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絮凝剂投加量的因素
影响混凝的因素之颗粒浊度、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

一、PH的影响 浊度颗粒浓度过低,颗粒的碰撞几率越低,为提高混凝 效果,通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投加混凝剂的同时投加高分子助凝剂,从 而提高颗粒的碰撞几率
二、投加量的影响 对于无机盐混凝剂要求形成能有效压缩双电层的或产生 强烈电中和作用的形态,对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则要 求有合适的官能团和聚合结构,较大的分子量。 一般来说,混凝效果随混凝剂的投加量增加而提高,但 是当混凝剂的投加量到达一定值后,混凝效果达到顶峰, 再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效果反而下降,,
二、水力条件水温影响 混凝的过程可以分为的是快速混合和絮凝反应的两个阶 段。由于混凝剂投加到水里面,水解形态快速发生变化, 一般均匀快速的混合到原水中,使得胶体颗粒脱稳凝 聚,,快速混合要求快速而剧烈的水力或者机械搅拌的 作用,而且在短时间内完成一般几秒至一分钟完成,至 多不超过2分钟。 进入絮凝阶段后,要求已脱稳的胶体颗粒,通过异向絮 凝和同向絮凝的方式逐渐增大成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的 絮凝体 因此絮凝的搅拌强度和水流速度应随着絮凝体的增大而 逐渐降低,避免已聚集的絮凝体被打碎而影响混凝沉淀 的效果。
絮凝反应原理与絮凝剂及其工艺_OK

絮凝反应原理与絮凝剂及其工艺_OK絮凝反应是通过添加絮凝剂将水中的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絮凝剂是指一类可以使细小颗粒凝结成团状颗粒的物质,常用的絮凝剂有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
无机絮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PAC)、聚铁盐等,有机絮凝剂包括聚丙烯酰胺(PAM)等。
絮凝剂的选择应根据水质和处理工艺要求来进行。
絮凝反应的原理是通过絮凝剂的特定性质与水中的颗粒物发生反应,降低颗粒物的电荷,使其互相吸引,形成稳定的絮凝体。
絮凝剂的工艺包括混凝和絮凝两个步骤。
混凝是将絮凝剂与水混合,使絮凝剂分散均匀。
絮凝是在混合后的水中,根据絮凝剂的特性与颗粒物发生反应,使颗粒物凝结成絮凝体。
絮凝剂的投加量应根据水质和处理工艺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投加量过低会导致絮凝效果差,而投加量过高则会浪费絮凝剂和增加处理成本。
在投加絮凝剂时,应先进行小试验,确定最佳投加量。
絮凝反应的控制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pH调节:pH值的改变可以影响絮凝剂的电荷性质,从而影响絮凝效果。
一般来说,pH值偏碱时,无机絮凝剂有较好的絮凝效果,而pH值偏酸时,有机絮凝剂有较好的絮凝效果。
因此,在进行絮凝反应时,需要根据水质的酸碱性进行pH值的调节。
2.混合方式:混合的强度和时间可以影响絮凝剂的分散均匀程度和絮凝效果。
一般来说,较高的混合强度和适当的混合时间有助于增强絮凝剂与颗粒物的接触机会,提高絮凝效果。
3.时间控制:絮凝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需要合理控制反应时间。
通常,反应时间过短会导致絮凝效果不佳,而反应时间过长则会浪费时间和能源。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反应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絮凝反应原理是通过絮凝剂与颗粒物发生反应,使其凝结成较大的絮凝体。
絮凝剂的选择、投加量和调节过程都需要根据水质和处理工艺要求进行合理控制,以获得较好的絮凝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整,以提高整个絮凝反应的效果和效率。
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用量过大的原因分析

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用量过大的原因分析引言在水处理中影响混凝效果(药剂投加量)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包括水温、pH值和碱度、水中杂质性质和浓度、外部水利条件等。
以下仅略述几项主要因素。
1、水温的影响水温对药耗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冬季低水温对药耗影响较大,通常絮凝体形成缓慢,颗粒细小、松散。
原因主要有:1、无机盐混凝剂水解是吸热反应,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2、低温水的粘度大,使水中杂质颗粒的布朗运动强度减弱,碰撞机会减少,不利于胶体脱稳凝聚,同时还影响絮凝体的成长。
3、水温低时,胶体颗粒的水化作用增强,妨碍胶体凝聚,还影响胶体颗粒之间的粘附强度。
4、水温和水的pH值有关。
水温低时,水的pH值提高,相应的混凝最佳pH值也将提高。
所以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尽管投加大量混凝剂也难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
2、pH值和碱度的影响pH值是表示水是酸性还是碱性的指标,也就是说明水中H+浓度的指标。
原水的pH值直接影响混凝剂的水解反应,即当原水的pH 值处于一定范围时,才能保证混凝效果。
当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因混凝剂发生水解使水中的H+浓度增加,从而导致水的pH值下降,阻碍了水解的进行。
要使pH值保持在最佳范围以内,水中应有足够的碱性物质与H+中和。
天然水中均含有一定碱度(通常是HCO3-),可以中和混凝剂水解过程产生的H+,对pH值有缓冲作用。
当原水碱度不足或混凝剂投加过量时,水的pH值将大幅下降,破坏混凝效果。
3、水中杂质成份的性质和浓度的影响水中SS颗粒大小、带电性都会影响混凝效果。
一般来说,粒径细小而均一,其混凝效果较差,水中颗粒浓度低,颗粒碰撞机率小,对混凝不利;当浊度很大时,为使水中胶体脱稳,所需药耗将大大增加。
当水中存在大量有机物时,能被粘土颗粒吸附,从而改变了原有胶体颗粒的表面特性,使胶体颗粒更加稳定,将严重影响混凝效果,此时必须向水中投加氧化剂,破坏有机物的作用,提高混凝效果。
水中溶解性盐类也能影响混凝效果,如天然水中存在大量钙、镁离子时,有利于混凝,而大量的Cl-,则不利于混凝。
污水处理场絮凝剂的选择与投加

污水处理场絮凝剂的选择与投加【摘要】污水处理场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不同种类的絮凝剂及其功能,包括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
然后讨论了如何选择适合的絮凝剂来提高处理效率,以及絮凝剂的投加方式和剂量控制方法。
接着分析了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包括pH值、搅拌速度和污水的性质。
最后介绍了常见的絮凝剂投加设备,如絮凝槽和絮凝槽。
结论部分强调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重要性,以及絮凝剂选择与投加对水质改善的关键作用。
最后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指出污水处理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通过合理选择絮凝剂和有效投加,将有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污水处理场、絮凝剂、选择、投加、种类、功能、剂量控制、效果因素、投加设备、水质改善、效率提高、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污水处理场絮凝剂的选择与投加污水处理场的絮凝剂选择与投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正确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和科学规范的投加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改善水质。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起着凝聚、沉淀、过滤等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溶解物质,从而净化水质,保护环境。
为了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需要根据污水的特性和处理需求选择适合的絮凝剂。
常见的絮凝剂包括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它们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处理对象。
在投加絮凝剂时,需要注意剂量的控制,过低的剂量会影响絮凝效果,而过高的剂量则会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絮凝效果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质特性、pH值、温度、搅拌速度等。
在选择絮凝剂和确定投加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推动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高水质和环境保护水平,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创新,改进絮凝剂的选择和投加方式,推动污水处理工艺的进步和提高。
是污水处理领域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和人们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污水处理场絮凝剂的种类和功能污水处理场中常用的絮凝剂主要有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大类。
污水处理场絮凝剂的选择与投加

污水处理场絮凝剂的选择与投加污水处理场是将城市和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悬浮物、有机物质和其他污染物,使其达到国家标准排放水质要求的设施。
而在这个过程中,絮凝剂的选择和投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絮凝剂是一种帮助污水中悬浮固体颗粒聚集成大颗粒物的化学品。
这些大颗粒物比较容易在沉淀、过滤和离心等操作中去除,以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负担。
在选择和投加絮凝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特征:不同水体的水质特征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有些水体中悬浮固体颗粒比较细小,有些则比较粗大,有些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高,有些则很低。
因此在选择絮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时,需要根据不同水的水质特征来进行选择。
2.絮凝剂的种类:根据使用目的和作用原理,絮凝剂可以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常用的有铝盐类、铁盐类和钙盐等,而有机絮凝剂常用的则有低分子聚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等。
在选择絮凝剂时,需要考虑到处理的废水的水质特征,以及各种絮凝剂的优缺点,来决定使用何种絮凝剂。
3.投加量:絮凝剂的投加量会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过少的投加量会导致效果不佳,而过多的投加量又会费用过高。
因此在投加絮凝剂时,需要根据废水的水质特征和处理的要求来合理选择投加量,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4.投加方式:絮凝剂的投加方式有固体投加和液体投加两种。
固体投加适用于投加量较小的情况,而液体投加则适用于大规模的废水处理中。
在选择投加方式时,需要考虑到絮凝剂投加量、设备的生产效率以及投加后污水的操作要求等因素。
总之,在污水处理场絮凝剂的选择和投加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和投加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絮凝剂的使用种类和投加量

絮凝剂的使用种类和投加量絮凝剂是一种化学品,在水处理、废水处理、矿山废水处理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它能够有效地促使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快速沉降,从而实现水体的净化和澄清。
根据不同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要求,有多种不同种类的絮凝剂可供选择,并且它们的使用投加量也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絮凝剂的使用种类和投加量。
1.无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主要包括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
它们的优点是投加量较少,处理效果好。
其中,氯化铁通常用于处理含有氨态氮的废水,具有很好的絮凝效果。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适用于处理各种水质,尤其对具有较高的浊度和有机物含量的水体效果显著。
硫酸铝主要用于处理水体中的氟化物、碱性离子等。
2.有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主要包括聚丙烯酰胺(PAM)和聚合物铁盐。
PAM是一类非离子型絮凝剂,具有高效的絮凝作用,适用于处理含有悬浮物的废水和水体。
聚合物铁盐是将聚合物和铁盐复合而成的絮凝剂,具有毒性小、处理效果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和废水处理领域。
3.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是将有机絮凝剂和无机絮凝剂混合而成的一种絮凝剂。
它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絮凝作用的效果。
例如,将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混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废水的絮凝效果,同时降低絮凝剂的使用量。
投加量是指将絮凝剂投加到水体中的数量。
根据具体情况,投加量的大小会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投加量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水质特性:包括水体的浊度、酸碱度、有机物含量等。
水质越差,投加量通常越大。
2.目标要求:根据需要达到的水质目标,确定必要的絮凝剂投加量。
如果要求处理效果更好,通常需要增加絮凝剂的投加量。
3.运行条件:根据水处理设备的特点和水体的流量,确定合适的投加方式和投加量。
一般来说,絮凝剂的投加量可以通过试验和实际应用经验来确定。
通过试验可以进行不同投加量下的实验观察,找到最适合的投加量。
同时,也可以参考实际应用中相似情况下的投加量,作为参考值。
聚合硫酸铁除磷投加量计算方法

聚合硫酸铁除磷投加量计算方法(最新版4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聚合硫酸铁概述三、聚合硫酸铁除磷投加量的计算方法四、影响投加量的因素五、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水处理技术作为现代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核心目的是通过采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众多水处理方法中,絮凝沉淀法由于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城市污水等水体的净化处理。
聚合硫酸铁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在除磷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探讨聚合硫酸铁除磷投加量的计算方法。
二、聚合硫酸铁概述聚合硫酸铁(PFS)是一种新型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良好的混凝性能和沉降速度。
其作为一种优质、高效铁盐类无机高分子净水剂,被广泛应用于生活饮用水、各种工业用水、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等领域。
PFS 产品特点包括:1)新型、优质、高效铁盐类无机高分子净水剂;2)混凝性能优良、矾花密实,沉降速度很快;3)净水效果优良,出水水质好,不含铝、氯及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4)具有显著脱色、脱臭、脱水、脱油、除菌、脱除水中重金属离子、放射性物质及致癌物等多种功效;5)适应水体 PH 值范围宽为 4-1.1,最佳 PH 值范围 6.9;6)对微污染、含藻类、低温低浊原水净水处理效果显著;7)对高浊度原水的净化效果尤佳。
三、聚合硫酸铁除磷投加量的计算方法聚合硫酸铁除磷投加量的计算方法通常根据水体的磷浓度、浊度、pH 值、聚合硫酸铁的浓度等因素来确定。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水体的磷浓度,确定所需的磷去除量。
一般情况下,磷的去除量应满足出水磷浓度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2.根据水体的浊度,确定投加聚合硫酸铁的浓度。
浊度较高的水体,需要投加较高浓度的聚合硫酸铁,以达到较好的絮凝效果。
3.根据水体的 pH 值,选择合适的聚合硫酸铁类型。
一般情况下,聚合硫酸铁在 pH 值 6.9 左右具有最佳絮凝效果。
絮凝剂影响因素

絮凝剂使用时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在絮凝剂的使用过程中有些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最佳效果,也就说没有最大的发挥絮凝的作用,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温度的影响:水温升高絮凝效果则会提高,在低温条件下,必须增加絮凝剂用量。
另一方面,水温过高,形成的絮凝体细小,污泥含水率增大,难以处理。
所以,水温过高或过低对絮凝均不利。
一般水温条件宜控制在20-30℃。
2、水体PH值的影响:每种絮凝剂都有它适合的PH值范围,超出它的范围就会影响絮凝效果。
比如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型适用于酸性和中性的环境中使用,阴离子型适用于在中性和碱性的环境中使用,非离子型适用于从强酸性到碱性的环境中使用。
3、絮凝剂的性质和结构影响:对于高分子絮凝剂来说,其结构和性质对絮凝作用影响很大。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聚合度越大,其电中和能力和吸附架桥功能越强。
而对于有机絮凝剂来说,除了聚合度的影响外,线性结构的絮凝剂絮凝作用大,而环状或支链结构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效果就差。
4、絮凝剂投加量的影响:各种絮凝剂都有在相应条件下的最佳投加量,低于或者超过这个最佳量都会使絮凝效果变差。
用量不足时,絮凝不彻底,用量过量则会造成胶体的再稳定,降低絮凝效果。
所以,不同的絮凝剂要在使用之前做小试确定其最佳加入量。
5、搅拌速度和时间的影响:为了使絮凝剂与水体充分接触,增加颗粒碰撞速率,往往要进行机械搅拌,而搅拌的速度和时间必须适当。
速度过快、时间过长会将大颗粒的固体搅碎成小颗粒,将能够沉淀的颗粒搅碎成不能沉淀的颗粒;速度过慢、时间过短时,絮凝剂不能与固体颗粒充分接触,不利于絮凝剂捕集胶体颗粒;且絮凝剂的浓度分布也不均匀,更不利于发挥絮凝剂的作用。
可见,絮凝剂的絮凝过程是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的结果,把握好使用事项,以便发挥最优絮凝效果,创造更大的使用效益。
药剂投加量计算公式

药剂投加量计算公式药剂投加量计算是指在水处理工艺中添加药剂的量,以达到治理水质的目标。
药剂投加量的计算方法根据具体的水质监测数据、目标水质要求和药剂特性等因素来确定。
下面将从几个常见的水处理过程入手,介绍药剂投加量计算的一般方法。
1.絮凝剂投加量计算絮凝剂主要用于处理水中的悬浮物、浊度和颗粒物等问题。
投加絮凝剂的量一般根据水样的浊度或悬浮物含量来确定。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根据经验值:根据经验值给定的浊度与对应的絮凝剂投加量之间的关系,按照浊度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投加量。
-根据浊度和混凝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确定浊度和混凝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利用线性回归等方法计算投加量。
-根据溶解性污染物的浊度:一些溶解性的污染物(如铁、锰)也会造成水质浑浊,根据浊度和溶解性污染物之间的关系计算投加量。
2.氧化剂投加量计算氧化剂一般用于处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等问题。
其投加量根据水质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COD(化学需氧量)以及细菌指数等因素来确定。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COD与氧化剂浓度比例估算:COD与氧化剂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COD的测定结果及标准氧化剂使用量与COD的比例,计算出氧化剂的投加量。
-细菌指数计算:细菌指数可以反映水中微生物的活动情况,根据细菌指数的允许范围,结合实验测定数据计算出氧化剂的投加量。
3.调节剂投加量计算调节剂一般用于调节水质的pH值、硬度和碱度等。
其投加量计算一般根据水质中的相关指标来确定:-pH值调节剂投加量:根据目标pH值与实际pH值之间的差距来计算投加量。
-硬度调节剂投加量:根据目标硬度与实际硬度之间的差距来计算投加量。
需要注意的是,药剂投加量的计算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药剂的效果和处理目标,还需要充分考虑药剂的使用成本、对水质和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以确保水处理系统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絮凝剂的反应机理和条件

絮凝剂的反应机理和条件现在的水处理中絮(混)凝剂的应用很普遍了,但是很多同行对絮(混)凝剂的作用机理普遍不是太了解或者了解的比较片面,这篇文章会全面解析絮(混)凝剂的作用机理——混凝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这里分开介绍两种的作用机理一、絮凝剂的作用机理1、凝聚凝聚:主要是指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
凝聚的作用机理一般有:压缩双电子层、吸附—电性中和、吸附架桥作用、网捕—卷扫作用四种解释。
(1). 压缩双电层作用根据DLVO理论,加入含有高价态正电荷离子的电解质时,高价态正离子通过静电引力进入到胶体颗粒表面,置换出原来的低价正离子,这样双电层仍然保持电中性,但正离子的数量却减少了,也就是双电层的厚度变薄,胶体颗粒滑动面上的ξ电位降低。
当ξ电位降至0时,称为等电状态,此时排斥势垒完全消失。
ξ电位降至某一数值使胶体颗粒总势能曲线上的势垒Emax=0,胶体颗粒即发生聚集作用,此时的ξ电位称为临界电位ξk。
(2).吸附—电性中和胶体颗粒表面吸附异号离子、异号胶体颗粒或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从而中和了胶体颗粒本身所带部分电荷,减少了胶粒间的静电引力,使胶体颗粒更易于聚沉。
驱动力包括静电引力、氢键、配位键和范德华力等。
可以解释水处理中胶体颗粒的再稳定现象。
(3). 吸附架桥作用分散体系中德胶体颗粒通过吸附有机物或无机高分子物质架桥连接,凝集为大的聚集体而脱稳聚沉。
分为a、长链高分子架桥;b、短距离架桥。
三种类型:①胶粒与不带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发生架桥,涉及范德华力、氢键、配位键等吸附力。
②胶粒与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发生架桥,除范德华力、氢键、配位键外,还有电中和作用。
③胶粒与带同号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发生架桥,“静电斑”作用(4). 网捕—卷扫作用投加到水中的铝盐、铁盐等混凝剂水解后形成较大量的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水合金属氧化物沉淀,当这些水合金属氧化物体积收缩沉降时,象筛网一样将水中胶体颗粒和悬浊质颗粒捕获卷扫下来。
水厂絮凝剂一般加多少

所谓絮凝剂,简单来讲就是主要带有正(负)电性的基团和水中带有负(正)电性的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颗粒相互靠近,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并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分离出来的药剂。
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一般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
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因此,对于水厂的投放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一般会按照0.1%-0.3%的浓度溶解,但想要获得具体数值,还需借助小试得出。
影响用量的因素:1、水温:一般情况下,水温在20-30℃时最佳,温度每升高10℃絮凝剂的水解速度就会增加1倍。
尤其是铝盐对温度的变化较敏感,在温度低于15℃时,铝盐的水解速度下降,形成的絮团松散不容易沉降,影响絮凝的效果。
2、种类和用量:在选择合适的絮凝剂的种类时,想考虑到药剂的来源、价格成本等因素。
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絮凝剂不应该带入有害物质。
在用量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当同事使用多种絮凝剂配合使用时,絮凝剂的种类和用量不会发生矛盾冲突,而决定于用量的因素有水体的pH值、胶体的浓度、电性正负、数量等等。
3、搅拌强度和时间:絮凝工艺过程包括混合、反应和分离三个阶段。
混合阶段的基本要求是使药剂迅速而均匀地扩散到废水中,并形成微絮凝,因而搅拌强度要大,但时间要短。
在反应阶段则要求水流有适当的速度梯度,既要为微絮凝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碰撞机会,又要防止已形成的絮凝体被打碎,因而搅拌强度要比混合阶段小,但时间要比较长。
4、pH值:当使用铝盐或者铁盐作为絮凝剂时,主要起絮凝作用的是多核多羟基阳络离子的电性中和作用和吸附桥连作用,其次是氢氧化物沉淀的卷带网捕作用。
溶液最适宜的pH值为6.4~7.8。
铁盐絮凝时pH值在5~7范围内,Fe(OH)3絮团可以迅速形成,最佳的pH值为6.0~6.4;但有的资料指出以pH值9~11为佳。
经验如何确定絮凝剂的投加量

经验!如何确定絮凝剂的投加量?一.投加絮凝剂的作用投加絮凝剂的作用主要是用来降低或消除水中分散微粒的沉淀稳定性和聚合稳定性,使分散微粒凝聚,絮凝成聚集体而除去的悬浮物,强化固液分离的一种手段。
二.絮凝剂原理水中悬浮的颗粒粒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其布朗运动的能量足以阻止重力的作用,而使颗粒不发生沉降。
而且,微小颗粒表面一般都带相同的负电荷,同种电荷之间的斥力颗粒不易合并变大,从而增加了悬浮液的稳定性。
絮凝剂为有机聚合物,并且有特定的电荷。
絮凝过程就是加入正电荷,使颗粒“脱稳”。
颗粒间通过碰撞,相互吸引,结合变大,从而强化颗粒的沉淀效果。
三.常用絮凝剂的分类1.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最常用的有PAC(聚合氯化铝)、PFS(聚合硫酸铁);易容于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可以以溶液形式投加,也可以以颗粒形式投加。
2.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最常用的为PAM(聚丙烯酰胺);可溶于水,但溶解速度很慢,一般先配制成溶液后投加。
分为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
阴离子型一般用于污水絮凝剂,阳离子型一般用于污泥脱水。
PAM易吸水潮解成块,保存地点必须干燥。
四.絮凝剂的配制1、PAC(聚合氯化铝)1) PAC为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有一定的腐蚀性;2) 根据原水水质情况不同,使用前应先做小试求得最佳用药量(参考用量范围:20-800ppm)3) 为便于计算,实验小试溶液配置按重量体积比(W/V),一般以2~5%配为好。
如配3%溶液:称PAC3g,盛入洗净的200ml量筒中,加清水约50ml,待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100ml刻度,摇匀即可;4) 使用时液体产品配成5-10%的水液,固体产品配成3-5%的水液(按商品重量计算);5) 使用配制时按固体:清水=1:5(W/V)左右先混合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上述浓度即可;6) 低于1%溶液易水解,会降低使用效果;浓度太高易造成浪费,不容易控制加药量;7) 加药按求得的最佳投加量投加;8) 运行中注意观察调整,如见沉淀池矾花少、余浊大,则投加量过少;如见沉淀池矾花大且上翻、余浊高,则加药量过大,应适当调整;2、聚合硫酸铁(PFS)1)取原水1L,测定其PH值;2)调整其PH值为6-9;3)用2ml注射器抽取配制好的PFS溶液,在强力搅拌下加入水样中,直至观察到有大量矾花形成,然后缓慢搅拌,观察沉淀情况。
PAM的投加量根据什么确定

2、颗粒表面被聚合物分子过饱和,就会导致絮凝恶化,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高分子的自由末端也可以吸附在同一表面上,形成弯曲状,相领颗粒间的架桥结合数因而减少;
3、当强烈的搅拌到能够破坏聚合物的结合时,就会发生已絮凝颗粒的散开,如果PAM投加量少于最佳投量,则架桥键的更弱;
4、PAM的最佳投量和分散相颗粒表面上容许吸附的面积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亿生化工认为,对于其污染比较严重、污染物品种繁多、PH值和碱度较低的原水而言,非离子聚丙烯酰胺NPAM相对比较适合其的絮凝,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略微逊色,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则效果较差。根据絮凝理论推断,可能是污染严重的枯水期原水浊度比较低,水体中可供架桥的颗粒比较少,先投加液氯消毒,后投加絮凝剂,对阳离子PAM的结构可能有破坏作用,已投加混凝剂和消毒剂的水体,PH值一般不高于7.0,水体电荷倾向不明显,阴、阳离子型的聚丙烯酰胺表现不出优势。
PAM是聚丙烯酰胺的简称,业内人士也称酰胺,是一种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的高效助剂,如果可以确定其在某一环境下的最佳投加量,不但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可以节省原料!
PAM的投加量要根据不同的水源水质和净水工艺的特点来综合分析,这个数值一般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先带大家一同了解一下高分子絮
污水处理用剂之絮凝剂

污水处理用剂:絮凝剂絮凝剂:有时又称为混凝剂,可作为强化固液分别的方法,用于初沉池、二沉池、浮选池及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等工艺环节。
絮凝剂主要应用于给水和污水处理领域。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领域作为强化固液分离的手段,可用于强化污水的初次沉淀、浮选处理及活性污泥法之后的二次沉淀,还可用于污水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
当用于剩余污泥脱水前的调理时,絮凝剂和助凝剂就变成了污泥调理剂或脱水剂。
在普茵沃润的污水处理工程中,微电解+芬顿工艺之后,一般会在沉淀池中加入絮凝沉淀剂,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絮凝剂。
一、絮凝剂的作用是什么絮凝剂的作用机理:水中胶体颗粒微小、表面水化和带电使其具有稳定性,絮凝剂投加到水中后水解成带电胶体与其周围的离子组成双电层结构的胶团。
采用投药后快速搅拌的方式,促进水中胶体杂质颗粒与絮凝剂水解成的胶团的碰撞机会和次数。
水中的杂质颗粒在絮凝剂的作用下首先失去稳定性,然后相互凝聚成尺寸较大的颗粒,再在分离设施中沉淀下去或漂浮上来。
搅拌产生的速度梯度G和搅拌时间T的乘积GT可以间接表示在整个反应时间内颗粒碰撞的总次数,通过改变GT值可以控制混凝反应效果。
一般控制GT值在104~105之间,考虑到杂质颗粒浓度对碰撞的影响,可以用GTC值作为表征混凝效果的控制参数,其中C表示污水中杂质颗粒的质量浓度,而且建议GTC值在100左右。
促使絮凝剂迅速向水中扩散,并与全部废水混合均匀的过程就是混合。
水中的杂质颗粒与絮凝剂作用,通过压缩双电层和电中和等机理,失去或降低稳定性,生成微絮粒的过程称为凝聚。
凝聚生成微絮粒在架桥物质和水流的搅动下,通过吸附架桥和沉淀物网捕等机理成长为大絮体的过程称为絮凝。
混合、凝聚和絮凝合起来称为混凝,混合过程一般在混合池中完成,凝聚和絮凝在反应池中进行。
二、影响絮凝剂使用的因素(1)水的pH值水的pH值对无机絮凝剂的使用效果影响很大,pH值的大小关系到选用絮凝剂的种类、投加量和混凝沉淀效果。
水处理絮凝剂的作用机理与选用考核试卷

9.选用絮凝剂时,应考虑其______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10.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可以通过观察絮体形态、测定污泥的比阻和检测处理水的______来评价。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絮凝剂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
2.无机絮凝剂主要通过电荷中和和吸附作用来实现絮凝。()
3.絮凝剂在碱性条件下对所有水质都适用。()
4.絮凝剂的投加量越多,絮凝效果越好。()
5.聚合氯化铝属于有机絮凝剂。()
6.絮凝剂的使用不会对设备造成腐蚀。()
7.絮凝剂在低温下也能发挥良好的效果。()
8.絮凝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水质类型和处理要求。(√)
A.絮凝剂过量
B.水温过高
C.水的pH值不适宜
D.搅拌速度过快
12.以下哪些絮凝剂适用于低温水处理?()
A.硅酸铝
B.聚合氯化铝
C.聚丙烯酰胺
D.氯化铁
13.以下哪些是絮凝剂选用的环保考虑因素?()
A.生物降解性
B.毒性
C.对环境的影响
D.再生利用的可能性
14.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水处理絮凝剂的作用机理与选用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水处理絮凝剂主要作用在下列哪一环节?()
C.处理效果不佳
D.成本考虑
5.下列哪些是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引言概述:污水絮凝处理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旨在通过絮凝剂的添加和混合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浊度物质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淀与过滤。
本文将从絮凝剂的选择、絮凝剂的投加量、絮凝剂的混合方式、絮凝剂的混合时间和絮凝剂的效果评估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污水絮凝处理实验的相关内容。
一、絮凝剂的选择1.1 絮凝剂种类在污水絮凝处理实验中,常用的絮凝剂种类包括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如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具有较高的絮凝效果和广泛的适用范围。
有机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等,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和较低的用量,但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1.2 絮凝剂性能絮凝剂的性能包括絮凝速度、絮凝效果和絮凝剂的稳定性等方面。
絮凝速度越快,絮凝效果越好,絮凝剂的稳定性越高,对不同类型的污水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选择絮凝剂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1.3 絮凝剂的经济性絮凝剂的经济性是指絮凝剂在处理单位水量污水时的用量和成本。
在选择絮凝剂时,需要综合考虑絮凝剂的效果和成本,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絮凝剂。
二、絮凝剂的投加量2.1 污水水质污水的水质是决定絮凝剂投加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污水的浊度、悬浮物含量和有机物含量等指标,合理确定絮凝剂的投加量。
2.2 絮凝剂的浓度絮凝剂的浓度也会影响投加量的确定。
一般来说,絮凝剂的浓度越高,投加量越小,但过高的浓度可能会导致絮凝剂的过量投加,造成浪费。
2.3 反应时间絮凝剂的投加量还需考虑反应时间。
根据絮凝剂的反应速度和污水的特性,合理确定絮凝剂的投加时间,以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
三、絮凝剂的混合方式3.1 混合方式选择絮凝剂的混合方式有机械搅拌和气体混合两种常见方式。
机械搅拌适用于絮凝剂浓度较高、絮凝速度较快的情况,而气体混合适用于絮凝剂浓度较低、絮凝速度较慢的情况。
3.2 混合设备混合设备的选择也是影响絮凝剂混合效果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混合设备包括搅拌桨、气浮设备等,根据絮凝剂的特性和处理规模,选择合适的混合设备。
污水处理用絮凝剂为什么没效果,还起反作用?

污水处理用絮凝剂为什么没效果,还起反作用?在水处理中影响混凝效果(药剂投加量)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包括水温、pH值和碱度、水中杂质性质和浓度、外部水利条件等。
本文润兴将略述几项主要因素。
1、水温的影响水温对药耗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冬季低水温对药耗影响较大,通常絮凝体形成缓慢,颗粒细小、松散。
原因主要有:(1)无机盐混凝剂水解是吸热反应,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2)低温水的粘度大,使水中杂质颗粒的布朗运动强度减弱,碰撞机会减少,不利于胶体脱稳凝聚,同时还影响絮凝体的成长。
(3)水温低时,胶体颗粒的水化作用增强,妨碍胶体凝聚,还影响胶体颗粒之间的粘附强度。
(4)水温和水的pH值有关。
水温低时,水的pH值提高,相应的混凝最佳pH 值也将提高。
所以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尽管投加大量混凝剂也难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
2、pH值和碱度的影响pH值是表示水是酸性还是碱性的指标,也就是说明水中H+浓度的指标。
原水的pH值直接影响混凝剂的水解反应,即当原水的pH值处于一定范围时,才能保证混凝效果。
当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因混凝剂发生水解使水中的H+浓度增加,从而导致水的pH值下降,阻碍了水解的进行。
要使pH值保持在最佳范围以内,水中应有足够的碱性物质与H+中和。
天然水中均含有一定碱度(通常是HCO3-),可以中和混凝剂水解过程产生的H+,对pH值有缓冲作用。
当原水碱度不足或混凝剂投加过量时,水的pH值将大幅下降,破坏混凝效果。
3、水中杂质成分性质及浓度的影响水中SS颗粒大小、带电性都会影响混凝效果。
一般来说,粒径细小而均一,其混凝效果较差,水中颗粒浓度低,颗粒碰撞机率小,对混凝不利;当浊度很大时,为使水中胶体脱稳,所需药耗将大大增加。
当水中存在大量有机物时,能被粘土颗粒吸附,从而改变了原有胶体颗粒的表面特性,使胶体颗粒更加稳定,将严重影响混凝效果,此时必须向水中投加氧化剂,破坏有机物的作用,提高混凝效果。
水中溶解性盐类也能影响混凝效果,如天然水中存在大量钙、镁离子时,有利于混凝,而大量的Cl-,则不利于混凝。
影响絮凝剂使用的因素

影响絮凝剂使⽤的因素
1. pH值pH值强烈影响影响絮凝剂的⽔解速度、⽔解产物的存在形态及性能
2. ⽔温⽔温影响絮凝剂的⽔解速度和矾花形成的速度及结构。
混凝⽔解多为吸热反应。
⽔温较低时,⽔解速度慢且不完全。
但是低⽔温对⾼分⼦絮凝剂的影响较⼩。
⾼分⼦絮凝剂的⽔温不可过⾼,⾼温容易使有机⾼分⼦絮凝剂⽼化甚⾄分解⽣成不溶性物质,降低混凝效果。
3. ⽔中杂质成分,⽔中杂质颗粒⼤⼩参差不齐对混凝有利,细⼩⽽均匀会导致混凝效果很差。
杂质颗粒浓度过低往往对混凝不利,以投加助凝剂来提⾼混凝效果。
某些阴离⼦或表⾯活性剂会影响混凝效果。
4. 絮凝剂种类。
絮凝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中胶体和悬浮物的性质及浓度,如⽔中污染物主要呈胶体状态,⾸选⽆机絮凝剂使其脱⽂凝聚,如果絮体细⼩,则需要投加⾼分⼦絮凝剂或助凝剂。
5. 絮凝剂投加量。
6. 絮凝剂投加顺序,需要通过实验来决定。
7. ⽔利条件。
搅拌强度要逐渐减⼩,反应时间要⾜够长。
混凝效果⼀般通过烧杯搅拌实验来取得相应数据。
影响絮凝剂效果的因素

• 絮凝剂分为无机絮凝剂和高分子絮凝剂两 大类,主要通过静电中和、界面吸附架桥 等方式增大颗粒的团聚粒径,从而实现液 固体系的快速分离 • 无机絮凝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电位等起作 用,价格低廉,但用量较大,絮凝效果欠 佳 • 高分子絮凝剂一般具有长链结构,在链上 含有较多吸附能力较强的官能团,可分别 吸附于不同颗粒表面,由此产生架桥应,形成 粗大的絮团。
矿浆浓度对絮凝剂的影响
沉降速度随尾矿颗粒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但试验过程中上部澄清水也较为浑浊。
温度的影响
水温对絮凝效果也有影响,无机絮凝剂的水解反应是吸热 反应,水温低时不利于絮凝剂的水解,水的黏度也与水温 有关,一般来讲,随着水温的降低,絮凝剂的水解速度缓 慢,颗粒的“布朗运动”强度也减弱,形成絮凝物所需时 间增长;另外低温下形成的絮凝物细而松散,澄清效果变 差,有数据记载:温度在4~20℃时,絮凝物形成速度较快。 水温在20℃以上时,对混凝效果则没有很大影响了。因此 冬天絮凝剂使用量要比夏天多。通常情况下水温升高絮凝 效果则会提高,在低温条件下,必须增加絮凝剂用量。另 一方面,水温过高,形成的絮凝体细小,污泥含水率增大, 难以处理。所以,水温过高或过低对絮凝均不利。一般水 温条件宜控制在20-30℃。
絮凝剂的种类和用量
对不同的废水应该选用不同的絮凝剂。絮凝剂的 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絮凝的效果,过量与不足 都将导致溶胶粒子的分散和稳定,因此都应该通 过实验确定最佳投加量。
不同种类的絮凝剂对胶体的凝聚能力是不 同的。提高絮凝剂用量,可以改善水的絮 凝果但是当絮凝剂用量超过一定数值后, 水中胶体则由原来带负电荷转变为带正电 荷(所谓“超荷状态”),由于絮凝剂胶 体“同性相斥”,会使已“脱稳”的胶体 又重新获得稳定,因而絮凝效果显著变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絮凝剂投加量的因素
在水处理中影响混凝效果(药剂投加量)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包括水温、p H值和碱度、水中杂质性质和浓度、外部水利条件等。
以下仅略述几项主要因素。
1、水温的影响
水温对药耗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冬季低水温对药耗影响较大,通常絮凝体形成缓慢,颗粒细小、松散。
原因主要有:
1、无机盐混凝剂水解是吸热反应,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
2、低温水的粘度大,使水中杂质颗粒的布朗运动强度减弱,碰撞机会减少,不利于胶体脱稳凝聚,同时还影响絮凝体的成长。
3、水温低时,胶体颗粒的水化作用增强,妨碍胶体凝聚,还影响胶体颗粒之间的粘附强度。
4、水温和水的p H值有关。
水温低时,水的p H值提高,相应的混凝最佳p H值也将提高。
所以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尽管投加大量混凝剂也难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
2、p H值和碱度的影响
p H值是表示水是酸性还是碱性的指标,也就是说明水中H+浓度的指标。
原水的p H值直接影响混凝剂的水解反应,即当原水的p H值处于一定范围时,才能保证混凝效果。
当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因混凝剂发生水解使水中的H+浓度增加,从而导致水的p H值下降,阻碍了水解的进行。
要使p H值保持在最佳范围以内,水中应有足够的碱性物质与H+中和。
天然水中均含有一定碱度(通常是H C O3-),可以中和混凝剂水解过程产生的H+,对p H值有缓冲作用。
当原水碱度不足或混凝剂投加过量时,水的p H值将大幅下降,破坏混凝效果。
3、水中杂质成份的性质和浓度的影响
水中S S颗粒大小、带电性都会影响混凝效果。
一般来说,粒径细小而均一,其混凝效果较差,水中颗粒浓度低,颗粒碰撞机率小,对混凝不利;当浊度很大时,为使水中胶体脱稳,所需药耗将大大增加。
当水中存在大量有机物时,能被粘土颗粒吸附,从而改变了原有胶体颗粒的表面特性,使胶体颗粒更加稳定,将严重影响混凝效果,此时必须向水中投加氧化剂,破坏有机物的作用,提高混凝效果。
水中溶解性盐类也能影响混凝效果,如天然水中存在大量钙、镁离子时,有
利于混凝,而大量的C l-,则不利于混凝。
在汛期,因雨水的冲刷而导致含大量腐殖质的高浊度水进厂,一般采用的提高前加氯和混凝剂投加量正是基于此。
4、外部水利条件的影响
胶体颗粒凝聚的基本条件,一是使胶体颗粒脱稳,二是使脱稳的胶体颗粒相互碰撞。
混凝剂的作用主要是使胶体颗粒脱稳,而外部水利搅动是保证胶体颗粒能充分与混凝剂接触,使胶体颗粒互相碰撞而形成絮体。
要使胶体颗粒与混凝剂充分接触,必须在混凝剂投入水中后使之迅速均匀地分散到水体各部分去,俗称快速混合,要求在10~30秒内,至多不超过2分钟。
5、水量冲击负荷的影响
水量冲击是指原水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突然变化很大的水量冲击。
对于自来水厂城市时用水量、及上游水量调整均影响进厂水量,尤其是夏季高峰供水阶段,时进厂水量变化较大,导致频繁调整药剂投加量,而且沉后水效果不是很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化并非线性上升,之后要注意观察反应池的矾花,以免药量过大而破坏混凝效果。
6、絮凝剂节药措施
除了以上几点影响因素外,还有一些节药措施,比如增加药液池搅拌次数,减少药剂固体颗粒沉淀,稳定药性,也能达到节约药耗的目的。
1、聚丙烯酰胺在使用中想要节约成本,首先需要选择聚丙烯酰胺的使用型号,原则是选择自己处理废水效果最好的聚丙烯酰胺,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也不要图便宜导致处理废水效果差,反而会增加成本,选取既降低了污泥含水率,同时单位药剂使用量也较低的药剂。
首先对提供的药剂样品在实验室做絮凝实验,挑选出实验效果好的药剂两至三种,分别再做上机实验,以观察其最终的出泥效果,据此确定最终药剂品种。
2、聚丙烯酰胺一般为固体颗粒,使用需要配置成一定溶度的水溶液,浓度通常在0.1%到0.3%之间,过浓或过稀都会影响效果,浪费药剂,增加成本,溶解颗粒状聚合物的水应该是干净(如自来水),不能是污水。
常温的水即可,一般不需要加温。
水温低于5℃时溶解很慢。
水温提高溶解速度加快,但40℃以上会使聚合物加快降解,影响使用效果。
一般自来水都适合于配制聚合物溶液。
强酸、强碱、高含盐的水不适于用来配制。
3、药剂配制中一定要注意熟化时间,使药剂要充分溶解在水中,不要结块,否则既造成浪费,又影响出泥效果,同时对滤布和管路易造成堵塞,制造重复浪费。
配成溶液后,其存放时间就很有限。
一般说,溶液浓度为0.1%时,非、阴离子型高分子溶液不超过一周;阳离子
型高分子溶液不超过一天。
4、药剂配制好后,在投加过程中,要注意进泥泥质的变化和出泥的效果,适时地调整药剂的投加量,达到较好的投药比。
5、药剂应存放在干燥的库房中,药袋应封口,在使用中,尽可能领用多少使用多少,未用完的药剂密封,以免受潮。
药剂配制中应注意尽量不要多配置,放置时间较长的药液,容易水解而再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