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合作,以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文将初步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效果。
1.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概念与特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划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任务和活动。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意识培养: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协作能力。
•自主学习与自我评价: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反馈,提高学习能力。
2.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2.1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可以设计各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小组展示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2.2 角色扮演活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情景,进行口语练习。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3 学生互助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互助学习。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互相辅导、互相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互助学习,学生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4 小组评价与反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可以引入小组评价与反馈环节,让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帮助彼此进步。
3.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与挑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具有以下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优势、实施方式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
通过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结论部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效果评估、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优势、实施方式、应用、定义、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结论、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这些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而设计的。
本文将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深入探讨,探究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优势、实施方式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进一步评估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以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义及特点,进一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要素。
2.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之间的关系,揭示小组合作学习的独特价值。
3. 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式,研究不同的小组组建方式和协作机制,为教师设计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参考。
5. 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调查问卷、观察记录等方式探寻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 正文2.1 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特定的任务或项目。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是知识的转化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学模式也要从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同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生能够获得不同的观点和思路,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给其他小组成员,而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准确、流畅。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倾听、相互帮助,形成一种团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的意识。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易产生学习的厌倦感。
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与同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许多优势,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等。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任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初步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实现主动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创造了一个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通过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
根据课程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小组内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或主题展开交流,并形成共识。
还可以采用小组任务的形式,将整个课程或教学内容分解成小组任务,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部分内容,最后再进行汇报。
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设置课堂竞赛项目,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需要有一定的引导和规定。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小组合作进行引导和规定。
教师可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告诉学生要合作完成什么,达到什么效果。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如何分工合作、如何进行交流和讨论、如何协调冲突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源和工具,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供参考资料、提供技术支持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需要全面和客观。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小组最终的成果,而应该全面考察学生的参与度、学习过程和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听取学生的发言、收集学生的作品等方式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初探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留吕初中李素春邮编:262734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乐于采用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性操作方法、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时应把握的尺度,对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与剖析,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和低效率,为以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分组、合作时机【正文】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正顺应了时代潮流,是教师目前乐于采用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和了解他人想法的机会。
近几年,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希望与各位老师共讨。
一、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组队要技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非常重要,要保证小组间的竞争实力均衡。
因此,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把学生进行合理搭配,这里需注意不要忽视个别学生的情感,力求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最佳发展空间,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实验证明学习小组一般以4人效果最佳,优中差的比例为1:2:1。
为了避免每堂课前重新换桌的混乱,在学生排座次时就有意把每个小组的成员分为前后桌,能互相帮助有默契的排为同桌,这也便于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管理与督促。
这是划分的固定小组,有时为了临时需要一个小组内又分更小的同桌合作小组——主要用于互相检查背诵、练习等;几个小组又合成一个大组,每次合作具体应用几人小组,应根据当时合作学习的需要来确定。
二、小组长的重点培养与成员间的分工协作:小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对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对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和创新。
新课改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为新课改的一部分,小组合作学习被引入到教学中,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本文将就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进行探究,并分析其在教学中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共同探讨问题、分工合作,从而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在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小组成员、分配任务、讨论问题、总结成果。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要注重合作、沟通和协调,积极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团队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1.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增强学习的乐趣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团队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运用和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深度。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挑战1. 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差异。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态度不同,可能导致小组合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学习成果的达成。
2. 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有些学生面对问题可能会选择逃避,或者在与他人沟通时产生冲突,影响了团队的合作效果。
对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对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一、新课改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1. 灵活的结构体系在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小组模式仅仅是简单地将学生们组成小组,然后分配任务进行学习。
而在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构体系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内容和不同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小组组织形式,如分组讨论、角色分配、集体讨论等等,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要。
2. 多元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也注重多元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问题解决、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批判性思维在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和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主动探究问题并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二、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1. 提高学习兴趣新课改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与同伴们进行密切互动,共同探讨问题,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生动。
2.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和小组成员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能,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4. 增强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
通过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5. 促进个性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
而小学英语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合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成为了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初探,旨在为小学英语教育提供有效的教学模式参考。
一、引言新课程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推行意味着教师应通过合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正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认可。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定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特点1.学生主体性强。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促进交流与合作。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加深了解题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培养创新思维。
小组合作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1.分组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将学生分成合适的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协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分组学习,学生在彼此的交流和讨论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初步应用。
在探讨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讲解了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英语教育的影响,然后明确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定义和实施方式,接着介绍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案例,并分析了小组合作教学的优缺点。
最后在总结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的提升,对小学英语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新课程理念、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教育影响、实施方式、应用案例、优缺点、有效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方式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讨,能够对小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和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2 研究意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案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与同学合作,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成为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主体。
研究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所以,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情况,分析其优缺点,以期为小学英语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英语教育的影响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英语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实施方式、优势与不足等方面进行初探。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中,将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分组,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小组中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完成各种任务和活动。
在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进行课堂讨论、小组报告、小组竞赛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确定小组组成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因素进行灵活组合。
其次,明确小组的任务和目标,确保学生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职责。
然后,教师要指定合适的活动和任务,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小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最后,教师要及时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一系列的优势。
首先,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其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这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自主分工、自主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然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
首先,学习成绩差异大。
在小组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尽相同,一些学生可能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无法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步伐。
其次,管理难度增加。
小组合作模式需要教师对小组的组成和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存在个人主义倾向,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或者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这也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念的认识不足、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接受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在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000字】1.2 研究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已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其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情况,探讨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策略,以及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意义。
本研究也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挑战,希望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更具体和可行的指导建议。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为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探讨问题,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彼此的学习。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为他们将来的社会交往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互相讨论、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彼此的思维潜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和成绩水平。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初探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
作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首先,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再处于课堂的支配地位;同时学生间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学生在小组中只是分工不同的协作关系,而不再有优劣之分。
学生可以在平等的交往中充分展自己的潜能,教师也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充分赋予了课堂的活动空间。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仅仅是导演,学生真正走到前台来表演,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理解、认知、质疑、创造、体验、交流和表现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既顺应了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爆炸时代的要求,又符合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三维并举的要求,因此不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这一。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要么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往往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要么,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要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好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要么,汇报时,常常是说:“我觉行……”、“我认为……”而不是说:“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等。
不一而足,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等的培养无法构建起来。
笔者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时,也碰到了如上的种种困难,产生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不合拍的困惑。
焦急、急噪、放弃都不是办法。
在专家的指导下,静下心来认真仔细的思考后,我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发现效果不错。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互动、合作和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初步探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1. 互帮互助原则: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 分工合作原则:将教学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然后汇总成整体。
3. 激发学生兴趣原则: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原则: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 提高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发展学生的社交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1. 组建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一般为4-6人。
2. 指定组长: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成员的学习工作,并向教师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3. 分配任务:教师将教学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分配给小组成员,要求他们在小组内协商、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4. 组内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在小组内共同学习,相互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和困难。
5. 小组展示成果:每个小组完成任务后,要求他们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1. 控制小组规模:小组成员的人数在4-6人为宜,过多的人数会造成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困难。
3. 监控小组学习过程:教师要及时了解小组学习的进展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 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总结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学期后阶段,工艺部全体高一教师在学校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同心同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及理论依据1、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当前我校的课堂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厌学情绪非常高,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
课堂上的主角完全颠倒,学生没有主体地位,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这样苦教苦学的课堂,造成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结果。
如此,教育偏离了本质。
2、寻找改革的理论依据“发现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一步一步地教导学生学习只能导致学生呆读死书。
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与教学观。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步骤课堂采取“六步三查,以学定交”教学流程第一步:课前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操作】教师提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和任务,第二天早上交到课任教师处,教师批改后于课前再发还给学生;各小组学科组长交替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对各小组进行打分,并将分数公布在黑板上的“课评表”预习栏内。
【意义】学生不再等待教师的灌输,不再记忆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
而是通过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长期训练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这远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学情调查,清晰地了解到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已经会了、哪些问题学生需要相互讨论才能解决。
然后,教师在自己的导学案上进行二次备课,对原先的教学预设进行相应地补充、调整,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第二步:小展示———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发言【操作】课前各学科组长根据能力大小给每个组员分配任务。
上课一开始,全体组员站立起来,围成一个圈,依次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如有不同答案就进行全组讨论,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学科组长将题序填在黑板上的“课评表”前。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积极合作、相互讨论、共同建构知识的情境中,促进语文学习的深化和提高。
本文将从新课程的背景下,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应用和研究成果。
一、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语文教学方面,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各种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新课程改革还提倡多元的教学方式和形式,要求教师注重情感体验、启发思维、引导探究,创设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
这些变革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1.配对合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再分成两人一组的配对,让学生在配对的情况下共同完成一些语文活动,如诵读诗文、朗诵篇目、朗读课文等,通过配对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醒、相互鼓励,提高语文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2.小组合作阅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阅读一些语文课文,通过阅读小组成员的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潜能。
3.小组合作写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进行写作活动,如共同完成一篇小作文、一篇议论文等,通过小组合作写作,学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分享,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小组合作与导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初探
小组合作与导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初探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小组合作与导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本文将对小组合作和导学案的特点进行介绍,并探讨两者相结合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小组合作的特点小组合作是指将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的方式。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促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通过相互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根据团队目标协调各自的角色,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合作态度和能力。
1.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小组合作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对学习内容更加感兴趣。
1.3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导学案的特点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写的一种教学辅助材料。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解决问题和思考,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体现课程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导学案根据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将课程内容进行层次化的整理,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提高学习的效果。
2.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学案的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设计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与导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与导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两者的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探究.doc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探究随着“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我对“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基本掌握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模式的过程和方法。
现就这一方法做简单的介绍。
一、小组的形成1、划分小组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分成4人为一小组,根据班级人数分成多个小组。
在分组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各组成员实力相当,小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特差生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
小组自己推荐组长,也可以采取竞选组长的办法,下设副组长,全组全员参与,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
2、组建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与竞争的良好局而。
3、小组成员分工: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耍有明确分工,并且耍明确落实到人。
⑴组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
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下达上报的作用。
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及整个小组课前准备情况。
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维护,对于上课出现的说话、嬉笑、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
⑵副组长:分管各科导学案、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配合本组组长管理本组。
以上设置,班主任、任课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用、整合、增减。
4、组织实施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拯本版情况评岀“美丽小组”、“参与之星”、“进步之星”、“点评之星”、“文明之星”等,并进行表彰。
二、导学案的形成和使用教师必须实施超周备课。
备课组成员以主备人的集体备课表进行统备(同年级同科教师轮流主备),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及突破方法、教学方法的确定、例题选择、训练题组、当堂达标等方面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做修正后,各任课教师再结合本班的实际,做二次备课,通过二次备课后方可使用,力求导学案的科学实用。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主动参与的机会。
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共同思考、讨论、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本文旨在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和效果,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经验,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以深入了解该教学方法在提高学习者学习成绩、培养学习者综合能力、促进学习者互动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拓展教育领域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也可以为未来的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教育改革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非常重要,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融入团队并发挥个人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交换观点和分享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设计合适的任务和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对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提高教学效果、转变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的“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要将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就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研究、实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此,我校立足校情,探索、实施了“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导学式”,是指该课堂教学模式倡导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求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程都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导思、导练和导法的导学过程。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该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求整个课堂学习的流程都是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的动态、开放的合作学习过程。
二、实施“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环节由教师导学、分组自学、学生展示、总结提升等组成。
1.教师导学——学案导学,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教师课前发给学生优质导学案,并指导学生通过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需要自主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合作展示的问题。
在该环节中,学案导学是前提,需要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精心编制适合“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质导学案;问题预
设是关键,需要教师围绕三维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巧妙地设计数量和难度适宜的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相关问题。
2.分组自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答疑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指导,针对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先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然后再通过组内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动解决问题,并积极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工作。
在该环节中,自主学习是前提,调动每个学生对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思考;合作探究是方法,调动每个学生学会质疑、善于探究;相互答疑是目的,调动每个学生乐于助人、学会讲解。
3.学生展示——小组展示,师生点评,修改完善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在分组自学的基础上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问题,分别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前进行展示、讲解,随后由学生和教师跟上点评和修改。
在该环节中,自主学习是关键,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学习小组展示、讲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修改完善是效果,需要科学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效率。
4.总结提升——总结规律,生成方法,拓展应用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在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导学案上需要总结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专题发言,随后教师跟上点评、补充,并组织各学习小组对拓展应用题进行操练。
在该环节中,总结规律是前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科学、准确地
发现学习学科知识的规律;生成方法是关键,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规律生成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拓展应用是升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成的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施“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困惑
在实施“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不少困惑,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课堂的设计问题。
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是否都需要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创设教学情景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否可以把一堂课上所有问题都交给学生讨论,思维难度大的问题是不是就不需要采取讲授法解决,怎样让需要讨论的问题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目标,对那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如何设计台阶使学生的接受更具实效性,每次都把一堂课的整体教学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让各小组学习是否合适,重点内容及典型方法等是否就可以不用板书,在模式上,如何做到既有一定的程式化,又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时时体现其本质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这就对我们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离开了老师们课前精力的投入和敬业付出都将是一句空话。
第二类是教学的进度问题。
学生基础和个性的差异容易耽误课堂时间导致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怎么办,课堂上生成的那些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我们如何有效解决,我们是一所普通高中,严格的教学进度和明确的教学任务是刚性的要求,对课堂的有效调控是很现实的问题,这就给老师们在加强课堂的管理和学生的指导方面带来了更
大的难度。
第三类是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
小组的划分怎样才能更合理有效,小组内学生的构成及小组长是否一成不变,学生的发言是不是一直被某几个学生承包,一些基础差性格内向的学生是否能得到更多的关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个体或小组集体进行评价是需要的,但目的是为单纯地活跃气氛还是作为一种手段去调动学生积极思
维和掌握知识。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究。
只要我们本着一个目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真正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的改革就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让“五变”走进课堂.现代教育导报.
[2]加拿大.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7).
[3]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与思考.小学数学教育,2003(1-2).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南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