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美国大选僵局

2000年美国大选僵局
2000年美国大选僵局

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陷入僵局

2000年11月7日约有1亿美国选民参加投票选举美利坚合众国的新任总统。德克萨斯州州长布什(George W. Bush,共和党候选人)与美国副总统戈尔(Al Gore,民主党候选人)之间的这场旷日持久的选活动一直持续了两个月之久,成为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选举,也是风波最大的一次竞选。

11月7日,大选日晚12时左右,开票结果显示:戈尔在1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获胜,共得255张选举人票;布什赢得了29州,得246张选举人票。两人都没有赢得当选要求的

270票。此时,还有三个州的选举结果处于“胜负难分”

的状态。在这三个州中,新墨西哥和俄勒冈两州共有12

张选举人票,无论两人谁同时赢得这两个州,也无法当

选(当这两个州的统计在稍后几天结束后,戈尔赢得了

这两个州);但无论谁赢得佛罗里达(即赢得该州民选票

的多数),该州所拥有的25张选举人票就能保证胜利者

当选。因此,两人在佛罗里达州民选票上的胜负,不仅

将决定两人的政治命运,也成为决定大选结果的关键。

11月8日凌晨2时左右,根据已经完成的98%的佛

州选票的统计,各大电视网相继宣布,布什赢得了佛州的民选票(当时报道说布什领先戈尔29000票),当选为下一届美国总统。消息公布后不久,戈尔打电话给布什,对他表示祝贺,并动身前往纳什维尔的田纳西州州议会大厦,准备公开表示认输。就在戈尔的车队行进到距州议会大厦只有两条街的地方,戈尔在佛州的助选班子打来的电话,告知说佛州的计票还没有最后完成,而且布什的领先票已下降至几千票。戈尔接到这一消息后,决定收回认输电话,取消认输演说,等待佛州计票的最后结果。3时左右,各大电视网再次改口,将佛州选举结果从“布什获胜”改回到“胜负难分”。大选的结果又一次处于悬念之中。

11月8日下午时分,佛州的67个县都完成了计票,结果为:在近6百万张选票中,布什赢得2909135张,戈尔赢得2907351张,其他候选人共得139616张,布什仅比戈尔多得1784张选民票(相当于佛州选票总数的0.0299%)!如此接近的选票差距在美国总统选举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也远远小于一般意义上的计算误差率,这也是为什么在计票完全结束以前双方难分胜负的原因。这个不到2千票的差距对于戈尔阵营来说,显然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在选票如此接近的情况下,民主党人当然愿意相信,通过对选票的重新计算,选举结果可能会改变。但对于布什来说,已经到手的胜利,自然不能轻易放弃。所以,当佛州计票还未结束时,关于佛州选票的争执即起。但没有人料到,这场选后的计票纠纷竟会引发几十桩法律诉讼案,卷入佛州的各级法庭乃至联邦最高法院,并对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佛州选举法规定,如果两位候选人的得票差距等于或小于选票总数的0.5%,各县选举委员会必须自动重新机器计票一次;如候选人或选民认为重新计票有误,可在大选结束后的五日内(或选举结果上报州务卿办公室以前)要求再次重新机器计票一次;另外,候选人或政党有权在大选结束后72小时以内提出人工重新计票(manual recount)的要求,县选举委员会“可以”(may)决定进行人工计票。至于选举结果上报的程序,佛州选举法规定,各县选举委员会应在大选结束后7日内将选举结果上报州务卿办公室,由州务卿将各县选举结果(包括大选日后十日寄达的“海外选票”(absentee ballots))汇总、确认和签署后,宣布全州的正式选举结果,从而决定本州25张总统选举人票的归属。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有序,实际上漏洞甚多。首先,州选举法允许进行人工重新计票,但

对计票标准却没有统一的细节规定,只是笼统地规定由县选举委员会负责制定。而县选举委员会通常为控制该县政府的多数党控制,在出现了涉及党派利益的计票争执时,选举委员会

成员的“党性”可能干扰委员会作出公正的决定。

其次,因州法对人工重新计票要求的提出没有限

制,失败的候选人或政党可能只要求在那些于己

有利的县进行人工重新计票,忽略那些反对党占

优势的县,这种做法在客观上会造成对选民选票

的不公平待遇,从而引发反对党候选人提出类似

的计票要求。另外,负责州选举事务的州务卿虽

拥有一些任意性权力(如解释计票的程序、决定

各县计票结果上报的时间宽限期等),在一般情

况下,对选举结果并不能产生任何有关键意义的影响;因州务卿通常由政党骨干担任,如果重新计票的胜负涉及到党派利益,州务卿的“党性”也会成为干扰公正决定的因素。

由于布什与戈尔的得票差距非常接近,每一个与计票或可以影响计票的环节都可能成为顺利进行人工重新计票的潜在障碍。具体到佛罗里达来说,州长虽在计票争端出现后采取了回避的做法,但他的影响力仍在。议会掌握在共和党人手中,州务卿哈里斯(Katherine Harris)是布什在佛州助选班子的联席主席。但州总检察长却是民主党人,也是戈尔在佛州的助选干将。州最高法院的七名大法官中有六名都是由民主党人州长提名和任命的(另外一名是民主党人州长提名,杰布·布什任命的)。67个县中,共和党在北部占有优势,南部的几个大县(包括戈尔阵营首先要求人工重新计票的县)则是民主党的大本营,这些县的选举委员会中民主党势力也是占上风的。政党在佛州各级组织的全面渗透决定了布什和戈尔阵营在计票问题上将有一番恶战。所以,大选刚一结束,双方马上建立了专门班子,聘请了大量精通选举法的律师,并积极筹款。布什和戈尔还分别请出前国务卿贝克尔(James Baker III)和克利斯托福(Warren Christopher)进驻佛州首府塔拉哈西(Tallahassee),分别执掌各自阵营在诉讼阶段的战略方针。

布什方面最初的目标是力保已有选举结果的合法性,阻止民主党人人工重新计票的企图,要求州务卿按法定时间签署佛州选举结果。戈尔方面则希望通过对民主党选民占多数的几个南部大县进行人工重新计票,获取被机器漏记的、有利于戈尔的选票,从而改变现有的选举结果。

首先引起法律争执的是佛州棕榈滩县(Palm Beach County)的“蝶式选票”(butterfly ballots)。大选日后两天内,至少有八件诉讼状分别投递到棕县县法院,告该县选举委员会使用了设计不当的选票,导致相当一批选民(尤其是老年和黑人选民)把本来应该投给戈尔的票错投给了改革党候选人布坎南。这些选民要求法庭宣布“蝶式选票”是非法的,并要求举行重新选举。戈尔阵营没有参与“蝶式选票”的诉讼案,但在11月9日提出要在棕榈滩县和其他三个县布劳沃得(Broward County)、沃卢夏(Volusia County)和迈阿密-戴得(Miami-Dade County)进行人工重新计票。除沃卢夏外,其他3县均为民主党占优势的县。显然,戈尔希望在民主党人占优势的县速战速决,以免时间拖得过长,失去民意的支持。

次日(11月10日),在各县完成了州选举法要求的机器重新计票后,布什仍然领先,但与戈尔的差距缩小为327票。对于布什方面来说,这种情形对保住现有的胜利非常不利,况且戈尔方面已开始人工重新计票,如果继续按兵不动,等于拱手让出已经到手的胜利。于是,布什阵营在11月12日率先向在佛州的联邦地区法院提出紧急申请,要求法院命令棕榈滩县等立即停止人工计票。但联邦地区法院以人工计票属州法管辖范围、联邦法院不能随意干预为由,拒绝了布什方面的要求。布什方面决定向在亚特兰大的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出上

诉。

同一天,州务卿哈里斯宣布,11月14日(大选日后第7天)是各县上报选举结果的最后期限,过时报来的结果一律不予承认。看上去,哈里斯是在依法办事,但鉴于棕榈滩等县人工计票刚刚开始,而且选票数量大,不可能在法定的计票期内完成人工计票,戈尔阵营认为哈里斯是在滥用职权,为人工计票设置障碍,帮助布什。棕榈滩等县分别向州法院提出紧急请求,要求给予宽限期来完成人工计票。棕榈滩县选举委员会在申请中特别强调说,因为该县的人工重新计票已经与全国大选的结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州务卿不能随意无视其结果。州巡回法院认为,哈里斯的决定符合州法,但根据州法,她在决定上报选举结果问题上可行使一定的任意权。根据这一意见,哈里斯要求棕榈滩、布劳沃得和迈阿密—戴得三县(此时沃卢夏县已经完成了人工计票)陈述其要求推迟上报选举结果的理由。在收到三个县的陈述之后,哈里斯以理由不足为由,拒绝了它们要求延期的要求。

为了阻止哈里斯在11月18日(即所有“海外选票”抵达和计算截止日的后一天)签署佛州选举的正式结果,戈尔方面向州巡回法院发出紧急申请,遭到拒绝后,又立刻向州最高法院上诉。佛州最高法院立即作出反应,决定举行法庭审理,并命令哈里斯不得在法院判决之前签署任何选举结果。虽因州最高法院的介入,哈里斯没有进行预定的对佛州选举结果的认证和签署,但据媒体报道,在加上“海外选票”之后,布什领先戈尔930票。

11月22日,佛州最高法院以7:0的表决结果作出裁决:棕榈滩等县可以继续进行人工计票,但计票结果必须在5日内(11月26日下午5时前)上报到州务卿办公室,州务卿必须将这些结果包括在州大选的最后结果之中。显然,州最高法院接受了戈尔方面的观点,给了戈尔方面一个重要的胜利。但戈尔方面还来不及庆祝,一个意想不到的新障碍又出现了。11月23日(佛州最高法院做出决定的第二天)上午,迈阿密—戴得县的选举委员会出人意料地决定:因无法在州最高法院规定的5日内完成对该县拥有的60万张选票的人工计算,该县将停止人工重新计票。这一决定对于戈尔阵营犹如晴天霹雳,因为自人工重新计票开始后,戈尔在沃卢夏、布劳沃得和棕榈滩县所获的净增选票比预想的要少,不足以超过布什的领先票,而戴得县才完成了该县选票总数的1%的人工计算,停止人工计票,等于放弃争取胜利的机会。于是,戈尔阵营立即又向佛州最高法院提出紧急申请,请其命令戴得县立即恢复人工重新计票。但这一次州最高法院没有满足戈尔方面的要求。

就在戈尔方面经受悲喜交加的折磨时,布什阵营向联邦最高法院提出了上诉,要求推翻佛州最高法院的决定。联邦最高法院出人意外地决定在12月1日听取布什阵营提出的上诉。与此同时,布什阵营加强在棕榈滩等县计票现场对计票标准的挑战。在正常情况下,投票人在自己要选的候选人名字旁边的孔印处打孔,孔印被击穿,一块微型的方形纸块儿随即脱离选票,选举即算完成。正常的选票(即孔芯完全脱离的选票)能为机器阅读和计算,但机器计算将两类选票排除在外:一类是“多选票”(overvotes,即超出了规定选举的候选人数量的选票),另一类是“少选票”(undervotes,即没有明确选择任何候选人的选票)。人工重新计票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少选票”的归属。

但这并非易事,因为:第一,“少选票”有多种不同的形式,难以断定投票人的真实意图。第二,如何裁定“少选票”的归属,州选举法没有统一的规定,通常由县选举委员会或县法院来决定。但各县的标准也有很大出入,即便在同一县中,裁定标准也不尽一致。县选举委员会也经常变更标准,其间的混乱可想而知。于是,电视上出现了双方党工睁大眼睛查票、每票必争的情形。这一切都为布什阵营反对人工计票提供了重要的理由和材料。

11月26日下午5时,佛州最高法院规定的人工重新计票截止时间到点,只有布劳沃得县完成了人工重新计票并按时将结果报到了州务卿办公室。当天晚上,哈里斯正式签署了佛州选举的正式结果:在佛州6百万民选票中,布什赢得2912790票,戈尔赢得2912253票,布什以537票领先,成为胜者。哈里斯签署的结果中没有包括迈阿密—戴得和棕榈滩县人工

计票的结果(戈尔在两县共得净增票383张),理由是前者报来的结果是不完整的,后者是在上报人工计票时间截止后报来的(棕榈滩县曾要求延期两个小时,以完成计票,但哈里斯对此予以拒绝)。戈尔阵营则在11月27日向佛州巡回法院提出紧急请求,要求法院命令哈里斯接受棕榈滩和迈阿密—戴得两县人工计票的结果,并命令戴得县完成人工计票。巡回法院负责审理的法官索尔斯(N. Sanders Sauls)虽答应在12月2日开庭审理戈尔方面的上诉,并命令将迈阿密-戴得和棕榈滩两县的“少选票”运到巡回法庭现场,留待备查,但他没有命令恢复戴得县的人工计票。

此刻,一直保持低调的由共和党人控制的佛州州议会开始介入这场纠纷,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11月30日,州议会的共和党议员提出议案,要求按1887年“安全期限”法的规定召开州议会特别会议,保证在12月12日(也就是12月18日选举团投票日前六天)之前,通过议会选举的方式,产生佛州的25名总统选举人。从策略上讲,这项行动的目的是为布什提供了一种保险机制:即便布什在法律诉讼中失利,共和党州议会仍可合法地为布什“产生”出必要的25张总统选举人票。民主党议员称这是反民主的做法,但他们人少势弱,不足以阻止共和党人的行动。

12月4日,联邦最高法院公布判决意见,只宣布将佛州最高法院的判决予以“取消”(vacate)和“退回”(remand),原因是州最高法院没有说明其决定的法律基础以及其与联邦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联邦最高法院既没有直接推翻佛州最高法院的决定,也没有裁决人工计票的合法性,但强调了对此案的关注,发出了可能进行再干预的警告。同一天公布的州巡回法院索尔斯法官的判决更使戈尔大失所望。索尔斯认为,戈尔方面未能出示“足够的统计学意义上的证据”来说明人工计票有可能改变现有的州选举结果,州法中也没有可以接受不完整的计票结果的规定,所以,法庭不能强迫戴得县恢复人工计票,也不能否定哈里斯已签署的选举结果。索尔斯话音未落,戈尔方面便开始向佛州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州最高法院再次迅速作出回应,决定在12月7日举行法庭辩论,审理此案。州最高法院的决定为戈尔又带来一线生计。

刚在巡回法院取胜的布什立即又受到另外两桩案件的困扰。这两桩案件分别来自佛州的马丁县(Martin County)和塞米诺尔县(Seminole County),性质相同,都牵涉到两县选举委员会的官员(共和党人)在处理“海外选票”申请程序中的违章做法,即允许共和党党工在“海外选票”的申请表上补填申请人遗漏的信息(如选民登记号之类)。支持民主党的选民对此提出诉讼,称这种做法违反了州选举法,要求将两县所有的“海外选票”宣布为作废。马丁和塞米诺尔县都是共和党人控制的县,布什在“海外选票”上分别以2915和4797票领先戈尔。如果将两县的“海外选票”宣布作废,布什拥有的537票领先优势将顷刻瓦解。此案虽然对戈尔极为有利,但他报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因为戈尔一贯声称要保证每个选民的投票权,支持此案,无疑会引起民意的反感。

12月8日晚,法律诉讼战再度出现悬念四起的场面,布什和戈尔再次交替经历了大喜大悲的折磨。先是佛州巡回法院就马丁和塞米诺尔两县的“海外选票”作出了有利于布什的判决。巡回法院的两名法官认为,虽然两县出现了不合程序的做法,但并没有证据显示“海外选票”本身受到了破坏或操纵,因此诉方要求废除海外选票的理由不足。佛州最高法院紧跟着发布了对戈尔诉哈里斯案的判决,推翻了巡回法院索尔斯法官的决定,命令迈阿密—戴得县和全州其他县(除已经完成人工计票的棕榈滩、布劳沃得和沃卢夏县外)立即对本县的“少选票”进行人工重新计票。

12月9日上午,人工计票在佛州各县展开。遵照佛州最高法院的命令,原被哈里斯排除的戈尔在棕榈滩和迈阿密—戴得两县的净增票被重新加入州的选举结果,布什的领先优势从11月26日的537票下降至154票。随着各县人工重新计票的开始,这个数字有可能会继续下降。人工计票每延续一分钟,布什的优势就有可能减少一分。然而,在佛州人工计票开

始两小时后,联邦最高法院突然发出了紧急命令,命令佛州的人工重新计票立即停止,宣布将于12月11日再次举行法庭辩论,并将此案正式定名为布什诉戈尔案(Bush v. Gore)。

12月12日晚,联邦最高法院公布了判决意见:继续进行任何形式的人工计票都是违宪的。联邦最高法院的决定公布后,戈尔遭受极大的压力,民意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选民认为事到如今,戈尔应该接受现实。一些民主党人也劝戈尔为了国家,放弃进一步抗争的希望。12月13日晚,戈尔在与布什通话之后,发表了全国电视讲话,表示自己虽然不同意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但尊重和接受其判决,并表示将尽力支持布什。稍后,布什也发表了电视讲话,号召全国人民放弃党派前嫌,团结起来。与此同时,佛州议会也终止了提名总统选举人的行动。持续36天的选后诉讼正式结束。

12月18日,各州总统选举人投票选举总统。除哥伦比亚特区的一位保证投票给戈尔的选举人投了空白票之外,没有其他意外发生。2001年1月6日,107届国会开幕后对选举团投票的结果进行了确认:在选举团的538张选举人票中,布什和切尼赢得271张,戈尔和利伯曼赢得266张。布什当选为总统。

根据王希:《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述评》,载《美国研究》,2001年第1期改写。

[点评]

2000年美国总统难产危机一方面使人们看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成熟性和稳定性。虽然国家高层职位难产,但美国社会并没有出现动荡和危机。政治冲突的双方都应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双方支持者集会游行和大打出手的场面。但另一方面,人们也看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不合理、不民主的一面。在全国范围内,布什共得民选票50456141张(占总票数的47.87%),戈尔共得民选票50996039张(占总票数的48.38%)。就民选票而言, 布什落后戈尔近54万张左右(539898张),没有赢得民选票的多数。但全国的民意不能改变佛罗里达州的民意。出现这种反民主现象的根源,是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选举人团”制度。从程序上讲,美国选民选举的不是总统而是总统选举人,总统则由选举人选举产生。总统选举人名额按州分配,其数量和各州在国会中的议员名额相等。总统候选人在获得各州总统选举人的票数上实行“胜者全得”原则,即总统候选人只要在州选举中获得简单多数票(哪怕只多一票),则该州的全部选举人票均归该总统候选人。因此,这种选举人制度天然就存在赢得了选民,失去了选举的弊端。另外,由于美国实行联邦与州分权,选举事务由各州自行组织、管理,从而使得美国各州的选票设计和印制都不统一、计票机器也不一样,从而造成各州甚至州内各县在计算有问题的选票上标准不统一,因而存在践踏投票人的民权和选举上的不民主、不平等。

美国开国者在设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政治体制时,美国不存在政党制度。因此三权分立体制在保证权力相互制约上是有效的。但政党制度诞生后,政党常常从党派利益出发操纵、利用三权,导致美国权力部门的制约经常失效,有时甚至十分有害。在2000年总统选举危机中,人们发现,共和党控制的佛罗里达州许多县的选票设计上存在故意的缺陷,致使许多本想投给民主党戈尔的选票,被错误地计入改革党候选人布坎南的帐上。如在棕榈滩县,布坎南得票达3800多张,而该县登记的支持布坎南的选民却只有300多名。在利昂县巡回法院,共和党人也承认,他们曾将佛罗里达州的塞米诺尔县和马丁县总共25000张因没有填写身份证号码或填写不正确被确认为废票的选票,补正后作为有效选票计入小布什的得票,使小布什在这两个县获胜。在佛罗里达州,执政的共和党人还通过故意少设投票点或设计复杂的投票程序等方式阻挠支持戈尔的黑人参加总统选举投票,甚至将黑人集居地装有选票的投票箱丢弃。在戈尔与布什的司法诉讼中,美国司法系统在政党制度下也很难保持中立。佛州最高法院的7名法官因为全是民主党州长委任的,而联邦最高法院的9名法官中7人因为是共和党总统委任,其中两名还是老布什总统委任的,因而出现了佛州最高法庭的判决有利于戈尔,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有利于小布什的局面。众所周知,美国联邦高等法院在三权分

立里具有独特地位,大法官不但应尽量避免政党政治,超然地解释宪法和判决要案,扮演一个法律和纠纷制裁者,而且监督国会立法和总统施法,必要时,防止它们滥用、误用权力等。但在戈尔与布什的总统选举诉讼中,美国两级法庭的表现,很明显地让人感觉了政党政治左右了法官们的判决。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性”再次成为世界的“笑料”。

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之我鉴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之我鉴 邓三成思政11301班学号:201305852 一、美国总统竞选基本流程了解: (一)候选人提名:一般在总统选举年的6月,各政党由各州选派代表参加全国代表大会,在会议上提名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的提名一般是在大会的第三天或是第四天进行。在全部州都提出候选人之后,就由大会代表通过个别投票方式选举本党的总统候选人。5、6月间,全国代表大会的大部分代表已经产生,竞选人各自拥有多少代表的支持已经明朗。因此,谁将成为两党的总统候选人大体上已成定局,全国代表大会实际上只是认可总统候选人(包括副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而已。 (二)竞选阶段:第二阶段是由获得政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竞选。这种全国性的竞选是总统选举过程中关键性的环节,一般在总统选举年的9至11月进行。竞选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向选民介绍本党的政治主张及候选人自己的施政纲领,向选民作出各种各样的承诺,尽可能争取最多的选民支持。正式的总统竞选,是在9月第一个星期一以后才正式开始。竞选的形式包括在全国各地发表演说、接见选民,以及与竞选对手进行公开的辩论等等。 (三)选举总统选举人:第三阶段是由各州选举他们的总统选举人。根据美国宪法,总统是由选民选派的选举人选举。每个州的选举人数同该州在国会两院中的议员总数相等。联邦政府所在地哥伦比亚特区在国会中没有代表,1961年生效的宪法修正案给予该特区3个

选举人名额,所以,目前全国50州的总统选举人总数为538人,一旦一名总统候选人获得的选举人票达到270票,即超过全国选举人数目的一半,即可宣布当选。因此,各州选举其总统选举人的日子也叫总统选举日。由于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进行的,而总统选举人也是以各政党为单位进行选举的,一般情况下,选举人总会投票给本党总统候选人,因此总统选举人的选举实际上也就等于总统选举。 (四)选举人投票选出总统: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由总统选举人在总统候选人之间投票正式选出总统。当各州选出其总统选举人之后,这些人便组成选举团,并且在选举年的12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在各州首府所在地分别投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由于总统和副总统的候选人总是配对参加竞选,所以这两个职位的选举也就是在各政党之间进行选举。加上以上所述的原因,正式选举的结果实际上在总统选举人被选举出来之后便已经确定,因此,选举人的投票基本上就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最后,各州总统选举的投票结果将在选举之后的第二年的1月6日下午1时,由参议院议长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公布。当选总统和副总统的就职时间是同年1月20日中午。根据美国宪法,总统的任期是四年,只能连任一届。 二、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竞选情况 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大大小小的政党,但由于美国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共和党和民主党是其两大主要政党,轮流执掌政

美国大选辩论第一场中文字幕完整版视频

美国大选辩论第一场中文字幕完整版视频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美国大选辩论第一场中文字幕完整版视频》的内容,具体内容:2016年9月26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点,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第一场辩论正式开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美国大选辩论第一场中文字幕完整版视频,供你观赏。2016年美... 2016年9月26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点,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第一场辩论正式开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美国大选辩论第一场中文字幕完整版视频,供你观赏。 2016年美国大选辩论第一场 辩论持续时间:90分钟。共分为六个部分,每部分15分钟时限。 大选辩论的意义何在?根据Nielson统计有1/3的选民表示辩论会对他们的投票决定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距离大选结果尘埃落定还有一个多月,这三场辩论有着"扭转乾坤"的潜力。这无疑为原本就备受关注的2016美国大选添了油加了醋,增加了大选的戏剧性和可看性。 在这个离大选结果只有一个多月的关头,希拉里和特朗普的两扇大门横在仍旧徘徊不定的选民面前,这场辩论就是他们最后的钥匙,让他们自行选择走进哪扇门。 废话不多说,我们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看看双方辩手在六个辩论板块中的表现。 2016年美国大选辩论第一场中文字幕完整版视频 2016年美国大选辩论第一场第二部分关于种族关系的相关内容

Hillary: Race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in our country and we need to restore trust between community and police. Our police should be retrained to use fore only when necessary. Everybody should acts by the law and respect the law. 希拉里:长久以来种族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大问题。我们需要重铸社区居民和警察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的执法人员也需要重新接受培训,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使用暴力。我们每个人都要依法行事尊重法律。 Trump: Our society needs law and order. The situation of African-American is that they are living in the hell. The community is dangerous. Thousands of shootings happened in Chicago. We should bring back law and order. Law and order. Illegal immigrants are bad people and they are dangerous, we should take guns away them to protect our inner cities. 特朗普:我们的社会需要法律与秩序。非裔美国人的现状就是他们简直生活在地狱里。他们生活的社区太危险了。芝加哥发生了数不清的枪击案。我们应该让法律和秩序重回我们的社区。法律和秩序。非法移民都是坏人,他们很危险,为了保护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应该禁他们的枪。 Hillary: Such a negative picture of black community. If you are African-American, Spanish, Latino,you are more likely to be arrested. You cannot just say, you need a plan. You need a positive way to work with it.

2016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第二场

对于美国总统候选人来讲,电视辩论是一场智力和体力的终极对决。因为便是辩论中的表现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大选结果。在历经了9月26日的第一场总统大选电视辩论上的剑拔弩张之后,副总统之间的角力对决也已经于10月4日落下帷幕。 今天美国总统大选第二场辩论,将于北京时间今日(10月10日)早上9点,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举行。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有90分钟时间挽回自己的竞选生涯。辩论主持人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安德森·库伯及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拉达兹。 各大主流视频网站在线直播地址GET: Youtube直播地址:Youtube 2nd Presidential Debate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CNN直播地址:CNN 2nd Presidential Debate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NBC直播地址:NBC 2nd Presidential Debate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第二场电视辩论有哪些看点?——矛盾升级MAX 如果说第一场电视辩论是礼尚往来之后,2016美国总统大学电视辩论第二场就 开始来真格的了! 【互挖黑历史】 两位候选人辩论前夕都被曝出有损各自形象的“黑材料”。《华盛顿邮报》7日公布了特朗普2005年一段用语非常粗俗的谈话录音,内容含有侮辱女性的言论。“维基解密”网站也随即公开了黑客获取的希拉里华尔街高价演讲部分内容以及希拉里竞选团队一些内部邮件,其中一些言论与希拉里的公开立场不同,可能令民众对希拉里的诚信产生怀疑。 【提问环节】 和第一场电视辩论的提问环节有所不同的是,这一的主持人仅负责提出半数问题,另半数将由盖洛普民意测验中心(Gallup)选出的未决选民提出。 截止小编发稿时候,第一个问题来自场下观众,这位观众问:上次辩论太“激烈”,小孩子要在大人陪同下才能观看,你们怎么看?

从美国大选看美国政治制度的运行

从美国大选看美国政治制度的运行 梅仁毅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课程前言 王鲁湘:2012年的美国大选将于11月6日举行,仅剩两周时间,现任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在经过了三轮的电视辩论之后,在最近的民调中间支持率不相上下,选情处于一种胶着状态,美国媒体的报道也口径不一。总统选举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中间的重头戏,也是美国国家运转的核心内容,美国的政治制度又是西方民主制度中间重要的一种,那么该如何去看美国的大选?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又是如何形成的?2012年总统大选又将如何影响美国的政治走向?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梅仁毅教授,来为我们阐述以上的问题,以帮助我们更加透彻地了解美国的大选及其政治制度的运行。欢迎梅仁毅教授。 解说:梅仁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美国学会理事,中美关系史学会理事,曾任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1982年至1983年作为富布赖特访问学者赴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学习,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史、中美关系史、美国政治、国际关系,主要作品有,主编《美国研究读本》、《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六册等。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9年荣获北京市名师奖。 王鲁湘:梅教授您好,欢迎做客世纪大讲堂。现在的这个美国的总统选举正在可以说是选情尤酣,这个罗姆尼和奥巴马有点不相上下,我们假设就是您是一个美国人或者说就是说您作为一个对美国的政治运行制度特别关切的一个中国专家,如果要您来投一票的话,这两个候选人您倾向于投谁一票。 梅仁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因为我是个中国人,不是个美国人,一般地说我把自己定位是我来观察。 王鲁湘:观察员。 梅仁毅:我来分析,但是如果一定说要我投个票的话,我觉得我是会不参加投票,因为我觉得俩差不多。 王鲁湘:差不多,其实在美国选举中间反正有很多的人是弃权不参加的。 梅仁毅:对。因为你投谁你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我还不如不投。 王鲁湘:保持一种中立状态,观察员的身份吧。 梅仁毅:对,就是这个。

2016年美国大选第一场辩论

2016年美国大选第一场辩论 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首场电视辩论”于美东时间26日晚在纽约长岛霍夫斯特拉大学开锣,民主党的希拉里·克林顿和共和党的唐纳德·特朗普首次同台正面交锋。点下方视频观看完整版“红黑大战”,练听力和辩论的绝佳素材! 首次电视辩论共设三大议题: (1)美国的繁荣 (2)美国的未来方向 (3)国家安全问题 1 如何化解种族纷争 主持人提问特朗普,他不断质疑奥巴马的出生地,问他对化解种族纷争有何说法。特朗普答:“我没有说法。是我迫使他拿出出生证明,他早就应该拿出来了。我没说法。” 2 真相查证战 在经济议题上,特朗普称希拉里曾经赞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对此,希拉里回击表示,特朗普误导大众,让外界以为她赞成TPP,“我知道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这些都不是事实。”希拉里请观众上她的官网,直接点击查证特朗普说的话是真是假。特朗普稍后则回击称:“去查她的网站,她只会告诉我们如何打击IS,在她的网站讨论打击IS,我不认为麦克阿瑟将军也会做同样的事。”希拉里忍不住开玩笑说:“我感觉,今晚我会一直被怪罪所有以前发生的事情。”特朗普反击道:“为什么不?”希拉里则说:“是啊,为什么不?继续在辩论会上说更多疯狂的事吧!” 3 特朗普缴税议题

希拉里质疑特朗普迟迟未公布缴税纪录。对此,特朗普回应称:“我会公布我的缴税纪录,尽管我的律师不同意。只要她(希拉里)公布被她删除的3万3千封电邮内容,我就会公布缴税纪录。”希拉里表示,特朗普不公布税务纪录的原因有三:“第一,他(特朗普)不如他所说的有钱。第二,或许他也没有如他所说捐出这么多钱。第三: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做些什么生意。”希拉里还说,或许特朗普根本没缴任何所得税,特朗普则回答:“这显示我很聪明。” 4 特朗普捍卫做生意的方式 希拉里抨击特朗普苛刻员工,并让数间公司倒闭。特朗普则回击,他是生意人,自然会利用对他有利的法律规范经营公司,如果希拉里不满意,她应该去改这些法条。特朗普还说,如果他最后无法入主白宫,起码还有间饭店就在白宫对面。 5 特朗普抨击希拉里没有足够精力 特朗普抨击希拉里没有担当总统的精力,还说他有胆走入偏远地区和非裔美国选民面对面,但希拉里却只会待在家里。对此,希拉里反击称:“刚刚特朗普抨击我不应好好准备这场辩论。没错,我在家准备辩论,但你知道吗,我还准备好了担任总统。” 6 特朗普罕见竟同意希拉里的政策 特朗普说在儿童照料政策上,他和希拉里有相同的看法,也就是要给予家庭更多友善的经济政策,但在细节上两人仍有不同看法。

Presidential election美国总统选举流程,英文介绍

美国总统选举流程 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总统选举的程序分为预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和“选举人”成立选举人团正式选举总统5个阶段进行,整个程序需耗费近一年的时间。 预选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艾奥瓦州那样,由各党从基层选区开始,自下而上逐级选出出席县、州和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另一种是像新罕布什尔州那样,由各党的选民在同一天到投票站秘密投票,分别选举各自支持的总统候选人,然后根据各候选人的得票比例确定该州参加各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数。第二种方式比较正规,绝大部分州都采用这一方式。 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在7、8月份举行,主要任务是确定该党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通过党的竞选纲领。此后,总统竞选便正式展开,各党的总统候选人开始疯狂拉票,这一过程一般持续8周-9周。 全国选民投票是在选举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这天也叫总统大选日。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实际上是选举代表选民的“选举人”。真正的总统选举,在选举年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届时,各州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最终选出新总统,当选总统将在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process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are held every four years. Presidential election procedure is divided into pre-selection of the party's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campaign, the national voters elected president "electors" and "elector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lectoral College formally elected president five stages, the entire program would entail nearly a year's time. Preselection mode, there are two: one is like Iowa did, by the party from the grass-roots constituency, the bottom-up level by level elected to attend the county, state, and representatives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other is like New Hampshire as, by the party's voters to the polls by secret ballot on the same day, respectively election respective support presidential candidate, then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the votes of the candidates in the state to participate in each party's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second approach is more formal, the vast majority of states in this manner.

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影响的报告

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影响的报告 我们提示客户,一连串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行动,或令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 原有发展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变化,其对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的影响要给予高度重视。各国在全球战略布局的新调整、新变化,决定了中国现行的战略方针及政策或出现一系列“被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趋势作出新的评估。我们认为,美国以南海问题作为切入点并重返亚洲,是美国全球战略东移计划的一部分,其核心战略目标在于“制衡”中国,压缩中国对外扩张的发展空间,进而等待中国内部出现乱局。应该说,美国此间快速切入这一战略目标是其既定政策。不同的是,选择的时机与推进的程度,对中国来讲,美国这一变化已触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与安全,尽管这给中国外交政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中国需要一段时间来审慎评估,如何对症下药并及时调整美国“制衡”行动的“突袭”,准确读懂白宫的战略意图,是中国高层作出决策的关键所在。 无论中美关系在此前是怎样的状况,随着美国战略东移的深化(东海+南海),中美作为伙伴关系中的对抗因素将上升,虽短中期的状况,中美间发生实质性交火的可能性不大,但制衡与反制衡、包围与反包围的相互对峙局面将较此前日益趋紧。 我们不排除,这一全球战略格局的变化,中国随之而来会发生如下的变化与调整:不管中美对抗趋势如何加紧,重要的不在美国,而是中国如何调整内外政策。对中国决策者来讲,要不要坚持既定的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坚守对内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容忍经济增速下降?还是放松持续了一年的收紧政策? 鉴于明年中国面临领导人换届以及避免中国因素成为美国大选话题,同时,此间更需要与邻国的友好关系来释放善意信息,我们的判断是,中国在当前不会作出过激的反映,同时,中国很可能还需要数月来考虑政策调整。我们认为,中国很可能将在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对内政策将倾向有序放松,以维护经济增长

美国大选制度的深度分析

美国大选制度的深度分析 美国大选正如火如荼。到底谁会成功当选?是民主党的希拉里?还是共和党的特朗普?其实,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看美国大选大多会陷入“雾里看花”,这也是因为我们对美国的选举制度不够了解。现在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美国总统由全国选民投票选举,但并非选民直选产生,而是实行选举人制。选民投票产生的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名选举人。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选举人票(至少270张)即可获胜。了解美国的选举人制,需要追根溯源,然后方能知其梗概。 一、历史由来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美国最初13州,有12个州派出代表,参与制定美国宪法。在三权分立的原则下,制宪会议决定联邦立法机构即国会,设立参议院和众议院,但是对于各州议员的人数分配,大州和小州严重分歧,相持不下。 当时大州和小州的数量不相上下,可是大州和小州的人口相比有天壤之别。(现在亦是如此。)大州主张按人口比例分配各州议员数,认为这样才是公平的;而小州担心这样一来,小州的议员数在国会微乎其微,小州利益会容易让大州吃掉,所以坚决主张大小州议员数必须相同,甚至以退出联邦相威胁。 在这关键时刻,康涅狄格州代表谢尔曼提出了一个方案:众议院人数照大州的办法,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参议院人数则照小州的办法,各州一律两人。这一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争论,最终为联邦宪法所确认。从而也达成大小州之间最重要的妥协,避免了联邦的分裂,被号称“伟大的妥协”。 制宪会议在确定总统选举方法时,决定采用间接选举方式:由各州选派代表来选总统。各州代表人数的分配,采用了同样的妥协方式,干脆代表人数和各州在参众两院的议员总数相等。同时,出于三权分立原则,规定已经担任官员的人,不得再出任大选举团。 其时,为何决定间接选举方式产生总统呢?当年制宪会议的代表达成的协议认为: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如果对全国选票进行集中统一计算,那么,有可能会导致美国总统选举成本太大。因此,他们为了降低选举的成本,创造性地设计了选举人制度。 出于对各州主权的承认,联邦宪法没有对选举团的产生方式作出具体规定,只言明“应依照该州州议会所规定之手续”来“指定”选举团成员。这一原则,从而引出了今日美国大选一个异乎寻常的特点:全国统一选举总统的大选,不是联邦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全国统一的事务,而是州一级的事务,因而具有非常分散的特点。 二、选举人如何产生 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的11月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当选的选举人必须宣誓在选举人团投票时把票投给在该州获胜的候选人。因此,2016年大选结果通常在大选投票日当天便可根据各州选举结果算出。也就是说,下周即可知晓本次美国总统大选到底谁将胜出:希拉里抑或特朗普? 当然,法律意义上的这次正式大选结果需要由各州选举人在今年12月初在各州首府集会,填写自己的总统、副总统选票。这些选票将被当场封缄送往首都,直到明年1月6日才由国会正式开启并宣布结果。 目前,美国选举人的分配方案仍依照当初制宪会议的安排,总人数为联邦参议院与众议院议员人数之和。美国现共有50个州,无论各州人数多少,每州两个参议院席位,这是按照平等代表制原则进行分配;而众议员的分配,各州实际人口数量的比例大致相当。 选举人票在各州的产生,除了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以外,基本都采用“胜者全得”原则:各州获得选民票数最高的候选人,即获得该州所有选举人票。这实际是一种“相对多数制”,即胜者所获选票不一定要过半数。 根据美国联邦宪法的规定,各州可以自行决定选举人的产生方式,但不得由联邦公职人员担任。建国之初,选举人多由州议会直接任命,普通民众无权直接参与选举人的产生过程。历史上最后一次由州议会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介绍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介绍 摘要:美国总统及其选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人民关心的热门话题,作为世界大国美国总统的提名与竞选也成为了新闻报纸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2016年正值美国总统大选之年,究竟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会成为为下一届美国白宫的主人,成为大家目前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因此本文就美国的政党制度,美国总统选举流程,美国总统竞选影响因素等对总统选举做一个简要的概括总结,从而了解和掌握整个美国总统选举的制度和进程。 关键词:美国政党美国总统选举流程影响因素 引言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即将到来。大选将美国民主党与美国共和党两派的斗争再一次推 向四年一度的高潮。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美国民主党)与唐纳德·特 朗普(美国共和党)以及其他诸位候选人将在次大选中角逐、对抗。白宫,国会乃至最高法院的两党政治势力都将在此次竞争后重新洗牌。根据《英语报刊选读》第一章所收录的 一文所述的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两大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与巴拉克·奥巴马)之间的差距与问题,作此文以研究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现象、流程、历史与本质。采取了上网调查、图书查阅、和汲取文学影视作品核心内涵等方式收集样本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然后进行整理分类、概括归纳。 美国总统的选举 1美国的政党制度 要想理解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必须先了解美国的政党制度。 美国实行两党制,即区别于多党制和一党制的政党制度,由美国两大执政党操控国家 政权,在美国三大权力核心白宫、国会和最高法院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共和党是"右派""保守派",代表资产阶层和社会保守势力,在乡村特别是南方力量 强大.主要支持者有宗教组织,大企业,退伍军人,白人特别是男性白人是共和党最重要资源.政策上,共和党支持商界,削减政府规模开支和福利计划,但保证军力,与民主党对立,后者强调政府投资同时削减军队把钱用于国内.共和党比较偏重外交,特别是动用军力干涉国际事物,是所谓"鹰派",与民主党"鸽派"相对. 美国民主党是"左派""自由派",代表中产阶层和贫民阶层, 城市力量较强,主要支持者是 工会和知识分子,及社会边缘化势力如移民,女权主义,少数族群,同性恋团体等.政治上,民 主党重视内政,环境保护,健康保险与社会福利,教育等领域.由此可见,美国总统奥巴马便是属于美国民主党,其所进行的医疗改革法案也符合民主党人的宗旨。 美国国会作为美国民主政治的标志,被视为是制约总统权力的重要形式,虽然国会中两党派人数相差不会太大,但两大党派在国会的所占比例与总统本人所属的党派有着重要联系。 此外,美国总统会在每年的年初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总结上一年的工作与经验,并陈

从2000年美国大选看美国政治制度

从2000年美国大选看美国政治制度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07政教班张淮 这次大选是在现任美国总统和戈尔之间竞争,在此之前戈尔已经赢得19个州和首都华盛顿特区的总共262张选票,而布什也有29个州的246张选票在手。但是据我们所知要想入住白宫最少要有270张选举人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还是只有一个州的选票没有得出——佛罗里达州,这个州还有25张选举人票,因此,不论戈尔和布什,只要在佛州取胜,谁就算拿到了进入白宫的金钥匙。其中佛罗里达州的计票被认为是不公平的,双方的竞选人团都拿出自己的杀手锏,而这个州的选票在而与我咋的下几易其主,但是不管其中的经过怎么样,那不是我研究的重点,我只说最终是经过法院根据佛罗里达州的法律判决把这关键的25张选举人票给了布什,从而这美国选举上的百年的奇观也最终落幕,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就是不管是谁入住了白宫都讲是不可避免的成为美国现代历史上的最弱的一个总统。 经过这样的选票战,律师战,我们就可能是会很迷惑这个美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怎么这样的在中国看起来是比较简单的到美国会成为这样麻烦的一件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要很好的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其中也几个是其中的“三权分立”、联邦制。 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制度的理论基础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洛克和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孟德斯鸠提出的分权学说。这一学说基于这样一个理论前提,即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国家权力应该分立,互相制衡。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希望据此建立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以后,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在当代,尽管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三权分立仍然是它的一个根本特点。对于这种制度,西方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非常推崇,认为只有实行三权分立,才是民主和法治的标志;不实行这种制度,就是专制。 最早由17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洛克提出,用以巩固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后来该学说不断传播,并被法国著名人物孟德斯鸠诠释为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的形式,解决了在该种政治制度下可能出现的部分问题。该学说在当时被广泛认为是民主制度的有力保证。 分权的目的在于避免独裁者的产生。古代的皇帝以至地方官员均集立法、执法(行政)、司法三大权于一身,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即使在现代,立法、运用税款的权力通常掌握在代表人民意愿的议会中,司法权的独立在于防止执法机构滥权。这样也就不容易出现我们中国古代的那种封建专制,权利之间的制衡可以更好的确保征服的决策的正确,当政府的决策在国会看来是不很好的话,就可以否认这项措施的实行。也就达到权利的制约平衡。 其中三权是指: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美国立法权属于国会。但是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可以发布拥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还有立法倡议权,即建

2016美国大选第三场辩论文字全纪录

2016美国大选第三场辩论文字全纪录 2016美国大选第三场辩论议题1:司法、女性堕胎 主持人华莱士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最高法院的:“您认为最高法院应该会在接下来的这一段时间走向什么方向?” 希拉里:司法证明了我们的国家、人民未来要过上什么生活。美国最高法院代表的不应该是那些富有的人民,而应该是怎么样为妇女争取权利,打击那些摧毁我们国家的黑暗势力。目前这个阶段很重要的是不要逆转我们的婚姻平等权利,我们要为美国人民的权利起来奋战。最高法院应代表我们的人民,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你希望法庭让女性拥有堕胎权利吗? 希拉里对堕胎问题表态说,“政府不应该介入,使这成为一个最私人的决定”。 特朗普反驳:我觉得像希拉里说的那么做简直太可怕,如果按照希拉里所说,你就可以在第九个月把孩子打掉,把一个孩子从母亲的子宫剥夺,这太可怕了。 希拉里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事并未发生”,她称这是特朗普的吓唬伎俩。 2016美国大选第三场辩论议题2:修正案、枪支管制 希拉里引用新数据重申了她对控枪的呼吁,她表示每年有33000人死于枪杀。 希拉里坚持说她不想收走所有人的枪,但表示她支持更合理的枪械管制。“毫无疑问我尊重第二修正案……这与合乎情理的规则并不矛盾。”她主张推行“全面的背景调查”和“填补漏洞”。 主持人华莱士问特朗普,他是否反对任何枪械管制。 特朗普谈到了芝加哥,称这个城市有着美国最严格的枪支管理法案,也有最高的枪支犯罪率。 他补充说,他很高兴能得到美国全国步枪协会(NRA)的支持。 2016美国大选第三场辩论议题3:非法移民 特朗普重述了自己的立场,“我们要建一座墙,我们需要一座墙”。

2020年美国大选结果对美国留学的影响

2020年美国大选结果对美国留学的影响 这两天相信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美国大选的投票结果上,大部分抱着看热闹的心理,但是对于留学生们意味着之后的各项决策、政策的发展,美国是否还是适合留学的国家,这些考虑在前是很有必要的。 大家都知道特朗普的核心竞选理念是保护美国本土经济发展,其最大的外在表现就是非常严苛的移民措施。而相比留学生们都已经对他非常非常没谱儿的行为苦不堪言了。尤其是临近选举,为了凸显自己真的有在努力,他频频对留学生下手,给大家获取F-1、H1-B签证造成麻烦。 而拜登对于移民的态度则相对较为友善。比如在辩论时,他就表示会给予大量非法移民合法身份。他甚至还表示自己在上任第一天就会提交移民改革法案,取消特朗普的H1-B限制。同时他会立刻开始推动处理特朗普执政期间积压的签证、绿卡申请。在一定程度上,拜登当选对于留学生们而言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儿。 如果特朗普继续担任美国总统,H1-B签证改革、让OPT几乎名存实亡的留学生停留时间期限改革究竟何去何从,它们是否只是选举前的工具,我们就都无从得知了。具体是否会继续推行下去,只有时间才能给我们答案了。可不管谁当选,捉摸不定的美国政策恐怕都应该会变得稳定一些了。没有了竞选的刺激,美国政府也不会三天两头发布各种奇怪的提案了。留学生的日子可能会稍微好过一些了吧…至少,没有那么惊心动魄了。

另外,就在今天,美国正式退出了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是由近200个国家签署的有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的协定。特朗普始终认为,加入巴黎协定并不利于美国的环保事业,于是便果断“退群”。当然了,拜登在总统辩论中曾经特别提到过,他当选后会重新带领美国加入巴黎协定。总体而言,拜登的执政方案可以理解为…特朗普做了什么,他再给改回去。 无论这次的结果如何,我想大家最大的期望还是结束大选后,美国政府可以专心管制疫情吧。其实说实话,这两个人究竟是谁当选都无所谓,我们只在乎谁能让我们踏踏实实的去读书…如果特朗普下台,那么对于留学生们来说就是好消息了。拜登曾经是奥巴马的副总统,奥巴马在位期间,颁布了许多对于留学生的利好政策。并且拜登曾经表示亚裔美国人是美国变得更强大,将确保美国继续吸引世界上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 因此,虽然在当前的局势下不要期望什么利好的政策,但之前打压的规定会相应的松弛一些,留学生们也可以喘口气了。但很难保证如果特朗普连任后,不再大力打击留学生。 因此在未来,赴美留学的学生应该会减少。一方面是签证等方面的打压,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下,美国本土学生应该会激增,学校对于留学生的需求就会相应地少一些。

从美国总统大选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报道

从美国总统大选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 闻报道 数据新闻是在大数据时代兴起的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新闻生产方式,它需要新的思维方式与多种能力的支撑。本文结合XX年美国总统大选报道,着重分析了英美各大主流媒体开展数据新闻报道的流程与特点。还探讨了社会化媒体对于数据新闻的推动作用,以及数据新闻的兴起与发展给新闻业者所带来的挑战。 在当前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数据)规模的爆炸性增长是显着特征之一。从近年发展情况看,“大数据”主要被人们用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大数据”具有规模大、价值高、交叉复用、全息可见等特征。当前对于“大数据”的关注与运用主要集中在IT业、市场营销、公共健康等领域,但事实上大数据的影响也波及到传媒业,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就是在大数据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方式。 数据新闻的报道流程 有关数据新闻的报道流程,不同的媒体与从业者进行了不同的概括、归纳。XX年8月,着名记者、数据驱动型新闻(data—driven journalism)项目负责人米尔科·洛伦兹提

出了进行此类新闻报道的四个步骤,即挖掘数据——过滤数据——数据可视化——新闻报道制作完成。与此类似的是《卫报》的数据新闻编辑、数据博客Datablog负责人西蒙·罗格斯在《数据新闻分解步骤:在你见到的数据背后我们都做了什么》一文中的介绍。但他所展现的是一个多线程、全方位的报道流程:一方面处理数据,另一方面不断检验、质询数据的信度与价值,最后通过多种手段与渠道发布完成的报道。而伯明翰城市大学教授保罗·布拉德肖在《数据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中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双金字塔模型”(见图一),更全面地揭示了整个报道过程中,数据在质量以及传播上的变化。布拉德肖以倒金字塔来表示数据处理的过程,包括数据汇编、数据整理、了解数据和数据整合等四个部分。数据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数据的可视化并实现有效传播。而数据新闻的传播则以“正金字塔结构”进行,包括了可视化、叙事化、社会化、人性化、个人订制化和使用等六个步骤。 事实上,不管是上述哪一种归纳,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呈现数据都是数据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三个阶段。本文结合英美主流媒体“XX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数据新闻报道来对这三个阶段进行解读。 1.多渠道获取海量数据。 数据新闻通常有两种方式:先有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寻

2016美国总统大选演讲双语

谢谢你们,非常感谢你们每一个人。抱歉让你们久等了。真是棘手的工作,非常棘手。再次感谢你们。 我刚刚接到了国务卿希拉里的电话,她向我们表示了祝贺。这是有关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胜利,同时我也向她和她的家庭表示敬意,她们在这场硬仗中坚持了下来。 我是说,她真的在拼尽全力战斗。希拉里在这场持续很久的选战中持之以恒地奋战,同时,对于她为国服务的经历,我们欠她一个感谢。 我真诚地向她表示感谢。而现在,是美国从分裂的伤口中重新捆成一团,集结在一起的时候了。我想对所有的共和党、民主党和独立人士说,现在是我们重新作为美国人站在一起的时候了。 这个时刻到了。我向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公民承诺,我会做一名为每一个美国人服务的总统,这一点对我尤其重要。对于在过去不支持我的那些人来说,我现在需要你们的指导和援助,让我们一起把这个伟大的国家团结起来。就像我从一开始就说的那样,这不只是一场选战,而是一次伟大的和无与伦比的运动,这场运动由数百万勤奋工作的男男女女组成。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他们想要一个更为美好和光明的未来。 这场运动属于所有美国人,来自所有种族、宗教、背景和信仰的美国人。他们期待我们的政府的为人民服务,并且希望他们的期待不会落空。 我们一起努力,开始这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重建我们的国家,重塑美国梦。我的一生都在商界摸爬滚打,我看见了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项目,和人群中未被开发的潜力。 这是我现在想为国家做的工作。这个国家有着无穷的潜力。我已经如此了解我们的国家,确信她包含无穷潜力。这将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每一个美国人都将有机会实现他或她所拥有的全部潜能。这个国家曾经被遗忘的男人和女人将不再被忽略。 我们将修复我们的内陆城市,并重建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机场、学校和医院。我们将重建基础设施,并且更重要的是,这些重建项目会给数百万人带来工作。同时,我们也终于能照顾好那些忠诚而伟大的老兵,在这场持续18个月的竞选旅程中,我认识了他们当中的不少人。 能和他们共同经历这场选战,是我最大的荣幸之一。 我们的老兵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将会启动一个让国家经济增长、重焕活力的项目。我会挖掘出我们所拥有的创意和才能,并且,我们要呼吁那些最优秀和最聪慧的人,为了我们所有人的利益而去最大化地利用他们的才干。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有一个极好的经济计划。我们能够让经济增长率提升一倍,并成为全球最强劲的经济体。与此同时,我们会和其他国家处好关系,如果他们愿意和我们好好相处的话。我们会做到的。我们将和这些国

美国大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明学院《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课程论文 论文名称:美国大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姓名: 学号: 院系:三明学院 专业: 任课教师: 评定成绩 2016年5月9日

美国大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姓名:吴伟平学号:20150381147 摘要:早在2008年之前,美国大选对于中国的经济就十分关注,不仅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经济密切相关,同时还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了,已经威胁到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所以美国总统大选辩论的经济问题一直围绕着中国经济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如今,新一轮的美国大选在即,共和党参选人特朗普更是瞄准了中国开炮,不仅炮轰中国来达到获选的目的,还批评中国操纵货币,以此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从而抬高自己的选民支持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美国大选中国经济经济贸易 一、美国政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为什么美国大选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不管是从民情、政治还是从经济方面都是有很大差别的,美国大选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普及。首先,目前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加强和巩固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经济全球化适应了发达国家巨大生产力对外扩张的需要,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最佳资源配置, 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所以,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收益者, 这就大大增强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是从大方向来讲,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不过是从经济出发还是从政治出发,美国的地位都是世界第一,所以美国大选对于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每逢美国大选之时,拿中国开刀,都是民主、共和两党省事省力的惯用招数,特别是共和党特朗普在大选期间,不断地攻击中国,中国人并不是唐纳德·特朗普冒犯过的唯一民族。但中国是特朗普最喜欢的一个攻击目标,也是这名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强调自己的强硬谈判技巧和批评奥巴马的软弱外交政策时的一个出发点。在竞选演说中,特朗普指责中国窃取美国就业机会和违反规则。他批评中国操纵货币和进行间谍活动,建议针对中国犯下的“每一个不良行为”提高关税。这样一个候选者,一旦成为美国总统,难免让人想到其对中国接下来的动作,是否会对中国进行贸易壁垒,是否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大选的相关知识~你要知道

美国大选 美国大选的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2008年是11 月4日),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所有美国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同一张选票上选出各州的总统“选举人”)。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这就是全州统选制。全国选民投票日也叫总统大选日。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的投票结果,产生的实际上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位“选举人”。另外,在总统大选日,选民还要在联邦范围内进行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 真正的总统选举是在12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举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届时,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并于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就职典礼是美国总统选举的最后一道程序,只有到当选总统于次年1月20日手抚《圣经》,宣誓就职时,美国的总统选举才告结束。 美总统是怎样产生的?------经民选但非全民普选 美国离2008年大选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初选也还没有正式开始,但民主、共和两党参选人的竞选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不过,美国总统不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而是要取决于选举团的投票结果。 每隔4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二,美国9千万以上的选民要投票选举选举团(Electoral College)的成员(electors)。根据选举团制度,每州选民的投票只决定这个州的选举人,并且实现知道、也就是选举团的成员投哪一位候选人的票。在一个州的选民投票中得到半数以上选票的候选人获得这个州全部的选举人票。选举人在12月中旬再投票选出美国总统。 *获半数以上选举人票即当选总统* 那么选举团是如何组成的,共有多少名选举人呢?根据美国宪法第二条和1804年通过的第那2项宪法修正案,每州的选举人数目相当于这个州选出的议员的数目。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拥有3位选举人的名额。目前美国的选举团共有538名成员。总统候选人获得的票数如果超过这个数目的一半,也就是获得270张以上的选举人票,就能当选。如果候选人中没有一人获得的选票达到这个数目,就要由众议员的投票来决定。 每州的众议员合在一起只有一张选票,票数超过半数的候选人当选为总统。这种情况在美国历史上只发生过两次。一次是1801年当选的汤玛斯.杰佛逊总统,另一次是1825年当选的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选举人应当根据选民的意志来投票,但是美国宪法并没有强制他们这样做。事实上,很少有选举人倒戈,而且这种“不忠实”的选票也很少能改变选举的结果。一些州的法律禁止选举人倒戈。 *普选得票总数落后仍能赢得大选*

美国大选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美国大选对世界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高辉 浙江中大期货公司研究所 美国大选会对世界经济乃至于中国经济有一定的影响,有些影响比较直接明显,有些将是潜在的、间接的。 一、美国总统大选对经济的影响 1. 影响主要来自于经济政策调整与预期 美国大选带来的影响主要是选举结果带来美国政府直接的经济政策调整,广大的美国选民(他们是投资者、消费者)的心理预期稳定度。 一般来说,选民的心理预期稳定度越高,世界经济界尤其是股票、期货、外汇等敏感的市场指标体系,对美国经济发展前景研判的成本越低,或者说越可能减少误判、犹豫的机率,这有利于整个世界市场,无论是投资市场还是消费市场的稳定,从而有利于促使整个世界经济指标走高。这次美国大选是911之后第一次美国总统选举,其国民参与程度是1968年以来最高的,高参与度不仅说明美国选民对政治的关注,更说明他们要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表态,而不是采取消极的观望、延怠。一般来说,美国选民的参与度越高,就表明选民的心理预期稳定性越高,不管这种预期是积极还是消极,只要表态了,不确定性就减少了,从而间接上有利于经济发展。 2. 短期内不会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 由于911事件的对美国社会的深刻影响,与此相关的反恐、伊拉克战争、国家安全问题等一直是竞选中的核心议题,而议题竞选一直左右着两党候选人的思路,所以经济问题一直未能成为核心竞选议题,因此小布什和克里都未及在经济政策方面有很多成熟的思考,布什连任将延续现有的比较稳妥的经济政策,因此短期内不会对世界经济有太大的直接影响。 二、布什连任国际市场的反应 布什连任,布什政府经济政策就具有连续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是一种“利好”,国际股市普遍表现出乐观情绪;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汇率则更多反映出美国经济基本面情况先高后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受布什能源政策影响小幅走高。 1. 国际股市普遍走高。 华尔街投资者大部分认为布什将连任,纽约股市3日一开盘就显示了强劲的势头。在早盘的交易中,道—琼斯指数以10173.04点开盘,上涨了137.31点,涨幅达到了1.37%。与此同时,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开盘时也分别上升了14.98点和27.48点,涨幅分别为1.33%和1.38%。 受布什在竞选中处于优势地位消息的鼓舞,欧洲股市3日创下6个月来的新高。伦敦《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0.38%,至4111.10;法兰克福DAX指数上涨0.25%,至4047.72。 由于存在时差,亚洲股市收盘时,媒体预测显示,布什已经取得一定优势,美国大选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