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高频可打印
![高考化学知识点高频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b230887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1.png)
高考化学知识点高频可打印一、知识概述《物质结构与性质》①基本定义:物质结构与性质,说白了,就是研究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以及这些构成元素是如何影响物质特性的。
②重要程度:这可是个硬骨头知识点,不仅在化学中占据核心地位,而且是连接微观世界和宏观性质的桥梁。
搞懂了它,你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就能更上一层楼。
③前置知识:得先知道元素周期表,了解原子结构,还有化学键这些基本概念,不然像听天书一样哦。
④应用价值:生活中很多东西的特性都与物质结构有关,比如为啥钻石那么硬,为啥石墨能写字,懂了这些知识,你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世界。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就像是一张复杂的交通网络图,物质结构与性质是这个网络的核心站点,四通八达,连接着原子、分子、晶体等多种知识分支。
②关联知识:与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类型等知识点紧密相连,它们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物质世界的奥秘。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在于物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将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联系起来。
关键在于理解原子、分子的排列组合方式如何决定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④考点分析:高考中这可是个常客,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简答题中,要求你分析物质性质背后的结构原因,或者根据物质性质推断其可能的结构。
三、详细讲解咱们就从原子结构说起吧,这是物质结构的基础,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就像太阳系里绕着太阳转的那些行星一样,电子围着原子核转。
这个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元素的化学反应其实就是电子的得失或共享。
再来说说化学键,就是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有些化学键像胶水一样把原子紧紧粘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比如离子键、共价键等,会让物质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比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但因为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一种超级硬,另一种却能用来写字。
还有晶体结构,那也是个大话题,晶体是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里有规则地重复排列形成的固体。
晶体可以分成好多种类,比如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等,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这跟晶格中粒子是如何排列的密切相关。
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530d3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1.png)
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是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它们描述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性质。
本文将分析和总结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物质的分子结构物质的分子结构是指物质由不同类型的分子组成的方式。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它们以一定的方式排列和组合形成特定的物质。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物质分子结构的类型:1. 离子晶体:由正负离子通过电静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晶体结构。
例如,氯化钠晶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排列而成。
2. 共价晶体:由一种或多种元素通过共价键相连接而形成的晶体结构。
例如,金刚石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3. 金属晶体:由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结构,其中金属原子以海洋模型分布。
例如,铁、铜等金属的晶体结构。
4. 分子晶体:由分子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晶体结构。
例如,石蜡由长链烷烃分子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而形成。
通过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我们能够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用途。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表现出来的特定特征和行为,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物质性质:1.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特征。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这是金属的一种化学性质。
2. 物理性质: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特征。
例如,密度、熔点和沸点等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用于鉴别和分类物质。
物质的性质直接与其分子结构相关。
原子种类、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会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性质对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不同的性质,物质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反应: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其参与化学反应的能力。
通过控制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可以制备新的物质、改变物质的性质以及满足人们对特定材料的需求。
2. 材料科学: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4facf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e.png)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学、无机材料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该教材的知识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离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2.物质的宏观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是物质的宏观性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相关,如金属的导电性、晶体的硬度等。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燃烧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流动性、挥发性等特性。
4.有机物的分类: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有机物可分为醇、酮、醛、酸、酯、醚、芳香化合物等不同类型。
第三章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1.有机反应的定义:有机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2.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水分子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3.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气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4.酸碱催化:酸碱催化是指在酸碱存在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增加。
第四章金属配合物1.配位化合物的概念: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给体与一个或多个受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配位键:配位键是指由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
3.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4.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特性。
第五章无机材料1.无机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无机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特性;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绝缘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ef079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0.png)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了原子、分子和化学键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内容,总结一下高中化学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同位素的形成。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在原子中保持电中性。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将元素排列,可以反映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有一部分是过渡金属元素。
3. 分子结构:分子是原子的结合体,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共享电子对。
可以是单原子分子(如氢气H2,氧气O2)或多原子分子(如水H2O,二氧化碳CO2)。
4.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是一种由不同能级的原子轨道混合而成的轨道。
杂化轨道可以解释分子的几何形状和键的性质。
最常见的杂化轨道有sp3杂化、sp2杂化和sp杂化,分别对应于四方形、三角形和线性分子的形状。
5.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和共享的结果,是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6.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的电子形成的。
金属中的电子形成了一个电子海,所有金属离子共享这个电子海中的电子,形成金属键。
金属键的存在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7. 键能和键长:键能是分子中化学键的强度,可以通过断裂或形成化学键需要的能量来衡量。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难断裂。
键长是化学键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一般情况下,键长越短,化学键越强。
8.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与它的电子云的分布有关。
如果一个分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分布不均匀,分子就是极性分子。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3770b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3.png)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一、物态变化1.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微观结构。
2.相变的概念及其条件。
3.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气体状态方程)。
4.确定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实验方法。
二、物质的分子结构1.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2.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
3.分子的键型及其特点。
4.共价键的键能和键长的关系。
三、化学键的性质1.同种键和异种键的定义和举例。
2.键能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3.键长的测定方法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4.共价键的极性和电性的概念及其与键型的关系。
四、物质的热稳定性1.温度和物质的热稳定性的关系。
2.物质的热分解与热合成的条件和特点。
3.确定物质的热分解和热合成的方法。
五、物质的电解性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和举例。
2.电解质的导电性及其与离子的浓度和动力学的关系。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和举例。
六、分子与离子的形成1.分子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区别和举例。
2.确定分子和离子的产生与存在的条件。
七、氢键和离子键1.氢键的特点和举例。
2.氢键的性质和应用。
3.离子键的特点和举例。
4.离子键的性质和应用。
八、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1.离子晶体的特点和举例。
2.确定离子晶体的特性和存在的条件。
3.共价晶体的特点和举例。
4.确定共价晶体的特性和存在的条件。
九、化学键的杂化1.杂化的概念和种类。
2.方向性杂化的概念和应用。
3.确定方向性杂化的条件和特点。
十、分子结构的测定1.确定分子结构的方法。
2.确定分子结构的仪器。
3.确定分子结构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综上所述,以上是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原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345b4958fb770bf78a55ed.png)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要点: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共价键4、分子的空间构型5、分子的性质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层和能级(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物质的结构必考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结构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8b61c8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d.png)
物质的结构必考知识点归纳物质的结构是化学和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它涉及到原子、分子、晶体等微观粒子的组成和排列方式。
以下是物质结构的必考知识点归纳: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在原子核周围以特定的轨道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列表,它展示了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序数决定。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转移或吸引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主要类型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4.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稳定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和化学性质受其原子排列和化学键类型的直接影响。
5.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固体。
晶体结构的类型包括立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等。
6. 晶格缺陷:晶格缺陷是晶体中原子排列的不规则性,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这些缺陷会影响晶体的物理性质。
7. 非晶体与准晶体:与晶体相比,非晶体没有长程有序的原子排列,而准晶体则具有长程有序但不具备传统晶体的周期性。
8.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具有纳米尺度(1-100纳米)的材料,它们展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量子效应、表面效应等。
9. 超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研究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键(如氢键、π-π堆叠等)形成的复杂结构和功能。
10. 材料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材料的宏观性质,如硬度、弹性、导电性等,与其微观结构紧密相关。
例如,金属的导电性与其自由电子的分布有关。
11. X射线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是一种用于确定晶体结构的技术,通过测量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模式来解析原子的位置。
12. 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是一种能够观察到原子尺度表面结构的仪器,它利用量子隧道效应来探测样品表面的电子态。
这些知识点是物质结构领域的基础,对于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反应机制至关重要。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c824b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4.png)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环绕其周围的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带负电,存在于不同的能级轨道上。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排列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
- 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组)。
- 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在周期表中呈周期性变化。
3.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结构。
- 有三种基本类型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电荷相反的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
-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特殊类型的化学键,涉及“电子海”的形成。
4. 分子结构-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分子的几何形状受到化学键和孤对电子的排布影响。
-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用于预测分子的形状和极性。
5. 晶体结构- 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规则的几何图案排列形成的固体。
- 晶体结构的类型包括分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和共价晶体。
-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和排列方式决定了材料的物理性质,如硬度、熔点和电导率。
6. 物质的相变- 物质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这种转换称为相变。
- 相变过程中,物质的物理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如体积、密度和热容。
- 相变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如熔化、蒸发和凝结。
7.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描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 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等。
- 化学性质受到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化学键类型的影响。
8.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硬度、颜色、导电性和热导率等。
-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测量和观察直接获得。
9. 热力学性质- 热力学性质涉及物质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包括焓、熵、自由能和热容等。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9161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7.png)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科学,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高中化学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对此进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原子结构在高中化学中,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不带电,电子的电荷为负。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中的主量子数n表示了电子的能级,核外电子个数与元素周期数相对应。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具有一定规律性。
元素周期表包含了所有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周期和族排列,周期数代表了元素的电子最外层能级数,族数代表了元素最外层电子种类。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周期性规律,比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等特性会随周期和族数的变化而变化。
3. 共价键与离子键原子间的化学键可以分为共价键和离子键两种。
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化学键,通常形成在非金属原子之间,如氧气分子中的O=O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的化学键,通常形成在金属和非金属原子间,如氯化钠中的Na+与Cl-离子间的键。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涉及电子的轨道重叠和电子的转移,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4.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小团体,分子的结构直接影响了物质的性质。
分子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极性和反应性,比如水分子的角形结构使其具有极性,导致其具有高的溶解度和独特的氢键结构。
分子的键的性质也会影响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如键能决定了分子的热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5.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周期排列的离子、分子或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有序固体,具有规则的晶格结构。
晶体结构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比如硅晶体的周期性排列决定了硅材料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质。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0f0e0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e.png)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其结构和性质直接驱动着我们周围世界的运行和变化。
通过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并为工程技术、药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云则是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例如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确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而电子的数量和排布则影响了物质的导电性和化学反应性。
2.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是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变化的基本单位。
不同的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因为化合物的性质取决于分子内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
例如,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因此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如溶解度和表面张力。
3.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周期性排列而成的固体。
晶体结构的不同导致了晶体的各种性质差异,例如硬度、折射率和导电性等。
晶体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研究和表征,从而揭示了物质内部的有序排列规律。
4. 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是应用于工程和技术中的物质,其结构与性能直接关系到材料的用途和可靠性。
例如,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取决于其晶体结构中的电子云和格点缺陷。
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则与分子链的长度、支链密度和交联程度密切相关。
5. 固-液-气相变: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会发生相变,从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
这些相变背后的机制与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例如,固态的冰在加热时会融化成液态水,这是因为加热使水分子的振动增加,从而破坏了分子之间的氢键。
总结起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研究是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基础工作。
通过深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我们可以揭示自然界中的规律,并且为材料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此外,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研究也为新材料的开发和性能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485d0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8.png)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物质的特性以及各种现象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以下将对这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因此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2、质子数和原子序数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也称为原子序数。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子数。
3、质量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通过质量数和质子数可以计算出中子数。
4、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层排布。
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依次类推。
二、元素周期表1、周期周期是指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横行。
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
2、族族是指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按照纵行排列。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元素周期表的分区根据元素的电子构型和性质,周期表可以分为 s 区、p 区、d 区和 f 区。
4、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包括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三、化学键1、离子键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
2、共价键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金属键金属键存在于金属晶体中,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形成。
四、分子结构1、共价键的参数包括键长、键能和键角。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2、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和键的极性。
如果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
3、杂化轨道理论用于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
常见的杂化类型有 sp、sp²、sp³等。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2dde58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4.png)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物质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础,而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对于深入认识自然界和各种化学现象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原子结构是物质结构的基础。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其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
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
电子按照能量从低到高依次排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上,分别用 K、L、M、N 等表示。
每层电子又分为不同的亚层,如 s、p、d、f 等。
电子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
元素周期表是反映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原子间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物质。
化学键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通常存在于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中。
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中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非极性共价键中电子对在两原子间均匀分布。
金属键则存在于金属单质中,是由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也十分重要。
分子的空间构型决定了其性质。
例如,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氨气分子是三角锥形,水分子是V 形。
分子间存在着范德华力和氢键,这对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而氢键的存在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晶体结构也是物质结构的重要方面。
常见的晶体类型有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硬度较大,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原子晶体熔点和沸点非常高,硬度大;分子晶体熔点和沸点较低,硬度小;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474fe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b.png)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基本粒子。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绕核运动。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电子的轨道半径约为10^-10米,原子核的质量占整个原子的绝大部分。
2. 周期表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律排列而成。
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可以推测出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周期表也反映了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二、分子结构与键1. 共价键共价键是化学键的一种,是由两个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是由两个不同电负性的原子间形成,使电子本身更倾向于位于电负性较高的原子周围,非极性共价键是由两个相同电负性的原子间形成。
2.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间形成。
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元素通常以离子形式排列,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4. 其他键还有氢键、范德华力等其它类型的键。
三、物质的性质1. 物态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温度或压力改变时,物质的物态也会发生改变。
2. 燃烧性燃烧性是物质在氧气中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能量的性质。
3. 反应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叫做反应性,可以通过物质的物态、颜色等来观察。
4. 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溶解于溶剂的能力,可以分为易溶性、难溶性和不溶性。
5. 导电性导电性是物质导电的能力,受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影响。
6. 光学性物质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发生反射、折射等光学现象。
7. 导热性导热性是物质传递热能的能力,受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影响。
四、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1.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分子的结构影响其化学物性。
分子之间的键合方式、原子间的电子分布等结构因素直接影响物质的性质。
2. 形成分子模型使用Lewis结构、VSEPR理论等模型对分子结构进行描述,可以预测其性质。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718c8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3.png)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形成电子云。
2. 电子排布规律:电子按照能量层次和亚层分布,遵循奥布定律(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进行排布。
最低能量原理指导电子优先填充能量最低的轨道。
3.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递增排列的表格,分为7个周期和18个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周期律和族律。
4.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一周期内,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族内,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由原子间相互作用形成,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通常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
3.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共价键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键的强度和性质与电子对的共享方式有关。
4. 分子的几何结构: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布。
分子的几何结构影响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水分子呈弯曲结构,二氧化碳分子呈线性结构。
5. 分子间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等。
这些力量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三、晶体结构1. 晶体的类型:晶体分为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不同类型的晶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晶体的构造:晶体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
晶体的构造决定了其对称性和物理性质。
3. 晶体缺陷:晶体中的不完美之处,如空位、位错等。
晶体缺陷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导电性和光学性质。
四、酸碱与氧化还原反应1. 酸碱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认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的物质为酸,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为碱。
2. 酸碱性质:酸性物质具有释放质子的能力,碱性物质具有接受质子的能力。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bd1aa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c.png)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知识点总结一、介绍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在科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元素的结构和性质1.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核中质子数)的原子组成,是物质世界中最基本的单位。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3.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取决于其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如原子的质量、电荷、化学反应性等。
三、化学键和化合物的性质1. 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用于连接原子形成化合物。
2.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如氯化钠。
3.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化学键,如水分子中的氢氧键。
4. 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海形成的化学键,如铁、铜等金属。
5. 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的性质取决于其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类型和结构,如熔点、溶解度、电导率等。
四、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等。
混合物的性质取决于组成物质的性质。
2. 纯物质: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元素等。
纯物质具有一致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3. 物质状态: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其状态的改变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如水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存在为冰、液态水和水蒸气。
4. 物质的密度和比重: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比重是物质的密度与某一参考物质密度的比值。
五、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应用1. 材料科学: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在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应用,可用于设计合成新材料,改善材料性能,如高分子材料、合金等。
2. 药物化学:对药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可用于药物的设计和合成,提高药物的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3. 环境保护:对污染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可用于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保护环境。
(完整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ab22d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c.png)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太,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丕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 i0、f i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 i、29Cu [Ar]3d io4s i.(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ns (n-2)f (n-l)d. up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说明: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
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ⅡA 族、第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Be、N、Mg、P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a.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b.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 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电负性的运用:a.确定元素类型(一般>1.8,非金属元素;<1.8,金属元素).b.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1.7,共价键).c.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d.电负性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参数(表征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离子键――离子晶体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强弱的判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离子键的强弱可以用晶格能的大小来衡量,晶格能是指拆开1mol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作用形成的晶体.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NaCl型和CsCl型.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有6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6个钠离子,每个氯化钠晶胞中含有4个钠离子和4个氯离子;氯化铯晶体中,每个铯离子周围有8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8个铯离子,每个氯化铯晶胞中含有1个铯离子和1个氯离子.NaCl型晶体CsCl型晶体每个Na+离子周围被6个C1—离子所包围,同样每个C1—也被6个Na+所包围。
每个正离子被8个负离子包围着,同时每个负离子也被8个正离子所包围。
(3).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位置顶点棱边面心体心贡献1/8 1/4 1/2 1共价键-分子晶体――原子晶体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σ键和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1).共价键的分类和判断:σ键(“头碰头”重叠)和π键(“肩碰肩”重叠)、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还有一类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2).共价键三参数.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的关系:反应热= 所有反应物键能总和-所有生成物键能总和.3.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及其性质的差异.(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2).键的极性:极性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非极性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3).分子的极性:①.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②.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举例说明:③.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溶剂中(如HCl易溶于水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溶剂中(如CO2易溶于CS2中).4.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记住)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比较平面三角形120°极性非极性BF3、SO3AB3三角锥形≠120°极性极性NH3、NCl3AB4正四面体形109°28′极性非极性CH4、CCl4AB3C 四面体形≠109°28′极性极性CH3Cl、CHCl3AB2C2四面体形≠109°28′极性极性CH2Cl2直线三角形 V形四面体三角锥V形H2O5.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原子晶体:所有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晶体或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2).典型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C)、晶体硅(Si)、二氧化硅(SiO2). 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碳环中有6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与周围四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二氧化硅晶体是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环中有6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成键,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3).共价键强弱和原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原子半径越小,形成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其晶体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7.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1).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2).①.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②.形成条件:a.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存在空轨道. b.配位体具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③.配合物的组成.④.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则有饱和性和方向性.2.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2).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但存在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往往反常地高.例33.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A.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NH3、H2O、HF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影响物质的性质方面:增大溶沸点,增大溶解性表示方法:X—H……Y(N O F) 一般都是氢化物中存在4.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四、几种比较1、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比较2、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比较3.物质溶沸点的比较(重点)(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
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
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 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