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词典文化特有词释义论文
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
- 20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银川能源学院外国语学院/侯智媛【摘要】近年来,各国主流媒体对富有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成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不断引发网友及翻译工作者的关注。
本项目旨在研究涉及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方法,为译者能够更好地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提供参考指导,促进中国特色文化的输出和传播。
【关键词】中国文化 特色词语 翻译愈来愈多的西方学者意识到中国不再是“失声的中国”,中国文化的强势,让他们把目光转移到汉语研究上,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友好和融洽,以及国外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掀起了一股又一股“中华热”与“汉语热”。
我们应该把握契机,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与各国人民和民族的交流,使其他民族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从而,促使世界各国之间的和谐发展。
从这方面来讲,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无疑是介绍中国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虽然,我国翻译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翻译实践都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反映了我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蕴含中国民族特色,其翻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具有“实效性、创造性和不可替换性”等特点。
因此,相对应的英译几乎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借鉴,这就需要译者的独创。
同时,由于外译的需要,新词语翻译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由于译文的受众目标,多为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读者,因此,信息的反馈比较滞后,难以针对读者的接受度对问题译词进行改译或打磨润色,错译、误译就在所难免。
因此,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理论及其策略研究还有很大的不足,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打磨和探索,用承优和创新的精神去填补空白。
一、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概念及内涵中国文化特色词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特色词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即发源于中国,基于中国特色文化、社会、人文环境等所产生,仅存在于中国的事物、事件等的词汇。
国内双语词典文化词语的释义现状探析
国内双语词典文化词语的释义现状探析摘要:语言和文化具有紧密的联系。
双语词典是学习和使用外语的重要工具,不仅应全面解释所列词目的语义内容,而且还要特别重视传递源语文化词语的文化信息。
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几部双语词典对文化词语的处理情况,旨在通过分析总体现状,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双语词典;文化词语;释义中图分类号:h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70-02双语词典编纂涉及到两种语言,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两种语言在词汇体系中所存在的差异。
双语词典为了准确地反映英汉两种语言词义要素的等值、非等值、不完全等值,就必须进行对比。
对比不仅需要对比词的语义结构、内涵,词的组合特点,还要对比由于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非等值或不完全等值。
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它们不仅用不同的符号命名同一事物,而且往往赋予其不同的文化语义。
李明指出,双语词典实际上承担着跨文化交流的任务,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双语词典理所当然应该提供异域文化的信息,尤其是与本族文化相异的内容。
双语词典应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加以界定。
笔者将文化词语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只属于一种文化的词。
在源语中的所指内容在目的语的社会里并不存在。
例如汉语中的“仁”“龙舟节”“粽子”等,英语中的“individualism”“privacy”“thanksgiving”等词。
第二类是指在不同语言中存在的大量看似词义相近而实际隐含着不同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比如英汉语中的数目词、颜色词等。
第三类是指语言中存在的成语、典故和谚语。
双语词典必须点明其文化渊源,揭示其社会文化内涵。
第四类即人名、地名,大学、报社、广播电台名等,这类词语也是一国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下面分别从词条立目、释义和配例三方面考察国内几部词典对上述四类文化词语的处理现状,并与柯林斯英汉双解词典做适当对比。
一、立目收词立目是词典编纂的第一步,收词的宽窄与词典的质量密切相关。
双语词典文化特有词释义
双语词典文化特有词释义如今,在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中,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通用语言,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它们也可以与英语混合使用。
每种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有词汇,它们可能看起来很相似,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中它们的意思是不同的。
这就是双语文化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中的特有词汇。
双语文化的定义双语文化是指在一个地区拥有两种或以上语言文化的文化,它们可能是一国本土的语言,也可能是一种国际语言。
双语文化的特征是,两种语言(或以上)可以互相影响,并且互相混合使用。
当一种文化的特有词汇被另一种文化掌握时,它们就会变成双语文化的词汇。
双语文化的特有词释义双语文化的特有词汇是指属于双语文化的词汇或术语,它们在英语和另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同的意思。
举例来说,英语中的“coupon”可以是一种优惠券或代金券,而在法语中,这个词则是指“折扣”。
因此,它们虽然看起来相似,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中意思可能完全不同。
词典在掌握双语文化特有词汇时,用一本双语词典是非常有用的。
双语词典有助于用户理解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对特定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双语词典还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以及在不同的语言中如何表达相同的概念。
它还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化上的细微差别,以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双语词典的用处在双语文化的环境中,双语词典可以帮助掌握双语文化特有词汇。
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并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语言。
双语词典还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握双语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分辨和理解这些差异,并且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信息。
未来的前景当前,双语文化的影响已经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发挥作用。
自从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和语言文化都在不断发展,双语文化也会继续壮大和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例如网络、社交媒体,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更多不同文化下的特有词汇,双语词典也会越来越重要。
结论双语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其中的不同文化都会对语言有自己的影响。
中国特色文化单词高中英语作文
中国特色文化单词高中英语作文In the vast and rich tapestry of Chinese culture, vocabular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preserving and communicating its essenc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roduced to this lexicon are not only enhancing their English proficiency but also gain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This essay delves into the融合 of Chinese cultural vocabulary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lessons, discussing its importanc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integration.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vocabulary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is crucial for several reasons. Firstly, it foster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pride among students. By learning about terms unique to Chinese culture, students develop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ir heritage and understand the rich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s behind these words. Secondly, it enhances linguistic diversity. Incorporating Chinese cultural vocabulary expands students' vocabulary range and exposes them to different linguistic patterns and expressions. This diversity is essential in today'sinterconnected world, whe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However, integrating Chinese cultural vocabulary into English lessons presents some challenges. One major hurdle is the language barrier. While 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different linguistic families, some terms may have no direct equivalent in the other language. This requires teachers to creatively explain and adapt these terms, ensuring that their meaning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are not lost in translation. Additionally, finding relevant and engaging materials that incorporate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 vocabulary can be challenging. Teachers need to be resourceful in their search for materials that are both culturally authentic and educationally valuable. 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and effectively integrate Chinese cultural vocabulary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lessons, several strategies can be employed. Firstly, teachers can utilize multimedia resources such as videos, podcasts, and interactive websites to bring these terms to life for students. These resources can provide visual and auditory aids that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andretain the meaning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vocabulary. Secondly, teachers can encourage students to engage in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their peers from other countries. This allows students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different cultures, gaining a broader perspective on the vocabulary they are learning.Moreover, teachers can incorpora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into their lessons. For instance, theycan teach students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such as the Spring Festival o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festivals through relevant vocabulary. By doing so, students not only learn new vocabulary butals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practices and valu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festivals.In conclusion, integrating Chinese cultural vocabulary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is a valuable endeavor that benefits students in multiple ways. It fosterscultural awareness and pride, enhances linguistic diversity, and prepares students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ized world. While challenges such as the language barrier and the need for culturally authentic materialsexist, strategies like utilizing multimedia resources, encouraging 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corpo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can help overcome these obstacles. By embracing this integration, high schools not only improve their English education programs bu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preservation and promo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mong the younger generation.**探索中国文化之词汇篇**在中国文化这一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画卷中,词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传播者。
文化注释论文双语词典论文
文化注释论文双语词典论文:双语词典给典故添加文化注释的必要性[摘要] 双语词典具有文化交际功能,文化注释是双语词典提供文化信息的重要方式。
语言中的典故,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其意义往往超出参与组成的各单词(字)意义的简单总合。
本文通过探讨典故的渊源——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传说、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宗教来了解英汉典故的文化背景差异,从而说明双语词典给典故添加文化注释的必要性。
[关键词] 双语词典;文化注释;英汉典故;文化渊源双语词典具有文化交际功能,文化注释是双语词典提供文化信息的重要方式,人们通过查阅“文化注释”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典故是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浓厚的民族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同时又有许多典故几乎没有相同或相近的表达,而且其中一种语言中的典故难以引起另一种语言的读者相同或相似的联想,也一般不为另一种文化的人所知晓。
如英语中的“ the sword of damocks", "slomon's temple"与汉语中的“叶公好龙”,“黔驴技穷”等。
要理解这些典故,读者必须对其语言所代表的社会历史文化有全面、深刻和细致的了解。
否则,仅从字面上会不知所云。
因此,双语词典编纂者给典故添加文化注释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然而,对于这种极具民族文化内涵的成语典故,准确把握其历史渊源是提供文化注释的第一步。
英汉典故的历史渊源存在巨大差异,使得文化注释成为必然。
1.源于寓言故事寓言是用比喻的形式说明一定的道理,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短小精练的一种形式。
典故常常来源于文学作品中的寓言故事。
例如:blow hot and cold,出自《伊索寓言》,讲一个旅行者受到森林之神的款待,因为天气寒冷,旅行者呵气取暖,森林之神用肉汤招待他,他踌躇不决,不知是喝汤好还是暖手好,因此把汤吹冷了。
中华文化的词汇英语作文
中华文化的词汇英语作文Chinese culture is rich and diverse, with a longhistory that spans thousands of years. It encompasses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traditional customs, art,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cuisine.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which often features landscapes, flowers, and birds. The use of brush and ink creates a unique and elegant style that has been admired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Chinese calligraphy, known as "Shufa," is another important art form in Chinese culture. It is not only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ut also a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The beaut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lies in the skillful use of brush and ink, as well as the rhythm and movement of the characters.In terms of cuisine, Chinese food is famous for itsdiversity and flavor. From spicy Sichuan cuisine todelicate Cantonese dim sum, there is something for everyone to enjoy. The use of fresh ingredients and a balance of flavors are key principles in Chinese cooking.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such as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Mid-Autumn Festival, are important occasionsfor family gatherings and celebrations. These festivals are marked by various customs and rituals, such as dragon dances, lantern displays, and the exchange of red envelopes.Chinese philosophy, including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These philosophie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harmony, balance, and moral values in life.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such as the guqin and pip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unique sound. It often reflects the natural landscapes and emotions, creating a sense of tranquility and nostalgia.In conclusion, Chinese culture is a treasure trove ofart, tradition, and wisdom. Its influence can be seen in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from everyday customs to artistic expression. It is a culture that continues to evolve and inspir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汉英词典编纂中文化特色词的处理
S ag a ora rnlt s h n h i un lfTas o J o ar
汉 英 词 典 编 纂 中文 化 特 色 词 的 处 理
8 明 ( 喜 上海大学外国 语学院, 上海20 4 04 ) 4
[ 要 ]本 文 认 为 , 英词 典 文 化特 色词 的处 理 不 宜过 多使 用 解 释 性 释 义 , 摘 汉 而是 要遵 守 替 换 性优 先 、 现 源 语 文 化 内涵 、 体 保 持 一 致 性 和 完 整 性 以及 多样 性等 原 则 , 用 对 应 词 、 释 性 释 义 、 注 、 注 等 多种 方 式 为 词 目提 供 完 整 、 面 、 确 的 利 解 扩 标 全 准
累的 、 别 于其 他 民族 的 、 特 的 活 动 方 式 ” 廖 七 有 独 (
一
,
20 22 ; 0 2:3 ) 有人 甚 至 把 任何 在 目标 语 中不 存 在
对 应词 的词语 都 当作 文 化 负载 词 , 显 然 混淆 了语 则
言和文化 的概 念 , 文 化 的 概 念 扩 大 化 了。 “ 化 把 文
出比较具 体 明确 的要 求 , 则 就可 能 有 违 于词 典 的 否 系统 性 、 整性 和一 致性 的基本 编纂原 则 。 完 与单 语 词典 不 同 , 双语 词 典 最 典 型也最 理 想 化 的释 义就是 目的语 中的对 应 词 , 词 义 、 域 、 体 在 语 文 等 方 面与源 语词 目相对 等 。而这恰 恰是 翻译 文化 特 色词 的难点 所在 , 因为 如果 在 目的 语 中存 在 这 样 的 对 应词 , 这些 词语 的文 化特色 也就 没有 那么 明显 了 ,
者 的理 解 。
、
中国文化特色词在汉英词典中的译义模式——以《牛津·外研社英汉汉英词典》为例
[ 关■词] 中国文化特色词 ; 译 文模式 ; 汉英词典 [ 中田分类号] H3 1 5 . 9 [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3 — 6 1 2 1 ( 2 0 1 3 ) 0 5 — 0 1 2 1 — 0 3
双语 词 典 的 基 本 目的 就 是 使 一 种 语 言 的 词 汇 单
2 0 1 3年 | ‘5期 ( 怠第 1 7 7期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J o u r n a l o f Mu d a n l i i a n g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O . 5. 2 O1 3
To t a l NO . 1 7 7
中国文化 词的异化 翻译 策 略及其 对 中外文化 交 流的
重要启示 ; 曾泰元 和 章建 忠0 ] 3 。 从 英 语 中汉 语借 词
的 角度 讨 论 了汉 英 词 典 的 汉 语 文 化 特 色 词 的 英 译 方 法和原 则, 肯 定 了 异 化 翻 译 策 略 的应 用; 曹 淑 萍[ | ] 1 。 从 文 化 词 汇 的定 义 和 分 类 人 手 , 提 出 了 几 种 中 国文 化 特 色 词 的 翻 译 方 法 ; 张 秀燕[ 5 ] 2 。 以 林 语 堂 的《 京华烟 云》 为例 , 探 讨 了 中 国 文 化 特 色 词 的补 偿 翻 译 。《 牛津 ・ 外 研社 英汉汉 英词 典 》 [ 6 是 由牛 津 大 学 出 版社 和 外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 版 社 历 时 六 年 打 造 的 迄
( 一) 中 国文 化 特 色 词 译 义 模 式
《 汉英词典》 中 运 用 了 灵 活 多 样 的译 义 模 式 , 主 要
双语词典对于词汇的文化附加意义的阐释方法_崔卫生
收稿日期:2008-09-1作者简介:崔卫生(1972-),女,安徽庐江人,硕士,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教师。
研究方向为翻译和词典学。
双语词典对于词汇的文化附加意义的阐释方法崔卫生(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外语系,广东南海 528225)摘要:词汇意义主要由概念意义和一组附加意义构成,其中包括文化附加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附加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双语词典是实现两种语言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应该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词的文化附加意义。
基于对文化附加意义的基本特征和双语词典翻译原则的分析,提出在双语词典中阐释文化附加意义的五种方法:文化注释、例证、括注、括注加插图以及标记。
关键词:双语词典;文化附加意义;词汇意义;阐释中图分类号:H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79(2009)03-0156-04Methods to I nterpret Additional Cultural Meanings ofWords in Bilingual DictionariesC UI Wei -sheng(Department of F oreign Languages ,Nanhai Cam pus ,S outh China N ormal University ,Nanhai ,G uangdong 528225,China )Abstract :W ord meaning mainly consists of conceptual meanings and a set of additional meanings ,including cultural mean 2ings.Additional cultural meanings (AC M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bilingual dictionary is a bridge to realize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 o different languages.Therefore ,it should interpret the AC M of w ords from different aspects.According to the basic features of AC M and the principles of bilingual dictionary transl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five methods to fully interpret the AC M of w ords :Cultural N otes ,I llustrative Exam ples ,G losses ,G losses plus I llustrations ,and Labels.K ey w ords :bilingual dictionaries ;additional cultural meanings ;lexical meanings ;interpretation一、词的文化附加意义及其特征词汇意义是词所表现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
双语词典释义研究综述
2. B h iUnvri o a i st izo 21 0 e y,Jn h u 1 0 0,La nn io ig,C ia) hn
Abs r c : T a to al ta t r di n ly,t e ra e s o i n u ldit n re n y fnd t e ta sai n e u v ln s b — i h e d r f bl g a c i a is o l i o i h r n lto q ia e t y u
fr o e,t e d fn n tl fb l g a i t n re h n e t he n e fra e sa d s ce is T e prn h e i g sye o ii u ld ci a isc a g swih t e d o e d r n o ite . h i — i n o cp e fd fn n h o r ee tisa s h n e fo lx c le u v lnt o c lu a q v l n s Th sp — il so e i g t e s u c n re lo c a g r m e ia q ia e st u t r le uiae t. i i a p rd s u s st ip e n t e d fnto fb l g a ito re d rt e i f n e o het e r fe e ic s e he d s utso h e i i n o ii u ld cina isun e h n ue c ft h o y o — i n l
双语词典文化注释与跨学科研究
wh i csh oko c m t eo ra i t n 主持会议 odr ttew r a o mie r gnzi ( e f t o ao 或指 导某个委员会组织 工作 的)主席;议长 ;主持人 《 朗文 当代 高级英语辞典 》( 朱原等译 ,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
语言 中的性别 差异 一直都 是社会语 言学研 究 的焦 点之 社会对性别 的态度对 语言产生 了直接 的影响。英语里 的 “ 1me r ra d eu l nae cet q a”用汉语理解就 是 “ e 人人生而平
一
。
等” 。这 里就是用 “ n 男人 )来指代 “ l p o l”( me ”( al e pe 所 有 人 ) 还有 “ npo oe , Go i oe ” 。 Me rp ss dds ss 汉语 理解为 “ p 谋 事在人 ,成事在天 ” 。这里的 “ n 男人 )也泛指一般意 me ”( 义的 “ 通人 ” 普 。为什么只用 “ n me ”而非 “ o n w me ”来泛 指人类呢 ?为什么 不可 以说成“ l me e ra de ul Alwo na e t a” rc e q 或 “ me rp ss Go soe ”呢 ?这就是历史上 男 Wo n o oe , p dd p ss i 女不平 等 的传 统思想 在语 言文字 留下的烙 印。语 言反映社 会 ,社会发展变 化促进语言 的发展变化 。随着女权运动 的兴 起 与推进 ,女性在社 会各个领域 中担任重要 角色,女权主义 者提出 了语言 中存在 的性别歧视现象 , 双语 词典对此也作 出 了 积 极 的 反 应 。 笔 者 查 阅 了手 头 上 三 部 双 语 词 典 对
颜 宝 笨
(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 福 州 30 0 ) 5 02
双语词典文化特有词释义
双语词典文化特有词释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各国跨国间交流的加强,当今世界人们普遍使用“双语词典文化”这一概念。
双语词典文化是指在语言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领域中,指使用两种语言或词汇类别的术语的文化。
一个通常的双语词典文化术语可以把一个或多个外语词汇与一个本地语言的一个或多个词汇成对地组合起来,以形成一个用于外语的双语术语。
双语词汇的作用双语词汇可以帮助人们成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并有助于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中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共同语言。
例如,在英语和汉语之间进行双语沟通时,一个人可以使用“酒店”这个外来词来描述“宾馆”,这样就可以避免令双方都不熟悉的汉语单词的使用,其结果是沟通的更高效。
双语词汇的形成双语词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文化和社会影响的综合效应控制。
在文化上,历史背景、传统行为模式以及对界限的思考是一个深刻影响当今双语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历史性的地域交流也会加剧双语词汇的形成,例如,西班牙语和拉丁美洲语言中出现的许多外来词就是这种情况的例子。
作为一种多语种写作模式,双语词汇文化也受到当代技术的支持,例如电脑软件,它们可以自动将多重语言翻译成其它语言,从而更快地将双语词汇传达出去。
双语词汇的释义词义的释义是指学习者对所学某词或短语的理解,以及其所有义项的认识。
学习者可以从双语词典中获得针对词义的释义信息,这些释义是基于环境的,包括在文体、场所或社会概念等不同环境中的文化差异,也会影响词义释义的不同。
同时,词义释义也要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等多种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会反映出一个词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释义。
双语词汇文化的重要性双语词汇文化对当今迅速发展的国际化社会至关重要。
因为双语词汇文化有助于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中创造出一种美好的共同语言,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彼此的观点,减小了文化的差异。
此外,双语词汇文化还有助于从双方角度构建更有效的沟通桥梁,使双方在多种文化背景下可以有效地理解彼此,实现更多沟通。
汉语文化专项词释义探析——基于双语心理词库的视角
学院讲师 , 硕士 , 主要 从 事 词 典 学 和语 富学 研 究 。
3 . 外 向型 汉 英 学 习 词 典 收 录 汉 语 文 化
是 供母 语 非 汉语 的外 国 学 习者 学 习汉 语 使 用 的 。 的激活 进行 的 ; 概 念 调 节 型 指 一 语 和 二 语 词 汇 通 目前我 国编纂 的这 类 词 典 , 包 括 比较 有 代 表 性 的 过 概念 层进 行 连 接 , 对 二 语 词 汇 的 理 解 是 通 过 二 《 HS K 词 语用 法 详 解 》 、 《 AB C汉 英 大 词 典 》 等, 都 语词 汇 对概念 的直 接激 活 进行 的。混 合 型指 一 语 收录 了一 定 数 量 的 常 用 汉 语 文 化 专 项 词 。但 是 , 和 二语 词汇 的词 汇 连 接 和 概 念调 节 同 时存 在 , 即 在 一些 汉语 文 化 专 项 词 的释 义 处 理 上 , 还 有 值 得 建立 起词 名层 和概 念层 的心 理表 征 。 商 榷 和改 进 之处 。因 此 , 如 何 在 词 典 中 处 理 好 这
汉语文化专项词释义探析
— —
基 于 双 语 心 理 词 库 的视 角
陈 维 红
( 龙岩 学 院 外 国语学 院 , 福建 龙岩 3 6 4 0 1 2 )
【 摘
一
要】 研 究双语 心理 词库 主要研 究双语 心理 词库 的概 念 表征 结构 , 其 理论 模 型 对 词典 编纂 具 有
专 项 词 的必 要 性
词 汇学 习是 二语 ( 外语 ) 习得 中 十分 重要 的部
会话含义视角下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的编纂
会话含义视角下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的编纂
霍佳敏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在语言研究中,语用学的出现及其研究成果丰富了语言学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词典编纂学。
在词典编纂中,考虑到词典的实用性,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语用学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
而词语释义,作为词典编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不只是限于不同语言之间的互相转换,而且还涉及与之对应的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所以它不仅成为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也成为语用学研究的焦点。
该文将从三个部分来进行论述。
首先前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语用学应用于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编纂的背景、原因及意义;在第二部分,作者探讨了词汇与语用意义的关系,并通过相关例子着重说明了语用学应用于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中,作者以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与语用原则为切入点,研究了如何正确的将语用学应用于双语词典词语释义中。
【总页数】2页(P188-189)
【作者】霍佳敏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 重庆大学,重庆4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从几部英汉词典看我国双语词典文化词语的释义现状 [J], 朱建芳
2.从几部英汉词典看我国双语词典文化词语的释义现状 [J], 朱建芳;
3.辞书编纂现代化趋势下的新词语词典编纂——评《2007汉语新词语》《2008汉语新词语》 [J], 周明海
4.双语翻译词典的编纂宗旨、释义和例证刍议——兼评《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J], 吴建平
5.会话含义视角下双语词典词语释义的编纂 [J], 霍佳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语词典对于词汇的文化附加意义的阐释方法
M eh d o I tr r tAd i o a l r l e n n so t o st n e p e d t n lCu t a a i g f i u M W o d n Bin u l cin re r si l g a t a is i Di o
CUIW e -s e g i— h n
义等 。
词的文化附加意义是在一定 的社会文化 背景 下形 成的 , 因此 , 与理性意义相 比, 它具有以下三个方 面的特征 : 1 民族性 。一 方面 , . 每个言语社 团的历史 、 风俗 、 宗教 、 人情和价值 标准 等反 映于该社 团 的共 同语 中 , 予具有 同样 赋 指称 意义 的词具有不同的文化附加意义 。例如 ,f l “u l ” 都是 指 同一个 自然现象 “ 满月 , 月圆 ” 。但是 , 在英 语文 化和
a d et el eteitrutrl o g rai h ecl a mmu ia o ew e w iee tlnu g sT e o , h uditrrt h M f o z n u c nct nbt ent odf rn a ga e . h mfm i sol epe eAC o i t n t
Ab ta tW od menn il oss fcn e ta a ig n e f d io a menn s icu igc l rlmen sr c: r a igmanyc niso o c pu l t menn sa da sto dt nl aig ,nldn ut a a - a i u
论双语词典词目词“文化意象”的构建
定 的认 知功 能 。意象理 论 可用 于 指导 双语 词 典
编纂 , 建认 知 学 习型 词 典 。认 知 词 典 要 模 拟 本 构
族人 的认 知 过程 , 构 词 与世 界 、 与 词 、 与 图 重 词 词 示 之间 的联 系 , 尽可 能提 供最 佳 的认 知 效果 , 本 使
族语 者看 世 界 的 方 式 能够 为 使 用 者 所 体 验 、 接 所 受 。 但 目前 双语 词 典 的编纂 铺 排 模 式 仍 以传 统
第2 8卷 第 5期
21 0 0年 1 0月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J U N L O E A N V R I Y OFS I N E A D T c O 0G ( O I L S I N E) O R A F H N N U I E ST C E C N E HN L Y S C A C E C
因 素 也 可 直接 引起 意象 。双 语 词 典 词 目词 的文 化 意 象 构 建 不 仅 要 依 赖 语 言 手 段 和 非 语 言 手 段 , 要提 更
供 引发 文 化 意象 的 文化 语 境 , 与 用 户认 知视 野和 需 要 关联 的前 提 下 给使 用 者 创 设 体 验 空 间 , 要 构 建 在 但
语 篇 、 为表 现 和话语 现 象等 。 双语 词 典作 为涉 行 …
及两 种语 言 和 文 化 的产 品和 平 台 , 载 着 文 化 传 承 承 与传播 的使命 , 为更 好 地发 挥交 际功 能 , 具 有 应
一
中关于 一
图画 , 一 种则认 为 意象 是语 言描 写 。 在 此我 们 另
与本 族 语 人 同样 的 文化 意象 , 用 者 必 须 在 更 大 的 真 实 文 化 情 景 中进 行 浸入 式体 验 和感 受 。 使 关 键 词 : 意 象 理 论 ; 语 词 典 ; 目词 ; 化 意 象 ; 双 词 文 文化 语 境 中图 分 类 号 : 0 1 H 6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9 0 2 1 ) 5— 0 0— 4 17 3 1 ( 0 0 0 0 6 0
描写文化特征英文作文
描写文化特征英文作文英文:Cultur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our lives and it defines who we are as individuals and as a society. Each culture has its own unique features that make it distinct from others. As a Chinese person, I am proud of my culture and its rich history and traditions.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s of Chinese cultureis the emphasis on respect for elders and authority figures. This is reflected in our language, where we have specific pronouns and titles to address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and position s. For example, we use "nǐ" to address someone of the same age or younger, but "nín" to address someoneolder or of higher status. We also have titles such as"lǎo shī" (老师) for teachers and "lǎo bǎn" (老板) for bosses.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Chinese culture is thevalue placed on family. Family is considered the foundation of society and filial piety is highly respected. This means that children are expected to respect and care for thei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and to carry on the family name and traditions. Family reunions and gatherings are also a common occurrence during important holidays such as Chinese New Year.In terms of food, Chinese cuisine is known for its diversity and unique flavors. Each region has its own specialty dishes and cooking styles, and many Chinesedishes have become popular around the world. For example, dumplings (饺子) and noodles (面条) are popular dishes that are enjoyed by people of all ages.中文:文化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定义了我们作为个体和社会的身份。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词汇教学及翻译的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词汇教学及翻译的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词汇教学及翻译的论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历经最近一次改革后,翻译题目由过去的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要求翻译的内容也变为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内容。
改革后翻译题目在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翻译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面以及用英语传达汉语文化信息的能力。
很多学生面对考题中出现的文化词汇茫然无措,以至该题失分严重,由此反映出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滞后于四六级改革对学生翻译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具体来讲就是学生的文化词汇翻译能力没有达到四六级考试提出的新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拟对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词汇教学及翻译等问题进行探讨。
1 进行文化词汇教学的必要性四六级翻译新题型要求学生能用英文把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的中文段落表述出来。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结构体系,因此在两种语言转换的时候,面对文化的差异,学生们时常感到无从下手。
例如,汉语中的“精神文明”、“八卦”、“风水”等词就很难用英语准确表达出来;中秋、端午节、重阳节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关于这些节日的来源、节日风俗和庆祝方式,都是翻译时的难点;中国的建筑风格、历史演变、饮食文化、茶文化等,这些事物可以说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却是西方文化中却很少涉及甚至没有的话题。
在翻译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依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希望寻找到一一对应的词汇,但事实并非如此;某种事物为一个民族文化所特有,而反映这种事物的概念的词不能在别的民族文化中找到等值的形式,这样便产生了词汇的不等值现象,即词汇缺项,如中国人早饭习惯吃稀饭、油条、包子,而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
这些都是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
另外,文化差异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由于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特性,各自的联想意义或感情色彩就存在差异,翻译过程中词汇负载的文化意义常常被忽略。
中英文作文文化文章
中英文作文文化文章对于我来说,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它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信仰、传统和习俗等方面。
文化有助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色和风情。
英文,Culture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for me. It involves people's values, beliefs, traditions, and customs. Culture helps shape a person's personality and way of thinking, and also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m of a country or region.中文,文化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它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信仰、传统和习俗等方面。
文化有助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色和风情。
Growing up in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I have always been fascinated by the diversity of cultures and the way they influence people's lives. For example, in my family, we celebrate both Chinese New Year and Christmas. During Chinese New Year, we have traditional familygatherings, eat dumplings, and give red envelopes to children. On the other hand, during Christmas, we decorate a Christmas tree, exchange gifts, and have a big feast. These traditions have shaped my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different cultures.英文,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长大,我一直对文化的多样性和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感到着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语词典文化特有词释义
摘要:双语词典是语言、文化和知识传播的桥梁。
双语词典中文化特有词的释义对于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文化特有词采用灵活有效的释义方法将有利于词典用户更好地学习语言和理解源语文化。
本文从文化特有词的义项特点出发,探讨双语词典中文化特有词可行的释义方法。
关键词:双语词典文化特有词释义方法义项
一、引言
词典是语言与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语言、知识和文化得以传承的工具。
因此,双语词典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在跨文化交际日趋频繁的今天,双语词典中文化特有词的释义则是文化问题在词典中最直接的体现。
兹古斯塔在《词典学概论》中指出“即便对于普通的门外汉而言,词典释义中最为显眼的是文化特有词的释义”。
[1]
二、文化特有词的义项分类
语言与文化是一对连体婴,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则是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体现,因此,文化特有词的义项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从文化特有词义项所涉及的范围来看,文化特有词的义项可具体细分为以下3类:(1)涉及某种民族文化的义项。
这种义项可以直接从语词的指称意义中领悟,比,jacket, apple pie 让人联想到美国文化。
(2)涉及不同文化关联的义项。
言语社区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使用语言,某些义项也随之沉淀,变成隐含的文化特有的义项,比如,white hat在汉语里有一关联义项表示“好人”,因为
在美国西部好人经常带白色的帽子。
(3)涉及不同文化观念(notion)的义项。
用汉语的“杂货店”和英语的drugstore(杂货店)作为例子:汉语的“杂货店”指的是出售瓷器、炊具、烟花等日用品的小商店,而英语的“杂货店”则是指兼营杂货、化妆品、酒水的药房。
由此可见,对于“杂货”这一概念,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概念。
[2]
三、双语词典中文化特有词的释义方法
鉴于文化特有词义项独特的文化性,在用目的语对源语词目词
释义的过程中,释义既要体现源语所传载的文化信息,又要便于目
的语用户的理解。
从文化特有词的义项分类不难看出,文化特有词的释义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本文试对双语词典中文化特有词的释义提出四种方法:
1.解释型释义:这是针对文化特有词最为基本也是最为常用的
释义方式。
它用目的语中简单的描述性的词汇或表达对词目词进行释义,在必要的情况下,给出百科信息或例句。
这一方法通常在部分对等都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使用。
比如,汉语的”裹脚布”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产生的一个文化特有词,在汉英双语词典中可释义为bandages used in binding women’s feet in feudal china。
2.翻译+注释型释义:这是又一种释义文化特有词的有效方法。
这一方法可细分为三类(1)意译+注释型:词目词的内容被翻译出来,再用注释的形式给出必要的信息,使释义既便于理解又保留词目词的文化信息。
例如,汉语的“解放前”被释义为before 1949 (china
was liberated on october 1st 1949),这比 before liberation 更胜一筹。
(2)直译+注释型:翻译词目词的字面意义,再用注释对词目词的内容进行说明。
例如,汉语的“黄河”可以被释义为yellow river (5,464km long, the sencond longest river in china, also named mother river in china)。
这一释义方法在保留源语文化特色的同时,使目的语用户进一步了解了该文化特有词的内涵。
(3)音译+注释型:用发音相似的目的语文字将源语的词目词翻译过来,这种用于音译的目的语文字不再具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再用注释对词目词所指称的内容进行说明。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这一释义方法既最大限度地保留
了词目词的文化特色,同时又便于目的语用户的理解。
比如,英语的rotte 可解释为“罗特琴(中世纪的一种弹拨器)”。
当音译为用户所接受、熟悉后,注释则可以从词典中功成身退,例如“荔枝”可直接释义为lychee。
3.插图型释义:插图(illustration)具有一目了然的特点,比起文字更生动形象。
由于文化差异,目的语用户对于源语的文化特有词所传递的概念较为陌生,用插图进行释义在很多时候有利于目的语用户理解文化特有词,比如,用插图来释义汉语的“四合院”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要时用文字给予说明。
五大学习型词典都采用了插图来帮助用户理解,不过,由于插图所占词典篇幅较大,需酌情使用。
4.创词型释义:这种释义方式就是在目的语中创造一个新词或
表达来对源语的文化特有词进行翻译式释义。
部分文化特有词在目的语中根本没有任何可能的对等词或表达。
在语言不断发展和跨文化交流日趋普遍的今天,这种创词法式的释义已屡见不鲜,比如,汉语的“麻将”、“太极”、“豆腐”在《新时代汉英词典》[3]中被释义为mah-jong, tai chi,和tofu,再加以必要的注释说明。
四、总结
双语词典文化特有词的释义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
在全球化与频繁的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对双语词典编纂者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高频率的跨文化交流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了解各自的文化,因此有利于双语词典编纂者对文化特有词的释义。
另一方面,语言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新词不断涌现,其中不乏新的文化特有词,因此,词典编纂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总而言之,文化特有词的释义将是反映双语词典水准不变的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兹古斯塔.词典学概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07.
[2]吴建平.文化与双语词典的义项划分[j].2003年第五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新时代汉英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