名词跟动词组成语义结构时所担当的语义角色,如施事、受事、工具等。

(4)语义指向。

它指的是句子里的词语在语义平面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

动词有个动作方向的问题,状语、补语也有个语义指向的问题。

(5)词的语义特征。

它反映某一类词和一类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一类词和另一类词在词义上的搭配关系。

(6)语义的选择限制。

句法上能结合的词语不见得在语义上都能搭配,因为词与词搭配时在语义上有选择性。

句法和语用的关系(1)主题和述题。

“主题--述题”结构是语法的一种重要的语用结构。

主题是说明的对象,一般是已知信息;述题是对主题进行说明的部分,一般是未知信息。

说话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可选择某个成分做主题,选择的主题不同,语用价值就有差别。

(2)表达重心和焦点。

表达重心是指句法结构中由于表达需要而着重说明的成分,它和结构中心不同:结构中心属句法平面而且是固定的,表达重心则属于语用平面,往往决定于表达的意图。

一般说来,非结构中心在具体句子中往往是表达重心。

焦点是直陈句所传递的新信息的核心,重点,一般位于句末的实用词语上。

(3)语气。

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

按照不同的语气可以对句子进行分类,分出来的类叫句类。

句类和句型是有区别的:句型指句子的格局,是句子的句法结构类型,属于句法平面;句类则属于语用平面。

不同的句型可属于同一句类,不同的句类也可属于同一句型。

(4)口气。

句子可以有种种口气,如肯定与否定、强横和委婉等等。

(5)评议性成分。

插加或添加在“句法--语义”结构上的带有评义性的词语,或表推测,或表说话者的主观态度、意见等,这些都是语用成分。

(6)句型或句式变化。

在动态的具体的句子中,借助于一定的语境,句型或句式会起某种变化,或省略某个成分而成为省略句、或移动某个成分的次序而成为移位句,这就是所谓“变式句”,其中的规律性东西很值得探索。

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因为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它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

词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

从构词和造句看,词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

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

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中的抽象和具体作者:霜之晨风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思想传播与知识传承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我们很难相信如果缺少了这一工具,人类社会还能正常的发展和进步,就是是否还可以成为人类社会本身也要划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我们大胆的作一个假设,人类突然失去了语言这一工具,那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停止,人类也将一夜之间回到了原始状态,要想再要发展也必须再次形成和发展语言不可。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和语言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同轨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无论表达为如何的巨大都不夸张。

由此可见,对于人类而言语言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对于人们来说语言这一工具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语言本身的一些缺憾才能更好的利用并发展这一工具。

语言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有多种形式,说话、写作与阅读都是,这些形式可以总结为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两个方面,本文拟从抽象和具体这两方面去考虑如何更正确的运用这一工具。

一、抽象与具体的存在与形成抽象和具体这两个词语从词性上来看可以有两个方面即动词和形容词,在这里,形容词的方面依然用二者本身,而动词的方面我将使用抽象化和具体化两个词来表达以示区别。

人们在日常的言语的理解和表达中会经常地面对具体和抽象的问题,既涉及形容词方面的具体和抽象,也包括动词方面。

但不管是形容词方面还是动词方面,都似乎将这两个词看作相互对立的,或可说是将之看成为一种相对的关系,是具体的就不是抽象的,是抽象就不是具体的。

一些善辩伶牙俐齿之辈更会说抽象也是一种具体,具体也是一种抽象这样的话来,这样以来就使得这两个词的用法变得更加难以确定。

在我看来,这两个词并不存在所谓的相对的关系,因为所谓相对关系是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性质或不同事物的同一方面性质的度量而形成的不同称谓之间形成的关系,比如长和短。

而抽象和具体问题既不是对同一事物的某一方面性质的度量也不是不同事物的同一方面性质的度量。

比如,对于同一件物体我们在对它的长度这一方面性质进行度量时可以用长和短这一组相对关系,对于不同物体也可以说这个比那个长,那个不这个短。

但是,我们如何说这个事物比另一个事物抽象,另一个事物比这个事物具体呢?我们只能说这个事物是抽象的,另一个事物是具体的,因为一个事物要么是抽象的要么是具体的,某一事物只有抽象的方面而根本就没有具体的方面,我们如何能够说是“相对而言抽象和相对而言具体”呢?当然,在比较不同事物的抽象方面这一性质时,我们可以说这个比那个抽象。

这和上面所说的并不是一回事,应为这是在对不同事物的同一方面性质所作的度量。

综上,抽象和具体并不是一组相对的关系,清楚了这一问题下面的讨论才有前提,才能进行得下去。

虽然,抽象和具体并不是一组相对关系,但是又难以分别的单独讲其中之一,当我们试着讲其中之一而完全不涉及另外一个时显得相当的困难,这也是造成将它们二者看成是相对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这就必须从两者的存在和形成说起才能说得明白。

简单的说来,具体只有存在的问题而无形成的问题,而抽象只有形成的问题而无存在的问题,说抽象也是一种存在即抽象也有存在的问题的人要么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善变和伶牙俐齿之辈,要么就是已经混淆了概念转到了另一个问题上了(因为抽象如果没有存在的问题,那何来抽象本身,这样看来,这一问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按照本人的理解,本文的写作过程其实完全就是一个抽象思维和抽象表达的过程,在谈及具体的相关的问题是本身就是一种抽象,从而就很容易混淆两者以致难以真正清晰地说明问题,所以下面用一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这里用就用一棵树来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