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式城市管理问题探讨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打开文本图片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服务型政府的建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
对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和定位模糊我国“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已经明确公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公众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在具体的社会管理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还存在着对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不准和忽视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能动作用的现象,在把握不同社会管理主体的角色、功能方面还有欠缺;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支持人民当家做主的理念等。
由此导致政府对公众意见的忽视,或对公众意见缺乏及时的、负责任的反馈和回应。
信息公开和透明化程度不高著名宪政专家蔡定剑曾指出,公众参与以有效的信息为基础。
没有充分透明的信息,公众只能是“盲参”,提出的意见就没有意义。
在绝对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知情权是参与权的前提,缺少充分准确的信息公众将失去参与能力。
有偏向的、被控制的信息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参与,甚至把公众参与当做实现政府不良目的的工具。
2022年5月,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发布的《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研究报告》披露,经过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3年来各级行政機构400多份年报的检测研究发现,大部分年报公开内容仍然是粗线条的,存在“形式上公开多,实质上公开少;结果公开多,过程公开少;原则方面公开多,具体内容公开少”的缺陷。
该《报告》指出,无论是省级行政单位,国务院机构还是较大的市,其年报的内容方面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主动公开(依职权)内容洋洋洒洒,依申请公开的内容寥寥数语。
对此,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主任王锡锌教授分析,“主动公开”是一种具有权力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满足方式;而在“依申请公开”环节,公民是权利主体,政府在其中承担着实实在在的义务。
“依申请公开”加入了公民的个人利益、兴趣与价值偏好,甚至与公共问题具有关联,往往是政府没有很好地制作保存、不愿提供或害怕提供的信息。
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如何实现
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如何实现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公众参与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能够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还能够提高公众对城市管理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的和谐与稳定。
那么,如何实现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呢?首先,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和机制。
制度是保障公众参与的根本,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才能明确公众参与的权利、义务和途径。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公众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参与权,以及参与的程序和方式。
同时,建立专门的公众参与平台,如城市管理热线、网络论坛、公众听证会等,让公众能够便捷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信息公开是实现公众参与的重要前提。
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公布城市管理的相关信息,包括规划方案、项目进展、政策法规等。
只有让公众充分了解城市管理的情况,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例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可以通过公示规划草案、举办展览等方式,让公众了解规划的内容和目标,征求公众的意见。
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及时发布城市管理的动态信息,增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覆盖面。
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也是关键所在。
很多时候,公众缺乏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或者不知道如何参与。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的城市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开展社区讲座、培训活动、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城市管理的知识和参与方法,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
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社会组织在组织公众参与方面的积极作用。
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公众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还可以开展公众咨询、问卷调查、志愿者活动等。
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城市管理项目,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和公众代表共同参与,形成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模式。
浅谈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关键词 : 市管理 城
公 众参 与 问计于 民
作者 曹莉 , 州市环境 卫 生科 学研 究所 ( 杭 邮政 编码 300 ) 10 6 。 公 众 参与 , 称公 民参 与 , 也 是指 社会公 众在 社会 行 者 ,是 受人 民群众 监督 的对象 。公 众充 分参 与离 不 开政府 发挥 主责作 用 。政 府要 为公众 参 与城市 管 理积 极创 造有 利条件 。 1 府 要 通过 媒 体 宣传 , . 政 强化 公 众 参 与城 市管 理 的社会 责任 。 很多 经济发 达 国家都通 过各 种制 度 、 法 律法规 促使 公众积 极参 与城市 管理 。 比如在东京 , 市 民不 能随 时随地倾 倒垃 圾 ,需 要 预先对 垃圾进 行 分类 ,然后在 指定 的垃圾 收集 日将各 类垃 圾分别 送 至指定 的收集 站 。在香港 , 有大 约 30 名 义工 被委 50 任 为清 洁香港 大使 和地 区卫生 纠察 队 队员 。在新 加 坡 ,临街 住宅 的业 主必 须负责 门前 人行道 路清 洁卫 生 。这 些例子 都体 现 了市 民要 以 主人翁 的姿态 积极
9 号 的古建筑保 留以及雷峰塔复建方案 的全市评 8 议则 更体 现 了政 府对 公众意 见 的尊重 。
虽然 很 多城 市在 公 众 参 与方 面做 了大 量工 作 , 但在 问计 于 民的 同时 , 出现 了许 多 问题 , 文认 为 却 本
的服务 。例如,现在很多居民小区都实行 了垃圾分 类收集 , 的市 民环保 意识很 强 , 真做 了垃 圾收集 有 认
科恩在《 论民主》 中说 ,凡生活受到某项决策影响的 “ 人 , 应该 参与那 些决策 的制 定过程 。” 众参 与在 就 公
现代 社会 越平越 受重 视 , 特别 是在 城市管 理 中 , 政府 越来 越 重视 市 民 的参 与 , 问计 于 民 。如杭 州 市 望江 门外热 电厂项 目中 , 因专家们 提 出该 项 目将对 环境 、 交通 、 景观 带来严 重不 良影 响而最 终停 建 ; 西湖建 里
市容环卫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探究
参 与环 卫管理 , 提高公众参与度, 让公众 自觉参 与到市容环卫管
度。
关键词:市容环卫 ;管理 ; 公众参与 ;对策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前 言
市容环卫管理指的是城市 容貌环境 卫生管理 工作 , 管理 范
围包括城市水域 、 公共场所 、 道路 、 街巷等 , 环境治理是市容环卫
社 区居 民 自愿参与义务劳动, 共 同管理社区环境卫生0 。 可 以将 居 民分为多个小组, 共同清洁社区公共设施 , 并对居 民环境卫生
质 奖励 , 采用激励制度让更多人参与市容环卫管理 , 例如 , 让参 与公众享受某项特 权、 赠送赠品等 , 激发公众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提 高市 容环 卫管理公众参与度 。除此之外, 还 应鼓励公众
参 与生活废 弃物 治理 , 降低废弃物 生产量 。
三、 结 语
综上所述 , 应充分发挥政府和社 区委员会的作用, 组织居 民
市容环 卫管理 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探 究
谢 欣 君
( 长沙 市岳麓 区市容环境管理局 湖南 ・ 长沙 4 1 0 2 0 5 )
摘 要 :市容代表 了整个城 市的形 象,加强市容环卫管理 力度 ,积极 动员公众参与市容环卫治理工作 , 有利 于 提 高市容环卫管理 工作效率。文章主要对市容环卫管理工作进行 了分析 , 针对公众参与f * - l  ̄提 出对策 ,以此提 高公众在市容环卫管理工作 中的参与
制这些商贩 , 杜绝各种卫生陋习和不文明现象 。居委会应站在 居 民的立场 , 从环境 卫生的角度 出发 , 与各商贩进行磋商, 确保
居 民的合法权益 。组织居 民, 共 同参 与社 区环境卫生管理监督 工作 , 并接 受有关部 门对社区的卫生评价以及 居民行为评估等,
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公众参与与沟通
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公众参与与沟通近年来,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工作日益重要,承担着城市管理和维护秩序的重任。
然而,对于公众来说,城市管理执法局的行为常常让人感到疏离和不透明。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加强公众参与与沟通已经成为城市管理执法局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公众参与是城市管理执法局与居民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一环。
通过公众参与,居民可以了解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工作内容和流程,从而增强对城市管理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公众参与也能更好地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高城市管理执法局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因此,加强公众参与,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对于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加强公众参与的途径1. 开展公众听证会公众听证会是一种有效的公众参与形式。
城市管理执法局可以定期组织公众听证会,邀请居民代表、专家学者和相关利益方参与讨论,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通过开放性的对话,增进与居民的互动和理解。
2. 建立投诉举报平台建立投诉举报平台,为居民提供一个便捷的渠道来反映问题和意见。
城市管理执法局应该及时处理和回复居民的投诉和举报,并向公众公布处理结果,增强公众对城市管理执法局的信任。
3. 制定相关政策城市管理执法局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公众参与的具体方式和流程。
该政策应该包括公众参与的权利和义务,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方式,以及公众参与的相关奖励和惩罚机制,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公众参与体系。
三、改善沟通机制1. 定期发布信息城市管理执法局应该加强信息公开,定期发布工作动态、政策解读和案例分析等信息。
通过向公众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增加公众对城市管理执法局的了解,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
2. 开展宣传活动城市管理执法局可以组织宣传活动,邀请公众参观执法局的工作现场,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义务执法活动等。
通过宣传活动,让公众更加了解和认可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工作,促进与居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3. 建立沟通渠道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渠道,例如电话热线、网上留言、微博微信等,方便公众与城市管理执法局进行交流和互动。
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讨论提纲
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讨论提纲个人讨论提纲1. 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概念2. 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意义3. 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方式与方法4. 实际例子小组讨论提纲一、概念(一)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城市管理,按照《中外城市知识辞典》的定义,是指对人们所从事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它包括城市自然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四个方面,是一项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
狭义上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严格意义上讲其实就是市政管理。
本文讨论的是狭义上的城市管理,也即与社会市民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市政管理。
(二)市民参与我国学术界目前对于市民参与的定义仍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但综合各种不同学说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归纳出市民参与的特点:(1)市民参与的主体是市民,笼统而言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体而言包括城市居民、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城市生产、生活共同体的成员。
(2)市民参与的客体是公共事务,包括与之相关的立法、决策、实施及监督。
(3)市民参与的方式是双向互动,体现为政府与市民之间信息的双向流动,强调决策者与受决策影响的利益相关人双方意见的沟通和协商。
简言之,市民参与就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参与并影响公共事务的行为过程。
城市管理中的市民参与就是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立法、决策、实施和监督的全过程。
二、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1)城市管理市民参与是提高城市管理决策科学性的需要城市管理的目标是为社会市民提供整洁有序的工作生活环境,而该目标的实现与否取决于城市管理决策是否科学。
社会市民作为城市管理工作成果的直接受众,无疑比城市管理决策层更清楚自身的需求及实现需求的途径,毕竟,城市管理决策层作出决策所依据的政府智囊团提供的专业意见,受其专业倾向和社会角色的局限,往往难以通盘考虑并全面客观地处理好影响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与治理创新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与治理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公众参与和治理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众参与可以增强城市治理的民主性和透明度,促进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而治理创新则可以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向着更加智慧、宜居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从公众参与和治理创新两个方面探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
一、公众参与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公众参与是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邀请公众参与决策制定、项目实施和评估监督等过程。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公众参与具有以下重要性:首先,公众参与可以增强城市治理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通过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可以让市民更加直接地参与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来,增强市民对城市发展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城市治理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其次,公众参与可以促进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在制定城市规划、推动城市建设项目时,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实现城市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公众参与可以提升城市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通过建立数字化的公众参与平台和机制,可以更加高效地收集和整合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推动城市管理向着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二、治理创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治理创新是指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理念,推动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治理创新具有以下作用:首先,治理创新可以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其次,治理创新可以推动城市发展的创新和升级。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通过推动城市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可以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市经济的转型,推动城市向着更加智慧、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公众参与制度
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公众参与制度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更加注重公众的参与度,我国从改革开放一来,一直将公民有序参与现代城市建设管理作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民主制度的重要体现。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在开展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若是有公众良好的参与,那么所制定的建设管理措施才是能够从根本上符合公众利益的。
鉴于此,本文就结合当前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现状,对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公众参与制度予以探讨。
关键词:公众参与;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现状;建设策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的执政基础就是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群众工作路线,那么放在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就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基本思想。
在广泛开展民主城市管理制度之后,对于城市建设管理时的意见及方法政府可以采用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这在政府角度来说是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号召,而对于民众来说,是积极参与到民主政治建设当中,这是时代进步的良好体现,也能够很好的表达民众实际需求,那么政府所推行的政策也能够很好得到公众的支持。
1.公众参与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意义所谓的公众参与主要指的是政府在进行行政立法、行政决策、公共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就政府公共行为所涉及的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重大问题,由政府主体发送的、广大公众自觉参与的通过公开提供信息、表达意见、征询、发表观点、阐述利益诉求等方式实现政府公共行为合理、有效、公正的长效辅助性公共服务与城市管理机制[1]。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公共参与机制促进了开发行动负责单位及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强调公民的有序参与制度,并且始终将其作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在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强调公众参与制度,具有以下现实意义:(1)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有良好促进作用,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在发展过程中都应强调整体性,只有一个城市均衡的、整体得到良好发展,才能确保城市的良好稳定发展,但是现实中很多城市的发展都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且城市管理制度的领导者往往不会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长此以往,城市发展不均衡性问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而若是执行公众参与制度,那么制度中所存在的漏洞问题能够及时反映出来,上层决策者能够及时发现现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从而及时发现公众对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切实需求,并且及时改进相关制度,这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均衡发展是非常有利的;(2)有利于促进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公众参与制度中,公众所提出的意见大多集中于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公共卫生等方面,这些方面的问题,虽然不会对城市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但是都是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民参与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与公众生活有密切关联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更具有针对性与实用价值,因此公众参与制度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3)公众参与制度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现代城市管理工作中主要管理内容为城市公共资源及公共物品的管理,管理的主体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政府垄断的管理模式,而是逐渐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市民、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盈利性组织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网络化的大背景之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参与者,公众的监督权、选择权、参与权、知情权得到了有效保障,公民的权益都得到了尊重与倾听,有效保证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治理及公众参与研究
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治理及公众参与研究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热门话题。
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治理是在城市管理中应用大数据和先进技术的新范式,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响应速度和公众参与度。
本文将探讨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治理及公众参与的研究进展和意义。
一、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治理的概念和特点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治理是指在城市治理过程中,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大量的城市数据,实现城市运行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数据获取真实的城市运行状态和市民需求,并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治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密集:智慧城市治理涉及到大量的城市数据,包括交通数据、环境数据、人口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和人工采集等方式获取。
2. 实时性高: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治理需要实时获取、处理和分析数据,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
这要求城市管理部门具备处理大数据和实时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多源数据整合:智慧城市治理需要将来自不同领域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以获取全面的信息。
这要求城市管理部门具备数据整合和交互的技术能力。
4. 全过程管理: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治理不仅仅是在特定环节应用数据,而是贯穿整个城市管理过程。
从规划、决策到执行和评估,都需要依赖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管理。
二、智慧城市治理中的数据应用在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治理中,数据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智慧城市治理中常见的数据应用场景:1. 智能交通管理:通过车载传感器、交通摄像头等设备收集交通流量、车辆行驶状态等数据,实现道路拥堵监测、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智能导航等智能交通管理。
2. 环境监测与治理:通过环境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收集大气污染、噪声、水质等环境指标数据,实现环境监测和治理,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
3. 公共安全保障: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收集和分析公共安全相关的数据,实现安全事件预警、犯罪侦办等公共安全保障措施。
如何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的社会参与与合作
如何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的社会参与与合作城市管理执法是确保城市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许多城市中,执法部门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城市管理挑战时,常常面临资源有限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因此,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的社会参与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的社会参与与合作,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果和社会的满意度。
一、加强宣传和教育城市管理执法的社会参与与合作需要公众对法律法规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
为此,市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并提供渠道供公众咨询和举报违法行为。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社区讲座、互动活动等方式,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让公众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
二、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为了加强社会参与与合作,执法部门应建立一个高效的举报机制,方便公众向相关部门举报违法行为或提出意见建议。
举报渠道的畅通与高效处理是保障公众参与的重要环节。
相关部门应保证举报人的隐私和安全,并及时处理举报事项,对公众参与加以奖励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三、加强社区管理和自治社区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
执法部门应积极与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等部门合作,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与和谐。
在城市管理执法中,可以提倡设立居民委员会,激发居民自治的积极性。
居民委员会可以参与城市管理的规划、督促和执行工作,并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社区巡逻等方式,增强社区管理的力量和效果。
四、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是城市管理执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执法部门可以与公益组织、NGO等社会组织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城市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同时,政府可以为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提供专业的服务和建议。
五、推动科技与城市管理的融合科技的发展为城市管理执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手段。
执法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智能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效率。
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等渠道,与公众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及时获取公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实现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
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程序问题思考
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程序问题思考公众参与是指公民或单位不通过国家代表机关直接参与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是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治市,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十五大文件汇编》,第31页。
这一论断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人民性、民主性和法制性,阐述了公众参与公共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管理逐渐孕育了公众参与的意识,各地陆续初步探索着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机制。
例如,1996年以来上海实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络”的大都市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正在逐步形成以政府管理为调控,社会组织为指导,市民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机制。
虽然当前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人心,但是公众参与的程序性问题如主体、方式、步骤等尚未解决。
本文立足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社区建设,借鉴发达国家在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的有益经验,探索我国公众参与城市社区建设,推行市民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平等协作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对策。
公众参与城市社区建设对整个社会管理的发展具有全方位的辐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它关系到公众参与制度成效及其能否持续开展的关键,本文对此作粗浅的探讨,以求指教。
法制建设与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思考一、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程序性问题的意义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的中心,是现代化文明的载体,城市管理长期以来始终是政府管理的行政职能体系之一,其作用往往被视为一种“警察权力”。
随着百多年来城市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乌托邦,到现代平等主义城市学者所强调的城市管理应当以社会平等和安全为最高责任,可以发现城市管理理论与实践,正越来越关注政府与市民、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关系。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建设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的重要途径,而公众参与则是城市社区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我
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公众参与存在以下问题:
1. 参与意识不强:部分居民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缺乏兴趣和参与
意识,很难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2. 参与方式单一:社区居民参与方式单一,多数是通过居委会、社区志愿者等组织参与,缺乏多元化的参与方式。
3. 信息不透明:有些社区建设项目的信息开放不充分,居民难
以了解项目需要的情况、建设效果以及后续管理等。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宣传教育,提高参与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社
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认识和参与意识。
2. 创新参与方式:通过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吸引更多
人参与社区建设,增加多元化的参与方式。
3. 加强信息公开:加强社区建设项目的信息公开,让居民了解
建设项目的需求、效果和管理情况等信息,促进居民积极参与社区
建设。
4.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建立反馈渠道和处理机制,让居民通
过投诉、咨询等方式表达意见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增强公众参
与的效果。
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
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规划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规划模式往往忽视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和共治,导致规划结果与社会需求脱节,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社会公众参与和共治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关乎广大市民的利益。
社会公众参与可以有效地发挥市民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社会公众参与也可以增加规划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腐败和权力滥用的可能性,建立起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信关系。
因此,社会公众参与不仅是一种民主权利的体现,也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
二、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公众听证会、社区座谈会、问卷调查、媒体报道等形式进行。
其中,公众听证会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方式,可以为市民提供直接发言的机会,让市民的声音被听到。
社区座谈会则可以促进市民与政府的对话,让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反馈和采纳。
问卷调查是一种广泛收集市民意见的方式,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
媒体报道则可以扩大市民的参与范围,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城市发展规划。
三、共治理念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应用共治是一种新的治理理念,强调政府、市民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和共同管理。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共治可以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推动规划的实施。
共治的核心是建立起政府、市民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机制和平台,形成共同参与、共同决策、共同监督的局面。
只有通过共治,才能实现城市发展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持续性。
四、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的挑战和对策在实施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市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市民教育和培训,提高市民对城市发展规划的理解和参与能力。
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
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一、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管理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和短板。
以下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阐述。
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目前许多城市在基础设施方面仍存在滞后现象。
例如,道路交通拥堵、供水供电不稳定、垃圾处理不完善等问题都普遍存在于许多城市中。
这些问题导致了居民出行不便、生产经营受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难题。
2. 城市规划与用地管理不合理合理的城市规划和有效的用地管理是保障城市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许多城市在规划和用地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
一方面,部分城市缺乏长远规划视野,盲目扩张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另一方面,土地利用权益分配不公平、违规占地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3. 城市环境污染难题城市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城市管理的重要问题。
许多城市在大气、水质和噪音等环境方面都存在严重污染现象。
尤其是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了居民身体健康,还给城市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此外,废弃物处理、噪音管控等方面的不足也使城市环境整治任务愈发繁重。
4. 社会治安问题亟待解决社会治安是一个城市能否提供稳定安全生活环境的重要指标。
然而,当前一些城市普遍存在着社会治安问题。
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事件频发,并且治安防控手段滞后于犯罪手段的更新与升级。
这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隐患,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峻挑战。
二、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短板除了上述主要问题外,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我们关注和改进。
1. 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作为城市管理的主要责任方,政府需要更加强化对城市管理的监管力度。
然而,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监督方面仍存在不足。
官僚主义、腐败等问题仍然阻碍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公众参与意识淡薄城市管理离不开全体居民的积极参与。
然而,当前公众参与意识还相对较低,大多数居民缺乏对城市管理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城市管理公众参与的理性思考
一
、
关 于城 市管理
传统 意义上 的城 市管 珲与 城市 规划 、 城市 建设 并列 , 物质 形态 规划 、 是 建
设 的后续 概念 ,范围 已过于 狭窄 。在 实 际操作 中,随着 城市 管理相 对集 巾行 政 处罚权 的实 施 ,各 城 市相继 建立 了城 市管 理综合 执法 队伍 ,相 城市 管理 的概念 有被进 一 步压 缩到 市容 环境 卫 牛 、园林 绿化 管珲 等部 分领 域的 趋势 。
这 种狭 隘 的认 识 显然 已不符 合城 市管理 的客 观 实际 与发展 要求 ,也大大 压缩
了公众 参与 的 发展 空 间 。城 市管理 应 当还原 其作 为规划 、建 设上 位概念 的本 来 面 目, 体体 现在 ;第一 , 管理 领域 来讲 , 具 从 城市 管理 应 当是一 个硬件 、 软 件 的综 合体 。既包 括物 质形态 的前 期规 划 、巾期 建设 和后 期营运 、管理 ,如 市 政 公用设 施 的规划 、建设 与管 养,还包 括非 物质 形态 的规划 、 建设 和管理 , 如挖掘 城市 历 史文化遗 产 塑造城 市 形象的方 案设 计 、实 施与管 理 。第二 ,从 管 理性 质来讲 ,城 市管 理应 当是一 个政 治和 社会 的综 合体 。既包 括属于 政治
公众参与 ,一方面可以提高公众 的民主参
( 国家 )层面 的立法 、公共 决策 以及对 立法 、公共决 策 的执行 ,还 包括 属于社 与、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意识、素质 和能力 ;
会 层 面 的 对 社 区 事 务 以 及 居 民 委 员 会 、业 主 委 员 会 自主 管 理 事 务 的 参 与 。第 另一方 面也可以促进 政府职能转 变,确 保政府
论公众参与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的重要性
传 统执 法 理 念 过 于强 调 法 律 的威 慑 力 ,这 与现 代 法 治 精 神 特 别 是 构 建 和谐 社 会 主 义社 会 的战 略要 求 相 悖 。而 公 众 参 与 则 是 一 类 新 的 城市 公 共 治理 理 念 ,也 是 实 施 城 市 管理 行 政 执 法 的 重要基 础 。 城 市管 理综 合 执法 , 离 不开 公 民的理 解 、 参 与和 支持 , 公众 参 与 也 是 提 高城 市 管 理执 法 水 平 的重 要 手 段 ,在 一 定 程 度 上成 为判 定 城市 管 理 工 作 好坏 的标 准 。作 为 城 市 的 主人 ,只 有 公众 参 与 ,城 市 管 理 措施 才 能 得 到 落实 ,而 以往 单 纯 靠 行 政 手 段 实现 的执 法显 然 已远 远不 能 适 应 现代 城 市 及 政 治文 明 的发 展 需求 。而 公 众对 城 市 管理 行 政 执 法 的广 泛 参 与 也 有 助于 构 建 以
政法论坛
—
论公众参与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的重要性
乔 学达
( 1 0 1 3 0 0
摘
朝 阳区城管执 法局
北京 )
要 :经 济 多元 化 、政 治 民主 化 以及 信 息 公 开 化促 使 公 得 到 实 惠 ,才 能 使 城 市管 理 的 各项 活动 目标 明 确 ,公 众 也 能更
众 自主性逐 渐提高 ,公众参与也逐 渐成为城 市管理行政综合执 加 积 极 主 动 配合 并 支 持 和参 与 城 市 管理 活 动 ,在一 定 程 度 上缓 法的重要方式。本文首先介绍公众参与的由来及其理论基础, 解 了社 会 矛 盾 ,维 护 社会 稳 定 ,有 利 于 创 造 和谐 的执 法 环 境 , 其 次 阐述 公 众 参 与 在城 市 管理 行 政 综合 执 法 中的 重要 性 ,最 后 为构建 和谐 社会 主 义服 务 。 分 析 我 国公众 参 - 9城 市 管理 行 政执 法面 对 的 问题 以及 相 关解 决 2 . 及 时更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理念
浅析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
力 的现象正逐步得到改变, 政府、 市场主体以及 公众三者形成 的三合 力共 同推动城市发展。 政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的是, 当其 修订的发展战略与市场 主体和公众意愿发生严重分歧或完全背离的 情况下, 譬如, 某一项重大市政工程在规划过程 中遭到公众的普遍质 疑, 那么政府就应当首先放弃“ 并认真反思. 有为 , ( )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 , 并为促进公众参与 的发展提供 了条件
“ 要健全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 ,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保证人 推行公共管理的治理方式后, 传统的管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享有广泛 的权 的需要 , 管理方式、 方法也难 以 在短时期内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共 利和 自由. 尊重和保障人权” 。从中可以看出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的 管理不可避免地出现 了 暂时性的无序, 尽快推动公民有序参与公共管 内在要求 , 在公共事务管理 中具有重要 的作用。综观城市发展 , 城市 理 是时代发展的急需 。所有的公共事务都是围绕着人 的全面发展而 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的出现 具有其时代必然性。 ( ) 一 政府的有 限性要 求公众 的参与 从表 l 可以看 出, 政府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审批过 多、 手续过繁 琐, 执法不透明的不等的问题, 特别是多数表现行政 目标的制定、 息 信 的流通 、 权力的监控方面: 表 l关于 域 府行政管理环境 : 方面存在 问题的调查表( 口)
行政业务主管部门 各类行政审批过多
手续过于烦琐 办事程序不透明 办事效率太低
展 开的, 人的全面发展的公共管理最高也是最终的追求 目标。 长期以 来, 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 的政府无所不能的体制 , 遭到 了市场经济 规则的冲击。公共产品因其公共性, 谁都可以搭便车 , 因此由政府或 不具营利性的公共组织 ( 第三部门 NGO) 提供有其合理性, 但是如果 既 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由政府生产公共产品, 又 必然导致政府加大 配置资源 的强度和广度 , 也就是加大 了政府参 与经济活动的面 。 实践 证明, 由政府生产公共产品, 往往成本高而效率低 。 事实上, 当代我国 政府提供 公共产品和生产公共产 品的现状是无序的。 由于政府权力 干预公共产 品的生产或者决定公共产品由谁生产,最终出现权力寻 租, 进而形成腐败的源头。 以有序化规制政府权力对公共产 品生产的 控制是时代发展 的需要。
建立公众参与式城市管理的几点思考
上下 齐心 , 才能真 正推动城 市管理 1 作 和 、稳定 ,快速 发展。 j
( ) 三 树立 以人 由本理 念 坝加 强 一 H有全心 全意信 赖群众 ,依靠群 众 才 但 奔 众参 与城 市管理 随 蓉城市 发胜 .人 提 升 这 决定我 们的一 工作 鄢要从 人 能有 地 推动城 市管理工 作的 发展。 仃 作的黼世 龌现Ⅲ半 寓和 民群 众的 需 螫出 发 ,促进 人 的全 阿 发 这些 在城市管理 的实际 工作中还做得远 们对城 i管 J 远 不够 。 ・ 人为地把 管理者 与群众 对 多元化的趋 辨 , 足 公众参 与 蛏现 阶段落 = 耍 展 .体现 人民群 众的根 _利益 。 奉 人 为本要 求的一 项社 会戚 书少、见效 ( ) 立 以人 为本理 念 , 须把 群 立起来 。把 人民群 众看作 被管理 对 象, 一 树 必 一
维普资讯
建 立 j
党委书记 .局长 史明华
树 盘以 人为奉 的现 代 蛾市 符理 理 念 .建立公 众参与机 制 .是新形 势 F 提 高城 市管理水 平 , 建设服 务型歧 府的垣 要任 务 足 降低管理 成本 ,促进 城市 发 意. 止群众 参与到 城 市管理 工作 具f 奉问 题的 决策 中来。粤实证 l这 样做 ,工作 ; ! f 1 靠群 众虑 处决 策 , 众 1够 々业 ,弩虑 排 个体 问题 较 多, 乏真正 参 与城 f管理 缺 盯 馓 1 l标更准确 :作实施 更高效 【 L 作敬果 的能 力 ,多征求 意 见会彤响 【1 率。 群众更 满意。 以人为本璎求我 们把最广 是 片晰认 为只要 努力 ¨作. 众 然 r 群 腱 .改蒋 人民也活 .掏建 和}社 会的匝 夫 人 群众的 要作为推动 城市管理工 就会满 意。虽然这 些想法 的出发点 足 为 旨 毕措 一是- 氍持把最 广 人人民 群众的根 作 动 力 ,充 分认 识人 群 众 城 l发 了提 高 【 q H 作技率 .更 好地为 群众 服务
浅谈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浅谈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摘要;城市更新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议题,涉及到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公平性。
然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公众参与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更新公众参与系统进行探讨,探究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更有效的公众参与。
关键词:城市更新;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一、城市更新概念有些学者把“城市更新”称作“旧城改造”或“旧城更新”。
对于城市更新的定义,它指的是将某城市中已不再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区域,展开有计划、有针对性与必要性的一系列的改造,让城市中的一些老旧区域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而在城市更新中,最重要的经营目的,就是要有效地处理影响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等[1]。
城市更新的目标是持续提升这座城市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让它具有更好的发展潜能和更可居住性。
总的来说,城市更新有助于使城市向着更好的方向进行科学的改造,它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坚持科学的城市更新,就是追求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我国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特征(一)公众参与的现状首先,公众参与的渠道和机制相对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城市更新项目的公众参与主要通过召开听证会、征求意见或发布公告等形式进行。
然而,这些方式存在信息不对称、参与者数量有限以及公众意见反馈不充分等问题,导致公众难以真正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其次,公众参与的影响力较低。
在城市更新决策中,政府和开发商的权力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公众的声音和意见往往被忽视或轻视。
即使有公众参与的机会,最终的决策结果也可能与公众的期望和需求背离,缺乏真正的民主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公众参与的认知和参与意识相对较低。
许多市民对城市更新的具体内容和流程了解不足,缺乏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
同时,一些公众对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和影响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他们对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特点1、相关岗位工作人员认识不足在旧城改造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相关责任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对“公众参与”理念的理解,缺乏对其必要性的理解,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了旧城改造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果偏离了“宜居”理念和城市发展的核心需求,从而影响了旧城改造和规划实施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众参与式城市管理问题探讨所谓参与是指员工对有关其工作、生活以及某些层级节制方面的组织决策的介入。
在城市管理的范畴中,这种参与就涉及到社会公众对政府组织城市管理的介入,包括政策的制定、修改、执行、监督等各方面,同时,它强调了公众作为社会利益的主体而对城市管理的参与、决策和管理。
公众参与式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经历了大约半个世纪,经历了重视社会公众利益—公民低层次的参与—公众参与被广泛提倡的发展,其参与形式和途径多样化的转变是经过不断变革和完善的。
然而即使在公众参与已不断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的公众参与程度仍充满了不均衡性,这受各国历史背景的影响,也与不同城市管理发展的理念相关。
本文从美国,德国和我国南昌市的城市管理参与实践案例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一、国内外公众参与式管理的实践经验1.费城模式——公众全面参与城市规划美国在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方面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制度,而且公众具有更普遍的参与意识,因此提供了许多公众参与管理的实践和经验。
美国城市政府在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方面的方式很多,而且大多都已制度化。
从费城华埠居民反对市政府在华埠北面建立棒球场并取得胜利的实例中可以一探美国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现状和程度。
2000年,费城市政府欲在华埠所在的12街和Vine街附近修建棒球场,为保护华埠的传统风貌,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未来的发展空间,费城中华公所和华埠发展会以及全体居民开始了反对新建棒球场的城市规划建设公众参与活动。
在4月12日举行的市议会听证会上,华埠社区居民口头表达了修建棒球场的反对意见,之后又从华埠发展历史,生活现状,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交了反对意见的书面报告。
费城市长和棒球委员会积极回应,并应之邀请参观了华埠,然而在决策中仍然坚持将棒球场建在华埠北部的原方案。
针对此项决策,华埠社区居民并未放弃争取自己的权益,反而更坚定了反对态度,并通过游行示威,派代表与市议会进行交涉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之后又以“环境歧视”名义状告费城市长,使之进入法律程序。
同时,华埠社区还成立了多个专业委员会,包括法律委员会,建设委员会,资金筹集委员会,通讯与公共关系委员会等,寻求市议会议员和有关负责人,其他社区及其代表的支持,并搜集类似的公众参与案例进行分析,多面出击,给市政府造成较大压力,最终迫使市政府放弃了在华埠修建棒球场的方案,重新为棒球场选址。
这是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典型案例,公众参与贯穿了整个决策阶段,不仅仅包括较为普遍的决策前听证会和公众发表意见阶段,更表明即使在政府已经做出了相关决策,只要决策依据存在问题,利益相关者仍然可以积极参与。
公众参与的方式的多样化也是美国参与式城市管理的特征之一,常见的有问题研究会,邻里规划会议和机动小组等。
在市民起主要角色作用的规划阶段,主要是公众会议,多以公众评议和公众听证会展开,这已经成为社会民主制度在城市管理规划方面的重要体现。
2.斯图加特模式——两阶段公众参与德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始的公众参与和正式的公众参与。
前者是指在规划编制前,邀请市民就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发表建设性意见,后者是指规划编制完成后,通过规划展示向市民征集批评意见并由公众审批的公众解释阶段。
下面是斯图加特广场修建的案例分析。
斯图加特广场位于柏林的夏洛腾堡-威默尔斯多夫区,其规划是建造公园绿地,需更新柏林的轻轨3号线并将轻轨夏洛腾堡车站东移。
城市发展会议部遵循《建设法典》制定斯图加特广场公园及相关工程的规划,通过柏林公开出版的政府宣传册向公众传达规划信息,并在柏林政府公报、出版物和互联网上公开公众参与的声明,同时在规划听证会和信息发布会上向公众进行关于斯图加特广场工程的具体陈述。
公众在了解相关信息后向规划当局提出意见以及规划方案的评价和修改建议。
城市发展会议部和规划局根据专家和市民的意见制定出更为完善的规划方案,并再次在公报、出版物和互联网上做出关于修改后的方案,规划依据以及对市民意见的采纳情况的总体陈述,此时公众参与进入公众解释阶段。
这种陈述时间持续一个月,在公众解释的这段期间内,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建议或修改愿望提出来,然后由管理委员会再次评估市民的建议,并提交给区议会以及柏林的州议会作决定。
整个斯图加特广场工程的规划制定都是依据《建设法典》严格进行的,充分保障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权利。
3.南昌模式——民意调查式参与南昌市规划局制定关于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并在八一广场就规划方向、依据等内容向市民展示,并向市民发放了民意调查表,然而效果并不明显。
市民参与的热情不高,民意调查表的回收率较低,除了专业人员和知识分子外,普通市民对规划建设的概念也很模糊,对市规划局所作的规划建设意见和自身意愿的表达较少,且反映的问题有些也与整个规划方案并无关联。
针对回收的调查表中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给与了必要的重视,并解决了一些可以迅速解决的问题,但对民意调查表的最后处理情况并未向公众展示或作出说明。
在后续的规划调整和修改过程中,除了在4月1日规划日,公众有比较正式的再参与机会外,平时缺乏专门的机制和途径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当中去。
从整个的规划过程看,公众参与缺乏连续性和互动性,前期的民意调查更像是“收集资料”,并未反映大部分市民关于城市如何建设的真实意愿,而在民意调查之后,也并未有专门的机构和委员会针对市民的意见作出评估和说明,公众没有参与到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公众参与还属于是低层次的参与。
二、公众参与式管理实践的国际比较南昌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案例与美国和德国的相关案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的不足之处并汲取美德两国的经验。
1.参与机制的法律保障。
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为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提供了可行的道路,美国和德国正是因为有了较为完善的参与程序和途径才使得公众参与有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相比之下,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健全的机制保障,因此,也使得公众参与处于落后的阶段。
从上文的案例中,美国和德国尽管参与的机制不完全一致,但都具有类似的脉络:市政府或规划局提出规划议案—以公众听证会或通过传媒等形式向市民公告,提供相关信息—公众就规划议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反应,针对意见和建议展开分析—修改后的议案公示—公众再度评议—议案决策,在具体的城市规划方案决策以后,公众同样有评议的权力,只要有法律依据,同样可以再施加影响。
即使公众同意规划方案,也并不意味着公众参与的停止,在规划建设的实施阶段,公众同样可以参与到监督的过程中去,这种公众参与机制是连续性的,贯穿到整个城市管理规划的过程。
而我国的公众参与主要集中在初始阶段,即将规划方案向公众展示,并了解和考虑公众的意见,大部分的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程度仅限于此。
在规划部门做出审批、许可等行政行为中,忽视了公众参与的前置程序,并且没有将这一公众参与程序以制度化加以确立。
这种参与机制的缺陷,使得我国城市的公众参与少了稳健的基石,公众参与式城市管理模式也难以真正得到发展。
2.公众参与意识取决于权利与义务对等。
纵使有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参与式的城市管理也离不开市民的积极响应,如果公众缺乏参与的热情,那么整个的城市管理建设工作也难以得到公众真实的意见和建议,仍旧会陷入政府部门一把抓,公众被动接受的局面,而这种现象恰恰是我国的城市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
相比之下,美国和德国由于公众参与的历史相对较久,市民的参与积极性普遍较高。
在美国费城华埠的公众参与案例中,在规划案出台公示阶段,华埠社区的居民就在公众听证会上提出反对意见,并作出了更多的努力例如邀请政府部门官员参观华埠,游行示威,争取其他社区支持等。
在德国斯图加特广场修建案例中,德国公众也积极参与,反映自己关于规划案的真实意愿和宝贵建议。
我国南昌城市规划展示案例中,一百多万人口却只有几百人参加,民意调查表的回收率也并不高,从民意调查表内容的反映来看,部分市民对一些问题持冷漠态度,种种现象都反映出我国公众参与意识淡薄,与美德等国公众反映相去甚远,缺乏城市的“主人翁”精神。
3.法律制度健全。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公众只有在明确的法律保障基础上才能确切获得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并广泛参与到管理过程中去。
美国、德国等在公众参与管理方面有表率作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往往也较为健全。
如德国的《建设法典》,其对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和建设就有着具体明确的法律规定,而这种公众参与的程序和方法在联邦州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中,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和具体化。
在美国,为了保证公众参与的力度,联邦政府将公众参与的程度作为投资的重要依据,并制定了相关法规,如70年代的环境法规和90年代的联邦新交通法,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程序内容都不断进行了深化。
反思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规定的仅仅是“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公布”,没有公布后公众参与的相关规定,也就是说仅仅从法律角度确立了公众的知情权,至于参与权并未受到法律的保护。
这种法律制度和规定的缺失往往容易使得人民的愿望得不到表达,利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从而挫伤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公众参与的形式和途径。
多样化的公众参与形式和途径是倡导公众参与所需重视的另一方面,只有具有丰富的参与形式,公众参与才会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得以发展。
美国在公众参与形式方面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其在城市规划制定阶段的公众参与形式有公众听证会、公共资讯委员会、民意调查、街区规划委员会和流动机构等,在设计和选择规划方案时则采用公共投票、参与设计和公众讨论会等方式,在规划实施阶段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得公众获得规划培训以便更好参与,在规划反馈阶段则设立咨询中心和电话热线等获得公众的反馈信息。
从规划制定到最后的监督反馈阶段,都有不同形式的公众参与方式,为市民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途径。
而在德国,组织公众会议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同时还有顾问委员会和市民陪审员制,还借助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形式促进公众参与。
相比之下,我国公众参与的形式就要少的多,通常是在政府作出城市规划公告时,通过民意调查表反馈自己的信息,目前也使用了网络调查的形式,但影响较为局限,缺乏贯穿整个规划管理过程的多样化形式。
因此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形式和途径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三、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促进城市和谐发展根据上文所分析的我国公众参与的缺陷,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促进性建议,以提高我国的公众参与程度,促进公众参与的发展。
1.制度建设先行,明确参与程序。
根据美国和德国在公众参与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如何建立顺畅完整的公众参与机制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参与机制,明确参与程序。
结合我国城市管理模式处于转型时期的特点,探索既符合人民利益,又切合实际的参与机制,就必须注意所倡导的制度建设的可行性,加强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