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真理与价值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课件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课件PPT

4、意义 、
第一,片面强调真理的绝对性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绝对主义 第一,片面强调真理的绝对性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绝对主义 和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 和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片面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导 教条主义 致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致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把已 有的理论看成是千古不变的教条,不承认真理是一个由相 有的理论看成是千古不变的教条, 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不承 认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认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主观随意 地对待真理。 地对待真理。 第二,以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二,以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 列宁说: 任何真理, 过火’……加以夸大 加以夸大, ‘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 适用的范围之外, 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 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 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 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列宁选集》 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列宁选集》第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2页 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 1995年版
实 践 证 明 哥 白 尼 的 日 地心说 心 说 是 真 理 日心说
“真理多元论”是错误的
瞎子摸象
3、真理的主观形式
其一,真理在形态上是一种精神性现象, 其一,真理在形态上是一种精神性现象,它 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尽管 它有其客观的内容,但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它有其客观的内容,但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其二,真理在结构上是用概念、判断、推理 其二,真理在结构上是用概念、判断、 等主观的思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思想观念或理论。 等主观的思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思想观念或理论。

马原真理与价值课件

马原真理与价值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理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歪曲反映
客体
谬误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做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 践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形式即概念、判 断、推理都是人的思维 所特有的,是主观的。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 必然在真理观上坚持一 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
真理
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谬误
1661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波义耳定 律”,即在恒温和1个标准大气压 下,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其 缩小的比值是个常数。而不在恒温 和1个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很低 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气体被液 化,就不再是波义耳定律所揭示的 英国化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常数了。
波义耳(1627-1691)

3、社会历史性

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 历史性
客体的价值变化由人类社会 历史发展决定的



最早钻油的是中国人,最早放入油井是4世纪或者更早出现 的。 “《博物志》称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为沟 。水有肥,如肉汁,取着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 ,与膏无异,膏车及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水肥亦 所在有之,非止高奴县洧水也。” 中国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钻头钻井,其深度可达约 1000多米。他们焚烧石油来蒸发盐卤制食盐。10世纪他们 使用竹竿做管道来连接油井和盐井。“石油”一词首次在梦 溪笔谈中出现并沿用至今。 然而石油在今天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 用作燃料,其他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
价值的特点与主体特点相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课件

2.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有不依赖于主体及其意识 的客观内容。
3.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客体的特征: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 其中对象性是客体最本质的属性。
客体的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3. 中介:
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 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 括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 以及运用、操纵这些工具 的程序和方法
4. 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 关系。
第一, 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前提。 第二,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第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讨论:
1.对于一幅两可图,为什么甲和 乙的解释不同?
2.古希腊哲人说:如果没有理性, 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3.凡是眼睛所见到的,都是真实 的。
3.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第一,要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 要的基本的观点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
辩证关系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2.理性认识到实践能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第一,理性认识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二,理性认识要为人民群众所掌握。 第三,理性认识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物质条件,需 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的特点和作用
1、非理性因素
包括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需求等非认识能力的心理要素和幻 想、想象、直觉、顿悟、灵感等非逻辑的性的思维方式。

真理与价值关系PPT

真理与价值关系PPT

B
勾 股
c


a

毕达哥拉斯
bA
C
a2+b2=
2 真理与价值关系PPT
真理的绝对性
人类认识能够 正确反映无限发
展的客观世界
3
真理与价值关系PPT
(二)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 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 识是有限的、具体的、相对的。
1.从广度看,任何客观真理都只是 部分地反映客观世界,有待于扩 展。
真理与价值关系PPT
胡适
概念的清晰明确真理观
迪卡尔
真理与价值关系PPT
4、真理和谬误
• (1)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
• 谬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 反映。
真理与价值关系PPT
真理和谬误
正确反映
主体
客体
歪曲反映
真理与价值关系PPT
真理 谬误
(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
真理与价值关系PPT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我的矛无坚不摧!
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 你的盾,如何?
真理与价值关系PPT
!?
•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实践是 历史的、具体的,有局限的。
• 第一、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 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 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
• 第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而 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次完成的, 而是有一个过程。
唯心主义:在精神范围内; 旧唯物主义:把客观事物作为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
真理与价值关系PPT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
1.这是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2.这是实践标准特点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再认识 再实践
实践
认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 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 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 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 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 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 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 一级的程度。
52
2、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 不是一次完成的
78
二 、 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 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 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 问题
79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本性 实践的特点
80
主观 认识
实践
客观 效果
相符
真理
不符
谬误
81
82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3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什么?
认识是什么?如何理解认识的 本质?这是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 也是一切认识论理论都要探讨和 回答的问题
14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 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 反映论
唯心主义 先验论
15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唯物主义反映论
34
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汽车
35
判断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回答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36
推理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 的思维形式
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考试, 王强是一名学生, 所以王强一定要参加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PPT课件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1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的基本观点 , 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
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 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 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 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能力。
可知论:承认认识对象是可以被我们所认识的理论。 它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认识能够 达到同它所反映的对象相符合。它认为在世界上不 存在永远不能被认识的东西。可知论基本倾向是唯 物主义。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
39
唯物主义可知论
我国古代唯物论者荀况就明
确指出,没有什么 “生而
一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主张 感觉、思想派生物质,从主观到客观。 这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
30
2、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
古希腊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 为,事物都在空间中投出各自由原子所构成的影 像,这些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才 产生了感觉。他认为:从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与 流射影像的事物是一致的、相似的,这样人的感 觉与事物本身也是一致的。
.
43
康德
康德的“不可知论”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要形成认识必
须具备二个条件:自在之物刺激我们
的感官引起感觉;用先验的认识形式
来整理这些材料。时空和十二范畴就
是这样的认识形式。他认为用时空和
十二范畴整理后的现象界就远离了自
在之物本身。因此,我们的认识只能
停留于现象界,自在之物本身是不可

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版数字教材版)第九章

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版数字教材版)第九章

2.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作用
第一,真理原则是客观性原则;价值原则是主体性原则。 第二,真理原则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 明人的活动中的主观目的性。 第三,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 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
3.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人们正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相互引导、 相互结合来实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价值观的内容与形成
哲学不仅要回答人与世界的实际关系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回 答人与世界的关系应怎么样的问题。前者属于真理观,后者属于 价值观。
值观与价值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进行 价值判断的尺度,属于主观的思想领域。价值关系是人们之间实际 的利益关系,属于客观的社会关系。
价值原则
2.合理的价值评价及其基本要求
面对同一客体,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利益和需要出发, 会得出不同的价值评价。而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 应当符合两项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实际状况的正确认 识,二是对主体实际需要的正确认识。
主体
对客
价值
体的
评价
价值 以及

及其
价值

特点
大小
所作
的评
判或
判断
评价以主客体的价 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之所以是具体的,是因为二者的统 一是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之所以是历史的,是因 为二者的统一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打破旧的统一、 实现新的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谢谢观赏!
1.个人的社会价值
人的价值首先是指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创造活动对 社会需要的满足和对社会的贡献。

人大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版)课件第7章

人大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版)课件第7章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意味着目的与手段、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 5 版)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
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个人价值是个人对自身的意义,是对个人主体地位的肯定,而个人主体地 位的确立意味着个人自身成为目的,同时,每个人都应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人的存在依赖于实践活动,尤其是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从根本上说, 是人的劳动创造人的社会价值。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人劳动贡献、创造成果的 大小标志着其社会价值的大小。
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其能力,在 “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人的社会 价值难以实现,但人的社会价值又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其能力的大小,重要的是, 取决于这种能力发挥的程度。根据人的能力的发挥程度,而不是仅仅根据其是 否具有能力来判断人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所讲的自尊心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对人的个人价值的判断。个人对 自己价值的肯定,并不意味着对别人价值的否定,尊重自己不应以贬低别人为 前提。
人的个人价值的最高表现,是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价值有潜在的和现实的两种形态。人的潜在价值是主体所具有的创造 价值的潜能。人在实践中使自身的潜力发挥出来,变成创造客体价值的现实力 量,人因此也就成为现实的主体而实现了自身的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实践是 人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即人的价值实现的基础。 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的价值由潜在向现实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考察人的价 值的实现必须注重考察人的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必须注意人的社会价值与个 人价值的关系。
1 人的社会价值
7-3
2 人的个人价值
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 5 版)
1. 人的社会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讲)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讲)5
价值关系 主体 需要 满足 客体
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 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评价是关于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认识,是
对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判断。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 象的。 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 接联系。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知识 性认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真理的尺度和价值的尺度是制约人们实 践活动的两个根本尺度。 所谓真理的尺度,就是在实践活动中追 求‚真实‛。
所谓价值的尺度,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包 含主体的目标,追求‚满足主体的需 求‛ 。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
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 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 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 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 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
人的 实践 活动
真理 原则
客体性
条件性
统一性
价值 原则
主体性
目的性
多样性
形成于实践活动
相互 贯通
都是实践活动的目标
一定实践 条件下的 相对统一
统 一 表 现
相互 引导 实践 标准
真理 和价值 具体的 历史的 统一
具体的
历史的
实践基础 上不断发展 的统一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真理与价值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 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包含有永 不会被推翻的绝对真理的颗粒;
一、真理及其特性 3、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
(3)真理绝对性与真理相对性的关系
❖从静态来看,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 互渗透、相互包含。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 绝对的一个成分,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 理之中并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第一,相对于整个客观世界来说,任何真理都只 是对无限宇宙的某一领域的某一过程或方面的正确 认识,而不是无限宇宙的全体的认识,因而任何真 理都是具体的和有限的,具有相对性。
真理相对性的主要表现:
➢第二,相对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说,任何真理都 只是对对象的一定方面的一定程度和一定层次的正 确认识,其认识的深度总是有限的,具有相对性。
另一方面是要确立和自觉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
1、坚持检验真理的手段和标准的客观性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圣人标准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
1、坚持检验真理的手段和标准的客观性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众人意见标准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
一、真理及其特性 3、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
(3)真理绝对性与真理相对性的关系 ❖从动态来看,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 辩证转化的。
真理也是一个不断从相对真理过渡 到并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
二、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的对立
谬误是人们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错误反映。
上帝造人?
二、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的对立
2、真理与谬误又是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一方面,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真理。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课件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课件
,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真 理 的 本 质 和 特 征 03 价 值 的 本 质 和 特 征 04 真 理 与 价 值 的 辩 证 关 系 05 真 理 与 价 值 在 实 践 中 的 统 一 06 真 理 与 价 值 在 社 会 发 展 中 的 体 现
真理是普遍的,适用于一切 时间和空间
价值是真理的目的:价值是主观的,是追求真理的目的和意义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真理与价值是相互依存的,真理是价值的前提, 价值是追求真理的目的 真理与价值的矛盾:真理与价值也可能存在矛盾,需要辩证看待和 处理
真理是价值的基础:真理是客观存在的,是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价值是真理的目的:价值是主观的,是追求真理的目的和动力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真理与价值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 真理与价值的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实现需要实践和探索
主体性:价值是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和判断,具有主观性 客体性: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满足和实现,具有客观性 价值主体:指具有价值判断和评价能力的人或群体 价值客体:指具有满足主体需要和实现主体价值的事物或现象 价值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
价值评价等
价值的多样性:价值具有多样性, 包括物质价值、精神价值、社会 价值等
在追求真理中创造价值:只有不断追求真理,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真理是价值的基础:只有真理才能创造价值 价值是追求真理的动力:追求真理是为了创造价值 真理与价值相互促进:真理推动价值创造,价值创造促进真理发现 真理与价值相互制约:真理制约价值创造,价值创造制约真理发现
价值的相对性:价值具有相对性, 不同个体、不同社会对同一事物 的价值判断可能不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PPT课件
真理的形式又是主观的,通过人的思维表 现出来,如经验、表象、概念、判断、知 识、理论等。真理同它所反应、认识的客 观对象之间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应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不同人对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往往有所不同,但是对于 特定实践活动中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有一种认识是与特定的认识客体 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坚持真理一元论,就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真理,按 照真理办事,才有可能成功。
价值评价的功能与 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首先,价值是推动实 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其次,价值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 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满足人们客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最后,价值是实践 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它引导实践活动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性地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
Thank You
真理与谬误
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 目的歪曲反映。人类真理的获得正是通过谬误的不断产生和不断排除实现的。 真理和谬误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矛盾,它们对立统一。
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来说,真理和谬误是互相对立的。但真理和 谬误又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真理在一定情况下能够转化为谬误。其一,真理是具体的,超出范围 失去特定条件就会变成谬误。其二,真理是全面的,将事物的任何一点忽视 或者孤立起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谬误在一定情况下能够转化为真理。当人们把超出特定条件的错误加 以修正,使至重新与其所应用的条件相符合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
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真理发展的 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二章 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二章 真理与价值
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 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 完善的。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 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应。
“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 界、他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 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 地接近于这一点。”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 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恩格斯
“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
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
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
理。”
——列宁
2、什么是真理的相对性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不能自己 判断对错
主观 认识
实践
本身没有 对错
客观 实际
真理
相符
不符
谬误
◎ 实践检验真理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 的补充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 作用。
逻辑证明:根据已知条件推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
• (《列宁选集》第2卷第42页)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 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性、归根到底性、最终性, 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公正合理的标准。
门捷列夫 (1834-1907)
门捷列夫预言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 元素的存在,预言经过实践得到证实。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 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3、真理的一元性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ppt课件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ppt课件
21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实践是 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 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 认识。
22
逻辑证明可作为实践标准的补充
水果都含有维生素 梨是水果
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鸭嘴兽是哺乳动物
梨含有维生素
鸭嘴兽是胎生的
哺乳
卵生
23
四、什么是价值?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 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 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35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人的 实践 活动
真理 原则
价值 原则
客体性
条件性 统一性
主体性
目的性 多样性
36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为前提。
案例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同 样要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邓小平同志提出衡量改 革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实就是改革的真理尺 度和价值尺度。其中“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有利于 综合国力提高”是真理尺度,它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水平,因此改革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其中“有 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是价值尺度,它揭示的是社 会形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要求,是否能满足人民走共 同富裕道路的需要,因此改革要符合人民的价值要求。不 符合上述哪一方面要求的改革实践,都不能说是成功的。37
相互促进表现在:
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说,真理的发展 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其生活条件和发展方向, 从而使人们的价值追求更合理,更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性 ; 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着真理的发展。人们对价值的追 求越自觉、越合理、越深入,也就表明人们对真理的把握越全 面、越深刻,同时也就越能够激发起人们探索真理的热情。

马克思主义原理真理与价值PPT演示课件

马克思主义原理真理与价值PPT演示课件

皮尔士
(1839-1914)
詹姆斯
(1842-1910)
杜威
(1859-1952)
胡适
(1891-1962) 8
威廉·詹姆斯
一种观念只要能把新、旧经验 联系起来,给人带来具体的利 益和满意的效果就是真理。 “理论的真理性不是我们心灵 与原型的实在之间的关系,它 只是心灵之内的事情。” “如果有一个概念,我们能用 它很顺利地从一部分经验转移 到另一部分经验,将事物完满 地联系起来,很稳妥工作起来, 而且能够简化劳动、节省劳动, 那么这个概念就是真的。”
– 家具制造商——材质 – 观赏者——风景
•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 性认识。
37
• 价值评价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纯粹是一种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 ——否认了真理客观性
38
(四)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 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 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 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39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 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 •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
40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1. 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1.知识性认识 2.评价性认识
46
价值评价 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 科学知识 • 造福人类 • 危害人民
47
核武器
48
• 美国的核研究基地设在新墨西哥州一片沙 漠环绕的洛斯阿拉莫斯。而在高楼林立的 纽约市中心曼哈顿成立了一个名为“工程 管理区”的机构作为统一指挥部,核弹研 制工作的代号就称“曼哈顿工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2)
1号:有人写 无神论著作 2号,有人跪着 祈求信仰的力量
“走廊”
3号:化学家在 4号:有人在思索 5号:有人在证明形 考察物质特性 唯心主义体系 而上学的不可能性
基本思想:一切有用的东西都可以兼容并包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就 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 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任何 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大爆炸诞生宇宙?
1、真理的绝对性
(1)涵义: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 条件性、无限性。 (2)表现: 其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客观的内容,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 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二 ,人类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 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图 : 华 南 虎 造 假 图 片
2、真理与谬误辩证关系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1)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真理和谬误的性质是相反的,二者之间是有明确界限的,不能把 二者混为一谈。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要把真理和谬误泾渭分明地区分开来并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真理和谬误的区分是很难的,严格说来,二者的 差别仅在于主观和客观符合的程度不同。但不能因此而说真理和 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 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 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 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 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 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绝对性真理 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相 对 真 理 绝对 真理 相 对 真 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 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三)真理与谬误
•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 现的。 – 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真理的条件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逻辑证明与实践证明
• 逻辑公理的产生
– 人的实践活动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把实践的规 律印入人脑,经过思维的抽象、提炼和概括, 内化为思维的规律,成为思维的逻辑。再用 “逻辑的格”把它固定下来,就成为人的逻辑 思维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具有了公理的性质。
核电站与地震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评价与价值共识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小悦悦事件
小悦悦事件
小悦悦事件
•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 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 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 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 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 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 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 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2011年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 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其骨灰将被带 回山东老家。
• 核轰炸的消息传来,杜鲁门和许多官员兴 高采烈,大多数参加“曼哈顿计划”的科 学家们却心情沉重。爱因斯坦痛心地说: “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我 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 当初从事的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 个修表匠。”
• 日本哲学家、德语翻译篠原正瑛的遗 孀决定在广岛和长崎遭核弹轰炸六十 周年之际公开这些信件,篠原正瑛曾 与爱因斯坦保持着信件联系。 • 篠原正瑛1953年写信给爱因斯坦批评 他在研发核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爱 因斯坦则回信为自己进行辩护。他在 1953年6月23日的一封信中称:“我一 直谴责对日本使用核弹的决定,但我 根本无力制止这一重大决策。” • 爱因斯坦在另一封信中写道:“在我 看来,研发核弹所带来的唯一安慰可 能在于威慑效果将获胜,国际安全的 发展将加速。”
皮尔士
(1839-1914)
詹姆斯
(1842-1910)
杜威
(1859-1952)
胡适
(1891-1962)
威廉· 詹姆斯
一种观念只要能把新、旧经验 联系起来,给人带来具体的利 益和满意的效果就是真理。 “理论的真理性不是我们心灵 与原型的实在之间的关系,它 只是心灵之内的事情。” “如果有一个概念,我们能用 它很顺利地从一部分经验转移 到另一部分经验,将事物完满 地联系起来,很稳妥工作起来, 而且能够简化劳动、节省劳动, 那么这个概念就是真的。”
价值评价 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 科学知识 • 造福人类 • 危害人民
核武器
• 美国的核研究基地设在新墨西哥州一片沙 漠环绕的洛斯阿拉莫斯。而在高楼林立的 纽约市中心曼哈顿成立了一个名为“工程 管理区”的机构作为统一指挥部,核弹研 制工作的代号就称“曼哈顿工程”。
• 1945年春,美军进佔德国西部,发现纳粹的核 研究只限於实验室阶段而没有武器制造计划。 爱因斯坦得知后,马上向白宫提出不必要再使 用核武器。美国7位著名科学家也起草了请愿 书,认为使用核弹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问题,在 世界上也将开创毁灭性攻击的先例并引发核竞 赛。何况日本败降在即,已用不着原子弹。然 而,核弹一旦制造出来,就不由科学家掌握了。 8月上旬,广岛、长崎落下的两枚原子弹,瞬 间夺去10万人的生命。
(一)价值及其特性
1.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 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 本质的真理。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 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客体
2.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 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 定的实践目标。——主体
哲学“价值”概念
•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 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 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 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 实用主义者忠于事实,但没有反对神学的 观点,如果神学的某些观念证明对具体的 生活确有价值,就承认它是真实的。将哲 学从抽象的辩论上,降格到更个性主义的 地方,但仍然可以保留宗教信仰。承认达 尔文,又承认宗教,也不承认是二元论的, 即既唯物,又唯心,而是认为自己是多元 论的。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产物。创始人 是美国的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在我国以胡适 为代表。
–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 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 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 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 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
• 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 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 的; • 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 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 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 程。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1.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1.知识性认识 2.评价性认识
2.评价以主体为转移 3.评价需要知识性认识
华尔街示威
华尔街示威
• 在本次“占领华尔街”运动之中,长时间的高达 10%的失业率,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成为导火索。 华尔街无节制的贪婪、政府和监管当局对于金融 业的放任,终于让民众忍无可忍,他们不得不采 取极端手段,以试图控制金融精英们的贪婪,让 美国政府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回归实体经济的 发展之上。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 (一)真理的客观性 •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1.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钻石--观赏用途
• 金刚石由于折射率高,在灯光下显得闪闪 生辉,称作钻石。巨型的美钻可以价值连 城。而渗有深颜色的钻石的价钱更高。当 钻石带有蓝、绿或粉红色属十分罕有,而 颜色深而鲜艳则价钱很高;目前最昂贵的 有色钻石,要属 带有浓艳红色的钻石。
工业用途
• 由于金刚石的硬度极高,科学家会利用高 温高压制成金刚石微粒,用于沙纸、钻探、 研磨工具之上,可以用来切削和刻画其他 物质。
(四)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 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 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 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 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 •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
价值和真理 在实践中辩证统一
• 真理是价值实现的条件和制约 • 价值是真理的目标和限制 •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 会议公报 •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 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李长春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 说明。
•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 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 的标准的唯一性。 •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 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 检验的条件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 (一)价值及其特性 •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 的意义
•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 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 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 性的特点。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的。
– 认识——真 – 评价——善、美
• 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 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 家具制造商——材质 – 观赏者——风景
•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 性认识。
• 价值评价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纯粹是一种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 ——否认了真理客观性
2. 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 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 真理是以理论的形式出现的
3. 实用主义的“有用就是真理”
实用主义(Pragmatism)
• 实用主义(Pragmatism)是从希腊词 πραγμα(行动)派生出来的。产生于19世 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 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 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 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 分歧,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是唯心的、柔 性重感情的、理智的、乐观的、有宗教信 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经验主义 者,是唯物的、刚性不动感情的、凭感觉 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 的。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 一条中间道路来,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 与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 和者。”
价值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