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二章课件
合集下载
毛概论第二章授课PPT
02
毛概第二章概述
章节结构
一、引言
介绍本章的主题和背景,阐述毛泽东思想的 形成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详细阐述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讲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实 践基础。
四、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意义
分析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 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启发和帮助,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05
课程评估与反馈
评估方式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 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以评估学
毛概论第二章授课
• 引言 • 毛概第二章概述 • 毛概第二章内容解析 • 教学方法和技巧 • 课程评估与反馈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介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阐述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 中的重要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讲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 法,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案例分析
总结词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 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013版毛概第二章第二节PPT
物价飞涨:1946年上涨7.7倍;1947年上涨14.7倍;
1948年上涨56倍;1948年日日上涨。源自在不同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不同
国民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 的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的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 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1)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 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 义革命。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
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
会主义社会。
中国革命路线图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孔祥熙 “四大家族”是官僚资产阶级,是勾结美帝国主义剥削压榨中国人民的刽子手!
蒋介石
官僚资本主义是一种垄断资本和反动国家政权结 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它的存在和发 展严重地束缚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官僚资本主义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 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 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具有买办性、封 建性和垄断性; B. 和国家政权相结合,是国民党政权
(1)为什么中国革命要无产阶级领导?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 革命的标志。 (2)无产阶级怎样领导?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 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B.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同时 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无产阶级政党实现领导权的两个条件
一是,率领 同盟者向着共 同的敌人作坚 决的斗争,并 取得胜利,以 坚定同盟者的 信心。
毛概第二章第二节-优质课件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案例教学:“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的幸福生活视频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享“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历史 上的华西村是一个穷得响叮当的村子,当地还流传着“有女 不嫁华西村”的说法。2005年,华西村实现销售307.8亿元, 华西村每户家庭都拥有400—600平方米的别墅,100—1000万 元的资产,1—3辆轿车。
衷心感谢大家的参与
一种是从狭隘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 导作用的经验主义
3、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 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 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 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它是制定并贯彻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思想 基础。
3 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 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两个根本原因
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 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 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 离了中国的实际。
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 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 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 和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
2、理论联系实际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 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要搞清实际,不 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 质的理性把握。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 指导实践,又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指出: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案例教学:“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的幸福生活视频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享“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历史 上的华西村是一个穷得响叮当的村子,当地还流传着“有女 不嫁华西村”的说法。2005年,华西村实现销售307.8亿元, 华西村每户家庭都拥有400—600平方米的别墅,100—1000万 元的资产,1—3辆轿车。
衷心感谢大家的参与
一种是从狭隘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 导作用的经验主义
3、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 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 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 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它是制定并贯彻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思想 基础。
3 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 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两个根本原因
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 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 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 离了中国的实际。
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 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 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 和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
2、理论联系实际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 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要搞清实际,不 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 质的理性把握。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 指导实践,又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指出: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 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 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 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
江泽民在十四大上作报告
●江泽民把“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 概括为党的思想 路线和邓小平理 论的精髓。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进入21世纪, 对新形势下如何 坚持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提出了新 的要求。
江泽民强调, 马克思主义最重 要的理论品质是 与时俱进。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内容
本章通过对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讨论,从而 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的核 心是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 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 证。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 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的同时, 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 思想路线的含义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 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 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 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 的认识路线。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 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 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
江泽民在十四大上作报告
●江泽民把“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 概括为党的思想 路线和邓小平理 论的精髓。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进入21世纪, 对新形势下如何 坚持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提出了新 的要求。
江泽民强调, 马克思主义最重 要的理论品质是 与时俱进。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内容
本章通过对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讨论,从而 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的核 心是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 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 证。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 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的同时, 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 思想路线的含义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 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 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 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 的认识路线。
2016毛概课堂课件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日军正在刺杀无辜的中国青年。 以杀人为乐的日军军官。 俄军正在砍杀中国老百姓。
(一)历史背景:近代中国国情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和性质
1、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反帝反封
反帝: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 反封: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使中国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和性质
1、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反帝反封
2、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2、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民主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或者资产阶级性 质的革命是什么关系?
革命性质由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决定。 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决定革命的对象和主 要任务。民主革命是以封建主义作为革命 对象的一种革命,由于在人类历史发展的 长河中,推翻封建主义属于资产阶级的历 史使命,因此通常又把民主革命叫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者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或者资产阶级革命或者资产阶级 性质的革命。
《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 450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 本息合计98200万两,按当时中国人口4亿计平均 每人负担2两以上)
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 中国的经济命脉。(1914年外资控制中国
生铁生产100%,机器产煤91.9%。1911年控 制铁路91.9%,江海航运84.4%,远洋航运 100%,外贸90%)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大学毛概详细ppt第二章
“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 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 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 政策、办法来。”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 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节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 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 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 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 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 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 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 文化大革命”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 时间被抛开了,给党的 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使国家遭到很大灾难, 使党和国家的形象受到 很大损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 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节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 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 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 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 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 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 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 文化大革命”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 时间被抛开了,给党的 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使国家遭到很大灾难, 使党和国家的形象受到 很大损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毛概第2章课件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
2
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1)导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 《光明日报》
(2)意义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 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为我们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 理论基础。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
前提和内在要求。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 想的目的和归宿。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 章在总纲中指出: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 理和发展真理。
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1)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1978.11.10-12.15)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充分准备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18-12.22) (3)中央政治局会议
——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准确地说是重 申 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了拨乱反 正的进行,推动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 集体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确立 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确立的过程基本上可以用三个 红色地名相连接:井冈山—— 遵义——延安。
长征时的毛泽东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展开 经济改革也开始从农村突破
毛概课件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总结
没有中国革命 的实践,没有对实 践经验的概括和总 结,也就不会有新 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李大钊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历次救国救民运动的失败
曾 国 藩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沈 宝 桢
丁 日 昌
张 之 洞
洋务运动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 力军。实行土地革命,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 民的支持和参加,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为最 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于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 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一次革命论” “二次革命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 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 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毛概复习课件(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
一方面
另一方面
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 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 定条件,但并不能使中国发展 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 治的、经济的和文化 的侵略,使中国半殖 民地化。
近代中国国情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01 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新民主 主义革
02
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 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
命的革
资本主义发展
命性质 03 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 中国革命
只推翻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反动统治,而不 破坏参加反帝反封建 的资本主义成分
有别于一般 意义上的社 会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 中国革命
第一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第二步,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任务
新民主主义 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近代中国国情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次年签 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进一步加深。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 订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近代中国社会 的性质
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 的根本任务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占全国人 口的80%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
一方面
另一方面
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 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 定条件,但并不能使中国发展 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 治的、经济的和文化 的侵略,使中国半殖 民地化。
近代中国国情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01 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新民主 主义革
02
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 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
命的革
资本主义发展
命性质 03 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 中国革命
只推翻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反动统治,而不 破坏参加反帝反封建 的资本主义成分
有别于一般 意义上的社 会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 中国革命
第一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第二步,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任务
新民主主义 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近代中国国情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次年签 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进一步加深。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 订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近代中国社会 的性质
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 的根本任务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占全国人 口的80%
毛概2010修订版第二章课件
毛概2010修订版第二章课件
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精髓” 对于某一理论
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 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 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 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理论 成果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主要 贡献
第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 俱进的理论品质”的重要命题,突出 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品质和发 展性品质,从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 路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事求是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 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 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 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 行动的向导。”
1937年,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 论》,论证了正确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938年,毛泽 东在《论新阶段》 中,提出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 任务,强调坚持 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实际相结合的 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
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精髓” 对于某一理论
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 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 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 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理论 成果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主要 贡献
第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 俱进的理论品质”的重要命题,突出 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品质和发 展性品质,从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 路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事求是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 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 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 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 行动的向导。”
1937年,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 论》,论证了正确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938年,毛泽 东在《论新阶段》 中,提出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 任务,强调坚持 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实际相结合的 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概第二章课件
半封建过程:
加速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 义创造条件,但封建制度的根基依旧保持,没有使中 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3)保护民族工商业,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在不操纵国计 民生的前提下得到发展,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 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结论: 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主导地 位,因此,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也不是完全的 社会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 经济,但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的。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和基本经验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经历了艰 难的探索历程 • (1)城市中心论的道路(19211927) 李立三(1899.—1967) •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 工作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 方向首先指向农村。
结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次特殊的革命: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实质:农民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 的过程。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 生 从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 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 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 救民的道路。
(3)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 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 者。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其缺点是, 有些人容易受资产阶级的影响,因而必须在他们中进 行革命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4)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表现为 进步、革命与妥协、软弱的两重性。
版毛概_第二章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ppt课件
• 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新 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科学阐述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 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提出“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并第一次对新民主 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科学的概括。 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 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命
命
导
命
命
对
动
阶
性
前
象
力
级
质
途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首先,帝国主 义是中国革命
帝国主 义
的首要对象
其次,封 建主义是
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
再次,官僚 资本主义也
中国革命 封建主 对象 官僚资 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对 义
本主义 的对象
象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近代中国向日本支付了多少战争赔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1页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29年6月 1929年12月 1930年 1937年 1938年 1941年 1942年 1945年
课间休息
1 一切从实际出发
2 理论联系实际
3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科学阐述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 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提出“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并第一次对新民主 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科学的概括。 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 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命
命
导
命
命
对
动
阶
性
前
象
力
级
质
途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首先,帝国主 义是中国革命
帝国主 义
的首要对象
其次,封 建主义是
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
再次,官僚 资本主义也
中国革命 封建主 对象 官僚资 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对 义
本主义 的对象
象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近代中国向日本支付了多少战争赔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1页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29年6月 1929年12月 1930年 1937年 1938年 1941年 1942年 1945年
课间休息
1 一切从实际出发
2 理论联系实际
3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毛概第二章PPT课件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偏离
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人 对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对中 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深入细致 的科学研究,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过分夸大 精神因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也由于在巨大的成 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思想和行动越来越严重 地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了“大跃进”、“人 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上
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地步,相信毛主席要相信 到迷信的地步
我们一定要解放世界上四分之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的劳动人民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 义的晚点,也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宁要社会主义的 低速度,也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现于班固所 著的《汉书》中。
班固在文章中称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 好古,实事求是。”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首先明确提出思想路线问题
•在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的 信中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 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 才能得到真相。一些错误观点的 存在只是“历史的结穴”,是 “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 的最后挣扎”。
邓小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 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手迹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 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 思想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 明确、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 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主要内容。 (2)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 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应有之意。(双重性:新民主主义革
②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 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生产关系, 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生活、确立人民当 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 繁荣富强)。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半封建过程:
加速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 义创造条件,但封建制度的根基依旧保持,没有使中 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一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 外无独立,没有合法的议会斗争之路,敌人过于强大, 不能不走武装起义的道路。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 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中国革命 的主力军。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的“人民大众”,是指革命的 动力。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无产 阶级和地主、资产阶级占少数,最广大的是农民、城 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工人 阶级 农民 阶级
民族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动力
城市小 资产阶级
(1)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 级。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要取得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 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 盟军。 是无产阶级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者;中国的民主 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 本问题。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中国革命中无 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①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就是中 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 关系问题。 ②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 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两个性质 不同的革命过程。反对“左”的二次革命论和“右” 的一次革命论 。
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 生产者的私有制
无产阶级革命
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前途问题上曾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
王明
一种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 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 役”,混淆了两个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 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这种观点 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两者之间的 区别。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都违背了 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和基本经验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经历了艰 难的探索历程 • (1)城市中心论的道路(19211927) 李立三(1899.—1967) •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 工作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 方向首先指向农村。
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3)保护民族工商业,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在不操纵国计 民生的前提下得到发展,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 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结论: 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主导地 位,因此,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也不是完全的 社会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 经济,但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的。
瞿秋白 (1899.-1935) ,
毛泽东的四篇文章: 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 冈山的斗争》分析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 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 农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时机 成熟时再夺取后全国政权的思想。 1938年《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 先占农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确立下来。
(3)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 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 者。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其缺点是, 有些人容易受资产阶级的影响,因而必须在他们中进 行革命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4)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表现为 进步、革命与妥协、软弱的两重性。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 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 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既是根据地在 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客观条件。 近代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革命 愿望强烈,加之经过民主革命的洗礼,群众基础好,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 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 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 展的主观条件。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中作了完整精辟的概括,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革命。” 这条总路线规定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性 质、前途。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 的基础 中共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没有经验到 有经验,从有较少经验到有较多经验,从未被认识的 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幼年时期,由于对革命 领导权、武装斗争、革命道路等缺乏正确认识,在革 命实践中犯过错误、走过弯路。大革命失败后,逐步 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政权的道路,并 在以后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理论。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 实践基础和智慧源泉。
结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次特殊的革命: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实质:农民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 的过程。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 生 从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 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 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 救民的道路。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 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
8学时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1、近代中国国情: (1)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1840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已经孕育着资本主 义的萌芽。 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 主义国家。 另一方面,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 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
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做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 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 被领导者以政治教育。二者缺一不可。 (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 的关键。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 大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加强无产阶级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 心是“无产阶级领导”,这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 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取得 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需注意: (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保 证。 (2)中国无产阶级具有自身的优点和特点。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既不是自封的,而是在与资 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必须以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 想为指导,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强调的是文化的民 族内涵和形式,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2)新民主主义文化又是科学的文化,强调的是这种文化 内容的科学性。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 张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真理,强调理论和实际相一致。 (3) 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是大众的文化,强调的是这种文化 的民主性。这种文化应该为占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 众服务。
“一次革命论”的错 误
“二次革命论”的错 误 一种是“右”的陈独秀的“二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