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说课稿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透镜的成像现象,加深对透镜光学性质的理解。
3.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问答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它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凸透镜和凹透镜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透镜的形状和特点。
2.多媒体课件:展示透镜的成像原理和规律,以及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实例,如眼镜、放大镜、摄像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眼镜能够帮助我们看清物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发对透镜的好奇心。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了解基本的光学现象,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掌握一些基础的几何知识,如直线、圆等基本图形。然而,学生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不清,容易混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难以把握实像和虚像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实验操作的误差导致结果不明显,以及学生对实际应用的不够重视。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应对这些问题:在讲解抽象概念时,结合实际例子和生活经验进行解释;在实验操作中,强调准确性和重复性,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在应用环节,设计更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说课稿
《透镜》说课稿一、设计理念:《透镜》一节是透镜及其应用学习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成像规律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知道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增强学习兴趣。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透镜、薄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能正确理解会聚、发散。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1.完成凸、凹透镜光路作图。
2.通过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是:探究合作学习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学生学习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比较法等五、教具:眼镜、凸透镜、凹透镜、课件六、教学流程:(通过课件)情景导入→认识透镜→学生探究实验→动画模拟→归纳概括得出结论→课堂检测→归纳小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此环节采用故事导入和复习提问相结合来引入新课。
设计理念:从身边曰常生活提问,用冰取火的奥妙蕴藏着怎样的科学道理?可以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再是在利用学生回答的问题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对光线分别起反射还是折射作用自然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透镜。
第二环节:进行新课,我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通过学生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完成对透镜的简单认识。
我将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及实验等方法去区分两种透镜,在此环节学生会发现透镜中间与边缘的薄厚不同,此环节学生通过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观察、思考、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1透镜说课稿
1.分析学生的作业和反馈,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2.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定期回顾和更新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时俱进。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成像规律的理解困难,实验操作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学生的参与度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
1.在讲解成像规律时,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动画来辅助教学。
2.在实验操作前,进行详细的步骤讲解和演示,确保学生掌握操作要领。
3.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1透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是光学部分的重要章节。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透镜成像规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光学器件、光学现象等知识打下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
具体目标:
a.能够正确描述透镜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b.能够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c.能够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计算物距、像距和焦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
a.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透镜成像现象,总结透镜成像规律。
b.能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基础的光学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这为学习透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于透镜的成像原理和成像规律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说课稿一、运用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二、实验器材自制水透镜、自制超声波喷雾器、激光笔、光学器件〔漫反射模拟面镜、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三、实验创新要点〔一〕应用生活中罕见的资料自制实验器材1、自制水透镜--用生活中罕见的PVC水管、橡皮膜和医用注射器自制而成,经过注射器改动透镜中的水量,十分方便地完成从凸透镜到凹透镜的延续变焦。
2、自制喷雾器--用洗洁精瓶子、废旧电脑主机箱中的排气扇和雾化头自制而成,雾量随时可控,能出现三维平面光路,平安环保。
(二)把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先生分组探务实验,实验效果清楚,添加实验可视性、真实性,培育先生的实验探求才干及入手才干。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绪实验目的:探求透镜对光的作用设计思绪:平行光穿过水透镜,用注射器改动水透镜的水量,完成从凸透镜到凹透镜的延续变焦,观察光路的变化,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再经过改动入射光的夹角,再次经过水透镜,仔细观察前后光路的变化,进而打破先生看法上的难点。
五、实验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1、凸透镜、凹透镜的概念2、看法透镜的焦点和焦距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进程与方法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集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经过实验探求体验迷信探求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先生坚持对自然界的猎奇使先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和谐和,经过探务实验培育先生的协作看法和创新看法。
六、实验教学内容〔一〕、看法透镜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2、透镜的概念:主轴、光心、焦点和焦距〔二〕、探求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集聚作用,焦距越小,集聚才干越强。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越凹,发散才干越强。
〔三〕打破难点1、集聚就是使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倾向主轴。
2、发散就是使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偏离主轴。
〔四〕实验装置运用的拓展七、实验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演示〝水生火〞的实验创设情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课课件: 透镜说课稿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的作用”这一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 我确定了被细化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两种透镜的形状特点,会区分两种透镜 2.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
对光的发散作用 3.能运用透镜对光的作用来完成简单的光学作图 4.了解光心、焦点、焦距,会测凸透镜的焦距
致谢
1.一 方 面 , 城 市是 可爱的 。它创 造了现 代文明 ,并耀 武扬威 地显摆 着现代 文明的 物质成 果,引 诱着人 们集聚 其中。
2.在 这 里 , 不 仅有 四通八 达的交 通网络 、美轮 美奂的 摩天大 楼、令 人咋舌 的财富 神话、 繁忙紧 张的生 活节奏 、层出 不穷的 竞争机 会、丰 富多彩 的文娱 生活, 而且生 活于其 中的人 们能够 分享财 富的盛 宴、发 展的成 果,能 够编织 梦想、 追求理 想,能 够开阔 眼界、 增长见 识,能 够施展 才华、 实现自 我。
凸透镜是三棱镜的组合
(用多媒体展示,从光的 折射的角度对透镜对光的 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实现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 飞跃)
F
Company Logo
F
Company Logo
物理走向生活
1. 郊游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把剩有液体的玻璃瓶扔 在树林里?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笼 罩 下 的财 富不夜 城,不 仅侵蚀 了星星 的亮光 ,而且 泯灭了 心灵的 光芒, 使我们 的眼睛 近视、 散光且 老花, 失去了 辨别真 伪、美 丑、善 恶的天 然能力 ,使我 们的心 迷茫且 苦闷。 生活在 城市, 我们几 乎忘了 :夜, 本该是 黑的, 本该是 有星星 的,本 该是安 静的, 本该带 着人们 心安理 得地歇 息的。
《透镜》说课稿-最新公开课
一、《透镜》说课稿一、《透镜》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作用,它对光的作用是我们准确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同时是学生在掌握了光的折射上的一个应用,更是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的延续。
这节课的特点是:它的编排目的是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作用”这一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通过让学生分析得到平行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冰透镜、水透镜的讨论,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通过讨论矿泉水瓶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1)透镜对光的作用。
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参照图来进行分析.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透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镜对光会起聚作用.(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2、难点透镜的作图及准确理解透镜的焦点。
3、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座、光屏、光源、多媒体投影仪、课件。
四、教法与学法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完美版: 透镜说课稿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 对“会聚”与“发散”的理解及透镜对光的作用的 作图题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观察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和归纳法、练习
法等
六、教学过程
通过观察、分析,初步得出结论:放入凸透镜后,光照范围变小、变亮; 放入凹透镜后,光照范围变大、变暗
(这个探究活动先让学生感知客观现象。接下来教师 利用激光演示器做演示实验,来突出本质)
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2.演示实验——布置任务 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透镜对光的作用 并作出平行光入射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学生活动:按小组分别发放透镜
布置任务——观察自己手中的透镜,说出它的外形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至少用两种方法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
小组展示,总结方法:“摸”“看”“照” 跟踪练习:识别透镜
A
BCຫໍສະໝຸດ DEF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1.学生实验: 使手电筒发出的光射向光屏,依次把凸透镜和凹透 镜放入手电筒和光屏之间。观察放入透镜后,透 过透镜区域光的亮度和光照范围的变化。
突破难点
对“会聚”和“发散”的深入了解
变式
三、再次体验,深入思考
1.用手电筒与凸透镜,让学生体验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并说出测 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2.用两个焦距分别为5cm和 15cm的凸透镜做会聚实验 。
提问:焦距大小与会聚能力强弱
有什么关系?
(学生猜想——学生实验——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光路图 运用多媒体展台展示 其他组作评价
尝试总结透镜作图规律(三条特殊光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说课稿
(3)对透镜成像实验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如何从实验现象中提炼规律。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大约13至15岁,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发展,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其次,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能够支持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学习物理现象;再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常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实验和探索性学习有较高的兴趣;最后,他们在学习习惯上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激励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动画和视频,来展示透镜成像的过程,增加学习的直观性。
2.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透镜成像现象,提高学习的实践性。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如眼镜、摄像机等,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增强团队协作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5.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探究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主动发现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启发式教学则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透镜成像原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它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知识的结构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深层次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说课稿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授透镜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时,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进度。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透镜实验和问题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探讨成像规律。在讨论环节,各小组分享实验成果,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提高。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光学基础。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对透镜光学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对焦距、焦点等概念的理解不够清晰,难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上,可能会对物距、像距的关系产生困惑。
(3)通过学习透镜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透镜的定义、分类及其光学性质;
(2)透镜的焦距和焦点;
(3)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透镜光学性质的掌握,特别是焦距和焦点的理解;
3.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生活中的透镜应用为切入点进行新课导入。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物品,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透镜》。
2.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理解;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5.1透镜(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2022年版课标要求】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式、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实验【课前准备】教师:凸透镜、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学生:凸透镜、凹透镜【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在严寒的田野,旅行家们丢失了打火机,没有了打火机怎样生火取暖呢?有人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们砍下一块冰,先把它削平,再用小刀精修,最后用手把它磨光,做成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水晶般透明的透镜,用这块冰迎着阳光,把太阳光聚集在枯草落叶上,很快就升起了火堆。
他们为什么能够通过寒冷的冰获得温暖的火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透镜”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一)透镜的种类教师:大家垫上一面纸巾用手摸一摸课桌上的两个透镜,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判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刚才的交流,得出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指导学生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在教材上画出来。
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
指导学生练习区分凸透镜、凹透镜:练习如下。
(二)主光轴和光心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主光轴、光心。
完成问题1.什么是光心?光心在哪?2.透镜的光心有什么重要的性质?请画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
如图教师巡视指导。
多媒体展示,强调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提出问题:咱班有戴眼镜的同学,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那么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教师强调:许多器材上用的透镜是不能用手摸的,那有没有其他办法来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呢?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是能透光的,光经透镜发生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光线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先来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说课稿
透镜一、使用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二、实验器材自制水透镜、自制超声波喷雾器、激光笔、光学器件(漫反射模拟面镜、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三、实验创新要点(一)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自制实验器材1、自制水透镜--用生活中常见的PVC水管、橡皮膜和医用注射器自制而成,通过注射器改变透镜中的水量,十分方便地实现从凸透镜到凹透镜的连续变焦。
2、自制喷雾器--用洗洁精瓶子、废旧电脑主机箱中的排气扇和雾化头自制而成,雾量随时可控,能呈现三维立体光路,安全环保。
(二)把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实验效果明显,增加实验可视性、真实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目的: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设计思路:平行光穿过水透镜,用注射器改变水透镜的水量,实现从凸透镜到凹透镜的连续变焦,观察光路的变化,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再通过改变入射光的夹角,再次通过水透镜,认真观察前后光路的变化,进而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难点。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凸透镜、凹透镜的概念2、认识透镜的焦点和焦距3、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使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和和谐,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一)、认识透镜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2、透镜的概念:主轴、光心、焦点和焦距(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越凹,发散能力越强。
(三)突破难点1、会聚就是使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偏向主轴。
2、发散就是使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偏离主轴。
(四)实验装置应用的拓展七、实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演示“水生火”的实验创设情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说课设计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说课设计八年级物理《透镜》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
它是光的折射原理的运用,也为下一节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铺垫。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准备.教材对主光轴、光心讲得很简单,仅使学生认识就行了.本节重点是讲述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对凹透镜也讲得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关于凹透镜的虚焦点,略讲.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a、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b、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c、会画平行光经透镜后的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a、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b、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c、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迅速采集所需知识内容的能力。
d、通过本节学习掌握模型法这种新的物理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观察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良好习惯。
b、通过实验和问题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c、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激励与评价,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教学难点:透镜对光的作用4、教材处理:在教材处理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过程,对于一些名词和简单的问题以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掌握,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重点的处理,由学生自己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对想想议议,主要以学生合作交流解决。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一节《透镜》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5.1透镜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说课稿
透镜一、使用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二、实验器材自制水透镜、自制超声波喷雾器、激光笔、光学器件(漫反射模拟面镜、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三、实验创新要点(一)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自制实验器材1、自制水透镜--用生活中常见的PVC水管、橡皮膜和医用注射器自制而成,通过注射器改变透镜中的水量,十分方便地实现从凸透镜到凹透镜的连续变焦。
2、自制喷雾器--用洗洁精瓶子、废旧电脑主机箱中的排气扇和雾化头自制而成,雾量随时可控,能呈现三维立体光路,安全环保。
(二)把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实验效果明显,增加实验可视性、真实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目的: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设计思路:平行光穿过水透镜,用注射器改变水透镜的水量,实现从凸透镜到凹透镜的连续变焦,观察光路的变化,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再通过改变入射光的夹角,再次通过水透镜,认真观察前后光路的变化,进而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难点。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凸透镜、凹透镜的概念2、认识透镜的焦点和焦距3、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使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和和谐,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一)、认识透镜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2、透镜的概念:主轴、光心、焦点和焦距(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越凹,发散能力越强。
(三)突破难点1、会聚就是使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偏向主轴。
2、发散就是使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偏离主轴。
(四)实验装置应用的拓展七、实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演示“水生火”的实验创设情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透镜》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明确: 1.像这种表面弯曲,能使光透过的镜片常叫做透镜。 2.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3.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 个科学术语。 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PPT演示,凸透镜的两个实焦点。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从焦点发出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 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画出来。
(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比文字,更容易接受的是图形,此处 设计是让学生把文字转化成图形,加深理解。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凸 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打下基础)
5、教学完后通过课后练习加深了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基 本能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习题中的问题。但由于时间的限制, 这些练习如果放在课内完成可能会更好,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
本人一定会将此次活动作为一个实例,认真的对自己的教学 行为进行剖析,最大程度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 综合教学能力,弥补不足之处,今后将呈现给学生更优质的课堂。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利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清浩瀚宇宙中的星星;利用显微镜我们 可看见微小的生物;利用摄像机我们可以留下最美的回忆…… 有些人因为近视或远视而看不清楚东西,可是戴上眼镜就可以看清 楚了,为什么?
出示用冰做的透镜的光学现象视频 提问:你们知道冰透镜为什么能会聚光线呢?
同学们要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跟我一起来学习《透镜》吧! (揭示课题)
《透镜》说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 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中的课文《透镜》,下面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一节《透镜》说课稿
为学习的积极参与 周围有哪些光学仪器2.课前 10 分钟观看多媒体课件《透镜》说课稿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透镜》选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一节。
一、《透镜》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准确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基础,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作用”这一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4.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透镜的作图及准确理解透镜的焦点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通过讨论空矿泉水瓶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说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课 前 准 备的主动性,使学生成 1.学生课前调查 教师收集各种光学仪器的图片 者,成为学习的主 资料,制成幻灯片课前放给学生 体,而不是知识的被 观看。
动接受者。
把学习延伸到课外和生活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 式。
复习提问在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光的折射,谁能在黑板上画出光从空气 在黑板上画出光 斜射入水中和通过三棱镜时的 路图 折射光路图?准确的找出了新知 识的生长点,为学生 顺利的猜想和理解 透镜的作用奠定了1理论基础。
利用人的眼睛和学引入新课教师展示眼球模型并提问:在生物课上我们学习过其中的角膜和晶状体共同起什么作用?在生活中透镜有哪些应用?一、提出研究问题思考、回答生熟悉的照相机、幻灯机、门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说课稿
5.1《透镜》说课一、设计理念:《透镜》一节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这一节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四、方法运用:整节课运用实验——分析、归纳,实验——分析、归纳——设置疑问——猜想——实验——分析论证这些探究方法。
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比较法等学习方法五、教具:眼镜、凸透镜、凹透镜、纸、笔、支架盒、平行光源、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引课:教师: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四季如冬,在有阳光充足的时候,小企鹅们经常会躲到一些特殊形状的大冰柱后面来取暖,为什么这样就不会冷呢?同学们要想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透镜》。
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花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透镜。
2.新授内容:(1)教师: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花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网络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工具或网络资源,进一步拓展和学习透镜相关知识。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透镜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透镜内容做好准备。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透镜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原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透镜的重点,强调透镜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透镜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透镜教学目标和透镜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透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透镜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透镜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光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原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透镜的成像现象,验证透镜的性质和原理。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各自的观察和理解,促进互动和思维碰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
二、实验器材
自制水透镜、自制超声波喷雾器、激光笔、光学器件(漫反射模拟面镜、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
三、实验创新要点
(一)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自制实验器材
1、自制水透镜--用生活中常见的PVC水管、橡皮膜和医用注射器自制而成,通过注射器改变透镜中的水量,十分方便地实现从凸透镜到凹透镜的连续变焦。
2、自制喷雾器--用洗洁精瓶子、废旧电脑主机箱中的排气扇和雾化头自制而成,雾量随时可控,能呈现三维立体光路,安全环保。
(二)把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实验效果明显,增加实验可视性、真实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目的: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设计思路:平行光穿过水透镜,用注射器改变水透镜的水量,实现从凸透镜到凹透镜的连续变焦,观察光路的变化,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再通过改变入射光的夹角,再次通过水透镜,认真观察前后光路的变化,进而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难点。
五、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凸透镜、凹透镜的概念
2、认识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3、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使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和和谐,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
(一)、认识透镜
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透镜的概念:主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越凹,发散能力越强。
(三)突破难点
1、会聚就是使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偏向主轴。
2、发散就是使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偏离主轴。
(四)实验装置应用的拓展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演示“水生火”的实验创设情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认识透镜
学生通过观察、动手触摸桌面上不同镜片的中间和边缘的厚薄情况,从而得出透镜的分类,并通过PPT动画展示进一步学习透镜的相关概念。
(三)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1)提出问题: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堂指导
提醒注意事项(在使用激光笔过程中,避免激光射入眼睛,以免造成伤害)并指导学生做好实验现象的记录。
(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教师用ipad随时拍摄学生的实验情况,待学生实验结束后,利用同屏技术把所拍摄的学生的实验情况同屏到大屏幕上,进行分析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
(3)实
验现象
记录(教
师在巡
堂过程把一小组的实验记录用ipad同屏到大屏幕上)
(4)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表面越凸,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表面越凹,发散能力越强。
(5)进一步探究,深入理解:会聚不等同于相交、发散不等同于不相交。
①实验措施:改变入射光的夹角,观察光路的变化,进一步总结出结论。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②实验现象记录及结论:(教师在巡堂过程把一小组的实验记录用ipad同屏到大屏幕上)
③结论:会聚——折射光线比原光线更偏向主轴
发散——折射光线比原光线更偏离主轴
(四)学生小组讨论:
1、揭秘课前演示“水生火”之迷。
2、在野外郊游的时候,剩有水的矿泉水瓶更不能随意丢弃,它能造成怎样的危害呢?(五)实验拓展:
该实验装置还能进行以下光学实验: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镜面反射及漫反射
3、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的作用
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5、眼睛的成像及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
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八、实验效果评价
亮点:
1. 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实验仪器取材便利、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现象直观明了、易于分组、用途广,非常有推广意义。
3. 采用分组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4.利用同屏技术等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能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不足:
因为受水的重力作用的影响,水透镜不易做过大,以免引起变形,影响实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