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侵染性病害有哪些
(完整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解释名词1. 侵染性病害: 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 症状: -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 子实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 非专性寄生: 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
5. 单循环病害: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 致死温度: 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 半寄生种子植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 系统侵染: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 病程: 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10. 病害流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1.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12.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称为再侵染。
13. 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4.植物检疫: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5.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16.性二型: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异性。
17. 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
18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二、填空题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植物病害类型

植物病害类型
植物病害含义: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
植物病害分类:植物病害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大类。
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叫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具有传染性。
由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非生物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侵染性病害可分为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和线虫病害等。
(1)真菌性病害:由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称真菌性病害。
在植物传染病中,真菌性病害的种类最多,占全部植物病害的70-80%以上。
如:黄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辣椒疫病等。
(2)细菌性病害:由植物病原细菌原引起的病害,常称植物细菌性病害。
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西瓜细菌性果斑病、马铃薯青枯病、番茄青枯病等。
(3)病毒性病害:由植物病原病毒引起的病害叫病毒性病害。
如:玉米粗缩病、小麦黄矮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西瓜绿斑驳病毒病等。
(4)线虫性病害:由植物病原线虫引起的病害叫线虫性病害。
如:花生根结线虫、甘薯根结线虫、黄瓜根结线虫、番茄根结线虫等。
植物侵染性病害因素

植物侵染性病害因素
植物由于受到病原微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即为病害。
那么植物侵染性病害因素有哪些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由病毒、类菌原体、细菌、真菌、线虫、螨类、藻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在侵染性病害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
侵染性病害能传播蔓延。
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引起植物生病的主要原因包括:
(1)病原生物从植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以维持其自身的营养需求,从而导致寄主的衰弱。
(2)病原生物通过分泌毒素、酶或生长调节物质,杀死或扰乱寄主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
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

3
但是,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容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 性,同时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拮抗微生物和天然产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原物的生长和繁 殖。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安全、可持续等优点,是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防治的重要手段 之一。
但是,生物防治见效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对技术和资源的要 求也较高。
关注抗病性育种
加强园林植物抗病性育种研究, 培育具有优良抗病性状的园林植 物新品种,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 能力。
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推广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 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提高 防治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病原的繁殖方式、传播途径、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与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等,揭示侵染性病原的致病过 程和机制,为开发新型防治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开发新型防治技术与方法
总结词
针对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的防治,需要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防治技术与方法,以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详细描述
通过采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园林植物病样,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 学技术进行病原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深入研究和揭示病原的分类地位 和系统发育关系,为侵染性病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研究侵染性病原的致病机制
总结词
了解和掌握侵染性病原的致病机制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关键,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病原侵入寄主后的生物学特征 和致病过程。
细菌性萎蔫病
由萎蔫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根部,导致植株萎蔫、黄化、枯死。
病毒性病原
花叶病毒病
由花叶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 片和果实,受害部位出现黄绿相间的 花斑或畸形。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要点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要点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特点及识别方法当纳如下:1、病状: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1.1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
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1.2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如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1.3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
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1.4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
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1.5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
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1.6畸型: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颈成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
如菊花根癌病等。
2、病症特点及识别方法:细菌性病害与植物真菌性病害的主要区别,细菌病害的病症无霉状物,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细菌病害的病症主要有:2.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所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如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的确诊,就依据菌2.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细菌脓。
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
鉴别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区别。
2.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
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
如鉴别白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常用此法。
2.4镜检:遇到细菌病害发生初期,还未出现典型的症状时,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切取小块新鲜病组织于载玻片上,洋小点水,盖上玻片,轻压,即能看到大量的细菌从植物组织中涌出云雾状菌泉涌出。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2.在维管束组织内扩展
细菌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组织,引 起莠蔫症状。
常见的细菌病害
青枯病、软腐病、角斑病、溃疡病、辣椒疮痂病、桃穿孔病、水稻白 叶枯病、水稻细菌条斑病、姜瘟病等
白叶枯病(水稻)
细菌性角斑病(豆角) 细菌性缘枯病(黄瓜)
细菌性腐烂病(香蕉)
黑腐病(甘蓝) 青枯病(瓜类、西红柿、豆类)
水流传播
人为传播
昆虫等 介体传播
一、植物病原真菌
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 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
真菌与细菌的异同
真菌:有完整细胞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 细菌:有完整细胞结构,只有核区(胶体状),核酸 游离在核区。
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
白菜软腐病
番茄脐腐病
4、病状的类型--萎蔫
萎蔫: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
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 组织完好。
分为:枯萎、黄萎、青枯。
黄瓜枯萎病
5、病状的类型--畸形
畸形: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 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
(1)增生型: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 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 (2)增大型: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巨型细胞),但细胞数量 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
病症。
黄瓜霜霉病
豇豆白粉病
豇豆锈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三、 症状的变化
1.典型症状
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 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2.综合症 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 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例如稻瘟病在芽苗期发生引起烂芽,在株期侵染叶片则表现 枯斑,侵染穗部导致穗茎枯死引起白穗。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类型的诊断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类型的诊断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根据侵染源的不同,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性病害等多种类型,如何正确诊断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类型,对于认识病害,探求其发病规律,选择对路农药,提⾼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防治效果,减少防治开⽀,均有积极的意义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本⼈长期的观察,对不同类型的侵染性病害诊断总结出了⼀些经验,在此作⼀介绍,供同⾏⼈⼠参考:1、真菌性病害:诊断植物⽣长发育期的病害是否属于真菌性病害,⾸先是观察其发病部位所表现出来的症状,⽽症状应从病征和病状两个⽅⾯来诊断,发病部位上有病原物时看病征,尚未表现出来病原物时则看病状。
如果发病部位的病症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絮状物、⼩粒点状物等,便可肯定是真菌性病害,如病部有⽩霜⼀样的粉状物则是⽩粉真菌造成的,如果在植物叶⽚上散出铁锈⾊粉状物,这便是担⼦菌亚门胶锈菌属类真菌。
发病部位看不到病原物所表现的症征时,也可从其表现的症状上诊断其是否属于真菌性病害。
所谓病状,是植物感病以后所表现的异常状态,器官形态和组织结构都发⽣异化⽽不正常、看不到病原物的真菌病害,通常是在侵⼊期,潜育期和发育初期,病状表现为变⾊(如叶⽚变黄、失绿斑点)组织坏死(如形形⾊⾊的叶斑、叶枯、穿孔等)腐烂(如枝⼲、花茎、根部腐烂、溃疡等)萎蔫、畸形(瘿瘤)真菌病原物与寄主之间只有寄⽣关系⽽⽆腐⽣现象,所以发病速度较细菌病害(即有寄⽣关系⼜有腐⽣现象)缓慢、通常有⼀个明显的逐步扩⼤和发⽣变化的病理程序,⽽且病状在植物上出现的部位和范围有点发性病状和散发性病状,所表现的畸形的斑点、⼤病斑、溃疡和枯萎等有⼀个从⼩到⼤、由轻到重、从点到⾯的侵染发病过程。
如果真菌性病从病征到病状都难以诊断,那最可靠的办法是“镜检”⽤显微镜鉴定病原物,便可⼀⽬了然。
2、细菌性病害可从3个⽅⾯进⾏诊断,⼀是从发病部位来看,⼤多数在叶⽚上发⽣:如叶斑病、多⾓型病斑、少数在根、茎、枝梢上发⽣如:须根丛⽣、枯蔫、软腐、肿瘤等。
2-02第2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侵染性病原)

植原体的基本特性
1.植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物。 2. 可以人工培养。
3. 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对
青霉素和链霉素不敏感,因无细胞壁。
4. 引致黄化、矮缩、丛枝、小叶等症状。
5. 必须依赖昆虫介体传播。叶蝉和飞虱等刺吸式 口器是主要媒介。
病毒类和植原体病害的防治
以及野生寄主。
C、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根霉属 Rhizopus
菌丝体发达,有分枝,一般无隔膜,有匍匐枝和假根。 孢囊梗 2~3 根丛生于假根的上方。孢子囊球形,孢囊孢子球 形、多角形。常引起种实、球根、鳞茎的霉烂。
孢子囊
孢囊梗
匍匐枝 放大的孢子囊 假根
3-7 接合孢子的形成
(3)子囊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真菌是较高等的真菌。全部陆生, 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 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少数为单细胞(如酵母 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 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果的类型: A、闭囊壳 B、子囊壳 C、子囊腔(假囊壳) D、子囊盘
泡囊 孢子囊
②霜霉属 Peronospora
孢囊梗呈二叉状锐角分枝,孢子囊卵形,单生于孢囊 梗顶端。 危害植物叶片,引起霜霉病。 孢囊梗
孢子囊
(2)接合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真菌近600种,水生到陆生。多 数腐生,少数寄生,还有些是昆虫的寄生物或共 生物。 A、营养体是无隔膜的发达的菌丝体或虫菌 体,少数有隔膜。 B、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二、细菌
(一)形态和结构
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单细
胞,有细胞壁,无真正的细胞
核。形状有球状、杆状和螺旋
状。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菌。 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
(三)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特征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保护和利用天敌
01
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来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生物农药
02
利用生物源农药来防治植物病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生物技术
03
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改良植物的抗病性
。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药剂的使用
在必要时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植物病害,但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 使用方法。
药剂的轮换使用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病原生物的种类与特点 • 侵染过程与症状识别 • 病害发生的影响与危害 • 防治策略与措施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引言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 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入植 物体后引起的病害。
重要性
植物侵染性病害对农业生产造成 巨大损失,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
病害发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原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通常由病原生物的侵染引起 ,但也可能受到环境、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适宜,有利于 病原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根据诊断结果,提出相应的防 治建议,包括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化学防治等措
施。
04
病害发生的影响与危害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生长发育受阻
侵染性病害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植株矮小、叶片黄 化、枯萎等症状。
产量下降
病害的发生会导致植物产量下降,甚至绝收。
品质下降
病害会影响植物的品质,如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出现畸形、变色、 异味等问题。
植物病害种类及侵染性非侵染性病害识别判定

植物病害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引起的营养元素缺乏、水分不足或过量,低温冻害和高温灼伤、肥害、药害及废水废气造成的毒害等。
侵染性病害真菌引起的病害:霜霉病、炭疽病、叶斑病、枯萎病、立枯病、猝倒病、白粉病、锈病、稻瘟病、纹枯病、疫病、灰霉病、稻曲病、黄萎病、菌核病、果树疮痂病等病状:黄叶、烂叶、坏死、萎蔫等病症:灰霉、白粉、黑粉、锈粉、根腐等霜霉病:主要在叶片正面形成黄色、多角形病斑,在病斑的背面产生白色或紫灰色霉层(黄瓜、菠菜),发展迅速时在短期内使叶片枯干以致植株枯死。
植物的花梗、果实等受害后,可引起组织膨大或畸形,如十字花科作物霜霉病。
禾谷类作物发生霜霉病可使花器变态呈小叶状,如谷子白发病;或引起植株矮化、萎黄,如水稻、小麦等的黄化萎缩病。
炭疽病:危害植物的茎、叶、果实等部位,病斑形状不规则,多为近圆形,稍凹陷,黄褐色至黑褐色,大多具黑色边缘,具明显的同心轮纹,密生黑褐色小点,湿度大时,会有橘红色或橘黄色的霉层枯萎病:维管束病害。
多发生于成株期。
发病初期顶部叶片似缺水萎蔫,后萎蔫加重,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叶脉变黄、枯萎而死。
病情严重时,整株叶片枯黄,黄枯的叶片不脱落。
有时症状多表现在1~2层分枝上,也有同一叶片仅半边变黄,另一半健全如常。
劈开病茎可见其维管束变深褐色。
黄萎病:维管束病害。
定植后开始发病,座果后发病严重。
一般病株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向上部叶片发展或从一边发病向全株发展。
发病初期,叶片边缘及叶脉间首先变黄,逐渐发展至叶片半边或整个叶片发黄。
天气干旱或晴天中午前后表现萎蔫,早晚可恢复正常。
后期病叶由黄变褐,有时叶缘向上卷曲、萎垂或脱落,严重时病株叶片脱光,仅剩茎秆。
劈开病根、茎、叶柄等部位,可见其维管束变褐色。
纵切重病株成熟果实,也可见维管束变黑褐色。
猝倒病:幼苗的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软,使之迅速萎蔫,最后茎基部呈线状缢缩。
病毒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例子

病毒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例子烟草花叶病毒:寄主较多,可在多类植物上进行寄生侵染。
在烟草及茄科植物上感染较多。
植株染病后,幼嫩叶片侧脉及支脉组织呈明脉半透明状。
叶脉两侧叶肉组织渐呈淡绿色。
或叶片薄厚不匀,颜色黄绿相间,呈花叶状。
或大面积深褐色坏死斑,发病重的叶片皱缩、畸形、扭曲。
或植株节间缩短,严重矮化,生长缓慢,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该病毒有不同株系,我国主要有普通株系、番茄株系、黄斑株系和珠斑等4个株系,因致病力差异及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而造成症状的多样性。
黄瓜花叶病毒(CMV):寄主范围最多、分布最广、最具经济重要性的植物病毒之一。
CMV可侵染36科双子叶植物和4科单子叶植黄瓜花叶病毒(CMV)物约124种植物。
可通过蚜虫和摩擦传播,有60多种蚜虫可传播该病毒。
多全株发病,叶面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但不如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多而典型。
在中下部叶上常出现沿主侧脉的褐色坏死斑,或沿叶脉出现对称的深褐色的闪电状坏死斑纹。
病叶小,略皱缩,严重的叶反卷,病株下部叶片逐渐黄枯。
果实果面凹凸不平或畸形,发病重的节间短缩,簇生小叶,萎缩枯死。
发病初期表现'明脉'症状。
甜瓜花叶病毒(MMV):该病毒寄主范围较窄,只侵染葫芦科植物。
症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心叶出现明脉,后发展为花叶或深绿色病斑、畸形,干旱时病叶缩小,瓜莫失去结果能力。
第二种是黄化型,在叶片上初为褪绿黄斑,后转为斑驳花叶,叶变黄、变厚,叶脉突出,叶缘呈锯齿形,株形矮缩,节间短。
第三种是坏死型,叶片上产生系统的不规则的坏死褪绿斑点和条斑,严重时植株矮化。
菜豆金色花叶病毒:主要侵染双子叶植物。
该属共有76个确定种和8个暂定种。
番茄黄化曲化病毒(TY)、烟草曲叶病毒皆为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是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植物DNA 病毒,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危害烟草、番茄、南瓜、木薯、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
植物保护技术培训资料

一、病害基础知识植物病害的分类1、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植物病害根据其病原可以分为性质不同的两大类,即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很多,主要涉及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天气和栽培管理措施等。
例如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缺乏形成的缺素症;土壤水分不足或过量形成旱害或渍害;低温或高温形成冻害或灼伤;光照过弱或过强形成黄化或叶烧;肥料或农药使用不合理形成的肥害或药害;大气污染形成的毒害等。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而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由于这类病害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转移,因此也称为传染性病害。
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素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放线菌和植原体等。
侵染性病害的种类、数量和重要性在植物病害中均居首位,是植物病理学研究重点;尤以真菌病害最为重要,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80%以上,其次是细菌和病毒;其他所占的比例很小。
2、主要病原物简介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以产生孢子方式繁殖的真核生物。
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但无固定细胞核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病毒侵染植物,有的引起病害,有的对寄主基本没有影响。
线虫又称蠕虫,是一种低等动物,在数量和种类上仅次于昆虫,居动物界第二位。
线虫分布很广,多数腐生于水和土壤中,少数寄生于人、动物和植物。
3、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需要一定的过程。
病原物需经过与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侵入寄主和在植物体内繁殖扩展等过程,表现出致病作用;因此,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有时也称病程。
侵染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一般将侵染过程划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植物病害的田间诊断及综合防治方法所有植物和其他生物一样都可以被另一些生物寄生,为害或一些非生物因子的影响面发生病害,最后导致产量降低,质量变劣,使物质上和经济上受到巨大损失,因此,人们要求能控制病害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尽量减少损失使农作物得到高产丰收,获得优质的农产品。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症状表现及特征

河南农业2021年第28期植物保护植物侵染性病害是指植物受生物因子的影响,在形态、生理和生化上发生病理变化,使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从而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侵染性病害是植物病害的一种类型,一种植物可以发生多种病害,一种病原生物可使几十种至几百种植物产生病害,现把侵染性病害分析如下。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引起,也叫传染性病害,它在植株间能够相互传染,根据病原物的不同可分为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三类病害。
一、真菌性病害(一)症状表现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
常见的主要有白粉病、煤污病、锈病、霜霉病、白绢病、斑点病、炭疽病、缩叶病、溃疡病、猝倒病或立枯病等。
1.白粉病。
在植物的花、果、叶及嫩枝上覆盖有白色的粉状物,白粉物上在后期出现针头大散生状的颗粒,颗粒由白变黄直至变黑。
如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等。
2.煤污病。
黑色霉斑覆盖在叶、枝或果的表面,用手易擦去。
严重时形成较厚的黑色或黑褐色的煤烟状层。
如番茄煤污病、葡萄煤污病。
3.锈病。
植物的叶、果、枝、干上出现条状、疣状、毛状或毡状突起,后期破裂后散出淡黄色、橘黄色、锈褐色或黑色粉状物。
如小麦锈病、玉米锈病。
4.霜霉病。
植物的叶、果、嫩枝最易被侵染,叶片正面一般黄色,叶片背面呈白色或稀或密的霜状物,无明显边缘。
如黄瓜霜霉病。
5.白绢病。
近地面的叶、茎、根茎因环境潮湿而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菌丝内有大量菌核,初为乳白色,渐变黄变褐,后变茶褐色。
如芝麻白绢病、花生白绢病。
6.斑点病。
在植物的花、果、叶上,局部组织患病坏死出现圆斑、角斑、灰斑、褐斑、黑斑、轮纹、枯斑等。
如花生褐斑病。
7.炭疽病。
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果实,有时侵害果梗、果台。
果实表面有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形成的黑褐色病斑,潮湿时黑点出现粉红色胶状黏液,严重时波及整个果面。
如葡萄炭疽病、苹果炭疽病。
8.缩叶病。
植物受真菌侵染失去原来形状,表现出叶部变大或缩小,生长不匀衡。
如桃缩叶病。
9.溃疡病。
在枝干的皮层表现出圆形、近圆形、长形的病斑,病斑中部组织坏死,下陷,干裂,周围稍隆起,有时也为害果实。
植物侵染性病害分类

植物侵染性病害分类
由病毒、类菌原体、细菌、真菌、线虫、螨类、藻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那么植物侵染性病害分类有哪些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
其中真菌性病害又可分为低等真菌和高等真菌。
低等真菌能够引起植物发生霜霉病、晚疫病、猝倒病、根腐病等。
另一类是高等真菌,能够引发植物的白粉病、炭疽病、立枯病、黄萎病等。
侵染循环和侵染来源,一般包括以下3个方面:
第一: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受初侵染的林木上,病原物产生孢子和其它繁殖体,继续。
第二章 第三-五节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五节植物病害的诊断

二、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 病害循环: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 节开始发生, 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 的过程。它包括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 染等环节, 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都能 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一)病害的侵染过程
侵入前期
侵
侵入期
染
过
潜育期
程
发病期
第三节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和寄 主的抗病性
• 1、病原物的寄生性 • 指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 • 2、寄生物分类 • 按照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能力的大小, 可
以把病原物分为4种类型。
(1) 专性寄生物(严格寄生物)
• 寄生能力最强, 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 织中获得营养, 所以也称为活体寄生物。
2、植物抗病性的类型
• (1) 免疫 • (2) 抗病 • (3) 耐病 • (4) 感病 • (5) 避病
抗接触
植物方面
1、按
抗侵入
照发
抗
生的
抗扩展
病 性
时期
抗损害
植物组织结构
固有的特点,如表 面茸毛、密生腊质 层、木栓化等。
机
制
结构抗
生化反应
2、抗 病机理
病性
生物化学 抗病性
植物分泌抑菌
物质、如葱蒜素、 酚、帖、萘和植物 保卫素等物质
• 主要分为自然动力传播、主动传播和人为 传播三大类
• 自然动力传播
(1•)气流: 风力可以将病 菌传到较远的 地方。小麦锈 病菌的夏孢子 可随风传到 1000公里以外
• ② 雨水传播某些真菌、细菌和线虫可以通 过雨水传播。雨水传播的病害, 一般传播 距离较短, 对这类病害的防治, 应注意控 制当地菌源, 防止灌溉水从病田流向无病 田。
植物病虫害分类

植物病虫害分类植物病虫害是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它们会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极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防治植物病虫害,需要对植物病虫害进行分类。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病原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染植物而引起的病害,具有传染性,如稻瘟病、锈病等。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如营养失调、气候异常等引起的病害,如缺锌症、寒害等。
果病:病原在果实上,如稻粒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等。
空气传播病害:如稻瘟病、锈病等,通过空气中的气流传播。
土壤传播病害:如猝倒病、疫病等,通过土壤中的水分和菌体传播。
昆虫传播病害:如病毒病、细菌性病害等,通过昆虫或其他动物传播。
通过对植物病虫害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和防治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桥梁扶手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安全。
为了维护和提升桥梁扶手的外观和耐用性,定期进行刷漆施工是必要的。
以下是我们为此制定的施工方案。
增强桥梁扶手的防腐蚀能力,提高其使用寿命。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施工前的准备:对桥梁扶手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尘埃。
然后,根据施工需求,准备适量的漆料和工具。
刷漆施工:按照先刷底漆,再刷面漆的顺序进行施工。
底漆的作用是增强防腐蚀效果,面漆则能提供色彩和保护。
应确保刷漆均匀,不遗漏任何部分。
刷漆后的保养:刷漆完成后,应等待漆料干燥。
在此期间,避免对桥梁扶手造成任何压力或摩擦,以免破坏新刷的漆面。
质量检测:检查刷漆的效果,包括颜色、光滑度、防腐蚀效果等。
如有不满意的地方,应及时进行补刷或重新施工。
施工前应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高质量的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以防止可能的伤害。
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避免非工作人员的进入。
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桥梁扶手刷漆施工方案是为了维护和提升桥梁扶手的外观和耐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侵染性病害有哪些
植物病害通常分为非浸染性和浸染性病害。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植物侵染性病害究竟有哪些种类,那么植物侵染性病害有哪些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
1。
病毒性病害
病毒是一类体积极其微小、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见到)的非细胞形态的寄生物。
病毒只能在活体内生活繁殖,是一种专性寄生菌。
病毒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