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宗教改革》分解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优秀教学课件(24张)(共2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优秀教学课件(24张)(共24张PPT)
——一位西班牙官员
天主教成为中世纪欧洲封 建统治的最高主宰和黑暗
中心
一、中世纪的天主教
经济: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巧取豪夺 政治:教权高于王权,最高政治主宰 思想文化:垄断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 社会生活: 融入生活,伴随一生
---天主教走向奢侈腐化
路人甲:
“最近城市里有了很多新的变 化,有些贵族和商人改变了经营方 式,越来越富有,生活也越来越多 姿多彩。我也想发财致富,更希望 摆脱教会。”
罗马城内有架“圣 梯”,凡人要爬上 去才可赎罪。
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 不需要圣梯。
课标解读: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 必要性。 2.知道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的实质和影响。 3.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 识形态上的反映”
我是中世纪德国的路人甲。据说我生来 就有罪,所以必须按照教会所说一切的去做, 只有这样才能赎罪得救,否则死后就不能 入天堂。在这个时代,教会就是一切!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
‘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
死!’
——《路德选集》
历史是人书写的,更是人创造的。回归 历史,体会当时人的思想感情,你会 感悟更多。
请你站在教皇、国王、新兴资产 阶级和新教徒的立场,发表一下对马 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感受!(用一句话 或几个词或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或 ······)
资本(主1义)产生 ---根因 选词填空
新兴资产(阶2级)、新贵族
新 旧

重(商2主)义 人文主义 强(化3王)权
明 冲
矛盾 矛
盾 禁(欲4)主义
矛 盾
突 ,

高中历史 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课件(58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课件(58张ppt)

②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目的何在?
英国宗教改革并不是出于纯洁信仰, 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 其目的是为了摆脱教权的控制,维护日 益强大的王权。
③是什么事件引发了的英国宗教改革? 其实质反映了什么?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 八世的一场离婚案。实质是反映了王 权和教权的斗争。
本单元小结
• 时间-----16世纪 • 发源地----德意志。 • 发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亨
利八世。
• 结果-----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足鼎立 • 性质-----资产阶级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反封
建)的社会运动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 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A.①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解析:选 B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
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一些君主也要求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加强
中央集权,而这些都受到天主教会的阻碍。
4.右图是浮雕《什一税》,该浮雕分为三层, 浮雕的最上层是上帝将征税的权力授予教皇,中间 展现了世俗国王向教皇交税的情景,下层展现了普 通民众向教会交税的情景。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 的是( )
②经济: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
新兴的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文
④文化:宗教改革使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 ,促进了欧洲各国文化、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信徒比例
天主教:50% 新 教:40% 东正教:10%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5.3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5.3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问题1
问题2
与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相比,英国的宗教改革有何特点?产生了 什么影响?
(1)特点:①英国宗教改革由封建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 英国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有权任免教职人员和 决定教义。②英国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廷,但改革没有触动天主 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在某种意义上说,英国的宗教改革是比较保 守的,不能满足资产阶级的需要。
问题1
问题2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3)历史作用:①加尔文的“先定论”学说是当时法国和西欧其他 较先进地区的资产阶级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与封建制度的强大思想 武器。该学说集中地突出了上帝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从新的角度 否定了罗马教皇及其神职人员的宗教特权,同时又借助上帝的意志 肯定了封建制度衰落与资本主义兴起的客观历史必然性,从而为新 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与封建神权的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② 加尔文的“先定论”学说也充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发展实业、变 革社会的迫切要求。它用争当上帝选民的目标去鼓励人们鄙视懒 惰、保守,积极开拓进取,勤勉敬业,直到获取最后的成功。这样的 主张,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发展资本主义和日后夺取与掌握政权 披上了一件神圣的宗教外衣。
2.概况 (1)提出新的宗教主张: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②其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是所谓的“先定论”。他主张选民要以 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并且要具有高尚的美德。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二三
(2)建立新的教会组织: 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规定长老由议会选举产生,独立行使教 会司法权。 ②规定市议会负责世俗事务,教会负责宗教信仰和道德生活,建 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人教版选修一.ppt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人教版选修一.ppt

问题探究四: 推动欧洲宗教改革的经济原 因、阶级因素是什么?
经济因素: 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受到封建制度与教会阻碍 阶级因素: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不满教会盘剥,要求分 享政治权利 封建君主、封建诸侯摆脱天主教会束缚,加 强中央集权
问题探究五: 14—16世纪西欧从中世纪向近 代பைடு நூலகம்渡时为什么民族国家兴起?民族国家兴 起有何影响?
宗教知识知多少?
思考: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公元前6世纪)
基督教(公元1世纪)
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
宗教知识知多少?
佛教:公元前6世纪诞生于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 达多(即释迦牟尼).宣扬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伊斯兰教: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 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经典是《古兰 经》. 基督教产生于一世纪亚洲西部,基督教是以信仰耶 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经典是《圣经》。
1、开始的标志: 《九十五条论纲》 时间:1517年 事件: 2、《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
⑴„„荒谬无耻; ⑵„„实际贪财„„; ⑶„„不能赎罪„„; ⑷„„内心忏悔获上帝赦免; ⑸„„教会带有欺骗性„„
3、《九十五条论纲》的影响(后果):
⑵……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⑶……与教皇决裂……;
为什么会得 到王权的支 持呢?
核心内容——“先定论”及其实质
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 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 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 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上帝的先定不因人 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这就彻底否定了 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 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 帝的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 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 渎神明”。 ——加尔文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了辩护. 因此,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更加符合新兴 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说课稿说课课件37张PPT模板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说课稿说课课件37张PPT模板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整体设计
一 压抑束缚的黑暗篇
(4分钟)
二 孕育斗争的黎明篇 (10分钟)
一条明线
欧洲宗教改革的背 景、经过、影响
三 冲破樊篱的呐喊篇
(20分钟)
四 奋斗进取的燎原篇
(3分钟)
一条暗线
小彼特的信仰自由 奋斗历程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导入新课——引入主人公小彼特
暗 篇
| 压

束 缚
禁欲苦行 压抑人性 信仰自由 追求享受 麻木顺从 以人为本 无拘无束 神权至上
视觉二 教权高于王权,最高政治主宰(政治)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 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

教籍。1075年1月,年仅26岁
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
|
子,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整体设计
一 压抑束缚的黑暗篇
(4分钟)
二 孕育斗争的黎明篇 (10分钟)
一条明线
欧洲宗教改革的背 景、经过、影响
三 冲破樊篱的呐喊篇
(20分钟)
四 奋斗进取的燎原篇
(3分钟)
一条暗线
小彼特的信仰自由 奋斗历程
材料一 “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
出生接受洗礼
死后接受祈祷
设计意图: 通过四组视觉营造小彼特生存的社会 环境,并以层层追问,快速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
黑 从思想、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四个角度来了解天 暗 主教的神圣权威,从而为动摇小彼特的原始信仰观 篇 埋下伏笔。
|
一、神圣权威的天主教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清单二 宗教改革的思想基础
宗教“异端”
1.“异端”含义 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 异己 派别的
贬称。
2.“异端”运动 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 ”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 建斗争。
3.“异端”运动的表现 (1)12 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 异端 ”运动,要求纯洁 教会。 (2)14~15 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①英国人 威克里夫 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实质:天主教神权统治。
材料三 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 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 战。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对天主教会统治产生的影 响。
[答案]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挑战了天主教会至高无上的权 威。
[结论形成]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1.背景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的统治阻碍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 封建斗争。 (3)政治因素:民族观念形成和民族国家崛起,要求摆脱天 主教会控制。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 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答案] 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二 (罗马天主教会)把整个封建的西欧(尽管有各种 内部战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 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它自己的 教阶制。最后,它自己还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是如何“把 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的?这一体系的 实质是什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5页)
5.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以历史为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影响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宗教改革这一主题上,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宗教改革的具体过程、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影响等方面可能存在认知模糊。
2.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整合教材内容,梳理宗教改革的发展脉络,以时间轴、地图等形式呈现,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4.创设情境,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宗教改革家的立场,探讨其观点和贡献。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宗教改革家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索真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具备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尊重不同宗教信仰,树立宗教宽容意识。
3.通过学习宗教改革,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具备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树立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观念。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如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约翰·加尔文的“先定论”等,并分析其贡献。
2.通过多媒体展示宗教改革的过程,包括宗教改革的爆发、扩散和影响等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3.讲解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宗教战争、国家主权的发展、宗教宽容等。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目标导航] 1.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重点) 2.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难点) 3.理解卡尔文的先定论和其思想的激进性以及亨利八世改革的性质与特点。

(难点) 4.认识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重点)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德国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为教会的盘剥提供了极大方便。

(2)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引起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的普遍不满。

(3)1517年,受教皇委派的特使在德国以各种卑劣手段兜售赎罪券。

思维点拨天主教会对西欧人的精神控制、政治迫害与经济掠夺,充分证明它已成为西欧社会发展的障碍,宗教改革在所难免。

2.概况(1)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要反对推销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个人信仰是崇拜《圣经》和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3)马丁·路德提出了“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4)提出要建立一个廉俭教会,简化教会仪式。

(5)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把德国教会置于一位德国总主教的管理之下,由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

3.影响(1)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确立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深度点拨马丁·路德代表了德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德国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

所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时“因信称义”的主张又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1.概况(1)卡尔文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提出先定论。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件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件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 复兴的本国教会
过程
兴起: 马丁·路 德的宗 教改革
经过
①开始:1517年提出“九十五条论 纲”,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 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②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 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 主张
内容
①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②人人在上帝与《 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③《圣经》至上。④世 俗统治者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⑤建立本 民族教会
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 教会的束缚。建立适应资本主 义发展的教会
向近 代过 背 渡的 景 西欧 (政治上)民
族国家发展 (社 会根 源)
Hale Waihona Puke 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 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 政治权利。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 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 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一些 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 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向近 代过 背景 渡的 西欧 (社会 根源)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 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 影响 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 受到挑战
背景 向近代过 (思想文化)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 渡的西欧 文艺复兴 新,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
(社会根源) 运动兴起 强大冲击
时间 事件
天主 教的 背景 神权 统治
影响
教会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 它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 欧洲发展的巨大障碍
背景 宗教“异 端”运动
原因 形式
中世纪时,由于天主教会的 专断,人们就开始了反封建 斗争
宗教“异端”(与天主教会说教 不同的宗教思想)

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解析

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解析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要求:史论共享1.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尽管新教不可避免地带有宗教的局限性,但它对天主教权威的否定,提出信徒自己阅读《圣经》,无疑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2.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催生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民族国家教会,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和发展。

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使得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所形成的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尼德兰革命以及此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是以新教为政治旗号。

宗教改革还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卡尔文教在日内瓦的政治实践提供了未来资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知识梳理: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起源与发展(1)世纪左右,产生于与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2)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3)476年,基督教会转而托庇于日尔曼封建王权;(4)11世纪时,以和为中心,分裂成东正教与天主教;(5)天主教的领袖是教皇,在罗马建立最高权力机构教廷,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并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行“十字军东征”。

2、原因(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以征服“异教徒”组织“十字军东征”(2)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3、表现(1)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等方式搜刮钱财(2)政治方面: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3)思想文化领域: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共45张PPT)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共45张PPT)

卡尔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日内瓦的“教皇” ——瑞士的宗教改革 1、内容 因信称义 先定论 建民主教会 更加廉俭
卡尔文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 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财富是蒙上帝恩 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
——加尔文
2、对卡尔文教派的认识
更好地适应新兴资阶需要,在资义较发达 地区和国家广泛传播,影响大 新教的教皇、新教的罗马,带专制色彩
3、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 ——教随国定、承认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二、日内瓦的“教皇”
——瑞士的宗教改革
1509年出生于法国。受过良好教 育,在大学攻读法律。当其8岁时, 马丁·路德把 “95条论纲”张贴 在教堂大门,发动了宗教改革运 动。加尔文从小就成为天主教徒, 但在青年时期改信新教。经过一 个时期的旅游生活后,定居瑞士, 努力钻研神学。1530年27岁时发 表《基督教原理》。该书概括新 教的基本信仰,使他一鸣惊人。
1、打击封建教权,为资阶勾画政治蓝图
2、促进民族意识和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3、拓展人文主义,解放思想 4、有利于资义发展 5、对教育、生活方式、语言等带来新变化
书面作业: 总结欧洲各国(德国、日内瓦、英
国、尼德兰)宗教改革的特点。
尽管如此,十字军东征客观上打开了东方 贸易的大门,使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发生 革命,并促进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有利于资本主义 萌芽的条件。使西欧直接接触到当时更为先进的拜 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使东西方文化交流增多,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西方文艺复兴的出现,阿拉伯数 字、代数、航海罗盘、火药等,都是在十字军东征 时期内传到西欧的。
三、西欧天主教的专制腐朽 1、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神权至上的学说 教皇选举制,可任免各地主教 与世俗君主争权 十字军东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件2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件2 (共16张PPT)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
阅读材料: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材料一 :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 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 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 然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 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 “教皇的奶牛”。当时梵蒂冈计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于是在 整个德国大量发行赎罪券。
教 义
信徒皆为祭司
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本民族教会 俗权应高于教权
教会 组织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
影 冲击天主教会 响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巩固训练
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 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 符合资产阶级进行原
始积累的需要
天主教的“因行称义” 路德教的“因信称义” 人一生下来就有“罪”,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称“义”
天主教宣称,上帝人若要得 救,必须要以教会为中 介,履行复杂的圣礼, 做“善功”神“职人赎员罪”。 为了聚敛钱财,教会发 明 方了法出。售“赎信徒罪券”的
2.《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3、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到很多人 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 A、天主教会的腐败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 D、各国王权的软弱

高中历史选修1《欧洲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25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欧洲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25人教PPT课件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 的要求,符合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 积累的需要。
3.世俗权力 (1)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有利于建 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也能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3,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因信称
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B
A.宗教仪式应当尽量简化以减轻教徒的负担 B.通过外在的苦修与事功同样可以得到上帝的 宽恕和拯救 C.《圣经》是唯一的信仰权威 D.教士只不过是教徒们推选出的公仆,他们应 该为教徒服务
4,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主张,
认为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背景)
在政治上,竭力维持德意志分裂割据局面。
随着法国、英国、西班牙等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盛极 一时的罗马教皇势力在这些国家里迅速衰落。这种情况下, 教皇将原本由整个西欧承担的经济重负全部转移到德国和 意大利两国人民的身上。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 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
第36条 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 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
第86条 教皇是当今的富中之富,他的钱比古时 最大的富豪克里沙士还多,那他为什么要花费可怜 的信徒们的钱,而不掏自己的腰包来建造圣彼得教 堂呢?”
二、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义 (1)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只要有虔诚的 信仰,灵魂便可获得拯救。
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一个城市成为德 意志的工商业中心。
在经济上,教会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 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并向民众征收什 一税,还通过出售赎罪券和教会职务等搜刮 钱财。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5.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5.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4.影响 (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 革教会的愿望。 (3)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中世纪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以“异端”形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 进一步发展;中世纪的欧洲,人们的头脑中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即宗 教神学;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市民阶层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在斗争中不得不借助宗教力量;市民阶层力量弱小,无力通过大规 模的革命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二、宗教“异端” 1.含义: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2.作用:人们常常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 进行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 3.活动 (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①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1.背景 (1)必要性: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①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要求。 ②阶级基础:早期资产阶级和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贵族 的要求。 ③政治因素:西欧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2)可能性: ①思想文化方面:宗教“异端”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②直接因素:天主教会的贪婪、腐败、掠夺引起民众的极大不 满。 2.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政治斗争。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课后问题解答
(一)本课测评 1.简述中世纪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统治。
【答案提示】 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经济上, 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思想文化 上,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意识形态;社会生活方面,天主 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2.简述“异端”思想的历史作用。
(4)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封建统治 和教会阻碍其发展。
2.谈谈你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 度的重要力量;在教会的神权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 教会的严格控制,普通民众都具有浓厚的宗教信仰;资本主义不 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不得不借助宗教外衣。
1.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宗教“异端”活动的原因 (1)经济方面:欧洲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 14 世纪资本 主义萌芽的出现。 (2)阶级方面: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特别是 14 世纪资产阶级 的兴起。 (3)天主教方面: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 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垄断等,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 发展。
教材知识自学梳理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1)起源:大约 1 世纪左右,在①________与②________一带 产生,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 a.4 世纪初期,演变为③________的国教。 b.476 年,在④________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c.11 世纪,分裂为以⑤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 ⑥________为中心的天主教。
【答案提示】 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 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 16 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优质课件:单元总结: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优质课件:单元总结: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2)加尔文改革和亨利八世改革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①加尔文改革的思想核心是“先定论”,鼓舞了资产阶级 进取精神;实行共和式的长老制,并建立政教合一的日内 瓦共和国等。 ②亨利八世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通过“至尊法 案”,强调英国国王在教会中的权力与地位,保留天主教 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等。
2.历史作用 (1)政治上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 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 宗教改革运动中,资产阶级获得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很大一 部分财产,加尔文派又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神圣的 宗教外衣,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二、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北魏统 一黄河流域时,那里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 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落后,他们靠武力统 一黄河流域,又把鲜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传播到中原 ,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 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 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颁布均田 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知生识导产图 整方体架式构;整线索顿归纳吏思维治整,合 采学用会解封题 建体验的高考俸
又形成了雅典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推动了梭伦改革的进程。
(2)梭伦改革制定了有利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措施。而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促使雅典走
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推动了工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而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
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选修一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共55张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选修一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共55张PPT)

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如何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
思想核心——先定论(选民或弃民)
鼓舞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为资产阶级进行剥削提供了理论上的合法性。
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体现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
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高尚的美德。
对欧洲的影响 创建了新的基督教派——新教 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欧洲其
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第三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
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张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 张有哪些异同?
同: 否定教皇权威,主张“信仰得救”的原则 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主张个人通过《圣经》与
为何欧洲人民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 ➢ 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
神圣的宗教外衣。 ➢ 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
理论武器,不得不借助宗教外衣。 ➢ “异端” 思想符合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需要。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根本原因:德意志四分五裂,严重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 发展,给了天主教会发展影响力的时机。
教皇的奶牛
诸侯割据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 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 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 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 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 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 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 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上帝直接联系,不需要教会中介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异: 思想核心——先定论(选民或弃民) 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课件(共62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课件(共62张PPT)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的典型例证
一、教皇如何确立在欧洲的统治?
1)舆论准备:提出”双剑说” 、“太阳月亮说” 2)内部改革:建立教皇选举制度;获得各地主教任免权 3)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 4)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5)生产力水平低,人们的认识有限,教义具有麻醉性。
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确立的主要原因:
有组织 1)天主教加强教会整顿,建立庞大分支; 有行动 2)组织远征,扩大势力; 有理论 3)炮制教权高于主权理论; 有环境
4)各国割据,王权衰落,战乱频繁,信徒盲从。
二、教会如何统治西欧和束缚信徒?
(1)经济上: 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一 ) 统 治 西 欧
(2)政治上: 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
谢谢大家!愿上帝保佑你们,保佑美利坚合众国。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知识填空: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公元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11 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 ____ 天主 教(罗马为中心) _____
东正 ____教(君士坦丁堡中心) 东正 教 _____
16 世纪第二次分裂 ____
(3)思想文化上: 教会垄断文化教育 (4)社会生活: 影响无处不在
二、教会如何统治西欧和束缚信徒? (二)束缚信徒
1、教义教规禁锢人性,麻醉灵魂
(1)思想基础:信仰高于理性 (2)主要教义:
1)一神说和神创说; 要求信徒服从教皇教会
2)原罪说;
3)末日审判说; 4)禁欲说。
2、教会的贪婪和教士生活的腐化: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3、成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异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
教廷该死!’
——斯大林
宗教改革与德国民族
德意志民族的勤奋敬业、诚实可靠、服 从纪律的民族特性是世人皆知的。这一民族 特性造就了第二帝国时期德国的辉煌,使它成 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之后又使 德国在二战后的复苏中再创经济奇迹。但另 一方面,也正是这种民族特质,为德国暴君威廉 二世和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国民基础。 这种矛盾的、令人不解的民族特性与马 丁·路德宗教改革时期的宗教普及和教育普 及有着密切关系。
……只有在14—15世纪以后,以教皇为首的教会势 力才越来越无法同日益强盛的王权相抗衡。
——许序雅《世界文明简史》
说说“中世纪”的由来?
中世纪(Middle Ages ;公元476~公元 1453) ,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 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计算,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 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 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 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 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 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 遍称作“黑暗时代” 。
②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动机何在?
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 利益的需要,其目的是维护日益强大的王权。
③是什么原因引发了的英国宗教改革?其实质反映了 什么?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 案。实质是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三)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 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
(二)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
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 原理》。全面阐述加尔文改革派神学 思想。这本书对近现代基督教以及近 现代欧美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 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个欧洲人可以不相信基督教信念的真实性,然而他 的言谈举止却都逃不出基督教文化的传统,并且依赖于 那种文化才有其意义。 ——艾略特《基督教与文化》
1、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表现在?)
①政治: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廷,是西欧国际中心; ②经济:是西欧最大封建主,收取什一税;赎罪券 ③文化: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掌握《圣经》解释权 ④生活:影响无处不在,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 天主教会控制和影响;
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③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④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
2、内容: ①1534通过《至尊法案》,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
无权干涉;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②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
●伊丽莎白一世时 ①重申《至尊法案》 ②神职人员效忠英王 ③信仰得救,《圣经》为惟一标准
条论纲》当中,核心有三:
①“因信称义”。人们不是通过善行这样外 在的事物,更不是只有通过重金购买赎罪券 才能够得到救赎,而是依靠内心真正的信仰 上帝才能够最终得到拯救。 ②德文版圣经。路德否定了“教皇永无谬误 论“。路德宣称唯一永远不会出错的,就是 《圣经》,《圣经》是最高的权威。 ③ “人人皆为祭司” 。任何人都能够通过 认真阅读圣经而获得启示,从而成为自己的 教士,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对上帝负责, 而不需要通过任何的中介人获得上帝的指点 。
思考:马丁·路德观点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 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
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 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只要人们愿意,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利昂·巴蒂斯塔·艾伯蒂
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
报上帝。
——马丁·路德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
(即: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3、历史影响:
①日内瓦成为宗教改革一个重要国际中心, “新教的 罗马”。
②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性: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
请大家分析加尔文和 路德的观点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信仰得救;《圣经》是 最高权威;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点:①主张先定论,鼓舞资 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内部各种 矛盾斗争的必然
基督教的魅力在于:
她要让绝望的人们有希望,苦难的人们有憧憬, 悲观的人们有安慰,没有尊严的人有尊严。
基督教给予其信仰者以现世中没有得到的尊严。 基督教给所有犯了错或犯了罪的人以原谅。 基督教给信徒们以生活的目标。 基督教使贫苦百姓们在信仰中感到了公平。 基督教给信徒们以归属感。
●探究:德意志地区为何会成为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根本原因:16世纪初,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原因: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思想因素: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个人方面: 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直接原因:1517,兜售“赎罪券”(导火线)。
开始标志:《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路德的宗教主张大多体现在《九十五
二、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
1517年维登堡大学神 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 相对,在教堂门口贴出 《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甘冒生命 危险所说的“这是我的立 场”,成为流传几百年的 名句。
海涅对路德的评价:
“在我们的历史上不仅是最伟大
的,也是德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故而德国人的所有优点和弱点在他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 《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 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 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利,教皇 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结果 英王获得教会的大量财富,削弱 了教会实力,加强了王权。
亨 利 八 世
1、原因: 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
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
②神职人员要由信徒选举产生, 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③鼓励人们大胆地追求财富与成 功,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①英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谁?这和德国、瑞士的宗 教改革有什么不同?
发起者是国王,是由亨利八世拉开的,这使得英国的宗 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而德国和瑞士宗教改革 的人物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马丁·路德和加尔文。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 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①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 不得不借助宗教外衣。
②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下,思想和行动受 到天主教的严格控制,要将具有浓厚宗教 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需要披上神圣的宗 教外衣。
理念冲突:从事商业、 发财致富是堕落行为
3、14—16世纪西欧向近代过渡
2、主要内容: (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核心); (2)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还提出神职 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3)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4)王权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5)德意志应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天主教的“因行称义” 路德教的“因信称义”
上帝
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宗教改革发生的背景
①经济根源:资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新贵族和一些君主不满教
会的束缚 ③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观念的崛起要
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 ⑤直接因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激化社会矛盾
历史结论:
根欧本洲原宗因教:改天革是主宗教教的自神身权的统腐治败和阻欧碍洲资社义会发经展济
的身上非常出色的结合在一起。他
是这个时代的喉舌和刀剑。……一
个冷静的有学问的词语制造者和一
个有灵感的陶醉与上帝的先知,他
呕心沥血的工作,来研究他的费劲
的教义上的特点,而在晚上他则拿 德意志伟大宗教改
起长笛,凝视天空的星星,把乐曲 和对神的敬畏融合在一起。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革家,开创德意志 近代历史新纪元, 学识渊博,坚强的 毅力和非凡的胆魄
(一)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的开端
1. 标志:《九十五条论纲》
They preach man who say that as soon as the penny jingles into the money-box, the soul flies out of
purgatory.。第27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 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
神职人员
信徒
信徒
3、历史影响
(1)推动下层民众反封建斗争(闵采尔人民起义),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2)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使德意志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 取得合法地位; (5)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缺口,为欧洲宗教改革开 辟了道路。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 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
基督教正由于能满足当时欧洲人的心理需要、而且 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所以能在近代以前的欧洲成为控制 性的思想体系。但是,近代以来的欧洲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使得基督教不能再像原来那样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 要、能发挥各种社会功能。这时,基督教的出路有两条: 一条是基本坚持原来的教义,这样会逐渐降低在人们心 中的影响力,使得人们逐渐地只是出于传统的惯性、越 来越只是在形式上而不是实质上信奉基督教;另一条是 一方面保持部分教义和形式,一方面顺应时代做出教义 上的变革,使变革后的基督教能满足人们新的、其他的 心理需要,能发挥新的、其他的社会功能,从而能在社 会思想领域继续占有重要地位。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激化矛盾,阻碍进步
圣安布鲁斯的名言“皇帝是教会的一 员而非教会的主人”,成为教会跟世俗政 权争夺权力的重要依据。到12至13世纪 之交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任教皇时, 教会权势达到顶峰,……宗教的和世俗的权力都属于 教皇,君主的世俗权力只有在教皇的命令下才能行使。 教皇成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