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
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
【第1篇】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我”在桃园里和王大伯之间的一段佳话,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充满了哲理,充满了知识。
我们必须留心周围的事物,
我们要做有心人。
上这节课,我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理,和作
者一起去感受每一次的心情,从而得出剪枝的学问所在。
在第一课时,我带着学生解决了生字词和满怀好奇、一脸疑惑这三个部分。
第二课时则重点讲解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在分析课文时,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体会作
者心情变化来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
例如:抓设计核心问题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剪枝?教学中注重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味,理解王大伯说的话,并通
过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说的话中所蕴涵的道理。
在分析理解王大伯的话时,引导学生“减少了什么,又增加了什么”。
从而让学生在这基础上理解剪枝的学问就是“减少是为了增加”。
我觉得整节课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成功之处就是紧紧抓住两点,其一: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剪枝的学问”,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去感悟,其二,引导学生去认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紧紧抓住“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描写,反复朗读体会,并同桌交流。
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籍,虽没有说明,但我们已经心中明了。
当然我在上课也察觉了自己的.某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
2、缺乏思考的空间,设计问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脑思考,自己却操之过急,有时代替学生回答。
陶行知说:“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在课文教学最后,告诉学生:生产劳动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能人。
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第2篇】
《剪枝的学问》中“我”在桃园里和王大伯之间的一段对话,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充满了哲理,充满了知识。
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
最后,“我”的感悟写得意犹未尽。
上课伊始,我就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出反映“我”的心理发展变化一系列词语(也是课文后面的练习题):“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环环相扣,前后过渡自然。
我又加进了一个“热切盼望使得联系更紧密。
从中找到了发展变化的脉络,归结到一个“理”字,学生有所悟解。
最后我让学生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包含“‘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的,可学生很少有人能留意到,孩子们的生活阅历真是太浅了。
于是,我只能给学生搭建了扶梯,由我介绍四个例子。
但是在让孩子说这些现象中所蕴含的道理时,我没有反复强调“减少是为了增加”导致学生思维有点引向了“不能光看表面”。
但这样一来
就缺少了提升一个层次。
没有突破教学难点。
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兼学问,只要他们也做个有心人,留心生活,就能收获更多!
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当然朗读也还不够扎实、到位。
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师生对话上。
课堂也缺少一个机动的小练笔。
导致最后多了四分钟。
在齐读整篇课文中结束了,令我非常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