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非均衡增长模型

合集下载

非均衡经济模型讲义

非均衡经济模型讲义

非均衡经济模型讲义1. 引言非均衡经济模型是经济学中研究经济系统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在传统的均衡经济模型中,假设各个市场都在达到均衡状态时,供求之间会自动平衡。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许多市场并不处于均衡状态,存在非均衡问题。

非均衡经济模型旨在更好地理解非均衡状态下市场的运作,以及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

2. 非均衡经济模型的基本概念非均衡经济模型的基本概念包括: - 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在做决策时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某些参与者拥有更多的信息,而另一些参与者则缺乏相应的信息。

- 学习与适应:市场参与者通常通过学习和适应来改善自己的决策能力,并逐渐调整其行为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 路径依赖:非均衡经济模型认为经济系统的发展是具有惯性的,当前的决策和行为往往受过去决策和行为的影响。

- 非线性动力学:非均衡经济模型认为经济系统中的关系和行为是非线性的,存在非线性动力学效应。

3. 非均衡经济模型的应用非均衡经济模型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金融市场在金融市场中,非均衡经济模型可用于研究投资者的行为和市场波动。

传统的均衡模型无法解释市场中的价格泡沫和崩盘等非均衡现象,而非均衡经济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些现象的发生和演化。

3.2 劳动市场在劳动市场中,非均衡经济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就业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力的供求调整过程。

非均衡经济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劳动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和工资刚性等问题。

3.3 城市与区域经济在城市与区域经济中,非均衡经济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以及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的互动效应。

非均衡经济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和衰退过程。

4. 非均衡经济模型的发展与挑战非均衡经济模型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通过引入复杂的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和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者们可以更好地模拟非均衡经济系统的行为。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综述及评价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综述及评价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综述及评价本文试图对于不平衡增长理论及其发展进行回顾及评述,有利于我们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的变动趋势作出合理的判断。

标签:非均衡增长区域经济政策非均衡增长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无时间变量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和有时间变量的非均衡和有时间变量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一、无时间变量的非均衡增长理论主要包括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战略,缪尔达尔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和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

赫希曼认为,发展是一种不平衡的连锁演变过程。

据此,他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当有意识的采用不平衡增长的发展战略,首先,集中力量发展某些重点产业部门,通过这些关键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逐步促成整个经济的发展。

赫希曼的这种不平衡增长战略主要是建立在他所提出的关于产业间联系的两个基本概念,即“前向联系”概念与“后向联系”概念的基础上的。

赫希曼指出,“每一种非初级经济活动都将导致通过国内生产,提供其所需投入的意图”。

它的生产向后衍生需求,即需要另一部门的产品作为投入,这种向后衍生需求的产业即具有所谓“后向联系效应”。

相反,“任何在性质上并非惟一满足最终需求的活动,将导致其利用其产品作为某种新生产活动投入的意图”,即当一部门的产出可成为其他部门的投入时,这个部门就具有所谓“前向联系效应”。

赫希曼所主张的不平衡发展战略认为,应当把前向、后向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项目作为投资重点,优先发展。

这样就能对整个经济的增长产生最大的刺激和促进作用。

缪尔达尔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差异是不断扩大的。

当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进行自由贸易时,发达区域由于增加了工业品的输出,其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就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对技术工人需求增加,教育随之得到改进,文化进一步发展,因而发达区域表现为一种上升的正反馈运动。

而不发达区域输入大量工业品之后,本区域工业生产由于缺乏竞争力而逐渐衰落,于是产生一系列不良效应:对技术工人的需要增加,教育随之得到改进,文化进一步发展,因而发达区域表现为一种上升的正反馈运动。

区域经济第四章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第四章 区域经济增长

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 资本、劳动和技术的投入,从区域经济来看, 资本、劳动和技术的投入,从区域经济来看, 存在两个杠杆: 存在两个杠杆:其一是投入高效率产业的杠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观点, 杆。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观点,经济 增长就是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部门到效率高 的部门的转移。 的部门的转移。一旦一个地区将其有效的生 产要素资源集中到高效率的、 产要素资源集中到高效率的、能够起带动作 用的部门,则这个地区必然会获得增长。 用的部门,则这个地区必然会获得增长。
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罗森斯坦 罗丹的大推进理论,与纳克斯的均衡增 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长观点是一致的, 长观点是一致的,他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大推进的三 个理论基础:生产函数的不可分性、 个理论基础:生产函数的不可分性、需求的不可分 性和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正由于三个“ 性和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正由于三个“不可分 部门间的增长只有相互协调, 性”,部门间的增长只有相互协调,经济才有可能 增长。大推进理论是指:在一个足够大的外部资本 增长。大推进理论是指: 的推动下,增长在区域的各个部门间推进, 的推动下,增长在区域的各个部门间推进,造成部 门之间的相互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门之间的相互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同质的, 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同质的, 所以其增长的机制从总体上看是一致的, 所以其增长的机制从总体上看是一致的,大 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需求的拉动, 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需求的拉动,包括 区内的需求和区外对本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 区内的需求和区外对本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 由需求拉动生产;其二是供给的驱动, 由需求拉动生产;其二是供给的驱动,原材 资本、技术、劳动的供给, 料、资本、技术、劳动的供给,必然会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需求。 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需求。

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解析

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解析

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解析在经济学领域,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是一种分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工具。

这种模型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在所有领域或行业都是均衡稳定的,而是存在于各种各样的不平衡中。

这种不平衡可能出现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或不同种类的资本分配之间。

本文将探讨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概念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行业之间的不平衡增长。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往往假设经济各个部门没有差异,是完全均衡的。

然而,实际上,经济发展往往不是如此。

一些行业可能会迅速发展,而另一些行业可能无法跟上步伐。

这种不平衡增长使得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导致一些行业的相对衰退,同时也会催生新兴产业的出现。

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城市规划领域,这种模型被用来研究城市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比如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差距。

在产业发展方面,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可以用来分析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不平衡现象。

此外,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背景下,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也有助于解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揭示了经济增长的非线性特征。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往往假设经济增长是线性的,即经济的增长率是恒定的。

然而,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的增长可能会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速或减速。

这种非线性增长对于政策制定者有重要的启示,即应该关注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采取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其次,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还表明,资源的分配不均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或行业可能会集聚大量的资源,而其他地区或行业则可能面临资源短缺。

这种资源不均衡使得经济增长可能在某些时期出现繁荣,而在其他时期出现衰退。

政策制定者应该注意到这种不稳定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调整资源分配,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最后,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还强调了不平衡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

公共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

公共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

公共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公共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进行公共支出决策时,由于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导致不同领域的增长速度不同。

这种模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政府部门和经济决策者来说,了解并应用此模型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首先,公共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体现了经济增长中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现实情况。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系统中,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资源分配是有限的,政府在决定公共支出时,会考虑到不同部门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然而,由于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养和技术创新水平的不同,不同领域的发展速度差异显著。

例如,一些发达地区会更多地将资源投入到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领域,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可能更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

这种不平衡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其次,公共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对于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在制定公共支出政策时,政府需要兼顾各领域的需求,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

通过对各行业和领域的发展状况的分析,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支出计划,合理分配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这也就意味着政府需要制定差异化的政策,鼓励不同领域的发展,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水平和促进科技创新等措施,推动经济整体增长。

此外,公共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还提醒我们要注重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更加均衡增长的重要路径之一。

在公共支出决策中,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不同领域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创新科技产业的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农业和服务业的支持,提高农村地区和非传统行业的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公共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对于公共支出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府部门和经济决策者应深入理解这一模型,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

非均衡增长模式理论

非均衡增长模式理论

二、非均衡增长理论与均衡增长理论类似,非均衡增长理论也承认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但这两种理论的区别在于,平衡增长理论特别强调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并把它作为逻辑基础和理论前提;而不平衡增长理论则把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看作是理论研究的对象,也就是探索把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经济机制,当然,非均衡增长理论并不否认大规模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种方法论上的区别使得二者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非均衡增长模式的代表性理论有艾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和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威廉姆逊的倒U字形学说等。

1、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赫希曼是“不平衡增长”理论的创立者。

1958年,赫希曼发表了《经济发展战略》一书,指出了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系统论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增长理论和战略。

他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经济增长的极化效应和溢出效应、通货膨胀的瓶颈以及投资的有效顺序等的分析,论证了不平衡增长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得出了这一主要观点,即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然后利用优先发展的产业所创造的资本推动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推动所有产业的发展。

赫希曼深入研究了经济增长在区域间和国际间的传导机制,从资源配置的角度阐述了增长点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他认为,经济进步不可能在任何地方同时出现,而且它一旦出现,某些强有力的因素必然使经济增长集中在起点附近发生;增长在国际或区际间的不平衡是增长自身不可避免的伴生物和前提条件。

在对不平衡增长过程的分析中,赫希曼特别强调了产业间的“关联效应”。

所谓“关联效应”就是某个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在投入与产出上的关联作用,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两种形式。

“前向关联”是指某个产业与为其提供投入品的产业间的联系;“后向关联”则是某个产业与把其产品作为投入品的产业部门的联系。

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选择投资发展项目时,应该利用“关联效应”,优先发展那些能产生最大引致投资的产业,也就是选择那些具有显著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效应的产业;通过这种产业的优先增长来带动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

非均衡发展理论

非均衡发展理论

非均衡发展理论1.赫希曼——不平衡增长理论不平衡增长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有选择地在某些部门进行投资,通过其外部经济使其他部门逐步得到发展的经济学说。

经济学家赫希曼从主要稀缺资源应得到充分利用的认识出发,提出了不平衡增长。

金德伯格、罗斯托等人都主张这一理论。

赫希曼认为,发展道路是一条“不均衡的链条”,从主导部门通向其他部门。

首先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部门投资,可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

对于社会基础设施或直接生产部门的投资,具有不同的作用。

前者为后者创造了外部经济。

在决策时,社会成本低、外部经济好的投资项目,应该优先选择;一般地说,政府应主动担负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对私人资本缺乏吸引力的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

不平衡增长论主张,集中有限的资金,扶持具有较强产业关联度的产业部门。

例如,钢铁工业就是一个具有较大综合关联效应的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通过加快钢铁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与之前向关联的机械、电子产业,而且可以推动与之后向关联的矿山、交通、能源等产业的发展。

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从发展中国家现有资源的稀缺和企业家的缺乏等方面来看,平衡增长理论是不可行的,发展中国家不能将有限的资源同时投放到所有经济部门和所有地区,而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首先发展联系效应大的产业,以此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同时,地区发展也必须有一定的次序,不同的地区按不同的速度不平衡增长,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一些地区和大城市,并以较快的速度优先得到发展,以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其他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

发展极地区的优先发展,最终将通过技术的创新与扩散、资本的集中与输出等方式带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平衡增长模式在实践中表现为:在经济发展初期,某些部门和某些地区会得到优先发展,而这种优先发展在产生扩散效应的同时,又会产生回波效应,即当劳动力、资金、技术、资源等要素由于收益差异吸引而发生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时,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将不断扩大,从而两类地区的收入差距也将不断扩大。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模型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模型
活水平。
创造就业机会: 经济增长可以 带动就业,减
少失业率。
促进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可以 推动技术创新, 提高生产效率。
增强国家实力: 经济增长可以 增强国家的经 济实力,提高
国际地位。
经济增长模型的分类
索洛模型:基于 新古典经济学, 强调技术进步和 资本积累对经济 增长的影响
内生增长模型: 强调技术进步、 人力资本积累和 知识溢出对经济 增长的影响
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践
美国:二战后 经济高速增长, 成为全球最大
经济体
日本:战后经 济奇迹,成为 世界第二大经
济体
德国:战后经 济重建,成为 欧洲最大经济

中国:改革开 放以来,经济 持续高速增长, 成为全球第二
大经济体
经济增长模型的未来发展
经济增长模型的发展趋势
模型改进:不断优化和改进现有模型,提高预测准确性 技术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模型预测能力 跨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相结合,提高模型解释力 政策影响:考虑政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模型实用性
政府政策对经济没有影 响
模型内容
模型假设:经济 体处于稳态,生 产函数为CobbDouglas形式
模型目标:最大 化社会福利函数
模型变量:资本 存量、劳动力、 技术水平
模型方程:资本 存量、劳动力、 技术水平的最优 配置方程
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模型简 单易懂,易于
理解和应用
缺点:模型假 设过于理想化, 与现实情况存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 增长模型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经济增长模型概述 3 哈罗德-多马模型 4 索洛模型 5 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模型 6 经济增长的实践案例

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与分析

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与分析

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与分析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指标,通常可以通过产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等指标来衡量。

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各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这种增长却不是均等的,有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要比其他地区更强劲。

因此,出现了许多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旨在解释为什么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比其他地区更快,以及为什么差距会越来越大。

一、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的概念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是一种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快的模型。

这并不是说所有地区都希望实现均衡增长,相反,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希望经济增长超过其他地区。

然而,在现实中,这种增长往往并不是均衡的,有一些地区比其他地区表现得更为优异。

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的目标是解释为什么这种不平等现象会出现,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二、联动增长模型联动增长模型是一种常见的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

它认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创新,新产业和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经济增长。

这种创新不会在所有地区同步发生,而是在一些地区先发生,然后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称为“联动”。

联动增长模型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要快于其他地区,这归因于创新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然而,其缺点在于它没有考虑到一些地区的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从而无法在技术和生产力上进行大幅度投资的问题。

三、资源要素结构模型资源要素结构模型是通过认识一个地区的国土、人民、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其经济增长进行分析。

它认为不同经济系统的资源结构差异很大,会对其经济增长造成不同影响。

资源要素结构模型没有考虑到常发生的负面发展现象之间的深刻联系。

虽然它对于分析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问题有一定意义,但是缺乏关于创新、技术和生产力方面的考虑。

四、区域生产力差异模型区域生产力差异模型是一种关注地区生产要素之间差异的模型。

它认为不同地区的生产要素中,包括机会、知识和技术等因素的分配是导致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包括四个方面:郝西曼“极化—涓滴效应”理论,循环累积因果论,核心—边缘理论,威廉姆森的“倒U理论”。

第一,郝西曼“极化—涓滴效应”理论:针对增长极理论在地理空间上的应用,美国经济学者赫希曼在1958年所著《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探讨了经济成长如何由一个区域扩散到国家其他区域。

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用。

为了解释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称为“南方”。

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首先是极化效应:由于发达区域高工资、高利润、高效率及完善的生产和投资环境,不断吸引落后区域的资本、技术和人才,从而使其经济趋于萎缩,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其次,涓滴效应:发达区域对落后区域的购买力或投资增加以及落后区域向发达区域移民而提高落后区域边际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消费水平,缩小了其间的差距。

经济发展初期,一般是极化效应大于涓滴效应,将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从长期来看,涓滴效应大于极化效应,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赫希曼建议人们对增长过程中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应有一定程度的容忍。

并且建议政府应加强落后区域的公共投资,阻止资金与人才的外流,甚至有组织地将资金与人才流向落后区域,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创造外部经济,改善投资环境。

由政府力量来抵消极化效应,加强涓滴效应,以确保区域均衡发展的实现。

第二,循环累积因果论:缪尔达尔1944年在其《进退维谷的美国: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中提出“循环的或积累的因果关系”原理,并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1957年)和《亚洲戏剧:各国贫困问题考察(1968年)等著述中,使用“回流”和“扩散”概念,说明经济发达地区(增长极)对其它落后地区的双重作用和影响,因此而形成的“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论以及相应的政策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区域经济和增长极理论。

非均衡增长

非均衡增长
非均衡增长理论
——分析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
目录
非均衡增长理论的概念 非均衡增长理论的研究 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分析
实证分析
Page 2
一、非均衡增长的概念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其中 的非均衡发展理论,最初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目 标的一种理论选择。但由于区域与国家在许多的相似性, 使得该理论与均衡发展理论成为在做区域开发与规划时, 经常被引用和借鉴,作为区域经济战略选择的理论基础。
从相对数来看在 2004年至2008 年东部和中部以 及西部和中部之 间的差距有一定 的扩大,但在 2008年以后差距 基本稳定。
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
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加快城镇化过程,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Page 15
发展高效农业,现代技术农业,加快农业与全球经济并 轨 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总产值的比重 采取点轴线布局模式,积极培育中西部“增长极”,逐 步缩小地区发展差异
2004
2008
2011

东部地

11337
以中部 地区为 元 一元
以中部 地区为 元 一元
以中部
地区为 一元
1.43 206671 1.99 285297 1.99
中部地

7895
1 103590
1 143131
1
西部地

7996
1.02 152908 1.48 210608 1.47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东部地区城镇居民 可支配收入增长速 度最快,其次是西 部,中部最慢。
布代维尔从理论上将增长极概念的经济空间推广到地理空间,认 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包括了经济现 象的区位关系或地域结构关系。

非均衡经济模型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

非均衡经济模型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

非均衡经济模型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模型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非均衡经济模型便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非均衡经济模型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在研究中的应用。

一、非均衡经济模型的基本概念非均衡经济模型是指经济系统在短期内无法达到均衡状态的模型。

这种情况常见于市场失灵、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下,经济主体的生产、消费和价格都很难稳定下来,呈现出混沌状态。

因为非均衡经济模型的复杂性,只有具备深刻的经济理论和复杂的数学模型才能充分描述它。

二、非均衡经济模型的研究方法在探讨非均衡经济模型的方法中,常用的有三种:优化方法、传统的微分方程方法和非线性动力学方法。

1. 优化方法优化方法是一种通过数学分析找到经济模型中最优解的方法。

其主要基础是经济学的最优化理论,利用各种数学方法,如线性代数和微积分,求出模型变量的最优解。

优化方法广泛应用于一些经济领域,如价格制定和货币政策,然而对于具有复杂非线性特征的经济模型,则不太适用。

2. 传统微分方程方法传统微分方程方法是一种以微分方程形式表示经济模型的方法。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经济系统、动态广告、生物学、宇宙学等一些大规模模型中。

然而在处理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时,其计算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会急剧上升,也容易依赖于对模型的线性化,导致模型实际应用价值下降。

3. 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近年来,非线性动力学方法成为了一种处理非均衡经济模型的有效手段,它基于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非线性系统和混沌行为,并通过大量的数学计算和仿真来表现经济系统的特性。

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局部经济系统、实验经济学、金融市场和生态系统模型等场景中。

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不必依赖预先对系统进行建模,可以在研究者无法理解复杂性理论的情况下直接利用实验结果进行计算,以推测系统的未来演化。

三、非均衡经济模型在研究中的应用1.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常使传统的经济模型失效,但是非均衡经济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市场的波动和特征,并产生更为准确的预测。

第四章 非均衡增长模型

第四章  非均衡增长模型

(4)服务既缺 乏收入弹性, 又缺乏价格弹 性
1
1

6
二、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
“非均衡增长理论” (unbalanced productivity growth)又被称为“成本 病”理论(cost disease) 、“停滞论”(stagnationist argument)。该 理论的基础模型是Baumol(1967)的两部门非均衡增长宏观经济模型。
y 1 1 s 1 c ( 1)t 1 c ( 1)t c 1 e 1 e c c
y 1 ys c
19
3、三个部门的就业份额及其变化
La La Ya 1 bL b t Ea e Ea 0 e t L Ya L ya L y0
业和工业的就业份额 趋于零,而服务业的 就业份额趋于1。但工 业的情况还需要进一 步分析。
20
4、工业就业份额的变化
dE m dE a dE s E a ( 1) (1 E s ) E s dt dt dt E a ( 1) ( E a E m ) E s E m ( 1)E a Es 1 1 E a
15

Fuchs (1968): 在几乎同时期的Fuchs的著述中,也可以找到类似于 Baumol的模型与结论。 Fuchs是从考察美国经济中日益重要的服务业就 业开始,探究了可能引起服务业就业较快增长的三个原因:
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即当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实际人均服务消费 将以大于收入增长率的速率增长。因此,服务不仅消耗了国民收入的越来越大的份 额,而且吸纳了国民就业的越来越大的份额。 随着经济增长与分工深化,原先在公司或家庭内部提供服务转变为从市场上购买服 务。服务的提供量可能与以前没有什么两样,但不同的是,这些服务变得市场化了, 而且,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还导致了服务的较高质量和(或)较低的平均成本,进而 导致对这些服务的需求和生产的增加。 服务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说明了国民经济 中服务业就业的日益重要性。低于平均水平的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率意味着服务业平 均成本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如果服务需求对于价格上升相对不敏感,那么,随着国 民经济的进一步扩张,服务业就业在总就业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加。

04非均衡学派之欧阳体创编

04非均衡学派之欧阳体创编

第四章非均衡学派第一节非均衡学派的产生一、瓦尔拉斯均衡1.均衡的含义与种类(1)均衡的含义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模型内各决策主体都做出一定决策后得到了与他们正确的预期相一致的结果的状态,或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模型内各决策主体都做出了最优决策时的状态。

(2)均衡的种类均衡分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两种。

局部均衡是指单个经济主体与单个市场的均衡,一般均衡又叫瓦尔拉斯均衡,是指所有市场的同时均衡。

微观经济学在阐释完局部均衡以后,之所以还要介绍一般均衡,是因为各种商品和要素的价格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种产品或要素价格的变动,都会影响其它产品和要素价格。

从而,任何一种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只有在其他所有商品和要素市场都均衡时,才能达到均衡。

一般均衡分析的内容包含四个方面,即证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Walras ,Marie-Esprit-Léon ,1834~1910,洛桑学派的创始人)最早分析了一般均衡(纯粹经济学要义)的存在性。

他认为在一般均衡模型中,由于独立的方程式的数量(供求)与未知数的数量(价格)相等,经济体系中存在一组价格,这组价格正好使各种商品与要素的供求相等,所有市场同时出清,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2.一般均衡的代数式(1)假定设经济主体只有A 与B 两位,消费X 和Y 两种商品。

A 初始拥有的商品量(禀赋)X和Y 分别为A X ω、A Y ω,B 初始拥有的商品量X 和Y 为BX ω、A Y ω。

)(Y X A X P P d ,为A 对X 商品的需求函数,)(Y X B X P P d ,为B 对X 商品的需求函数,并用类似的方式定义A 和B 对Y 商品的需求函数。

(2)一般均衡的表示方式之一:每一种商品的总需求和其总供给都相等可以将一般均衡描述为这样一组价格)(**Y X P P ,,使得每一种商品的总需求和其总供给都相等,即:)(**Y X A X P P d ,+)(**Y X B X P P d ,=A X ω+B X ω (1))(**Y X A Y P P d ,+)(**Y X B Y P P d ,=A Y ω+B Y ω (2)将(1)式和(2)式等号右边的项目移到左边,可得:[)(Y X A X P P d ,A X ω-]+[-**)(Y X B X P P d ,B X ω]0= (3)[-**)(Y X A Y P P d ,A Y ω]+[-**)(Y X B Y P P d ,B Y ω]0= (4)(3)一般均衡的表示方法之二:两种商品的总超额需求都等于零(3)式和(4)式表明,在两种商品市场都均衡时,A 与B 对每种商品的超额需求(实际需求与禀赋的差额)的总和为0。

非均衡度模型

非均衡度模型

非均衡度模型
非均衡度模型是指在一个系统中,不同的组分或者局部区域的物理性质是不同的,导致了系统的非均衡状态。

非均衡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许多自然和技术过程,例如大气环流、生物体系、材料加工等。

在这些过程中,局部区域的温度、浓度、压力等物理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导致了物理性质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在整个系统中会相互作用,导致复杂的动态行为。

非均衡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复杂的系统,并预测它们的演化趋势。

目前,非均衡度模型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1
1
1
1
无论以实际值还是以名义值衡量,服务占GDP比重 都将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无论以实际值还是以名义值衡量,服务占GDP比重 都将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无论以实际值还是以名义值衡量,服务占 GDP比重都将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以实际值衡量,服务占GDP比重随收入水 平的上升而下降,但以名义值衡量,该比 重将上升。

9
第二,如果对停滞部门产出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则停滞部门相对产出将趋 于零,即该部门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消失。这是因为,若设两个部门产出的需 求价格弹性均为1,则对这两个部门产出的名义消费支出相对比重不变,而实
际消费相对比重趋于0。
We rt Lst Lst R rt We L pt L pt Yst lim t Y pt aR lim 0 rt t be
y 1 1 s 1 c ( 1)t 1 c ( 1)t c 1 e 1 e c c
y 1 ys c
19
3、三个部门的就业份额及其变化
La La Ya 1 bL b t Ea e Ea 0 e t L Ya L ya L y0
10
第三,如果对停滞部门产出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则劳动力将不断地转移到 该部门,而进步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将趋于零。
Yst aLst Lst b * E E E Y pt bLpt e rt L pt e rt a L Lt Lst L pt L Lt lim L pt lim( Lt Lst ) lim lim * rt t t t 1 E * e rt t 1 E e 0
4
“需求论”解释
服务消费 收入水平、收入弹性 价格水平、价格弹性
5
组合 (1)服务具有 收入弹性与价 格弹性 (2)服务具有 收入弹性,但 缺乏价格弹性 (3)服务具有 价格弹性,但 缺乏收入弹性
收入弹性() 价格弹性()
宏观经济效应 无论以实际值还是以名义值衡量,服务占 GDP比重都将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以实际值衡量,服务占GDP比重随收入水 平的上升而下降,但以名义值衡量,该比 重将上升。
11
第四,如果要实现均衡增长,总体经济增长率将趋于零,也就是说,若要保持 两个部门的实际产出比重不变,则由于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进入停滞部门,经济 增长将最终趋于停滞。
Lt ( E * a b)e rt L( E * a b)e rt Y Yst Y pt aLst bLpt e * rt * rt 1 E e 1 E e L( E * a b)re rt
16



3、哈维的拓展
• 实际成本与机会成本 • 放弃劳动力不变的假定 • 关于需求的作用
17
三、三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
1、基本假定与模型结构
• • • • 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对食品的需求缺乏收入弹性 对服务的需求富有收入弹性 服务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较慢
18
2、劳动生产率非均衡增长
ys ym ya Ys y 0 e t Ls Ym y 0 e t Lm Ya y 0 e t La
1
Em 45o V
U
W Es
服务业就业与工业就业的关系
23
Em 1 Ea E s 1 Ea 0 e
t

1 1 Es 0 ( 1)t 1 e Es 0
1 Ea 0 e
t
Es 0 t y e y 0
L Ls Lm La
Ys Ym Ya 1 Ys e t Ym e t Ya e t y s y m y a y0


1 cYet [(1 c)Y bL]e t bLe t y0


y
Y y 0 t e L c
非均衡增长模型
1
主要内容
一、分析服务业增长“特征事实”的基本维
度 二、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 三、三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
2
一、分析服务业增长“特征事实”的基本维 度
主要分析维度
私人消费 收入水平 价格水平 支出结构 需求弹性
次级分析维度
最终需求
政府消费
投资
出口/进口 就业与产出 产业间分工及中间需求 投入-产出结构 垂直一体化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技能 资本-劳动比率 工作时间
rt
dY / dt r 1 E *e rt GY lim GY 0 * rt * rt Y L ( E a b)e 1 E e t 1 E *e rt


2




12
非均衡增长模型表明:在生产率增长非均衡的经济中,由于名义工资的同水 平增加,则停滞部门即服务部门的成本(主要是工资成本)将不可避免地不
断累积、无限上升。其结果是,如果该停滞部门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
较低,则对其产品即服务的消费的成本将越来越大,即出现Baumol所说的 “成本病”现象。如果该停滞部门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则人们将因消费成
本越来越高而不得不减少对它们的消费,致使其市场逐渐萎缩甚至消失。服
务部门的“成本病”不仅会给政府带来严重的财政困难(因为人们无法完全 负担得起服务费用,政府不得不提供财政资助),而且会对服务业自身的发 展带来消极影响,即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和服务提供的家庭化与非市场化。
15

Fuchs (1968): 在几乎同时期的Fuchs的著述中,也可以找到类似于 Baumol的模型与结论。 Fuchs是从考察美国经济中日益重要的服务业就 业开始,探究了可能引起服务业就业较快增长的三个原因:
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即当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实际人均服务消费 将以大于收入增长率的速率增长。因此,服务不仅消耗了国民收入的越来越大的份 额,而且吸纳了国民就业的越来越大的份额。 随着经济增长与分工深化,原先在公司或家庭内部提供服务转变为从市场上购买服 务。服务的提供量可能与以前没有什么两样,但不同的是,这些服务变得市场化了, 而且,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还导致了服务的较高质量和(或)较低的平均成本,进而 导致对这些服务的需求和生产的增加。 服务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说明了国民经济 中服务业就业的日益重要性。低于平均水平的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率意味着服务业平 均成本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如果服务需求对于价格上升相对不敏感,那么,随着国 民经济的进一步扩张,服务业就业在总就业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加。
基本观点:第一,与其他产业,特别是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 长滞后;第二,服务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因是服 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第三,服务的需求弹性对服务业增长有重要 影响。较低的价格弹性会导致“成本病”(cost disease)问题,但经验分 析发现,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并不明显大于1 。
13
对“非均衡增长模型” 的讨论
1.
Baumol (1985)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一些修正,在原有两部门模型的基础 上,引进第三个部门,即同时具有“进步成分”和“停滞成分”的“渐进 停滞部门”(asymptotically stagnant sector)。三类部门的生产率非 均衡表现为,进步部门生产率增长较快,停滞部门生产率缓慢甚至停止增 长,渐进停滞部门生产率先较快增长但随后会停滞下来。如果要保持三类 部门的实际产出均衡增长,则劳动力将会不断地转移到停滞部门和渐进停 滞部门的停滞部分,这两个部门在产出总成本中的比重也将不断上升。因 此,Baumol认为,停滞的服务部门的“成本病”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可能 要比早期模型讨论的严重。 广播电视:硬件设备、人工
14
2. Fuchs (1968): 《服务经济学》
该书提出了“服务经济”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的、开创 性的、具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富克斯指出,“美国现 在(指当时)正在经济发展方面开创一个新时期。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这个国家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服务经济’国家,即第一个一半以上就业人口不从事 食物、衣着、房屋、汽车或其他实物生产的国家。”
业和工业的就业份额 趋于零,而服务业的 就业份额趋于1。但工 业的情况还需要进一 步分析。
20
4、工业就业份额的变化
dE m dE a dE s E a ( 1) (1 E s ) E s dt dt dt E a ( 1) ( E a E m ) E s E m ( 1)E a Es 1 1 E a
7
模型的基本结构
停滞部门 产出:
要素—劳动
(Lst)
进步部门 产出:
Yst Wt
Ypt
要素 — 劳动
(Lpt)
8
Stagnantsector:
Yst aLst
Progressiv e sector: Ypt bLpt e rt Productivi ty growth rate of progressiv e sector:
基本结论
r 0
Same wage for both sectors: Wt We rt
第一,如果进步部门单位产出成本不变,则停滞部门的单位产出成本将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上升并趋于无穷大。
Wt Lst We rt Lst We rt Stagnantsector: Yst aLst a bert lim rt a t Wt L pt We L pt W Progressiv e sector: Ypt bLpt e rt b
(4)服务既缺 乏收入弹性, 又缺乏价格弹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