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合集下载

《经济学原理:短期经济波动》

《经济学原理:短期经济波动》

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一.菲利普斯曲线 1. 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 2. 总需求、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 业的组合是由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使经济沿着短 期总供给曲线变动; 因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使总需求曲线移 动,所以它们可以使经济沿着菲利普斯曲线移 动;
货币供给
物价水平
总需求 AD1
AD2
r1
2,支出增加 货币需求
MD2
r2 1,政府购买
AD3
4,挤出效应部分抵消 了总需求的增加

升0
MD1
央行固定货币量
货币量
增加总需求
0
产量
图:挤出效应
第34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6. 税收变动 减税增加了消费支出,就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同样,增税抑制了消费支出,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 动;
物价水平
长期总供给
P1 物价水
平变动 P2
不影响长期中物品与 服务的供给量
0
自然水平
产量
图:总需求曲线
物价水平
LRAS1990 LRAS2000 LRAS2010
货币供给增长 总需求曲线移动
技术进步使长期 总供给曲线移动
P2010
持续的通货 膨胀
P2000
P1990
AD1990
AD2010 AD2000
二.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 1. 支持积极稳定政策论 凯恩斯(及其许多追随者)认为,总需求的波动主要是因为非理性的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 从原则上说,政府可以调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对这些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情绪做出反应,从而稳 定经济; 2. 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 反对者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时滞; 3. 自动稳定器 ① 最重要的自动稳定器是税制; ② 政府支出也作为自动稳定器发挥作用;

宏微观经济学-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微观经济学-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为了了解短期经济,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模型,为此,我们需要放弃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
1
2
3
2.1短期和长期的不同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建立在对两个变量关系的分析,第一个变量是用实际GDP衡量的经济的物品与劳务的产量;第二个变量是用CPI或GDP平减指数衡量的物价总水平。
由于产量是实际变量,而物价是名义变量,模型分析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说模型打破了古典二分法。
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
设想您每月的收入10000元和您的银行存款1000000元不变,而物价总体水平下降一半(可理解为所有物品与劳务价格下降50%),请问您的消费行为将发生什么变化?
您不仅会不知不觉地买更多的衣服、书籍、化妆品……而且您选择这些物品的档次也会不知不觉地向上提升。
您本来还未纳入计划的汽车、MP4现在也许提前买回来了……
02
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变动与经济中劳动力利用的变动是密切相关的。即当实际GDP减少时,失业率上升。
这一事实也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经济衰退确实反映了经济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这个时候很多人想要工作,但社会却不能为他们提供岗位;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更多的人参与物品与劳务的创造,社会财富在下降。
政府购买的变动是最直接的移动总需求曲线的办法。
1
政府建设大型公共设施、上马大型工业或工程项目、增加军费开支等,都会使总需求增加,即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反之,使其左移。
2
(3)政府购买多,比如,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一国汇率的变动——汇率上升或下降;贸易政策的改变;主要贸易伙伴经济的景气或衰退等等。
尤其不要产生不必要的困惑:总供给在长期内怎么会是不变的呢?
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上来源于古典二分法。因为该理论认为,实际变量并不取决于名义变量,而产量是实际变量,物价水平是名义变量,所以前者不受后者的影响。

总供给与总需求概念

总供给与总需求概念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含义及其理解2010-05-24 16:20:55| 分类:山人呓语|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国民经济体是一个创造财富、消费财富的有机体;它是一个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子过程、并不间断地、周而复始地重复上述四个子过程的循环体。

其中,总供求就是驱使这个经济体永续地内在循环、增长的动力。

那么,什麽叫做总供求呢?总供求即是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供给与需求;亦即GDP的总供求。

我们先看总需求。

由于总需求就是对于GDP的需求,而GDP所要核算的就是一个社会在一段时间内所创造出来的最终消费品、最终资本品和劳务,因此总需求等于: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需求(G)+出口(X)-进口(M)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与支出法下GDP的计算式相比,在上述总需求的计算式中,其投资需求不包括企业库存的非计划增加。

总需求是对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事前核算;而GDP则是对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事后核算。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才将支出法下的GDP计算式写为: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支出(G)+出口发生额(X)-进口发生额(M)可见,总需求不一定等于当期的GDP。

二者的差距集中体现在GDP计算式当中的投资需求包涵了库存的非计划性增加。

现在我们再看总供给。

总供给的价值量亦即GDP的价值量。

而作为财富的增量,与GDP相对应的这部分价值量最终形成居民和政府的收入。

为了与总需求的构成项目相匹配,我们对总供给的构成项目进行进一步的分解。

具体地,我们将居民的收入进一步地区分为“准备用于消费的收入(C)”与“不准备用于消费的收入(S)”两大部分。

并且把不准备用于消费的那部分收入叫做“储蓄”,并用T来表示政府的收入。

这样一来,总供给(亦即GDP)就等于:C+S+T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储蓄包括企业的库存增量。

其中也包括存货的非计划性增加。

存货的持有者主要为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

在生产部门中,存货主要包括制成品、在制品、半成品以及原材料等。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资源充分利用阶段。即C以上部分,这时总供给曲 线是一条垂线,这表示无论价格水平(P)如何上升,总供 给(Y)都不会增加。
这是因为从长期来讲,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当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宏观 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在内的 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而不仅仅只是劳动人 口的充分就业),此时,无论如何提高价格,总供给也不会 增加。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资源总是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因 此,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左图中,总需求增加,使 得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 ,得到新的均衡点E1,对应的均 衡国民收入为Y1,均衡价格水平 为P0;总需求减少,使得总需求 曲线从AD0移动到AD2,得到新 的均衡点E2,对应的国民收入为 Y2,均衡价格水平为P0。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
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线,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引起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总需求增加 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会使国民收 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如下图所示。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即BC段,这时总供给曲线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表示总供给(Y)的变动会引起 价格水平(P)的同方向变动。
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引起 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总价格水 平上升。这种情况在短期生产中比较常见,所以这种向右上方 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生产技术的提 高)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形上,就是总 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总 供给增加,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 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2;二是总供给减少,引起总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1。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概念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A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部门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由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构成,用公式表示为:AD = C + I + G + NX 。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A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技术水平等因素。

二、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意味着物价水平下降会导致总需求增加,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总需求减少。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财富效应:当物价水平下降时,货币的实际价值增加,消费者感到更富有,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导致总需求增加。

2、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

3、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会使本国利率下降,汇率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

三、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原因在于粘性工资、粘性价格和错觉。

在短期内,工人的工资和企业的产品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企业的利润增加,会增加产出,导致总供给增加。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表示在长期中,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是固定的,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

长期总供给取决于劳动、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四、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相交的点,此时的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称为均衡物价水平和均衡产出水平。

当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和产出增加;当总需求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和产出减少。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概述

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概述
支出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 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 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统计购买 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价值总和。
23
(1)居民个人的消费支出(C)

♦ 耐用品 ♦ 非耐用品

♦ 住房租金

♦ 其他劳务
目 (2)投资(I)
(1)
♦ 厂房 ♦ 设备
♦ 居民用房
♦ 企业存货投资
因此,只能使用别的方法来核算GDP:(1) 支出法;(2)收入法;(3)产品法。
21
1.支出法
GDP可以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 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来求得。
原因: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注意:我们是从支出或者说消费的角 度来测算整个社会总产出或总收入。
22
支出法
支出法,也叫做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 法,或者最终产品法。
西方国家以支出法为基本核算方法,以支出法的 计算结果为标准。如果按生产法、收入法计算出的结 果与此不一致,就要通过误差调整项进行调整。
32
注意点
(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 3 种 :支出法,收入法,增值法;
(2)三种方法的结果应该一致;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支出法最为 常用。
33
§8-2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2)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个 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净增价值。
国民生产净值(NNP)= GNP – 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NDP)= GDP – 折旧
35
§8-2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3)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在一年 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 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之和。
总支出代表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总 收入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 从GDP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恒等式:

宏观经济 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题目+答案)

宏观经济 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题目+答案)

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1. People will want to buy more when thea. price level rises, because the interest rate rises.b. price level rises, because the interest rate falls.c. price level falls, because the interest rate rises.d. price level falls, because the interest rate falls.2. A decrease in U.S. interest rates leads toa. a de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that leads to greater net exports.b. a de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that leads to smaller net exports.c. an ap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that leads to greater net exports.d. an ap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that leads to smaller net exports.3. Other things the same, as the price level falls, a country's exchange ratea. and interest rates rise.b. and interest rates fall.c. falls and interest rates rise.d. rises and interest rates fall.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ill both make people spend more?a. wealth and interest rates rise.b. wealth rises and interest rates fall.c. wealth falls and interest rates rise.d. wealth falls and interest rates fall.5。

宏观经济学]第10讲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第10讲总需求与总供给

04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IS-LM模型简介
• IS-LM模型定义: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 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 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 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 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 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 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 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
宏观经济学第10讲总需求与总供 给
目 录
• 总需求概述 • 总供给概述 •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衡及调整 • 案例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实践应用
01 总需求概述
总需求的定义与构成
总需求定义
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 价格水平上,全社会对商品和劳 务的需求总量。
预期因素
预期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比 较复杂,包括对未来价格、 收入和利率等因素的预期。
总需求的变动规律
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的关 系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 上升,总需求量减少;价格水 平下降,总需求量增加。
收入水平与总需求量的关 系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收入水平 提高,总需求量增加;收入水 平下降,总需求量减少。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 影响总需求,如降低存款准备 金率、降息等。
产业政策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 创新等来影响总供给,如扶持 新兴产业、推动技术改造等。
收入政策

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3
关注以下问题

什么因素引起短期经济波动? 什么政策可以防止经济衰退的时期出现? 当衰退和萧条发生时,决策者如何缩短其持续 时间,减轻其严重性?
4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Three Key Facts About Economic Fluctuations‹
经济波动是不规则和不可预测的。 Economic fluctuations are irregular and unpredictable.
‹经济当中的波动常常被称作经济周期(或译商业周期)
Fluctuations in the economy are often called the business cycle.
‹ 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一起波动。 Most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fluctuate together. ‹随着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As output falls, unemployment rises.
8
美国的真实GDP
9
美国的投资支出
10
美国的失业率
11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Three Key Facts About Economic Fluctuations‹
随着产出下降,失业上升。 As output falls, unemployment rises.
‹真实GDP的变化和失业率的变化呈反向关系。 Changes in real GDP are inverse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 unemployment rate. ‹在衰退时期,失业大幅上升。 During times of recession, unemployment rises substantially.

总需求与总供给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函数: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 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 按照货币工资W与价格水平P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 的长短,宏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 为三种: 古典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
线性
A
AA、BB、CC分别代表古典、 凯恩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CC越靠近AA,W和P的调节速 度越快, CC越靠近BB,W和P 的调节速度越慢。CC的斜率 代表着被假设的调节速度。
P
C
E B B C A
0
yf
y
能代表实际情况的常规总 供给曲线是非线性的。 1.左下方的C点代表较为 严重的萧条状态;由于存在着 大量的失业和闲置的生产能力 。所以当y增加时,P会稍有上 升,CC的斜率相对平缓。(在 较高的总需求水平,厂商愿意 生产和出售更多的产量,并适 当提高价格)
假定价格为P1 时LM曲线为LM1。 r 由于实际货币供给为M/P,所以 当价格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 M/P会上升,导致LM曲线向右 r1 r2 移动。 r3 假定价格下降到P2,LM曲线会向 右移动到LM2 ,价格下降到P3 , LM曲线右移到LM3。利息率会相 应地下降到r2、r3,产量会上升到 y2、y3。
P
A
C
P0
B E C A
B
0
yf
非线性
y
2.随着经济的好转,P上升越来越快,从而CC 的斜率日益陡峭,直到代表充分就业的E点。 3.在E点之后,P的上升还要加快,从而CC的 斜率继续加大。(产出若超出yf,原料和劳动供给 UP 变得紧张,价格会急剧上升)
第七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在短期中,宏观经 济的目标是充分就业和 物价稳定。 图中E0点就代表了 宏观经济管理的短期目 标。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基本要求古典通货膨胀理论: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数量论方程式;费雪效应及名义利率如何对通货膨胀作出反应,通货膨胀给社会的各种代价,通货膨胀税。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长期中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决定理论):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价值——货币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联储注入货币后,货币贬值、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与物价水平负相关——长期中,物价总水平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仅适用于长期)。

货币数量方程式与货币数量论:MV = PY 称为货币数量方程式。

通常,货币流通速度V是稳定的,因此:1、货币数量M的变动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的同比例变动;2、长期中,产出量Y与货币数量无关,因此PY的变动值反映在P的变动上。

——央行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轮)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调整:名义利率 = 真实利率 +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皮鞋成本、菜单成本、资源配置不当、税收扭曲、混乱与不方便、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税——政府增发货币的激励。

—1—第31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出口、进口及净出口——物品与劳务的国际流动资本流出、流入及资本净流出——金融资本的国际流动基本关系:净出口 = 资本净流出、储蓄 = 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名义汇率、真实汇率及其关联,汇率决定理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物品的流动:净出口NX(贸易余额)= 出口–进口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NCO = 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 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重要的等量关系: NCO = NX ——资本净流出等于净出口NCO = S-I ——资本净流出等于一国的储蓄与国内投资的差额S = I+NCO ——一国的储蓄等于国内的投资与资本净流出的和NCO(或NX)>0,或S>I时,称作贸易盈余;反之,称为贸易赤字;NCO(或NX)= 0,或S = I时,称作贸易平衡名义汇率: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当这一比率增加时,称货币升值,反之称作货币贬值(间接标价法)真实汇率:两国产品交换的比率;真实汇率 = 名义汇率×(国内物价/国外物价) = e(P/P*)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意义: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真实汇率就是固定不变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2篇 短期经济波动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衰退(recession )答:衰退指收入减少与失业增加较为缓和的经济时期。

一般的衡量标准是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

在衰退阶段,经济在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

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

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

2.萧条(depression )答:萧条是真实GDP 严重减少的时期,指商业周期的紧缩阶段。

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经济活动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和消费者的严重悲观情绪持续很长的一个时期,它紧接着在达到一个高峰之后,以周期的低谷而告终。

其特点是:生产急剧缩减,资本投资减少,信用规模收缩,价格持续下滑,失业增多,就业水平降低,企业家与消费者的情绪悲观。

在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严重的萧条,一次发生在1873~1879年,一次发生在1929~1933年。

政府采取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目的在于缩短或消除这种经济萧条。

3.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model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 答: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指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33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33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
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3)世界经济
汇率↑→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外国商品相对价格 ↓→进口↑,出口↓→净出口↓→总需求↓
外国收入↑→对本国商品需求↑→净出口需求↑→总 需求↑
(二)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 AS:在不同的价格水平和工资水平下,企 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
当价格水平提高时,总产量的供给曲线会有什么反 应?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依赖于我们对劳动力市场的假定 (劳动力市场如何决定就业量?)
O
Y
•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成本↑→短期总供给↓
短期内的成本上升并未造成一个社会人口和资本存量的变化, 也不改变当前的技术状况,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预期价格水平下降,短期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问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否会影响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产品市场均衡有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 线的交点决定;经济将在均衡总需求和 总供给给定的产量和价格水平上出清, 这个均衡点也决定了经济中的就业水平
在短期内,总需求的变动既影响产量又影响 价格,表现出凯恩斯学派的特征;在长期内, 却只对价格有影响,表现出古典学派的特征。 两者的争论是关于时间的选择
问题是,这种恢复有多快?
经济波动的原因
宏观经济学家对经济事件的解释,有两 方面不同:一、供给曲线究竟垂直的, 还是向上倾斜的?
二、什么因素导致了经济波动?是总需 求冲击?(如货币政策的不稳定)还是 总供给冲击?(如技术变化和投入品价 格的波动)
第九篇 短期经济波动
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知识点回顾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政府的财政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对总支
出和总需求有什么影响?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中,古典二分法和货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均衡工资率
均衡就业量
NS
ND N0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5徐生钰
6.2.4 AS曲线
AS曲线的推导
劳动市场:N
d(
W P
)
N
s(
W 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产函数: Y f (N, K )
消去 N可得到总供给曲线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6徐生钰
6.2.5 不同性质的AS曲线
1. 总供给曲线:短期总 P 供给曲线(Keynes总 供给曲线)具有正斜 率,即它是一条向 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SAS Y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9徐生钰
为什么LAS是垂直的?
在短期——当物价上升名义货币工资 上升或不变时工人会认为实际工资上 升或不变就业增加或至少不变产出 增加或至少不变这种被称为“货币幻 觉”。
在长期——名义工资会对劳动供求关系
作出应有的调整,工人们会消除“货币
幻觉”,劳动供给可被假定为实际工资
国民经济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说明国民收入的增加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AS曲线右移可以使价格稍有提高,而国民收入
增加很明显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7徐生钰
短期分析(经济萧条的解释)
P
AD1
AS
AD2 AD3
P1
P2 P3
Y
O
Y3
Y2 Y1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8徐生钰
短期分析(通货膨胀的解释)
在长期,财政和货币
AS
AD’
AD
Y*
Y
政策只影响价格而不
影响产出。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5徐生钰
古典模型的经济意义(偏向于长期)

第三讲 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三讲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
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 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 的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技术引起的移动:技术知识进步使总供给曲线 向右移动;可得到的技术减少(也许由于政策 管制)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预期物价水平引起的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下降 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上升使 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第三讲
要点: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曲线如何表现经济中总价格水平和总 产出供给数量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在短期和长期不同 总需求曲线如何表现经济中总价格水平和总 产出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 如何运用AS-AD模型分析经济波动 政府应采取何种措施来抑制经济波动
本章主要内容: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总供给 总需求 AD-AS模型 宏观经济政策
总供给
对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的解释
劳动引起的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也许 是由于自然失业率的下降)使总供给曲线向右 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减少(也许是由于自然 失业率的上升)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资本引起的移动: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增加使 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减 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买的增加(增加对国防或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使总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反是。 净出口变动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既定时,增 加净出口的事件(国外经济繁荣、引起汇率下降的投 机)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反是。
总需求
克鲁格曼的解释:
预期的变化: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依 赖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负向需求冲击的短期和长期效应
价 格 总 水 平 P
P2 P3 LRSA SRAS1

总需求与总供给-经济学原理-课件-22

总需求与总供给-经济学原理-课件-22

31
3、错觉理论

错觉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派):物价总水平的 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自己出售产品的个别 市场发生的变动的看法,从而对物价水平变动 做出了反应,这种反应引起了总供给曲线向右 上方倾斜。
如果P超过PE,企业在认识到所有物价都上升之前 先看到了自己产品价格的上升,误认为是自己产品 的相对价格上升,因此反应是增加产出和就业。 所以较高的P引起较高的Y,SRAS正斜率。
人们手中的货币只能买到较以前少的物品和劳务。 所以真实财富下降。 人们感到更贫穷。

结果:C下降
13
利率效应(P和I)

假设P上升
购买物品和劳务需要更多的货币 为了获得这些货币,人们出售债券或其他资产 这使得利率提高

结果:I下降
14
汇率效应(P和NX)

假设P上升
本国利率提高(利率效应) 外国投资者希望持有更多的本国债券 外汇市场上对本国货币需求增加 本国货币汇率上升 本国的出口相对外国人更贵,进口相对本国人更便 宜

为了解释短期波动,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的模型。
9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大多数经济学家用来 解释经济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模型。
物价水平
P
短期总供给
SRAS
模型决定的均 衡物价水平
P1
总需求
AD Y1 Y
和均衡产出 (真实GDP)
真实GDP,产出量
10
总需求(AD)曲线
P
AD曲线表明 在任何一种 既定的物价 水平时经济 中所需求的 所有物品与 劳务量。
P SRAS P2 P1
里,P的上升 会引起物品和劳 务供给量的增加
Y1 Y2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章总供给与总需求1、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事实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且不可预测事实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事实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2、古典二分法,把变量分为两类:真实变量—衡量数量或相对价格的变量名义变量—按货币衡量的变量货币中性: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3、总需求曲线告诉我们在任何一种既定的物价水平时经济中所有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4、经济中的GDP:Y = C + I + G + NX5、总需求曲线为什么会向右下方倾斜财富效应(消费减少):假设物价水平上升:人们持有的美元只能购买更少的物品与劳务,真实财富减少,人们觉得变得更穷,结果:消费减少利率效应(投资减少):假设物价水平上升:购买物品与劳务需要更多的货币,为了得到货币,人们出售债券或其他资产,这使利率上升,结果:投资降低汇率效应(进出口减少):假设物价水平上升:美国利率上升(利率效应),外国投资者想要更多的美国债券,外汇市场上对美元的需求增加,美元升值,美国出口物品相对于外国人而言变得更贵,而美国居民觉得进口的物品变得更便宜。

结果:净出口减少6、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消费变动引起的移动股市繁荣/大跌;偏好变化:消费与储蓄之间的权衡取舍;增税/减税投资变动引起的移动企业购买新计算机,设备和建造新工厂;乐观预期/悲观预期利率,货币政策;投资税收优惠或其他税收激励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移动联邦政府的支出,如国防开支;州和地方政府支出,如公路、学校净出口变动引起的移动购买我们出口产品的国家经济的繁荣/衰退;外汇市场上国际投机者引起货币升值/贬值6、(物价水平不变时引起的移动)任何改变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或净出口的事件—除开物价水平的变动—都会移动总需求曲线(物价水平变动会引起沿着曲线的变动)7、总供给曲线告诉我们在任何一种既定的物价水平时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总量8、自然率产量取决于经济中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存量以及技术水平。

物价水平上升,并不影响它们之中的任何一项,因此也不会影响自然率产量9、任何改变决定自然率产量因素的事件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例如:移民使工人数量增多,因而自然率产量也会增加10、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劳动或自然失业率变动引起的移动移民;生于婴儿潮时期的人的退休;政府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策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变动引起的移动工厂,设备投资;更多人获得大学文凭;飓风损坏工厂自然资源变动引起的移动新矿藏资源的发现;进口石油供给的减少;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模式变化技术知识变动引起的移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11、当经济中的实际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水平或自然水平11、为什么短期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名义工资在短期中是粘性的,它们调整缓慢许多价格在短期内是粘性的企业可能会混淆物价水平的变动与它们出售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错觉理论:生产者的预期)1、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下降的两个宏观经济变量。

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上升的一个宏观经济变量。

答: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实际GDP 和投资支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2、画出一个有总需求、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的曲线的图。

仔细并正确地标出坐标轴。

答:3、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答:为了理解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我们必须考察物价水平如何影响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物品与劳务需求量。

(1)庇古的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

(2)凯恩斯的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家庭和企业更多地支出于投资物品,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3)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实际汇率贬值,而且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国外对美国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由于这三个原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解释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答: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的供给取决于它资本与劳动的供给,以及用来把资本与劳动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

由于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实际GDP 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即经济的资本、劳动和技术决定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而且,无论物价水平如何变动,供给量都是相同的。

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一、货币政策与总需求1、供求模型帮助解释利率效应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2、流动性偏好理论:用来解析经济中决定利率的因素,本质上是供给与需求的应用。

2、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3、货币供给:假设由中央银行的政策固定,不取决于利率5、货币需求反映了人们想以流动性的形式持有多少财富6、为简化期间,假设家庭财富只包括两种资产:a)货币—具有流动性但不支付利息b)债券—支付利息但不具有流动性一个家庭的“货币需求”反映了它对流动性的偏好7、其他条件不变,真实收入Y 增加会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收入增加,人们希望购买更多的物品与劳务,货币需求增加)其他条件不变,利率r的上升会降低货币需求(利率增加,持有流动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人们试图减少持有的货币量,货币需求减少)其他条件不变,物价P的上升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物价上升,人们未购买物品与劳务需要更多的货币量,货币需求增加)8、利率的变动不影响货币的供给,所以货币供给曲线是垂直于横轴的9、利率效应如何影响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P的下降减少货币需求,降低了r,r的下降增加了投资与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10、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美联储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来提高r ,r 上升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11、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量。

12、A.国会试图减少政府支出来平衡预算这会减少总需求与产出为抵消这个事件的影响,联储应该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利率来增加总需求B.股市繁荣增加家庭的财富这会增加总需求,使产出高于自然产量率为抵消这个事件的影响,联储应该减少货币供给和提高利率来减少总需求C.中东爆发战争,导致石油价格猛涨这会减少总供给,使产出下降为抵消这个事件的影响,联储应该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利率来增加总需求二、财政政策与总需求13、财政政策:政府决策者对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的确定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增加或减税,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减少或增税,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14、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有两种效应: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15、乘数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乘数效应有多大它取决于消费者对收入增加的反应边际消费倾向(MPC):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而不用于储蓄的比例例如:MPC = ,如果收入增加$100,那消费会增加$8016、乘数=1/(1-MPC)MPC越大,消费对收入变动的反应越大,因此乘数也越大17、乘数效应:政府购买增加1美元使总需求的增加大于1美元它适用于改变GDP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例如:国外的经济衰退使其对美国净出口的需求减少了100亿美元。

起初,总需求减少100亿美元,收入的下降使消费减少,从而进一步减少总需求和收入18、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r上升,减少投资,从而减少总需求的净增长。

因此,总需求移动的规模要小于最初的财政扩张,这称为挤出效应19、政府购买增加200亿美元最初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00亿美元,但Y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与r,这又减少了总需求20、财政政策的另一个工具:改变税收水平来调节总需求的变动。

21、总需求移动的幅度要受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影响另一个因素:家庭对税收变动是持久变动还是暂时变动的感觉持久的减税会比暂时的减税增加更多的消费支出,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幅度也更大22、经济处于衰退之中,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000亿美元就可以结束衰退A.如果MPC =,没有挤出效应,国会应该批准增加多少政府购买来结束衰退乘数= 1/(1 –= 5政府购买增加400亿美元,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5 x 400亿= 2000亿B.如果存在挤出效应,国会批准的政府购买应该大于还是小于这个数量挤出效应减少了政府购买对总需求的影响为抵消挤出效应,国会批准的政府购买应该大于这个数量1、什么是流动偏好理论这种理论如何有助于解释总需求曲线的向右下方倾斜答:流动偏好理论是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用来解释决定经济中利率的因素。

这种理论本质上只是供给与需求的运用,它认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平衡。

流动偏好理论假设货币供给量由美联储的政策所固定,它不取决于其他经济变量,特别是不取决于利率。

流动偏好理论认为虽然货币需求量有许多决定因素,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利率。

因为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提高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成本,货币需求量就减少了,因此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在均衡利率时,货币的需求量正好与货币的供给量平衡,如果利率在任何一种其他水平上,人们就要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使利率趋向均衡。

假设经济中物价水平上升,在较高物价时,人们将选择持有较多量的货币。

对于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为了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利率必然上升。

利率的这种提高不仅对货币市场有影响,而且对物品与劳务需求量也有影响。

在较高的利率时,借款的成本与储蓄的收益都大了,因而借款投资或消费的少了,储蓄的多了,从而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这种分析的最后结果是物价水平与物品和劳务需求量之间成负相关关系,可以用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来说明这些关系。

2、用流动偏好理论解释货币供给减少如何影响总需求曲线。

答:假设美联储通过在公开市场活动中出售政府债券来减少货币供给。

再假设物价水平在短期中不会对这种货币减少作出反应。

如下图所示,货币供给减少使货币供给曲线向左从Ms1 移动到Ms2。

由于货币需求曲线未变,为了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利率从r1 上升到r2。

利率上升又影响了物品与劳务需求量,较高的利率增加了借款的成本和储蓄的收益,抑制了投资需求。

家庭储蓄多了,用于消费品的支出少了。

由于这些原因,在既定的物价水平时,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从Y1 减少到Y2。

总之,在任何一种既定物价水平时,较高的货币减少引起较高的利率,这又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因此货币减少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图34—1 货币供给减少的影响3、政府支出30亿美元购买警车。

解释为什么总需求的增加会大于或小于30亿美元。

答:当政府支出30 亿美元购买警车时,直接增加警车生产企业的利润,这种增加又使该企业雇佣更多工人,并增加生产。

随着工人看到收入更多,企业所有者看到利润更多,他们对这种收入增加的反应是增加他们自己对消费品的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