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加工工艺》课程标准
饲料加工工艺第五章 预混合饲料加工
![饲料加工工艺第五章 预混合饲料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9cd7504f284ac850ad0242fb.png)
饲料加工工艺学
预混料加工工艺
26
华中农业大学
为了提高矿物盐微粉碎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干燥去掉水分,包括结晶水。游离水不能超过2% (国外)、3%(国内) 2)在粉碎时添加吸附剂、防结块剂和稳定剂… … 3)不同品种和不同粒径应采用不同粉碎机,矿物盐原 料可用高速粉碎机(爪式)粉碎;平均粒径在30um的原 料,如碘、硒、钴应采用球磨机碾磨。
预混料加工工艺
25
华中农业大学
不同粒度原料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
每吨饲料中的添加量
平均粒径 筛网号
10mg
≤ 5um
100mg
20um
1g
45um
325目
10g
100um
140目
50g
170um
80 目
0.5lb
270um
60目
2.0lb
440um
40目
10.0lb
725um
25目
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锰全部通过100目筛,硫 酸锌全部通过40目筛,98%通过100目筛。
预混料加工工艺
23
华中农业大学
3)使用要求高,如颗粒粒径极小,一般不大于60目 (0.25mm),碘、钴、硒则在400目(30um);配料精
度要高( 1‰);混合均匀度要高(CV 5%),而
且混合承载能力要强,不易分级,用量少,易吸湿。
4)粉尘大、腐蚀性强、对人及环境影响很大。
饲料加工工艺学
预混料加工工艺
7
华中农业大学
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不仅仅考虑微量组分的扩散 均匀性,更要考虑其与载体混合后的抗分级能力。
预混合饲料的混合均匀程度的内涵与配合饲料 的是有所区别的,也即指混合完成后的均匀程度的 不变性,通常被称为混合产品的抗分级能力。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13d78f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b.png)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畜牧兽医学时数: 72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应用化学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2.课程性质《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
该门课程以《生物化学》、《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
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基础知识,能针对动物的具体生理阶段合理运用和调制饲料,并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3.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21世纪高级畜牧兽医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注意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饲料营养物质的基本知识、基本营养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的转化途径及缺乏症;熟悉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掌握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技术;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及管理措施。
能力目标能识别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及中毒症,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熟练掌握常用饲料及其类别、营养特性及品质鉴定。
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及加工质量控制技术。
掌握动物日粮配合的基本技能。
能开展动物饲养试验方案设计和饲养效果检查。
熟练查阅和灵活运用饲养标准。
素质目标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创业的能力。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4.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训交替,技能驱动”为工作项目设置。
饲料加工工艺教材
![饲料加工工艺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5fd455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e.png)
饲料加工工艺教材饲料加工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饲料加工的工艺对于饲料的品质和营养素的保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饲料加工的工艺,并探讨其中的一些关键环节。
饲料加工的工艺主要包括原料清理、粉碎、混合、造粒和膨化等环节。
首先是原料清理。
原料清理是饲料加工的第一步,主要是为了去除原料中的杂质和不良品,确保原料的质量。
清理原料的方法有物理清理和化学清理两种。
物理清理主要是利用筛选、风力分离和磁力分离等技术,将杂质和不良品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化学清理主要是利用化学方法去除原料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
接下来是粉碎。
粉碎是将原料进行机械处理,将其分解成更细小的颗粒。
通过粉碎可以增加原料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粉碎常用的方法有碾磨、冲击和切割等。
选择哪种方法主要取决于原料的性质和加工要求。
然后是混合。
混合是将不同的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混合,以达到均匀分布的目的。
混合主要是为了提高饲料的一致性和均匀性,确保动物摄取到充分的营养。
混合通常采用机械混合的方法,比如槽式混合器和立式混合器等。
接下来是造粒。
造粒是将饲料混合物进行成型加工,使其呈现出颗粒状。
造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饲料的稳定性和保存性,方便储存和运输。
造粒通常采用机械造粒机进行,根据原料的性质和要求选择适合的造粒机型号。
最后是膨化。
膨化是将饲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处理,使其发生膨胀和变形。
膨化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饲料的口感和可食用性,增加动物对饲料的摄取。
膨化通常采用膨化机进行,根据原料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膨化机型号。
饲料加工的工艺是一项复杂而又精细的技术活,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操作。
只有做好每个环节,才能保证饲料的品质和营养素的保存。
饲料加工的工艺不仅仅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农业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不断提升饲料加工的工艺和技术水平,能够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饲料加工工艺及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
![饲料加工工艺及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80e5be3f8c75fbfc77db21a.png)
饲料加工工艺及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所在系:饲料科学系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任课老师:李建文武汉工业学院动科学院饲料工程教研室2012年12月目录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 (2)时间安排 (2)设计内容及方法 (3)考核方法 (5)说明书撰写参考格式 (6)参考资料 (8)《饲料加工工艺及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般说明●教学目的:饲料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了饲料加工工艺及设备的基础上,应用已学过的机械制图、粮食运输机械、通风与除尘等专业基础课,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饲料加工工艺及设备》理论知识,掌握一般工艺流程设计原理与方法,训练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饲料加工工艺及设备》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设计饲料加工工艺流程。
要求每位学生提交一份自行设计的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设计说明书和设计计算说明书。
●时间安排:设计时间为一周。
说明:本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可根据个人情况有所调整。
设计内容及方法:一、饲料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投资少、成本低,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流程应综合考虑其完整性,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3.设计时,必须考虑其加工过程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4.设备选型,要保证流量平衡,且通畅。
5.尽量采用国产标准化、通用化设备。
二、设计的一般步骤1.制定工艺流程方案根据设计任务书指定的项目规模、原料品种、产品品种等,制定工艺流程方案,并绘制出流程草图。
主要包括设计工艺流程的组合形式、选用与计算设备的型号与规格、料仓的个数及仓容量的大小等。
2.设备选定根据所设计的工艺流程,选定和主要设备,并通过计算确定各设备的型号;3.绘制加工工艺流程图根据设计绘制正式的工艺流程图。
4.编制设计说明书和计算说明书根据工艺流程方案的确定设备及型号的选定等设计过程,编制设计说明书和计算说明书。
三、流程方案的确定饲料加工工艺流程一般由原料接收与清理、粉碎、配料、混合、制粒(膨化)和成品打包(发放)等六个工序组成,具体工序组成视具体情况予以增减。
饲料加工工艺学
![饲料加工工艺学](https://img.taocdn.com/s3/m/51e0777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b.png)
饲料加工工艺学《饲料加工工艺学》1. 饲料加工工艺的历史:从农场到工厂的演变1.1 早期的饲料处理其实啊,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养牲口的时候,饲料加工那可是非常简单的。
就好比咱们自己家里养个小鸡小鸭的,就是把谷物啊、剩菜剩饭啥的直接扔给它们吃,这就是最原始的“饲料加工”,简单粗暴。
那个时候的农户们,没有太多复杂的想法,只要牲口能吃饱就成。
1.2 工业化的开端随着养殖业越来越规模化,这种简单的喂养方式就不行喽。
就像一个小作坊变成了大工厂,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大概从19世纪开始吧,人们开始意识到,要是能把饲料加工得更科学,牲口就能长得更好、更健康。
于是啊,就有了一些简单的机械来处理饲料,比如用石磨把谷物磨碎,这就迈出了饲料加工工业化的第一步。
1.3 现代饲料加工工艺的发展再后来呢,就像搭积木一样,饲料加工工艺不断地添加新的“模块”。
到了20世纪,各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都被引进来了。
从最初单纯的粉碎,到后来能够混合各种营养成分,再到如今可以把饲料做成各种形状,像颗粒状的啊、块状的啊,这个发展过程就像手机从只能打电话的“大哥大”变成了现在功能超级强大的智能手机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 饲料加工工艺的制作过程:一场营养的“调配舞会”2.1 原料的选择和采购这就像是做菜之前选食材一样重要。
饲料加工的原料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有谷物类的,像玉米啊、小麦啊,这就好比是咱们人吃的主食,能提供大量的能量。
还有蛋白质类的原料,比如说豆粕,这就像是肉对于我们人一样,是牲口长肌肉的关键。
在选择原料的时候,工厂得像个挑剔的大厨,得看原料的质量好不好、新鲜不新鲜。
比如说玉米要是发霉了,那可不能要,就像咱们不会买烂掉的水果一样。
2.2 原料的清理原料买回来之后啊,可不能直接就用。
就像咱们做饭得把菜洗干净一样,饲料原料也得清理。
这里面可能会夹杂着石头啊、灰尘啊这些杂质。
要是不清理掉,就好比咱们吃饭的时候吃到沙子一样难受,牲口吃了也会生病的。
7饲料加工工艺学-推荐下载
![7饲料加工工艺学-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88c9a612a5e9856a57126029.png)
头总结本次课程内容;板
书布置作业内容;介绍涉
及的参考资料等。
内容讲解
第一步(10 分钟)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授内容: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发展趋势及动物营养研究进展这一章节。 通过对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饲料和添加剂原料的科学利用。畜禽在应激状态下的需要量。饲 料转化效率与效益这几个问题的回答,相信大家对配合饲料综合生产实践这门课程已经有了一个初 步的认识,现在我们开始下一讲的内容:饲料加工工艺学。 第二步(60 分钟)讲授新的课程内容: 1、 饲料加工工艺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例一:硒——VE 缺乏症 预混料 ——亚硒酸钠足量添加——缺乏症 预混料的质量 ——用户加工工艺也是关键环节——(5 个预混料厂) *实例二:酶制剂——颗粒料受限 制粒高温——破坏酶的活性 添加剂制造商——耐热性能保护 饲料企业——颗粒外喷工艺:液体氨基酸,糖蜜,酶、微生态,副产品——浆液
*实例六:母猪——颗粒饲料
进口先进猪品种:
——妊娠母猪饲养标准的执行——妊娠限制饲养问题(限质、限量)
——泌乳期自由进食(采食量亢进)——饲喂颗粒饲料——便泌!
(图表)根据 PIC 建议标准配制的日粮(100%进食量)
原料
玉米
麸皮 次粉 豆粕 豆油 磷酸氢钙 石粉 食盐
预混料
合计
配方(%) 指标
66.60
8.00 5.00 14.50 1.50 1.75 1.25 0.40
1.00
100.00
(图表)根据 PIC 建议标准配制日粮(100%进食量)(麸皮型)
原料
玉米
麸皮
配方(%) 指标
51.00
25.00
消化能 kal/kg
粗蛋白,% 钙,% 有效磷,% 盐,% 粗纤维,%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999e0f6fab069dc51220106.png)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后续学习专门化方向课程做好前期准备,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饲料的营养成分在畜禽营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掌握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转化的过程及能量对畜禽生产的重要作用;掌握不同生产性能畜禽的营养需要及畜禽饲养标准,能够灵活运用畜禽生产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的相关知识,为合理配制饲料提供科学依据;掌握饲料的分类及常见饲料的种类、营养特性及加工调制;了解配合饲料的特点和种类,掌握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保证所设计配方的营养科学性和安全环保性的控制手段、实现配方经济实用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各工序的设备及配置,理解配合饲料生产各工序的加工工艺流程;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达到饲料检验化验员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会判断动物典型的营养缺乏症。
2.会运用所学知识,在生产中科学合理地选用各类饲料。
3.会青贮饲料的制作及粗饲料的化学调制。
4.会设计配合饲料配方,具备使用电脑配方软件选择畜禽最低成本日粮配方的能力。
5.会应用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
6.会配合饲料生产各工艺的操作。
7.会判断配合饲料产品品质的优劣。
8.会使用常用分析仪器,进行饲料概略养分的常规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模块一畜禽营养基础项目一畜禽营养概述任务一动植物组成与饲料养分能简单分析出饲料中六大成分,会比较动植物饲料组成的不同点。
任务二畜禽对饲料的消化掌握饲料消化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项目二水与畜禽营养任务一水的作用、来源与排出掌握水的功能和缺水后果,理解水的排泄方式。
《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35348c3bdd36a32d737581a3.png)
5实习就业导航《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 胡盛安沈阳师范大学实验中心 单秀峰摘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是理工科类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厂实际是理工科类教学 的难。
以饲料专业的《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为突破口,探讨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可以使学生就业时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饲料加工工艺学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现场教学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11-0125饲料加工工艺学是饲料科学专业的主干课、必修课,该课对口饲料行业的饲料加工厂,讲授的主要内容是饲料厂所用到的设备结构和生产工艺。
学生学习该课程是为了在饲料行业从事相关工作,所以该门课程不单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有极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学为所用、学能所用。
一、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行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要先认识实习,了解该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建立感官印象;学习理论课后再进行生产实习,对所学习的知识在工厂中摸排比照,建立理论与实践的具体联系。
但在实际理论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认识实习的印象已经模糊,也还没建立起理论和实践的具体联系,在授课中很难让学生融会贯通、事半功倍,所以在理论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必要、重要。
二、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意义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是应用型学科的普遍现象。
学生学完理论课后,一般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动态链接。
但由于近几年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得不提前就业,有的提前一学期,长的提前近一年,这样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就被压缩或完全不能参加毕业实习。
所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明显低下,参加工作后要有很长时间的见习期,更有甚者刚毕业时连工厂的主要设备都不认识。
为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确实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如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保持和精化传统教学手段的前提下,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目的,通过请进来(请饲料行业专家授课)、走出去(带学生到生产一线授课)的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
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961ec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5.png)
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饲料加工工艺学是畜牧兽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它主要涉及到饲料的成分、制造、储存和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饲料对畜禽的健康和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于畜牧兽医学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饲料加工工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不同种类饲料的组成和营养成分;2.了解不同饲料加工工艺的原理和方法;3.学习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掌握饲料加工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标准;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常见饲料加工工艺问题。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饲料成分和营养成分分析1.1 饲料成分的种类及其作用; 1.2 饲料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 1.3 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
2. 饲料加工工艺2.1 饲料加工工艺的种类及其原理; 2.2 饲料加工工艺的优缺点比较; 2.3 饲料加工工艺的调整与优化。
3. 饲料配方设计3.1 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2 饲料配方设计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4. 饲料加工质量检测4.1 饲料加工质量检测的方法及其原理; 4.2 饲料加工质量检测的标准和流程。
5. 饲料加工问题实例分析5.1 常见饲料加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5.2 饲料加工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问题。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方面:1.课堂参与和作业:参与课堂讨论和完成习题;2.课程论文: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饲料加工工艺的论文;3.课程设计:完成一个小型的饲料加工工艺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五、课程总结本课程涵盖了饲料加工工艺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饲料的成分、制造和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学习饲料加工工艺的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
通过课程设计与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以后在相关领域的工作能力。
7饲料加工工艺学
![7饲料加工工艺学](https://img.taocdn.com/s3/m/e4a354d5d15abe23482f4d35.png)
例:某粒料为“—30+100目”,说明该饲料能全部通过30目筛,并全部保留在100目的筛上。
*粒度精确表示方法:
1、粒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
2、颗粒的dgw和sgw表示法
5)粉碎粒度的确定依据
1、粒度与营养价值:提高DM、能量和氮素的消化率和饲料转化效率。过细会导致消化道疾病。
合计
100.00
(图表)根据PIC建议标准90%配制日粮(110%进食量)(稻糠型)
原料
配方(%)
指标
水平
标准
玉米
60.00
消化能,kcal/kg
3040
3200
麸皮
11.60
粗蛋白,%
13.00
13.50
次粉
4.40
钙,%
0.90
0.90
豆粕
14.00
有效磷,%
0.40
0.42
稻糠
2.30
盐,%
0.43
指标
水平
标准
玉米
51.00
消化能,kcal/kg
3153
3200
麸皮
25.00
粗蛋白,%
13.50
13.50
次粉
4.00
钙,%
0.90
0.90
豆粕
11.80
有效磷,%
0.45
0.42
豆油
3.70
盐,%
0.45
0.45
磷酸氢钙
1.90
粗纤维,%
4.02
4.5&<7
石粉
1.20
食盐
《饲料加工与检测分析》课程标准
![《饲料加工与检测分析》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37d8b0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1.png)
《饲料加工与检测分析》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饲料加工与检测分析课程编号04201114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64实验/实训学时32课程性质B-(理论+实践)适用专业畜牧兽医开课单位生物工程学院二、课程性质1、课程性质:该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职业技能课。
是培养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畜牧养殖、饲料工业等行业岗位的应用性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在饲料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饲料分析作为一门技术课程更显得尤为重要。
2、前后续课程:本课程先修课程有《动物生理》、《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兽医技术基础》、《动物微生物应用技术》等,后续课程有《畜禽饲养管理》等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饲料配制与检测是现代畜禽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饲料加工与检测分析》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满足畜禽饲养技术员和饲料营销员的饲料品质鉴定、畜禽饲粮配方设计及饲料保管等岗位任职要求。
本课程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以饲料加工生产、使用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组织教学,以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作为主要教学场所,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演示、启发引导、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职业能力,从而达到使学生成为懂畜禽基本营养知识、能科学设计畜禽配合饲料配方、能合理组织配合饲料生产、能正确控制与鉴定饲料质量、会调制青粗饲料、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畜牧养殖、饲料工业等行业岗位能力需要的目标。
3、课程目标实现的教学途径:通过采取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为主的教学法,培养学生饲料配制与检测的职业能力,具体做法是将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饲料配制与检测职业能力,按照配合饲料生产工作过程为主线,划分为四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按照真实工作任务设计出若干个学习子情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加工工艺》课程标准
1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饲料加工工艺》是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组织学习内容。
我们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理清了行业企业的相关岗位群以及这些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诉求,提出了用知识、技能和德育三位一体构建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思路。
基于整体设计要求,将课程内容序化为10个项目,并进一步细化为26个学习任务。
任务涵盖了配合饲料生产加工相关岗位群所要求的全部技能。
对应的岗位主要有:饲料品质管理、饲料厂中央控制操作、饲料制粒操作、饲料生产管理等。
完全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饲料行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资格和要求。
2 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2.1.1掌握动物配合饲料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
2.1.2理解配合饲料的概念及分类。
2.1.3了解饲料厂设计原则。
2.1.4掌握配合饲料生产加工各工段加工工序和加工工艺。
2.1.5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
2.1.6了解影响饲料厂安全卫生的因素。
2.2能力目标
2.2.1能根据要求合理设计饲料厂平面图。
2.2.2正确熟练接收并合理储存饲料原料。
2.2.3能合理操作粉碎设备;并根据粉碎原料及粒度不同,选择合适的粉碎机及筛片。
2.2.4熟练正确操作配料秤。
2.2.5能合理使用混合机;会对混合质量做出正确评价。
2.2.6能操作制粒机和膨化机。
2.2.7能对配合饲料产品进行包装。
2.2.8会饲料厂中央控制操作系统,并能合理的安排生产。
2.2.9能有效控制饲料厂噪音、粉尘等影响安全的因素,保证安全卫生。
2.3素质目标
2.3.1具备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
2.3.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具有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
2.3.3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
2.3.4具有团队精神、协作意识。
2.3.5具有为别人的服务意识。
3 参考学时
本课程建议学时64学时。
4 课程学分
本课程建议学分4.0学分。
5 课程内容和要求
6.1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做合一,学以致用”为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老师引导即是“教”,学生“学”是中心,学生进实验室即“做”是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可用人才。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机动灵活地采用问题驱动法、媒体演示法、讲练结合、情景模拟、总结归纳、课堂讨论等多种教法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并经过体验式学习,增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情景模拟、视频播放、课程网站资源等教学手段,借助这些教学手段,使复杂的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更易于学生理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效率。
6.2评价方法
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过程)评价与终结性(期末)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包括素质考评、知识考评和能力考评,突出能力考评,侧重过
程评价;终结性(期末)评价由教务处统一组织期末考试。
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情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绩评定:形成性(过程)评价(60%)与终结性(期末)评价(40%)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6.3教学条件
6.3.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视听光盘等,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6.3.2加强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6.4教材编选
6.4.1依照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
6.4.2在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的同时,根据地域特点,在教学中采取灵活策略,根据任课教师深入饲料生产企业一线的观察、体会,随时将饲料行业核心岗位群专业能力所要求的知识和方法、营养科学的新动态新成果及时引入到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